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检查总结优缺点

2022-10-29 栏目:学习资料 

小学数学教案篇1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3、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2)58页做一做第一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三、当堂测评

1、判断,并说明理由。(40分)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30分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3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四、谈收获、讲表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

独立解决后,同教师板书对照,比较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咱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

[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6033=答案

8022=答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

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才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

6802=34

3093=1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思考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

思考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题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教案篇5

课题: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15页)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结合现实情境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

教学准备钟表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忆一忆

师;小朋友们,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同位。

二、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演示旗杆在四个时刻(四个时刻用钟表出示)的影子,(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自己量一量)让学生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各小组选出代表,组间交流各组发现的规律。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参与评价,及时小结,及时发放丰收园里的大苹果。

三、巩固拓展

1、实物投影出示教材14页第4题,先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空,再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故事,并让学生谈体会,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5页第6题,做后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

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2.教师指导学生按一种标准分和按不同标准分并组织练习。3.拓展延伸,课堂总结。1.观看录像,感受分类的价值。2.自主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3.自由发言,交流体验。4.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3.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2.(1)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

(1)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点击画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时发出各自的声音,画上符号。提问:我们把这些交通工具按什么要求,分成了三类?小结:把一组物体按一种标准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按不同标准分。

1.多媒体显示小故事<<它俩谁分得对>>提问: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来的花分成3堆,都说自己的方法对。你说谁分得对呀?

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

2.选一选,分一分。多媒体显示:观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出色的回答给予表扬:小朋友们真聪明!只要他细观察,肯动脑筋,会学到很多知识。3.听口令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游戏。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么来分的?谈话:现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么来分的?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四题。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三)按不同标准分

1.学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状来分的。

2.仔细观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据颜色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根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

3.玩听口令游戏。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学生观察后讨论,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注:由于学生刚入学,这里的板书教师要加上拼音。)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分类

小朋友们,你们别嫌垃圾脏糊糊、臭烘烘的,里面可大有文章呢!让我们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里究竟有什么?我们也可以将垃圾分一分。我们可以将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类。

不可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果皮、菜叶、需要扔掉的变质食物和脏土等。

☆大多携带细菌,或是非常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和繁衍。

☆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危害我们的健康。

☆应当及时清除,封闭回收,严格销毁。

可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废纸(像旧书报)、废金属(像易拉罐)和废玻璃(像酒瓶)等。

☆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好像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应当科学地分类回收,实现再生利用,使废物不废,再立新功!

有毒垃圾:

☆主要是指电池、废灯管等。

☆这些东西含有毒物质,非常容易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

☆应当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国家统一回收处理。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处理。

☆认真做好分类工作,三类垃圾最好装入不同的垃圾袋。

☆对不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坚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须系紧袋口;必须扔进指定的回收箱,严禁乱丢乱扔。

☆对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最好分类放置;定期进行处理,卖给由国家经营的废品回收站。

☆废电池等有毒垃圾,一定要投到学校、商场特设的回收桶里。

☆在公共场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纸、喝空的饮料瓶等)严禁随手乱扔,必须投进垃圾箱里。

☆口香糖好吃却不好清除,所以绝对禁止乱吐乱扔,必须用糖纸或废纸包好后,再投进垃圾箱里。

☆从楼上向下投掷垃圾的做法万万要不得!

探究活动:

看着眼前的这些垃圾,小婷一时不知该怎样分类才好。请你帮她分一分,然后装进不同的垃圾袋。可口可乐易拉罐、梨核、鸡骨头、啤酒瓶、粘有酱油污渍的废报纸、用过的卫生棉签、脏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业本、漏底的开水壶

拓展活动:

活动一:分铅笔

小朋友通过按不同的标准分,可以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头分;按笔杆的形状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的材质分。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活动二:将大街上的人分一分

如按性别分;按年龄分等。

活动三:整理书包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评价设计

一、“看谁分得好”,请小朋友们从每一行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不同类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二、“看谁想得好”请小朋友们看下面的四个图形,你可以怎样分,看看哪个小朋友分类的方法多。

三、“比一比谁最棒!”下面四组图形小朋友们会分吗?可以怎样分?你有几种分法?

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复习引入

1、对口令

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3

1、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

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

板书:1×1=1

1×2=2

1×3=3

……

1×9=9

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3、编口诀。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教师板书: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

5、记口诀。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②熟记口诀。

三、课堂活动

说算式,对口诀。

1×3————一三得三

……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的乘法口诀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小学数学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该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应该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应该算x。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2022年贵州高考430分能报什么大学 430分能上哪些院校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