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6篇)

时间: 2024-02-04 栏目:公文范文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1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运动疗法在城镇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功能康复治疗中的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从损伤的急性期、功能活动期以及力量训练期等几个阶段入手,具体分析了运动疗法在我国城镇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建议,希望能够为运动疗法在我国城镇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运动疗法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在运动损伤康复领域中进行应用时,通常是用于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以及肌耐力训练或者是协调灵敏性练习、平衡稳定性练习等方面,除此之外,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采用的也主要是运动疗法的理论。运动疗法在这些方面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缩短伤病损伤的恢复时间,这一点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功能康复治疗中亦是如此。鉴于此,为了深入的了解运动疗法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运动疗法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成效,本文就针对运动疗法在我国城镇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运动疗法的概念及内涵

运动疗法,实际上是康复治疗领域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又被称之为治疗性运动,其是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采用主动的运动形式和被动的运动形式,通过改善、代偿以及替代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提高人体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能力和代谢能力,并以此来促进人体的神经肌肉系统功能、肌力水平、耐力水平以及心肺功能水平和平衡功能水平的提升,同时减轻异常应力或者是施加必要的治疗应力来取得治疗成效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运动疗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在辅助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成效,能够有效的促进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修复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下文就从损伤的急性期、功能活动期以及力量训练期等几个阶段入手,具体分析了运动疗法在我国城镇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建议。

二、运动疗法在城镇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康复治疗急性期的应用建议

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康复治疗的急性期,指的主要是固定制动期的,时间为6-8周。在这个阶段内,可以进行的练习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直腿抬高练习;二是,牵张训练;三是,踝泵练习;四是,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需要注意的问题则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在损伤之后的第五天开始可以逐渐尝试应用柔和的、自然的张力,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组织的修复速度;二是,要注意根据韧带损伤的程度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膝关节韧带损伤按照损伤的程度通常可以分为Ⅰ度、Ⅱ度、Ⅲ度三个等级,其中,Ⅰ度损伤通常指的是程度较强的损伤,双侧关节间隙差异小于3毫米,且为浅层纤维撕裂的情况;Ⅱ度损伤的损伤程度相较于Ⅰ度损伤来说则要严重一些,通常指的是双侧关节间隙差异在3-5毫米之间,且为深层纤维撕裂的情况;Ⅲ度损伤指的则是损伤程度最为严重的一种,双侧内侧关节间隙差异在5毫米以上,韧带完全破裂,关节囊韧带完全撕裂的情况。根据这三种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在安排急性期的练习时也应有所不同。三是,在制定运动疗法的具体计划时,不但要注意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损伤程度,还应该根据居民的损伤特点和个体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安排和调整。

三、运动疗法在城镇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康复治疗功能活动期的应用建议

运动疗法在城镇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康复治疗功能活动期通常为1-2周,在这段阶段,为了促进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开链运动练习,即:让患者坐在凳子上,同时用双手托住自己的膝关节,将大腿缓慢的屈膝直至最大的忍痛极限之后,保持此姿势1分钟。并尽可能的每天重复上述动作10-15组;二是,半蹲练习。患者在屈膝超过了90度以后及可以开始进行半蹲练习,在缓慢的屈膝到最大的忍痛限度之后,保持此姿势1分钟,且同样尽可能的每天重复上述动作10-15组;三是,闭链运动练习。闭链运动练习,主要是用来锻炼患者的股四头肌肉侧头的。具体的练习方法如下:患者将患膝屈至90度,同时脚尖踩地呈弓步用力蹬地,后脚尖则呈虚部。尽可能每天重复50次左右。除了上述几种练习方法之外,在功能活动期还可以进行半蹲练习。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无论是采用上述哪种方法同样都应该注意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和患者的损伤特点以及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以确保治疗的成效。

四、运动损伤在城镇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康复治疗力量训练期的应用建议

运动疗法在城镇居民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康复治疗力量训练期通常为4-12周,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运动疗法主要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一是,等速运动练习。在早期开展慢速或者是中速的练习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肌张力的提升和肌力的恢复。在后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高速的功能适应性训练,对于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逐渐接近日常活动中的运动速度则是非常有利的;二是,协调灵敏性练习和平衡稳定性练习。具体的开展方法既可以采用让患者单腿站立完成双侧交替的快速弯腰摸物动作的方式,也可以采用TheraBand稳定性训练垫单腿站立练习的方法。但是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在这个阶段同样也是应该注意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损伤特点以及个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

参考文献:

[1]薛亮,尤帮孟,焦丽娟.运动疗法在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4.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2

[关健词]关节镜;重建术;绳肌;后交叉韧带;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4(c)-0139-02

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稳定结构,在保证膝关节后直向稳定与旋转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1]。在屈膝30°和90°时,PCL承受85%~100%的后向应力。PCL损伤后使膝关节稳定性改变,行走时关节面受到冲击,进而导致关节蜕变和功能丧失[2-3]。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利用自体绳肌肌腱单束四股在关节镜下重建PCL已经成为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院2007年11月~2012年2月共收治PCL断裂患者80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8~55岁,平均36岁。病程15d~2年,平均3.5个月;左膝23例,右膝57例;受伤类型:运动损伤67例,交通伤13例。23例伴有半月板损伤,5例伴有内侧副韧带损伤。

1.2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患膝MRI检查,均提示后交叉韧带损伤和部分膝后内或膝后外复合体的损伤。

1.3手术方法

常规膝前外侧及膝前内侧入路行关节镜检查,切除破碎的半月板和其他残片,明确诊断,再行关节镜下取自体绳肌PCL重建术。

1.4护理方法

1.4.1手术前制定康复计划,让患者在身心两方面为术后康复做好准备,教会患者一些术后的训练动作。定做术后支具,教会患者如何穿卸。陈旧性损伤的患者术前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使关节活动度尽量达到正常;肌力训练达到最大肌力;步态训练以恢复正常步态。术前关节功能及肌力的恢复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手术前还应避免以热疗为主的物理治疗以免增加术中出血[4]。

1.4.2手术后第一阶段(0~2周),康复目标:减轻疼痛,控制术后肿胀与渗出,重获膝关节的伸直能力以及肌肉的力量,膝关节的活动度达到0°~90°,渐进性负重。方法:术后患者弹力绷带包扎,卡盘式膝关节支具伸直位固定,抬高患肢,给予膝部冷敷,以控制术后肿胀与出血,减轻疼痛。术后第1天起立即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收缩5s,放松10s,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每日练于500次;踝泵练习,嘱患者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伸屈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直腿抬高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30°,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次/d;推髌骨训练,内外推髌骨,防止膝关节粘连;侧抬腿练习;平衡训练:后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受器受损,平衡功能下降,应早期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患者可以50%负重时,就可以用不同质地的平衡训练垫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术后1周支具保护部分负重,同时开始被动活动器(CPM)功能锻炼,一般从30°开始,每日增加5°~10°,每日2次,每次40min[5]。

第二阶段(术后3~6周),康复目标:术后第3周开始膝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求术后4周内屈膝活动度达到90°,术后6周内达到或者超过120°,髌骨活动良好,恢复正常步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上阶梯练习。方法:随着股四头肌控制能力的提高,将支具活动范围调到0°~50°,可满足平地步行的需要,在可耐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负重,间断扶拐步行以恢复正常步态,当行走无痛时,可以去掉拐杖。随着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增加,可进行0°~45°半蹲练习;向前后,侧方跨步训练;继续加强平衡训练,多种不同平面的平衡及平衡干扰训练;当ROM达到110°~150°时,进行标准功率自行车训练[6]。

第三阶段(术后7~14周),康复目标:术后3个月内在支具伸膝位保护下可以行部分直至完全负重。提高下肢灵活性;提高日常生活(ADL)能力,无痛且很好的控制下阶梯训练[7]。方法:继续加强ROM训练,直至恢复正常;增加下肢的肌力和灵活性,在倾斜的跑台上反向行走并逐渐增加倾斜角度,可以增加股四头肌的肌力;渐进性增加静蹲时间;下阶梯训练应由低向高,在无痛下进行[5]。

第四阶段(术后15~22周):康复目标:能无痛跑步,能满足日常活动的最大力量和灵活性的需要;跳跃功能患膝达到健膝的75%以上;为患者重返运动做准备。方法:进行向前跑训练,短距离加速跑和长距离慢速跑;在可耐受的范围内渐进性进行抗阻训练和灵活性训练;如果患者能在5s之内用体重的60%静蹲5次就可进行功能性往返训练,由简单到复杂(如双腿跳)[2]。

第五阶段(术后22周后):康复目标:术后第4个月开始各种灵活性训练。全面恢复日常活动,运动员满足专项运动要求;跳跃功能患膝达到健膝的85%以上;患膝肌力达到健膝的85%以上。方法:继续强化下肢力量,灵活性,抗阻训练,至肌肉疲劳为至。游泳(开始时禁止蛙泳),慢跑,跳绳等。在次期间重建的韧带处于塑形期,不够坚固,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专项运动应戴护膝保护,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及“急停急转”运作[8]。

2结果

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I/甲愈合,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膝关节不稳定感均消失,无伸膝活动受限,屈膝活动度115°~140°,平均125°。术前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术后3例Ⅱ度松弛,1例Ⅲ度松弛,其余均为Ⅰ度松弛。根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优66例,良14例,平均积分(89.3±1.9)分。根据IKDC评分标准,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A级65例,接近正常B级15例。

3讨论

术后经过系统正规康复训练,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及体育活动。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系统的髌韧带动力康复训练和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患者功能的早日恢复十分重要。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目的是恢复一个稳定、无痛、保护良好运动的膝关节,术后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医护人员不仅要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计划,还要从主观上鼓励患者,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随着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技术的不断改进,康复治疗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刘玉杰,敖英芳.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与重建[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167.

[2]ChanKM,FreddieFU.骨科运动医学的最新观点与争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4-131.

[3]郭万首主译.Turek骨科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2-421.

[4]PaslerHH.Neuetechnikenknieechirugie[M].Heidelberg:SteinkopffVerlagDarmstradt,2002:72-78.

[5]田伟.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06-1031.

[6]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0-81.

[7]张洪主译.简明骨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6-358.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3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康复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的关节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我科近年来在临床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从2010年2月――2012年8月在我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膝关节股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9.27±5.85)岁,病程1-9年,平均(4.67±2.38)年;观察组48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9.93±5.56)岁,病程1-8年,平均(4.51±2.2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合理饮食,肥胖者减肥。对照组患者给予透明质酸钠进行关节腔注射治疗。给患者膝关节常规消毒,选取髌骨外上或外侧穿刺点,在髌膝关节间穿刺,注入关节腔,用透明质酸钠2.5ml作膝关节腔注射。1次/周,2次为1个疗程。注射完毕后,给患者被动活动膝关节。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松动术:使患者取坐和卧位,分别对股胫关节、髌股关节及近端胫腓关节行长轴牵引,前后向、后前向、侧方及上下滑动,伸膝摆动等松动手法,每个动作持续大约20秒,重复6-8遍,另外根据患者疼痛、僵硬的程度及身体状况选用1-4级手法不等[2],1次/日。肌力训练:在患者急性期或疼痛较重功能的功能障碍期时,应用直腿抬高训练法对股四头肌进行等长训练,双膝自然下垂,患肢主动反复的进行伸膝运动,然后患肢自然伸直,进行足跖屈和背屈运动,也可以仰卧膝关节伸展位,用股四头肌向近心端牵拉髌骨[3]。肌力改善或疼痛缓解后进行抗阻训练,应用下肢股四头肌训练仪进行等长及多点等张练习,以每次主动伸膝能完成10遍动作的重量为佳[4],2-3次/日,10天为一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5]临床治愈: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恢复正常;显效: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基本消失,功能明显改善;有效:膝关节疼痛有所减轻,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膝关节疼痛肿胀无减轻,功能无改善。

2.2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3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它的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无力和不同程度活动受限,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骨小梁断裂,有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后期骨端变形,关节面凹凸不平。关节内软骨剥落,骨质碎裂进入关节,形成关节内游离体。本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任何治疗能使透明软骨完全修复,终止本病的进程,但通过早期诊断和正确的康复治疗,能改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6],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加稳定性。关节松动术可以通过充分松动关节改善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的疼痛,恢复关节软骨、关节囊组织形态学以及韧带抗张强度,增强肌肉的收缩力[7],增加关节的伸展性,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加强关节的稳定性。肌力训练可以防止肌肉萎缩,经过肌力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关节广泛性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8]。所以本次临床研究显示,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观察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时应遵循以主动不负重,先锻炼肌力,再增加关节活动能力为原则,以利于达到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4.

[2]樊蕴辉,李立群,李建民,等.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康复,2012,27(3):207-208.

[3]陈慧华,肖亮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3.

[4]王海明.运动疗法结合温针KOA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1):1034-1035.

[5]杨彦华,张进考.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6(54):77-78.

[6]刘克敏,刘晓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4):126-129.

[7]周友龙,张欣,冀逢贵,等.医用臭氧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1,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膝关节疾病的终末期,对解除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有显著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合于由疾病或损伤导致的膝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引起膝关节严重疼痛、畸形、不稳定、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特别是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1]。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干预,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8±10.6)岁,患病部位:左侧14例,右侧7例。对照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5.3±9.8)岁,患病部位:左侧12例,右侧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依从调查表、膝关节评分标准(VAS)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

1.3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干预

2.1术前应教会患者行股四头肌静力训练,直腿抬高及踝关节主动运动的方法,并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此外,还应教会患者如何使用助行器,为术后扶拐行走作准备。

2.2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14天:患者的疼痛已明显减轻,此时,康复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膝关节的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应达到0~90o以上。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被动运动。有条件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机)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为[2]:术后第4天开始每天连续使用6~12h,开始伸屈范围在0~45o。以后每天伸屈范围增加10o,出院时应达到95o以上。CPM训练强度和频率可逐渐增加,对早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不使用CPM机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床上膝关节屈伸活动、床边膝关节屈伸锻炼、床上侧身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下床站立下蹲锻炼,此项康复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6周: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同时,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主要方法为:患者坐在床边,主动伸直小腿多次,循序渐进;患者坐在床上,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主动伸直,逐步过渡到站立平衡训练及渐进负重训练。

2.4心理干预患者术后常因切口疼痛而拒绝医务人员的功能锻炼指导,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耐心指导和肯定,使患者自觉的进行练习。每日评估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程度等,同时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以利于出院后患者继续进行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克服困难,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3结果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

4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很安全的手术,而且技术成熟。很多病人通过手术治疗恢复了正常的日常生活。一般情况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都是使用骨水泥型,且是表面置换术,只是把破损的关节面的骨头去除,换一个人工的关节面,因此也被称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同时又可以通过手术将膝关节的畸形矫正,恢复到正常的情况[2]。有的病人因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而害怕手术,其实这恐惧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其围手术期的康复日益受到重视,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3]。近年来,一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常由于术后未进行康复训练或者训练不当,出现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异常步态、长期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会对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4]。本组资料显示,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仅能够缓解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庆,史小颖,常彦海,杜少蕊,杨利云.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0(5):602-603.

[2]李丹.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1):118.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5

1康复目的

1.1通过肌力增强训练,加强膝周屈伸肌的张力,并促进全身体力及状态恢复。

1.2通过行走或其他协调性训练,改善膝关节周围张力及其软组织平衡协调性,保证关节稳定。

1.3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使膝关节活动能满足日常动作及部分社会活动参与的需要。

1.4通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术后关节粘连,改善局部或整个下肢血液循环,避免某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5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面貌,激发生活激情。

2康复原则

2.1个别对待原则由于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心理素质、主观功能要求,手术过程等不尽相同,所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康复不存在统一的常规,应因人而异。

2.2全面训练原则膝关节只是行走负重关节中的一个,而且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多关节,多器官。因此,单纯处理膝关节并不足以改善患者的功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康复必须兼顾身体其他部位。

2.3循序渐进原则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较长期的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史,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骨质都受到侵犯,所以患者的功能水平只能逐渐提高,切忌操之过急,以至发生不应有的损伤。

3康复指征及禁忌症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康复活动的绝对指征,即使不行膝关节置换术,局部膝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也是康复的绝对指征。

康复禁忌证包括:①高热;②安静时心率>100次/min;③收缩压16KPa,有高血压症状;⑤心,肺,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从内科治疗角度要求绝对安静者。

4术前康复指导

术前康复指导是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内容包括:①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平卧位,伸直膝关节并将肢体抬高床面15cm停留10s,20次为一组,2组/d。②股内侧肌功能锻炼:取坐位,患膝关节伸直,窝垫15cm高沙袋,用力下压膝关节,小腿和足跟离床,足部背屈,持续10s,20次为一组,2组/d。③帼绳肌牵拉训练:患肢足跟放于矮凳上,健侧单腿支撑站立,缓慢弯腰至绳肌受牵拉,持续10s,20次为一组,2组/d。④下肢肌肉舒张功能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做下肢肌肉舒缩动作(绷紧),持续10s,20次为一组,2组/d。

5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

5.1术后前6h①伤口加压包扎,患肢支具固定;②负压吸引通畅,负压吸引器吸出血液可回输;③患肢体垫高,膝关节伸直;④心电监测,吸氧。

5.2术后7~72h①膝关节垫高,保持伸直位,可冰袋冷敷;②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CPM训练;③术后及时监测血常规,肾功能及离子变化;④术后48h,拔除负压吸引管,局部切口加压包扎。

5.3术后3~14d①CPM训练,2次/d,30~60min/次。第1天0°~30°,每2d增加10°;②主动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舒缩锻炼;③主动膝关节屈伸锻炼,主动直腿抬高锻炼;④坐轮椅或扶双拐离床活动。

5.4术后2~3周出院,出院后每2~4周门诊复查,检查康复计划完成情况。

6术后并发症预防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主要的并发症为感染和下肢静脉栓塞。因此,术后要认真观察体温及肢体肿胀情况。术后2d拔引流管前避免膝关节伸屈活动,以免形成关节内负压至引流液反流而增加感染机会。术后6h可在床上做些简单的活动,如上肢活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距小腿关节主动屈伸及深呼吸运动等。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足底静脉泵,弹力袜和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预防血栓形成。在主动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被动活动,拔管后即可开始。从30°开始,1~2h/次,2次/d,以后每天可酌情增加10°,2周后膝关节活动度应达90°~100°。同时告诉患者术后0.5年内下肢轻度肿胀是正常的,以清除患者紧张情绪。

7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解除关节疾患患者的痛苦,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术前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进行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膝关节置换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赵尔弘.TKA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初次手术).骨科学新进展,2004.4.

[2]黄小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指导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骨科学新进展,2004.4.

[3]李艳武,李丽贤.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肌力训练.中国临床康复,2003.10.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6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系统规范个体化康复指导

随着骨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人类寿命的延长,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中老年人重症膝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最成功的手术之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目的是:切除病灶,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性关节,恢复和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单膝8例,双膝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合并严重畸形2例。年龄72~7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心脏病7例。

方法:全麻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及术后系统规范个体化的康复指导。

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

术前指导

心理指导:由于此类患者病程长,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术后康复训练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阶段,同时又害怕手术失败将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不同程度的存在紧张、恐惧和矛盾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训练的每个阶段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其讲解同类患者康复训练的经验,耐心解答疑问,认真详细的示范,指导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术前训练:指导病人练习股四头肌静态收缩、直腿抬高及踝关节主动运动,训练呼吸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有助于避免术后坠积性肺炎、尿潴留及便秘发生。

术后指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预防患肢肌肉粘连、挛缩,消除肿胀,促进伤口愈合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原则: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全面训练,术后2周内膝关节屈曲达120°,一定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

⑴术后第1天,给予患肢抬高,患肢关节给予强迫过伸位,垫高足部,使膝后悬空。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每次10~20分钟及踝泵运动。伤口处给予冰块冷敷消肿止痛,减少伤口渗血。

⑵术后第2天,除按以上训练外,还应进行CPM被动训练。CPM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训练工具。活动范围从0°~30°开始递增,每天增加10°,做到循序渐进,切勿过度,2次/日,每次30分钟。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对活动受限关节进行牵伸,但又不损及正常组织,在无痛患者能够耐受的条件下进行,可在口服关节止疼药:塞来昔布1~1.5个小时后开始。因为疼痛可使患者对训练产生恐惧、紧张而用力过度,容易造成假体损坏、关节脱位甚至人为造成骨折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训练过程中护士在旁协助以防发生意外,同时给予激励,对训练中的不规范动作给予及时指导纠正。

⑶主动训练、被动训练后,患者要巩固已获得的活动度,就应进行主动练习,两者相结合。术后第2日,即可仰卧位,双手支撑床面,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离床面,交替进行。不要求抬起的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间。日常生活中需要膝关节弯曲的动作较多,所以患者比较重视屈曲训练而膝关节的屈曲畸形又很容易形成。

讨论

因此,患者应有意识的加强伸膝训练。①伸直练习:患者坐于床上,伸膝关节在足跟部垫一个10cm高的厚垫,双手放在膝上,双肘伸直,身体前倾,按压膝关节,力量不能过大,每次按压都应使膝关节完全伸直达0°,并持续5秒,100次为;1组,每日做3组以上。②屈曲练习:患者坐于床上,双手抱住患侧小腿,用力弯曲膝关节。扶助行器立于地面,做下蹲运动,利用重力弯曲膝关节。坐于床边,小腿自然下垂,膝关节向后屈曲,若达不到90°,可用健侧小腿置于患侧小腿前,向后压患侧小腿,使膝屈曲至90°,进而达到90°以上。这一方法相对省力方便,每次屈膝动作都要尽量达到被动活动时已达到的角度。每天训练3组以上,每组2节,每节50次,每次动作保持屈膝5秒。

⑷组合练习、患者可选择卧位、坐位、站立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练习膝关节的屈曲运动,达到康复目的。

⑸术后第6天,可于床边站立。第7天可使用助行器部分负重行走。术后2周可完全负重行走。非骨水泥型术后3周完全负重行走。

出院指导:膝关节置换术后及恢复期一些注意事项,须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并进行示范,嘱其坚持练习膝关节伸曲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度,造成关节肿胀、积液,下地负重及行走练习时,应避免摔伤。出院后定期复查。我们每周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本人,并要求患者有任何不适及时复诊。

经过系统规范个体化的康复指导使患者能顺利康复,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服务的满意度,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期末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集锦10篇
  • 下一篇:防溺水教育观后感(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