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要真正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我认为有必要对博物馆相关工作加以调整,现结合自己近十余年的博物馆工作经验,谈一谈自己在工作中的粗浅认识。
一、改进基本陈列的传统布展理念,把学生教育融入展览之中
博物馆要想真正成为“第二课堂”,就要在基本陈列布展之初,把对学生的教育融入到整体的布展设计规划中。博物馆展览知识性、史料性很强,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受传统陈列展览形式所限(陈列展览是通过一组结合起来的文物展品来体现整个展览,文物展品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陈列设计与观众进行沟通的“中介”),这种展览形式单调、枯燥,必然阻挡陈列展览与观众的距离,尤其不能吸引中小学生,更谈不上为教育服务。
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并不在“教”,而在于帮助观众“学”。这就要求我们要改进传统布展理念,设计基本陈列时,在不影响整个陈列效果的基础上,把学生观众的需要融入到陈列展览的设计之中,增加适合于中小学生理解的说明文字和展示手段。在陈列中应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也可适当引入互动内容,让学生在看中学、在动中学,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在展览中设置复原景箱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它可以把很多单调的展览内容以场景叠加的方式,将某一生活、工作情景生动活泼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我馆《古代历史文物陈列》展厅就有一汉魏时期复原景箱,景箱中有做饭、耕种、狩猎、捕鱼等七个场景,辅以亲切生动的画面和一定的高科技手段,将一个部落生活的情景鲜活地展示到观众眼前,给观众一种亲切感;再如我馆《自然资源展》展厅的采煤工作面复原场景,将一个煤矿矿井由矿工下井,到工作面采煤机采煤到机车运送煤炭等整个煤炭采掘过程展现给观众,既有知识性,趣味性也很强,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景箱在展览中的运用,对展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互动感强,尤其深受中小学生观众的喜爱。
二、从中小学生观众的需求出发,举办形式新颖的临时展览
临时展览是基本陈列的辅助和补充。博物馆要多举办一些内容新颖、富有特色的临时展览。我们要从学生观众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引进有特色、参观感强的临时展览。它反映了一个博物馆的活力,为青少年观众提供着常新的内容。
例如我馆举办《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展》就深受中小学生观众的喜欢。展览展出了我省著名省民间艺术家的鱼皮画、萨满服饰、鱼皮服饰、苏绣、桦皮工艺、布艺、剪纸、木雕、相纸刻画、铜艺、铝板雕、泥塑等优秀作品,让观众对这些特有的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展览中我们还请民间艺术家现场表演,观众参与互动,特别是很多中小学生还由艺术家们手把手教授艺术品做作工艺,展览现场气氛热烈,观众反响很好。
我馆还举办了《世界珍稀蛾蝶展》、《秦始皇兵马俑展》、《石头的世界――鸡西首届石文化展》等多个临时性展览,这些展览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深受中小学生观众的喜欢。
三、有针对性地为中小学生观众编写通俗易懂的讲解词
每个博物馆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讲解词,并且讲解词一般都是按照成人观众为对象来编写的,讲解词语成人化,这就给中小学生参观带来了不便。所以我们要针对中小学生编写适宜他们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讲解词,要多采用具有学生特色的语言,避免单调空洞的说教式,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以启发诱导式和问答式的生动语言来激活学生的记忆细胞和感受力,切实提高讲解的人文魅力。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讲解员与中小学生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博物馆与学生们的距离。
四、有目的性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可利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9・18事变纪念日”等特殊的日子,与学校合办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团日、队日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府立综合档案馆建在市郊,近邻府立大学和植物园,环境优雅、安静,交通便利。馆门口挂牌上的“京都府立综合资料馆”几个字,白底黑字,庄重、严肃又清晰。进门后可见宽阔的庭院里绿树茵茵,院内的花坛,装饰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院内设有免费停车场。再看档案馆的建筑大楼,半T字形的楼房,楼层不高,只有四层,属于典型的政府官厅建筑风格。楼房的一边是管理办公区域,另一侧则是档案馆藏与利用的场所。
一、建馆宗旨及历史沿革
京都府立综合档案馆于1963年11月建成开馆,它的宗旨是:京都地区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与展示,并为来馆者的调查研究提供利用。
一楼进门的大厅里,对各楼层的利用内容及设施状况作了全面的介绍,并附有平面图,让人一目了然。一楼除了设有库房、接待室、保安室、事务科、文献科和馆长室外,还为来馆者设置了拥有140个席位的自习室、休息室和吸烟室。档案馆通常都是禁烟的,所以设置了专门的吸烟室。休息室内放置了自动贩卖机,方便了人们的休息和简便的用餐。
二楼设有库房、会议室和展览室。档案馆在展览室定期举办馆藏各类历史及珍贵档案的展览会。
三楼设有库房、历史档案科、文献科、吸烟室、收藏展览室、多媒体角和视觉障碍者阅览室等。主要藏有文书档案和图书档案。为方便查阅利用,还配置了拥有35个席位的文书阅览室和290个席位的图书阅览室。放置有历史照片和行政文书数字图像的阅览设备。上架的图书大约有5万册,分别在历史、宗教、美术工艺、官厅资料、杂志等不同的区域里存放。文书档案要先进行目录及文件名的检索,提出申请后方可借阅。多媒体角内设有小型打印机、贵重书籍和历史照片的数字图像阅览设备,也可自带电脑查阅利用。视觉障碍者阅览室设有音声阅读器及扩大阅读器,体现出强烈的人性化意识。
四楼主要设有库房和讲习所。讲习所每年举办一次古文书的解析讲座、数次历史及传统文化的演讲会(综合档案馆府民讲座)。通过这种方式,普及档案知识,增强全民档案意识。
开馆以来,组织进行了京都府百年史的汇编整理工作,随后,开展了东寺百合文书等古文书及京都府行政文书档案的整理、保存业务。随着馆藏的增多、业务内容的扩大,还进行了档案库房的扩建、设备的扩充等工作。
京都府立综合档案馆原先是一个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机能为一体的综合设施。随着后来京都文化博物馆的开设和府立图书馆的改建,馆藏的部分工艺美术档案中实物档案的收集保管、展示业务以及部分图书档案分别被移交保管。
现在的综合档案馆是一个围绕京都的历史、文化、产业、生活等各方面,对由此所形成的图书资料、古文书、行政文书、照片资料、近代文学资料、工艺美术资料等加以收集、整理、保管并提供利用的设施。
档案馆设有馆长、副馆长,其下设有总务科、文献科和历史资料科。总务科负责全馆的事务性工作、公共关系及综合档案馆会员的活动等;文献科负责图书、杂志档案的阅览、咨询等事务,它的下面iSt,~四个室:资料情报室、人文资料室、京都资料室和官厅资料室;历史资料科负责古文书、行政文书、照片资料、近代文学资料的阅览、咨询事务,它的下面设有两个室:史料普及与古文书室、行政文书室。
档案馆还汇集了一批会员,他们是一些对档案馆的事业、京都的传统文化及传统产业有着满腔热心的群体。他们参与协助档案馆的各种讲座、演讲会、展览会的解说及宣传资料的发送等工作。对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馆藏
馆藏档案大体上分成三种。
1.图书档案
图书档案是由图书、杂志、报纸等刊物以及类似等同材料组成的。全馆共收有藏书数34万余册。重点收集保存的分野有:(1)与京都相关的资料档案;京都的历史、地理及其他各方面的档案资料,从图书、杂志和报纸到宣传说明广告,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系统的收集保存。(2)日本的历史、美术工艺、传统演艺技能等有关的资料档案;历史资料以日本的历史资料为中心,日本近畿地区府县史、市町村史也收集在内。美术工艺的豪华本,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目录集,展览会目录集等这些与京都的文化、产业关联较深的资料,作为美术工艺档案被收集。传统演艺技能档案以与日本传统的邦乐、能乐、狂言、歌舞伎、茶道、华道相关的资料为中心收藏。(3)官厅档案;由政府机关等部门发行的联邦纪事、白皮书、统计调查报告和京都府及府内的各市町村发行的公报、简讯、统计书等作为官厅档案被收集。(4)贵重书籍;日本庆长时代以前的和书、明代以前的唐本等约600种合计4400册被指定为贵重书,其中包括日本国内有名的《平家物语》的多数的手写本及古活字版集,和京都关联的《琵琶湖疏水图志》在这里独家保存。
2.文书档案
以京都为中心的组织及个人做成或接收的文件、信件类的原件约18万卷作为文书档案被收集保存。其中有:(1)古文书;保存有约8万卷的原本或照片。主要的文书有:东寺百合文书(国宝)、革蝙家文书(重要文化财产)、中井家文书……。(2)行政文书;京都府及各地区政府机关做成和受理的文件、记录、汇编资料等约6万8千卷,其中,昭和21年度(1946年)为止的文书1万5千卷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行政文书分为京都府厅文书和京都府厅史料这两大块保管。(3)照片资料;保存有明治末期到昭和初期,京都的神社、寺院、风俗、风景等照片资料――黑川翠山摄影照片资料,京都府明治初期到大正初期的各种摄影资料――旧一号书库照片资料等。(4)近代文学资料;收藏有实业家、诗人等文学家们相互之间亲善交流中囤积下的资料一天眠文库关系资料,诗人、剧作家、小说家门写下的书信、书籍及原稿等资料――吉井勇资料。
3.实物档案
收藏有工艺美术、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现存实物档案约5万件。(1)工艺美术档案;绘画、雕刻、陶器、染织、人形、金属工艺等方面的作品约9千件,其中包括以西阵织、京友禅等为代表的京都传统工艺的制品。(2)历史民俗档案;收集有京都府内各地的民间、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以及风俗资料、乡土玩具等约4万2千件。(3)主要作品收藏;它们分别是:吉川作品集、江马作品集、服作品集、佐竹作品集和清水六兵卫作品集。是日本的画家、风俗研究家、风俗史学者们收集和寄赠的各类作品。
三、利用业务
档案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假日、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三以及年末年初的馆藏档案整理日以外,全年对外开馆。
1.咨询业务。档案馆承担以档案的利
用和以调查研究为目的的各种咨询活动。图书阅览室和文书阅览室分别可以进行自动受理和人工受理接待。另外,每月还有一次古文书的咨询活动,此项咨询需提前预约。
2.复制服务。馆藏的图书档案、文书档案资料在不违反著作权法的范围内,可以为以调查研究为目的的利用者提供复制服务。有黑白、彩色复印、缩微复印、缩微阅读复印。还提供了珍贵的书籍及古照片等档案资料的数字图像打印服务。
5,展览会业务。举办了东寺百合文书(被指定为国宝)的展示会,并定期举办各类珍贵档案的展览。
4.讲座及演讲会业务。为方便人们对古文书档案的阅读理解,每年举办一次古文书档案的阅读解析讲座,还定期举办数次历史、传统文化的演讲会。
5.宣传刊物的发行。每年编辑发行4期《综合档案馆新闻》,1期《档案馆纪要》。除此之外,还编辑发行有各种展览会目录等。
四、感触
这次参观了日本京都府立综合档案馆,感触颇深。无论是在对档案的投资管理上还是在增强全民的档案意识上以及档案利用的人性化角度上,都值得我们借鉴。
1.广泛宣传,增强全民档案意识
日本在档案的宣传与普及上下了大力气,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完成。档案馆内设有展示厅,定期举办各类档案的展览。此外,档案馆还设有讲习所,每年免费举办多次历史、传统文化的演讲会以及古文书档案的阅读解析讲座,普及民众的档案知识,宣传档案利用方法,增强了全民的档案意识,形成了全民参与档案的局面,并已初见成效。全民档案意识的提高,更有利于档案的管理、收藏与利用,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就拿京都府立综合档案馆来说吧,这里收集的价值连城的历史档案、实物档案中,很多是由民间个人收集和寄赠的。在日本,随着档案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已经形成上大批热爱档案事业的群体,他们以档案馆会员的形式,参与档案馆的各种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通过他们,也使得档案的宣传、利用普及工作行之有效地开展了起来。
树立全民档案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不下工夫不行,这不仅仅是档案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还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用民众去宣传教育民众才能事半功倍。
2.以人为本,促进档案利用人性化
1968年3月,青岛市为配合全国性的“思想伟大胜利万岁”的大型展览,成立了“青岛市思想伟大胜利展览筹委会”,汇集了当时很多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形成“青岛市展览办公室”的前身。1971年4月,正式成立“青岛市展览办公室”,后于1976年更名为“青岛市展览工作室”,中共青岛市委66号文件中确定展览工作室为县级事业单位。至此,青岛市展览工作室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宣传的需要,青岛市展览工作室勇于开拓创新,在管理、服务与业务拓展方面苦下功夫,迎来飞越式发展。上世纪90年代,青岛市展览工作室成为青岛市较有影响的文化宣传阵地之一,为展现城市发展风貌,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城市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承办了《纪念青岛建制百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青岛山炮台遗址修复及展览馆工程》设计制作、《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展》、《中共青岛地方支部纪念馆》、《康有为故居纪念馆》等一系列大型设计与展示项目多达300多项。
新时期,青岛市展览工作室秉承“塑造完美,展示风采”的理念,近年来先后承办了《大潮飞歌――青岛市文化改革发展成就展》、《山东省第二届、三届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青岛综合展区》等各项展览展示工程;承建的“青岛民俗馆”已于今年2月隆重开馆,演绎地方民俗特色、勾勒凸显青岛历史文化中的城市特色,获得广泛好评;现在,建党90周年献礼项目一一《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改陈项目,正开展得如火如茶;近期,又承接了“青岛市廉政文化馆”项目,据悉,该项目是中纪委确定落脚青岛市的全国13个廉政文化示范点项目之一。
在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青岛市展览工作室肩负起青岛市重大节会活动环境宣传和公益广告宣传的重大政治任务,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先后参与了青岛市有史以来承办规格最高的“亚洲外长第三次合作论坛(ACD会议)”、“第三、四届APEC会议”、“中日韩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以及青岛国际啤酒节、2008奥帆赛等各项重大节会活动的环境氛围营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