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篇)

时间: 2024-01-27 栏目:公文范文

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篇1

建筑材料及装饰物品对健康的影响建筑材料大致有基本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之分,基本建筑材料主要指建筑物的基础材料、承重材料;装饰材料主要指用于基本建筑材料表面的材料,起保护、防护、美化等作用;装饰物品主要指各种家具物件。上述物品所用的原材料中,大部分是废渣或再生材料及现代化工产品,且在加工和生成过程中加入了各种辅助剂,其中有很多具有挥发性,有的还有放射性,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威胁。

氡及其子体氡是一种惰性放射性气体,易扩散,在体温条件下极易进入人体组织。氡是由铀、镭等衰变所产生的。铀、镭都是固体,广泛存在于地壳中。衰变成氡后变成气态,氡可继续衰变直至变成铅,每次衰变都有a、B及y辐射。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是土壤和建筑材料中含有的镭。氡及其子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肺癌,潜伏期约为15-40年。现代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氡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导致肺癌的原因。由氡引起的肺癌占肺癌总发病率的10%。影响室内氡含量的因素除污染源的释放量以外,室内的密闭程度、空气交换率、大气压、室内外温差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建筑材料表面使用涂料可起一定的防护作用。

甲醛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其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甲醛是室内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来自建筑材料、装饰品及生活用品等化工产品,如粘合剂、隔热材料、化妆品、消毒剂、防腐剂、油墨、纸张等。甲醛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产生变态反应,免疫功能异常,引起肝、肺和中枢神经受损,也可损伤细胞内遗传物质。甲醛在室内的浓度变化主要与污染源的释放量和释放规律有关,也与使用期限、室内温度、湿度及通风程度相关。加强室内通风可降低污染空间的浓度。

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类重要的室内污染物,明确已鉴定出300多种,虽然它们各自的浓度不高,但其联合作用不可忽视。挥发性有机物除醛类外,常见的还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奈等,主要来自各种溶剂、黏合剂等化工产品。此外,苯类等环烃化合物还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燃烧。挥发性有机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不多,主要有臭味、刺激性,能引起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等症状。亦可影响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

不良建筑综合症不良建筑综合症也称病态建筑综合症,指某些建筑物由于室内污染、空气交换率低以致该建筑物内的人群产生一系列症状,表现为鼻、咽喉部有刺激感、头痛、易疲劳、嗜睡、哮喘等非特异性症状。离开建筑物则症状消退。目前认为本病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除污染和通风外,还可能由于温度、湿度、采光、声响等舒适因素失调,以及情绪心理反应等。

人工空调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庭必备消费品。空调给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称“空调病综合症”。

使用空气调节系统造成室内污染的途径主要是由于室内新鲜空气的补充不足而引起的。使用空调的房间大都比较密闭,与外界空气交换不足,若有人长时间停留、活动可导致室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增加和空气负离子浓度减少,而使室内空气污浊。新风采集口受到污染、空气过摅器失调等也可使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此外,空调冷却水系统中可能存在嗜肺军团菌,是军团菌气溶胶的来源,称水致空气微生物污染。

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篇2

关键词:生态住宅;居住环境;健康水平

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室内环保设计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健康生活水平,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住宅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中的有利作用和防止其不良影响而创造的生活居住环境。住宅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组成住宅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居住人群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住宅环境分为住宅外环境和住宅内环境。住宅外环境(居住区的环境)包括日照、自然风、水环境、绿地与景观、公共卫生设施、体育健身等;住宅内环境包括居室的配置、微小气候、日照、采光、空气清洁等。住宅环境可以通过人工处理,创造出人们需要的局部小环境,包括通过用地和建筑材料的选择、设计、建造工艺以及有关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等措施来改变室内环境。良好的室内环境(小气候适宜、光线充足、空气清洁、安静整洁等)对机体可起到良好调节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提高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疾病的传播,发挥增强体质、延长寿命的作用。反之,不良的住宅环境(寒冷、炎热、潮湿、阴暗、空气污浊并含有有毒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噪声以及过分拥挤等)则是一种恶性刺激,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降低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居民情绪恶化,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下降,患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居住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表现在生理方面(对机体的机能损伤和出现病理性变化)和心理方面(人的精神压力和压抑性)。

一、住宅环境因素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以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社会因素。住宅环境是一种优化的次生环境。

(一)物理因素。住宅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微小气候、噪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二)化学因素。住宅环境中的化学因素主要包括建筑和装饰材料中所散发的各种化学性污染物。如建筑施工中使用混凝土外加剂、防冻剂和为提高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使用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强剂。室内建筑装修装饰材料中产生的常见的污染物如VOCs,已经鉴定出的有300种之多等。

(三)生物因素。住宅环境中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室内环境中细菌、真菌、病毒和生物性应原(如真菌孢子、尘螨、植物的花粉和动物皮屑)。

(四)社会因素。住宅环境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居住区的管理、邻里之间的关系、医疗保健体系、家政服务系统、公共健身设施、社区老人活动场所等。

二、住宅环境与健康

人一生中有79%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住宅环境的优劣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问接和潜在的危害。为了保证住宅内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为少儿的生长发育和老年人的保健以及某些人群的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在研究住宅环境时要以人的健康为核心。

(一)住宅设计的基本卫生要求:要求居室内有适宜的小气候,冬暖夏凉,住宅应干燥,防止潮湿,必要时应有通风、采暖、防寒、隔热等设备。采光照明适当。室内空气清新。室外有足够的绿化场地,游廊或水池、花园等,尽可能多地与自然接近。

(二)地段的选择:居住区位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居住区的位置应考虑其周边污染源排放性、开放性、辐射性以及周边环境噪声的情况;位于日照、通风良好、地势平坦,最好有3%的坡度的地区;土壤干燥,未受污染,地下水的水位距地面至少应有1.5%。

1、居室的卫生规模。居室的卫生规模是根据卫生要求确定的居室容积、净高、面积和进深等应有的规模。居室容积的大小与居住者是否生活方便、舒适,室内小气候和空气的清洁程度有关。净高较高的居室,室内的空气储存量较多,并可升高窗户的上缘,有利于采光、通风和改善室内小气候。居室进深是指开设窗户的外墙内表面至对面墙壁内表面的距离,它与室内日照、采光和换气有关。进深大的居室中,离外墙远的地点空气滞留,换气困难。室内日照是指通过门窗进入室内的直射阳光照射。室内需要日照,阳光使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增强,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组织再生能力和新陈代谢,促进机体发育,使人感觉舒适,振奋精神,提高劳动效率。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抗佝偻病和杀菌作用。阳光和人工光源光谱中的可视部分(400—760nm)通过视觉器官刺激大脑皮层,影响其兴奋和抑制过程,从而作用于机体各系统,改变机体的生理和神经反应,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觉醒状态的周期变化。如果采光和照明不良,不仅对全身一般生理状态有不良影响,同时可使视觉功能过度紧张而全身疲劳。长期在光线不良的条件下工作,可促成近视的发生,但过度的采光会使室内温度增高,不利于节能。

2、住宅微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卫生学要求室内由于围护结构(墙、屋顶、地板、门窗等)的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气候,称为室内小气候。室内小气候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组成。

(1)气温。室内的气温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同时也受生活环境中各种热源影响。大气温度可直接影响室内温度,在室内自然通风良好情况下,室内温度可略高于室外气温。微小气候各要素中,气温对体温调节起主导作用。

卫生学将12℃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非常寒冷的室温会使人的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冬季里死于心脏病的人会比其它季节要多。另一心脏病人死亡高峰是在夏天,暑热使心脏跳动加剧,使人排汗增加,并使血压升高。极冷和极热的气候会使人的免疫系统负担过重,人体的抵抗力下降。高室温会使早媒传染病发病增多。低室温会使呼吸道疾病增多。某些地区由于冬季日照率太低,无采暖设施,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热工性能,使室内局部温度高于下限。舒适的室内温度因季节不同而异,同时考虑到人体的生理需要和能源。

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篇3

环境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养生就是利用环境中有利于健康的因素,消除其不利因素,以保障人体健康,预防疾病的方法。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其地势高低、气候冷热、山林湖泊、物产资源及居室明暗与燥湿、宁静或嘈杂、通风好坏等方面因素对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的而且是持久的影响。所以,在西藏高原主动地选择居住场所,调摄自身生活起居,对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脏腑功能正常,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著名藏学学者丹珠昂奔在《民族研究》上撰文指出:未来藏学研究的走向,应包括对高海拔地区所独特的藏医;对生命科学——气功(藏密气功)等的实践成果;藏民族丰富的高海拔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藏民族所居住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的研究①。故基于这一观点,本文结合藏医学以及有关藏学文献拟就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利弊,以及高原气候环境下的养生健身作一探讨。

一、藏医学对气候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认识

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对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西藏的古人很早就对这一现象有了认识,藏医最早的文献《月王药诊》中就有气候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描述,认为在过冷的地方容易患“隆”病。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也认为“严寒凌烈为朗域,炎热干燥赤巴域,润腴潮湿培根域”。这就是说,地理气候不同,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易导致的病症也会不同。在龙树著的《佛说养生经》中,对自然环境与人的健康长寿论述认为:“自然界的土、水、气等元素,也都甘淳美味,其所形成的食物,涵养人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宇宙间的一切,都会在人体上反映出来。因此,宇宙天地间的任何变化也都会影响人体,而人体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都会影响和作用于其周围的环境。”②还认为,凡多风的处所,则富于隆的因素,热地则富于赤巴;而温地多培根。为了身体健康和人体内食物精微、血液、脂肪、骨骼、骨髓和精七要素,以及粪、尿、汗三种秽物的平衡,就要注意饮食、环境、居住环境及生活制度等。比如,在选择居住环境上,就必须考虑是否合适于自己的体质。凡隆体质的人,就不宜居住于多风的地区,免于加重隆的因素而患病,凡赤巴型的人则忌住热带的地方;同样的道理,培根型体质的人,不宜居住在潮湿之地。而有混合型体质的人当然更要注意选择居所的各种条件了。另外,对一般居住条件则要求不潮湿,居处应通风,最好用地毯防湿。③《佛说养生经》中还认为,由于高原气候特殊,特别要注重因时间、季节之差异而调整饮食,以讲求养生之道。例如,春季由于培根占优势,处在支配地位,因而应多吃麦食、青稞、炙肉、蜂蜜,即性轻、油少、味涩的食物,饮料以蜂蜜、酒、葡萄酒、姜水、红糖水为宜。此季忌食过多酥油油脂。在盛夏季节,宜食大米、酥油及肉,少食麦芽糖,可少饮酒、酪酱、井水、凉奶加糖等,忌食咸味、酸食,更不宜吃胡椒等。④

从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来说,藏医学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现象的认识,贯串了“人与天地相应”的大系统思想,即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规律与人类的关系中去考察和认识健康现象,从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反应方式上去认识人体健康与否,从而就把人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者在健身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二、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利弊

西藏高原气候的特点是气压、气温低,空气稀薄,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必然产生影响。在古代,人们就对高原气候对人体影响有了认识,祖国医学《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西北之气,散而寒之”等语。说明西北高寒,对人体的影响。⑤藏医最早的医学文献《月王药诊》中也有对高原气候对人体影响的论述,强调认为在过于寒冷的地方容易患“龙”病(由于气候所致的病)。⑥《卫藏通志》中对西藏高原低氧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有了更详细的说明:当时把受到高原低氧的影响的病症等称之为“瘴、瘴气、瘴历、烟瘴、葛仓(即头痛之意)”。清乾隆56年派大臣福康安进藏时,向当地居民询问过唐古拉山的情况,答曰:“该处山高,阴寒凝结,即成瘴历,雪后瘴气更甚”。认为高原低氧、气候寒冷会加重高山反应。1792年廓尔喀兵犯后藏,被福康安派兵击退,后廓尔喀的降文中记述“去年抢扎什伦布寺,……回来时雪山上染瘴气死者二、三千人”,这就把高原低氧气候加上疲劳造成对人体的影响直到死亡说得很清楚了。⑦日人安辉著的《西藏通览》一书中记载有“隆吐海拔3876米,空气稀薄,人马有登者,数步一休”,生动记述了高海拔地区对人马的影响程度。

近现代随着高山探险的广泛开展,人们对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专家、学者认为,高原低氧气候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病情。尤其属于世界第三级的青藏高原气候独特,变化无常,这种高原性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西藏高原许多疾病的发生确实与高原低氧气候有直接联系,如天气突变,空气稀薄,寒冷可以引起关节痛加剧,久致关节僵直、变形、活动受限。寒冷的气候,由于日光少,人容易情绪低落,注意力难易集中,食欲和睡眠均出现一些障碍。突然出现的严寒会使人体发生一系列心理、病理变化。寒冷刺激一方面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末稍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另一方面会引起血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时间缩短,为血管栓塞创造了条件,寒冷还可激发冠状动脉痉挛。据医学实验,如吸入-23°C的冷空气,心电图便出现类似心绞痛改变。在雨雪增多,湿度增大,气候下降的条件下,常使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的患者感到胸闷、头胀、两眼发肿及全身不适。就1995年度、1996年度,甘南地区发生雪灾,造成人畜共亡的现象,更进一步说明,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候也可以按垂直高度来划分,即使在西藏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温、湿度、光照气候要素也不同,对人体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就有所不同,如长期生活在藏南较低海拔的林芝、察隅、亚东、樟木等地的藏民,对水土湿润的环境能适应;生长在藏北高原的牧民,则对寒冷、干燥的气候更能适应,这说明了人体有随着环境的转换而能自行调节的机能。现代气候与保健学研究也表明,西藏高原2000~3000米左右的地区,大多为林区、山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小,冷暖适中;云雨多,利于避暑;植被较好,空气清新;气压也较低,可增强人的呼吸功能;尤其是山区又多瀑布、喷泉、温泉、湖泊、雷雨和闪电,所以空气中含有数量很多的负离子,而负离子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强健神经系统,提高免疫能力的功效,是一种“长寿素”。另外,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好,没有什么工业污染,空气清新,大气洁净度高,也少有噪音,有的是鸟语花香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藏民族对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有严格要求,正如佛经中观测风水时所云:“房地田地地皆宜,宅水渠水水皆津,近牧远牧草尽美,房木薪木木均佳,筑石矿石石堪夸。”计种如意合相,清楚告诉人们藏族修建每一座房,饮每一口水,牧每一口草,烧每一薪,筑每一石都十分讲究。在西藏的山区、林区的人文气候也非常美妙,具有独特的雪域特色的民风、民情、民俗。藏族民众人情纯朴,勤于并善于劳作,而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俗,都与宗教息息相关。人们为了农牧和狩猎的丰收,为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时时处处都要求得到神佛的帮助和保佑。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人们,长时间为繁重的劳务和严酷的自然环境所困扰,渴望着有良好的机会和场合,显示自己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和嘹亮的歌喉,寻找情人、结交朋友,或在节日里,总是将宗教仪式和娱乐活动结合在一起,人们借助神祗,手舞足蹈以表达感情,排解困境,治疗疾病,驱赶邪魔。不但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且对增进健康也确有益处在拉萨街头,大昭寺八廓街,手摇转经筒转“林廓”的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者。另一方面,在西藏的山区、林区暴力犯罪事件较少,人与人的关系也比较和谐,加上这些地区水质清新,动植物性食品丰富,人们常年食用的都是没有污染的牛奶、牛羊肉等高蛋白食品。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西藏高原这一特殊的环境中也生活着不少长寿老人。以1984年西藏第三次人口普查情况来看,在调查的100多万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9792人,90岁以上寿星729人,100岁以上的也有72人,8据统计,这个比例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高于平原省份2~3倍。这些长寿老人大多生活在人口最为集中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包括尼洋河、拉萨河、年楚河、多雄藏布等大支流的中下游谷地,这个谷地是西藏高原的一个“低槽”,沿干流谷地从西到东,海拔较为平坦,耕地连片,水草肥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属于湿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这里气候由于日温差大,而年温差相对我国北方地区要小得多,所以夏不炎热,冬不酷寒,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长寿。另据1998年对拉萨地区人口的调查统计,西藏的人均寿命达到67岁。可见与全国、乃至全世界比较,西藏人民的人均寿命与之相近。长寿的原因,不仅取决于自然环境,还与藏族人民适应了低氧气候环境有关。这种适应包括生理性和遗传性两方面,机体产生的反应是生理性的,而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则取决于遗传特性。藏族人民适应低氧环境,从生物学特点来说,是在高原长期居住后获得的。昌都卡若遗址发现说明,在5000年前藏族先民就生活繁衍在西藏高原上,几千年来藏族世代历经高原环境生活使他们的体格发生了某些解剖或生化上的调整,所以说世居藏族的体格大部分是他们种族起源的自然适应,很大程度上决定某些解剖上的特征,如圆形、丰满的胸廓,称之为“桶状胸”。这种特征能使整个胸腔容积增加,通过换气过度的代偿性使双肺充气增加,肺容量和肺内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气体弥散,因而摄氧能力较强。总之,由于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但使世居藏族适应和顺应了长期的高原缺氧的气候环境,使他们很好地生活在西藏高原。尤其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藏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藏族人民的体质更健壮了,抵御疾病的能力更强了,使藏族人民的长寿更加有了保证。

三、高原气候环境下的养生健身

养生又称摄生、养性、保生等。藏族先民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到一些养生健身的方法,逐渐认识到在高原气候环境下人自身生命活动的规律。尤其在吐蕃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多种多样的养生健身的方法。从古至今,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养生是在藏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如在《四部医典》“论说医典”,“秘诀医典”中,就有不少章节分别叙述了日常的起居行为、季节性的起居行为、临时性的起居行为、合理与适量的饮食、食物禁忌、防老和补养等内容。还强调人人要做到“三点两会”,即生活起居点、维命饮食点、调养方法点和养老延年会、滋补强壮会等。具体方法有:顺四时,节阴阳,调精神,适环境,节起居、饮食,艾炙、按摩(擦身)、气功、药补、运动、音乐等,这些均贯穿于衣食住行各方面。尤其提出要“勤竞行走搓身祛培根”。即要勤于“运动”,可使“皮肤光泽四肢硬”。将体育运动和养生保健结合在一起,认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益年延寿,在运动锻炼时,不仅要注意适度不过量且要持之以恒,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方能达到健身之效。

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篇4

关键词: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污染防治

新装修的建筑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在装修过程中没有考虑空气质量的问题,那么,则有可能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或气味难闻现象严重等等,这将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应该高度重视新装修的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尽量避免污染等问题,保证空气质量的清新和良好。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影响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

(一)来自于室外的低质量空气的入侵

一般认为,室外的空气是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和改善的主要方式,可是这是要在保证室外空气质量好的前提下进行的。当室外的空气质量下降或极为不好的时候,室外的空气流入到室内,就会对室内的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比如,有些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十分高,其空气中也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这些不良气体侵入到室内,就会对室内的空气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来自于装修材料的污染影响

目前,装修市场竞争激烈,有一些黑心厂家生产了部分质量不达标的装修材料,也有些生产厂家的质量检测力量不够,导致装修材料中的有害气体超标,比如,甲醛超标等问题。这些问题就会直接威胁到新装修建筑的室内空气,甚至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三)源于装修的不合理设计问题

目前,很多设计师或业主要求建筑物的室内设计要显得丰满华丽,在装修过程中过分的使用装修材料,即使都是达标的装修材料,过多的使用也会造成室内的空气质量的下降。因为,装修材料的质量虽然是达标的,但是,只能说某一种产品的单一质量是达标的,没有超过国家规定其的最低标准,当大量的装修材料聚集到一起的时候,它们共同释放出来的有害气体就有可能已经超标,不仅严重影响了室内的控制质量,很可能也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四)源于人类自己的活动的问题

人类的活动也会产生空气污染物,对于新装修的建筑也同样具有空气污染的作用。比如,人所产生的氨气和皮屑以及人们在吸烟的时候产生的甲醛等,人们在做饭的时候,燃烧天然气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等,这些也都对室内空气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监测的项目

空气中存在的物质并不是单一的,如果要对新装修的建筑的室内空气进行全方面的检测也是不可能的,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通常,只要选择正确的监测项目,就可以将有代表性的气体状况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清楚的知道室内的空气质量。对于新装修的建筑的室内空气的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甲醛、苯、氨、氡、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

对于人群相对较密的地方,应该对菌落总数、新风量、二氧化碳等也进行重点监测。使用臭氧消毒,净化设备及复印机等可能产生臭氧的室内环境应测臭氧。住宅一层、地下室、其它地下设施以及采用花岗岩、彩釉地砖等天然放射性含量较高材料新装修的室内环境都应监测氡高氡地区的室内环境应当测定氡(222Rn)。北方冬季施工的建筑物应测定氨。鼓励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室内环境空气的定性监测。

三、防治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

(一)加强环保意识,健康装修

所谓健康装修是指,在装修过程中,不要求过分的豪华装修,不采用大量的装修材料,只要能满足正常的生活即可。有人可能认为,采用“绿色装修材料”就不会遇到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即使是“绿色装修材料”,它们当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只是数量不是非常大。单个装修材料的有害气体含量不大,但是,当将所有的装修材料同时放在一个室内的时候,所共同释放出来的有害气体就非常多了。尤其是那些过分装修的建筑,大量的装修材料聚集到一起,形成严重的“叠加效应”,严重的污染了建筑物室内的空气。

另外,我们也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尽量少吸烟,不仅对室内的空气造成直接的严重污染,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有好处。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减少空调的使用,空调也会释放出一定量的对空气、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的气体。可以通过多开窗通风等方法改善室内空气。

(二)采用天然无污染的装修材料

对建筑物进行装修和设计是每个用户和业主必须进行的过程,然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室内的空气造成污染的最严重的现象。所以,提高装修的质量是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问题。采用天然的、无污染的装修材料是最可靠的装修方式。比如,采用纯天然木质材料进行家具和地板的装修,采用水性的涂料进行粉刷,采用没有甲醛的胶粘剂等。然而,目前,市场上已经很缺少这类产品,为了谋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很多厂家生产的产品都是质量不合格或有害物质超标的,这就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尽量选择知名品牌,同时注意检查产品的合格证书等。

(三)人为净化室内空气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净化空气的产品,比如光催化空气净化器、抽油烟机,臭氧和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家具吸附宝等,可以选用这些产品净化室内的空气,也可以通过养殖花草等绿色植物,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净化空气。

(四)选择最佳的入住时间

新装修的房屋一般不适合立即入住,由于装修过程中的有害气体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释放,所以,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入住,一般都是在装修后的三个月后再入住,这三个月期间,应该保持装修建筑室内随时通风换气。

总结:

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装修行业的发展,建筑装修带来了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保证人们的工作生活顺利,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可靠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影响新装修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的问题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装修过程中的装修材料的问题,采用绿色无污染的天然装修材料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方法,同时,还要增强环保意识。本文通过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了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的检测和控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喆,刘志斌,杨荣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z1)

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篇5

在全国上下沉浸于2008北京奥运年的喜悦之际,4月24日的古城太原,又一次扬沙天气不期而至。面对沙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夜袭来,整个世界看上去都灰头土脸,刚洗的车就像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土,沙尘只是一种天气现象,但现象背后,我们应该多做点事了。

认识沙尘

沙尘天气是指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使空气浑浊,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其强度由高到低可依次分为沙尘暴、扬沙和浮尘三个等级。沙尘暴是指空气非常浑浊。水平能见度在一公里以内;扬沙是指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一至十公里之间;浮沉是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于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十公里。

沙尘暴形成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除上述三大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也很重要。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这些为沙尘暴发生提供了细沙和尘土。

2008年3月1日,受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太原市出现了今春第一次扬沙天气,3月18日,太原市气象台台长赵彩萍应邀作客太原电视台《新闻对话》栏目,就本次扬沙的形成原因、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以及人们关心的今春沙尘天气增多进行了访谈。

她说。目前处于气候上的“拉尼娜”年,受其影响,我国北方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由于太原十春九旱,大范围的翻耕农田和基建工程开工。也加剧了本地的起沙,导致沙尘天气可能会增多。

沙尘天气的健康防护

每逢沙尘天气到来前,打开CCTV,我们都会看到中央气象台预报员的提示,让公众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出行时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并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影响的室外物品: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要控制速度,确保安全,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要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确存在着巨大威胁。它可造成烟尘与粉尘携带细菌侵入人体呼吸道,直径在0.5um~5um的微小颗粒,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飘浮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并在大气中不断蓄积。使污染程度逐渐加重,然后直接通过呼吸道沉积在人的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并易被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其他器官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气管炎等,甚至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病变。

每逢这种“沙尘暴式”天气来临。医院里的呼吸科和眼科的病人都会骤增,其中尤以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患者居多。

4月下旬的一次扬沙天气过后,记者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呼吸科看到,候诊椅上坐满了等待诊疗的患者。一名大夫说,每年春末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这两天扬沙天气严重,门诊部接待的病人数量明显增多。

沙尘天气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如此多的危害,让我们听听医生的建议。

第一,提早进行预防。预防胜于治疗,在干燥多尘的大风天气里,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微生物活动频繁,容易诱发咽炎、鼻出血、眼干、角膜炎、气管炎、哮喘等。平时可口含润喉片,保持咽喉凉爽舒适。

第二。锻炼时避开风沙。爱晨练的朋友在有风沙时应尽量避免室外锻炼,可选择一些室内进行的运动项目。

第三。保持室内湿度。风沙天气里,空气干燥,相对湿度小,人们咽干口燥,容易上火。

第四,沙尘天气里,如发生慢性咳嗽伴有咳痰或气短、发作喘憋及胸痛时均需尽快去医院诊治,尤其是患有哮喘的病人。

第五,做好自我防护。减少在沙尘天气里外出。及时关闭门窗。如必须到户外时。最好使用防尘、滤尘口罩。还可用湿毛巾、纱巾等保护眼、口、鼻。但这种简单的防护对粒径小的颗粒起不到阻挡作用。其他保护措施包括带眼镜,穿戴防尘手套、鞋袜、衣服,保护眼睛和皮肤,勤洗手脸(尤其是在进餐前)。

第六。多饮水。沙尘暴多发季节,天气会比较干燥,多饮水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皮肤保健和全身健康都非常有益。

第七,做好对皮肤的养护。扬尘天气。皮肤表层的水分极易丢失,造成皮肤粗糙。尘埃进入毛孔后易发生堵塞,若去除不及时。可能会引起痤疮,过敏体质的人还容易发生各种过敏性皮炎及皮疹。所以在外出回家时。一定要记得及时洗脸清洁。

第八,尤其要提醒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及老年体弱者,一定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诱发疾病。

第九。多吃蔬菜水果增强抵抗力。

心灵防护事关幸福指数

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幸福。

毫无疑问,环境优劣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一场扬沙天气过后,记者在街上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当他们被问及:“沙尘天气是否会影响到你的心情?”所有受访者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一位秦女士告诉记者:“刮沙尘暴的时候,很不愿意出门,只能待在家里,感觉特别无聊。心情和外面的天气一样,糟糕透顶!”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则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担忧:“遭遇沙尘天气时,呼吸很困难,身体感觉很不适应。”

的确,扬沙气候给人的直观感觉是漫天黄沙,遮天蔽日,让人心情特别不爽。有心理研究显示,一些脾气极大的人很难逃脱天气的影响,他们往往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出现负面情绪。

但心境毕竟是主观操纵的,我们不应该由于扬沙、下雨或者室内暗淡便愁眉不展,甚至暴躁易怒,应避免使情绪因天气而变异。这种微小的不适会引起烦恼,损害我们的精神健康。所以,应对不良天气时,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其次是保持身心愉悦。

良好的环境和生态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环境状况直接决定着人的生存质量,左右着百姓的幸福程度。

防尘重要措施

我国沙尘暴主要源地是蒙古国至中亚沙漠地区,沙尘暴强度明显大于境内沙尘暴源地。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南部、河北北部及其它沙漠区是我国境内源地。太原不是沙尘暴的源头,但是深受其害,在2004年、2005年就发生过多次强沙尘暴天气。

根据沙尘天气标准,近三年来太原春季沙尘天气多以浮尘、扬沙为主,且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是引起沙尘变化的主要原因,植树种草是防治沙尘的重要措施。

针对沙尘暴天气,国家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在华北地区有防风护沙林,在沙漠源头种植一些耐旱的草、树等等。

在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刊记者采访了自动监控室主任冯新宇。

“太原受沙尘暴影响相对比较小,在太原。真正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还是一些空气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刺激性很强的一些气体等。”

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篇6

关键词:室内污染;空气状况;影响因素;研究总结;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1关于室内空气污染分析

为了保证自身居住环境的稳定,需要实现对室内空气污染环节的分析,该环节的开展,需要掌握室内空气污染的相关导致因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外部表现,以方便现实应对措施的采用,保证现实工作的解决,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

这些室内空气污染现象的发生必然有其发生因素,针对这些发生因素,积极展开剖析,找到应对措施,解决现实难题。在家居环节中,甲醛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室内污染气体,产生于装修环节及其相关环节,都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是燃煤及其吸烟的情况,在下文叙述过程中,将针对甲醛的产生问题展开分析。

甲醛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一方面,它对皮肤及其黏膜有着强烈的刺激。在有甲醛环境中生活,人容易出现软弱无力、头疼的现象,难以保证人们日常的生活质量,损害人体健康。由于甲醛自身的性质,能够和空气里的氯化物进行化学反应,从而生成一种名为二氯甲醛醚的致癌物质。总之,甲醛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比如影响人体的嗅觉、肺功能、肝功能,降低人体免疫能力。当室内空气中含量为0.12mg/m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可刺激眼睛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达到30mg/m时可导致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进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危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在室内空气污染物中,常见的气体除甲醛外还有甲苯、苯,这两种气体对人的危害性也是比较大的,通常存在于粘合剂、油漆涂料中,以蒸气的形态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苯物质是一种毒性物质,具备比较严重的毒性,如果人体吸入,就会导致中毒的症状,严重的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慢性的则可对人体的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产生伤害;高浓度的甲苯中毒可以引发肝、肾和脑细胞的退化和坏死;苯和甲苯对眼睛、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吸入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对苯的危害较男性敏感,对生殖功能亦有一定影响,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的缺陷。

在实际生活中,影响室内污染的因素许多,比如烟味、油烟味及其油漆味等,都会对居室空气产生不良影响。比如煤炭燃料的应用、食用油的污染现象、吸烟者的吸烟污染情况等。煤矿燃料燃烧过程中,会导致一系列有害气体产生,会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损害人的心、肺和脑等重要器官,不利于健康。家庭用的燃气热水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废气,污染了室内的空气。因排气不良而引起中毒事件,人们已很清楚,而使用冷气机不当,室内空气不流通,有毒的物质也会不断地积聚,同样会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据来自广州和沈阳的调查报告表明,以煤燃烧取暖和烹饪都会使肺癌人数明显增加。

在日常起居生活中,我们平常用的被单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导致空气污染的因素是很多的,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比如床单被带等的污染,不能保证枕头被子等日常的清洁,也容易出现异味,从而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在室内地板缝隙内,其有机物是非常多的,也包含了一系列的细菌,比如大肠杆菌、霉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预防的办法,按时打开门窗通风,最佳时间是上午9时至11时,下午2时至4时,因为太阳光能杀灭居室内空气的致病细菌;外出或下班回家後,应及时换鞋及衣服,并洗手洗脸,防止将室外或工作场所空气的粉尘、烟雾等有害物质带回家中,破坏家居空气。

2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

为了满足人们健康起居的需要,应该根据室内情况,实现室内空气污染环节的控制,实现空气污染环节的分析控制,保证相关治理方案的深化应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健康保护意识,在室内时,不要吸烟,积极进行开窗透风。在室内要栽种一些精华空气的植物,比如吊兰等植物,可以实现对甲醛等物质的吸收。万年青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三氯乙烯的有效清除,长春藤则可以实现对苯物质的吸收。在室内空气净化过程中,植物栽培应用是一种重要的环节。天南星能吸收空气中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玉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氯气;惠兰则可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氟和二氧化硫;而金橘、四季橘和朱沙橘这些芸香科植物富含油苞子,可以抑制细菌,还能有效预防霉变,预防感冒。在购买建筑装饰材料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看看其中是否含有毒性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如果已经铺好石材,发现有高辐射的物质,除了拆掉就别无他法。一般说来,大红大绿的石材放射性物质超标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室内装修过程中,要保证装修环节的环保性、科学性,积极做好装修完毕检测环节的优化,促进室内环境监测装修环节的优化。这离不开对相关权威机构的应用,以实现对室内甲醛含量的有效控制,避免其相关有害气体的超标,提高其气体检测环节的力度。目前来说,在新房装修过后,要隔一段时间再居住,在此过程中,要保障室内空气的流通性。通过研究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们发现我所深爱的居室隐藏着隐形杀手。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警惕的心,我们将随时处在受伤害的境地。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有必要了解和研究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并想方设法去避免受到这种伤害,希望大家有一个安全的室内居住环境。

结语

起居环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要做好室内空气的净化工作,降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黎君.气体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试用期自我鉴定范文(收集10篇)
  • 下一篇:财务上半年工作总结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