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余姚人的伤心处
“中国塑料城”、“中国轻工模具城”、“华东塑料加工制造及贸易集散中心”等等让人充满想象空间的称号是这个城市的代名词。经济增长迅速,财政收入丰实,当地居民富有,也是这个城市的代名词。在2005年国家统计局的一次数据统计中,它的发展活力指数达到94.550分,名列该市所在省区榜首,引人侧目,这个城市就是浙江省的余姚市。
但《小康》在余姚进行的民意调查中,虽然民众对于余姚的经济增长比较满意,但在他们看来,余姚的繁荣还是带着阴影。
“我们是做小生意的,经常需要和政府的工作人员打交道,但是感觉和他们的沟通比较弱势。”一家商店的老板说,他们认为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往往感觉自己处在下风,不能获得平等的对话,尤其在面对公安、工商等一些强势部门时,更是如此。
除了民间和地方政府沟通问题,余姚精神文明建设也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小康》记者做问卷调查时,有人反映在余姚市的长安路、五金城等地方有大量色情发廊,更有好事者闲暇之余查看分布在这一带的发廊的数量,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竟然有上百多家。
但是,余姚最突出的问题还不是这些,而是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余姚凤山街道舜江名苑三期住户胡先生来电:我们小区旁有几家厂经常在排废气,气味很重,连家里的不锈钢物品都生锈了⋯⋯大伙对此怨声载道,向有关部门反映也未见情况好转。”翻开2006年7月13日的《宁波日报》,两条民意信息中,就有一条是余姚的普通百姓在反映环境问题。而在《小康》的此次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余姚需要继续加强环保工作,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据当地人介绍,目前很多工厂的工业废水和垃圾都在向海涂地带排放,给当地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有人担心海里的鱼类也已经被污染,不敢放心食用。
“我是泗门人,我家就住在杭州湾不远处,很多的垃圾都往海涂地带运,臭死了,还有那些腌制过榨菜的水也都往那儿倒。现在海鲜都不敢吃了―乡亲们都说海鲜有毒。”这是当地人心里的真实纪录,虽显得有点夸张,但显出环境污染给当地人带来的恐慌和无助。
环保:刻不容缓
余姚是全国闻名的塑料集散中心,从1999年起每年举办的塑料博览会扬名中外,吸引了众多塑料企业、石化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参加展览,成交额逐年递增,从而极大地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辉煌的塑料产业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链条,成了当地政府对外宣传的骄傲。
根据公开的统计资料,到2004年底,余姚共有塑料制品企业6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该行业的工业总产值221.4亿元。同时余姚还是中国最大的塑料原料市场,浙江省最大的生产资料市场,塑料原料销售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0%左右。
余姚塑料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当地政府积极扶持的政策紧密相连,余姚市以“工业立市”为口号,强调打造具有特色的制造业基地,塑料制品、电器机械、不锈钢粗钢等产业是余姚发展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尤其以化工类产业为突出。
“工业立市”的口号给余姚经济带来了繁荣,促进了当地百姓的收入,但同时也给地方生态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记者采访期间,很多被访者表示近年余姚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污染正在加重,尤其在化工产业地带,更是如此。
其实,早在1995年,浙江省就出台了《宁波市余姚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开始对位于余姚市境内的姚江实行污染防治管理,禁止向姚江内排放有毒以及对江水造成污染的一切物质。然而10年过去了,姚江的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水质情况甚至还不如10年前。
在最近的一次姚江垃圾清理工作中,在姚江的支流―全长690米的三官堂江江底捞出的建筑垃圾足足装了150船,而污染情况还在持续,中江的淤泥刚清完,沿江的一些企业就从窗户里往江中投放垃圾⋯⋯
而在乡镇间,由于“山高皇帝远”,监管上更是存在一些漏洞。
“我们村里就有一些厂,每天都放‘毒’排‘毒’,河水都成了灰黑色,空气中则飘荡着金属微粒”,一位被访者如此形容他的生活环境。
记者在余姚市丈亭镇也感受到了这样的恶劣环境。丈亭镇边上一条河流的岸基都变了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恶心的黄色。据当地人介绍,其实污染很早就存在了,虽有治理,但似乎效果不大。
“姚西北已经成为余姚市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当地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评论道。这里企业众多,尤其以电镀厂、化工厂居多。据说某些企业不经过排污处理就直接向海里排放,空气中也弥漫着污染工业废气的味道,在靠近杭州湾的海涂上遍布着各种垃圾⋯⋯
一边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一边是不断出现的严重污染。对于余姚来说,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王永康的治污之路有多长?
当地政府确乎已经下了很多决心治理污染,在最近的几次污染企业调整中,设在余姚境内的宁波施特乐锁具有限公司、余姚市城南电镀厂、余姚市谷祥电镀有限公司等企业被相继关闭,另外一些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搬迁,同时对一些企业发放了限期治理污染通知书。对这些污染企业的关闭和整顿,意味着当地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民众的环境诉求,又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这么做。
从2004年9月上任余姚市市长以来,王永康一直试图努力带领余姚市经济走出家庭作坊式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减少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科技创新、树立品牌来做大做强地方企业。
2005年初的一次工业经济会议上,他指出:当前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要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必须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走品牌经济之路。
但树立品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坚持不懈的自我品牌创新外,还需要自主的科技创新,这也正是王永康推动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多个场合里,他都提到了品牌和人才的创新关系,强调要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近年,余姚市相继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有关人才引进的文件,增加了吸引各类人才的筹码。
除此之外,在他的推动下,余姚市还和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达成长期的合作协议,深化企业、科技机构和政府的联动,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推动地方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
城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城市环境污染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周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我特意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我们周边的人进行了民意调查。本次调查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和问卷是发电子版到受访者的邮箱并提醒她、他进行填写的方式进行的。本次发出问卷是35份,收回33份,最后有效的问卷有32份。调查的范围涉及了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现在的学生或者是市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是不够的。调查显示真正知道世界环境日或者有意识去关注环境污染指数的受访者只有50%。主动去关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7.5%。然而在他们身边环境的受污染程度是达到61%的。而这些污染的环境有45%是来自工业三废的影响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主要是白色污染,由于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等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做成的包装材料。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去年奥运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实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调查数据中显示35%的人群还没有真正地去执行。不过我们知道这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对于政府社在环境保护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访者的态度是政府的环保的监管力度还是有待提高和改进。
对于受访者反应的种种问题。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我们要多了解有关知识,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协助政府做好工作。其次,我们的生活中的废弃物要分类回收。尽量使用可循环再用的日用品。还有就是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要爱护植物,爱惜我们周围的环境。不要吃野生动物也是为保护环境献力量的一种做法。在个人方面要注意,平时不去做污染环境的事情;多参加一些环境宣传活动;时刻记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于政府部门方面,应采取有力,有效,有法可依的方法,改变群众观念,开展少而精的宣传活动,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实际行动是最好的方法。
总的来说,环境污染有一半以上人类活动的结果,我们人类应该负起一定的责任。只有先保持环境,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好环境是发展工业的前提,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环保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不可能说等到环境被破坏的无法治理的时候才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要知道加强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观念,保护大自然不受污染,是促进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奠基性工程。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望无际的大海,向来给人以胸怀宽广、可以无限包容的印象。但是,让无边无际的海洋成为人类垃圾的消纳地与排污场,真的没有一点恶劣影响吗?
③尽管《2015年厦门市海洋环境公报》显示厦门市海域水质总体好转,但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让人乐观。君不见,海域漂浮垃圾总量并未减少,仅仅厦门海域的漂浮垃圾总量便达到1600吨。作为国内著名的海岛与海滨旅游胜地,厦门却面临被海洋垃圾包围的困境,这足以令人震惊。
④不可否认,海洋垃圾污染的确是个世界性的问题。2015年2月,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科学家指出,全世界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从陆地流入海洋。英国某环保基金会则指出,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将会比鱼儿还多。就连被视为最纯净海岛的马尔代夫,也面临着海洋垃圾的威胁。那种认为海洋有着无限的包容力,完全能够承受、消纳人类垃圾的观点,已被海洋环境不断亮起的红灯证明是个不折不扣的误区。
⑤事实上,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难以降解,将“诅咒”海洋数百年。海洋塑料垃圾全面分解据称需花数百年时间。这些垃圾将对海洋动物构成致命威胁。海洋动物,如海龟、海鸟,会将塑料垃圾误认为食物,吞食后中毒死亡。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还对航行安全造成威胁。人们对海洋垃圾带给海水水质、海岛生态、人居环境及旅游业影响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⑥可见,对于海洋垃圾污染,显然不能因为部分海域水质总体好转,便掉以轻心。有的放矢地治理、控制海洋垃圾污染,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对海洋污染的防治牵涉环节众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海洋垃圾污染的防控无从下手。美国的整条海岸线也曾遭遇严重的海洋垃圾污染问题。但美国联邦政府在其中越来越能发挥主导作用,并制定了许多法律,授权一些联邦机构进行积极管理,还陆续开展国际合作。“保护重于开发”日渐成为人们对海洋认知的主流。
⑦尽管我国的发展阶段与海洋垃圾污染问题与国外相比,有自身特点与差异化因素。但海洋垃圾污染的治理意识、系统防控机制的建立、法律责任的明确与完善,不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
(武洁/文,选自《燕赵都市报》2016年4月14日,有改动)
读笔记
1,本文标题很有意思,请谈谈你的理解。
(从是否点明说明对象、暗示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语言特色等几方面考虑。)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海洋垃圾的污染问题?请分点概括。
(第一步,划分层次,理解文章结构;第二步。筛选信息。注意关键段落的中心句。圈画关键句,提炼、组合;第三步,分条简洁表述。)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事实上,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难以降解,将“诅咒”海洋数百年。海洋塑料垃圾全面分解据称需花数百年时间。
(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性和生动性两大特点。从宏观上讲。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具体到某一词语的表达效果,要紧扣句段,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一、当前存在的几个突出环境问题:
(一)承接污染企业转移问题。地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后,小塑料米、废布褪色、电路板冶炼等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均属被淘汰之列。特别是平阳水头小皮革粗制企业,现有3000多个滚轱,当地只保留500个,要淘汰的2500多个,纷纷转向我市毗邻地区寻找出路。目前,在寿宁、福鼎、柘荣、福安等地乡村均有发现。
(二)石材加工业污染问题。在2007年1月25日全市单列乡镇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后,特别是4月4日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后,各地都立即行动起来,采取了如停产整顿,拟建集中区等多种措施,打击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但在福安市康厝、穆阳等乡镇,部分石材加工厂仍在生产,仍在排污,停产措施不到位;福鼎市白琳石材工业区、县芝山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停运,石材污水直排。同时,在石材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中,有的地方部门配合不好,没有按环保局提供的名单向供电部门下达停电通知。
(三)合成革污染问题。由于准入门槛低、要求不严,目前,合成革企业进入我市势头有增无减。福鼎市已投产的11家企业,都没有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
(四)船舶修造业污染问题。拥有船坞的修造船企业的环保工作有比较大的进展,但大多数企业油水分离器不运转;在福安市的樟港、港岐一带出现许多从事船舶拆解的小企业,作业时随意冲滩,随意拆解,垃圾、废油散布海滩,由涨潮海水带入海域。
(五)小钢铁污染问题。全市20家铸钢企业只有2家采用精炼炉,其余都采用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中频炉,而且废气未收集处理,浓烟直排。
(六)企业环保制度不落实问题。许多合成革企业未经环保验收就投入生产;部分工业企业存在污染防治设施闲置未运行。福安市经贸局下属一个造纸厂,没有任何环保手续也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却生产多年,群众反映强烈。
(七)工业集中区门槛低,存在重复低水平建设问题。在寿宁南阳工业集中区,进园投产的19家企业中,已审批的只有10家(3家铸造,2家石材,1家废纸造纸、1家橡胶再生、3家废塑料加工),环评执行率60%,验收率为0。
(八)芝山工业园区污染问题。该园区入园厂家有46家,并建设了3000T/日污水处理设施,但运行不正常,时常夜间偷排,成为鳌江上游最大的污染威胁。
(九)工业布局不合理,存在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由于在项目选择上过分迁就投资者的倾向,导致许多工业企业布局在居民区附近、水源上游或城市上风向,存在安全隐患。如柘荣县液氨泄漏、竹浆粕黑液偷排被水冲入交溪等问题都是由于布局不当造成的。
(十)总量减排工作进展缓慢问题。有的县(市、区)政府存在认识不足,精力不集中,工作不落实,重点不突出。造成迄今为止,总量指标减排计划仍未分解下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至今未建成,减排形势严峻。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求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多次会议上对我市环保工作作出了明确指示和具体部署,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是今后工作目标。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各县(市、区)政府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一)加强源头监管控制,严把环保准入门槛,坚决杜绝发达地区的污染转移。各县(市、区)政府必须组织执法力量,对辖区内的小塑料米、小皮革、废布褪色等地区转移来的“三无”排污企业认真开展排查,掌握情况,及时报告,坚决取缔。
(二)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监管,坚决取缔影响群众饮水安全的污染源和排污口。
(三)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严查违法排污企业。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今年环保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这次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必须进行梳理,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跟踪督促落实,对经过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污染企业依法予以关闭。
(四)加强部门联动执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环保工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执法长效工作机制,按照“天天在行动”要求,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及时有效的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useoftheagriculturalplasticfilm,thepollutionitbringsisalsobecomingserious.Thethesisdescribesthecurrentsituationandreasonsofthesoilpollutionandthecopingstrategiesaregiven.
关键词:农用薄膜;土壤污染;治理对策
Keywords:agriculturalplasticfilm;soilpollution;coping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83-01
0引言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将塑料薄膜应用于农业生产。由于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水、防虫、防草等功能,该项技术的使用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在农业生产上使用塑料地膜覆盖技术,但却后来居上,取得了塑料农膜产量和使用量两个世界第一,大致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1.6倍。农用塑料薄膜主要是棚膜和地膜,另外还包括遮阳网、防虫网、饲草用膜以及农用无纺布等。塑料薄膜广泛用作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各种塑料小拱棚的覆盖材料。目前,我国各种棚膜年使用量约150万吨,年更新需求量约70万吨。其中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平均每年增长66.67万公顷左右,目前地膜覆盖面积已达1300多万公顷以上,每年地膜的实际消费量约45万吨,居世界首位。
1对土壤污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多数农用薄膜为聚乙烯成分组成,这种材料的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其光解和生物分解性均较差,残膜仍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据农业部组织的地膜残留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地膜残留污染较重的地区,其残留量在90~135kg/hm2,高者达270kg/hm2。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吨,残膜率达42%。据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16个县市中,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kg/hm2,其中最严重的地块达268.5kg/hm2,由于地膜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还有数据表明,1998年农膜用量达120.1万吨,其中地膜68.84万吨,覆盖面积967.4万公顷,是1982年的80余倍。当土壤中含废旧农膜过多时,耕作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孔隙减少,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影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使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力受到抑制。同时,也阻碍了农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据黑龙江农垦环保部门测定,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每亩3.9kg时,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0%~16.0%,蔬菜减产14.6%~59.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0团测定,连续覆膜3~5年的土壤,种小麦产量下降2%~3%,种玉米产量下降10%,种棉花下降10%~23%。连续覆膜的时间越长,残留量越大,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越大,连续使用15年以后,耕地将颗粒无收。由此可知农用薄膜对土壤的污染已相当严重。
与国外农用薄膜污染相比较,我国农膜污染更加严重。除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外,其主要原因是:农膜质量不佳、农用薄膜管理使用制度不健全和可降解性塑料研制的不尽完善。
1.1农用薄膜质量问题国产农膜强度低,耐用性差,使用寿命短。其主要原因是农膜的熔融指数(MI)偏高。如国外制做棚模的树脂MI仅为0.5~1g/10分,而国内用料大多为2.6~3.4g/10分,甚至有的高达7g/10分,一些不宜用作农膜的树脂(如耐老化性差的高密度聚乙烯)也被用作农膜原料,其用量占农膜用量的1/5。这些劣质农膜易破碎,不易清除,这是造成残膜污染的重要原因。
1.2残膜的环境管理薄弱残膜清除率低残膜清除率低的原因,除农膜质量问题外还有人为的因素。由于残膜收购价格太低,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人们只注意清理大张的残膜,而忽视了小块的只捡地表的,而不翻挖土里的。另外,清膜方式主要采用清除率低的人工方法,而未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残膜率高达50%。
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农膜环境方面的法规及农膜土壤残留标准,土壤残膜污染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日本法律明确规定,不论使用何种农膜,农作物收割后不许有农膜存在,否则将罚款同时,日本也积极开展回收业务,使残膜得以再生和再利用。
2农用薄膜污染的防治对策
2.1开发应用优质农膜农膜的强度和耐老化性主要与树脂性能农膜厚度以及是否加入抗氧化剂等老化助剂有关。田间试验表明,农膜树脂耐老化性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因此,要提高现有基础树脂的质量,必须开发生产农膜专用料和耐老化助剂另外,耐老化农膜的厚度必须在0.012mm以上,才能保证农膜使用后仍可大块(
2.2推广可降解农膜降解农膜主要有以下三类:光降解、生物降解和光―生物降解。
农膜的光降解是将铁盐等光敏剂加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等聚合物中,在光照的作用下,一般三个月左右能自动解体,使其较大的分子量降解到5000以下,并可被土壤微生物进一步降解。光降解受地理、气候制约大,很难达到较准的时空性,且不完全降解,因此应完善光降解类型,提高技术指标。
农膜的生物降解指聚合物残膜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降解及同化。日本、联邦德国、瑞士等国家使用天然生物降解物质,如把土豆或玉米淀粉加到聚乙烯中浓度为30%-95%,有些还可配入少量的金属化合物,起催化降解作用。
农膜的光―生物降解指在农膜中加入淀粉和生物降解剂等,残膜在光解后可继续被天然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变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最近北京塑料研究所研制成功了非淀粉可控光―生物降解塑料,120天内可完全降解。
上述降解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安全性:农膜降解产物不会对土壤和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二次污染,也不会影响农产品品质;第二,适用性:降解膜的诱导期要适宜,诱导期结束后降解膜的降解彻底性要好,埋土部分的光解膜接受阳光照射后能继续降解;第三,经济性:只有价格合理,才有利于农膜的推广。
2.3以天然纤维制品代替塑料农膜利用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秸秆类纤维生产农用薄膜,可部分取代农用塑料,这是一种根治残膜污染的有发展前景的途径。
2.4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制定奖惩政策大力宣传农田残膜危害土壤,污染环境的严重性,深化农村广大群众对残膜危害的认识,真正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实施奖惩政策,把清除农田残膜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现在的学生或者是市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是不够的。调查显示真正知道世界环境日或者有意识去关注环境污染指数的受访者只有50%。主动去关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7.5%。然而在他们身边环境的受污染程度是达到61%的。而这些污染的环境有45%是来自工业三废的影响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主要是白色污染,由于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等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做成的包装材料。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去年奥运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实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调查数据中显示35%的人群还没有真正地去执行。不过我们知道这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对于政府社在环境保护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访者的态度是政府的环保的监管力度还是有待提高和改进。
对于受访者反应的种种问题。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我们要多了解有关知识,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协助政府做好工作。其次,我们的生活中的废弃物要分类回收。尽量使用可循环再用的日用品。还有就是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要爱护植物,爱惜我们周围的环境。不要吃野生动物也是为保护环境献力量的一种做法。在个人方面要注意,平时不去做污染环境的事情;多参加一些环境宣传活动;时刻记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于政府部门方面,应采取有力,有效,有法可依的方法,改变群众观念,开展少而精的宣传活动,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实际行动是最好的方法。
总的来说,环境污染有一半以上人类活动的结果,我们人类应该负起一定的责任。只有先保持环境,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好环境是发展工业的前提,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环保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不可能说等到环境被破坏的无法治理的时候才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要知道加强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观念,保护大自然不受污染,是促进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奠基性工程。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