高中作文网

《背影》优质课教案模板(精选5篇)

时间: 2024-04-08 栏目:申请报告

《背影》优质课教案精选模板篇1

●学习目的:

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

4、培养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

●学习重点:

1、情感朗读,整体感知,体味深情。

2、语言揣摩,背影品味,感悟亲情。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踌躇拭颓唐琐屑举箸

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惨淡勾留变卖典质赋闲蹒跚颓唐

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情郁于中琐屑

3、反复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

●教学设想: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在教学中,应以“情”为切入口,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同时要精心设置好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并进行体验,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悟亲情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宽容仁爱、勤奋学习的热情。

●教学设计:

一、父情体验,激趣引读。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它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也许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并不经意,但在特定的环境中,那种对亲情的感念便会涌动在我们的心田。那么哪位同学愿意再体验一下这种温情呢?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背影》优质课教案精选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迟疑”等词语。

⑵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能力目标:

⑴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揣测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和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⑵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3、德育目标:

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家长的爱心。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感情流程。

【教学难点】

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掌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理解2、3语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讨探究法: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义和表达作用。如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活体验揣测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和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行文脉络。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投影显示孟郊的《游子吟》)

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也许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却历久不衰,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下儿女们多少深挚的忆念。是的,“可怜天下家长心”,是无私深沉的家长之爱沐浴着儿女们的生长。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一篇表示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

设计(二):

家长对子女的爱是发自于内心的真挚无私的爱,柔蜜的爱意随同着我们的生长经历。同学们,请大家说一说曾让你感动过的家长的疼爱。(学生动情讲述)是的,这种感情无论是蕴蓄在平常的片言只语,还是流露在不经意的神情动作中,都是那样令人难忘。今天我们学习的则是一篇从父亲的背影中感悟出亲子之爱的散文──《背影》。

设计(三):(投影)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小朋友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由无言地流下泪来。”

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不由要问: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能够这样打动人们的魅力又何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走进《背影》,去体会那份曾让无数读者感动过的感动。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2、《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是朱自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分别时的情景。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点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三、诵读感知,整体掌握

1、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投影:1、注音:

差使(chāi)奔丧(sāng)狼藉(jí)

簌簌(sù)蹒跚(pánshān)迟疑(chóuchú)

迂腐(yū)拭(shì)颓唐(tuí)

举箸(zhù)琐屑(suǒxiè)

2、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惨淡:凄惨昏暗,不景气。

勾留:短时间停留。

典质:(把财富、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迟疑:犹豫。

颓唐:衰颓没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没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不能自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2、学生放声朗读,圈点勾画出文中最感动自身的地方,并作简明点评。

考虑、讨论:

⑴本文不同于一般作品从正面着笔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选取了对儿子来说再平常、再熟悉不过的“背影”为表示角度,为什么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竟使儿子感动得流泪?

⑵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画出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这表示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⑶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的语句,体会眼泪与父亲背影的联系。

⑷本文是通过“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示父亲爱子之情的,文章的2、3语段与此有什么关系呢?

⑸课文4、5语段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⑴“这一次”是在家境惨淡、心境凄苦的特定背景下的父亲的“背影”,作者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⑵四次写背影的文字: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用背影开篇点题,不只是采用破题法,而且是表达了儿子对父亲深厚的真挚的爱。一个副词“最”表示了印象深刻之极。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虽是素描式的简单勾勒,形象却异常鲜明。表示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

《背影》优质课教案精选模板篇3

学习目标:

1、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二、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作者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作者资料。

朱自清,中国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3、学生齐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过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言行中看父亲

速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思考:从父亲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父亲劝我

嘱咐茶房

亲自送我

忙讲价钱

拣定座位

嘱托茶房

为子买橘

远行回头

惦记儿孙)

【设计意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这一环节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师的讲解灌输所无法企及的。】

过渡: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

2、感动中谈父爱

学生交流最感动的一处。

教师总结过渡:的确,文中的父爱堆积如山,处处可见,而其中“为子买橘”可谓是经典之笔,让我们一起走进父爱的世界。

3、细节中悟父爱

(1)看视频片段“为子买橘”,听读。

(2)出示删改后的语段,比较读,问: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请再用你的朗读感染其他同学,让他们和你产生共鸣。

原文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删改后的语段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最打动你的细节。

(4)学生自由读,为个别读蓄情。

(5)配乐个别读,在音乐声中让全班同学得到熏陶。(轻音乐:《月光》)

(6)配乐齐读,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于是,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爱,打动了作者,打动了同学,也打动了我。作者流泪了,我们也是。)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设计比较阅读,把精彩的细节删掉,换成无感情的叙事文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本设计摒弃了烦琐的基础知识与词典意义的词语解释等形式,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

四、赏读课文,理解亲情。

1、感受中看儿子

面对父亲的言行,儿子有着怎样的感受?请在文中作圈点勾画。

2、变化中谈儿子

出示感受的句子,齐读,思考: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学生读句子,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儿子对父亲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深深地自责,真切的感受,细微的变化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对父亲真挚的爱。)

3、美读中悟儿子

美读文章结尾部分,学生配乐读。(轻音乐:《奇迹》)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从“我”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是研讨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变化来寻找作者感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作者的精神世界挖掘得更深刻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时,具备了鲜明的道德标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

过渡: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五、敞开心扉,释放亲情。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写一写你的经历,谈一谈你对父爱的理解。(可以用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可以用一首脍炙人口的歌,也可以用一首隽永的小诗……)

【设计意图:在写作过程中,轻声播放萨克斯音乐《奇迹》,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手法,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写作水平;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教师积极地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总结:难以忘记凛冽寒风中你送来的厚厚冬衣

难以忘记远行时你那不经意的回头

更难以忘记买橘时你那蹒跚的背影

同学们,我们不应该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去安慰父母那颗“可怜”的心,因为面对父母的养育和爱护,一切豪言壮语都显得如此的苍白与无力。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表述的概括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是无所求的,但是,作为子女应该明白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六、迁移训练,内化亲情。

以“父爱”为题,写一个片段。(要求: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

《背影》优质课教案精选模板篇4

《教材分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叙事性散文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和白描手法,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境,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重点描写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让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的经典。

教材选择这篇经典散文作为教学文本是符合新课标第四阶段目标的。根据新课标中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我主要想通过探究、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从本文朴素的语言中学习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感悟到父子之间浓浓的深情,从而触动学生心灵,体察身边的亲情。综上所述,立足文本,既能体现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质,又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有所熏陶,是这篇课文教学的价值之所在。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接触到记叙性散文并不多,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加上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在福中不知福,对于日常生活细节中渗透出来的爱,常常熟视无睹。因此,抓住散文的线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对于爱的思索,是很有必要的。

这篇文章内容是表现父子亲情的,是学生熟悉的主题,而且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只要引导恰当就行。文章语言简练自然、朴素无华,读起来也没有多少障碍,会有阅读成功的愉悦感。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掌握抓线索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品味语言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如何通过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资源利用

教材、教师、学生、课堂、资料等等都是语文教学的资源。这节课的教学,将充分利用教师、学生和教材等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交流等,阅读文本,领悟文本。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使用旁批的方法,从文章朴素自然的语言中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体会父爱的深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语言,深入体会情感,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难点:触动学生心灵,感悟身边的爱。

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

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艺术理想和进程的油画作品《父亲》(屏显),它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这幅画的面部特写极具震撼力,同学们从画面中读出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预设:艰辛的父亲,沧桑的父亲等。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皱纹、眼神等。

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用文字勾勒出的父亲的特写镜头背影,看看能从中读出什么。(屏显父亲爬月台一段,生齐读)

预设:这是一个肥胖的父亲,这位父亲在艰难爬月台,这是一个衣着朴素的父亲等。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衣着、动作。

师:大家分析得颇有道理,那么这幅画面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读出的东西,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美术作品导入,由形象的画面到生动的文字,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而且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经典也埋下伏笔。

二、美读赏析,聚焦背影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写的重点,进行初步赏析。自读,提问,感知。

1.文题为背影,那么文中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共四次,线索,贯穿全文。

2.你认为最感人的是哪一次背影?

预设:最感人是第二次具体描写背影。

3.文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人?描写背影时主要刻画了哪些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现在,再读这幅文字描绘的画面,你又读出了哪些刚才你没读出的东西?(学生朗读,再次体会第二次背影)

预设:穿戴、动作等细节。通过细节描写,把父亲最本质、最真诚的内心情感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读出深沉的父爱,是爱,让背影定格在作者心中,也永恒在读者心里,成为一幅质朴深沉的父爱图。(板书:永恒爱)

屏显:永恒的背影,深沉的父爱。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能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基本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明白全文的中心,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再强调第二次背影,突出重点,聚焦背影,体会父爱的深沉,也为后面的品味语言和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三、圈点旁批,体会情感

这爱,让作者潸然泪下,也让我们感动至极。为了更好地体悟文章的情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阅读的方法旁批法。

1.什么是旁批法呢?

师:顾名思义,就是在文章旁边写批语。批语可以是赏析式的,也可以是感悟式的,还可以是拓展式的。我们共同研究一下这些旁批的方法。

赏析式旁批示例:

原文旁批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攀缩微倾,连用三个动词,完整的表现了父亲爬月台时的吃力和艰难。也和父亲是一个胖子相对应,如此艰难,父亲也在所不辞,更能突出父亲心中深深的爱子之情,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

感悟式旁批示例:

原文旁批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看到了一个为了儿子不辞辛劳的父亲。

我看到老人一个艰难的`、凝铸着爱的深情背影。

拓展式旁批示例:

原文旁批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想起母亲在巷口等我回家时被路灯拉长的身影,那被晚风掠起的衣襟,看到我时高高扬起的手臂,拉着我的手靠着她回家的温暖感觉。读了这段文字,终于明白,那等待里饱含着母亲深沉的爱。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几次写作者流泪,选择你感受深刻的一次做个旁批,可以使用一种旁批的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糅合在一起进行旁批。(生默读,进行旁批,师巡回指导。)

(交流补充旁批。分别交流,师生共同点评。请学生按照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先深情朗读,再交流旁批。)

预设:

流泪的句子旁批

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来。见到父亲,目睹破落家境,又想祖母这是难过的泪!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了下来。望见父亲为自己买橘时艰难的背影这是感动之泪!

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看不见送别的父亲背影了这是惜别的惆怅之泪!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读父亲信,再现父亲背影这是思念之泪!

3.你在阅读时还在哪些令你感动的地方做了旁批?让我们来分享你的体会。

(指导学生分组采用旁批的形式,品味语言,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旁批、再进行合作交流、研讨、完善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4.小结:我们会发现,如此深沉的情感,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使用大量的修辞,那么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品味到情感的?

屏显:朴素、自然的语言也能感人。

旁批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重点,亦是难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旁批的读书方法,在旁批过程中,重点抓住四次流泪,品味文本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既能领悟文本的思想内容,又能学习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四、迁移延伸,布置作业

播放黄磊的《背影》,聆听中回忆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细节:母亲掠起我们遮住眼睛的刘海,翻好我们的衣领,递上一杯牛奶;没有汽车的父亲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在校门口的守候,接过你沉甸甸的书包只要你善于观察,拥有感动,就会写出美文。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回顾一下,父亲或者母亲还有哪些令你怦然心动的细节,请你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这个细节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一次练笔,突出自然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整合起来,重点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课程特点。

教学反思

《背影》是一篇经典散文,许多名家作为公开课上过,好的教学设计不胜枚举,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推陈出新,实现突破,让我颇感棘手。

几经研究,我选取了第二次背影作为切入点,选择了教学生旁批来体会情感。

首先通过画面从第二处背影介入教学,聚焦背影,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作者,感受深沉的父爱。继而在指导旁批的方法时依旧以第二次背影为例,进一步从细节凸显出父爱,顺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爱的细节,体会身边的亲情。在此基础上借助旁批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我四次流泪的细节描写,力图勾连父子情感,同时也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和自由度,以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活泼的思想和表达让我觉得确实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反思设计和课堂,我有以下几点突出体会:

一是旁批确乎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写旁批、作札记乃是行之有效的传统良方。先示范,抛砖引玉,再演练,联系运用,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但是,什么样的旁批才是好的旁批,还应该进一步给予学生指导。比如有思考价值的,语言凝练优美的,让大家感动之余有所收获的,让学生明确提升旁批水平的方向。

二是做旁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学生在旁批过程中,语言赏析的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交流时师生恰到好处的点评,让思考探究在审美层面上又有所延伸和拓展。

三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有意识的修改语句,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旁批生动感人些。这其实也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跳出了以往分析人物、语言、写法的固有框架,学生兴趣盎然。这也给予了我感染和启迪,让我将自认为过于简单又苦于没有新思路的板书在课堂上随机创新,改成了细节情感爱三足鼎立的稳固造型,用旁批和品味加固,用父背影和子眼泪支撑,突出了教学重点,也突破我自设的瓶颈。

当然,语文课总是有遗憾的课。作为一篇经典散文,朗读的还是有些少,只是在交流旁批时候用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先朗读再交流,远远不够。再者,旁批时学生的关注点在自己感兴趣的局部,对于课文的整体把握上亦有欠缺。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还得在教学中进一步研究,再作提升。

专家点评

《背影》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如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紧扣教学重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又能不拾人牙慧,设计出新意,这对设计者来说真可谓是一个挑战。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本教学设计在许多方面的突破。一是,选取了准确的教学切入点。由文章中对父亲背影的第二处描写介入教学,然后关联起其他三处,紧紧扣住了教材的核心。此后,由此展开的对父亲情感的体会和对父亲形象的把握,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二是,教学设计的结构简洁、清晰,整体感强。设计的核心构架由新课导入、聚焦四处背影描写和旁批训练三部分构成,三部分之间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其中,借助旁批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我四次流泪描写的设计,与此前师生重点关注并研读四处背影描写的做法相得益彰。第二次旁批训练设计可谓用心良苦,既起到了勾连父子的作用,又达到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的目的。三是,以指导写批注的教学方式结构教学有创意而且有效。这种教学策略既符合文本特点又能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适时恰当的学法指导和点拨亦很到位,让学生收获颇多。教师提供的旁批范例简单明了,示范性、指导性强。具体训练时,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和自由度。这虽然增加了教学的不确定性和难度,可是这种生成性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无限的创造力。扎实的旁批训练与开放的教学方式的结合,一定会让这节散文赏析课变得坚实厚重又不失灵动。四是,导入方式的设计机智、巧妙,这种导入方式既有激趣功用,又能达到引导提示效果。由经典美术作品到经典文学作品,由画中的父亲到文字中的父亲,由欣赏油画到欣赏语言,由具象到抽象,这种过渡方式很自然,很精巧,而且意味深远。

面对这样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教学时不可不读。朗读对于诗歌和散文教学而言,不仅仅是形式和手段,其实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本身就是理解赏析的过程。当然,对《背影》这篇文字相对较长的文章来说,采用何种方式读,如何读的有效,真还需要设计者费些心思。看到设计者设计的板书,我始终有些疑问:需要它吗,不多余吗,什么时候画上去呢?

本次教学的核心是批注的指导和拟写,学生在此过程中完成阅读学习的任务。那么,学生拟写批注的情况、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及学生展示交流批注的方式就成了本次教学不能忽视的几个方面。建议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式的语文教学。如果本节课能在计算机教室来上(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实现所有学生批注的时时动态展示和交流)或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技术(亦可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就可以较全面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思维水平、语言能力,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如果真能如此,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比较、碰撞、争论、补充也更便于形成。

《背影》优质课教案精选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言行和细节描写,感受父爱。

2、能抓住人人物的言行和细节进行对父爱的表达。

教学设计:

一、古诗导入

师:同学们,先让老师念一首古诗吧。《游子吟》诗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最受感动呢?

师:自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是骨肉之情的离别呢!母亲看着孩子将背上行囊独自远行去寻找遥不可知的未来。已无语,她只能将牵肠的担忧和揪心的疼爱一针一针地缝进游子厚实的衣服里。

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读这首纯朴的诗吧!

师:爱无需言语,它可能就在一个眼神里,可能就在一个细微的动作里,也正因为这样经常被年少无知的我们所忽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感觉含蓄而深沉的父爱。

二、学习《背影》

师:让我们先听听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听后告诉我你的感受。

(三个学生进行交流)

师:这是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父亲。文章语言朴实,但是无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走近文章,走近这位伟大的父亲。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最能让你感受到父爱的地方找出来,进行品味。(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神态中去找,还可以抓住细节的描写。或可以抓住一句话或抓住一个词去感悟。)

学生把找到的写到黑板上去。

学生交流,老师引导。

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学习《父亲的爱》

师:虽然这是一个老境颓唐的父亲。但我们从他对孩子的爱中看到了他人格的伟大。

其实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呢,在我们自心为了不起的成长过程中甚至也在经常暗笑父亲的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个孩子猛然间发现在父爱吧,在你的脑海里是否也闪现出诸如此类的生活画面呢。

学生自由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你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是否也有被你忽视的父爱呢。如果你现在感受到了也能不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谈一谈呢。

四、小结

同学们,请让我们更加倍爱我们的父亲吧。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抓党建述职报告范文(精选3篇)
  • 下一篇:整治烟花爆竹工作情况汇报(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