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体育与健康(收集3篇)

时间: 2024-07-01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体育与健康范文篇1

【摘要】身体健康检查已是一种常见的保健形式,健康教育是普及卫生知识防治疾病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将体检与健康教育结合的不多。本文就体检的计划、实施、结果统计及与健康教育相结合进行了探讨,得出身体健康检查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使体检和健康教育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体检;健康教育;结合;探讨

身体健康检查在现代社会已是一种常见的保健形式,尤其是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已将身体健康检查形成为一种制度按计划进行,为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诊断设备的更新,检查手段方式不断完善,人们的保健意识亦不断提高,个人的体检需求越来越多。但是,除了体检时发现重大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外,多数人及体检组织者都没有把体检结果有效利用,没有把体检结果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体检的效益最大化。所以,要把体检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做好单位及个人身体健康检查的计划安排,之后认真组织实施,重要的是体检结果的统计汇总分析利用,有病的治疗,未病的预防,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将身体健康检查与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达到防病与未然的目的。

1体检的计划安排

个人体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及自身的状况进行安排。单位的体检由于参检人数多,必须根据单位的工作性质,避免与单位重要工作发生冲突,找到最佳时间段。按照职工体检年度规划制定体检计划,确定体检地点,明确体检项目,做出资金预算。根据检查地点每日能检人次及参检总人数合理安排检查时间,确定每日参检人数。拟定体检通知及体检注意事项和体检程序发放到每人手中。还要做好后勤保障事宜,安排好车辆及早餐等服务。另外,要提前做好体检宣传工作,让不关心体检的人能重视起来,提高参检率。还要照顾到女性的生理特点,体检计划中对女性参检者合理安排时间,避开她们的生理期,以免影响体检结果的准确性。

2体检的组织实施

根据体检计划安排,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体检流程。体检前安排专人负责体检通知与注

意事项及体检程序的发放。体检时专人负责参检人员的运送服务,专人负责与体检医务人员的联系,协调解决体检中发生的相关问题,保证体检的顺利进行。体检后专人负责收取体检结果,进行核对、统计、汇总、发放;发现的疾病要及时告知本人,及时治疗,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护个人隐私。

3体检结果的统计

个人进行的体检,结果要保管好,要向体检的医生咨询自己的保健要点和注意事项。单位组织的体检需要及时汇总统计,按性别、年龄、病种分类统计,进行综合分析。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的发病率、年龄结构、性别差异;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历年体检结果的比较,从中发现某些疾病的发病趋势及发病原因。

4体检结合健康教育

体育与健康范文篇2

关键词:身心健康;学校体育;终身体育

Abstract:Accordingtothecurrenthumansocialmaterialandculturallifelevelfromthewholehadtheverybigenhancement,muchhumandiseasetobeapermanentheal,healthhasimproved.However,modernproductionandlifemeanstocauseofphysicalactivityreduceandthepsychologicalpressureincreases,thehealthofhumanbeingsformedagrowingmenace,peoplegraduallyacceptedhealthisnotonlytheabsenceofdiseaseandnotweakness,butalsointhephysical,psychologicalandsocialkeepthegoodstatesconcept.Andthemiddleschoolstudentsintheuniversityentranceexambaton,undertheguidanceofpsychologicalpressure.Thispaperputsforwardtolifelongeducationschoolsportsshallbeastheguidingideology,itstrengthensthephysicalandmentalhealth,cultivatessportsfitnessawarenessandabilityunifiesthedirectionofdevelopment.

KeyWords:physicalandpsychologicalhealth;schooleducation;lifelongphysics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今天,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学生,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着21世纪我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学校体育“健康第一”这个教育现和人才观的问题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功能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应如何把握?是我们应该探讨的课题。

1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现状

1.1身体健康现状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期、少年期与青年初期,一般年龄在7-18岁左右,骨骼肌肉迅速发展,内脏系统日趋完善。据1995年对全国范围内多民族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与1985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相比,学生体质的许多方面都有增强的趋势。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平均增长3.09cm,体重平均增长2.50kg。城市中男女学生的胸围平均增长1.74cm和1.59cm。在身体素质方面,中小学生的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都是逐渐提高的。这说明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当然,我国学生体质状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指标趋于停滞,甚至有所下降;肥胖与超体重学生的比例有所增长:7-18岁的男生从1985年的2.75%上升为8.65%,女生从3.38%上升到7.18%,尤其是城市男生的超体重及肥胖率高达12.03%。中小学生中近视率居高不下,城市学生近视率还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城市中小学生近视率为22.78%,初中为55.22%,高中为70.34%。据2002年最新体质调查结果表明,除身高、体重略有增长,其它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心肺功能较为明显。造成上述状况的直接原因除学生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因素外,学生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减少也是主要原因。

1.2心理健康现状

在现代生活中,当代中小学生像其他人一样,不仅感受到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感受到了社会、学校及家庭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新的社会要求下,他们产生了以前青少年不曾体会到的压力与紧张。例如,学习成绩的优劣、在班级的名次、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都能使他们情绪波动,使他们感到烦躁、焦虑、沮丧甚至心理失衡,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心理问题的人约1600万,三分之一是儿童、青少年。据估计,我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与精神问题,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每天到此看病的有100多人,2000年为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了20%-30%,其中25岁以下的占总数的40%左右,25岁以上的占总数的60%左右。据了解,80年代中期,我国约有10%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以上。对东北三省10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有自责倾向的占20.63%,有恐怖倾向的占16.40%,经常焦虑的占12.63%,有冲动倾向的占10.93%,惧怕学习的占13%,嫉妒心强的占12%,有攻击行为的占12%……。这说明中小学生在自信心、人际交往、学习、情绪控制及调节方面都存在较多的困扰,更说明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中学阶段体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然而,从许多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论文、论著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原因何在?从锻炼者的角度来思考,人们参加体育锻炼,不外乎是为了强身健体,满足兴趣、爱好、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磨炼和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作为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是使学校体育畸行发展,体育运动不能得以贯彻、深入实施的主要原因。

2体育与生理健康

2.1预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是当今危及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据报道,在美国每死去的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心血管病,在我国,死于心血管病的人亦居首位。大量研究表明,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发生的危险性。

2.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呼吸过程加深,会吸进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肺活量增大,肺功能增强。经常锻炼的人由于身体适应能力较强,其呼吸显得平稳、深沉、匀和,频率也较慢,平均每分钟呼吸6-8次,而不锻炼的人平均每分钟呼吸12-15次。

2.3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体育锻炼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另外,体育锻炼还会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2.4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坚持锻炼的人,常表现为机体灵活、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这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壮的表现。

2.5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人的血糖水平很高,如果病人不加控制,还会引起其它健康问题,如视力减退和肾亏等。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由于能控制血糖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个体产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另外,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还可以预防骨裂、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生,从而有助于延年益寿。

3体育与心理健康

3.1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经常会产生各种情绪反应,例如忧愁、压抑、紧张等,通过体育活动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

3.2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学生在持续紧张的学习所产生的压力下,或是在情绪消极、低沉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这种疲劳极易造成神经衰弱,而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对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都有很大的益处。

3.3培养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学生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由于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环境条件,要求学生不断地在活动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却和畏惧、疲劳和运动损伤等),在克服种种困难之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并能将之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3.4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活动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消除焦虑症。

4结束语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体育是重中之重,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加速期,是全面发展身体,培养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人们健康意识,自觉选择适合健康的、科学的、有效的健身手段和方法,增强体质,增进全面意义上的健康将是对当代中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有规律地组织适量的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锻炼肌肉,增强体魄,而且还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带来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自我价值和自尊心,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注意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克服困难,改变他们怯懦寡断的性格,孤僻抑郁的气质,树立起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们敢于接受挑战、敢于竞争。

5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体育与健康范文篇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英国军舰被德国潜艇击沉,大批英国水手丧生,只有少数人幸存而活。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幸存者并非都是身体条件最好的,但他们都是意志坚定、善于发挥自己潜在能力、具有较好心理素质的人。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四个领域的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

一、加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修养,树立学习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新课标,使自己的教育心理理论水平得到更新和提高,能胜任新形势的教学任务与要求。

二、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规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各不相同,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和培养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期,由于身体各机能还不完善,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因此,情绪不稳定,活泼好动,易与小朋友相处,但喜怒无常。这个时期应注意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重点培养,在体育活动中多采取一些活泼、欢快的游戏和集体项目,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重点培养他们参加活动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能力。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即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激发和维持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比如,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对身体胖的学生安排一些力量练习,对瘦小的学生安排一些灵敏性练习,使他们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成功的信念。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和要求或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容易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的,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规律和学习发展的规律,利用教学手段,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个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家校联系,塑造健康人格

家庭是孩子品行形成和发展的摇篮,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多观察和了解学生,对学生日常交往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行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意见。因为在家里,孩子不仅需要呵护、关心,更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家长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感染、鼓舞和引导孩子。有一次,我在上体育课,做准备活动时,发现有一名女同学眼睛红红的,头一直没有抬起来,做操也心不在焉,直觉告诉我这名学生有心事。我利用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主动与她在一起活动,与她闲谈,得知她伤心的原因是今天早上,她父亲莫名其妙的对她大发脾气,让她受不了,继而她怀疑她的父亲不再喜欢她了。下课后,我打电话与她的父亲沟通,她父亲告诉我,因为工作不顺利,心情不好,给她带来了伤害,他以后会克服这个毛病的,他晚上一定给女儿道歉。第二天早操下了之后,这名学生悄悄的对我说谢谢老师。

五、利用体育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局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就得充实有意义,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就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比如:让那些个子较矮和体胖的学生或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先练习下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给他们提供练习的器械和场地,在课中就让这些学生出来做示范,如在沙包掷远教学中,让臂力强的大胖子来示范,在技艺课练习中,让那些个子较小但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同学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孙子兵法》读后感_《孙子兵法》优秀读后感作文(精选46篇)
  • 下一篇:消防知识演讲比赛总结范文(整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