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配合学校工作,完成学校给本组下达的各项指标,立足校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构建智慧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本年级组共有语数教师6人,学生370人,共四个班,每个班都是90人以上,都属于超级大班。常规教育、习惯培养、安全教育、提优转差提到了各班、各教师的要议事日程。教师们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从上学期的情况看,语文、数学都居富世镇城区学校前列,学生学习习惯已初步形成。由于本学期又从乡村学校转入了一大批学生,基础和学习习惯都参差不齐,要保住上学期末整个年级在全镇的位次,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目标
一、双合率达100%,平均分争取全镇第一。
二、争取评为示范教研组。
三、工作重点
一、努力使全组教师成为一个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团结合作、群策群力的集体。
二、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合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尊敬长辈等教育。
四、继续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
五、加强大班的管理力度,让班级管理细化。
六、做好对寄宿生和半寄宿生的管理。
七、务实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深化文本教研。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务实课堂教学。
八、做好‘华采杯’的准备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一、报名注册做好学生返校工作。
三、年级组活动,四分之一教材的集体备课,研讨学期研究计划,拟定学科、年级组工作计划,
四、电子备课的`分工,课件制作的任务分配
五、做好寄宿、半寄宿生的管理安排,开好寄宿、半寄宿生会
六、做好教室、办公室布置。
十月份:
一、第二届读书节汇报活动
二、建立特优生和后进生档案,分班召开后进生会。
三、各班组织训练春季田径运动会。
四、年级组教研活动,准备好教师的献课活动,四分之一的教材备课。
五、认真探讨“如何面对大班额管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十一月份:
一、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与质量分析会。
二、做好第七届“华采杯”赛课活动准备。积极参加评课比赛。
三、开好家长会、教师联系会、优生会、后进生会,进一步做好提优转差工作。
四、年级组活动:期中质量分析、四分之一教材的集体备课。
十二月份:
一、学生优秀作业评比展览。
二、学科素质教育竞赛活动。
三、教研组活动,四分之一的教材备课。研讨落实提优转差。
一、二月份:
一、期末复习研讨会
二、学生学期操行评定
三、元旦庆祝活动
四、研究专题撰写经验文章
五、上交各种资料表册总结等
新一学年开始了,我们二年级语文备课组6名教师,将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本学期我们将会相互合作,相互探讨,在教育教研中要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一、工作目标:
1、继续抓好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2、严格执行计划,搞好各项教学活动。
3、抓好习惯,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4、组织好相关学生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具体措施:
1、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在集中组内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学期教研组计划。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不定期组织学习教学理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学习,将自己手中的学习刊物、资料实行共享,对于好的教学做法及经验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达到教研组教师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4、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实行资源共享,将集体备课作为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全体语文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语文教研的集体智慧,浓厚语文教研的氛围,创设良好的语文教研环境,
5、加强对组内教师备课、班级学生作业的检查,并注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定期地做好一些教学资料的交流与整理。
6、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欣赏美文的能力,从中获得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及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小练笔,使阅读与习作紧密结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发展。
三、每月工作重点
九月份:
1、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和教研组计划(包括读书计划)。
2、制订二年级学生读书计划
3、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确定必背古诗名称。
4、课本剧《青蛙看海》排练、表演。
十月份:
1、检查学生的课外书阅读情况。
2、排练《秋天到》,准备第7周的诵读。
3、《汉语拼音字母表》每名学生都要过关。
4、建立建立“图书角”。
5、课本剧《狼和小羊》排练表演。
十一月份:
1、阶段性复习。
2、总结、搜集典型案例,研讨教学实际问题。
3、课本剧《狐狸和乌鸦》排练表演。
十二月份:
1、各班进行读书交流活动。
2、检查古诗文诵读情况。
3、课本剧《小动物过冬》排练表演。
一月份:
1、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全面复习。
2、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