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名人生平主要事迹(精选5篇)

时间: 2023-07-21 栏目:工作总结

名人生平主要事迹精选篇1

大一统的中国刚刚缔造的时候,蒙恬没有机会去享受一个开国功臣应得的荣华,而是肩负着更艰巨的使命——北定匈奴。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正当咸阳城里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北部边境传来匈奴频繁骚扰并大举南侵的消息。匈奴军队杀人放火,抢劫牲畜财物,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这时,秦国刚刚统一,人心思定,军民厌战。蒙恬不顾连年征战的辛劳,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复河套一带。

面对匈奴的挑衅,秦始皇选择了蒙恬领兵出征。这里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们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蒙恬并没有辜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贾谊也曾形容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正是对河套战役功业的称赞。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却不敢深入汉境,这不能不说与此战有很大关系。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名人生平主要事迹精选篇2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名人生平主要事迹精选篇3

金相院寺后面,有一座牛头山,山上有一块牛眠石,石上有一个很大的牛脚印。传说那是朱元璋为结交天下豪杰义士,积蓄起义力量,就扮成放牛的走东闯西,到了福建。

有一天,朱元璋赶着牛来到灵秀山。看到一群放牛的孩子,衣衫破破烂烂,一个个瘦得洞箫脚、笔管手。他们缩在一块大石下哭哭啼啼。

朱元璋问他们,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诉他,因为旱灾,山上的草都枯。孩子们死了。牛没有吃饱,回家又要挨财主的毒打了,还不给饭吃。他们已经二顿饭没吃了,一个个饿得连动也不能动了。

朱元璋听了很同情这些穷孩子,就说:他不让你们饭吃,我们杀他的牛吃吧!说完,他一剑把牛头砍下来,割下牛肉,又叫孩子捡来柴草,烧火烤起牛肉来了。

烤牛肉又香又好吃,孩子们一个个吃得肚子圆圆的,直打饱嗝。可是,一个孩子却说:咱们把财主的牛杀了,回家怎么交代?听他这样说,孩子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朱元璋就把孩子们叫到一起,教给他们一个好办法。

朱元璋叫一个孩子跑到财主家,对财主说:老爷,事情不好了。那条大黑牛跑到悬崖上,前脚掉下崖去了,我们小伙伴拉着牛尾巴,怎么也拉不上来,请老爷快去。

财主听了,急忙往山上跑,来到山上,牛没有了,只剩下一条牛尾巴。孩子们告诉他,牛的前脚掉下崖,他们拉着牛尾巴,想把牛拉下来,谁知把牛尾巴拉断了,牛摔下崖去了。财主跑到崖边一看:山崖下真的有牛头、牛皮。牛摔死了,财主骂骂咧咧回去了。

其实,那牛头、牛皮是朱元璋叫孩子丢下山去欺骗财主的。

据说,这些放牛孩子就跟着朱元璋打出了大明的江山。朱元璋的那头牛,在灵秀山踩出一个大脚印。这脚印至今还在哩。

名人生平主要事迹精选篇4

王凤麟,一个残疾的副团长,带着30几号人坚守鲁中交通要道马鞍山,抵住日伪军一千多人的攻击近两天,打死日军一百多,另加一名日军师团参谋长。不知道这样的人物算不算传奇人物?

王凤麟,黑龙江宁安县人,八路军中第一个指挥使用炸药包攻坚的人。

王凤麟经历非常丰富, 918后就加入抗联,后来于1935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 参加了一个工兵班, 学习爆破工程。七七事变后王凤麟回到延安, 并于38年同张经武一起来到山东。 在那儿, 他是地地道道的爆破专家。

山东纵队还为他开设一个爆破班。 他这个班儿,条件之简陋,无法想象。 只有一块TNT炸药和几公尺长的导火索, 说是学爆破, 可连一次爆破实验都做不起。

王凤麟一边教理论, 一边鼓动战士们自制黑色炸药, 做石雷。 土八路的爆破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您别看条件不济, 王凤麟硬是培养出了刘厥兰等山东著名的爆破英雄。

数年以后山东八路带着他们从这位黑龙江老师那里学来的技术在黑土地上耀武扬威, 王凤麟地下有知, 应该会倍感欣慰。

他这个班儿办了两期, 每期20名学员。 人虽然不多, 名气不小,老百姓都管他叫爆破主任。

不过他这主任没当多久, 鬼子扫荡开始了。 王凤麟于1939年担任山纵四支队三营营长。1940年一支队和四支队合编成山纵第一旅, 王凤麟出任二团副团长, 当时的团长是__里打出威风的吴瑞林。这个第一旅可不是白叫的, 在山东是响当当的头等主力, 40军的前身。

进了主力, 王凤麟没把爆破的看家本领放下, 在战斗中非常注意发挥地雷爆破的作用, 创造了几个著名的5分钟十分钟战役。

41年3月, 王凤麟带领三营三个排在博山甘泉寺伏击日军, 五分钟, 消灭30人, 基本上是轰隆几声, 啪啪几枪解决战斗; 四月30号, 他又带领2营在莱芜打埋伏, 十分钟, 消灭日伪军各三十人! 那位说了, 这二营三营都打了胜仗, 那一营在干嘛? 一营正跳着脚儿骂呢, 从当官儿的到当兵的都涌到团部那请战, 要求也打几次“这样”的仗。

王凤麟这当副团长的也得一碗水端平不是, 于是又带领一营在龙爪沟给鬼子一记埋伏, 还是老规矩, 十分钟, 20个鬼子, 10个伪军。二团的水是平了, 一旅其它团不干了。人才不是只有二十一世纪才变得最重要的, 当年的老八路早就是这付做派了。

一团团长李福泽硬是把王凤麟“暂时”调到一团去当副团长, 传授经验。李团长话说得简单明白, 老王你把这个爆破好好教教。 一团明白了, 那还有三团呢? 王凤麟分身乏术, 把自己在二团培养起来的爆破骨干送过去手把手的教, 第一次爆破成功后团长王吉文乐德象小孩子一样的蹦。 现在想想那些老八路们都挺可爱的、、、、、、

因为他, 从第一旅, 到后来的山东三师八师, 个个都是爆破攻坚的能手。 一个副团长, 影响了两支部队的战斗力,应该算是大牛了!可惜, 他壮丽的人生很快走到了尽头, 一个惨烈而又光辉的结局。

42年对全国各地的八路而言是极其艰苦卓绝的一年。尤其是对一旅二团。 二月团长吴瑞林负伤, 王凤麟回到二团。 8月在一次战斗中, 王凤麟腿部负伤。 倒霉的是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 不得不对他进行截肢。 失去了右腿的王凤麟就像雄鹰失去了翅膀一样痛苦。 以前驰骋沙场的英雄如今只能被战士们抬在担架上, 成了“累赘”。他对老战友冯毅之说一个战士最大的不幸不是死,而是残废。他内心之沉痛可见一斑。

鬼子一路“扫荡”,一路挨打,被迫向西北折回,其中一股鬼子和几百名汉奸窜来窜去,窜到了马鞍山一带。

“随军领路”的汉奸头子,叫唐云三,马上靠了上来,耸人听闻地说:“山上驻有八路重要领导人,还有两座兵工厂,山洞里堆满了军事物资,全是好宝贝。”

此前组织上考虑到副团长王凤麟腿脚不方便,决定让他到马鞍山边休养边守山。他拄着双拐上山,结果,没几天就碰上了鬼子攻山,哪谈得上什么“休养”?这时八路军已主力撤离,原来留守马鞍山的刘锡坤营长调回了部队。

王凤麟说:“说一千,道一万,横竖一个上,打!”

王凤麟带领几名警卫去守卫鲁中交通要道马鞍山。 跟他一起上山的还有一支在一团时缴获的带有瞄准具的狙击步枪。

黄河故人曾经说过抗联战士枪法准的事儿, 王凤麟在他人生最后一役, 淋漓尽致的发扬了这一特点。当时马鞍山上只驻扎了地方部队的一个班, 其余都是伤病员和几名枪支修械所的工人。 另外还有战友冯毅之的父亲, 妻子, 妹妹和三个孩子(六个人全部牺牲)。

11月4号, 冯毅之上山, 跟王凤麟谈到在鲁中地区扫荡的日伪军可能会路过马鞍山。

当天晚上, 冯毅之的父亲请王凤麟吃饭, 席间谈到抗战以来冯家的遭际。,说到岳飞, 文天祥。王凤还当场念了文天祥的诗。 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日军已经开始了对马鞍山的合围。11月5号, 爆破英雄刘厥兰带着几个伤员来到马鞍山, 同时带来了团里的一封信, 询问他能不能下山随部队行动。 王凤麟说他要与马鞍山共命运。

马鞍山虽然是交通要冲, 但估计当时没人能想到鬼子居然会下这么大的血本儿。

11月9号, 日伪军一千多人在汉奸唐云三的带领下开始对马鞍山发起进攻。 而这时在山上只有30几个人,能战斗的就是王凤麟和他的几名警卫, 原先那个地方部队的班也被王凤麟送回原部队了。 除了王凤麟手里那把阻击步枪外, 其它八条枪都是章丘造的土枪, 每把枪子弹不过数十发。 尽管双方力量已经相差将近百倍, 鬼子还是出动了飞机, 可见他们一定以为马鞍山上有大人物。

唯一对王凤麟有利的就是地势。 马鞍山相当险要, 鬼子要上山一定要从一条石阶路上爬。 王凤麟充分发挥他手里狙击步枪的作用, 第一枪就灭了一个挥着军刀的鬼子军官。 其它人或是用枪, 或是用山石, 在王凤麟的带领下英勇还击。 第一天下来, 硬是把鬼子打下去了。

马鞍山巍然屹立,但下山的路已被鬼子封住,山上的人要转移是不成了,王凤麟说:“走不成,我们就守住它。”

大概是那只狙击步枪更让鬼子产生了错觉,

翌日,战斗更加残酷。几百鬼子对付30几个战士还怕兵力不够,用30多辆汽车,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运来鬼子伪军3000多人,弹药堆成了小山,几个山头上全是大炮,不惜血本地向马鞍山狂轰滥炸,山顶上硝烟弥漫,碎石弹片乱飞,工事大部被毁,房屋坍塌起火。在激战中,战士们一个个牺牲。为了阻敌,王凤麟只好专拣鬼子军官和打头冲的敌兵打,弹无虚发,打着打着,“噗”,一颗子弹飞来,他头部中弹了,接着绑上白绑带继续打。后山崖下,一小队鬼子穿着爬山鞋,架起云梯,偷偷向上爬,刘厥兰发现了,喊道:“狠狠地打!”鬼子非死即伤,爬山鞋丢了一路,再也不敢爬了。

中午时分,一个鬼子军官,在一堆鬼子军官的前呼后拥下,爬上山腰,亲自督战。炮声一停,王凤麟朝山腰一看,一个指挥官正在那里指手划脚的,旁边还站着许多军官,心想这肯定是个不小的官!随即把双拐一扔,缓缓地举枪瞄准。

“啪!”随着枪声,鬼子军官应声倒地。

鬼子军官一倒,王凤麟就像惹翻了马蜂窝,随即鬼子兵就像发了疯似的,一拨拨往上冲,怎么打都打不退,还是拼了老命往上冲。战斗到黄昏,山上的弹药、石头已快用完了,人员伤亡也很严重,看来很难挡住鬼子了。

本来在后山守卫的刘厥兰看到南天门那儿吃紧, 过去一看, 那儿的战士已经全部牺牲, 烈士用过的每一条枪都打空了…… 冯毅之的妹妹冯文秀扔给刘厥兰一个白布包儿, 打开一看, 上面有王凤麟写的一行字, “石头很宝贵, 要节约使用, 坚持到天黑, 就有办法、、、、、、”

王凤麟已多处受伤,浑身滴着血,双拐也不知丢到哪去了,他爬着指挥战斗,眼看危在旦夕了,他命令通讯员:“小张你从后山下山,向旅长报告山上的情况。”

他下令小张用绑腿编成绳子从后山下去, 向上级汇报情况。小张哭着说不走, 王凤麟含着眼泪说这是死命令。他已有必死之心, 马鞍山就是王凤麟为国尽忠之所!这时山上基本都是伤员, 家属和那几名工人。 王凤麟组织他们用做军衣的布料做成绳子, 从后山下山。 这其中包括冯毅之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善于对老弱妇孺下手的鬼子自然不会闲着, 放炮轰炸。 冯毅之的大女儿被炸死, 妻子和另外两个女儿摔死在山下。王凤麟的狙击步枪子弹打没了, 手枪里还有最后一颗子弹, 给自己留的。 他继续搬石头砸向鬼子, 直到胸部中弹。

鬼子冲过了南天门, 汉奸唐云三躲在石头后面喊:“快投降吧, 皇军给你大官做。” 王凤麟说当你的狗官去吧, 投降的不是中国人!说完举枪自尽!

另一名干部冯文秀的腿部已受重伤,见此情景,毅然纵身跳了崖。刘厥兰把最后一枚手榴弹投向敌人,也从崖上跳下去,万幸的是,由于树枝的托挂,他幸免于难。

最后,在山上牺牲查到有名或姓的烈士27人。刘厥兰等10余人幸存。鬼子被击毙官兵100多人,伤残不计其数。一场惨战就此结束了。

谁知此战之后,济南城大放哀乐,胶济铁路沿线鬼子都戴上了黑纱,甚至有的还披麻戴孝。这一怪现象震动了四方,随后各地纷纷传说:“冈村宁茨死了!在马鞍山被八路打死了!”

岗村宁次是日军在华北的最高指挥官。消息马上报告到了廖容标那里。正在为王凤麟牺牲而悲伤的他把眼泪一擦,大腿一拍:“好!这个王凤麟死得其所,杀了冈村宁茨,这仗就不要打啦!”

谁知一报告上去,王建安司令员说:“不太可能吧,一个华北司令官咋会跑到这石山上去呢?”

后来一查,此冈村宁茨非彼冈村宁茨,毙命的只是个师团参谋长,而并非那个日军华北最高指挥官,两人只是同名而已。王司令员说:“打死鬼子一个师团参谋长,也很难得啊!王凤麟死了,这个仇一定得报!”

这个仇一直“记”了两年多,1944年12月,抗战即将胜利,廖容标说:“鬼子是强弩之末了,但我们鲁中区1分区还欠着一件事没做,必须为王凤麟报了这个仇,不然,我们一生都会不安。”然后,他把王凤麟生前警卫员、侦察英雄石洪生找来,说:“你去解放马鞍山,为老首长报了仇过年!”

12月6日,石洪生率战士巧取马鞍山。这座洒满鲜血的山峰又回到了八路军手中。战后,石洪生在石山上为老首长筑了个墓地。

名人生平主要事迹精选篇5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__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和母亲的一次出游 让他找到了一生的目标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

因为父母的关系,袁隆平的少年求学时代去过很多地方,让袁隆平见识到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6岁那年,母亲带袁隆平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次旅行稍显奇妙。

“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袁隆平说。

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毕业后,父亲打算让他报考南京中山大学,但袁隆平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想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这句“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他守护了近70年

那一点意外发现 慢慢“生根发芽”

在20世纪60年代,粮食问题是生活中的大问题,由于物资匮乏,按月取粮则成为每个家庭获取粮食的唯一途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老发现了试验田里的第一株天然杂交稻,继而推开了水稻杂交实验的大门。

1953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同年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7月,袁老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他知道,水稻天然杂交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不过,一旦杂交成功产量也许会倍增。

6年后,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同年5月,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看到后,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

700公斤、1500公斤、、、、、、他屡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在袁老研究和实验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有过失败与质疑。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2年后,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产量在原来基础上增产一倍有余。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2014年10月10日,湖南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超级稻基地,袁隆平院士视察超级稻情况。

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3000斤攻关测产在湖南衡南县启动。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2020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

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530、76公斤,湖南衡南基地冲击双季稻亩产纪录成功!袁老90岁生日愿望,也在这一刻实现。

这位“90后”的逐梦脚步从未停下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颁授勋章。

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说:“----问我,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1200公斤亩产冲刺!”

是什么让这位身披无数荣誉的老人在90岁高龄依然努力奋斗?正是梦想的力量。

袁隆平院士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他,是稻田里的守望者

    【工作总结】栏目
  • 上一篇:名胜古迹中的名人事迹(精选9篇)
  • 下一篇:不向命运屈服的名人事迹(精选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