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杨炯《从军行》原文、注释、翻译(解释)、在线朗读与赏析

2022-09-16 栏目:学习资料 

杨炯《从军行》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说明:本文为华语网[thn21、com]飘零书生604老师整理的杨炯《从军行》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原诗】: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以军旅战争之事为题材。

2、蜂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从边境到内地,沿途高筑烽火台,有敌情就在台上点火示警,根据敌情之缓急,逐级增加烽火的炬数。照西京:是说报警的烽火已经照达西京(长安),表明敌情严重。

3、不平:难以平静。

4、牙璋:调兵的符牒。两块合成,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嵌合处呈齿状,故名。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汉武帝所建的建章宫上有铜凤,故称凤阙。后来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泛称。

5、铁骑:精锐的骑兵,指唐军。绕:围。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侧。这里泛指敌方要塞。

6、“雪暗”句:大雪弥漫,落满军旗,使旗帜上的图案暗淡失色。凋:原意是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7、百夫长:泛指下级武官。此指赣江。

【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唐高宗、武后时期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十岁应神童举及第,待制经文馆。高宗上元三年(676)又应制举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曾为盈川(今浙江省衢县附近)县令,卒于任上,年仅四十余。《杨盈川集》原三十卷,今存十卷,有诗三十余首,全是五言。成就主要在五律方面。

【朗读节奏划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写作背景】:

永隆二年(公元681),西北突厥部族入侵固原、庆阳一带,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诗中就记录了这次征战的情况。

【翻译】:

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涛已难以平静。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大雪使军旗上的绘画模糊不清,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宁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

【翻译二】: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在线朗读】:

【简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读书人向来是一个极富激情,极易冲动的群体,但他们比其他人更能理性地、清醒地看待时势。大国不存,小家安在?心中的慷慨因国家的危亡油然而生,安坐南窗,也已无心埋头读诗书;往日心仪的功名利禄在边关战事面前显得如此微不道,投笔从戎,百夫长足矣!

《诗经·蒹葭》原文、注释、翻译(解释)、在线朗读与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注释、翻译(解释)、在线朗读与赏析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