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信息与计算科学论文(收集3篇)

时间: 2024-07-08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信息与计算科学论文范文篇1

2、计算机基础专业,这些专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应用开发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维护等工作;

3、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很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动化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等;

4、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就业面相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宽得多,不但适用于IT领域,也适用于数学领域;

5、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归并了多个自动控制领域专业的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并立足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控制这一新兴应用领域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是工业制造业的核心专业,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就业基础和优势;

6、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是一个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专业,就业面涉及到教学、商业、网络开发、软件设计等各个方面,就业率高达百分之95以上;

7、通信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和基本基础,掌握微波、无线电、多媒体等通信技术,以及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时代有着极佳的就业优势;

信息与计算科学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5-0115-0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学和控制论四个主干专业方向整合而成的。它是随着科学计算、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数学学科内形成的一个新的重要学科分支。它以科学计算为共性基础和联系纽带,由以前的计算数学专业、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专业、运筹学和控制等专业融入信息学组建而成。[1]由此可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并不仅仅是数学学科的范畴,而是数学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广泛交叉,但其又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区别。作为数学学科的一个理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该“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2]所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数学为基础,计算机为工具,以解决科学与工程的问题为目的的,计算机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能运用书上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的工程计算以及相关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然而,在现有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设置中,多数院校对于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得还不够,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信息与计算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数学理论,轻视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

从历史沿革来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从数学专业发展起来的,多数教师都是数学教师,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甚至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师都是研究数学的,所以在思想上本专业仍被认为是一个数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安排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往往被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只是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用来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数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往往从属于该门课程,并没有单独设课。对于实践课程的内容也是验证性的实践偏多,创新性的实践偏少,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环节与具体实际问题脱节

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计算机类的教师一部分来自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部分来自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对于计算机知识非常熟悉,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却没有那么透彻,特别是对于使用计算机来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并不精通,对于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并不了解。所以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往往与具体的实际问题脱节,或者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往往很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化

近年来,一些高校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改革研究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实践教学的某个环节,或针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3]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分开,缺乏知识的持续性和连贯性,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4]

二、信息与计算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应达到的目的

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计算机类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所以,计算机类课程的教育一定要突出实践教育,即对于理论知识可以弱化,但一定要强化计算机技能的培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许多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时,很少能够结合实际来讲授,仅仅是介绍或者讲解教材中的内容,这样学生仅仅学到了一些基本理论,对于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并不了解,更不可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应用中去,最终导致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加强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教学的集中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计算机编程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5]

三、要重视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一定要重视信息与计算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很多学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都是从原数学专业发展过来的,所以重视数学,轻视计算机课程,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实践教学,打压计算机类课程课时的现象比较常见,这就造成计算机课程的总课时不够,实践课时受到挤压,学生根本得不到充足的动手能力的锻炼等状况。

四、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

信息与计算科学论文范文篇3

关于“信息哲学”这个名称,我们似乎可以回顾一下哲学中“逻辑实证论”这个名称问世的情况。“维也纳学派”的重要成员费格尔(HerbertFeigl)曾于1932年在《哲学杂志》发表了名为《逻辑实证论——欧洲一个新的哲学运动》的具有宣言性质的论文,介绍“维也纳学派”的基本观点和任务。在美国哲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不同的反响。而“逻辑实证论”这个名称就是这篇论文首先提出的,后来就也被人广泛使用,成为经典的科学哲学的标识。那么“信息哲学”作为“新的哲学范式”的标签,无疑应归于《什么是信息哲学?》这篇论文。

费格尔首创“逻辑哲学论”名称的情况,使人联想到费格尔与“维也纳小组”的关系。费格尔的那篇文章实际上是在宣扬“维也纳学派”的哲学观点和任务,因为费格尔曾是维也纳学派创始人石里克(MoritzSchlick)的学生。但是,“信息哲学”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它的创始人与美国哲学界并没有类似于石里克与费格尔那样的关系。因而,将其说是欧美哲学界的互动和呼应更为贴切。在英美学术圈,往往是一个学科先在英国问世,然后再到美国完成所谓的“乘数效应”,最后达到其应有的功效。

信息哲学的纲领已经问世一年多了,但关于“信息哲学”的名称,国际哲学界似乎还有些方面需要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我以为也需要就名称问题检讨一下。

1、国际现状。弗洛里迪认为,关于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的名称存在两种趋势:一是追赶时髦,如“赛伯哲学”(cyberphilosophy)、“数字哲学”(digitalphilosophy)、“机哲学”(computerphilosophy);一是表达某种特殊的旨趣,如“计算科学哲学”(philosophyofcomputingscience)、“计算哲学”(philosophyofcomputation)、“人工智能哲学”(philosophyofartificialintelligence)、“计算机与哲学”(computerandphilosophy)、“计算与哲学”(computingandphilosophy)等。而弗洛里迪则认为,“信息哲学”(philosophyofinformation)这个名称是最令人满意的,因为它明确指称一个新兴的哲学学科。可是,一年多来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单纯,人们对“信息哲学”这个名称还是有不同的意见。

2、PCI之一。弗洛里迪在《元哲学》(Metaphilosophy)发表的奠基性文章用的是“信息哲学”(PhilosophyofInformation,PI)。而在《布莱克威尔哲学导引丛书》(BlackwellPhilosophyGuidesSeries),却用的是《计算与信息哲学》(PhilosophyofComputingandInformation,PCI)。这究竟是为什么?弗洛里迪的在《计算与信息哲学》的前言中是这样解释的,“对于本书的名称,布莱克维尔的哲学编辑和我同意使用“计算与信息哲学”(PCI)这个名称。PCI是个新的但依然是个鲜明的标签,希望这个新标签既可以满足学术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本书导言的标题是“什么是信息哲学?”,其中我对这个新的范式进行了论证,认为“信息哲学”(PI)在概念上要比现在这个名称更令人满意,因为它明确地保证了新范式背后真正的东西与名称的一致性。作为本书的基础,我认为还是将其放在网上,免费供大家使用。”不难看出,“计算与信息哲学”这个名称,显然有比较强的妥协因素在其中。其结果就是“导言”不放在这部书的印刷本中,弗洛里迪还是坚持他的理念。

3、计算与信息。那么这著作在多大程度上有悖于弗洛里迪的意愿呢?我以为瑞典学者的解释很有启发意义,可作为。在《科学哲学的范式转移:信息哲学与新的复兴》这篇文章中,多迪希-斯诺科维奇(GordanaDodig-Crnkovic)说:“在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中,人们分别用‘Informatik’,‘Informatique’和‘Informatica’(在中对应的术语是informatics)来指称computing。有意思的是英语术语computing具有经验的取向,而与之对应的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术语informatics,却具有抽象的取向。”在她看来,“这种术语的差异可以分别追溯到19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与欧洲大陆的抽象传统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信息与计算恰巧强调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比如说,我们常说的“informatics”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统计学技术来管理信息的学科,更具体一些,它是以及时保有和在空间传输知识为目的,对于看作知识媒体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系统处理的学科与技术的总称。举例来说,在基因组计划中,informatics包括快速搜索数据库、DNA序列信息、从DNA序列数据预测蛋白质序列和结构的等。

4、PCI之二。今年8月份在土耳其召开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大会”(21stWorldCongressofPhilosophy)专门新辟了一个section,其名称为philosophyof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我注意到五年前的1998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第二十届世界哲学大会”上,并没有这个section。可以推断,作为一个新兴的哲学分支,1998年之后才引起国际哲学界的关注。这与信息哲学得以确立的时间基本吻合。参加此次大会的代表团成员,社科院哲学所原副所长姚介厚教授,回国后在哲学所做了专场报告,其中还专门提到这个新兴的领域,并说哲学所也有人在从事这方面的。他把philosophyof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译为“交往与信息哲学”,我以为这也是个意蕴深远的理解。在中文中communication也是个外延很广的词,有“传播”的意思,在这个词项下它往往与“传输、传递(transmit)、扩散、散布、广播(dissemination,spread,broadcast)”相关联,表征的是某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单向“流动”,还有我们通常所谓的“通讯”或“通信”的意思。但是,communication这个词的真正意思是“、交流、交换(exchange,intercourse)、互动(interactive)”具有双向流动的意思。这使人联想起当下比较流行的哈贝马斯的“交往”。机构成的语义空间就是一个交往空间,是一个公共领域,因而在这个空间中引发的诸多话题无疑为哲学探究开辟无限广阔的前景。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学风建设活动总结(整理10篇)
  • 下一篇:关于关爱员工活动方案(精选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