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制”是我校德育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我们新教师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期就快过去了,在这一学期里,作为一名德育导师,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时常浮此刻我脑海里,有高兴,也有难过,但更多的是收获。
对于刚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我,对于德育这项工作还并不是十分了解,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学习,异常是对于副班主任工作,如何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一向是我在不断摸索的问题。可是,我明白,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更应当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孩子仅有先成人,才能成才。在孩子还年幼的时候培养其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本学期我的德育主要受导对象是__和y两位同学。
__同学的父母离异,他随父亲生活,但平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他的父亲不关心孩子学习,爷爷奶奶不识字,无法关心孩子学习。导致他的学习态度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上进心。学习习惯较差,老是拖拉作业,且上课喜欢开小差,讲话,有时还要影响身边的同学。争对他的这些特点,我利用课间时间多关心该生,与其谈心,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在学习上多关心他,上课经常提醒其专心听讲,督促其及时完成作业。并经常与其班主任进行交流,了解其情景,共同帮忙,促使他提高。
而y同学学习认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控制自我,我发现其在完成自我的学业的同时,对科学课的课外知识十分感兴趣,经常记录我在课上讲解的课外小知识。为了培养他的这种探究精神,我对他进行了提优的辅导。利用课间时间多关心该生,与其谈心,了解其对科学知识的想法。在课外,让他多阅读一些科普书籍,查阅一些科学资料。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多让他完成一些小制作,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动手本事。与其家人多沟通,让其在不影响孩子功课的情景下,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能。
我明白对这些孩子的培养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每一天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我的内心就无比喜悦。我明白,作为一名德育教师,爱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只要我肯付出,肯努力,相信孩子们也会给我相应的回报。
学期已经结束了,但德育的工作并没用结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持续关注这些孩子,帮忙他们慢慢地提高,最终走向成才之路。
不知不觉中,我在教师这个岗位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德育的重要性。我也一直都很注重学生的德育问题。现就这些年来的有关德育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人自1995年开始从事教书这一职业,一开始也为校内外的压力以及自己
本身的局限,以教学知识为主,以求得到考试的成绩为目标。结果,课堂纪律不好,学生人在教室心在外,自己使出了浑身力气也不见成绩。后来,我认识到自己干的是本未倒置的事情。就从学生的思想抓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工作情况。
1、作好“师范”榜样。
我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我知道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以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
2、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抓德育。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在课堂上与在活动中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育;针对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也不能用一样的方法;就算同样是在课堂上也不能一本皇历用到老。最明显的是,现在这个物质与精神文明都飞速发展的年代就不能用以前常用并且有效“棍头打出聪明仔”的方法了。我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没有一味追求所谓的素质教育、一味向国外看齐,也没有古板地照搬孔老先生的那套方法,而是取其精华,只要适合我都会用。我既会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在故事中进行德育;也会在学生太调皮时板起面孔批评他们;更会照顾到他们喜好活动的性格,利用各种活动的特点进行德育。
3、无孔不入,随时进行德育。
教育教学工作是件严肃的事情,但也并不是只能在教室进行、只能在品德课进行。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教育的课堂,都可以进行教育。许多教师都只在上品德课时,或者在学生犯错误时进行思想教育。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懂什么道理,根本不进行教育,只对学生怒骂。这样,并没有真正的把德育放在首位,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我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有机会就进行德育。无论上何种课程、还是在活动中、与学生谈心中都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本学期又将结束,我们的学生也参加中考结束了初中阶段的学习。现将我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今年,我担任九年级228、229、230、231班四个班的德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发挥学科的优势积极进行德育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我将本学期来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安排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利用周末、放假时间可安排学生作社会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用人制度政策,双向选择等。
7、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对职高就业班学生着重突出如何尽早适应社会,就业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选择企业,在工作中,应该注意问题;对于高考班的学生,在教学时,重点突出,我国当前的高考制度,高校专业设置,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如何抓住学习机遇,,学习各门学科将来去适应国家的选拔。
8、在课堂上,要注意灵活性,联系学生身边或者成功人士的案例,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突出课堂的兴趣性,实效性,有用性等原则。让学生学有所获,在课堂上学生不感到学习枯燥,爱学习职业生涯设计课程。
9、平时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不要去占学生平时的时间,考试形式不一定都采取闭卷,应灵活些。
10、存在的问题:教学形式有待进一步研究,教学案例要不断丰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一次不要安排得过多,内容尽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活动成果要进行检查,评定学生的成绩。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数学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起到教育学生,熏陶学生的作用。因此我们的数学课更应该注重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四字入手:即“导”、“激”、“悟”、“评”。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目标。
一、“导”。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学生很容易在这社会生活中迷失方向。因此,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在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具体应从两方面作引导:其一、认识引导。在数学课中渗透思想认识的教育,要让学生知道思想认识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倾向。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人、事、物;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周围人们的思想行为,分辨是非;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其二、行为引导。有了正确的认识,还需在行为上加以引导,尤其是中学生,他们重于模仿,所以教师更应从行为上加以引导,即多从做什么,怎样做及做时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加以引导。
二、“激”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种思想的形成,一种行为的养成,往往在教师激发、点拨之中。我主要从两方面作努力:第一激发兴趣。感兴趣的事情往往学生更乐于参与,效果也会更好。第二、激发实践。学生要形成某种思想,养成某种行为,还得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实践。
三、“悟”
数学教育也要注重与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要求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求才能发挥作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在认可和接受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有所体验和感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学生体验到什么,接受了什么。因此,关注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所悟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是应多开展体验性的活动。德育必须注重体验引导学生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认识,因此,应多渠道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性活动,从中受到教育,悟出道理。二是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体验。对学生的体验情况及表现,应及时地做出总结和评价,才能加强学生的体验。
四“评”。
抓落实,离不开评价环节,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只有及时进行小结、评价,才会有所提高和发展。做出评价时应注意:其一、应多肯定,少指责。对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哪怕只有一点成绩,也要给予肯定,尽量地少指责。其二、应多侧面,求发展。学生的道德行为包括方方面面。教师应注重从多侧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一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导”、“激”、“悟”、“评”,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