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十(整理9篇)

时间: 2024-04-23 栏目:申请报告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篇1

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篇(*)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奠基人,他一手缔造了伟大的红色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历史人物,是我们的思想导师,革命舵手和最高统帅。他和这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思想曾经充斥着辽阔的中国。

从未想过,读《毛选》竟然能读得意兴盎然,觉得清爽之气如秋风扑面一般;从未想过,毛泽东竟然如此平易近人,除了有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文章背后的红色历史。

毛泽东主席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

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仍要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最引起我的思考,让我最有震撼。能够引起我巨大的反思的是:所谓过分的问题。那时农民刚翻身,对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所欲为,把他们入另册,向他们罚款捐款,打轿子,动不动就捉他们戴高帽子游乡,在乡村造成了一种恐怖的现象。这些在我看来,我也觉得是挺过分的,我很疑惑为什么不加以管理。但是,毛泽东说:第一,上述那些事,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自己逼出来的;第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毛泽东解释的这些话让我很震惊,仔细思考后,我恍然大悟:是的,这些所谓过分的举动,都有革命的意义,非如此决不能镇压农村反革命派的活动,决不能打倒绅权。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的确如此,想一想以前那些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对农民做的那些过分的事,再对比农民们对他们做的,就再也不觉得农民们过分了,否则,就是拥护特权阶级利益的地主理论。这些论断和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确实让我收获颇多,使我在思想上有了更大的觉悟,不仅让我更加注重透过现象看事情的本质,而且更懂得了换位思考的意义。

在第一卷里有讲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过红色政权夺权的原因,把书里写的和老师讲的结合在一起,再和书中前面的部分联系起来,再经过我的思考,彻底消除了我的怀疑——为什么红色政权会在当时的中国发生和存在,为什么一定是共产党夺权了。虽然共产党很优秀、很好,可是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并且共产党的设施、财力等方面都是很弱的。我觉得通俗地说,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是由当时的国内局面和国际形势决定的,而它的胜利是由它的性质和当时国内的情况所决定的。还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分析的很到位,既全面又缜密,把当时的情形阐述得很完美。

另外,在接下来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我更全面地认识了党,也对毛泽东的思想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毛泽东看问题很深透,思维很缜密,观点独到,针对性强,除去晚年犯的错误,从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这一代伟人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反对本本主义》中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成长了,对这句话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没有调查,就不了解情况,那么说的话就没有依据,就是瞎说,是不可信的,如果再把这些没依据的瞎话散播给其他人,不仅会误导其他人还会大大地降低自己的诚信度,真是害人又害己。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更应该做到诚信这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得更踏实,更有意义。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我更了解了当时战争的形势和性质,让我对当时的国内战事一下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毛泽东看问题站的高度——毛泽东就是站在中国未来领袖的位置来分析中国当时的国情,实事求是。不像王明等人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若不是毛泽东的高瞻远瞩,立足于实践,高超的军事谋略。危在旦夕的中国,当初也许会走更多的弯路,损失更大。有人说,红军长征死了那么多人,根本不划算。当初我也这么认为,但是了解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原来看过的唐国强主演的《长征》后,才知道长征真的是当时唯一、仅有的选择。只有当机立断,才有希望突出重围,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国。最后,长征精神也作为一种革命精神源远流长,被我们铭记。在这一百多页里讲了很多关于战略的问题,虽然我不是很懂,但是就我懂的那些,就已让我很佩服毛泽东的军事谋略,很精彩,很漂亮,很透彻,很本质。

第一卷的最后还有很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践论》是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实践从而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联系。在读完《实践论》之后,使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践论》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使我更清楚地了解到了人的认识是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是怎样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再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从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能够使人在脑子里生起突变,把感性认识上升发展到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从而更

好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在某种程度上,实践论和前面写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又是一致的。《实践论》使我在理论上有了提升,从而能更好地分析和把握生活中的事物。

《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这些话说的很到位,很有概括性,用《矛盾论》中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更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对待事情,处理事情。《矛盾论》中还说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也正如毛泽东得到的结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是的,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矛盾的,我们要用书中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从而更好地把握事情,做出最好的、最正确的决定。例如和同学的关系,一件事情的进展等一切事物都可以用到,并且还有助于我们去创新。《矛盾论》使我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让我知道了竟然可以这样去看事情,让我更能从全局把握事物,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了这样的思想、看问题的角度,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和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篇2

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一九三七年七月)

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毛泽东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篇3

1941年至1942年间,中央书记处编辑出版了大型文献集《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前者收录文件500多件,后者近200件。1943年10月,又编辑出版了《两条路线》(上下册)。以上这些文献集的出版,对整风运动中帮助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了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提供了有力帮助。特别是《六大以来》和《两条路线》这两部文集,收录了毛泽东的文章、讲话及文件上百件,为系统全面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打下了良好的资料基础。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陈列的《毛泽东选集》

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进行,194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提出要在干部中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建设正确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以达到统一党的思想,增强干部党性,巩固党的纪律。为了贯彻这一指示,晋察冀分局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由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任主编。

实际上第一版《毛泽东选集》出版之前,邓拓及其团队已出版多版毛泽东著作单行本,为正式出版《毛泽东选集》进行了各种准备。1942年7月1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刊出邓拓撰写的社论指出: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领导二十世纪中国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的伟大革命斗争,所以能够成为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全面巩固的广大群众性的坚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就因为有了毛泽东主义。社论号召:深入学习掌握毛泽东主义,真正灵活地把毛泽东主义的理论与策略,应用到一时一地的每一个具体问题中去。

在战时的艰难困苦中编排成书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编排印刷过程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当时,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军区和边区政府等领导机关的所在地为河北省阜平县,该县全山区县,属太行山山系,境内地形复杂,条件异常艰苦。作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的《晋察冀日报》,在山区办报本已举步维艰,再加上蓄意破坏,更是难以为继。在经济、军事的重重封锁下,物资供应成了最大难题,连印刷用的白纸都难以买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节约物资,报社自行造纸印报,省出白纸印《毛泽东选集》。

为了不出错误,保证印刷质量,从排字、打纸型,到垫铅板、印刷,再到装订,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如在校对制度上采取四校及外聘专家校勘相结合的制度;在精装本的印制方面,联合《晋察冀画报》社制作铜版毛泽东像。在当时没有烫金机从而无法印制烫金效果的条件下,邓拓发动群众想出在手搬机下生炭火烤热转盘代替烫金机的办法,印出烫金版《毛泽东选集》精装合订本。

尽管条件艰苦、困难重重,首版《毛泽东选集》还是于1944年5月(版权页时间)出版了。其中平装本分为5册,小32开,785页,印数2500册,封面所印毛泽东选集及卷号为红字,书名页题名及下方晋察冀日报社编为黑字,扉页印毛泽东免冠肖像一幅。精装本为合订本,由红缎、蓝缎作书皮,毛泽东选集字样为金字印刷,印数同样是2500册。

系统完整的编排体例

在当时的环境下,该版《毛泽东选集》在编排上还是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在体例上,成书肖像页后面依次是扉页、版权页、编者的话、总目录。在编排上,按照内容共分为五个分卷,共29篇文章,46万多字,第一卷包括《新民主主义论》等5篇著作,为国家与革命问题的论著;第二卷收录《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等11篇,为统一战线问题的论著;第三卷收录《论持久战》等3篇,为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论著;第四卷收录《论合作社》等3篇,为财政经济问题的论著;第五卷收录《反对党八股》等7篇,为党的建设问题的论著。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版《毛泽东选集》的版权页上,标注的时间为1944年5月,实际上,5月是发稿付排时间。在付排前,临时补充了6月份发表的《同中外记者团的谈话》,但版权页未变更。该版《毛泽东选集》由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7月和边区人民正式见面,掀起了一股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此后,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四次增订再版。

特殊的历史价值和重大的指导意义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时期见证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日渐巩固以及日渐深入人心的过程,以文献出版的形式宣传毛泽东思想是历史的必然。

从历史文献的角度看,该版《毛泽东选集》所收录的文献比较原始,少有修饰和加工的成分,具有特殊的价值。通过与修改本的比较,可以追寻概念的变化和思想的脉络,从而为进行历史和思想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晋察冀日报史》中,聂荣臻元帅在序言里这样称赞道:《晋察冀日报》始终不懈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不仅在报纸上,还在报社出版的书刊上,不时刊载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和毛泽东思想的记述,并于1944年5月编辑出版了全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五卷本)。许多中共党史专家认为该版《毛泽东选集》是一个流传最早、最广的版本。

这部《毛泽东选集》的出版,是根据地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翻开了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新的一页,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提供了最早的参照蓝本,为系统宣传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革命史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篇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读后感

《毛泽东选集》作为开国伟人毛泽东其政治智慧及思想的集合的载体,对于

记载毛泽东关于中国早期革命现状以及中国社会形态的分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对于真正想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怎样初步发挥它的作用并逐渐与中国当时国情结合的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是中国红色革命过程中的领导者,虽然不是最早的领袖(却是最早的参与者之一),但却是最成功的领袖。《毛泽东选集》中的文章可以反映出他对中国国情是多么地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也就是为什么毛泽东能够将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应用到具体的中国实践中去的原因与基础。基于此,阅读《毛泽东选集》,尤其是第一卷,对于我们了解当时处于整个中国思想翻天覆地的时刻,毛泽东如何来分析社会的意识形态分层以及对社会各个阶级的分析,革命如何进行,是极为有益的。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毛泽东分析了当时党内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

机会主义错误与张国焘为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得出了他们都忽视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的最强有力的同盟军的作用的结论,从而失去了最强有力的革命力量。毛泽东在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时候,以土地为主要的区分标准(经济为基础),将阶层分为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根据他们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做出了他们在革命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及革命趋向问题。在肯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过程中最有能力的阶级的前提下,也指出了其人数少、集中但分布不广等缺陷。在分析半无产阶级时将其分为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五种,根据他们在各自的经济圈子的能否自给自足还是要被地主阶级剥削等来表现其对变更现状的革命的迫切性。在论证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时,区分了小资产阶级中的三个部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与中派是可以拉入革命中的队伍,另外要警惕小资产阶级右派的反革命倾向。

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

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抱着这样的思想,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即在于毛泽东如此细密得分析了各个社会阶级的状况,他才能最终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路线,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埋下伏笔。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针对党内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怀疑与责难,毛泽东到湖南做了三十二天的考

察工作,提出农民运动是伟大的革命斗争,共产党应该给予支持。但是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被国民党的反对潮流所吓倒,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

开篇毛泽东就将农民问题提高到决定革命前途的问题。随即就以调查的湘中、湘南等地的农民运动为例,估算了参加农会的农民的人数,阐明了其作为强大的社会力量所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改造能力。

在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中,毛泽东阐述了农民的主要斗争对

象,农会的权力范围以及农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打击。在农民运动的影响下,土豪劣绅被迫离开或是想让农民缴械投降。对于农民运动的激烈程度,毛在所谓‘过分的问题中,提到农民的运动之激烈是地主阶级长期剥削农民阶级的总爆发,是这个矛盾不断积累的结果。故,农民的所谓的过于激烈的

运动不是矫枉过正,不是未免太不成话,只是一是如前所说的是这个矛盾的长期激化的结果。另外,因为革命毕竟是暴力的,不能是简单的绣花运动,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农民的运动必须造成一个恐怖现象。但我认为,承认农民运动必须是抛离的且需要是有破坏力的前提下,不一定必须是要恐怖的。类似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的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是不可取的。农民阶级作在革命的过程中发生的两种相反的论调——糟得很和好得很,痞子和革命先锋,都是各个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所做出的结论。农民阶级在国民革命的过程中承担的了很大的历史作用,完成了多年未曾完成的革命事业,但又要区分农民中的具体分类。包括富农消极的态度、中农游离的态度以及一直作为农村中革命中坚力量的贫民。贫民的一无所有或者几乎是没有多少资产的状态决定了其革命的坚定性与彻底性。

毛为了让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农会的举动是经得起检验的,便以分类的形式

将农会的例行事例分成十四件来阐述,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政治上打击地主、经济上打击地主、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在这十四件事中,从农民打击地主的范围以及方式、方向到打到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夺取政权、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以及在推翻在传统意义上的神权以至男权的统治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在农民的运动的宣传以及在乡村的禁牌、赌、鸦片等违反社会风气的活动,以及轿子、花鼓、猪鸭等家畜等。禁令中有清除社会不良的传统的举措,也有有碍于社会生产发展的举措,这些禁令都体现了在革命氛围下,农民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以往受地主阶级压迫的状况,体现了想要建立一个新社会、一种新秩序的激情。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改变农民被压迫地位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毛在该节

开篇就写到:中国历来只有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文化,如果在文化水平上来拉近农民和地主之间的距离,那么在阶级成分上的差距也会相应地减少。在农民中进行文化运动,不仅仅是类似于城市里的教育,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民夜校更容易让农民感觉到学校是为了自己而设立的,与一般的洋学校等相区别。

合作社运动——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是农民迫切需要的。这与十

四件事例最后面两件事——修道路,修塘坝等同属于发展生产力的那一类。在前面所述的加强乡村形而上的秩序之外,还需要类似这种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的措施。这是加强农会在农民中威信的重要措施。

关于《毛泽东选集》里的其他文章,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都是在中国革命的关键点上给予中国革命以指导性的建议,为革命的顺利进行指明了道路。毛泽东通过其深入的社会实践调查以及完美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的高超手段,一次次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阅读《毛泽东选集》,不仅仅是阅读毛泽东的社会、政治理论,更是将中国的红色革命史完整的,一点点地消化吸收,使我们深刻得体会毛泽东当时所具有的远

大目光,广阔胸襟,对于我们今后的自身发展也将深有益处。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近期,牡丹区检察院开展爱学习、读好书、交益友征文活动,全体干警掀起爱学习,读好书,交益友的热潮。闲暇之余购买了一套《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在五十年代初和六十年代初先后出版,是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编辑的。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四卷本的第一卷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觉得这里面在指导我们的工作方面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太多,应该好好的品味和领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说:你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你对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问题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这在我们的工作中就要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只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把工作做好。

★事物的矛盾即对立统一。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存在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论教会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也就是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学好、用好矛盾论,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给予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增添光彩。

★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目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同时,我们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困难与挑战,工作中依然存在着缺点。谁要是只看见成绩的一面,不看见缺点一面,也就不可能实现我党的阶段性任务。理论与实践密切地结合,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各级党的领导干部都懂得开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出发点。当然,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在工作中也要经常地检讨,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机体。

中国共产党把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作为出发点,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沾污我们清洁的面貌和健全的机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最后,让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去搞好调查研究,找到事情的矛盾点,用好矛盾论,一心一意跟党走,为实现我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工作吧!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篇6

每当拿起《毛泽东选集》时,都会被伟人毛泽东那朴实的文风和字里行间透出的果断刚毅的风范所折服。毛泽东的人格魅力、领导风采、丰功伟绩??时时萦绕在耳边、浮现在眼前,重重地震撼我的心灵。

一、打造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我

在阅读《毛选》中的文章时,民主的群众观时时刻刻在文字间跳跃,这是一种内化的思想的体现。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不是拥有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这些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上过不了关,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大公无私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处处装着人民、事事想着人民的。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位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校长,也需要一位为人民服务的校长。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时刻刻都要把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放在第一位。每遇学校的重大决策就先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一切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广大教职员工的创造,虚心向他们学习,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发挥群众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好地带领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在设计、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时,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广泛调研,了解教师们缺什么、急什么、想什么、盼什么,并反复进行比较、鉴别和论证,使多数人的意见得到体现和表达,使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民主的群众观不是空洞的、枯燥的语句,而是体现在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二、打造一个求真务实的我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同志讲到:??应用马克思列宁注意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要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向认为: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中心环节,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薄弱环节又是制定正确针对性的政策和进行科学决策、

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的前提。一所学校就好比森林里的一棵树,要经营好必须要有扎扎实实的根基,勤劳聪明、乐于奉献的播种者——教师。教师们一天天的劳作和创造来不得半点虚假、无法走通浮躁之路,是否求真务实与教育管理的成败紧紧相连。的确,学《毛选》的时候,我就好比在聆听伟人的教诲,身处复杂困难的环境,要向身边的人们学,从书本学,从实践中学,从经验教训中学。我默默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永恒的人生坐标:求真务实!

三、打造一个会领会导的我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我边读《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边梳理其中的基本脉络观点,边对照思考自己的工作。

1、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认识规律。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既要考虑事物的普遍性,又要考虑事物的特殊性,将二者紧密结合,才不会顾此失彼,认识和工作才可能全面、到位;

2、处理好工作中的一般性号召与具体深入实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着力于前者,落实于后者;

3、作为校长如果一味眼睛向上或是一味依赖听汇报,必然会出现少数人说给个别人听、少数人做给个别人看、少数人为个别人忙的局面。校长思想及其行为,让教师们感到陌生。形成不了齐心协力的工作局面,调动不起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是党的本质所决定的--脱离了水的鱼,不仅一事无成,而且还无法生存。所以,在工作中我一定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倡导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领到实处、导在真处。

5、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推进改革过程中的宣传舆论工作,着力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紧密结合广大教师们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大家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宣传教育,使号召不停止在嘴上、纸上、会议上。

四、总结历史是为了指导现实

今天,学习理论,尤其是通读《毛选》,将使我打开思考的空间,更加深刻地思考昨日、今日、明日的工作。今天,读《毛泽东选集》,学习伟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增强群众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个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平凡的我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刻,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教育是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阵地。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引自《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引自《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历史跨过了一个世纪,当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的优良传统,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的指示精神,按党的十六大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归结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刻,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教育是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阵地。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引自《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引自《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历史跨过了一个世纪,当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的优良传统,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的指示精神,按党的十六大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作为农民的儿子,作为草根主席,毛泽东主席了解中国社会的底层。作为孔子、孟子的哲学弟子,作为屈原、李白的诗歌传人,毛泽东主席达到了中国文化的高层。这样一位有着人生苦难的主席,他不可避免地看到了中国的忧患。这样一位有着强烈求知欲望、嗜书如命、勇于探索真理的主席,他同时看到了人

类的希望。他和他的战友、人民一起找寻,终于找到了一条最适合中国的道路,而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正是对这一道路的高度总结。路,正在行走。因为有了开路者的命名,使后来人感到放心。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路,而是一条救赎之路,一条信仰之路。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人信仰结合的产物。西方洋理论进入中国后,不可避免地被改造、被同化,最终他适应了中国国情,并最终服务于中国人民。在这样的前提下,全体中国人授予了他存在的合法权。任何理论,如果他与全体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无关,不是在中国价值观里运作,将很快失去在中国生存的条件,成为空中楼阁。毛泽东思想之所以不是空中楼阁,就在于他的现实性,同时具有历史的传承与时代的前膽性。毛泽东,这位伟大的赤子,中国人的神圣卫士,他用他的精神捍卫了中国的尊严,捍卫了中国价值观、中国文化的尊严,使中国不至于被西方吃掉,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他所开创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会忘记他。

毛泽东主席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深深知道中国人的信仰,也深深知道中国人的问题,并且深深知道中国人的出路。他深入了社会的底层,达到了思维的高层,用最经典的中国语言揭示了革命与传承的真理。他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建设一个信仰的家园。毛泽东主席不愧是中国人信仰的导师毛主席揭示:作为有信仰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以推翻官僚主义为己任,当然自身不应该是新的官僚。严格地说,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不能称官员,他与人民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人民公仆,是引导员,是服务员。智怀王少农注:毛主席从来没说过管理群众类似的话,而是说动员群众,这就说明了,党员干部与群众间最根本的关系是去发动,去引导,而不是盲目指挥,更不是进行特权管理。重新认识毛主席关于党群关系的经典言论,对当今维稳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和精神财富,也是中国继续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和精神支柱。只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归依,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聚精神,用发展的观点面对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用共产主义信念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国人民一定会在站起来之后,超越富裕,走向幸福而强盛的未来。重读《毛泽东选集》,我们会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观,牢固树立起科学、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会更加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会更加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会更加增强。我们就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彻底解放自己,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作出中国人、中国应有的贡献!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篇7

初读《毛泽东选集》是在初二,当时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不得而为之,觉得中国革命都胜利了,毛泽东思想离我们如此之远。但上大学后,我闲暇细读《毛选》时,才发觉自己错的离谱,其实毛泽东思想在现今依然可以为我们所受用,它渗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尤其是《毛选》的第三卷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篇,我读后感触颇深,思绪万千。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主席围绕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制度改造一下这一中心来写的,文章主要是提出了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的观点: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这明显也是我们现今许多人的缺点。

文中写道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我初二时读《毛选》不也是这样,为了单纯的学习而学习,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何等肤浅,何等贫乏,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对于学习,浅尝辄止,不作深究,缺乏学习的灵气和灵感,又或者有很多学生非常努力的学,却总是学不好,事倍功半。这皆因不注重研究现状,盲目地学,无的放矢地学习,或者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地学习,这尽管是学习了,但却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所学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渐觉得学而无味,迟早会落得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悲哀。

认真地研究现状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确实我们许多人越来越崇尚西方,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如何好,而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思自己,我也曾认为外国的福利好,制度好,教育好,也为此认真研读了下外国的历史,而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似乎懂得很少甚至有些东西是一无所知。以前我以自己是理科生,而认为没有学好历史是理所当然,每次都以为知道点皮毛就好,应付下考试就行了,不去深入了解我们的历史,想想是多么的惭愧,有时还觉得或许生活在外国更好,在我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样我们是不是在现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下已经失去了自己最传统,最本质的东西呢?不懂得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不懂得认真学习历史,不懂得自己的过去,那又怎么配得上去谈将来啊!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今天,更要知道昨天和前天,这样才能跟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

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应为了单纯的学习,要联系自身,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把所学的运用到实际中,多到社会中实践。

我们要注重研究现状,不要盲目学习,要培养有的放矢的态度,尊重并研究祖国的历史,不要让一些最美好的东西,如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还要把自己所学,前人的经验运用到实际中,这样才能真正改造我们的学习。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篇8

《毛泽东选集》作为革命领袖的著作选集,不仅是个人的智慧,更是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尊敬的大家长赖老师早上好!亲爱的育心家人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广州牛牛妈苏兰开,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赖老师搭建的高能量平台,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相信很多家人都想知道《毛泽乐选集》里到底在讲什么内容呢?我在当当网请了一套4册回来,书很快就到了。

一.《毛泽东选集》学习方法

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实践,发现育心经典的累积法太神奇了,每晚一起大声开口诵读,累计到现在,已经快读完2卷了。

我们团队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的方法是:每晚8点10分到9点,大家在微信群一起共读,一天读几页,每人轮流读上一页,读完一起针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分享,从而进一步内化。我们微信的学习群共有18位家人,每周一位家人进行主持,读书的同时还锻炼了主持能力。自己每次的分享很主动,从分享中收获一些小惊喜。

不经意间,发现去学习平时不会看的书,是一种挑战,也很有成就感。我们最喜欢听周利新老师和王迎辉老师每次的总结,我还记得刚开始分享时说到,读了《毛泽东选集》能量满满的。

《毛泽东选集》里的历史事件很多,讲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还有十月革命等等。碰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就上网去查,进一步学习。《毛泽东选集》里的生僻字很多,总会有家人在你读错时,给你纠正过来。同时精华的句子很多,特地摘抄了部分下来。

我们用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又叫游击作战十六字决。

其中有一章题目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章,最后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还有: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二.实践论

记下书里的两章关于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内容,再次和大家一起学习。

实践论里面讲的是什么内容来呢?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感性和理性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学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到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内容,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实践论里有句: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我们带领孩子学经典,明经典,也是在实践中。)

三.矛盾论

矛盾论里讲的是什么内容来的呢?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计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些问题是:

1.两种宇宙观

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情的的发展看做是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2.矛盾的普遍性

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

3.矛盾的特殊性

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生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

4.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任何过程中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常常说新陈代谢这句话。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5.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没有地主,就没有佃农;没有佃农,也就没有地主。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无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就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一切对立的成份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发挥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6.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这就是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矛盾论在一个家庭里,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读高能量的书,交高能量的朋友。我的分享就到这,感谢家人们的聆听。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育心经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不断实践和创新,由单一的国学经典教育领域,向智慧、健康、财富三大领域齐头并进。在矛盾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此后,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纷纷展开学习,从这篇跨越时空的文章中找寻提高党委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的经验启迪。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出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它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的一部分。一篇诞生于68年前的文章,在今天仍然具有值得各级党组织重温的现实意义,彰显了《毛泽东选集》中经典篇章的顽强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毛泽东选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成果和光辉篇章。毫无疑问,它是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书籍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各地曾出现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1949年年底,毛泽东同志访苏期间,斯大林向毛泽东建议编辑出版革命战争年代写的著作,以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经验,毛泽东表示正有此意。1950年春,毛泽东访苏回国后,中央即成立了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四卷本《毛泽东选集》经毛泽东同志本人审定后陆续出版,这也是曾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1977年,选录毛泽东1949年至1957年期间重要著作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

经典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生长在读者的心头。由于历史原因,阅读《毛泽东选集》在一个时期是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一部政治著作,还是一部哲学著作、历史著作甚至文学著作。《毛泽东选集》中很多篇目充满哲思和智慧,常读常新。例如,《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毛泽东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论持久战》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军事形势,确定了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总方针,是战略思维的典范;《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全面考察了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基本国情,系统阐明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深刻论述了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以及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使命。这些金句典章都曾广为流传,引人思考。

从更深层次来看,《毛泽东选集》作为革命领袖的著作选集,不仅是一个人的智慧,更是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换来的,其中反映的规律性总结具有重要的经验价值和参考意义。正因如此,这部著作不仅在历史上曾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对党政公职人员有阅读价值,也吸引了学者、军人、企业家等各领域的忠实读者;不仅对中国人有吸引力,也在海外拥有很多粉丝。

光阴流转,《毛泽东选集》诞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虽然远去,但其中蕴藏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正如要求各级党组织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要促进各级党组织加强科学工作方法学习,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新时代人们读《毛泽东选集》,首先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要深刻领会著作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从中找到研判形势、推进工作、指导实践的理论涵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读懂、读活、读透。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发展对象主要表现情况(精选2篇)
  • 下一篇:职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集合(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