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职业发展的两种基本模式
说到职业发展,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无非两条路:
一条是一步步升级打怪,从助理到最后升到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的管理路线;
一条是在专业领域里持续深耕,从初级到中级、高级,直至到专家甚至更高的专业级别。
这两种职业发展路径,其实,本质上可以看作一样的。因为它都强调稳扎稳打,前期为后期做铺垫和积累,职业生涯越到后面,发展得越好。对应的,对职业的连续性要求也就会比较高。
这种职业发展模式,我们可以称其为“积累型”。
“积累型”职业发展模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需要是能够长久地持续性地存在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专业门槛:
比如,你可以看到很多做了一辈子老师、医生、科研工作者和写作的人,但类似打字员、邮递员、木匠等职业,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迅速消失。
当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甚至是整个行业都消失的时候,从业者要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转行、跨界,去在一个新的领域重新开始。
当然,转行、跨界也不必然是走投无路时的一个无奈选择,也会有很多不甘心在一条职业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的人,会主动选择转行、跨界,比如,90年代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跨界。
更有一些人,会不断地选择跨界,一生做过很多职业,也做成过很多事,这也是另外一种成功的职业生涯。
这种职业发展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跨界型”。
02你更适合“积累型”的职业发展模式,还是“跨界型”的职业发展模式
要回答人生第一份工作该如何选择,首先要回答的,是你更适合“积累型”的职业发展模式,还是“跨界型”的职业发展模式?
因为这两个不同的发展模式,整个职业路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以及对人的特质要求,都是非常不同的。
“积累型”的职业发展模式,通常来说,都是一个“熬”的过程,一开始工资待遇不会很高,在单位里的地位也不会很高。只有在专业能力、资历都一步步积累上来后,工资和地位也才会进一步提高。
比如医生,比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这样的模式。
“跨界型”的职业发展模式,则通常是需要抓住“风口”的。这个职业发展模式的核心心法是:利用“风口”的高薪机会迅速为自己积累一定的财富,并通过工作积累起可迁移的能力,在行业和岗位没有机会时,用自己可迁移的能力跨界,找到下一个好行业和好岗位。
比如,很多互联网大厂,每年给到应届生的起薪,都能是好几十万,但另一方面,大厂员工的35岁现象也频频登上热搜。做得很多项目、积累的很多经验,也有可能几年后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这个时候,利用自己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过往积累的通用工作能力,实现转型和跨界,也不失为一种很实用的职业发展模式。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积累型”的职业发展模式呢?
谨慎求稳,有耐心和毅力,能够长期将关注点和精力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而不觉得厌烦;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跨界型”的职业发展模式呢?
比较有野心,不甘心按部就班,想得到一件东西希望越快越好,学习能力强、抗压能力好。
03两种不同的职业发展模式,具体到第一份工作上应该如何选择
1、走“积累型”职业发展模式,第一份工作应关注的重点
首先是职业的稳定性,好不容易熬到有丰富经验的时候,所处行业或职业已经不存在了,那这样的积累,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此,想要走“积累型”的职业发展模式,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就要看它的稳定性,稳定性又可以具体看3个维度:
行业是不是属于长青行业;
企业规模和实力是不是足够;
岗位是不是一个不容易被机器替代的岗位?
其次要关注的是岗位的重要性和专业度,重要性和专业度越高的岗位,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积累,才越有价值。
最典型的一个职业就是医生,其重要性和专业度都很高,经验就是一个非常宝贵而且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这样的积累就是非常值得的。
最后要关注工作地点。因为产业集群效应,很多产业和行业,最顶尖的科研机构、企业等都集中在某片区域或者是某个城市。
这也就意味着,将来如果想要持续在这个专业领域有较好的发展,选择对应的地区和城市,就多了很多机会。
2、走“跨界型”职业发展模式,具体到第一份工作上应该如何选择
第一,要关注能不能高密度地学习到高质量的知识技能。选择了“跨界型”职业发展模式,就意味着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挑战和压力。
而唯一确定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不论在哪一个阶段的职业生涯里,都能够保持比常人更快地学习速度。
那一份工作拥有哪些特征,会相对能够更高密度地学习到高质量的知识技能呢?
工作中能够接触到大量牛人,可能是老板、领导、同事,也可能是经常要打交道的客户、供应商;
工作常常需要自己独当一面且公司有容错空间;
公司在各个层面都有非常系统详尽地萃取出来的组织知识,又或者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直属上司。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是工资及各项待遇,是不是能够超出同届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在投资上有一个常识,那就是高风险需要对应高收益,在职业上也成立。
我们选择“跨界型”职业发展模式,一方面是让自己适应未来职业趋势的选择,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的风险也是更高的。
更高的工资和各项待遇,才能够让我们在需要转型和跨界时,有足够的经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