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07 栏目:公文范文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篇1

在此,本文立足于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经典的“5W”理论,即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对新媒体传播特点进行分析。

(一)传播者1.传播者多元化,传播权利全民化新媒体时代,拥有话语权的不再仅仅是主流的电视台、报社、广播台等传统媒体,越来越多的如微博用户、论坛用户等传播者涌现,“去中心化——再中心化”带来传播权利的全民化。过去,主要由传统主流媒体进行单向传播,随着新媒体与科技的发展,传播者只需要基本的数码知识和网络工具,就都可以建设自媒体平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个性化的消息。新媒体成为信息的重要渠道,推动了信息来源的开放化和信息的多向传播,产生连锁性传播效果。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也带来了传播者主体地位的弱化与泛化,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且二者之间可以随时发生可逆的转化:受众接受到传播者信息后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功能立即对消息进行转发,进而转化为新的传播者;原来的传播者通过类似的形式接收到其他传播者转化而来的信息,进而转化为新的受众。这种模式循环发生,新媒体中的传受关系因而改变,其中角色的转化与融合是新媒体传播发生的关键。2.新媒体环境催生新意见领袖群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兴的意见领袖群体在网络上崛起,成为具有较大发声权的传播者。新兴意见领袖在新媒体的多向互动传播中,是具有放大信息传播效果的节点,也是传播关系网中较主要、较大的交点,在当今网络民意起到巨大作用的情况下,网络意见领袖的传播往往具有较强的舆论引导作用和较大的社会动员力量,有时甚至带来新媒体环境意见观点的偏颇性。由于新型意见领袖与传统、官方的意见领袖有所不同,由新媒体用户自主选出、自主跟随,带有一定草根、民主的色彩,以其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往往更能被新媒体受众所接受。新意见领袖群的出现是网络“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必然结果和该过程的典型体现。

(二)传播内容1.交互、多媒体信息是核心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有力地实现了传播内容的多媒体化。比起报纸、广播等单纯展现视觉或听觉的传统媒体,新媒体有效地融合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全方位地展示信息,能够有效地满足受众的需求,通过多种形式信息的联通,弥补了信息碎片化的不足,拓展了信息的深度与连贯性。此外,比起具有类似多媒体功能的电视等媒介,新媒体所拥有的交互功能使其互动性更强,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嵌入,受众能够在新媒体中更好地感受到多媒体为信息传播带来的便利。通过各种App应用,受众能够在新媒体中较好地实现实时的人机互动,进行个人差异化定制,这些都是传统媒介所欠缺的功能。2.非线性内容优势明显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不仅集良好的多媒体性、互动性于一体,其传播内容本身的非线性也体现出了明显的传播优势。不像广播、电视等节目的实时线性传播,音频、视频等内容一次性播放,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无法更改,一旦错过便不可返回,即使有重播节目作为弥补,受众在接收过程中同样受到线性内容的限制而不可随意返回听、反复听。新媒体中的非线性内容为受众的自主选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信息接收的时间、空间方便随意,相对而言无版面、时长限制,受众可以在不同平台和页面之间进行跳转,根据其所需控制播放进度条,对信息进行回放、暂停、跳转,并可方便地登陆新媒体平台获取资料,用以复习、保存、编辑等,各新媒体平台也设置了对信息进行个性化编辑、收藏、共享等功能,体现了非线性内容宝贵的优势。3.信息对等化、个性化、自主化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比较独立的。在自主对等的原则下,传播活动中的任何参与者,不论是传播者、消费者还是中间环节,都有平等的、相互的控制的权利。因此,新媒体中的传播内容呈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只要是信息,即使无人关注,只要传播者认为有价值就可以将其传播,传播内容则完全由传播者自行选择和决定,必要时由传播者创造,无需像在传统媒介中那样经过把关人严格的层层筛选。传播的自主化催生了传播内容的个性化,突发的、异常的消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推动了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与交流,信息贴近生活、草根化的色彩更加凸显,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受众对信息的认可心理。4.娱乐化、碎片化信息爆炸新媒体时代,网络应用大致经历了由BBS到博客、QQ空间到人人再到微博、微信的转变。受到社交网络演变的影响,人们在网络上的内容长度日益降低,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进而产生信息缺乏深度、逻辑性等问题,影响着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现代生活的压力和媒介内容的浅层化加剧了受众对贴近生活、轻松愉快的娱乐化内容的需求,新媒体中娱乐化内容愈加受到受众欢迎,但同时也引发了“过度娱乐”的问题。再加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权利的全民化,新媒体平台中各种各样的信息趋于海量化,呈现出碎片化信息爆炸的状态。人们每天暴露在众多的信息之中,真正吸收的信息却很少,信息鱼龙混杂,再加上把关人地位的弱化,信息缺乏有效监管,受众被暴露于许多低级趣味、骚扰、垃圾、诈骗信息之中。5.一定程度沿袭传统媒体内容特征新媒体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其中的内容也正处于转型时期,虽然已经逐渐实现新媒体内容的多媒体化、碎片化等特性,新媒体中的传播内容仍或多或少地带有传统媒体的色彩。不少新媒体中的传播者直接复制传统媒体中的长篇文章等内容,不够新鲜及时,媒介语态尚未转型,与新媒体的媒介特性不符,削弱了新媒体传播的效果。

(三)传播渠道1.技术性特征明显新媒体时代,先进的数字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疑是推动传媒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催生新媒体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新的媒介技术引起了传播特征的变革,拓展了新媒体传播的渠道,促成了新媒体传播框架与体系的建构,在提升传播效率的同时大大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推动着社会传媒的信息化、现代化。2.跨媒介融合,体现传播复合多元性新媒体时代,多种新媒体工具蓬勃发展,各自发挥媒介的特性,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全面而各具特色地传播信息。随着技术的进步,媒介不再像从前那样分工明显,跨媒介融合的传播趋势越来越显著,新媒体传播渠道与接收终端向多元化、复合化延伸发展。当下,微博、博客、播客、SNS社交网络主要实现新媒体中的人际传播,BBS论坛、社区主要实现着群体传播的功能,内部网、局域网具有组织传播的功能,各种新闻门户网站、综合型网站、数据库、视频中心主要实现着大众传播的功能。多种多样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并未各自割裂开来,而是相互联系形成巨大的网络,产生新媒介自身的复合、信息的共享与互动。新媒体传输设备同样体现出复合多元的特征。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推进新媒体传播时空无限性的同时,与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介上的影音内容,报刊、杂志上的文字内容相融合,形成信息的汇通;电脑等新媒体设备与传统媒体特色相结合,催生了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等多类传播渠道,实现互惠发展、信息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革新了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推动着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海量化、多样化,大众生活的便捷化。3.智能化、数字化趋势明显新媒体信息依靠多种智能化软件、应用元素的组合作为渠道进行传播。在新媒体平台中,受众可以主动发出指令,新媒体信息做出智能化的调整。随着计算机与编程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此外,新媒体的特性决定了新媒体的信息通过简洁的数字化渠道进行传播,信息脱离了传统媒介的平台,以数据为主要形式,依靠新技术催生的网络设备进行传播。这为信息的存在、编辑、复制和传播提供了便利:信息含量增大,信息的保存更加简单、精确,能够有效地拓展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范围,突破时空局限,受众可以方便地筛选和重组信息。

(四)受众1.传受关系变化,受众自主性、参与性大大提升新媒体时代,传受关系发生了变化,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传受者间的距离被大大缩短。传受关系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话语方式、交流方式,由单向传播转变为自由、多向、共享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受众进入新媒体发挥自主性。人们希望从新媒体中获取质量更高的信息,延伸原本有限的感官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于提供给受众话语自的新媒体,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是否接收信息。新媒体内容的非线性使受众摆脱了传统媒介传播节奏的束缚,受众能够通过鼠标、键盘等新媒体设备自主控制信息的播放进度、对信息进行评论、分享等,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从而介入信息的传播过程。此外,信息还在受众的转发与分享中不断补充与改善,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明显的传播效果。2.受众的个性化与平等化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往往是匿名的、广泛的群体,传统媒介对受众进行单向度的“同质化传播”,消磨受众个性,忽视受众需求。在个体层面,新媒体时代在信息内容多样化的背景下,受众的区分度变强,地位与个性凸显,爱好与习惯细化。新媒体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内容,供受众自主选择,相关网络公司、服务商针对不同受众提供细分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分众异质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提高传播的专业性、精准度和有效性,在受众主导传播的局面下有更大的选择权、更高的自由度,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有利于满足受众个人需求。从宏观上看,新媒体传播打破了年龄、性别、国籍、地位等限制,人种、肤色、职业、信仰等方面的差别被模糊。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传播几乎不需要受众任何的知识准备,只需要基础的、易学的网络技术、操作技术。时间、空间的限制被进一步突破,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信息的选择权、接收权愈发平等,交流的障碍被进一步打破。3.受众需求娱乐化、实用化、生活化从“使用-满足”学说的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也相应有着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受众在压力较大的现代社会中依赖于新媒体实现娱乐诉求,人们对新媒体有着不同的期待,要求轻松、生动、简单的信息;实用心理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猎奇心理,人们更多的时间用于在新媒体环境中享受信息阅读、定制服务等实用;在生活中,人们使用新媒体提高生活的便捷性,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便利。新媒体提供的个人化传播、个性化服务较好地满足了当下受众的娱乐化、实用化、生活化要求。

(五)传播效果1.传播时效性、广泛性大大增强,信息到达率高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渠道对信息的解读与编码在短短数秒之内即能完成,简单化、生活化的内容大多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繁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信息的快速传播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极大地提升了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效率,时空的距离被缩短到最小。由于庞大的、积极主动的受众群体,快速的信息传播也极大地提升了传播内容的到达率,受众通过各种新媒体设备随时随地地接收信息,并通过受众的人际传播或网络共享等,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在高速的信息网络中实现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到达率的最大化,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强有力的传播效果。2.媒介环境的改变与传播秩序的重建新媒体传播“去中心化”的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地媒介环境,导致了传播过程中媒介话语权的重新分布。传统媒体中强势的权力因素,如意识形态、利益集团、强势主体等的主导权利被日益削弱,平民化、草根化、个性化主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播过程中传统的等级区分在平等的新媒体平台上不复存在,新媒体传播营造了更加民主平等的传播氛围,个体也拥有了更加自主的传播权力。以新媒体为中心的新传播秩序正逐渐被构建并完善起来,复杂、多层次、自由的特点比较明显,同时,在新媒体传播的秩序框架下,媒介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3.信息井喷,干扰强烈海量的信息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如信息泄露、信息污染、信息犯罪等。网络上充斥着不健康的、暴力的信息。此外,由于多样化的网络信息,人们在搜索引擎中常常会检索到重复的信息或者被迫在社交网站上阅读各种重复的信息,在宽广的新媒体世界里,信息纷繁复杂,相互之间的干扰较大,传播过程中的谣言、偏颇性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效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多种渠道的信息的扭曲。信息间的不一致与信息的重复拖延了信息有效传递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二、结语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发展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区别

(l)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社会意义和引起共同兴趣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以及对于这些事实的不同看法,往往都是通过职业新闻传播机构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记录影片等为载体,向社会公众公开。而人际间、团体间大量的诸如个人见闻、奇闻轶事、小道消息甚至个人私事的细枝末节等等新闻的传播和意见的交流,是很难直接通过现有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而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者借助个人信函、电话等其他媒介来完成。新兴的网络媒体则提供了这种可能。这表现在个人、团体能够以发帖子、建立个人网页、建网站等形式直接参与到点对面的大众传播中,并且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上聊天室等,进行人际间、群体间直接甚至是实时的信息交流和评论。

(2)网络媒体实现了新闻的双向传播,打破了从媒体到观众的单向传播模式的垄断。这一特性通常也被称为网络媒体的交匀性。它具体体现在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首先,作为个体的观众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者。传统的直线性传播模式明确地区分和划定了的角色,认为传播过程是从传方开始到受方终止的活动,是传方向受方施加的传播行为。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读者既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成为新闻内容的者,向媒体新闻。因此原有的观众与媒体之间绝对的受传关系被改变,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两者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趋于平等。

二、网络媒体的其他特性

前面谈到的网络媒体的二种特性,是使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本质属性,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新闻媒体带来的质的飞跃。除此之外,网络媒体还具备以下一些特性:

1、容量大

传统媒体的版面容量是固定的,对开的中文报纸一般只能容下1万字左右的内容。而且传统媒体的版数也基本上是固定的,哪怕只加印一个版,都会涉及到包括印刷、排版、发行在内的诸多环节,哪家报社的当家人都要小心翼翼地算上一笔成本账。正因如此,对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来说,用“惜字如金”来形容版面的珍贵和拥挤恐惧一点也不过分。而依托国际互联网的网络媒体就完全不一样了。根据摩尔定理,计算机主机(CPU)的运营速度每18个月翻一倍,而价钱只有原来的一半。网络存储的土要介质—硬盘的发展也符合这个定律,不断扩大的容量却只需要更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

2、速度快

时效性强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传播技术的进步也是以时效性的提高作为个衡量标准的。网络传输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送达世界各地。传输手段的更新使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面前感到非常力不从心。

3、超地域

国际互联网的最大成再长赞是将五大洲的计算机“联合,起来构成了覆盖全球的统一的信息网络任何信息一但进入互联网,儿乎就可以同时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在白己的电脑屏幕上看到、在随机音箱中听到国际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为网络媒体扩大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而传统媒体由于受到种种局限(包括运营成本、意识形态)而不能轻易跨越地域的限制,至少到日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报纸能象网络媒体一样覆盖全球。

4、超链接

网络媒体还有个依托上国际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超链接。网络媒体的新闻者可以根据白己的需要和条件任意分层组织自己的信息,而网民可以根据白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其中每一条信息。如万维网页(www)最常见、最常使用的形式是,当鼠标移动到一些文字(通常为词、短句或网址)及图象上时,光标就变成手形,这样的区域被称为“热区”,用鼠标在“热区”上点一下,就会调出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可能又有若干“热区”,以此类推,网民就可以浏览无穷尽的信息。

三、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1、分流观众

一个人除去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和生活时间,用于接收新闻传播的时问总是有限的。而新媒体的出现将吸引人的注意力,那么人们用于原有的媒体的时间必然要减少。何况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着显著的优势至于全球和全国范围内网络媒体分流传统媒体观众的情况,由于统计起来相当困难,很少有人做过详细的量化分析。但足我们可以从互联网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发展情况,看出全球其他地方的这种发展趋势。

2、分割广告市场

网络媒体先天具备的种种优势,使得它一经出现就不仅要严重冲击传统媒体的观众市场,还要冲击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世界上最早的

[1][2]

网络广告诞生于年月日,美国著名的WRIED杂志网络版主页上,出现了AT&T等个客户的旗帜广告。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一是成为网站的赞助商,二是在网站上用横幅广告(Banner),一般是一个流动图像把观众直接带往厂商的网站。和传统媒体广告相比,网络媒体广告具有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电子商务的应用,三是可直接检查观众对广告的反应。

、传统媒体的新闻垄断地位被打破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篇3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媒体;传播形式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90-01

一、数字媒体概念

20世纪所爆发的第五次信息革命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以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革命为特征,因此又称“数字媒体革命”、“新媒体革命”或“数字与信息化革命”。[1]而数字媒体革命就是指以数字信息传播技术为介质的媒体革命,数字媒体不是一个静止的事物,其形态本身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除了数字化以外,还包括网络化、移动化和融合化,过去相对独立的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数字媒体已经出现相互交叉的局面。

二、数字媒体的传播特点

数字媒体在传播形式上主要分为“网络媒体”形式和“手机媒体”传播形式,二者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无论是网络还是手机,其传播中具有的双向性、复合型、开放性和多级性特点,都是传统媒体无法与之比拟的。但由于网络和手机媒体采用的传播技术、终端不尽相同,所以二者在一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打破了出版周期、播出时段的限制,可以对突发事件即时、全过程跟踪。同时可以将网络信息长期存在网站的数据库中。传统媒体在信息接收时间上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广播、电视等,而网络媒体恰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取信息。所以,网络媒体不仅在传播过程中体现了全时性,而且在信息存储时也体现了全时性,信息的海量性大大满足了受众对新闻内容全面性的需要。网络传媒在获取时间、方式、广度和深度上都比传统媒体更加个性化、层次化。

手机媒体主要的传播形式包括短信、彩信和“应用”等,手机媒体携带方便,提高了传播情景私密性的特点。手机媒体较传统媒体还具备全球定位功能。手机媒体在传播内容和时间方面还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特点,手机使用者可以在不连续的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

三、传播中的数字形式美

由于传播主要分为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传播两种,所以两种媒体分别具有不同的传播形式。网络自诞生以来,产生过非常多的传播形式,有的传播形式转瞬即逝,有的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传播形式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Web网站传播形式被广泛应用于20世纪90年代,Web网站传播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组织或个人,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传播目标。[2]即时通讯工具在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中国最主要的两种即时通讯手段就是MSN和QQ。网络传播形式除了Web网站传播、即时通讯传播外,还包括网络社区传播、博客传播、搜索引擎传播、维基传播和微博传播等。

随着手机终端的不断发展,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传播形式逐渐丰富,一改最初只有语音通话的功能。目前,手机媒体的传播形式主要包括短信传播、WAP网站传播、手机广播电视、手机社区传播和“应用”传播。“应用”最早是由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种提供内容和服务的方式,简称APP,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手机操作系统采用。APP的出现简化了信息获取的路径,当用户打开相应的APP时就可以进入特定目标,使功能相对单一、层次减少、提高效率、强化专业化服务。

四、数字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数字媒体在全球范围内蚕食着传统媒体市场,从2003年起,每天读报杂志的人在持续下降,而上网等使用数字媒体的人数在逐渐攀升。数字媒体绚丽的表现力、良好的互动性、同步直播、互动报道等极大提升了传播效果,数字媒体在释放巨大资源的同时,也提升了信息传输效率。当然,传统媒体挑战与机遇并存,虽然数字媒体越来越博得用户的喜爱,但传统媒体的内容和编辑水准是数字媒体所达不到的,它的权威性也是数字媒体无法取代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会相互借鉴、相互吸引,最终变成一种更新的媒体。如今,已经有传统媒体与新技术相结合,主动介入数字媒体,如手机报和电子报等,传统媒体以精辟的言论对消息加以权威的分析,就能在内容上取胜,数字媒体的内容虽然海量,但不免夹杂很多垃圾信息,如果传统媒体能够将核心新闻和有价值的消息及时提供给大家,抢占内容上的优势,提高自身品质,相信市场会不断扩大的。

参考文献:

[1]林讯.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7.

[2]彭兰.数字媒体传播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7.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1篇4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的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虽然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使用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及效果,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不能够忽视传统媒体的传播面广、冲击力强等相关优势。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使其共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当前媒体领域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内涵及优劣势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包括网络媒体以及手机媒体和数字电视等。简单来说,新媒体就是通过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宽带局域网和无线网及卫星等为依托的,将电脑PC、手机、数字电视作为终端的一类新型媒体[1]。新媒体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首先,新媒体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信息传播的范围较广,且易被大众接受;其次,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文字、图片以及声音等所有载体形式的信息传播,且各类形式的信息传播方式还可进行有机结合,图文并茂,增加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力;再次,新媒体对于信息的传播较为简单易懂,为社会各领域人群特别是时间不是十分充裕的上班族提供了简单、易懂、省时的信息浏览方式,满足了这一人群的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最后,新媒体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互动性大幅提高,受众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发表符合相关规定的自由言论,充分表达其自身对于社会现象的看法,加强了信息的交流,使得新媒体下信息交流的社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2]。新媒体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相关方面的缺陷。首先,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网络等载体,将相关信息分别植入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和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当中。其次,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如媒体方面为了获取点击量或收视率,进行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报道,又如,网络水军通过门户网站和微博账号对社会公众人物进行恶意攻击等,从而使得社会秩序受到了一定影响[3]。

(二)传统媒体内涵及优劣势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年来的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电脑等新型媒体形式而言的,即通过相应的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相关信息,或为人们提供娱乐、教育信息的媒体平台。传统媒体主要包括了报刊、广播、电视等相关形式,虽然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与局限,但所报道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和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相较于新媒体有一定优势[4]。传统媒体的优势如下:(1)核心优势即强大内容的生产力,具体来说就是,存在于媒体领域的全部信息均需要进行收集,而收集信息则是传统媒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新媒体,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也需要依赖于传统媒体。(2)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的、更新和传播速度等方面相对滞后,但所报道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一定优势。当前,新媒体对信息的解读知识停留在表面的阐释工作上,追求简单、明了、快速等信息传播特点,而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对信息的实际意义进行解读,增加受众的理解难度[5]。(3)传统媒体的品牌与知名度优势。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产生与发展时间较长,且在受众中的影响力较深,其品牌的优势与影响力相较于新媒体更强。以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为主的传统媒体的劣势主要体现在:(1)形式单一。以新闻报纸这一媒体形式为例,当记者对较为复杂的新闻事件进行采访时,仅能够采取单一的线性方式进行报道,对于客观事实的报道也仅局限在某一抽象概括方面,加之受到版面的限制,使得新闻信息的容量同客观事实具有较大差距。(2)时间限制。为了迎合受众更多的阅读取向,传统媒体的内容也愈加混乱,而受到出版、播出时间的限制,使得传统媒体信息相较于新媒体信息相对滞后,又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导致能够反映典型社会现象的信息仅能够在局部区域内进行传播,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局限性[6]。

二、新闻传播媒介融合必要性与趋势

媒介融合即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主的传统媒体与以网络、数字电视、手机为主的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借助网络信息等相关技术,以计算机、卫星等作为信息传播手段,各类信息在同一平台进行整合并以不同形式的媒介增强彼此互换性与关联性的新型媒体。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媒介融合中,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的基于微博、微信的信息传播优势,在巩固所发信息权威性的同时,满足广大受众需求,带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产业的全面发展。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性是二者结合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加强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的发挥力度,在结合传统媒体深度与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开展对新媒体形式的构建和创新,从而探索出更好的信息展现方式,最终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平台的拓宽与创新。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加强二者的优势互动,打造数字化媒体产业,而且还要加强二者的线上、线下平台互动,构建专业强、深度好和质量高的新闻专题,提高这一新型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以市级报纸媒体为例

(一)建立针对性新闻,完善资源配置

建立针对性新闻专题并增进报纸采编与网站编辑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是报纸媒体完善资源配置的首要措施。加强具有针对性新闻消息的采集和撰写力度,集中体现在以本地新闻作为融合后全媒体核心这一层面。例如,报纸媒体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应加强创新力度,扬长避短,将传统的“门户网站”转变为具有市级地方特色的报纸网站,专注于本地新闻的采编和传播,尽可能搜集、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信息,满足市级人民对市内各类资讯、信息的小众化需求,打造地方性报纸网站。此外,加强报纸采编与网站规划设计人员的工作联系,对于日常的新闻采集、整理和最终定稿工作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进而使最终稿件满足本市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在报社内部建立局域网,提高各部门对相关资源的共享程度,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报纸媒体网所刊登的新闻满足地方人民需求。

(二)拓展热点范围,提高竞争力

通过微博、微信、视频平台等相关载体寻找热点线索是进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关键措施。报纸网站除了需要接收报纸媒体一线记者所提供的新闻稿件外,其网站编辑也需要从以往的纯粹网编逐渐向采编一体的全能型“全媒体”记者进行过渡和转型。一方面,需要相关渠道对当前热点新闻或新闻线索进行搜索,而后,借助网站、电话、即时通讯软件等进行采访,补充并整合消息,进而撰写成稿件,促使网站的可看性得以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报纸媒体还需及时、全面地了解地区媒体市场的竞争形势,通过及时浏览同行业相关网站中的新闻内容,加大热点新闻的挖掘力度,并尽可能发现市级其他报社及其媒体网络尚未刊登的新闻消息,提高新闻的前沿性和新颖性,促使自身在地区媒体行业中的竞争力得以全面提升。

(三)转变观念,合理融合

转变观念,加强媒体融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当前报纸媒体需要开展的关键工作,为此,报纸媒体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改变领导观念。报社领导应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科学融合观念的转变,在保留以报纸为主的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新媒体在信息搜集、传播的速度和形式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宣传力度,使报社自上而下形成对媒体融合的重视,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提供良好的环境。(2)改变员工观念。改变一线记者的时间观念,由于次日出报等原因,一线记者必须强化其时间意识,增加紧迫感,为次日的出报争取时间;改变网站编辑的资源观念,与一线记者相比,网站编辑所接触和了解的时事新闻与热点新闻较多,故应加强其对相关资源的共享力度,从而为一线记者和平面媒体提供丰富的素材,共同促进媒体融合下报纸媒体的发展。

(四)加强政府参与力度

受报社自身规模和资金的限制,报纸媒体要想独立完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转型极为困难,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其政策和资金支持,从而辅助其由传统媒体过渡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全媒体中来。政府可在必要时,予以其相应的资金支持,充分调动积极性,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良好融合提供外部保障。同时,加快建立市级的新闻媒体约束机制与相关规范,对市级各媒体行业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确保其在进行相关活动时,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地区媒体行业的规范性。

四、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得知,新闻传播媒介融合是当代媒体发展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性。关于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方面,文章以市级报纸媒体为例,指出了融媒体应当建立针对性新闻、完善资源配置、拓展热点范围、提高竞争力、转变观念、合理融合,同时要加强政府参与力度,这样才能保障融媒体融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规避自身存在的劣势。

参考文献

[1]于凡.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征及传统新闻的创新路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2(10).

[2]弓力成.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9(23).

[3]张慧.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策略创新路径[J].新闻爱好者,2019(8).

[4]骆丹.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路径创新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9(11).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

1.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显性特质

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传播以权威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始终占据着传媒的高地。新闻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从广义上分有两种方式,传统媒体和微媒体传播。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媒体而言的,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文艺样式(包括报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即使在微时代得以正式具名的维度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仍然在信息内容生产、深度专业化报道、资源配置、机构规模、行业主导权及权威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鲜明的特点。

1.1强大的新闻信息内容生产能力以及高质量、标准化的专业制作团队

国外一项名为《在线读者行为报告》的研究表明,选取数百万博客和社会微媒体网站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80%以上的链接都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信息源。实则是说当今炙手可热的微媒体传播平台内容的生产能力还是有限。由于中国的媒体机制形态(微媒体在新闻上的采编权相应受限),这种现象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有着庞大的规模、优秀业务能力的记者和采编人员、一定区域内最专业顶级的制作设备,这些配置都决定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领域的高质量、高标准以及无法撼动的资源优势。

1.2高水准新闻信息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提升能力

相对于时下微媒体为受众提供的信息快餐,传统媒体固有的资源厚度在全面调查、深度挖掘、后续跟进等方面具有其后发优势的显著特点。

1.3悠久历史下积累的新闻品牌知名度以及资源优势带来的权威性

传统新闻媒体机构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期间人类社会经历过战争、经济低迷和衰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等多次各领域的剧变,传承至今的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一特点造就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权威性以及真实性。

2.微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扮演

什么是微媒体,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我们用的微博、微信,其实不然。微是相对于宏大而言的,而微媒体所代表的个体、差异、多元是相对于福特主义阶段传统新闻媒体的整体、秩序、统一而言的。表面上微媒体来自于对微小、平凡、时效、自由为表征的新媒体文艺式样和社交传播方式(博客、微博、论坛、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的点题,但实则是对网络文化日渐渗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细节,且促使人们用互联网的思维表达去看待世界的总结。微媒体的时代是一个后福特主义文化态势在城市社会中得以广泛深度发展的时代。而微媒体新闻的正式具名,更可以看作是互联网文化更大范围地进驻人类社会生活核心场域的标志。这使得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新闻传播与世界、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多元关系。这种多元关系使得微媒体新闻传播的特征更加凸显。

2.1传播内容的个性化、碎片化,传播行为的去中心化

方兴未艾的微媒体时代赋予了现代普通人进行传媒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条件,新闻传播的概念被扩大化,而微所指向的是一种个体的兴起,是以个人为单元、个体为终端的新文化思维与文化态势。用户可以针对任一新闻事件选择不同的视角和出发点进行和评论,并且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去中心性、碎片性。在微媒体传播的维度下,新闻传播的媒介議程设置及新闻价值的判断更趋向于多元性、灵活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为代表的后福特主义艺术话语。

2.2传播架构的超级链接化带来的迅速时效性

借助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个体有条件全天候、全时段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及评论新闻事件。这种时效性有时甚至达到了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传播就已经同时实现的程度。这都是人类进入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以来一以贯之且积极增长的文化生态之一[1]。

2.3传播频率的几何级数化带来的高覆盖性

微媒体新闻传

播从首位者开始就以指数级方式扩散,这种原子裂变的传播方式可以使新闻信息在极短时间内覆盖全网。正是微媒体平台新闻传播的这一特质,赋予了新时期新闻传播彰显人类文化传播范式重要变革的价值。

2.4平等交互带来的及时纠错性

在当下以交互为核心精神的web2.0时代,各阶层民众在互联网平台上享有平等的信息权。这种交互平台可以接收来自不同群体阶层的观点及声音,有利于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和综合客观评价,对于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能够起到纠错效果,体现新闻的真实原则[2]。

3.微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交互发展的异同及优劣势

在新闻事件发生和过程中,微媒体和传统媒体都以新闻事件播报的真实性、时效性作为主要追求目标;都需要对新闻事件本身及其发展过程进行跟踪、评论和深度挖掘;都受当下传播营销学影响体现出明显的亲民化倾向。

微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固有的媒介议程,其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参与性等积极因素客观存在,但这种我既媒体弱化媒体把关人的公民新闻时代有其固有的亚文化征引和消极价值观等时代症候,如新闻信息量大但良莠不齐(虚假新闻、炒作新聞、无效评论);公信力不足可信度低;新闻选题规范化、专业化偏低等。而与之相对的传统媒体新闻在时效性及广度上略显逊色,但其优秀的品牌知名度、丰厚的资源配置以及强大的信息内容生产力造就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上的高标准专业化、深度挖掘剖析的持续化、真实权威的引领化、舆论导向核心价值的建构化等优势。

4.微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立体化发展下的新闻传播重构机制

新闻传播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微媒体与传统媒体是这个时代新闻传播的共同载体,微媒体思维模式的大范围进驻虽然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微媒体的发展速度及现状并未跨越人类生物学的一个代际尺度,中国新闻传播场域中依旧是微媒体和传统媒体并存的格局,二者融合实现全媒体新闻传播战略是历史的必然,这体现了全球格局、在地路径的整合传播意识。

4.1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在新闻传播上实现交互借鉴

为增强媒体竞争力,各大传统媒体均开设了网络版、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抢占新闻先机。但微媒体平台不是摆设,要积极开展平台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真实地参与到新闻本身,此时个体所体验到的代入感和认同感都有利于新闻本身的关注度提升。另一方面微媒体要尽可能地规范新闻选题和内容的范式,加强与权威媒体的合作,引用主流媒体的视频、声音、图片等资料提高自身公信力。

4.2传统媒体应通过价值观导向引导微媒体建构良性新闻传播环境

微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决定了其传播中的负面信息及虚假新闻会以几何级数化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给公众生活和核心价值观造成严重的影响。传统媒体此时应发挥自身权威性、舆论价值强的资源优势,引导、协助微媒体完成新闻的筛选,建构和谐的新闻氛围。

4.3.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建构交互立体化的多维新闻传播空间模式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应有效地结合,微媒体由于时效性强的特点可以担任新闻事件第一时间的报道,抢占新闻先机。传统媒体因为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强而随后以更充分的策划、采编、制作,更全面、更有深度、更有连续性的报道,并在报道中纠正负面虚假新闻,引导健康的价值观取向。整个过程中力争做到新闻传播的多场域、多类型、多层面的交互立体化播报模式,建构多平台融合的全媒体战略。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篇6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竞争合作

当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媒体以它的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其快速体验性等优势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新媒体正以巨大的能量和崭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改善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并大大提高了人类交流信息的能力。新媒体的兴起既给传统媒体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又为传统媒体利用其强大的功能以另一种形态发展提供了条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传播活动带来巨大的变革。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

1、新媒体的特点及优势

(1)全球性。新媒体突破时空的限制,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成为联系人类文化的新纽带,使人类的相互合作、相互联系出现了新的形式。

(2)虚拟性。新媒体的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里有虚拟的邮局、图书馆、医院、商场等,人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有形障碍,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或者周游世界的同时可以任意进行信息交流。

(3)交互性。交互性是指人们在信息交流系统中发送、传播和接收各种信息时表现为实时交互的操作方式。这种信息交流方式突破了人类信息交流单向式的模式,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交互性的核心在于参与,新媒体用户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4)自治性。新媒体的创造、发展和运营,由于制作、复制、传播成本低,大多是在自愿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具有高度自治性。

(5)开放性。新媒体是一种自由、灵活的开放的信息交流方式。人们可以自由加入信息传播,它提供了即时、信息化、智能化、讨论和辩论的互动开放平台。公众事件极其迅速地被公开和关注。如食品安全、地震救灾、H7N9等新闻事件比以往传播的更快速,彻底。

由以上特点不难看出,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在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时效、传播范围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1)在传播手段上,新媒体具有两方面的优势。其一,新媒体交互式的网状传播优越于传统媒体单向式的点对面传播。众所周知,传统媒体是媒体向接收者传递信息的单向传播,是一维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不同,新媒体是更广泛的交互式传播。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信息的加工者、创造者、者或交流者。它用最直接、最形象、最逼真方式使信息传播更加接近最自然的人际传播。

其二,新媒体的异步主动式传播优越于传统媒体的同步被动式传播。传统媒体信息的发送者能够决定受众接收什么信息和在什么时间接收。在时间上传统媒体体现出了传播和接收的同步性,即接收信息的时间和消费信息的时间是同步的。受众错过了播出时间,就无法得到信息。新媒体在信息传输模式上恰好与传统媒体相反,体现出异步性。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内主动创造、利用信息,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索取信息。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

(2)在传播内容上,信息容量大。全球数以亿计的手持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服务器等,储存了各式各样资源广阔的信息,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娱乐、体育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这些信息被按照特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储存在新媒体中,人们可以利用各种搜索工具检索这些信息,并且以各种形式共享传播。

(3)在传播时效性上,新媒体传播大幅度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通过手机网络、互联网、卫星网络等传播信息所需的时间要比传统媒体快得多,一旦信息受人关注,就会迅速传播开来,达到实时传播。这种传播不受时间、地点、频道、气候等影响,只要网络连接延伸到哪里,信息就同步传播到哪里。

(4)在传播范围上,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区域覆盖的局限,大大拓展了信息传播的空间。新媒体全球一体化,人们只要通过鼠标或触屏,就可以得知世界各个角落的不同信息。其传播区域广阔,甚至覆盖全球。例如,通过美国NASA实时视频,可以观察外太空,或者加拿大的UrtheCast从外太空的卫星上实时观察地球。

2、传统媒体的优势

尽管新媒体已经无处不在,优势明显,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传统媒体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1)传统媒体具有公益性,价格相对较低。尽管新媒体所需费用越来越低,相比较于传统媒体,其价格仍然较高,如:利用手机上网浏览信息或接收传送视频的价格就很高昂。在3G手机上观看一部电影的价格,比从电视上观看同等时长电影的价格,要高上几个数量级。

(2)传统媒体的推放模式,有时是优势。前面提到过,传统媒体对传播内容具有主导性的优势,对于所传播内容信息的编辑要求做到精益求精。而新媒体中的信息控制和管理的难度极大,往往良莠不全,垃圾信息的数量相对于传统媒体要多得多。

(3)传统媒体仅需极少量的交互操作。例如: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广播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价格低廉、内容丰富,重要的一点是广播相比较于新媒体,它解放了双手。传统的电视广播不需要人们不停地操作、点击、输入。人们休息的时候更渴望选择电视这样的可以被动接收的媒体。

(4)相比较新媒体,传统媒体安全得多。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序性和自治性,危机悄然滋生,各种新类型的诈骗、盗窃、黑客攻击等犯罪层出不穷,各种暴力、色情内容也充斥其中,此外用户隐私信息安全也危机重重。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

自1995年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到现如今以移动手持设备为主导的新媒体普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越来越不容忽视。一方面,新媒体的使用人数与日俱增,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1月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普及率达到42.1%,所有的网络人口数达到5.64亿,整年度新增了5090万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的规模为4.2亿,比前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其影响力已经不亚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部分原传统媒体的受众已经“迁徙”到新媒体平台,采用新的技术方式获取信息和娱乐。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内容和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传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以个体对个体的人际传播,这种传播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公信力,甚至有虚假伪造的信息,缺乏社会责任,有时还会出现危害公众的内容。而传统媒体传播的新闻由媒体统一控制,严格把关,在此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再加上传统媒体拥有先进的采编工具和具有高素质的新闻采访队伍,这也是新媒体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将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但未来的新技术的发展势必对传统媒体的整体运作带来更强的冲击。因此,研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用彼之长补己所短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传统媒体立于不败之地。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产生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报刊、手机电视等,被称为上网媒体。上网媒体一经兴起,便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如今几乎所有的有影响力的广播电视报刊都有自己的网站、博客等。北美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有相应的Twitter和Facebook帐户。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应表现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质资源优势,与新媒体传播特点相结合,以此来弥补传统媒体传播上的缺点和不足。近年来,由于技术发展网络带宽越来越大,使音频、视频在新媒体传播效果接近甚至超过传统视听媒体,大批视频新媒体已经打上了高清甚至3D的标签。类似于PPS、PPTV等新媒体软件加强和扩大了传统视听媒体的效果,甚至把传统电视广播搬上手机等移动设备。许多大的传统媒体已经在实施与新媒体的结合,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加强和扩大传播效果、提高本媒体的知名度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通过新媒体实时传播整套节目,使视听节目的覆盖区域更加广阔。

2、利用异步传播一些重点节目和重要信息,或有偿转播一些影视剧等。

3、将传统视听节目的口播稿改编成文字稿利用新媒体传播,增加视听节目的文字表达能力。

4、让传统媒体受众通过新媒体参与节目,突破电话交流的时空局限,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例如很多综艺节目都会接受网络和手机投票。

5、借助新媒体,进行媒体包装,树立本媒体的形象。现在很多广播电视台,都会通过电子邮件、微博、论坛等多种形式,接收人们的反馈和建议,并进行回复,以此提高传播质量和媒体知名度。

6、利用新媒体,进行稿件传送。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设置通道,以便记者或其他投稿者更加快速、便捷投稿,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7、利用新媒体,建立信息资料库。收集重要的资料,以便查找、读取、复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节目稍纵即逝的弱点。

8、利用新媒体,扩大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提高了传播速度。如:“伦敦爆炸案”充分利用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博客上以近乎于图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信息很快进入各大广播电视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牢牢抓在手中,显示出了媒体整合的巨大威力。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篇7

摘要:以手机和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媒介特性使媒体环境更趋复杂化。本文在对新媒体及其媒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透视新媒体环境下所发生的变化,探讨新媒体环境对广告传播模式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新媒体、新媒体环境及其带来的新的广告传播模式,为新形势下的广告传播提供战略思维。

关键词:新媒体媒体环境广告传播模式新媒体及其特征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基于数字技术革命,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介形态。本文所要讨论的新媒体主要包括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其特征如下:

内容更新的即时性。麦克卢汉曾预言:“时间和空间在瞬息时代反而双双化为乌有。”①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出版时间固定、信息采播成本高的弊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记录、传输和处理方式,使信息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着LBS技术的发展,广告主甚至能追踪定位消费者,实时推送有效促销信息,真正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即时即刻。

受众到达的精准性。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源自大型组织,信息被传送给大量同质化的受众。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裂变使得传统大众媒体的强大效果一去不复返。以一定的内部相似性和外部区隔性为特征的小群体的受众群组成了传播意义上的广大受众,广告主需要在有限的传播覆盖面上深挖群体的独特媒介消费习惯黏性,拓展传播的深度。

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互动性是新媒体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较之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所在。新媒体变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主体的单向信息传播为双向的、多维的传播,传者和受众之间不再是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传受关系,而是一种交互关系。由此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带来了传受双方地位上的平等性,进而导致了传播模式的演变。新媒体环境对广告传播模式主体要素的影响

1948年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提出了关于传播的五要素公式,即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和传播效果。②传者、受者和媒介是广告传播模式的三个主体要素,三者构成了传播模式的出发点、过程和目的地。

传者要素。传者是传播行为的始发者,他们发出讯息以引起受众的预期行为。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传者居于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决定信息的内容,选择信息的载体,主导了整个传播流程。而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受众个性化的凸显,传者失去了对于传播过程的绝对控制权。广告到达目标受众的成本越来越昂贵,也越来越难。

受者要素。受传者,又称信宿,是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者的作用对象。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开始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进而主动地搜寻信息,甚至信息,传受双方身份界限模糊化。受众的裂变导致传统的信源权威中心被颠覆,无数分散的信息传播中心开始出现,受众开始要求传者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受众由大众群体向异质化个体转变。

媒介要素。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是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者和受者双方连接起来的纽带。媒介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融多种传播形式于一体,兼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是媒介形态的集大成者。受众对于媒介的感官也突破了单一的感知界限,信息传播成为全方位、多维度的感官体验。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模式的演变

媒体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广告传播模式。按照广告传播媒介的不同时期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广告传播模式的发展历程归为三个时代:人体媒介时代、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

人体媒介时代的广告传播模式。广告活动起源甚早,在商品交换刚出现时,人们通过叫卖的口头方式推广自己的商品。笔者将其广告传播模式归纳为下图:

图1

这一时期广告传播的特点是:第一,媒介载体主要限于人体本身,以口语为主,还包括表情、语气、手势、动作、语速等非语言要素,信息的保真度较高;第二,广告传者和广告受者的交流是面对面的、互动的,信息的传播和反馈可以即时发生;第三,传播距离受到口语的限制,范围较小;第四,广告传播以促成交易当场完成为目的;第五,广告受众的选择是随意的,广告传者走到哪里,便在哪里获得他的目标受众。

传统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模式。文字、印刷术和电子媒介的发展使传统的广告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传播不再需要遵循面对面的同步传播模式,传播距离更远,影响更广,广告传播也由此发展为一种大范围的、有组织的活动。美国广告学者阿伦斯对这一时期的广告传播模式作了归纳(见图2)。

图2中,信源即为广告传者,渠道即为承载讯息的媒介,即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该时期广告传播的特点有:第一,媒介载体摆脱了人体本身,出现了统一的、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专业媒介来履行传播的桥梁作用,大众传播“强大效果论”盛行,广告主只要在电视上做一条广告就能到达绝大多数的受众;第二,广告传播变同步互动式传播为异步式传播,信息的流动具有鲜明的先后顺序和单向性,反馈变成了非实时性的非同步行为,零散、滞后,难以与强大的大众传播效果相匹配;第三,受众被视为统一的无差别群体,广告传播的信息以适应最大多数人的需要为标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鸿沟日益明显;第四,传播距离扩展,范围开始扩散到世界;第五,广告的即时购买促进作用弱化,促销的作用从广告效果中分离,广告效果越来越偏向抽象的长期作用,如树立品牌形象、培养品牌认知度、改变受众态度等,广告效果具有延迟性,更加宏观和抽象。

新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模式。世界上最早的一条网络广告是1994年由AT&T刊登在美国Wired网络杂志上的横幅广告。④自那时起,新媒体开始改变广告主对受众的单向输出的局面。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

这一模式颠覆了传受分离的传统模式,传受双方处于互动的循环交流中,双方地位平等,角色互易。传播与反馈统合为一个同步式过程,信息传播呈现循环互动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广告传播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图3

上图中,信息传播由信源中心向边缘扩散,受众由异质化的个体组成了信息传播的网络节点,与信源和其他个体受者之间都存在讯息的交流和互动。讯息传播呈现多向性、扩散性和无序性。

与以往的广告传播模式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模式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第一,广告信息传播由中心向边缘扩散。传者成为信源,信源成为具有相同关注点的个体受者话题聚合的中心,而受者在两级传播后也可成为新的信源,传受双方身份模糊化,专业的媒介组织不再是权威的信源中心,个体开始发挥信源角色作用。

第二,广告传播由异步式线性传播重返同步式互动传播。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模式不同,信息传播不再是一个线性、单向的传播过程,信息在传受双方之间双向流动,传播与反馈是同步的、即时的,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媒介进行,方式更加灵活。

第三,受众由同质化的大众群体向异质化的小众个体分裂。受众的裂变使得大众化的受众群体消失,受众以个体集群方式出现,广告传播开始针对具有独特人口统计学依据和内在价值观特征的个体。此种情况下,广告主所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到达最大多数的受众,而是如何能使有效信息到达最有效的受众,并使他们深刻理解信息内容。

第四,受众本位时代来临,传受双方地位趋于平等。媒介强大效果论的时代已经过去,受众开始有甄别性地选择蜂拥而来的信息,并对传者做出反馈,传者以受众需求为标准对传播信息进行修改。在信息的多层级传播中,同一个个体同时扮演着传者和受者两个角色,传受双方身份互易。

第五,信息传播多维化,广告主对广告传播流程控制性弱化。大众传播时代,信息传播的中心即是信息的广告主。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绝对中心消融,各个个体受者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互动,其对于广告传播的态度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广告传播效果难以估量。

第六,传者对信息的传播控制力下降,信息变异成为广告主十分担忧的现象。由于受众地位的上升,受众出于自身对信息的不同动机,对信息进行改编再传播的可能性增大。此外,由于信息传播的层级性、无序性、多向性,使得传者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力下降,由此导致信息距离原始信源越远,信息保真度越低。

结语

综上所述,广告传播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广告传播从一种短期的、临时的传播活动向长期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转变,从单次交易层层深入广告受者内心。媒介要素的进步,对广告传播的影响是深厚的,它影响着传受双方的关系,影响着人类传播活动的能力极限,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模式呈现出与以往模式不同的特点。本文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广告传播模式的演变过程所作的梳理分析,希望能为以后广告新媒体的研究提供有效助力。

注释:

①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9~60页。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篇8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转型策略

融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相融合,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多种渠道的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然后再通过新兴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群体。媒介融合旨在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电视新闻的内容与形式。县级台电视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已经脱节,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一、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融媒体时代到来之际,传统电视媒体积极寻求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便更好促进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在媒介融合时代,提升传统电视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作为传统媒体,电视与互联网相比虽然观众接触的时间更长久,但传统媒体对信息交流传播的能力稍显不足。所以,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实现融媒体转型,从多种角度引导舆论传播,提升媒体公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群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

随着时展不断进步,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大众审美参差不齐,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高有低,这就导致受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的内容与层次为适应广大受众发展得更加多元化,更加细致化,以确保内容独特新鲜,极大程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换句话说,向融媒体方向转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三)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独特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使得这个行业存在很多问题。除了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同质化之外,广告内容在利益的冲击之下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所以为了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保证新闻节目拥有原本的价值内涵,也为了让人们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内容,就必须在充分发挥传统电视媒体特点的前提下,结合新媒体渠道促进融媒体发展,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最大价值独特意义,使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过程更加顺畅自然。

二、县级台电视新闻转型的具体路径与措施

(一)具体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媒体的飞速成长,单靠传统的媒体难以负荷丰富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新闻网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使得新时期媒体的信息来源更加复杂,受众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向一个新的阶段转变,这个新阶段便是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电视新闻节目的性质逐渐偏向综合性媒体,增加了许多多元化的内容,但是改变的本质仍然是故步自封的传统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因特网的出现推动了信息传播路径的变化,使得受众与信息资讯更加接近,内容更直观,而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更加具有主观性,这将极大程度地动摇着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为了振兴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也迎来了生机和活力,在融媒体的发展道路上,实现新型电视新闻节目转型。

(二)措施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伴随着时展,许多无良的媒体为了收割版面故意一些夸大虚假的内容,只为吸引受众关注获取流量,作为县级电视台必须坚持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媒体中占领舆论最高点,牢牢把握自己的特色,有力展现公信力和影响力,维护官方媒体的形象与原则。防范各类虚假新闻对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县级电视台更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借助电视新闻节目及时权威信息。从专业官方媒体的角度,突出新闻的导向性与社会性,充分发挥融媒体时代整合资源的优势,使新闻报道更加深刻有内涵。(2)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作为官方媒体有些记者会把报道重点放在国家政策和领导讲话上,对基层这一角度的报道内容略显不足,内容无法贴近受众生活,就会导致传统媒体与人民群众逐渐疏离。新媒体具有多元化、交互性强等特点,为电视新闻贴近群众扎根基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县级电视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独特的地域性与亲民性,不仅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又能贴近人民群众身边的基层生活,这就要求作者要把握好这一优势,关注民生反映民情,拓宽传媒渠道,反映实时民生热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抖音、微博、公众号等近年来新兴的媒体渠道增加与受众的交互与反馈,贴近传统电视新闻与人民群众的距离。(3)注重优秀新闻人才的培养。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造成信息鱼龙混杂难以辨别其真假,导致部分新闻丧失权威性和公信力,使许多受众产生抵制心理。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需要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与专业修养,首先要明确新闻人应具有的正确价值取向,提升政治敏感能力,正确解读国家的重大政策,始终保证新闻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增强作为新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要具备抓住新闻重点、把握新闻热点、及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专业素养,能够从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流中发掘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最重要的是,作为新闻采编人员要实现采访采写、拍摄、编辑制作、新闻为一体的多项技能,可以保证第一手资讯能够及时报道发出。融传媒时代对传媒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如果新闻人才能够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色,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利共赢,可以为县级台电视新闻作出积极的创新,也为电视台的发展开辟道路。(4)创新传播方式方法。长此以往,县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采用单一频道的电视传播方式,采用单向辐射方式,在固定频道向电视观众定时播送新闻,这种传播方式缺乏交互性,新闻传播的效果也十分有限。现如今是媒体融合时代,县级电视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勇于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平台、增加视角,全面创新新闻节目,以便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节目体验。制作节目时多参考“大数据”“云计算”等、制作出更符合受众群体需求的电视节目,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电视台进行良互,在新媒体这一新兴渠道中受众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另一方面县级电视台可以增加与更多的网络媒体合作,拓宽信息交流的渠道,创新传播方式,促使受众潜移默化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对受众的影响力。

三、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问题与反思

(一)县级台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问题

首先,传统媒体的发展占据了主导地位,僵化的发展理念同时僵化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模式,县级台在这样的传统背景下,发展活力也略显不足,在这样的模式下电视台中有许多工作人员缺乏忧患意识,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还缺乏工作积极性。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改变目前县级台进一步发展的困境,融媒体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与其他省级卫视台和央视相比,县级电视台的发展规模受到极大的限制,更不能有效扩大受众群体,这已经成为县级电视台发展的最大问题。另外,县级电视台自身短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严重限制其发展,最大问题就是广告内容在利益的冲击之下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严重影响受众的信息获取。其次,在融媒体时代,我国新兴的电视产业体系逐渐浮出水面,我国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促进了电视产业体系的出现。这一新体制不仅影响了体制内资源的配置,而且有助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收入渠道。过去的电视产业体系缺乏市场主体、运行模式落后、盈利模式单一等弊端,造成了传统电视新闻发展的局限性,制约了县级电视的进一步发展空间。这一新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信息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新型产业体系的形成。但传统的电视新闻产业缺乏与受众的交互性,缺少有效反馈,还存在盈利形式单一,运行模式落后等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进而限制了县级电视台的进步空间。

(二)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转型的反思

首先,在电视新闻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将着眼于新媒体的传播,因为新闻人已经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现状和形态有了深入的探索,但实际上除了这些固有的问题之外还有其他外部的因素影响着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整合和发展。在向新媒体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显化的问题。传统电视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规模和速度都难以追赶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融媒体发展的新时代,多样的新媒体渠道还有可能限制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其他媒体的发展。这样会导致电视新闻发展的缺点越来越显化。其次,多种形态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使得新闻受众呈现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的是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导致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产生怀疑,媒体市场动荡不安,信息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传统电视媒体要积极转型,否则会渐渐跟不上融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行动起来,才能根据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找到最适合传统媒体发展的道路,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良,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的价值,这样才能利用新媒体渠道实现全面的资源整合,这对改进我国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有很大的帮助,为传统媒体注入新鲜的生机与活力。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呈现出媒体融合的趋势,极大程度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按照要求到2022年底,县级媒体中心已经基本覆盖全国。要充分发挥县级台媒体中心的发展优势,做好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工作。媒体中心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形态,应结合本县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新媒体的发展思路,乘着融媒体时代的春风,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积极转型。更好地提升电视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力,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综合媒体的转变,以建立独具县级台地方特色多媒体有效融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文.融媒体时代县级台电视新闻栏目发展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009(017):107-204.

[2]周勇,何天平.重回内容价值:电视新闻融媒体转型的路径与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7(5).

[3]李远.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变革与发展[J].视听,2017(8).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

关键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优势;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媒体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以电子杂志、微信公众号等为主的新媒体代表,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新闻的方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必然会对当前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征,并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进而促进社会形势的发展。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与特征

(一)传统媒体的优势与特征

传统媒体是指广播、电视、报纸等,其有稳定的受众群众,有严格的组织和管理,有严格的组织队伍,在采集信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作用。1、信息把关严格。传统媒体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在信息把关、信息、流程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准确性、引导性,有效地减少了信息失真,有害信息、虚假信息的传播等。2、专业实力雄厚。传统媒体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具有了一支高素质的业务团队,具有完善的组织制度,丰富的工作经验,健全的业务流程,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社会责任明确。传统媒体由于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为传统媒体树立了较高的权威性,打造了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二)新兴媒体的优势与特征

新媒体主要是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接受便利等特点,这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特征。1、传播速度快。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最大的优势作用在于传播速度快。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阅读和交流。2、信息量大。新媒体可以实现超文本链接,内容全面,聚集了大量的信息,受众可以随时查阅任何信息。3、交流便捷。新媒体出现之后,用户可以自由进行网络信息播放,实现用户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4、融介程度高。新媒体在创建过程中将多种形式有效结合在一起,包括声音、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眼球。5、机制活。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网络平台的建立,普通民众也有了信息的权利,他们不再是以往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参与者和者。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困境

首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目标不够清晰,主要是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很多业内人士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还远远不够;其次,由于很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不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过程中出现技术层面的问题;最后,传统媒体未能够充分借力新媒体,搭建自己的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影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与发展。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解放思想

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二者结合的重要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对媒体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需要从业人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突破制约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障碍,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跨越式发展。

(二)新旧媒体相互借鉴

智能手机的普及,取代了过去人们利用收音机听广播的习惯。新媒体的使用,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免费的歌曲和新闻,还可以克服传统媒体定时定点收听和收看的习惯。因此,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沿用传统媒体的优势作用,还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传统媒体应结合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其次,传统媒体要结合新媒体传播范围广泛的特点;最后,传统媒体要借鉴新媒体传播载体的优势作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

(三)加强新旧媒体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要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从思想上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一支观念科学、导向正确的新闻人才队伍。另外,还要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旧媒体队伍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三个自信”原则,这个原则是建立在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坚定信念、深入一线、扎根基层、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为我国的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加强媒体队伍建设,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积极的结合效果,应充分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学习商业网站,提高影响力和服务效果,增加专业频道,打造受众服务平台。目前,网站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有效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应该立足自身的实际发展,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发展形势,提高自身水平,实现共同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互为依托,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在融合过程中只有二者互为依托,才能保证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满足实际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充分发掘自身优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发展中优势比较突出,只有充分发掘自身优点,才能提高二者的结合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二者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传统媒体要结合现代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便捷的优势作用,新媒体也要结合传统媒体信息把关严格、专业实力雄厚等优势,实现二者的共通共融,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能够真正为广大受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峰.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的一些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4,09:50-53.

[2]邹祥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策略[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4,04:1-4.

[3]柳邦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探析[J].今传媒,2015,01:70-72.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篇10

摘要:当前随着移动软件的不断开发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传播方式不断涌现,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广泛追捧,而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仍然是企业宣传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就当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分析了两者的特点,就如何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做好企业宣传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企业宣传;融合

1.引言

企业宣传作为企业内外部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不仅仅包括企业文化、品牌等企业自身建设发展的宣传,还包括慈善公益项目等带来的社会效益宣传,在企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宣传代表着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利益和企业规划的反映,对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起着战略促进作用。其次,企业宣传是有利于对企业内部职工群众形成良好的价值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宣传有利于在社会上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对于社会正能量的弘扬,践行社会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传统媒体仍作为企业宣传的主要方式,往往按照传统的经验和形式进行开展,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存在相对滞后性,缺乏时效。对于新一代年轻来说缺乏吸引力,但是在35周岁以上的职工群众来说,传统媒体宣传方式由于较容易接受而得到认同。所以如何在新旧媒体过过渡的今天,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企业宣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方式比较

2.1从宣传方式上来说,传统媒体依靠的多为报纸、电视、杂志、广播等手段,这些方式受传统的编制排版审核等问题的影响,往往具有滞后性,但是在宣传的可控性上较为良好。而新兴媒体往往形式多样,可以富含文字、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传播手段,其表达形式多样,并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性传播,为广大移动终端客户提供着及时、便捷的服务,但是在企业宣传可控性上相对较差。

2.2男传内容上来说,传统媒体由于受报纸、杂志版面的限制、电视、广播播出时间的长短以及可视化条件的约束,传统媒体在企业的宣传内容上往往会做一些修改删减,往往会使得部分内容没有完整的表达出来,存在局限性。而新媒体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可扩充性,可精简,也可保留完整,企业宣传也能完整的表达真实意图,并且宣传内容上可附带图片、视频等多元化因素,立体展现企业的宣传内容,可读性强。

2.3从宣传创新上来说,传统媒体的企业宣传由于本身的限制,可扩展性较弱,方式方法相对新媒体来说创新力较差。新媒体富含多种网络技术和视听化软件,可以综合附加多种方式,也可以把读者的数据连接数据库,进行分析阅读量,分析读者的评论,宣传效果,这些工作比传统媒体的调查更加方面,对宣传工作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2.4从宣传互动上来说,传统媒体的互动方式相对较弱,直面性较弱,传统媒体往往是宣传内容之后,往往由记者或其他方式进行信息收集,然后汇总到宣传工作单位,再做出回应,时间方式曲折,往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存在有偏差性,影响互动效果。而新媒体可以即时实现一对多的互动交流,既可以通过视频直接实现企业内外部的互动交流,也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等形式进行提问回答,实现多维度的互动。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形势下做好企业宣传的措施

虽然新媒体发展俨然是新时代企业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向,但传统媒体仍然在企业宣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优势地位。通过相关的数据调查分析,目前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人群为20~34周岁之间,35周岁以上员工更加偏好由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因此在当前时期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进行企业宣传尤为必要。

3.1正确把握企业宣传的政治舆论导向。

无论是利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企业宣传的主题思想都要在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做到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拥护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鉴定政治立场,实现履行社会责任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统一;还要重视中央关于重大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胸怀大局、把握大势。

3.2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变化。

新媒体多元化、多样化的表达与宣传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企业宣传手段和方法需要加以改进,宣传工作的制度体系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在制度建设上,要提前做好思想信息筛选与舆论危机预案制度;在工作模式上,要适应新媒体的快捷的特点,积极主动提供宣传要点与收集反馈信息;在工作执行上,要把控企业宣传和舆论监控的统一协调;在人员安排上,做好应对重大舆论事件的人员安排和培训指导工作。总之,要应用好新媒体时代企业宣传工作的“软件”,结合好传统媒体时代企业宣传工作的“内功”。

3.3打造新媒体的宣传平台。

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个人意见的表达平台明显增多,民众的言论自由度大幅提升。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思想宣传要顺势而为,一方面,积极构建与民众集体选择相适应的宣传管道和中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硬件”建设,挑选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利武器;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新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引导公司的员工学习新事物,用好新媒体,把握企业媒体宣传的主动权。

3.4广泛吸收评论建议。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的宣传互动性越来越强,形式也多种多样,批评、认同、发对、建议等声音多种多样。因此企业宣传工作要以开放的态度,增强民意的接纳能力,要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表达,要在一定的限度下容纳不同维度的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另外传统媒体的使用者也会面临着多种困境与建议,逐渐把两者的建议进行优化统一,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当前发展的趋势。

3.5积极引导时代旋律。

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信息的宣传者和媒体站点。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快速传播,大量的信息呈现碎片化阅读、快速浏览和个性化表达的特点。因此有很多的片面的理论与思想会影响着民众的思维活动。因此在企业宣传过程中,积极做好企业内部职工群众的思想引导和社会正面形象宣导、社会正能量引导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从而把握民众的思想流向。

4.结语

总之,新媒体的应用是企业宣传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此我们要把握时代和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加强对企业职工群众的技能培训工作,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的做好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同时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特点,不断进行优化,确保企业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做好国有企业宣传工作[J].大庆社会科学,2014年12月.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1篇11

关键词新闻媒体;媒介;信息;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1-0173-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媒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完善,特别是在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媒体产业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新闻媒体的文化传媒功能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增加了新的社会主体身份,在社会文化生活中逐渐扮演起现代教育者的角色。而且,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实施,新闻媒体传统社会文化传播功能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同时,又呈现出其作为现代教育者的新的功能特点与独

特性。

1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的特殊性

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在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领域,都没有明确的阐述与说明。在传统社会文化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实际上还具有教育的功能,特别是伴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新闻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的身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首先,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还包括现代的如互联网、手机终端等。在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具有监督社会生态体系、服务大众文化娱乐等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在日常的传播活动过程中,由于受自身特点的限制,以及传播客体所处的社会即时背景与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完全的呈现所有事件。而且新闻媒体本身作为社会文化舆论的引导者,代表的是公众的主流意识,因此在对信息的选择、信息的加工报道方面,必然会以社会文化舆论为导向。

其次,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针对的教育客体更加广泛。这也就无形中提升了新闻媒体发挥好教育功能的难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在现代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下,抓住所有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其原有的新闻传播功能,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多的争取受众,最大化的发挥其教育功能。根据信息传播的然率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信息的接受通常是由一定的选择性的,与需要浪费更多时间获取的信息相比,更喜欢接受花费时间较少,更容易被理解的信息资源。因此,在现有的社会生活语境中,新闻媒体要想获取更多的受众,即现代教育对象,就必须最大可能的降低教育客体媒介接触的时间及物质成本,同时提高教育客体对新闻媒体传播教育内容的满意度。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主体,其教育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传统教育主体为学生传授单一的理论知识或特定的技能水平不同,新闻媒体作为现代信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特殊的教育者,无形中就会对人们的思想言行、价值取向等起到一定的影响。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说,新闻媒体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和引导人们的思想价值、社会理念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原本已经具有特定的教育功能。

2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发挥教育功能的特点

新闻媒体发挥现代教育功能的实质就是通过对社会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传播力与社会公众影响力,从而达到引导和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的目的。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本质上是其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所具备的一种特有的功能。而且由于新闻媒体传播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传播过程的专业性,以及媒体受众的广泛性等特点,使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媒介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具有影响力。新闻媒体对某一事件的关注报道,促使受众对事件本身以及事件相关事件进行广泛讨论,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促进事件本身的解决或相似事件的规避。

与传统教育形式不同,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特点的发挥是建立在新闻媒体本身所特有的作用机制与作用方式之上的,主要具有非线性、隐含性、两面性的特点。

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的非线性特点主要是指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者对公众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途径与教育方式,它在教育方式上并不是对公众直接单纯说教,在教育内容上也不是从低到高的系统线性教材,它对受众的教育具有曲折性的特点。但是另一面,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者,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并不像传统的教育主体那样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严密的教育体系、固定的教育模式等等,它是通过信息传播来实现的,但是信息传播过程的本身又具有发散性、复合性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的非线性特点。

新闻媒体作为特殊的教育主体,其教育功能还具有隐含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家庭或学校的教育通常采用一种向受教育者明确教育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预期达到的效果等显性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是因为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其本身并不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功能,信息本身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就需要受众去挖掘、去发现。另一面,公众在轻松地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完成对信息承载的内隐性教育内容的接受。因此我们说,新闻媒体无论是在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内容方面,对受众的教育都是隐蔽的。

新闻媒体教育功能除了非线性与隐含性之外,同时还具有两面性的特点。新闻媒体在发挥其教育功能正面影响的同时,还带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新闻媒体作为现代新兴的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例如在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特别是互联网媒体,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从传统的单一理论知识灌输转变到了双向互动交流。随着新闻媒体的飞速发展,国家相关的新闻监管部门很难对所有的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审查。而且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有的新闻媒体为了自身了利益的需要,在信息传播报道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代表与其利益相关的群体或个人的新闻内容,或者迎合某些低俗审美趣味群体的新闻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又会给受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体上来说,新闻媒体作为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成长发展起来的特殊教育者,它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传递、人们思想价值的引导与道德的培养等起到一定的作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只有对新闻媒体这一新兴教育者的独特性,以及教育功能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实现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与教育受众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曹顺庆,熊兰.三十而立――四川大学新闻传播教育三十年[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1.

[2]辛欣,雷跃捷.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陈裙.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美高等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比较[D].安徽大学,2010.

[4]范以锦.新闻教育要为推进学界、业界的交流与创新发展服务[J].中国广播,2012(8).

传统媒体的特性范文篇12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特征;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50-02

一、前言

科技的发展不光带来技术上的进步,更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甚至引发艺术形式的革新。数字媒体艺术就是将计算机图形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并不断的引发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现阶段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数字影视、电脑动画、数字插画、数字特效、网页设计、网络游戏、数字音乐及视频短片等。

数字媒体艺术将传统的平面、静态化的传统艺术转化为更加动态和综合化的形式。由于在创作、承载及传播方式上的改变,数字媒体艺术在审美上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二、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主要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的艺术媒体,不像传统的艺术依据载体和材料,它主要依据计算机支持下的数字技术,它的特点具有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性、主动性、兼容性、使用性、参与性、互动性、游戏性。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大众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一)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性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数字技术将艺术从传统的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改变传统艺术的静态化和平面化,向动态化、多元化发展,二维平面也延伸转向三维立体空间。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不断创新的视觉体验,进而导致观众产生不同于之前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识等。数字媒体艺术借助数字技术的强大功能,不断创新的艺术行为,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主动性

根据现在美学理论的潮流,只有缩短审美距离,数字媒体艺术才能加快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区域。数字媒体艺术必须改变传统的艺术感性创作形式,选择一个理性的创作形式,推动艺术创作和社会活动相融合的发展。理性的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充分调动欣赏者生理和心里需求,进而缩短欣赏者与创作艺术之间的距离,只有消除这种距离才能让欣赏者真正走进艺术作品内,才能主动的参与改变作品,在审美的过程才能由被动变主动。

(三)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兼容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兼容了传统艺术的美学特性,同时对传统的艺术形式传播和表现形式产生了深入影响。从此传统美学结合数字技术的呈现出科技创新艺术的魅力形象,逐步形成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形式。数字媒体艺术的兼容性,是众多艺术形式美学体结合数字技术的形成的别具风格的审美。

(四)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使用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由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大多数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使用功能,这也是它强大的实用功能。比如:影视作品、网络作品等应用在各种被需要的产品。使用性也是数字媒体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的最大特征,也是其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五)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参与性、互动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欣赏改变传统的单方面模式逐步向你走进,并向你作出回应,提倡你的参与。只有在情境中才能与欣赏者进行思维上的沟通,才能影响欣赏者的对艺术的思考和审美,进而实现了在艺术审美上的参与性。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不在是作者的作品,而是欣赏者参与艺术互动的“作品”。

传统的艺术欣赏者的审美感知仅限于作品框内,因此只能为欣赏者提供一个单一的框架互动平台,而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让欣赏者在欣赏的同时与作品联系在一起,欣赏的同时就是参与的同时、互动的同时,甚至完全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自失”的状态,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这也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六)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游戏性

数字媒体艺术逐步消解经典艺术的性质规范,追求一种调侃性的话语,网民进行网络艺术创作实则为了娱乐自己,再则才是为了娱乐别人。因此,只有在美学精神上消解来自理论和道德的压力,才能更多的趋向于游戏性,就像网络艺术中的网络游戏和FLASH都是以游戏为发展方向。

现在网络游戏的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逼近现实,凭借现代的科技含量逐步发展成为最富魔力的娱乐形式。现在网络游戏逐步朝向人机界面装置的艺术方向发展,加大人机交流的方式的多样化,进而消解人与计算机的距离。目前,FLASH也是具有突出的游戏性特点的网络艺术,比如:MV、网络广告等,其中动画短片和游戏等强调的是题材的创意和动画的画面处理与设计,进而呈现一种生动的形式来传达网民对自己生活的看法,从而减少商业性的约束,达到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做自己喜欢的作品的目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审美大众化

现代美学观念的存在,是因为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艺术产生的开始只是少数人参与,而如今艺术活动变成一种流行,这种流行是艺术形式的终结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只是意味着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审美意识已经大众化,但并非是数字媒体艺术大众审美意识的终结。现代美学的审美理论依据主要以传统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为媒介载体,这种传统的审美理论与现代文化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现代美学的审美理论在二十世纪存有争议,现代美学认为审美是欣赏者在欣赏艺术时可以充分得到精神享受,通过艺术形式来判断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和来区别其它现象;学者认为数字媒体意识是后现代文环境中产生的艺术形式,因此创作和欣赏的方式是后现代现象的一种表达。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对已存在的媒体资源的选择,形成对传统价值的冲击,在数字艺术创作中冲破了权威的非权威的界限,创作者获得了一种在传统艺术中无法获得的新的尝试,争取让欣赏者更易接近数字媒体艺术,从而吸引更多的欣赏者走进艺术,只有更加大众的审美才能增加创作者的受众,进而增加创作的难度。

四、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其为艺术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不但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艺术展现形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传统审美方式和标准,在对传统审美观念形成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审美的大众化发展过程,因此也是时代进步的必要和必需转变。

参考文献:

[1]贾秀清等.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本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机械手设计论文(6篇)
  • 下一篇:关于服装加工合同收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