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和技巧(6篇)

时间: 2024-01-05 栏目:公文范文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和技巧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患儿220例,男性187例,女性33例,年龄7~13岁。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名,疾病诊断选择四肢骨折患儿,病例数、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方法随机分组,干预组采用治疗性沟通干预模式,通过听、说、非语言沟通、换位思考的沟通4种沟通技巧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即按制定宣教模板内容告之。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版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性沟通前后,2组满意度和积极配合程度比较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2。2组平均住院时间:干预组15d,对照组1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3,P<0.05)。干预组出院时间比对照组平均提前2d。

3讨论

治疗性沟通是一般性沟通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心理学上常用的一种治疗工具,其目的是帮助患者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治疗性沟通是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具有服务精神的、和谐的、有目的的、可起到治疗作用的沟通行为。针对小儿治疗性沟通的技巧又有其特殊性。

3.1听的技巧

积极倾听不仅是听到对方说话这样一种单纯的过程,而是包括了生理的、认识的和情感的过程。小儿更多的是害怕治疗性疼痛而哭闹,护士应认真而有耐心地注视小儿,面带微笑,用眼睛进行交流。因为在小儿因哭闹时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要让其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完。不能因小儿哭闹而表现厌烦情绪,从而影响护理质量。

3.2说的技巧

说的技巧包括:选择适当的环境和时间;制造融洽的氛围;根据患者年龄差异适用针对性语言。对于哭闹的小儿等其稍微安静了就可以告诉他(她)治疗是为了早日恢复健康,并让其明白不会因为哭闹而终止治疗,切勿强制治疗。要尊重患儿,在沟通中护士应不断鼓励和支持患儿,即使遇到兴奋、急躁患儿,护士也应克制态度、方式、语言语调。只有当护患关系融洽时,才能营造一种温暖、舒适和安逸的气氛,促使护患关系向最佳方向发展。学龄儿童应尽量使用其能接受的语言表明治疗的重要性,如“早日把病治好就可以上学了”;而针对非常小的幼儿可在平时巡视病房时多逗乐他(她)让其对医护人员由熟悉产生信赖,使患儿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兴趣,不对护士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提到护理质量。

3.3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交流技巧是伴随语言交流进行的,直接影响语言交流的效果。美国柯达公司曾针对“沟通”进行研究,提出沟通过程中,55%是肢体语言,38%是语调,而内容只占7%。足以看出非语言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关怀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手势等肢体语言都是在进行护患沟通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巧,将这些技巧运用自如能给我们沟通的双方达到高度的一致和情感的融洽。每当患儿忍受疼痛配合医务人员完成一项特殊治疗时,护士可伸出大拇指给予鼓励和感谢。在平时巡视病房见到患儿时,护士应首先待以微笑;当患儿问话、提问题时,护士应以专注关怀的眼神看着对方,并耐心解答。护士的表情和心境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患儿哭闹拒绝接受治疗的时候,如我们带着厌恶和不耐烦的表情和患儿交流,即使患儿勉强接受了治疗,也会对我们产生恐惧和厌恶的情绪,使我们的沟通进入僵化、对抗状态。应切记,不恰当的肢体语言会给沟通、交流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正确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就容易找到沟通的切入点,患儿也自然就会敞开心胸和我们相处了,从而治疗性护理工作就会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和技巧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自我保护

这些镜头你是否曾留意或经历过:某幼儿鼻子流血了,吓得只会破着嗓子哭叫着:“妈妈,不好了,快来呀,流血了,快……怎么办?”医院里,医生正在给某幼儿看病,原因是某幼儿在家玩积木,无聊间把积木塞进鼻孔玩耍,造成呼吸困难而大喊大叫。诸如此类的镜头很多,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而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多数,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成人的爱多倾注于他一人身上,他们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在家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幼儿普遍生活习惯差、生活经验少、依赖性强、其自我保护能力相当匮乏,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我保护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从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自护,已引起了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成为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因为形式的单一(大多讲述),教具(图片)的不生动、不形象,不能在所有幼儿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载体,为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带来了生机。多媒体技术集声、光、图、像于一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优势,可以变静为动,更能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使我们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使孩子的活动更加充实有滋有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对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用。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要想在短短的时间里引导孩子学习自我保护,是比较困难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视等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充满动感和趣味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通过听觉、视觉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幼儿探求知识的兴趣,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让幼儿在自主愉快中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大班活动“我们去登山”,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一个课件,课件中提供了悬崖、雪山、迷宫、荆棘丛林等可能在登山探险中遇到的自然场景,让幼儿在虚拟的登山探险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根据需要选择工具解决遇到的问题,排除障碍。使幼儿懂得手被割破用创可贴止血,迷路了用指南针,上雪山顶要增加衣服等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知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盎然,形象生动的情境为幼儿构建了自主学习的桥梁,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掌握自我保护知识

正确的安全知识的获得直接关系到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生活中掌握的安全知识是片面的、零碎的;他们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才刚刚开始萌芽,所以,幼儿对很多安全知识较难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教育内容具体直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地再现出来,因此,我们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巧用多媒体技术,将幼儿不易亲身感知或接触的经验、事物放大、再现,模拟演示有关重要的过程,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幼儿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如,在“食物的旅行”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食物在身体里“旅行”经过的器官,我们设计了电脑动画来模拟演示食物在人体各器官中的流动过程。这样幼儿很难掌握的知识,通过电教媒体,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知识能否转化为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幼儿接受了安全知识,而要真正让其内化为行为技能,还需要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隐患,逐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例如:我们针对幼儿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摔伤、烫伤、吞食异物、交通事故等制作成课件,利用孩子喜欢的形式帮助他们理解,使他们明白如果不小心,玻璃会扎伤手、开水会烫着,从高处往下跳会摔伤,手指放门缝会夹着,过马路要小心等等。我们还将电视新闻中孩子被拐卖、伤害的报道录制下来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让幼儿通过电视理解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离开集体的重要性,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现实生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又如,现在家庭条件都好了,很多幼儿没有保护眼睛的意识,看动画片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为了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6月6日爱眼日那天,我们在中班幼儿中开展了“爱护我们的眼睛”的教育活动。通过录像让小朋友看日常生活中自己或周围小朋友不正确的用眼习惯,而造成“小眼镜”;让幼儿对录像中出现的各种正确、以及不正确行为进行是非判断,加深对正确行为的认知,激发幼儿爱护眼睛的意识。活动中幼儿兴奋地谈论着自己的亲身感受,并共同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做,通过相互讨论,他们知道了“要爱护我们的眼睛,才能更健康”的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并逐渐养成自觉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就为幼儿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的调动,做到视听结合,讲练结合,动静结合,以促使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中班“爱吃糖的大老虎”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看动画,让幼儿形象地观看吃糖后大老虎牙中出现了细菌,形象地展现了细菌如何侵蚀牙齿,使小朋友知道龋齿的危害;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幼儿一起来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最后大家讨论怎样保护牙齿,不让小细菌来破坏它。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使幼儿在短短30分钟内通过观看、讲述、讨论、表演等掌握了保护牙齿的方法,养成了自觉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利用直观形象的范例、榜样作用,帮助幼儿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在中班“鼻子流血了”活动中,我们将鼻子流血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拍摄下来做成电脑课件,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模仿课件中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帮助幼儿轻松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培养了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实践表明,巧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后,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了:小班的幼儿会自己吃饭、不要大人抱、摔跤了要自己爬起来;中大班的幼儿都知道不跟陌生人走、迷路了我会去找警察、我要自己的事自己做等等。幼儿懂得了,遇到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巧妙合理的运用为幼儿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大大缩短了教育周期,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使枯燥的教学活动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和技巧篇3

关键词:小儿静脉注射头皮穿刺失败原因成功条件护理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功,也护理工作中的重难点。若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对小儿的后续治疗。笔者结合自身实习心得,就以实习所在医院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实例,分析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多方面原因并探讨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具体的护理技巧。

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1.护士方面的原因:护士基本功不牢固,缺乏熟练的穿刺技巧,尤其是新护士更容易因固定手法不正确而导致穿刺失败。护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与患儿家属沟通不够,有时候患儿哭闹,家长言语不当容易影响护士操作情绪,护士可能会因为紧张的情绪而操作失误。另外头皮穿刺准备条件不充分,如:药品准备不齐全,患儿身体固定不好,头部摆动等都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2.患儿及其家属的原因:患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就诊往往会有多个家属陪同,由于很家长不懂基本的医学操作常识,过于爱惜孩子,容易情绪过激,甚至对医护人员大打出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利于正常头皮穿刺的进行。对比较胖和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不好掌握穿刺时血管深浅度;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静脉穿刺,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行;对脱水严重的患儿静脉穿刺也比较困难,因为患儿脱水后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不好,且血管弹性又差,这样给穿刺带来不少麻烦,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而因没有回血误认为未成功而退出。另外由于患儿惧怕穿刺,容易哭闹也会导致穿刺失败,这些都是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

3.外部环境因素:一般明亮、自然光线最佳,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容易眼花看不清血管,光线过于强烈,眼睛容易刺痛,影响穿刺。冬季气温较低时患儿血管容易变细,穿刺困难加大;输液室过于吵闹和拥挤也增加了护士输液的负担,导致发挥失误。

二、穿刺成功应具备条件

1.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临床护理工作而言,有一部分小儿穿刺失败就是因为护士自己本身不良的心理素质。儿科医护人员不仅要拥有很好的爱心和耐心,较强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护士穿刺过程前后遭受任何的心理压力刺激都会导致判断失误甚至穿刺失败。不能有畏难情绪,事前向患儿家属沟通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难度以及穿刺后的成效。护士在任何病患家属接触中都要养成良好的沟通心态,学会调节自我情绪,保持沉着稳定,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另外医护人员要想办法努力消除患儿的恐惧情绪,与患儿家属保持信息畅通,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

2.应选择适宜的穿刺血管。对小儿头皮进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尤为重要,因此要选择适宜的穿刺血管。正中静脉,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较明显。可以凭感觉摸清血管走向。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静脉位于耳廓后方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显露清楚。针对不同血管笔者总结出了不同的穿刺方法。对这些暴露好的静脉可以采用快速穿刺法;对暴露不清晰的静脉,可以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也可用双手食指将血管两侧的皮肤向中间推挤,就可以较清楚看见血管走向。

三、具体的护理技巧

1.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穿刺前的准备工作是穿刺一次性成功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针头、血管,合理摆放,另外可以局部剃去患儿头部毛发以暴露血管,更好地进行小儿穿刺。尽量让患儿平卧,让家长按住小儿腿部,另一家长绷紧小儿头皮,固定患儿头部方便护士进行头皮穿刺操作。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静脉,一般来说,根据患儿的实际特点,静脉穿刺结束后,多数是由家长搂抱,这种姿势容易导致针头滑落,所以一般不将耳郭后方的耳后静脉及其后面的枕后静脉作为首选穿刺部位。同时也要与患儿与其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高效的完成穿刺,进行小儿静脉注射。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和技巧篇4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62-02

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照顾和有效的健康教育[1],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只是口头宣教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标准化的病人照顾模式[2]。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有效地满足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我院产科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产妇进行全程、连续、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11月我院产科正常足月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产妇本人及家属均为非医务人员,产妇为足月单胎初产,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过少或者过多、过期妊娠以及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按照入院顺序将10月住院分娩产妇60例作为实验组,将11月住院分娩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平均年龄(25.50±2.88)岁,住院天数(5.45±1.48)d;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6.72±4.02)岁,住院天数(5.48±2.30)d。2组产妇在年龄、孕次、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根据产妇健康需求制定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表,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责任组长和护士长在产妇出院前进行评价。产科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1.3评价指标

1.3.1健康教育知晓率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调查表,内容有母乳喂养知识、产褥期保健知识、新生儿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技巧,分为完全掌握、掌握、一般、未掌握4个等级。其中完全掌握、掌握记“掌握”。在产妇出院前1天由护理组长或护士长发放,提问知识相关内容,产妇对知识点进行复述,评价掌握情况。

1.3.2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请产妇填上最满意和最不满意护士。该表和健康教育调查表同时发放。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3讨论

3.1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于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病人、不同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差异,降低医疗成本[3],是一种新的护理标准化模式。健康教育路径是健康教育的计划表和时间表,提示护士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4],从而使产妇在住院期间得到系统的、动态的、连续的、有针对性的专科健康教育。产科健康教育路径不仅使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有明确流程,同时也使产妇接受到系统化的教育,在短时间内产妇就能真正掌握母乳喂养、产褥期保健、新生儿知识,使产妇尽快掌握自我护理和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

3.2通过开展产科健康教育路径,护士的工作角色得以扩展,增加了护理实践的主动性,不但满足了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渴求,还得到产妇的认可和尊敬,护理工作价值得到认可,使护士获得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3.3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年轻护士,有了路径的指引,减少因年资低、经验不足造成的低效性宣教,防止由于工作繁忙而造成的健康教育的遗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健康教育路径的开展,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都受到护理人员热情服务和耐心细致的健康指导,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规范了护士的健康教育活动,满足了产妇健康需求,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践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体现了爱婴医院“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刘莉花,郝建霞.自然分娩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产科健康教育效果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J],2012,18(28):3403-3405.

[2]盛文佳,金可可,费宏玮,等.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改进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18-20.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和技巧篇5

论文摘要总结儿科临床工作的经验与技巧,如动静脉采血的技巧、静脉穿刺输液的技巧等十余项护理操作技术。

动静脉采血的技巧

采血技巧:临床上抽血一般多用5~10ml的一次性注射器,取下针头,套上5号半头皮针抽血,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方法是将一次性空针的注射针头取下,把5号半头皮针套在空针乳头上,穿刺操作同打输液针一样。穿刺成功后,左手只需固定好患儿的肢体,右手回抽血即可。由于头皮针是软管而且长,可以随患儿的肢体活动而活动,而不会因为强行固定针头在患儿活动时刺破血管。

采血部位的选择:对于婴幼儿或新生儿采血来说,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采血需要量10ml时(血培养、血气分析、抗凝试管、再干操)婴幼儿或新生儿静脉采血难以成功。现我科一般首选桡动脉,此位置在掌面正中外侧1/2桡关节处(是成人测脉搏处),因此位置较易暴露,患儿任何舒适卧位都可。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拳头,顺着血管走向把轻轻拉直。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5cm),同时消毒操作者右手示指、中指指腹。用已消毒好的示指、中指摸清动脉搏动点。左手拇指、示指背面绷紧皮肤。右手持5号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在搏动点最强下约0.3cm处5°~45°角进针,见鲜红色回血,停止进针。左手固定好患儿穿刺手,防止针头移位。右手持注射抽吸,若抽吸有困难,稍转动针头位置,直至抽吸顺利。抽取所需血量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棉签按压约5分以上,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延长至10分,见无出血后,再用无菌医用胶布压贴针眼,防止针眼再出血及感染。采血后,按需要分别注入所需试管(先注入血培养、血气分析、抗凝试管、再干操试管等)。其次是头皮颞动脉,因头皮颞动脉能用肉眼看到其动脉搏动和走向,可沿其走向,由浅入深进针,使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不易滑出,对不配合的患儿也便于固定,而且类似于头皮静脉输液法的手法及固定,易学易掌握,穿刺并发症少,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穿刺后便于观察有无供血不良及出血倾向,方便且安全,家长也易于接受。股动脉、静脉易滑动,一般不做穿刺采血,而且损伤性大,易出现瘀斑,甚至血肿,给患儿带来痛苦。

留置针采血:新入院的患儿需要急采血,在静脉输液时,选择较大,充盈度好、粗直、有弹性的静脉。用留置针接空针先采血后输液,可一举两得,既减轻了患儿2次穿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静脉穿刺输液的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进针及潜行的角度:头皮静脉表浅,穿刺失败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进针过深。正确的方法是: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近似平行刺入头皮,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关键就是进入头皮后潜行的角度,要有一种挑起头皮进针的感觉才行。

采用盐水针穿刺:小儿头皮穿刺,两三岁的婴幼儿以及周围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静脉管腔细,静脉压低,血管不充盈,穿刺成功后回血慢或不回血,往往误认为穿刺失败而重新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这样的患儿可采用盐水针穿刺,方法是:输液器排气成功后关闭输液夹,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留置针连接抽有生理盐水的5ml注射器相接好、排气。选择穿刺部位后,常规操作、穿刺,感觉进入血管而无回血时,可缓慢回抽注射器,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后胶布固定,感觉进入血管而回抽注射器仍无回血时可轻注少量生理盐水,如果推注顺利,注射局部无渗出肿胀,患儿无哭闹,较大患儿自述无疼痛,说明穿刺成功,可胶布固定,连接输液管。但中间环节一定要保持无菌,同时防止进入空气。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如下:①头皮注射时,可在额头中间发际处或两侧颞部,按解剖位置体会血管走向,在这些位置用双手将患儿皮肤轻轻向中间挤压,可看到平行于血管走向的隆起或浅沟,血管即在其隆起或浅沟内,松开皮肤,用指尖或指腹垂直于血管走行触摸其隆起或浅沟位置,在隆起部位可触摸到隐约的血管弹性,在其浅沟部位就可摸到浅沟。这样的血管虽然不好观察和寻找,但一般管腔较粗而直,易固定。②选择手背静脉时,也可根据解剖位置体会血管走向或仔细观察血管的体表投影,然后左手握紧患儿手指根部及手指,绷紧皮肤,右手大拇指反复摩擦血管走向处局部皮肤或示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拍打静脉数次,力度以患儿不疼痛为标准,等血管充盈后再进针,成功率较高。③留置针穿刺成功后,送针长度的问题。一般的留置针要求全部送至血管内。新生儿的头皮静脉较短而细脆分岔多,临床根据情况酌情送入,送入不当,经常可刺穿血管导致失败或送至血管分叉处或位置不当,导致输液不通畅。④留置针穿刺血管的选择: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分支较粗的血管,以及手背静脉、肘正中静脉等。

其他:头皮针去掉针头可代替鼻导管做新生儿或婴幼儿的鼻前庭导管吸氧用;还可代替肛管用于新生儿或早产儿生理盐水灌肠用,也用于药液量较少的(如水合氯醛、思密达等)保留灌肠用,由于这些患儿灌肠时,所用液量较少,一般用5~20ml空针抽吸灌肠液,接头皮针,空针内留有0.2~0.3ml的空气最后推入,即可灌入所有药量。

讨论

由于儿科患儿年龄小,体重轻,用药剂量也少,经常是只用一支药物的几分之几。所以儿科护士一定要不断的总结临床经验,如动脉、静脉穿刺,无痛注射,及吸取药液或稀释药物等技术。掌握这些经验与技巧(精确、娴熟、敏捷、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同时也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要求,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淑娇,王华.头皮针穿刺输液不同持针手法患者疼痛程度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3,9(12):941.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和技巧篇6

【摘要】目的:帮助产妇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从而达到母婴平安。方法:通过产前对孕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论:有效地提高分娩率和减少分娩期、产褥期的各种并发症。

【关键词】分娩健康教育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认识日益深化,从单纯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转变,自然因素对人体的疾病可受社会因素的制约,而社会因素也可通过自然因素和心理因素来影响人的健康,分娩过程也是如此。助产是维护生命顺利诞生,减轻母婴痛苦、帮助孕妇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达到母婴平安,降低新生儿死亡及产科并发症。

1、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是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绝大多数孕妇对分娩有恐惧感,害怕分娩的疼痛及怕分娩时会有生命危险。甚至担心胎儿健康及性别的渴求,对会阴侧剪和剖宫产术的畏惧,以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服务态度的疑虑等。

2、健康的教育实施

2.1产前健康教育方法

孕妇入院后护士安排好床位,稳定孕妇情绪后,进行入院后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临产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讲解临产前缓解疼痛的方法,正确使用腹压的方法等。并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如对胎膜早破时的孕妇讲解卧床、保持外阴清洁、观察羊水S性状的知识及重要性。对所有产妇进行评价、教育、再评估。同时做好对家属的教育,从而得到帮助支持,使健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2.2产房的健康教育

产房的助产服务是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即一个护士负责对一个产妇临产至分娩全过程的健康教育,产程观察,一切治疗及护理,心理护理,产后观察2小时并护送母婴回爱婴区等工作。我们利用一对一服务,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产妇进入第一产程送入产房时,心理上处于既兴奋又焦虑状态;一方面为宝宝的即将降临而兴奋;另一方面对分娩过程是否顺利、宝宝是否顺利出生、自己是否能忍受不断增强的宫缩痛而担忧。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态度和蔼,介绍环及解释临产各种征象和发展的正常生理过程,教识产妇应对疼痛与不适及无痛的分娩技巧,包括分散注意力、放松技巧、腹部按摩、呼吸技巧。在与产妇交流中,我们要以语言及非语言的行为方式让产妇了解你扮演的是支持的、照顾的角色,使产妇产生安全信任感,并且我们要守候在产妇身边给予照顾与支持,她们树立自然分娩信心。

2.3产后指导

婴儿出生后,主管护士对产妇进行身心评估,简单地进行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让产妇充分休息。到爱婴区后我们主要实行分组护理,每个组员负责对所管辖的产妇进行面对面直接指导,教会她们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同时要让产妇知道疼痛、胀痛、乳汁不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其次,对于一些重要的婴儿护理操作如新生儿沐浴,脐部、臀部护理,新生儿抚触等务必向每个产妇都演示过,然后让产妇示范一次,对不熟练者再重复示教,直至掌握为止。另外,产妇出院时向她们提供母乳喂养热线电话,及时解决她们出院后遇到母乳喂养的问题。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冬至走心文案(收集110句)
  • 下一篇:喜迎元旦佳节祝贺词(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