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精选3篇)

时间: 2024-05-30 栏目:总结范文

第1篇1

农村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201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对农民增收工作高度重视,切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协调,采取农林牧渔业并举,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镇农民收入得到较快提高。现将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015元,至2014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9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25%。

二、主要做法

年,我镇重点围绕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林业、渔牧业、种植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较快提高。(一)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促增收。立足我镇实际,因地制宜改种市场需求旺、效益较好的特色农作物。通过抓示范、调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等为主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改造低产田、提高栽培技术和复种指数,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至2014年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440亩,与2013年同比增885亩,增长1.48%;总产量7362吨,与2013年同比增263吨,增长2.56%。按当年价计算,2014年粮食产值2129万元,同比增12.64%,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100元。

二是抓好银杏种植基地示范建设。自去年县委、县政府"211"工程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银杏产业种植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态农家乐和特色生态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全镇按照"三园一基地"(精品采叶园、精品采果园、精品观光园、优质育苗基地)和"公司+业主"、"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银杏产业。目前,全镇共种植银杏15000亩,基本建成林桐山村至圆井眼村、省道片、县道片、明月片四个银杏产业带,实现农民年人均纯增收500元。

(二)抓好养殖业促增收。2014年全镇水禽产业完成麻鸭出栏108.23万只,白鹅出栏36.34万只,麻鸭保种2万余只(其中保护500只以上的大户5户,共保种5800只);全年生猪出栏4.83万只,存栏3.31万头;肉牛出栏0.2万头,存栏0.24万头.在大区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全年肉羊出栏1.78万只,存栏1.03万只;兔出栏2.47万只,存栏1.99万只,同时在老鹰岩村、黄泥沟村、五里桥村、林桐山村新建成现代畜牧生猪养殖小区各1个,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800元。

(三)抓好生态林业建设促增收。重点抓好退耕还林等生态造林工程建设。2014年以来,全镇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万亩,发放现金补助1176.6万元,农民从中增加收入1176.6万元,实现农民年人均纯增收130元;四)抓好劳务收入促增收。加强农民转产转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重点工程和城镇转移,拓宽农民就业门路。2014年,多次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举办各类农业技术专题培训班5期,受训人数1200多人次;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多人,劳务收入年增加1000万元以上,农民年人均增加收入250元以上。

(五)落实惠农减负政策促增收。2014年,我镇全面落实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等各类补贴支农政策,通过减负促增收。

(六)抓好秋冬种开发促增收。2014年,我镇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调整秋冬季农业结构,改种市场需求大、生育期短、见效快的蔬菜等农作物及农副产业生产,广开增收门路,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全镇秋冬菜生产年均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秋冬菜总产值年达1700万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我镇的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有如下六个方面:一是随着我镇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农业耕作土地存量将会减少,传统种植的发展空间将变缩小;二是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及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制约,影响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农业生产投入还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转换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难度较大;四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粗放型经营现象严重,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增收速度缓慢;五是我镇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工作相对滞后,龙头企业少,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六是农资价格上升不降,农民对农业投入成本高,农业经费投入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和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等。

四、今后的工作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好农民增收的工作领导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完善农民增收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合理布局,做好规划。在强力推进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预留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空间,对接做好发展特色农业的区域布局规划,以项目实施来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带基地建设,使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与全镇的区域布局相衔接,加快我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三)完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发展机制,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和农民投入的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从事优势农产品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以及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等,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投入,建立重点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奖励资金,通过直补或协调信贷支持或招商引资等,对市场前景好、有优势的特色种养业品种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我镇特色农业产业。

(四)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环节,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科技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我镇农业、渔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服务和指导,抓好特色农业示范点(片)建设,突出新技术、新品种的集成示范和配套应用,推动我镇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五)调整结构,培植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四个银杏产业带的银杏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林业体制改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抓好畜牧养殖业,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六)加强农民培训及转移就业。要不断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量化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任务,多途径地有组织的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不断扩大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空间,积极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第2篇2

2020年度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XX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2020年,XX乡党委、政府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市县“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建设天路三县交汇处的天路农业大队综合生产线环线。继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坚持“一村一品”和多村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狠抓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林下农业、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努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基地,培育主导产业,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在村庄振兴中迈出新步伐。根据《2020年天全县XX乡农民增收工作责任书》的要求,预计202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2800元,比2020年增长1195元,增长10.3%,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将2020年农民增收工作总结如下:1、落实

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我们乡认真落实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关要求,实行乡党委书记和乡长负责制。年初,对农民增收工作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制定了工作计划。主管农业的小组成员负责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充分调动班子成员、村干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干部、农业项目业主、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积极性,促进科学增收、快速增收和持续增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020年,XX乡将重点发展“六千亩”工程:鹤林村大平山将发展高山有机茶1000亩,祥林村朱磊、慈坝竹等竹笋用竹1000亩,以鹤林、祥林为中心的山药6000亩,红岩村大马士革食用玫瑰1500亩,以柳城、上坝、XX为中心的优质水稻1000亩培育山药等地方特色品牌,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利用351国道的交通优势,以山药产业为主题,在和林村建设山药园综合体,在上坝、柳城村建设稻田公园。挖掘红军文化和土司文化,鼓励和倡导有条件的村庄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1、农业产业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有1500多亩土地转移到红岩村种植玫瑰;上坝村已转移种植荷花300多亩;柳城村已转移70亩养殖小龙虾,200亩发展水田种植,200亩发展山坡茶种植,100亩发展重楼等森林种植,近100亩种植刺梨。大庙村种植了70多亩蔬菜。XX村已转让70多亩土地种植金银花和40亩土黄芪。罗晓、祥林、共和等村动员农民种植了1400多亩红薯。在和林村种植了150多亩刺梨。山药种植面积达到5600多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从3个增加到23个。山药、玫瑰花、红薯、猕猴桃、重楼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天全县旭日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天全注册,老益阳公司和西蜀雅荷山药加工厂正式投产,将促进特色农业的全面发展。2,加快发展林竹及林下产业

目前,以大平山为中心的生态农业工业园正在筹建中;以柳城村、大庙村和红岩村为中心,千亩重楼中药园正在形成。在红岩和大平山种植红豆杉登陆;随着大庙村、红岩村、和林村、祥林村等村加强对黄柏、柳杉、竹笋的种植和管理,林业发展迅速。3年,养殖业稳步增长

。天全县新型农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平山建设了延安养猪业的核心基地。目前,延安生猪存栏量超过1000头,是目前延安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地。红岩村、XX村等村规模养猪场的养猪、肉牛、安哥拉兔、肉兔、林下优质鸡、优质肉羊、生态蜂蜜等养殖产业稳步上升。4年,涉农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山药、山地有机茶、谷米香茶、猕猴桃、红薯、荷花、玫瑰花、重楼、延安猪等优势农业产业。依托红军文化、祠堂文化、天坑地漏、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生态资源,连接351国道全线、山药加工厂、大庙“老易养”、庙溪水库、金银窝水库、马刘窝水库、杨家祠、红军文物等地,接待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涉农旅游突破发展5年,积极推进

在何林、香林、何工、罗晓等村的水产养殖发展,积极利用庙溪水库、银窝水库、上游水库、山平塘等进行改造,发展休闲渔业和溪流冷水养鱼。柳城村转让70亩开发养虾稻田,上坝转让70亩种植荷花,开发养泥鳅荷花田,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6、及时发放惠农补贴政策

实行“一卡通”,完善手续,及时发放粮食直补、低保等惠农补贴政策,严禁截留、挪用、变相克扣等行为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贴资金或贫困户“四改”扶贫资金7、积极组织群众就近或出国工作

(1)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农业局、就业局等部门组织的种植、养殖、缝纫、厨师、电工等技能培训500多名参与者参加了培训

(2)及时向农民宣传农民工信息,向县内外企业推荐我们乡镇的农民工,组织我们乡镇的本地(外地)农民工,积极争取和解决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工人的需求通过组织领导、引进有经验的农民工等多种渠道,输出劳务人员2500多人,劳务收入达到7500多万元。(3)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解决部分农民工问题

(4)老易筹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继续扩大,职工人数不断增加(5)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扶贫专项资金项目、救助单位援助项目、贫困村文化室和卫生室建设项目、交通促进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2020年实施的项目,项目资金已达24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我乡农民就近就业问题。8年,认真做好农民增收统计工作

年认真指导全国六个市、村10户的统计分配和日常基础统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统计分配调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9年扎实推进扶贫攻坚1992-2020年计划脱贫的24户

|54人全部达到“一过、两忧、三包、三有”标准,并于10月25日通过我县验收。拟退出的大庙村、罗晓村和祥林村均达到了“一低五有”标准。他们于10月25日通过了县验收,11月1日通过了市验收。精确家庭政策强化扶贫基础帮扶单位、“一秘”和驻地工作组走访每户,建立档案和卡片,制定“一户一策”和“多户一策”帮扶措施,帮助部门和乡镇干部“一对一”与贫困户配对,实行动态管理。

选择发展产业,完成扶贫采取一些多种方式,因为家庭对人们实施救助措施,一是支持一些工业发展对于那些能够发展养殖业的人,他们采取了技术指导和物质援助相结合的方式。今年,20多头猪和500多只鸡鸭被分发给贫困家庭。他们被引导参与种植山药、蔬菜、竹笋、重楼和紫云英,并一直在争取资金支持工业发展和化肥等农业补贴。第二是就业援助通过人事、工会等部门开展培训、就业援助,本地和外地解决贫困户就业,解决贫困户参与公益性岗位,动员乡镇范围内的合作社、企业、项目建设单位在就业中优先向贫困户提供若干临时岗位第三是协助一批设施。对于住房受损的人,特别是出行困难和生活设施很少的人,住房改善、进入住宅的道路硬化和购买必要的生活设施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从而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第四,医疗救助和政策支持很难去看医生来确保医疗救助到位。对于那些达到最低生活标准的人,政策已经到位。扶贫济困,帮助贫困人口增强脱贫信心,拓宽致富增收渠道,确保全乡贫困家庭贫困率为零,2020年已脱贫家庭收入不低于家庭退出标准,实现退出、稳定、不反弹。发挥党建作用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带动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党员干部和大种植者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柳城村的巴黎复叶林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员干部和大果农为骨干成员,确实做了扎实的工作,激发了贫困户和群众发展巴黎复叶林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建成了300亩巴黎复叶林产业示范基地。在大庙村,通过”老易养+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老营养管理解决了该地区20多个农户和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它购买了蔬菜、竹笋、鹿韭菜等野菜,购买了畜禽产品,增加了贫困家庭的收入。10年,认真实施基础设施项目

2-020年,我们积极争取在农业和工业、交通、农业、卫生、文化、土地、水利、林业等部门实施“一物一议”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扶贫专项资金项目、援助单位援助项目、贫困村文化保健室建设项目、交通改造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项目。项目总投资2400多万元,在大庙、上坝、红岩、祥林等村新建水泥硬化路面3.5米以上。6.5公里,拓宽旧路和萧楼村道路7.1公里,新建大坪山农业园区入口至大坪山山药工业泥石路和萧楼村泥石路道路5.7公里,新建生产道路和入口道路10公里以上,建成上坝、庙岗、351三个路口。修建8000多米的堰渠,修建大型寺庙、小窑洞、祥林嫂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解决了大庙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农村交通、水利、教育、民政、文化卫生、电力通信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提升。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11、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解决和建设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的有关要求,加大对旭日东升、新农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蜀雅和公司、老益阳公司、瑞益丰公司和瑞公司的协调和服务力度12、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重点农业项目和农民的资金投入,在贷款、土地使用、水利设施、电力、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重点支持。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重视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升级,加强对农村干部和大农户的农业科技培训,定期组织部分农村干部和大农户到较发达的农业地区考察学习,提高科技技能,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13年,幸福美丽新村试点建设和“四好村”创建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围绕大庙、罗晓、祥林村扶贫新村建设和上坝、红岩、共和、和林村、XX村“四好村”建设,实施村庄容貌和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新农村引导农民追求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牢固树立新的农村社会风尚,促进农村培训水平提高。通过“农民夜校”等形式,定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日常技能、体育娱乐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新型农民技能和文化。全面巩固省级卫生镇成果,全面建设“四好村”,为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质量提高和范围扩大、农民收入增加,“四好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3。下一步是把

1建设成为一线产业根据农业旅游一体化产业圈建设的要求,天路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建设XX镇特色产业圈的主战场。资金、项目和精力将集中在道路沿线地块的产业结构调整上。在鹤林建设万亩山药产业观光园,在上坝建设万亩优质水稻农业园,在红岩建设千亩玫瑰工业园,在共和建设千亩土条示范区。在大庙、柳城、红岩,建设1000亩中药材种植区;在大平山,建设1000亩高山有机茶园。通过第一线产业带动整个乡镇产业蓬勃发展,为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农业产业载体。

2,加强沿线节点布局狠抓沿线节点建设,完成351国道天全河林路口、大平山农业公园路口、上坝优质稻园路口景观节点建设。完成沿线旅游标志的协调安装;启动和林村村庄振兴示范点建设;规范山药基地标志牌,打造万亩山药工业园、山药谷、农业园区、山地有机茶渡山门观景平台,农业与旅游一体化趋势初现端倪。

3,升级基础设施以农业旅游一体化产业环线建设为主线,以大平山农业园区和和林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中心,积极争取各部门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到2020年,力争完成大平山道路的拓宽改造,实现全乡、全村道路双向通行,完成56个村民小组的道路硬化。同时,以重点行业为重点,狠抓工业道路和生产通道的延伸,不断改善农产品承载条件和旅客承载能力。

4,推动产业升级改变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积极探索工业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引进旭日东升、西蜀雅河等生态农业企业落户XX,生产山药片、山药粉、玫瑰精油、玫瑰蛋糕等精品,力争引进林竹产品和医药加工企业在XX投资办厂,不断丰富各行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要加强绿色品牌的创建和特殊产品的包装,确保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外部形象和知名度。

5,完成旅游发展短板围绕乡村旅游的“吃、住、游、游、购、娱”六大要素,重点建设鹤林山药美食区。在红岩和XX建设玫瑰特色旅游体验区;共和、祥林、萧楼水库渔业和果蔬采摘区建设:上坝柳城建设鱼虾捕捞烧烤区;我们将在寺庙内建设生态保健区,让游客以农家乐和家庭住宿的形式吃农家菜、品尝有机茶和美味佳肴。通过销售特色产品刺激产业发展,通过旅游接待增加群众收入。在全乡逐步形成“以农带旅游,以旅游促农”的发展格局。

6,深度挖掘文化旅游亮点深入挖掘XX红军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的底蕴和潜力,升级建设稻香宫米、杨祠堂、红军总医院、刘伯承指挥所旧址等特色旅游节点,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努力把XX建设成为农耕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教育基地。同时,依托柳城村聚落资源和XX河水资源优势,开发河流漂流旅游项目,配套蓝莓、无花果采摘园、标准化游泳池和儿童水上公园。积极动员都江堰老益阳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继续扩大对XX保健行业的投资,努力打造集生活体验、思想教育、“果蔬”采摘、漂流、游泳、观光、保健、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圈。

7年,抓紧抓好特殊节日活动依托XX的产业优势和文化遗产,规划了一系列节庆活动,如杨家祠堂祭祖会、金银花采摘节、玫瑰采摘保健体验、二郎山山药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在展示XX产业发展成果、弘扬传统家庭教育文化的同时,XX的旅游品位和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将进一步提升,打造XX独特的农业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引导农村开展农村文化、廉政文化、扶贫感恩等文化艺术表演,向群众传播相关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农村文化文明,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8,拓宽渠道帮助农民增收依靠工业发展,努力实现“寸土寸金”的目标。主要目标是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租金,从工人那里赚取工资,参与开发,赚取现金,并分享土地红利。这不仅将群众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而且还将直接从参与基于具有良好工业发展前景和良好市场的项目中获得利益。它还将使群众在种植、管理和挖掘的各个方面获得劳动收入,如玫瑰园和莲花养殖场养鱼。与此同时,我们将鼓励和支持穷人发展自己的产业,并在宿舍接待他们。我们将继续拓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渠道。这不仅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而且形成了全乡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第3篇3

2020年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今年我乡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战略,着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和农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上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第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抓好劳务产业的增收,全乡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确保全年农民可支配收入达15665.3万元,人均14773元,增幅12%以上,人均增收1583元。

(一)、小春粮食作物:

1、全乡小春粮食作物播面1576亩,比去年增加30亩,产量与去年同比增加6.52吨,增加收入0.78元,人均增收0.7元。

2、林业收入268万元,比去年同比增加56万元,人均增收53元。

(二)、经济作物:

国家实行粮油补贴极大的鼓励了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全乡油菜播面达到2641.9亩,总产396吨,产量与去年同比增加4.5吨,加上今年油菜价格持续上涨,与去年同比增加1元∕公斤,增加净收入0.45万元,人均增收0.4元。

(三)、畜牧业:

1、生猪出栏96头,与去年同比增加12头,净增收1.1万元,人均增收1元;

2、仔猪189头,与去年同比增加26头,净增收0.8万元,人均增收0.8元;

3、牛出栏86头,去年同比增加16头,净增收5万元,人均增收4.4元;

4、家禽出栏21206只,与去年同比增加312只,净增收0.64万元,人均增收0.6元;

5、禽蛋21250公斤,与去年同比增加420公斤,净增收0.35万元,人均增收0.33元。

(四)、运输业上半年收入2324万元,与去年同比增加89万元,人均增收84元。

(五)、劳务输出:

全乡劳务输出共计4506人,与去年同比增加469人,净增收851.3万元,人均增收802.8元。其中:长期输出3529人,与去年同比增加206人,净增收374万元,人均增收352.7元.(六)、政策性收入:

今年,国家再次加大了对农村的粮食直补政策,提高了粮食直补金额,今年我乡享受国家的粮食直补金额是47.9万元,与去年增加了0.56万元,人均增收0.5元。

(七)、其他收入增加672.76万元,人均增收634.5元。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乡、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顺利地完成全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人民币1583元的目标任务。

农民增收先进事迹

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街道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镇工作总结——农民增收取得新突破

    【总结范文】栏目
  • 上一篇:脱团承诺书(精选8篇)
  • 下一篇:大学学习总结(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