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7篇)

时间: 2024-06-08 栏目:总结范文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培训,你是否对教育教学有新的感悟和认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9篇),欢迎大家分享。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表达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开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开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进行。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到达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根底,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方案。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阶段性考核,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体育技能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的主宰着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很沉闷。而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你看到的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气氛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开展的地方。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以往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要学生学,新课改后变成了学生要学。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开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四、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学以主科为主,非主科受重视程度不够,领导重视也往往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很少落实到实处。例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经常可以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而体育学科等非主科以区级培训为主,就算有省级,国家级培训,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开展。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现在很多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注重体育学习,不肯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体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不利于自身和学科的开展。

3、以人为本,多鼓励、多表扬这种气氛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优点,同时不可防止的存在缺少挫败感,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性格,甚至极不谦虚。而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任重而道远。

4、体育器材、场地缺乏的问题。现在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远远没有到达教学的要求,而城市学校体育器材到达了教学要求,但是场地不够,无法用这些器材。例如:现在学校上体育课一般是四、五个班同时上课,学生占了操场的大局部地方,进行投掷工程教学很难开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2

本次新课标中课程理念部分新增了“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的相关要求。基于此,我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旨在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与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领悟体育的意义。

“教会”——运动技能“教”起来,问题导向激思维

“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教”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分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还要指导学生“会学”。

因此,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节课,做好单元问题设计和课时问题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以《“8”字跳长绳》一课为例,通过搭建“入绳后的落位点在哪?”、“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花样跳长绳的创意?”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将问题链渗透于课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练中思、思中悟,充分体会和理解动作技能的要点和细节,养成善于观察习惯、理解自评和互评的标准,从而帮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勤练”——校内校外“练”起来,掌握技能提素质

“勤练”指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合理地设置练习内容,同时科学把握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基于“勤练”的实施策略,我认为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重点在于强化“激趣”和引导“参与”。

基于“勤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某些技能的项目性质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例如耐久跑项目,如果练习手段只是单一的跑圈,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了。若是我们采用图形跑或者加入定向越野的方式进行练习,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不停地进行奔跑,他们的耐力素质在无形间就得到了提升;其次,做好分层式教学。每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最后,落实体能“课课练”。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常赛”——集体较量“赛”起来,以赛代练促成长

“常赛”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的教学比赛。“常赛”中的“赛”并非只是正规高水平竞赛。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习的技术动作随时安排比赛。基于“常赛”的实施策略,我认为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教学比赛常态化。将“赛”多角度多形式地贯穿于单元教学的每一个课时之中;其次,校园比赛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主题设置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比赛,例如:“篮球嘉年华”、“跳绳赛”等;最后,线上竞赛全员化。结合“双减”背景下小学开展校外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文件精神,合理地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时间不定期组织线上竞赛,鼓励全员参与,其中包含由学生个人参加的“单项赛”以及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赛”。通过各类比赛,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争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而“教会、勤练、常赛”是全面落实这项基础性工程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当针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形成、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与提升、练习手段的丰富与趣味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的教学思路与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与锻炼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3

每当体育课被其他活动冲走或者调课,我们都可以听到教室里孩子们的一片哀嚎,但是在体育课上,孩子们似乎学练的情况并不太理想?孩子们貌似喜欢体育但是不是很喜欢上体育课?随着《新课标》的发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如果学生的运动兴趣不高?谈何通过体育课程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接下来我将根据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练”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与思考。

创设运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在练习时动作做得非常好,但是真的要运用于实践时,却不知如何运用。如何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出来呢?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或者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对抗练习、体育游戏、或者比赛等真实、复杂的情境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与认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足球脚内侧踢球》为例,在练习时进行小组的脚内侧踢球耍猫游戏,学生们将所学的技能立马应用在小组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总结出脚内侧踢球最容易控制。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快速巩固并应用。

运用问题化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一直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发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动作技术呢?我在《肩肘倒立》一课中运用了问题化教学,设置一系列有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最终明白动作原理。例如“向后倒用脚尖触碰球怎么样更好的控制我们的身体?”“腿不够长,想要用脚尖触碰到更高处的球怎么办?”“肩肘倒立时,双手往前触碰脚尖再快速后倒是为了什么?”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学生带着思考进行练习,得出双手压垫能控制身体,向上顶球要挺宽立腰,快速后倒能获得更大的惯性帮助自己完成动作。不仅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在一步步探究中,最终得出答案,更好的懂得了动作原理,并获得了成功体验。

融入信息技术丰富课堂练习方式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但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课堂教学。首先,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动作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练;第三,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一些有趣的课堂小游戏、体能练习、节省教师讲解时间,真正的做到精简多练,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给学生。在《肩肘倒立》一课,我通过希沃白板与提前制作的视频,通过动作对比让学生快速的抓住重点,不仅节省了讲解时间,也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通过自制的视频创设丰富的情境,进行体能练习,有效的增加学生课堂的运动密度。

随着新课标的发布,对体育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也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4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作为一名一线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我认为体育课有以下几个问题急待解决。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致的学习,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便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将原来的三维目标,转变成了培养核心素养。《新课标》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培养时代新人。从《新课标》这些要求当中,可以看出,对人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以下是我的几点学习心得:

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指的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和比赛三个维度。

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锻炼的地位。在学生学习专项技能时,制约他们提高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基本运动技能薄弱,移动性弱、平衡感差、身体不协调等等。我们经常在说的,拥有一个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他学什么运动技能都快,就是这个道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后,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更高难度的技能。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既“教会、勤练、常赛”。

教会”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技能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学以致用。如:学习了滚翻动作,不只是要让学生滚的动作漂亮、圆滑,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滚翻的用处是来避免损伤,在摔倒时可以用滚翻动作减轻损伤。“勤练”指的是练习的效度,如何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首先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密度。其次练习方法的有效性。最后让学生有运用所学技能的场景。“常赛”是检验技能习得的有效手段,是检验技能运用最好的试炼场。传统的比赛,组织形式较为繁琐、暂用时间较长,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如何进行课课赛,是我们要去思考的。如:简化规则、简化组织形式、创新比赛方法等。举例:在学习原地运球中,老师为了让学生不低头看球,可以两人一组面对面运球,一手运球另一只手剪刀石头布,时间一分钟,输的同学给予小惩罚。这样简洁的比赛形式,能够检验学生运球的熟练度,不看球运球的熟练度。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检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通过“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体能等,最终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形成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包括方方面面,有良好的的健康行为,学生才能安全运动,终身运动,并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日常中我们更多是给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如: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引导他们远离垃圾食品,做到营养均衡。如:怎么样安全的运动,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后为何不能立即蹲下或者坐下,这会造成什么危害。如:在教授滚翻动作时,结合视频案例,让学生了解滚翻在遇到危险时怎么运用。如:发生运动损伤时,如何处理才能避免二次损伤。特别是如何规避风险,是现在学生比较缺乏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渗透,而不只是集中在某一两节课中。

培养体育品德

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合作与竞争,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在独立学习中,遇到困难失败时,怎样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如何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在与他人合作学习时,如何求同存异,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遇到困难或者失败时,能够互相激励。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在比赛中,如何面对失败与胜利?比赛胜利只是少数,失败才是主旋律,怎么样面对失败,如何在失败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是失败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

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体育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6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

本次研读我着重对课程理念中新增加的“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思想进行深入研读。“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要真正体现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练、赛为主线的课堂架构。“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掌握单个技能、组合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

学会,能用

“教会”是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同时是学生参与“勤练”和“常赛”的基础。“教”要遵循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会学生健康与安全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能锻炼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还要指导学生“会学”。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教会”呢?首先,要从单元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入手,从技术的结构关联、育人要素、学练方法、运用场景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重点关注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其次,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技术转变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学习内容,如运用口诀、图示、视频等;再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获得成功的乐趣;最后,创设多样、复杂的应用情境,通过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良好行为和品格的塑造。

激趣,参与

“勤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途径,更是所学技能进一步熟练并不断内化的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有助于将技术动作更好地运用于“常赛”中。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勤练”呢?首先,我认为应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强化课外练习,提高练习效率。例如,在耐久跑练习中,常规的方法都是组织学生跑圈,那就显得简单乏味,学生没有动力,如果利用器材摆出不同的图形跑或画地图采用定向越野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练习效果。其次,要进行合理的分组。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不应置少数学生而不顾。教师要考虑到给每一名学生练习的机会,尽可能地在分组练习中合理搭配组别及运动量,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竞技,联动

“常赛”是学生技能运用的平台。比赛具有激励作用,学生为了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便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常赛”呢?首先,坚持“课课赛”,每节课在练习过程后开展5-8分钟的教学比赛,既升华了教学内容,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运动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其次,可以增设“新规则”,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将固定高度的篮筐变为手持底线移动的篮筐,增加团结协助和趣味性;足球运球射门教学比赛中增加得分方式,除了射门得分外,顺利绕杆也可以得分;最后,可以设置项目积分赛,将单元中的技术动作串联起来作为比赛项目,以完成所有任务的质量决定胜负,第一名登上“运动榜”。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把握内涵,让“教会、勤练、常赛”成为常态。促使学生学会技术、加强练习、体验比赛,最终从体育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7

在强调综合素质发展的今天,体育不再被视为高强度学习中的调和剂。为了有效提升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如今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校园体育也正式迎来了改变。新课程将过去以外在与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战术作为课程研制逻辑起点改变到以培养内在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逻辑起点,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体育教育。

一、问题化教学,作为触发学生思维的引擎。

是将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有机组合,注重采用结构化知识于技能教学,加强对所学运动项目对完整体验和理解,提高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应如何有效设置教学中的问题呢?

整体化教学建立横向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目的问题化教学是一问题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该问题,达到体育教学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也是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何为有效问题

有效问题是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充分引发学生思考,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涉及的问题必须通过实践和思考才能找到的答案。

2、所涉及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想要弄清楚并愿意深入探究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3、所涉及的问题并非孤立的问题,是呈现一定关联性和递进性,能形成清晰的问题练,来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技能体系。

如:《足球脚背内侧踢球》一课,课前通过观看精彩的世界杯视频,让学生思考能够将球踢高、踢准的最佳方法,并让学生通过“植物大战僵尸”的情境,从如何提高、、如何踢准、、如何将球准确的进行穿,最终形成有利局势或进球。一系列问题及练习,提升学生技能掌握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技能体系。

三、如何构建问题链

“问题链”建构是指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的重难点,围绕单元基本问题进行的一种有机拆分与细化,形成有关联性的“问题链”。同时,问题的出必须教师对教材、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充分深挖教材的与人价值、对学习目标的正确定位及对各类问题的充分预设。如:《足球脚背内侧踢球》一单元,本单元分为4次课,围绕单元核心问题,如何做到击球部位准确,踢球时支撑、摆腿、转体协调用力,最终踢准的目标,分别设置每课时的重难点,并最终完成整单元的问题链设置,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问题化的教学必须是落到具体的、真实的体育学习活动过程。问题导向的学核心素养是给予教材教法和学生需求的体育教学活动,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构建教学“主要问题”的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路径,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提供具体实践体验的情境。

    【总结范文】栏目
  • 上一篇:新生军训新闻稿范文(精选4篇)
  • 下一篇:经典晚安爱情心语(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