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社会责任体系管理(6篇)

时间: 2024-01-06 栏目:公文范文

社会责任体系管理篇1

新时期,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日益加剧,综合成本快速上涨,就业压力和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社会责任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成本高企,同时社会责任的内容也从原来注重企业内部“以人为本”,扩展到“绿色发展”、‘公平竞争’。而社会责任建设也持续成为高成本时代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15分。

这是我们持续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理由。

2011年6月27日~2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2011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国内市场的崛起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社会责任体系融合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专题论坛同期举行。会议期间了“2010―2011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16家纺织服装企业同时社会责任年报。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瑞典驻华大使馆签署了社会责任项目合作协议书,并向相关企业颁发了“2011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示范奖、优秀奖”、“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实践贡献奖、优秀奖”。

政府将努力推动新时期社会责任建设

作为国内产业界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行行业,纺织服装行业率先推出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行业标准,第一个了规范化、本土化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导体系,几年来已80份纺织服装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日益加剧,综合成本快速上涨,就业压力和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十二五”期间,要发展建设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会上提出,新时期纺织服装企业一是要建设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用工荒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与员工利益分配面临严峻挑战,如不能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要引导企业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创建负责任、和谐的企业文化,营造人性化的企业用工环境,不断改善员工福利待遇,提升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进一步树立环境友好和绿色发展理念。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积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三是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大力推进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树立可信赖的企业质量信誉和诚信形象。

四是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媒体作用,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推动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把引导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建设作为创新行业管理方式的重要抓手。同时,工信部今年还将把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经验向电子等行业推广,进一步强化中国产业界社会责任的整体战略和国际话语权。

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项重要举措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总结十一五期间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时说,过去五年,社会责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了体系,扩大了试点,丰富了经验,促进了企业和谐和社会和谐,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保护生态环境效应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效应,增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改善了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国际声誉。

对于“十二五”期间的社会责任工作,杜钰洲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要进一步做好在全行业开展社会责任自律工作推广和发动工作;第二,要以企业责任信息披露为抓手,加大实施推进纺织工业社会责任建设;第三,围绕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开展落实社会责任重点专项推广,继续开展以对劳动者人文关怀中心内容社会责任建设专项,同时,节能减排也要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选项加以推动。要给予更多的节能环保低碳项目,发挥信息和专家平台的作用,研发行业碳足迹评估与核算方案,协助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企业制定规划和政策;第四,继续扩大开展与国内相关产业,和国际相关产业,或者国际相关组织之间有关社会责任的交流与合作。

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品牌与供应链管理

在题为《透明、包容、创新――社会责任与价值经济的和谐共振》的主题报告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在从“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中,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使命、发展路径以及发展规律将发生重大的跃变,将从“规模经济”到“价值经济”的跃变,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跃变,在这跃变中,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有效推进,将成为纺织工业实现跃变的“隐形翅膀”,助推纺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中国早日达成“纺织强国”。

因此,产业发展需加快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个体到系统”、“封闭到开放”、“有形到无形”以及“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意味着以‘公平竞争’、“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为主旨的社会责任实践,将有效地推进产业发展向健康、规范、有序的逻辑演进。

在透明、合作与优化三个主题词下孙瑞哲回顾总结了_一年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实践经验与体会。他表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始终秉承的一个思维理念是,以实现纺织工业在全球经济范围内的“代际公平”为使命,在价值理念与方法论之间,“依于仁,游于艺”,寻求系统、开放、睿智、和谐的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今后将重点做好四项工作:第一,在行业发展政策中持续强化社会责任导向;第二,在其他行业系统化推广社会责任建设经验;第三,在节能减排方面探索低碳供应链形成机制;第四,在供应链上深化并拓展社会责任体系合作。

行业报告展示创新理念与行动

此次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连续第五次的行,114t会责任报告。《2010-2011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系统、开放、透明地向社会各界披露了行业一年来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工作的实践,并传达了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新理念、新规划。报告共分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在说明2010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行业宏观因素的变化及其对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介绍2010年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要工作及其进展;第三部分专门分析了社会责任标准及倡议合作与融合的趋势及现状,并着重介绍了CSC9000T和BSCI在这一领域的共同尝试;最后一部分则说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2011年度到2012年度的社会责任工作规划。

企业报告量大质高示范性强

在大会上,百隆、达利、海冬青、经纬、丹毛、海天、好麦尔、志向、恒田、天圣、富丽达、乔顿、彩虹庄、红绿蓝、嘉名、华峰氨纶等16家中国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在大会上了根据CSR-GATEs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也展示了近年来行业开展社会责任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今年全国各行业企业报告会超过600份,纺织行业企业公开的社会责任报告有44份,涉及纺机、服装,针织、印染、产业用、丝绸、棉纺、化纤、毛纺及配件等十个细分行业。自2008年纺织行业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起到现在,共T86份企业报告,其中近40%的报告经过了国际权威第三方验证和行业协会鉴证,在各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体系融合:融则通,通则变,变则顺

大会当天,“社会责任体系融合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专题论坛也同期举行。BSCI、SA8000等国际、国内相关社会责任体系机构的代表共同出席探讨交流体系融,推进社会责任事业的发展大计。社会责任体系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式的巨大创新,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国际通行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融合将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事业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走向世界迈出的第―步。

孙瑞哲指出,在社会责任体系进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形成不同责任体系之间的冲突和协调,最终表现为社会责任体系的信任危机与实施主体的履责成本。体系的融合,应当成为社会责任体系本地化与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融则通,通则变,变则顺”,随着社会责任体系的高度融合与价值交汇,环境保护、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社会责任建设为产业转移保驾护航

同期举行的“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国内市场的崛起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专题论坛,是国际范围内首次就产业转移与社会责任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专题研讨会,旨在通过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探索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避免重复东部地区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为产业的成功转移保驾护航,实现中西部地区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莉在会上强调,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同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因素,如员工权益保护、劳资关系及环境保护等。不仅要汲取东部沿海企业在近三十年发展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秀经验,推广和复制到中西部地区,使其在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具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同时也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当年东部粗犷发展的覆辙。

树行业典范,社会责任你我同行

社会责任体系管理篇2

目前,民营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产值占到GDP比重的60%,纳税总额占70%,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和90%的新增就业。高德康代表认为,民营企业要树立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综合效益观,负责任地做企业,做负责任的企业。他介绍说,近年中央部委及行业组织对社会责任建设的推动力度是空前的,大批行业骨干企业纷纷实施社会责任建设,并以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劳动待遇等方面的行动绩效,倡导了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将企业的创新机制和合作共赢的价值链管理模式推广到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强化经营诚信和市场诚信,实现共同发展进步。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扶,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应该做的。”

高德康代表说,GRI报告指南、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CSC9000T等提供了社会责任管理的可操作性建议和工具,企业利用这些非认证指南自律、自查、自纠、自强,有利于强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纺织行业是国内行业中最早启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的,波司登致力于成为最佳雇主、最佳品牌商和最佳企业公民,近年来按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CSC9000T体系要求,加强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以及价值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营造公共责任、社会公益、道德行为三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连续两年获评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奖。

高德康也坦言,在当前商业环境下,因为企业规模、所有制性质、管理水平等差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面临着许多现实的挑战。首先,很多企业并没有厘清社会责任管理的目标、愿景和内涵,中、基层员工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模糊,大量的责任工作停留在自发行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水平较低。第二,真正确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企业并不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专业能力欠缺,加快培养沟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是深入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企业社会责任涉及的利益相关方非常广泛,不管是编制责任报告,还是搭建指标体系,都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在高层级管理中形成有效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并推动常态化、专职化管理,是深化社会责任工作的关键。高德康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大的动力还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要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

社会责任体系管理篇3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往往会花大力气在企业的经营和获取利润中,因为只有企业经营稳定,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股东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企业的发展才能有条不紊。但是往往在这一过程中,会对企业应当负担的社会责任造成忽略。社会意识的淡薄,促使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受到一定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不得不再次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更多的金钱来进行障碍的扫除,这样一来,得不偿失。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应当对于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正是一种新型的、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一、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有着很多明显的优势,结合当前已经实行了全面社会管理制度的公司的实际经验,我们得出了以下总结:

首先,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可以对管理对象进行重新确认,确保管理工作的目标更加全面做到多层兼顾。以往,企业管理工作针对的只是企业的资产和内部员工。这种管理方式过于封闭,无法与外界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全面社会管理制度相比之下就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巩固了传统模式中的内部管理,加强了原有企业中各部分的协调沟通,同时还实现了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互联,把企业管理和外界的信息与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让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保持同步性和相关性,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身应当负担的社会责任。

其次,管理机制更先进。在实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要对于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加强重视。通过明确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促进关系,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赢局面。

换个角度来看,社会的发展必将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企业通过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便可以在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企业实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可以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这也是这种新型管理制度在管理机制上最大的优势。

第三,收益方式更稳定,利益分配更合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只注重企业自身获得最大收益,获利者也只有企业的各方股东,也因此忽略了社会公众的群体利益。从眼前看来,的确是让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本外流,但实际上这样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民国时期的一位民族工业家就说过,不能怕花钱,很多情况下,省了盐就酸了酱。与一整坛子酱相比,买盐的钱少之又少。通过实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使得企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社会群体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在以后的企业经营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合作和帮助,从而获得更多更稳定的收益,同时更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和在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四,促进了企业经济利益结构的全面升级。不论是哪一种企业管理模式,经济利益始终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追求目标。不过在这一方面,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获取经济利益。通过将企业自身的利益与社会利益进行统一的绑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对社会责任有更多的侧重,这样一来,在社会发展得到推进的同时,企业会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获得的利润就将是企业的经营收益+社会收益,这样,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够实现真正的同步。

最后,是管理目标的重新确认。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正式接手企业的管理工作之后,企业的管理目标将会由传统的利益最大化追求,转变为社会利益企业利益共同实现。

在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下,以人为本这一重要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中,以人为本同样得到了借鉴,社会利益的实现最终受益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行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凭借着最多优点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我们还要明确其具体的实行内容。

1.企业的人员参与要达到全员化

企业在实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先进行管理的创新,建立起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全员参与为先决条件,让企业实现全面责任管理模式的建立。

实行全员化参与,企业的管理者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管理者要对全面社会责任化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拥有企业的决策权,负责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确定工作重心,同时,对于企业的员工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当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时,才能真正为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在发展目标上予以正确的调整,保证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实行。

第二,员工要对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有充分的了解。由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有全员参与的属性,所以,作为基层工作的执行者,企业的员工能否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十分重要。所以,企业需要投入相应的力量,对员工进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相关培训,由企业的管理者对工人进行统一的精神引导。员工通过培训,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以一个社会成员的身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变被动为工厂服务为主动为社会服务,实现更高效生产和更良性的循环。

第三,全面提升企业人员的社会责任能力。在企业从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对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有了清楚的认知之后,就需要进一步对整个企业的人员进行社会责任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更加贴近,更加统一,最终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在整个企业中推广开来。

2.深度落实企业改革,从本质上实行全面社会管理模式

第一,要对价值观进行彻底重塑。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价值观,对于目前的企业发展会带来严重的阻碍。所以,只有通过实行全面社会管理模式,将传统的企业价值观转变为全面的社会价值观,将服务于股东转变为服务于股东+社会,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企业现行的核心价值观进行重新修正,最终才能实现从核心价值观到最终利益的全面整改。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利益分配合理。

第二,发展战略方向的改革。在推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做一个大幅度的修改。根据上述提到的新核新价值观,再根据核心价值观的重新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确保环境和社会不受损害的基础前提下,全面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当前的大政方针要求下,企业需要尽可能的节能减排,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虑到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收集社会信息提前做出规划,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社会上的主流需求相符合,可以在后续的经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总之,企业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企业要将自身的经营和社会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从而真正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企业发展观。

第三,企业内部结构改革,建立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在践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主要可以实现两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内部的相关战略有效实施,做到内外一致,统筹协调;其二,对企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工作进行监管,在企业中,尤其是刚刚实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企业常常还会习惯性的收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而对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造成忽略。所以,这对这一情况应该在企业的内部增加一种新的设置,用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关工作进行专项负责,以免在责任履行过程中出现懈怠。在建立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将国外的优秀经验和自身的实际进行优化型结合,全力建设起适合企业发展的的监管体系。

第四,建立起社会责任履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有作有查。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所以,应当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工作纳入企业工作的考核机制中,对于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通过进行考核,可以有效地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和汇总,并且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企业实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帮助是巨大的。同时,企业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相应组织和战略变动,以便于适应市场的实际变化。

三、结语

多年来,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作为社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主体环节,一直都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承担着社会生产、产品销售和进行相关服务的重要责任。传统意义中,企业对利益有着过分的痴迷与执着,这让原本扮演重要社会角色的企业成了社会中的“龙套”。但实际情况对这样的现状根本无法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自在社会中生存。所以,通过践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可以让企业从原本的封闭中走出来,让企业重新融入社会,在获取应得利益的同时,完成原本担负的社会任务,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伟阳,肖红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存在五大区别[J].WTO经济导刊,2010,02:50-51.

[2]彭仁慧.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10:197-198.

社会责任体系管理篇4

HM3000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点

HM3000认为企业是通过有效地资源配置,以实现自我生存发展、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价值创造组织。在企业的两个目的中,前者是初级形式,后者是高级形式,前者是基本目的,后者是最终目的。两者在实现过程中是互为统一、相互促进的。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了实现其两个目的,即自我生存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须遵循的一种发展机制。具体地说,企业为了实现自我生存发展,须尊重客户需求,保障员工利益,实现股东资产保值、增值。

本质上,企业社会责任是平衡企业自我生存发展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发展机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管理模式。而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企业商道、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之道。

HM3000的企业社会责任思路

基于HM3000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HM3000提出了企业经营管理各要素与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相关度分析法”。“相关度分析法”是通过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多个视角,着重以新制度经济学、企业伦理学、利益相关者管理、风险管理为理论基础,以国家宏观政策、当前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现状、国内外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案例为实践基础,分析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发生的行为内容,并深度剖析该行为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相关程度。基于该相关度,制定了HM3000中各子体系的内容构成。

HM3000的企业社会责任框架

HM300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由六个子体系构成,如图:

这六个子体系分别从企业所应践行的社会责任行为规范,企业自我审核与外部审核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评价办法,企业导入、实施标准的管理方法,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实际范例,企业与外界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指导办法,企业阶段或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制定的指导办法等六个方向系统地中国企业所应践行的社会责任规范要求和务实、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办法。

HM3000的核心价值

HM3000的制定始终以构建企业持续竞争力、社会持续发展力为价值导向。HM3000务实地反映了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指导企业通过设定目标、持续改进来管理社会责任行为,提升经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持续竞争力;务实地反映当今中国社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发展问题,有效地通过企业自我实践、社会评价,引导企业遵循良好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机制,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构建社会持续发展力。

HM3000的制定始终坚持体现了以下六大价值原则:

系统性。标准体系通过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视角,着重以新制度经济学、企业伦理学、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为基础,深入结合当前企业和社会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系统地提出了促进企业自我生存发展和社会共同发展的一套发展机制。

可导入性。标准体系不仅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一套规范与要求,同时阐述了达到该规范与要求的管理步骤与内容,使企业能通过系统的社会责任管理以逐渐达到社会责任目标要求。

可评价性。标准体系使用简约的表达方式,建立精要、易于获取的评价指标,使社会、第三方机构或企业自身能对社会责任行为的状况与改善程度进行定期的评估。

科学性。标准体系通过设立少量可选择的条款,以体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实施社会责任管理上的差异性。

社会责任体系管理篇5

基于此,中国第一部由专业第三方机构全面创新、精心研究编制的集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为一体的《DZCSR3000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应运而生。1月19日,《DZCSR3000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下简称《DZCSR30000》)评审会在杭州盛大召开。

会现场,国家工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联合会、浙江省经信委等有关部门领导、业内知名专家及国家电网、戴姆勒、浙江省物产集团、吉利集团、海正药业、华立集团、杭齿前进等知名企业代表莅临会场,对该体系进行评审发言。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授牌浙江鼎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基地”;至此,浙江省首个“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基地”正式落户杭州。

《DZCSR30000》编制单位世界社会责任实验室主席、浙江鼎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荣介绍,当今世界是一个以标准作为行为准则的时代。在CSR标准制定领域,国外标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世界经济主体的中国需要一部真正立足于中国企业实际和本国国情并接轨国际的标准化CSR体系。《DZCSR30000》从战略层面重新深入审视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构成,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萃取了鼎尊咨询服务过的众多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精华,进而凝练成独具创新特色的鼎尊咨询“CSR五位一体”管理模型。

与会专家指出,《DZCSR30000》不仅打破了国外标准鹤立鸡群的局面,而且将在世界标准领域内奏响中国好声音。它以五大创新,构筑中国CSR新模式,将开启中国CSR标准化发展新纪元。

特色一:首部CSR标准“集大成”之作

《DZCSR30000》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份由专业第三方机构――浙江鼎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历时三年精心研究编制而成的集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为一体的“大成”之作。

由于任何脱离现实的“拿来主义”与“送来主义”都不是社会责任标准和实施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自主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缺失,外来机构、标准、机制(倡议)一直主导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步伐,中国需要真正自主CSR标准体系。

《DZCSR30000》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三大子标准组成,此三大子标准基于社会责任理念与要求,从企业社会责任履责行为规范、评估办法、管理实施指南等指向体现出显著深入的工具化、量化的理性特征,以方式、内容、思路、框架等多视角挖掘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凝炼而成“CSR五位一体”管理模型。

特色二:首创CSR标准“五位一体”新模型

《DZCSR30000》首创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型,与中共“十”提出的“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精神不谋而合。《DZCSR30000》不仅深入阐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国企业应尽之责,还提出了中国企业进行有效而规范的责任管理指南,以期帮助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自我生存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进,驱动中国CSR“标准化”发展跨越式进步。

《DZCSR30000》从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进行了有效架构。横向上,《DZCSR30000》在遵循社会责任“三重底线(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增加了责任管理和文化责任模块,对企业社会责任规范进行了创新规划,将其分为五个部分: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环境(Nature)、管理(Management)、文化(Culture),即ESNMC;纵向上,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和保障的责任管理全面融合企业理念、战略、经营和文化等方面,并通过以下八个维度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地式管理:责任理念(Idea)、责任战略(Strategy)、责任治理(Government)、责任融合(Integration)、责任绩效(Performance)、责任推进(Promotion)、责任沟通(Communication)、责任品牌(Brand),即ISGIPPCB。

《DZCSR30000》实现了横向、纵向两个向度的融合,集成性地建构了企业社会责任规范标准体系与管理结构体系。基于责任战略的这一标准体系,明确了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共同理解,它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将践行社会责任与行业、企业特点相结合,并落实于具体的企业管理和经营流程中,适用于企业构建社会责任体系、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以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

特色三:首次将责任文化、品牌融入CSR体系

《DZCSR30000》首次在CSR标准体系中突出了“文化”、“品牌”等软实力的重要性,将“责任文化”与经济、社会、环境、管理共同架构为“五位一体”CSR管理模式,并作为重要量化指标进入评价体系。专家认为,企业责任文化建设是基业长青的企业赖以生存的软实力,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实施的重要推手,它对锻造企业灵魂,增强企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责任管理”模块,《DZCSR30000》突出了“责任品牌”的作用,与企业理念、战略、治理、融合、绩效、推进、沟通形成了维度,系统、深入地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责任落实机制,有利于实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绩效的全面管理,促进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新动力。

特色四:与时俱进,中西合璧

《DZCSR30000》是中国第一份全面接轨国际权威标准(ISO26000、《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等的“中国式”CSR标准体系手册。

其中,“CSR五位一体”管理模型指引、构建了一套囊括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与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三大子标准的体系族群,既综合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商业文明发展历程、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动向及国际趋势等要素,积极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又反映了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与特点;既顺应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趋势,又引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方向。

特色五:兼容并蓄,五大原则

《DZCSR30000》兼具背景相关、技术相容、接轨国际、战略导向、可操作性等五大原则,充分立足中国国情,深度契合中国企业发展模式,编制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评价、管理体系切实可行,并采用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交叉领域的多种方法与工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负责任”的标准体系。

社会责任体系管理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管理创新;财务治理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是20世纪初以来探讨较多的问题之一,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企业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具有经济和伦理的“双重人格”。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社区、政府、自然环境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以获得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必然义务。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体现为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对股东的责任。要在保证股东的资金安全和尊重股东权益的基础上,保障股东的利益;二是对员工的责任。承担对员工的安全、福利、教育等方面的义务;三是对消费者的责任。履行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四是对供应商的责任。遵守契约内容,公平交易,保证供应商的合法权益;五是对社区的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公益活动,改善社区的经济状况和社区环境等;六是对政府的责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接受政府的依法干预和监督;七是对环境的责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利用资源,履行环保义务,减少环境污染,对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自觉承担治理责任。

二、社会责任环境下的企业价值创造模式

(一)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环境不只是企业的载体,保护或破坏环境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收益。企业对环境承担的社会责任必然要求企业摒弃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转而谋求经济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将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法律风险和社会风险,环境补偿将成为这些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中必须投资的成本。企业只有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才有助于形成企业发展的可持续财务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

(二)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赋予企业与社区和谐共存的发展关系,良好的社区环境是企业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机制。企业为社区发展所做出的一些贡献,从短期看是增加了企业的支付成本,没有带来直接的收益,然而在企业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中,企业关心社区成员,重视社区利益,给社区成员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社区成员也自觉自愿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这过程中企业与社区形成的和谐发展关系实际上成了企业的一项长期性的关系投资,将为企业带来重要的有形与无形资产。

(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在企业社会责任日益被强调的前提下,企业与政府的财务关系超越了传统的税收联系。对于不执行政府相应规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政府将采取严格的规制政策,如罚款、强制关停等等。但是,对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政府将施行包括降低税率、提供贷款、引进技术等一系列的激励性优惠政策,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只有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合适的程度上让各级政府机构放宽对他们的审查,并给予他们更多的行动自由和其他优惠政策。

(四)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非正式的、隐性的关系型财务契约关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加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从而降低营销成本、提升销售业绩。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就像值得信任和尊重的朋友,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和他们交往。调查研究表明,一旦某企业或某一种商品与不道德的做法有关,消费者会倾向于回避购买该商品或服务。

(五)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员工不再是简单的被雇佣者,而是成为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人力资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员工作用的充分发挥。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首先必须对员工负责,保护员工的就业稳定、给予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等,这样才能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忠诚并奉献企业。同时,当企业对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时,员工会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产生强烈的组织忠诚,带来企业效益的增长。

三、财务管理创新的维度

(一)财务管理目标

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经济体制和财务管理环境中,通过对财务工作的科学组织和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是企业财务活动亦即资金运筹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不同的理财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胜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管理文化

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通过企业财务部门的长期培养和引导,由企业财务部门和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理财活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理财成果和精神成果表现形态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个层面,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的财务管理文化体系。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哲学,是企业员工进行财务管理的思想灵魂。

(三)财务管理主体

指拥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经营权和财权,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导向,自主地从事投资、筹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的经济个体。可能是企业内部股东会、董事会,也可能是高层经理层。财务管理主体清晰,相应权责明确,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四)财务管理战略

是企业在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时,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长期性、创新性的财务谋划。一般而言,主要包括战略目标、财务资源、财务环境三个方面。战略目标在整个财务管理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财务资源是财务管理战略的关键构建模块;而企业的财务活动总要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站在战略的高度,注重企业财务环境来发展企业财务已成为财务发展的基本方向。

(五)财务治理

一般指财务治理结构,侧重对权力的处理,研究如何通过合理配置财权来实现利益相关者权、责、利的相互制衡,从而提高财务活动的效率,确保最大财富的实现。财务治理的主体包括出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工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客户和供应商;客体是指配置于各财务主体的财务权力、责任与利益;财务治理的目的是实现财务总成本的最小化和财务权力运作效率的提高;财务治理的机制包括财务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等。

四、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管理创新的影响

(一)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财务管理目标转变

基于社会责任观视角的财务管理目标当属“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优化”,它不仅弥补了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而且也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体而言,企业不仅要考虑股东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等。同时企业还要兼顾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承担社会责任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并不矛盾,相反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优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将是直接的受益者。因此在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起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真正发展成为现代企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二)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财务管理文化创新

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财务管理文化创新对于财务管理创新非常重要。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而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务责任价值观。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新财务管理思想,优化财务管理原则与方法,创造出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引导企业财务管理树立起新的价值观,培养新的财务管理精神,协调各种财务关系,促进企业要注意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塑造良好的财务形象和企业形象。同时加强对全体员工的理财创新能力的培训,以适应各种挑战。员工不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还应自觉加强和树立先进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和责任意识,在创新中发展企业同时也发展自己。

(三)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财务管理主体拓展

传统的财务管理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主体,管理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财务管理主体局限于企业法人。企业社会责任的强调必然加强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联系,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影响,这使得财务管理主体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对新出现的网上公司、虚拟公司更是如此。当若干个企业共同投资于一个大型项目时,该项目的财务管理主体不再是一个企业法人,而是一个超越企业法人的机构。企业财务管理主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包括股东、经营者与员工、政府、顾客,还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所在社区等。

(四)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财务管理战略升华

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财务管理战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首先,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企业把无形资产(如知识资本等)作为战略资本来培育,在既有有形资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获得无形资产来改善企业的软环境,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其次,将资本经营纳入财务管理。企业所有者通过资产重组、负债经营与债务重组、产权重组的方式把各种资本(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最后,建立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体系。研究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权利及行使方式等,以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

(五)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财务治理模式转变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日益强化,各利益相关者在财务治理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股东至上”的财务治理模式受到强烈的挑战,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建立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财务治理模式将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其内容主要包括:1、财务决策机制。(1)改革股东本位的治理结构,建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董事制度,明确外部利益关系人有权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2)引入财务控制权相机配置制度,形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激励。2、财务激励机制。(1)经营者确立责任经营的价值创造理财观,将其纳入组织学习和战略过程中;(2)社会增加值(SVA)考核是财务激励的重点。全面改革企业考核机制,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纳入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社会增加值与经营者薪酬互动的激励模式;(3)鼓励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社会责任基金,投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以此激励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3、财务约束机制。(1)建立利益相关者代表进入监事会的共同监督制度;(2)加强企业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业绩审计;(3)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企业行为的约束作用,促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五、结束语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财务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管理创新的影响分析”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利己利他的最优抉择,可以转化为持续增长的财务收益。面对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强烈挑战,企业的财务管理必将在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文化、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战略以及财务治理等五个方面发生相应的变革和创新,这些将极大地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推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茜璇.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J].企业导报,2009(5).

[2]陈其耐.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管理实践思考[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3]邓学衷.社会责任环境下企业财务治理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张兆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9(3).

[5]刘淑华.社会责任观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8(12).

[6]矫丽会,屈学书.略论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2).

[7]李岩青.浅谈企业理财文化与财务管理创新[J].经营管理者,2009(8).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随笔【热】
  • 下一篇:金融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收集七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