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几多难。
回顾20多年艰难探索历程,安玮感慨良多:
“当时这个课题是个十足的冷门,无经费,少人手,许多人对此并不看好,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写好后,竟找不到合适的专家评阅。”
既然是冷门,就注定了要坐冷板凳。然而,让安玮没有想到的是,冷板凳一坐就是20多年。
期间,年事已高的导师退休,课题迟迟不能立项,多次面临下马……
面对进退维谷的窘境,安玮却不改初衷,咬牙坚持,默默地将课题研究推向前进。
2006年,课题研究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安玮满心欢喜,以为可以立项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未能获得立项支持。
这时,北京一家单位向安玮伸出橄榄枝,表示可以将她和爱人一起调到北京,接到商调函,安玮果断拒绝了。
“课题不能立项,研究没有经费,你怎么不走呢?”有人劝她。
“到大城市工作,各方面条件都会好些,可是,如果我走了,队伍就散了,将来一旦国家需要就将‘等米下锅’,我必须坚持做下去,总有一天国家会用得上。”安玮说。
信念是指引航向的灯塔。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钟情于自己的事业,执着地追求更高的目标。
尽管前行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安玮咬定青山不放松,孤灯壁影,潜心钻研,她坚持着……
几年苦行僧似的攻关过去了,安玮率领5个人的课题组先后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建立起一套航天信息处理技术理论与方法,取得多项原创性的自主创新成果。2014年初,当我国某航天信息处理技术重点项目启动时,安玮率领的课题组从众多竞标者中脱颖而出,被主管部门确定为地面应用系统总体单位,成为该领域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刚过不惑之年的安玮,也“非她莫属”地被确定为地面系统副总设计师兼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从寂寞走进辉煌,安玮迎来了事业的艳阳天。她说:“如果不是入了党,有了坚定的信念,我可能坚持不到今天。”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爷爷1931年入党,从事地下工作多年,我是听着爷爷讲的党的故事长大的。爸爸也很早就入了党,时常对我说“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国家好我们才能好”。从小我就觉得爷爷和爸爸了不起,他们是党员,我也是“党员”。长大后才知道,党员不是继承来的,要努力奋斗并成为优秀份子才行。所以我迫切的想加入党组织,将父辈们建设更好国家的愿望传承下去。
——公交总队 刘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为什么要入党_根据自身情况谈入党的原因以及动机》,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