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6篇)

时间: 2024-02-07 栏目:公文范文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1

关键词:低频电诊断;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是女性的一个常见疾病,科学研究已证实,妊娠、分娩确定对女性盆底神经、肌肉带来损伤,导致PDF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而低频电诊断是指通过监测、记录、分析神经及其肌肉生物电活动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盆底检测主要使用低频电诊断中的肌电图,盆底肌肉收缩信号检测,阴道神经传导和诱发电位检测[1]。而该技术在神经肌肉损伤的诊断上有一定价值。我院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对产后42d共2100例女性常规进行低频电诊断,发现60%以上的产妇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特别是膀胱脱垂、直肠脱垂、子宫脱垂、张力性尿失禁等的发病率高,随后对这些女性进行个性化的盆底康复训练,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共进行低频电诊断2100例,其中阴道分娩1365例,占65%,剖宫产735例,占35%,足月分娩1960例,占93%,早产140例,占7%,单胎2001例,占95%,双胎99例,占5%。年龄17~30岁,有1420例,占67%,31~50岁有680例,占33%,初产妇1508例,占71%,经产妇592例,占29%。

1.2方法妇女在产后42d常规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妇科检查、排除电诊断禁忌后接受低频电诊断,仪器为广州杉山法国PHENIXU2,将特制的阴道探头放入阴道内,嘱患者收缩盆底肌肉,通过探头收集到的收缩信号反映于仪器上,仪器上所显示的内电信号实质上是盆底所有肌肉共同收缩的结果,包括I类和Ⅱ类肌纤维。因此,我们不仅能了解肌纤维受损的程度,还能进一步的分析哪类肌纤维损伤为重[1]。满意结果为I类、Ⅱ类肌纤维肌力为5级,肌肉疲劳度为0%,阴道动态压力为80~150cmH2O。

2结果

2100例中,低频电诊断结果满意达标840例,占40%,约60%的产妇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肌肉受损,结合妇科检查,诊断膀胱、子宫、直肠脏器脱垂有1020例,占48%,张力性尿失禁160例,占7%,阴道松弛者有80例,占3%,同时合并脏器脱垂和张力性尿失禁者有128例,占6%。产妇能直观的从仪器上发现自己盆底功能受损程度,为后期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形成了理论依据。

3讨论

从上面检查结果中不难看出,产后60%的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受损。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的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DF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风险。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改变,尿道闭气压下降,导致尿失禁的发生[2]。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产后女性60%的人有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等问题。通过低频电诊断技术,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正常和异常的神经肌肉功能,尽早发现PDF,而且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肛提肌及神经机械性损伤,在PDF发生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根据产后低频电诊断结果,尽早开始个性化的盆底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3]。而产后低频电诊断的应用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值得妇幼保健产后门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萍.低频电诊断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372-373.

[2]张晓红,王建六.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12-14.

[3]刘颖琳,陈少青.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原则与个体化方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76-577.

[4]廖碧珍,杜春燕,徐晓阳,等.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孕产妇痔愈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08,21.

[5]易玲.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1,09.

[6]卢惠,黄飘,李秋霞.盆底肌功能训练防治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31.

[7]王小红,卢惠,黄飘,等.训练盆底肌功能防治产后尿失禁[J].吉林医学,2012,22.

[8]梁丹丹,蔚蔚.女性盆底肌功能锻炼[J].中老年保健,2014,01.

[9]廖秀娟,胡志华.盆底肌功能锻炼防治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1.

[10]刘传勇,王晓光.不同方法测定盆底肌力指导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1.

[11]刘小宝.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2.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2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肌肉训练;生理反馈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4-011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6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大便失禁,是有分娩史妇女的常见疾病[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为在妇女妊娠过程中,不断增大的胎儿和子宫对盆底肌肉和筋膜产生一定的牵拉作用,使盆底筋膜和肌肉长时间处于伸拉状态,导致肌肉弹性下降。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临床中老年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虽然此种疾病不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2]。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会自动流出,主要是在缺少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尿道压力低于膀胱内压力导致尿液随意流失。对于轻中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过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盆底康复训练也可作为严重患者手术前后和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次研究对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压力尿失禁患者70例,年龄28~62岁,平均(45±2.5)岁,所有患者均有生育史,生育1胎的患者55例,生育2胎的患者10例,生育3胎的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年龄、生育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先向患者介绍整个治疗过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3]。患者在治疗前应排空大小便,平卧于治疗床上,医务人员对患者外阴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将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的电极放入阴道适当位置,治疗程序由BIO生物反馈/STIM电刺激和STIM电刺激两种程序交替进行,电刺激治疗的低频电刺激可增强阴道和周围肌肉的收缩弹性,电刺激治疗的高频率电刺激可提高阴道较远处肌肉的收缩弹性。生物反馈治疗信息以屏幕动态画面波形显示,波形画面可引导患者根据节律配合进行盆底肌肉放松和收缩训练。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每周进行2~3次治疗,一个疗程治疗10~15次,患者共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

1.2.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肌肉训练治疗,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的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双下肢弯曲,然后进行肛门放松和收缩动作,姿势类似于门诊内镜检查,动作类似于小便途中故意中断尿流的动作。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加肌肉收缩强度,初次治疗每次收缩不小于3s,之后的肌肉收缩可延长到5s,然后放松肌肉,训练时间为20min,每天训练2~3次。根据两指尖在阴道中的感受评价训练是否有效,可根据患者每周门诊随访对之前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调整之后的训练强度和次数。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根据尿失禁的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治愈:患者尿失禁情况完全消失,尿液诱发试验显示为阴性,ICI-Q-SF评分为0~3分。好转:患者尿失禁情况有所改善,可参加日常体力劳动,在腹压突然升高时伴有尿液漏出现象,ICI-Q-SF评分为4~10分。无效:患者尿失禁情况未得到改善甚至更加严重,ICI-Q-SF评分为11~21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I-Q-SF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压力性尿失禁,该病多发于成年已经生育的女性,病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随之加重,虽然该病不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但是压力性尿失禁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老龄妇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社会卫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为在妇女妊娠过程中,不断增大的胎儿和子宫对盆底肌肉和筋膜产生一定的牵拉作用,使盆底筋膜和肌肉长时间处于伸拉状态,导致肌肉弹性下降。在随后的分娩过程中,产程的延长、产钳的助产、会阴的撕裂均可导致盆底韧带、肛周肌肉及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4]。值得注意的是身体过于肥胖的女性在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随之下降,更加速了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松弛,使膀胱颈下移至尿道端,产生功能性尿道变短,在腹部受到突发压力后,尿道压力上升,就会有尿液流出。改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尴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今医学界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患者盆底肌肉和筋膜的功能,增加逼尿肌的收缩力和稳定性。临床上主要采用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作用于阴道的电极释放电作用,刺激阴道周围的肌肉收缩,用屏幕显示模拟信号反馈正常和异常的盆底肌肉收缩情况,将患者感知不到的肌肉收缩转换为患者能够感知到的信号模式[5]。有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治疗可有效刺激患者盆底肌肉群,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肌肉训练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尿失禁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在生物反馈疗法的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肌肉康复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通过自主收缩和放松肛周肌肉群,可有效增强肛周肌肉较近和较远肌肉的弹性,并且可整体强化盆底肌肉群,提高逼尿肌弹性,提高尿道闭合压力。盆底肌肉群锻炼和在患者有意识的增强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的收缩,从而增强盆底的支撑张力,增加尿道阻力,提高逼尿肌对尿液的控制力。

文献[6]报道,采用生物反馈和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率更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CI-Q-S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

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盆底联合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特别对于轻度患者的疗效更为明显,并且盆底联合康复治疗的操作较为简便,患者可自行进行盆底肌锻炼,对于患者症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劳美琼,刘秀玲.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08-109.

[2]翦薇,李南,刘娟,等.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40-42.

[3]杜琳,邓雅静.应用片在盆底重建术中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5.

[4]林梅清,古艳.经会阴3D超声探查对便秘的产后妇女盆底变化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32-35.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力;效果

子宫是女性极为重要的器官,但妇科子宫疾病的问题较为常见,因而需要全子宫切除术,但经过子宫切除后容易影响盆地组织器官,脏器因失去依托容易造成盆底器官脱垂,也易破坏膀胱、直肠、阴道等组织功能,并容易损伤盆底支持组织结构,盆底功能易受到障碍。为了能保证在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各方面的盆底功能不受影响,应尽快盆底康复治疗,同时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全子宫切除术后各种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因妇科非脱垂良性疾病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患者年龄为39~60岁,平均年龄为(47.76±7.02)岁,患者体重平均(53.08±6.50)kg。选择的患者既往无泌尿生殖道瘘、泌尿生殖道手术史,并保证其非恶性肿瘤者,有心脏病心脏起搏器植入史的也应排除。在全子宫切除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盆底肌力测定,挑选12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患者年龄、体重等资料无太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患者及医院领导批准后进行研究。

1.2方法在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3个月后检查患者盆底肌力及相关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分别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不做盆底康复治疗。

1.2.1A组通过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法)法,通过医生对患者的各方面功能评估后指导患者进行Kegel训练,令患者收紧和阴道,反复动作,收紧时间5~10s一次,而在进行收紧动作呼气时应注意放松。

1.2.2B组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法对B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即通过一定频率的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对患者进行训练,令患者学习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收缩,从而提高其肌力。之后选择合适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对患者不同情况下的盆底肌收缩进行训练,进而锻炼患者肌力。

1.2.3C组C组除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外还通过阴道哑铃治疗的方法进行训练,将哑铃置入阴道,并令患者夹住阴道进行收缩动作[1]。维持10min/次,逐渐增加哑铃的重量,并逐渐延长时间,锻炼患者的盆底肌力。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首先是通过相关仪器测定盆底肌力,并通过盆底肌力分级判断患者盆底肌力是否恢复,一般在盆底肌力达Ⅲ级以上则属于正常。同时还需进行问卷调查,填写患者的底功能障碍疾病及型生活满意度等问卷记录。并进行SUI判定,判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搬重物等情r时是否出现尿失禁的情况,临床将其分为4度评价。经治疗后若患者盆底肌力未提高至Ⅲ级以上则表示治疗无效,同时经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性生活改善的疗效是否满意,判断治疗后患者SUI是否下降2度及以上,若仅下降1度则表示治疗无效[2]。

1.4随访在对实验组患者分别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患者的盆底肌力是否提高,并调查其是否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记录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比较近盆底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力、SUI、等方面的变化,评价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1.5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出来,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并利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而其组间指标差异通过χ2进行检验,P

2结果

2.1对照组及实验组及实验组中3组盆底肌力变化比较在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后3个月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力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3组分别进行治疗,在治疗6个月后经随访。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明显提升,且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并对A、B、C三组进行统计分析,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B组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见表1。

2.2SUI发生情况比较6个月随访后发现实验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实验组中三组比较C组效果虽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而两组效果明显高于效果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在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时往往容易破坏女性盆底的支持组织,影响盆底功能,因而在术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则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治疗方法中主要有Kegel法、电刺激、生物反馈以及阴道哑铃康复训练法几种。采用Kegel法训练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盆底功能,但由于该方法无法识别特定的肌群,因而难以及时准确地感受到效果。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则是通过电流信号刺激肌肉而增强盆腔收缩功能,并能通过不同的环境结合锻炼患者在各类情况下的肌力,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盆底肌肉的松弛状态,并令患者形成自然反射,从而取得效果,恢复患者的盆底功能。而采用阴道哑铃训练与电刺激及生物反馈配合则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哑铃训练增强患者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收缩力量,并提高患者的腹部肌肉收缩能力[3]。通过研究表明当采用各类盆底康复治疗方法联合时能更有效的恢复患者的盆底功能,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患者在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应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从而保证术后盆底功能不会受到影响并进一步改善性生活质量,此外通过三组治疗方法分析发现当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训练联合治疗后其不但经济安全,取得的效果更大,临床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郭广林,洪莉.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04:432-436.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顺产;剖宫产;盆底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71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0-55-04

Effectofdifferentdeliverymodesonpelvicfloorfunctionandrehabilitation

LIANGCaihongWANGXianhuaSHENSongyanLIXiaoyanLIJunlingGENGXiaorui

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ZhongmouMCHHospital,Zhongmou4514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differentdeliverymodesonpelvicfloorfunctionalinjuryandrehabilitation.Methods356parturientwomenwhowerehospitalizes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2toJune2014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Amongthem,160werewithspontaneousdeliveryand196werewithselectivecesareansection.AllofthemwerereceivedGlazerpelvicfloorsurfaceEMGassessmentschemeforrehabilitation.Bladdercervicalmobility,pelvicfloordysfunction,pelvicfloormusclestrengthscoreandcontractiontimesofpelvicfloormusclein15s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Bladdercervicalangleandbladdercervicalrotationdegreeofthecesareansec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spontaneousdelivery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Spontaneousdelivery;Cesareansection;Pelvicfloorfunction;Rehabilita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成为严重影响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据报道,我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为25.8%~35.3%,其发生及发展与妊娠和分娩有关[1]。研究表明,阴道分娩可不同程度损伤肛提肌、会阴神经及盆内筋膜等盆腔支持组织,相比之下,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组织损伤较轻。有研究指出,选择性剖宫产可保护盆底功能[2]。本研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旨在筛查盆底疾病高危因素,进而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6例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妊娠,其中顺产160例,选择性剖宫产196例。顺产组年龄21~39岁,平均(26.81.8)岁,孕周35~43周,平均(40.13.2)周,初产妇135例,经产妇25例;剖宫产组年龄20~41岁,平均(27.02.1)岁,孕周36~42周,平均(39.63.9)周,初产妇163例,经产妇33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孕次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宫内发育迟缓、前置胎盘、羊水量异常、糖尿病史及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家族史。

1.2研究方法

1.2.1诊断标准器官脱垂诊断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采用尿垫试验,同时结合临床症状诊断尿失禁。

1.2.2评价方法(1)采用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3]对盆底肌力进行评分:毫无收缩记为0分;仅有抽动记为1分;仅有轻微收缩,未出现内缩上提及压迫感记为2分;普通收缩,有轻度内缩上提及压迫感记为3分;收缩正常,以手指向下按压可触及收缩感记为4分;收缩强力,有剧烈压迫手指感记为5分。(2)15s内收缩次数:产妇休息5min后嘱连续收缩15s,记录收缩次数。(3)采用会阴超声检测对膀胱颈角度(正常

1.2.3康复治疗方法采用手法按摩联合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4]进行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包括盆底肌功能训练及生物反馈。安排1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对产妇实行“一对一”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嘱产妇取平卧位,屈曲双腿,尽力收缩吸气持续5~10s,呼气时放松。每天训练3~5次,每次呼、吸气10~12次,训练末快速收缩3~5次,连续训练3个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时指导产妇自主性地抑制膀胱逼尿肌不正常收缩及收缩骨盆底肌肉。每2d治疗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1个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产后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度比较

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明显低于顺产组膀胱颈角度,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产后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度比较(,°)

组别n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度

顺产组16094.23±12.6727.06±10.12

剖宫产组19680.24±7.4316.43±4.56

t3.2869.872

P0.0350.000

2.2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剖宫产组产后阴道脱垂发生率为32.14%,明显低于顺产组的71.8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阴道脱垂子宫脱垂尿失禁

顺产组115(71.88)1(0.63)10(6.25)

剖宫产组63(32.14)1(0.51)9(4.59)

x255.6250.0210.479

P0.0000.8850.489

2.3两组产后盆底肌力评分及15s内收缩次数比较

剖宫产组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s收缩次数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两组产后盆底肌力评分及15s内收缩次数比较()

组别盆底肌力评分15s收缩次数

顺产组2.0±0.12.9±0.2

剖宫产组3.5±0.24.2±0.4

t5.0262.624

P0.0000.038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妊娠及分娩可在导致孕产妇身体机能改变的同时引起盆底肌肉牵拉、受压、肌纤维变形及肌力减退,严重者甚至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5]。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属于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率随妇女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FD临床特征主要为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盆底肌力降低是导致PFD发生的重要原因。PFD虽不具备致命性,但它往往会成为患者的难言之隐,一旦延误疾病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肥胖、尿路感染、盆腔手术及经阴道分娩次数等是PFD的高危因素。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阴道盆底组织对维持盆腔脏器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妊娠期间,由于子宫重量的增加及子宫位置的变化,盆底支持组织所承受的压力明显增大,再加上激素水平的变化,盆底支撑结构减弱,易诱发盆腔脏器脱垂;子宫体积变大挤压膀肌,使尿道和膀肌的位置上升,由于受到压迫,膀肌的容积减少,易引发张力性尿失禁[6];经阴道分娩,尤其是产程异常时,盆底解剖结构可发生复杂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妊娠期抬头挤压可直接机械性损伤盆底,与此同时,盆底拉伸延长使其发生去神经改变,进而间接损害骨盆肌肉。孕妇产后患有PFD属正常现象,有些身体素质好、自我修复能力强的患者,甚至可以不治而愈,但是不能因此忽视分娩对远期PFD产生的影响。因此,尽可能减少产后远期PFD发生,有效保护盆底功能是临床选择分娩方式的关键。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盆底肌力的恢复,其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盆地肌肉收缩能力,改善患者性生活[7]。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等方法对盆底肌进行康复治疗[8]。其中盆底肌肉的训练应遵循重复性、疲劳性及持续性等运动神经元的康复原则,采用不同方法训练不同类型的纤维。通过不同强度的电流来激活惰性肌群的训练方法叫做电刺激法[9],其通常要配合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能够模拟声音或视觉信号,判断肌肉活动是否异常,从而有利于产妇自主控制肌肉,达到更好的锻炼盆底肌肉的效果。盆底康复治疗是指在整体理论指导下对盆底支持结构进行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10]。为增加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本研究采用手法按摩联合Glazer及Marinsff于1997年提出的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进行康复治疗,手法按摩以提拿法按摩股薄肌、短收肌及大收肌,同时配合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位按摩,治疗过程中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通过肌肉群自主收缩锻炼延长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增加神经功能及盆底肌肉肌力、弹性,促进盆底功能恢复[11]。

有调查结果显示,剖宫产对PFD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阴道分娩则是PFD的独立高危因素[12]。近年来,盆底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经阴道分娩导致的盆底组织结构改变及尿道移动度增加。本研究得到剖宫产组产后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s收缩次数多于对照组,表明剖宫产对盆底的损伤相对较轻,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据资料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3]。盆底肌肉收缩在尿量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其收缩强度及持续时间。此外,本研究中剖宫产组的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有待扩大样本量后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证明,不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其对孕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都是不可避免的。盆底功能下降可导致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生,给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顺产中,盆底功能的下降表现的更为明显,但这并不是不可逆的,通过产后进行合理的训练和治疗,产后妇女的盆底肌力可得到明显提升,经过坚持不断的训练,就可实现盆底功能的完全康复,降低远期复发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产妇的盆底肌力状况也是影响康复治疗的重要因素,对于产前盆底功能较低的产妇,需进行更多次的治疗[15]。因此,建议在产后早期就抓紧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避免子宫脱垂、障碍、张力性尿失禁等疾病的发生,改善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临床上发现,产后妇女普遍缺乏需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意识,应加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产妇接受治疗的决心和对盆底功能的重视,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相比于顺产,选择性剖宫产更有助于减少产后PFD发生,对盆底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方式。但无论哪种分娩方式,产后都需要积极进行盆底肌力的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晓红.不同分娩方式对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2):169-173.

[2]于迎春,宋俊华,于凤.产科因索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2):88-91.

[3]曹庆瑛.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自主收缩肌肉力量的影响及盆底肌力训练作用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987-988.

[4]张艳,易念华,吴兰,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3):351-355.

[5]李淑萍,李婕娜,王英红.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3520-3522.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6]赖晓岚,陈茜,杨卫萍.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情况及康复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3):28-30.

[7]胡孟彩,王锐,徐冬梅,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7):884-885.

[8]刘湘晖,杜丹,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6):613-615.

[9]黄敬华,周蕾.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妇女盆底肌肉的影响(附100例报告)[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6):502-504.

[10]王燕翔,孙鹏,王小云,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陕西中医,2011,32(7):887-889.

[11]赵云,肖梅.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及预防康复治疗方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2):1012-1014.

[12]张晓薇,曲坚.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90-592.

[13]曹江霞,周燕.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1):4504-4506.

[14]王春秀.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0(13):1-3.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5

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19例,所有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训练,干预周期为2周。

结果: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电刺激物理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锻炼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2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91-02

众所周知,分娩可造成盆底肌肉组织部分去神经支配和神经障碍,形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可导致局部肌肉萎缩变薄,张力降低[1]。调查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多与妊娠分娩和年龄等有关,很过高龄妇女增加了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风险,雌激素低落是压力性尿失禁伴随和相关的因素[2]。当前由于我国女性分娩年龄的增加,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严重影响产妇妇女的生活质量[3]。在康复干预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电刺激康复训练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影响产后盆底康复的因素与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19例。入选标准:符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0-45岁;无严重身体躯体疾病。其中单纯子宫脱垂6例,单纯阴道前后壁脱垂11例,子宫脱垂并发阴道前后壁脱垂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4.23±2.78岁;平均产次2.34±0.33次。

1.2康复方法。所有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训练。电刺激频率以患者感觉肌肉强力收缩而不疼痛或患者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为准,一般为低频(50Hz)到高频(80Hz),从而唤醒患者深层和浅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患者填写每周的排尿日记,并应参照上周的排尿日记,预定本周的排尿时间间隔,以遵守预定排尿的时间。训练患者学会Ⅰ类肌纤维收缩,区分会阴与腹部的收缩,训练会阴肌肉控制功能。让患者学习Ⅱ类肌纤维收缩,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加强患者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干预周期为2周。

1.3观察指标。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减轻,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无效:上述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不能单独日常生活与工作。盆底电诊断: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电生理指标的检测,主要包括肌电位等。

1.4统计方法。采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肌电位值对比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过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经过观察,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互相协同起作用从而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维持着女性性生活、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4]。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分娩后期间激素水平变化、盆底韧带胶原溶解增加,从而可引起盆底肌收缩力量减弱。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随着产妇分娩年龄的增加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将逐年提高。

在康复方法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尿失禁患者,包括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行为治疗等。盆底肌肉锻炼是压力性尿失禁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多与生物学反馈治疗一起应用。生物学反馈治疗是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使医生及患者了解盆底肌肉锻炼的情况,以制定有效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案。而盆底电生理特性改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检测到,盆底电生理检查能及时发现盆底组织损伤情况。以其为基础的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帮助修复和改变盆底组织的损伤,改善并提高尿道及括约肌功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5]。本文患者经过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盆底电诊断是指通过探测、记录和分析盆底神经及其肌肉生物电活动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参数和生物反馈等。本文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电刺激物理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谢哗玲,施加复,鞠华妹.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O例分析[J].蚌埠医学学报,2008,33(5):577

[2]张晓红,梁莉明,苗娅莉,等.盆底重建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电变化初步探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8):12-14

[3]蒋励,苗娅莉,张立芳,等.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受力后变化特征初步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2):37-40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6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康复;临床疗效

ClinicalEfficacyofElectricalStimulationCombinedwithBiofeedbackintheTreatmentof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XUJin-jin.//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09):114-116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icacyofelectricalstimulationcombinedwithbiofeedbackinthetreatmentof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Method:80caseswithpelvicfloordysfunction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3toMay2014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andaccordingtorandomnumbertabletheyweredividedinto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40casesineachgroup.Inthecontrolgroup,patientsweretreatedwith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routinekegalmethod,whiletheexperimentalgroupwasgivenbiofeedbackcombinedwithelectricalstimulation.Thenthepelvicfloormusclefunctionbetweenthetwogroupswasanalyzedandcompared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pelvicmusclestrengthbeforetreatmentbetweenthetwogroups(P>0.05),butaftertreatmentthetwogroupswereallimprovedsignificantly,andtheexperimentalgroupshowedmoreobviouslythan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Electricalstimulation;Biofeedback;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Clinicalefficacy

First-author’saddress:ShenzhenGuangmingNewDistrictCenterHospital,Shenzhen51810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9.03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群体中的常见病症,尤其是已婚已育妇女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病理表现主要为盆腔脏器移位、盆底支持薄弱导致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盆腔器官脱垂、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积极进行诊治[1-3]。本文旨在分析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特收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5月诊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

5诊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33.27±10.16)岁,均已婚已育;对照组患者年龄23~50岁,平均(34.45±10.44)岁,均已婚已育。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kegal法训练盆底肌肉,kegal训练由专业康复师指导进行,训练采用一对一训练方式,具体训练方法为:要求患者吸气时尽力收缩5~10s,呼气时放松10s后再收缩,反复练习直至掌握熟练,初次训练可重复15次收缩,并逐步增加,每天训练3次,持续训练3个月。试验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首先是通过频率为8~32Hz、脉宽为320~740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Ⅱ类肌纤维收缩及区分会阴与腹部的收缩。其次是通过频率为20~80Hz、脉宽为20~320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促使患者掌握Ⅱ类肌纤维收缩,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Ⅱ类肌纤维肌力锻炼,同时给予患者上下楼、抱小孩、搬重物等各种场景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叮嘱患者与康复师共同训练,最后是对患者实施A3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使患者掌握咳嗽时收缩盆底肌肉的方法,同时对患者实施会阴-腹部肌肉协调收缩的生物反馈锻炼模块,以此使患者能够在直立时会阴-腹部协调收缩。每次治疗25min,每周2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功能情况进行比较,肌力测定采用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进行[4]。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盆腔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发现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女性盆底肌肉是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其作用主要是承托和支持众多盆腔脏器,不仅如此,盆底肌肉还参与多项生理活动[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大多数女性都要经历的生理过程,而在此生理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盆底肌肉损伤与松弛,从而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6-8]。从广义角度上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导致的病症,典型的比如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大约有40%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发病与妊娠分娩导致盆底功能受损密切相关[9]。据冯力民[10]报道,女性盆底肌肉功能发生障碍后,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子宫等盆腔器官脱垂,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继续进展,更加严重,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因而,临床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治疗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此提高盆底肌群的肌力。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主要是纠正解剖结构的异常,而对于引起解剖异常的盆底肌肉、神经的损伤等发病基础却无法解决,同时,手术治疗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发生,术后复发率高,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保守治疗方式,尤其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程度较轻的患者。Kegal法、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8]。

Kegal法锻炼主要由国外引入,该方式主要是通过调节呼吸,指导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11-12],该方式可有效提高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最终使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得到改善,由于该方式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而在应用Kegal法训练过程中,患者不能自主的识别特定肌肉群,因此无法选择性的对盆底肌肉进行锻炼,盆底肌锻炼的效果无法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缺乏对该方法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14]。

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可获得比单一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采用生物反馈加盆底电刺激治疗,可获得大约90%的有效率。其中,电刺激主要是通过提高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从而使部分神经单元激活,神经细胞功能得到恢复,进而提高神经反应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15]。盆底肌电刺激通过放置于会的电极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强化整个盆底肌群,另刺激盆底肌的支配神经,经神经反射增强盆底肌的收缩。一方面能够加强尿道括约肌收缩,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另一方面通过刺激尿道外括约肌,加强控尿;刺激膀胱表面神经和肌肉,兴奋交感通路并抑制副交感通路,抑制膀胱收缩能力。增加膀胱容量,加强膀胱储尿能力。而生物反馈则主要是训练盆底肌进行正确、自主的收缩,以提高盆地肌力,达到治疗目的[16]。治疗过程中,患者能够观察自身的锻炼发展情况,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最终提高了治疗效果。据李凤艳等[17]报道,生物反馈是反复训练人的一种机能,即借助现代仪器,将患者某些生理功能加以描记。同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息,使患者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整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患者可通过阴道内的测压装置,测定阴道收缩力,识别特定肌群,从而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达到对损伤的盆底肌进行治疗和修复的目的,使患者恢复阴道紧缩、提高盆底肌力、防止及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董玉楠等[18]选择产后6复诊有压力性尿失禁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经过6个月的随访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盆底肌生物反馈能够恢复盆底肌肉肌力的恢复,从而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盆腔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发现均出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盆腔肌力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艳,李云,张魏颖,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力减退治疗的疗效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厦门,2012:94-95.

[2]王悦,乔玉环.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重建手术后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8):631-632.

[3]罗新,李瑞满.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4(6):522-526.

[4]王胜蓝,孙健,瓮占平,等.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0(7):28,32.

[5]率瑞满,罗新,蒋学风,等.产后盆底肌低频电诊断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的近期疗效[A]//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广州,2012:181.

[6]张斌斌,朱丽珍,缪江伟,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56-58.

[7]陈勤艾.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盆底肌收缩力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5):122-123.

[8]黄健,陈丽梅,丁岩,等.不同物理方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疗效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厦门,2012:66.

[9]温红梅,窦祖林,万桂芳,等.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2):979-983.

[10]冯力民.子宫全切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厦门,2012:110.

[11]陈娟,朱兰,郎景和,等.Prosima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9):664-668.

[12]BruscianoL,LimongelliP,delGenioG,etal.Short-termoutcomesafterrehabilitationtreatmentinpatientsselectedbyanovelrehabilitationscoresystem(Bruscianoscore)withorwithoutpreviousstapledtransanalrectalresection(STARR)forrectaloutletobstruc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lorectalDisease,2013,28(6):783-793.

[13]OldhamJ,HerbertJ,McBrideK,etal.Evaluationofanewdisposable“tamponlike”electrostimulationtechnology(Pelviva?)forthetreatmentofurinaryincontinenceinwomen:a12-weeksing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NeurourologyandUrodynamics,2013,32(5):460-466.

[14]YangEJ,LimJY,RahUW,etal.Effectofa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programongynecologiccancersurvivorswithpelvicfloordysfunction: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GynecolOncol,2012,125(3):705-711.

[15]邵仙吉.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05-106.

[16]DelVescovoR,PiccoloCL,DellaVecchiaN,etal.MRIroleinmorphologicalandfunctionalassessmentofthelevatoranimuscle:useinpatientsaffectedby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beforeandafter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J].EuropeanJournalofRadiology,2014,83(3):479-486.

[17]李凤艳,王志芳,侯雯莅,等.心理干预对下生殖道感染及盆底肌恢复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47-1748.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咨询行业求职信6篇
  • 下一篇:建筑工地管理制度范本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