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笔记(6篇)

时间: 2024-02-29 栏目:公文范文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笔记

1.判断南北极

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维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笔记

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y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笔记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笔记

气候类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_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_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大陆东岸(_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笔记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三复习笔记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xx)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新农合自查报告6篇
  • 下一篇:次贷危机分析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