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力地保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省、市、县有关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报告制度
传染病在本地发生、传播后,各点值班教师每日八点前向医务室通报宿舍人数及健康状况.
2、确保饮食饮水安全,做好消毒保洁工作.
学生宿舍进行全面大扫除、及消毒工作,不留死角.宿舍做到每日清扫,办公室、寝室定期进行消毒.
3、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及健康教育的宣传.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对“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做好对住校生的健康监护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学生或管理教师在家中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6、学生或管理老师在宿舍内出现传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请医务人员作初步检查,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要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教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初步检查是传染病的立即转送定点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校领导及工作人员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7、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寝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管理老师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传染源.
8、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9、发现传染病人后,应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二、具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1、甲肝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甲肝的传播途径,各种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而能切断甲肝的传播途径.从根本上预防甲肝型肝炎的传播.
(2)、加强宿舍的卫生检查,尤其是对厕所等易造成甲肝传播的途径进行定期检查,厕所里保证水龙头有水供应.
2、风疹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风疹的传播途径,各种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而能切断风疹的传播途径.一旦发现风疹坚决予以隔离治疗.
(2)加强宿舍卫生的管理,保持寝室通风透气,寝室清洁.
3、沙眼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及讲座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平时注意用眼卫生.
(2)、如发现沙眼患者,应及时指导.
4、腮腺炎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各种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而能切断腮腺炎的传播途径.
(2)一旦发现腮腺炎患者,应予以隔离治疗.
5、水痘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及讲座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如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指导用药.
三、应急预案
1、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肺结核、沙眼、风疹、麻疹等传染病的防控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材料,板报等宣传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使全体师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正确认识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预防各类传染病的传播.既高度重视,又不能盲目恐慌,一定树立必胜信心.
宿舍要经常保持通风换气,干净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制定、落实防治措施
(1)、学生或管理教师在宿舍内出现传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护口罩、气垫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请医务人员作初步检查,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
(2)、在宿舍内发现有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应在第一时间内送学校医务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医院诊治.
(3)、学生或管理老师在家中出现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确认康复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上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科,广西防城港535500
[摘要]呼吸道传染病因具有易感性高、传播速度快、易交叉感染等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是呼吸道最为常见的传染病类型。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患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该研究分析了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以期能对提高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水平有借鉴意义。
[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3(a)-0124-02
DiscussionRespiratoryDiseases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HUANGZhanfang
ShangsiCounty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aeventionDiseaseControlDepertment,fangchenggang,GuasngxiProvince,535500China
[Abstract]Highsusceptibilitytorespiratoryinfectionsduetohavespreadfast,easycross-infectionhavebecomeprominentpublichealthproblem.Amongthem,rubella,measles,chickenpox,mumps,etc.arethemostcommontypesofrespiratorydiseases.Inrecentyears,environmentalissueshave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thenumberofpatientssufferingfromrespiratorydiseasesontherise,aseriousthreattopeople´shealth,ifnoteffectivelycontrolled,willalsoaffecttheharmonyandstabilityofsociety.Therefore,thecharacteristicsofrespiratorydiseases,effectiv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arefocusedon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work.This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respiratorydiseases,an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opreventandcontrolmethods,withaviewtoimproving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thelevelofrespiratorydiseasesisworthlearning.
[Keywords]Respiratorydiseases;Prevention;Control;Features;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黄战芳(1970-),男,壮族,广西上思人,大专,主管医师,研究方向:疾病控制方向。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由于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后所引起的病变,近些年来呼吸道传染病的新病种类型以每年2个或以上的速度递增,给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恐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当前,呼吸道传染病已被纳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乙类传染病中,可见国家对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视[1]。下面先就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据此提出几点预防控制的对策。
1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1.1传播方式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病原体经过咽喉、鼻腔、支气管、气管等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在机体中生长和繁殖,从而引起有传染性的疾病[2]。在入侵的病原体中,一些细菌还可能会产生外毒素或者内毒素,引起呼吸道局部出现严重病变。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是通过呼吸道传出的,因此,病原体往往以喷嚏、咳嗽、谈话中排出的飞沫或通过呼吸的方式进行传播,并引发相应的感染疾病,而病原体的携带者就是传染疾病最主要的传染源[3]。
1.2传播的特点
总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例如,水痘会在一定区域内流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迅速传播。第二,传播呈周期性流行。这与传播中所接触到的易感人群增多有密切关系。第三,弱势群体和儿童是易感群体,尤其是儿童的发病率更高。这些群体由于对疾病缺乏免疫能力,或抵抗力差,因而在接触病原体后易受感染。第四,同样的传染病可能常年持续不断,由于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而且还可能会引起新的病原体。
1.3流行季节
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并以春冬两季最为多见。这是因为春冬时期,室内外的温差比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破坏呼吸道的内环境,从而提高了易感的几率[4]。此外,与夏秋两季相比,春冬两季的紫外线强度相对较弱,传染病的病原体更加难以杀灭,活跃度较高。
1.4临床症状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早期均会出现一些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头疼、发热、咳嗽、感冒等。之后会由于病原体的不同而呈现有差别的临床症状。例如,麻疹患者的眼结膜往往有充血,并伴有流涕,皮肤出现斑丘疹,口腔黏膜有麻疹粘膜斑等。水痘患者皮肤粘膜会分批出现丘疹、斑疹、痂皮或疱疹等。风疹患者则主要表现为枕部或耳后淋巴结肿大、出现皮疹等。大部分传染病有其自身的典型症状。
2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策
鉴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特点(传播快、范围广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关键。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在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2.1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当前,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的重要举措。一般疫苗接受的对象为15岁以下的儿童[5]。在注射针对性的疫苗后能有效提高这类群体的机体免疫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如流感、风疹、流行腮腺炎、麻疹、流感等疫苗在接种后能有效防止致病菌的侵犯,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接种疫苗除了具有疾病预防的功效之外,还可用于一些疾病病发后的治疗。因此,接种疫苗是一种兼具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2.2一般药物的预防和控制
除接种疫苗之外,一些药物对于呼吸道传染病也具有一定的预防功效。例如,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的患者可给予其异烟肼口服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又如红霉素能预防百日咳、支原体肺炎等。在已发生疾病感染时,也可通过服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疾病控制,例如,水痘患者可服用阿昔洛韦或或喷昔洛韦,麻疹患者可服用抗过敏药、扑尔敏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是接触病人的重要人群,有必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如在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前可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防止自身受到感染。另外,在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季节性、特点,针对性地选择安全性好、疗效高且抗菌谱广的药物,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6]。第二,确定服药的人群。预防类药物不能滥用,应有针对性。重点服药人群应为易感者、医护人员以及密切接触者。第三,应保证服药的时间和有效剂量。在使用药物时,作用效果受药物剂量的影响很大,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中毒剂量、治疗剂量和预防剂量,剂量不同所能达到的效果也有所差异。为此,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使用。同样,药物的使用功效还受药物使用时间的影响,禁止随意改变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2.3及时隔离观察
为便于控制患者的病情,缩小传染的范围,应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及时隔离观察。可设立独立的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区域。将存在与呼吸道传染病相似症状的患者及时送至医院隔离区。同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分类诊治[7]。如将发热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进行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果断隔离起来,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相关的医学观察。出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在诊疗护理后需严格做好洗手和消毒工作。对隔离区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应运送至特定的区域处理,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2.4做好消毒工作
呼吸道传染病房内含有大量的致病病菌,而高效含氯消毒剂是杀灭呼吸道传染病致病菌的有效消毒剂,用于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有显著效果。除对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之外,还应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医疗器械等进行杀菌消毒。对于患者的衣物应分开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为保证含氯高效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应注意每日检测消毒剂的浓度,同时,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指标规定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消毒。消毒时应彻底、全面,不留死角。为防止出现次生疾病,必要时可开窗通风,并加强个人防护。患者痊愈出院后,对其使用过的各种器械均需进行终末消毒。
2.5加强卫生方面的教育
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与人们掌握的卫生知识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加强相关卫生知识的教育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内容。卫生知识的教育内容包括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例如,教育人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换衣物、不随地吐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等捂住口鼻、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等。通过提高人们的卫生知识水平,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与此同时,鼓励人们多参加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备好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药物。
2.6儿童针对性防护
儿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易感群体,这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自身抵抗力较弱有密切关系。而且在特定的年龄段,儿童易患一些疾病,因此,相较于成人而言,对儿童加强防护尤为重要[8]。首先,应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协助做好儿童的疾病防护工作。例如,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定期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对室内的物品和空气进行细菌检测等。其次,做好药物和饮食管理工作。为提高儿童的机体免疫能力,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每月一次静脉注射。饮食方面则叮嘱家长选择一些能止咳化痰、健脾益肾的食物,如牛肉、猪肉、核桃、蜂蜜等。最后,日常生活方面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去公共场所戴口罩等习惯,减少传染病的感染几率。
3结语
在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中,很多都属于隐性感染者、轻型感染者或非典型性者,因此,在疾病确诊和防控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加上缺乏对面积空气的有效消毒方式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较为困难。为此,有必要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相关原则,从多方面同时入手预防控制疾病,尽量减缓呼吸道传染病蔓延,缩小传染范围。
[
参考文献]
[1]冯文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几点建议[J].健康必读,2013(8下旬刊):581-582.
[2]凌晓芬.浅述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上旬刊):3430.
[3]宋宏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92-193.
[4]冯俊林.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控制探讨[J].医学信息,2014(31):100-101.
[5]胡为海.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探究[J].大家健康,2013(8中旬版):171-172.
[6]木云仙,和皋,杨铁龙.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3):157-158.
[7]秦雪梅.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3下半月):11-12.
【关键词】手足口病;传染;预防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ommunicationchannelsandpreventivemeasuresofhandfootmouthdiseaseinchildren.MethodRetrospectiveanalysisof78casesofchildrenwithhandfootandmouthdisease,Tostudy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childrenwithhand,footandmouthdiseaseandthewayoftransmission,Effectivepreventivemeasuresareputforward.ResultsHand,footandmouthdiseasesourceofinfectionforpatientsorlatentinfection,disseminationofthemainrouteoftransmissionisfecaloral,airborne,waterborneandcontacttransmission.ConclusionTotakeeffectivepreventivemeasurescanreducetheoccurrenceofhandfootmouthdiseaseinchildren,andavoidthefurtherdevelopmentofthedisease.
Keywords:handfootandmouthdisease;infection;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02-01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1],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2]。夏秋季高发,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均可发病,且发病快、传染途径复杂、爆发速度快等特点,治疗原则以预防为主[3]。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传染途径,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具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4](2010版)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儿。78例患儿中男37例,女41例,年龄在6个月-5.5岁,平均年龄为(3.9±0.6)岁,病程为4-13d,平均为(7.3±1.2)d。
1.2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传染途径,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2结果
2.1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5]本病好发于夏秋季,潜伏期3-7d。发病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达39℃以上。患者手足口腔出现疱疹,偶发于患者的躯干、肘部以及膝部等部位。一般发病1-2d即可于患儿的齿龈唇内面、舌面、颊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斑丘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2.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6]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或隐性感染者。患者在发病1-2周后病毒可自咽部排出,3-5周左右从粪便中可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水源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疱疹液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过的衣物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极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较大,传播迅速,在短期内可引发大流行。
2.3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2.3.1个人预防措施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普及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日常的预防与保健,饭前便后及外出归来时要彻底吸收,不要喝生水以及实用生冷食物;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应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诊,避免跟人家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3.2集体单位的预防措施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本病流行季节,教室以及宿舍应保持良好通风;对儿童的玩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清洗消毒;每日对儿童活动范围内能接触到的门把手、楼梯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患儿增多时,可像教育部门申请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放假。
2.3.3医疗机构预防措施疾病流行季节,医院应进行预检分诊,候诊及就诊区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医务人员对每位患儿诊疗后均应认真洗手及消毒;医疗器械也要严格消毒;患儿所用病床及桌椅消毒后才可继续使用;对重症患儿应隔离治疗;患儿的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处理。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疱疹性病毒性的传统疾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引起手足口病的人类肠道病毒病原体有20多个血清型,其中以CoxA16和EV71型最为常见。人类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病毒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可反复感染。大多大户患者症状轻微,少数可出现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脑水肿、心肌炎等,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7-8]。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所以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发病率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主要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特点以及传染途径总结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儿童及家属提前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督促儿童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避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室内应保持空气清新流通;定期消毒儿童所用物品;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就诊,避免更多儿童患病,通过家属、患儿以及卫生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努力,手足口病发病率会明显降低且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杨爱军.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80-1381.
[2]乔建红.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1018-1019.
[3]林社润.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142-143.
[4]洪源.中医药辨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85-188.
[5]张国柄.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J].临床医学,2014,34(1):88-89.
[6]沈向辉.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