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6篇)

时间: 2024-01-07 栏目:公文范文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英语阅读;跨文化交际;二十一世纪英文报

1研究背景与目的

继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2015年4月,国务院又另外增加了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贸区,中国的贸易大网已全面迅速铺开。这无疑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窗口,描绘着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未来,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良性发展,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贸、报关等,客户服务、英语教育培训、涉外咨询,免税店销售等新兴商务模式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跨文化交往技能,而报刊辅助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正好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增强带来积极意义。

本次课题以图示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二十一世纪英文报》的课堂教学实践,探讨英文报刊辅助教学对提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优势及应用策略,从而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性,具有创新研究的价值。而以往的图示理论在外语学习领域的应用性研究的确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视角相对集中,重复性理论描述较多而具有现实参考价值的课堂应用实践成果较少。因此,本次研究希望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调研数据为支撑,构建图式阅读理论在英文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模型和方法,并通过阅读实践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自下而上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和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最后总结并推广英文报刊辅助教学设计的经验,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能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课题研究将英文报刊引入到英语阅读和英美文化概况课堂中进行辅助教学,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目标和阅读现状;同时于课题研究前、后期分别对实验对象进行文化测试,了解学生对文化背景、文化理解和文化表现三个模块的驾驭能力,对比分析课程改革前后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验证报刊阅读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否有拉动和促进作用,得出研究结论和改革方案。

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法:收集现有图式理论阅读模式及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资料,了解课题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以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模式。(2)调查分析法:课题组对天津滨海职业学院13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分阶段进行试卷考核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统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了解其情感目标、阅读现状与改革后的阅读效果并作为英语报刊阅读能力检测的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

3研究结果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表示在《二十一世纪英文报》的阅读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难点主要为单词、句型、新闻背景和文化理解差异。因此,英语教师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加强英语基础语法,词汇量,新闻背景等知识的讲解外,还要强化多元文化输入,适时、准确地抓住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切入点,通过报刊辅助教学的形象性、真实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扩大知识涉猎群,提升阅读效果。学生们普遍认为好的文章应该首先内容新颖,贴近生活,有真实性;其次与大学英语四、六级,剑桥商务英语等能力测试相融合,提升学习效果;并且教师授课时应以学生为中心,摆脱“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引导者和聆听者的角色主持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打造全新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

可能很多学生在交际实践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时,经常感到担心和害怕,怕自己听不懂对方的表达,也怕说错被对方笑话,这种负面情绪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利用跨文化交流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和资源的可能性,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效应。通过调研,课题组发现,受访学生希望通过以下方式做出改变:尝试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努力培养自己欣赏、理解不同文化产品的兴趣;在交流中,避免涉及有关他人隐私的话题,避免偏见和成见;同时从多渠道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文化方面的差异,当交际中出现误会时,运用合适的交际策略实现交际目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了,这反过来对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研究后期的文化测试中,学生的考核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政治经济体制和宗教习俗等有了更深的了解,并能利用多元文化理论加深对英语语篇的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可见,报刊辅助教学的融入的确卓有成效,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确有拉动作用。然而,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学生文化表现模块的测试结果虽有提高但仍不令人满意,学生仍欠缺将所学阅读和文化理论运用到不同文化交流实践中的能力,这也是此后英语专业课教师们应该思考、研究和努力改进的方向。

4改进措施与结论

英语专业课教师应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实用为主”的原则,把理论内容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精讲多练加以巩固,对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删除或精简。英语阅读课程本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商务英语教师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将深奥抽象的英语课文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多个商务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授课教师应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合下充分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围绕商务话题构建任务,如可以以小组形式创建虚拟公司,编写产品营销策划案并进行成果展示,成绩可计入期末课程考核;鼓励学生做经贸财经新闻的剪摘报,扩大其知识面;在外贸函电课上模拟买卖双方进行报盘、还盘等贸易书信往来和价格、保险等条款的模拟谈判。不流于形式,坚持跟踪考核学生在实践应用中的表现,教师可在学生演练时通过照相或视频录入的方式储存,然后在课上与大家共同欣赏点评,有问题及时解决,增强课堂学习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另外,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开展英语角、英语戏剧社、课外阅读小组等社团活动,举办英文演讲、辩论、英美文化知识等形式多样的英语专项比赛,延伸课堂教学效果,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综上所述,通过调研,课题组了解了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瓶颈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薄弱之处,找出困扰高职商务英语相关专业发展的症结并提出改革措施,现实意义明显。在课题组的建议下,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15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调整并新增了《报刊时文选读》课程作为学生第二学年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共72学时,并继续选用《二十一世纪英文报》(大学版)作为学生第二课堂学习资源。实践证明,本次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成果的有效性,并为今后的同类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调研依据。

参考文献

[1]毛忠霞.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需求分析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篇2

“1+X”群文阅读教学这种新的阅读教学形态,将改变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一些弊病,意味着最大程度地“让读”“让学”,显然,“1+X”群文阅读不应该是“教”的展示与表演,而是一种以”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那么,如何确定以“学”为出发点的“学情视角”,依据当前语文教材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的“促学”系统7笔者试图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议论文体教学为例,从学习起点分析、学习状态关注及学习结果评估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学习起点:对单元教学目标的思考与重构

“学习起点”的分析主要包括基础经验探查和学习需要分析两方面。首先,从基础经验探查来看,综观相关年级教材,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再则,横向对照本组课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不难发现它们都属于说理性的文章,其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典型的议论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小学阶段首次真正接触议论文体,本单元导语中还要求”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这正是难点所在。

显然,仅凭本组的四篇文章来感悟科学精神的内涵,领悟议论文体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以结构化的“1+X”群文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有效地达成重点、难点,并以发现为核心目标,重构本单元的整组教学呢?

(一)结构的建立

本组教学主要由精读、“1+X”群文、口语交际辩论、习作、读书课等部分组成,在原来教材的编排上需进行大胆的调整。群文主要补充两类,其一,包含科学精神特质的文章,以丰富科学精神的内涵;其二,体现说理性的议论文章,并以比较发现议论的表达方法为主的文章。习作上建议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安排的小练笔作为习作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此项习作更符合本组文章的表达气质,更有助于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读书课将推荐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如《居里一家》《科学的旅程》《星光璀璨》《不要烦人,科学生涯经验谈》,不断加深学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二)过程的设计

“1+X”群文阅读意味着寻求更合理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经历让读、让学、让发现的过程,以实现教材重构的最大效益。因此,本着结构化的原则,本组教学参考10~12课时,分以下三步实施。

第一步:精读教学(4课时)

教学目标:把握文章大意,体会文本情感,初步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

教学内容:《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步:“1+X”群文教学(4-5课时)

教学目标: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经历较高水平的发现性阅读与思考性表达。

教学内容:

板块一:指向发现的“1+X”群文课例:《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

延伸活动:口语交际·辩论“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板块二:指向表达的“1+X”群文课例:《找出主旨及发表议论》。

延伸活动:习作·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第三步:巩固提升(2-3课时)

教学目标:打开阅读视野,延伸阅读活动,丰富主题体验,整理单元收获。

教学内容:结合“回顾·拓展”,导读科学家传记,读书课交流。

二、学习状态:对学习活动设计的需要与驱动

群文阅读一直强调多一些默读和浏览,多一些小组对话和讨论,多一些比较阅读,多一些探究思考。归根到底,就是要切实改善课堂“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思索的乐趣,进而鼓动学习的动机,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在,在学生“理解不到”和“揣摩不出”的地方给予指导。这种以“学”为导向的课堂,必须驱动学生“学的活动”。(一)依据“源自学生的带有共性的提问”组织“学的活动”

一堂好课应当激发学生的共鸣,其基础便是对学生真问题的发现。筛选带有共性的提问,是很考验教师课堂的辨识能力的。课堂上,”讨论一辨识一引领”的过程就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关键事件。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学习过程。

1.预习:居里夫人给你留下的“美丽“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讨论:学生反馈文中的各个关注点,呈现已懂,关注难懂及不懂。

3.辨识:对“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一句的理解是带有共性的问题,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问题。

4.引领:带着问题展开群文阅读,内容为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与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获取关键信息,提升阅读领悟,解开疑惑。

5.反思:结合“诺贝尔科学奖颁奖”的形式,统整对“美丽”的认识,为居里夫人写几句颁奖辞。

这样的课堂,既能形成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模式,又有利于学生的思路相对集中,自然,最终使“学”更加有效。令人深思的是,“1+X”群文不仅是教材内容的拓展与补充,更成为学生突破难点的一种策略与途径,因疑而读,因读而思,因思而得,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依据“使学生感到意外,引起他们好奇心”的内容组织“学的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凭借单元中的四篇课文,能够让学生初步感悟科学精神的一些特征,但若仅仅如此,相对于其内涵的博大精深,又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精神的好奇心,更主动、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呢?例如以下任务驱动式的活动设计:

1.任务平台:出示《科学精神的形成》(法国·,巴什拉著)中对“科学精神”的论述,重点关注其中列举的15种精神品质。

2.在这15种精神品质中,哪几种我们已经通过相关课文关注到了?陈述已知哪几种我们还没有关注到?关注未知

3.以未知为引擎,小组阅读群文资料袋中的四篇文章:《“蠢家伙”的胜利》《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我站在巨人肩上”》《对“想当然“的惩罚》,阅读后交流:发现了哪种未知的精神品质?

4.深化主题:丰富科学精神的概念图。

本例中,以富有张力的阅读话题激活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群文阅读的视域之中,生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随之,“1+X”也开始充实为“l+x+x+x…‘1+X+1+Y”……这是一种有需求的阅读活动,可以预想,课堂上学生阅读的时间、空间大大提升,自然,思考的广度、深度都得以受益。

(三)依据“学生已经有所体验,但仍感到有疑难”的内容组织“学的活动”

对于议论文体教学,找出主旨及发表议论是其核心要求。分析学情我们会发现,找出主旨,读懂议论文,显然是较容易达标的。而“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发表议论,对于小学生而言,自然是有困难的。

课例:用具体事实论证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

1.揭题讨论,小组阅读群文资料袋中论述”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三篇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说勤奋》《说“勤”》,讨论思考:从文章的主旨、选用的具体事实、论证的语言表达等方面,三篇文章分别有哪些成功之处?

2.全班交流,并罗列出三篇文章中选用的所有具体事实,呈现在黑板上。

3.围绕主旨,自主选择2-3个具体事实,发表议论。在个人操练中,借助已有材料,尝试初步的议论文建构。

本例中,摒弃了苦口婆心的写作前指导,发挥了群文阅读结构化的优势,灵活地将“1+X”转变为“X+l”,采用多见面、多比较的方式把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通过自我辨析,强调自我建构,把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认识,如此定能突破难点。

三、学习结果:对教学评估指向的突破与丰富

“1+X”加减之间,到底“教什么”?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基本的立场,那就是把着力点放在“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学习结果”上,由此反过来审视教师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有效性。而对“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评估,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习活动”的目标指向性与达成度。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大致有三个方面的指向。

(一)指向发现

“1+X”结构化的群文让学生始终保留着探知的新鲜感,比较、质疑、发现成为阅读过程中一种自觉的思维习惯。本单元意图通过比较阅读,运用联结、统整等策略,发现科学精神的内涵,初步认识科学精神的核心特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的学习设计:

1.基于“同质”的比较:对照居里夫人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中的三位科学家,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科学精神,如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等。

2.基于“异质”的比较:阅读《千年梦圆在今朝》与《我最好的老师》,发现两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独特科学精神,如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团结协作等。

3.统整”同质”与”异质”:对比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以“我们眼中科学精神的基本特质”为话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分享交流,提炼共同的基本特质,并在概念图中利用关键词表现出来。

群文阅读中采用最多的便是“相异和相同”的比较,这种发现正是群文结构化对学生思维结构化的最大促进。在一组教材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合理地将若干篇课文进行”1+X”的灵活组合,能唤起教材的新生命,激发阅读的新体验,带来新视野。

(二)指向策略

“1+X”群文阅读注重课内外联动,强调阅读策略的实践运用,让学生尝试更真实、更实用的生活化阅读。因此,速读、体验与思辨,成为“1+X”群文阅读的几个关键要素。比如这样一个“怎么读议论文”的学习活动:

1.速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画找议论的句子。

2.小组交流,并比较哪个句子最能表明作者行文思想的观点,即论点。

3.围绕论点,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事实展开议论的?再次速读文章,用简练的词句概括出文中运用的具体事实,填入相应表格中。

4.对照表格中的”论点”与“具体事实”,形成阅读议论文体的基本策略。

5.续示表格,迁移运用,梳理《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论点,以及所运用的具体事实。

同大多数的“1+X”群文教学一致,上例中也巧借表格,逐步梳理读议论文的方法。使用表格这种阅读工具的好处,一是更加直观地呈现阅读过程,将“1”的范例聚焦、”x”的迁移运用很巧妙地聚焦在表格当中,做足“1”,做活“x”;二是更加有效地习得比较、联结、统整、视觉化等阅读策略,让看似理论生硬的历练过程得以循序渐进。

(三)指向表达

本单元编排议论文体,在“表达”上应当紧紧围绕“领悟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议论方式”,而学生最难体会的是“议论文体中语言表达的独特效果”,这也是议论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下学习活动就能有效地突破此难点:

1.议论文中如何叙述具体事实呢?在语言表达上和其他文章又有什么区别呢?

2.以”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为例,对比出示两个版本:原文中议论文表达的版本、改写咸的记叙文表达的版本,在语言表达上有何不同?可以从整体上去比较,也可以从细节去揣摩。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梳理出议论文中叙述具体事实的特点:突出强调与观点相关的内容;事情过程写得简洁精练;语言上修饰性的语言极少,感情色彩极浅……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大阅读;课程一体化整合;个性化;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43-02

遵循生命持续生长的生态发展规律和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规律,如何开发九年一贯制办学的独特优势,是课程一体化整合的目标。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大阅读就是课程一体化整合的有效载体之一。大阅读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成长背景下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大阅读”是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目标指导下,依据学生生理发展阶段、学习现状、个性发展要求进行的阅读实践活动。“大阅读”的“大”包含三层意思:规模大,全班、全校集体进行,在统一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实践,形成良好的读书交流氛围;内容范围大,学生依据个人需求、爱好选择书籍的种类,阅读涵盖广泛;兴趣大,阅读内容自选,讨论主题自定,参与哪个水平的感受交流自主申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交流兴趣。大阅读教学策略从时间规划、内容选择、分层交流等角度整合九义教育,开创跨年段、跨学科的教育新气象。大阅读是新时代的呼唤,是多元生长、个性发展的呼唤,有效催生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整合性发展优越性。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一点知识,不仅仅是为孩子能考个好分数,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义务教育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未来的学习将是一个跨领域的学习,它包括: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终身学习。

2010年3月,对我校3-9年级同学学习、读书习惯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课余基本是看电视90%,在外面闲逛12%,打游戏20%,上网10%,看作文书17%,读名著2%;父母学历达高中的约1.7%、初中约70%、小学约29.3%;父母能辅导学生作业的比率是13%,父母指导孩子阅读有益图书的比率是约1.7%,父母乐意为孩子买课外书的比率是约93%;由此引发的问题有:⑴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交流与讨困难。⑵教师只能抓课本,内容单一,常常越俎代疱。⑶课堂参与度不高,自主合作学习表面化。

在此背景下,学习兴趣激发需要符合学情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力提升需要打开眼界,确立目标。尝试“课程一体化”改革,实行“大阅读”课程整合才能聚生、释放教育教学发展力和创新力,赢得了日趋强劲的核心发展力,留下了九年制一贯制教育教学改革的厚重足迹。在“大阅读”策略中,“聚生”就是培养习惯,激发兴趣;“释放”就是在实践中交流讨论,生成新的认识,投入新一轮的阅读与思考。大阅读课程整合的具体策略是开发扩展多元阅读实践:

一是阅读时间多元化:1-9年级早读活动化整合的实践探索,成为语文课堂的有益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早读习惯,有效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中午自习时间,倡导静心读书,并利用学校广播站交流分享读书心得;下午课外自修时间,分主题进行阅读研究与实践。在统一的时段内全校性阅读,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阅读内容多元:眼界凸显广博,开发选修课程,形成文学类、艺体类、社会实践类、科创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等多种选修课程,尤其针对不同的年段设定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引导不同年段的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爱好、现有阅读能力选择阅读内容,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年段自主选修课程,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学科知识融合。

三是阅读实践与分享的主题多元:依据学生阅读后提出的讨论问题或者话题,开设不同的专题讲坛或论坛,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不同年级、相同兴趣的人基于共同的兴趣、阅读经历以及多元的生长背景,必将在唇枪舌战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思想的共鸣,形成更多探讨的话题,激发不同水平个体的学习热情以期盼的心态投入下一轮学习与研讨中。在充分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发言,头脑风暴式的分层讨论交流能营造低威胁、高挑战的学习氛围,课堂氛围的低威胁会让学生具有充分的安全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脑学习的动力机制;不同观点的阐述,不同能力水平的交锋、不同年段见识的拓展,给每位参与的同学带来挑战的机遇,正是这种高挑战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乐于问题解释与决策,主动尝试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实现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这就大阅读课程整合的优势。

近年来,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证明:脑具有无穷的学习潜能,这种潜能与人的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背景完全无关,脑的生理变化是人不断学习的后天结果;IQ并非与生不变;情感、环境影响着脑的生长和学习。

阅读经历对大脑学习力开发有重大作用,阅读是基石,不断构建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感恩善良等品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名人传记更是再现名人成长的历程,阅读这样的作品,能带来极大的精神震撼,激发学生树立高尚的目标,思考大人物成长路,设计自己的成长路。在阅读中,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习创造与批判、将每次人生体验视为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学会合作与交流,发展人际与文化方面的关系。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在九年一贯背景下的大阅读课程一体化整合必将照亮一盏明灯,催生九义教育高效益发展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WolfeJ,BrandtWhat《WeKnowfromBrainResearch》[J]EducationalLeadership,1998(3):8-14

[2]张玉梅.《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09

[3]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艾丽斯·乌德瓦里-索尔纳.《快乐教学》[M].中国青年杂志社出版,2011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视角翻译技巧

引言

英语翻译是将英文文章、文献或者资料翻译成中文的过程,英语翻译不仅是英语学习者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也是从事与英语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英语翻译的要点和技巧比较多,而作为语言的转换,从语言产生的根源――文化环境角度,去讨论英语翻译的技巧应用,对英语学习者和工作者的帮助作用最大。

一、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转换

翻译的精髓在于使观看译文的人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原来英语材料中的含义,这既包括字面上的解释,也包括阅读之后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即情绪的波动和认知的变化。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的关键点:首先,按照语言环境下的心理状态进行翻译;其次,按照语言习惯进行翻译;第三,尊重文化差异的表达和观念的传递。而要达到这种翻译效果,就要求翻译者对英语和中文的语言环境拥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并且实现跨文化视角的转换翻,只有这样,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材料内容才能够完成阅读感受方面的平行转化,英文材料的真实阅读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二、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技巧

1.划归策略。将文化中存在的差异转换为读者可以理解的文化表达方式,让译文内容更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即为划归策略。简单来讲,划归策略就是使原本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弥合,实现文化环境的同水平转化。比如,在主语的表达方式上,汉语表达习惯是以人作为主语,英语的主语大都是物,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将英语语言进行汉语表达习惯的转化。Thesestoriesandherexpressivefaceappealedprofoundlytome.在这个英语句子中,主语是“stories”和“fece”,按照字面翻译,大可直译为:“这些故事加上她丰富的表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但是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翻译成“我被这些故事和她讲述时候丰富的表情深深地吸引住了”,将第一人称作为主语,强调事件和客体行为对主体的影响,使句子更加生动。

2.词类转换。对于很多正面翻译无法实现的译文,译者可以选择采用反面翻译,也就是说,对肯定的表达可以采用否定的翻译方法,确保译文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利于读者理解。在英文翻译中,对“too...to...”句型的翻译,是词类转换技巧的最佳展示。例如“Althoughhisdoctorsuggestedheshouldadoptahealthydiet,suchaseatingplant-basedfoods,hewastoostubborntolisten”,这里的“toostubborntolisten”不翻译成“听起来太固执”,这样直译并非材料本意,而是应该采用否定句的表达“太固执、不肯听”,这样的翻译方式能够清楚、正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避免歧义。

3.文化背景引申。基于交际翻译的视角,将意译与英语隐喻翻译过程结合起来,能较好地促进学习者了解本国文化,这就是对文化背景进行引申。如英文中某些隐喻用中文成语表达:Theweakestgoestothewall.译文:优胜劣汰;Toharponthesamestring.译文:旧调重弹;这是对中文成语的利用,是符合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另外,英语交流的文化外延与汉语语言也有不同之处。因此,译者需要结合特定场景、特定语境进行了解。例如,“ambitious”在英语中取褒义,翻译作“雄心勃勃的”,而在我国却将该词理解成贬义,取其“炫耀”之意。又如,“dog”在英国人眼中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而在中国却认为带有贬义。翻译者需要根据上下语境的不同,谨慎处理翻译的内容。

4.简繁互通。在具体翻译时,译者应具体分析读者及其反应情况,调查读者真实需求以及具体接受能力等,针对读者期望值进行科学预测,综合分析读者群在具体需要上的差异,针对翻译策略进行科学调整,进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译文,获得共鸣。许多英语国家拍摄的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在翻译过程中都应用了这个技巧,根据中国某段时期流行的网络用语、段子等,对影片的对白进行翻译加工。例如,在“功夫熊猫3”中,“IhaveheardaboutsomeMasterwhocouldwinafightjustbythrowingopenadoor.”翻g为:我听说某些大师只靠破门之势就能闪瞎对手赢得战斗。其中“闪瞎对手”,既符合当下中国年轻群体中流行的网络语言的趋势,又与“破门之势”的快、准、狠的特征结合,是很恰当的繁简互通技巧的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是实现英语材料中文转化的必要策略,也是进行精确的、带有语言情绪的翻译的唯一途径。在应用各种翻译技巧时应注意对中英文化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这需要翻译者的不断学习和长期练习,希望本文能够为英语翻译工作的进步以及英语学习者的翻译水平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蔡姝婷.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J].校园英语,2016(07):121-122.

[2]樊玉焕.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7):115-116.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有效阅读文化障碍功利性阅读

国际科技、贸易、教育、能源、经济、公共事业、商业、环境保护、宇宙开发甚至战争等等众多方面的问题都牵连着世界上所有国家。低效率的交流和沟通,相互间的误解,给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问题和麻烦,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能力更是不可忽视的。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少人觉得外语能力不够,与外国人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交谈有时理解不了对方,有时又无法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人把这一现象归咎于外语学习应该以听说为主,可笔者认为跨文化阅读在学生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跨文化阅读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是读者与作者思想和文化的无声交流。跨文化阅读是外语学习的切入点也是获取信息(information)的重要途径。现就跨文化阅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影响大学生跨文化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大学生跨文化阅读中的“有效阅读”

在跨文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阅读难以实现有效阅读。这里有必要先弄清楚“有效阅读”(effectivereading)和“阅读能力”两个概念的区别。笔者认为“阅读能力”和“有效阅读”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但不是一回事。“阅读能力”是“有效阅读”的前提和保证。“有效阅读”则指成功的阅读——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和获取阅读材料的任何信息。实际上,任何人在阅读中百分之百地理解信息或完全没有“误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跨文化阅读中,读者与作者在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大学生在中学的外语学习很少关注文化差异的影响)每一个信息不可能被赋予完全一致的意义。即使读者和了解作者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不能站在一个绝对零的起点上,不受本族文化(nationalculture)的影响。

所以,“误解”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尽管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很强,但并不意味着他在任何阅读中都能有效地理解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这样有效的阅读实际上是“误解”的缩小而已(minimizedmisunderstandings),或在一定程度上,“误解”的缩小是有效阅读的同义词。

(二)跨文化阅读中的阅读文化障碍

文化障碍(culturalbarrier)是大学生跨文化阅读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化背景知识在跨文化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研究文化障碍,对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外语水平的总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何谓阅读文化障碍,人们对文化这一概念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有学者根据外语教学的需要,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大类。他们指出:“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归纳起来,此处的“文化”是指如下三个层次的文化: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高级文化,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等大众文化,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等深层文化。凡由这三个层次的文化因素引起的理解困难都属于文化障碍。

跨文化阅读中的文化障碍实质上是一种交际障碍,比跨文化交际的交际文化障碍的范围小。交际障碍包括口头和书面两个方面。口头交际障碍比书面交际障碍的范围广。口头交际障碍包括语言、非语言、心理、角色障碍等,但相对比较容易排除。因为交际双方可以借助询问和对方的体语、情景和解释或说明等反馈以及其他方式比较直接、快捷地发现并排除。相比之下,书面交际障碍的范围小,排除难度大,且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在空间上具有间接性。作者一旦成稿使之成为读者的阅读材料时,其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内涵就已经发出且确定不变。读者只能依靠自己已掌握的语言、文化知识对作者所传递的语言、文化信息以及作者的思维和生活的文化进行理解、分析和扬弃。所以,这种交际通常在时间上滞后,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排除的手段也有局限,这加大了跨文化阅读中文化障碍的识别和排除的难度。

二、我国学生外语学习习惯对跨文化阅读的影响及对策

(一)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致使大学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知识没有很多的认识,在跨文化阅读中不能跨越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据一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生的汉语阅读仍是“功利性阅读”(utilityreading)占主导。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较短,品种不够丰富。母语的阅读状况尚且如此,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阅读现象更为严重。在中学老师的外语阅读教法中多以“解剖法”为主:把文章肢解成各个碎片,逐步分析其单词、句法和语篇结构,以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把语言当成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任何感彩的材料,完全忽略了语言给人的视觉上的美感及其所包含的情感、文化因素。其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注重考试成绩。

而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只重视语言形式: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了语言在交际场合的应用,忽视了文化的教育。因此,虽然我们有较为牢固的语言基础,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常常是能够识得文章中所有的单词,但因为在大至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宗教习俗等方面,小至对某一单词的背景、感彩等方面知识的缺乏,所以往往即使是有单词,仍不能较好地理解整段文章的内容。

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带来了大学生在跨文化阅读中的问题。“功利性阅读”使部分学生在应试方面取得高分,却对外国的思想文化、风土人情知之甚少。外语学习不能把语言作为表达思想愿望、进行人际交流的手段,只是枯燥单调的语言形式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倦情绪。因此,我们提倡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坚持“自主性阅读”。我们就“功利性阅读”和“自主性阅读”进行比较(如下表)。“自主性阅读”在跨文化阅读中的优势不言而喻。

因此,大学生对跨文化阅读要有正确认识,端正学习态度(attitude)。中学的外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跨进大学校门之后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很多大学生学习外语,仍然是抱着应试的心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外语是为了得到全国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的证书,通过托福、雅思考试甚至是硕士研究生考试的高分成绩。于是,背单词,记忆作文模板,做大量的真题、模拟题等以便掌握应试技巧。对于阅读技巧的训练也远远超过对文化差异的重视。

若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一味的停留在这种“功利性阅读”,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有很多的不便,降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影响我们国家的发展。著名学者MarshallMollohan曾以“地球村”(GlobalVillage)一词来形容越来越小的世界,世界首富William(Bill)H.Gates也说过“Globeisasmallvillage”。地球上时空的紧缩,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无法避免并且日益加强。对于生活在21世纪,肩负着人类未来发展的年轻学子来说,不管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学会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具备超越文化局限的眼光和意识,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知识与技能可以说十分重要,其意义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所以,培养大学生跨文化阅读的意义深远,在广泛的跨文化阅读中,一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丰富自己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如何排除跨文化阅读中的文化障碍

语言与文化互相交织在一起,大学生阅读外语材料时,面临的文化障碍是多层次的,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对语言的理解受到特定文化经验的制约”,提高跨文化阅读理解质量,不仅需要精通第二语言的语言本身,而且需要了解和体验语言文化。既了解第二语言语言,又了解它的语言文化,阅读过程中的文化障碍才会减少乃至完全排除。怎样做才有利于排除阅读过程中文化障碍呢?

首先,建立并加强文化意识。即使是初级外语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外语语言,诸如词汇、句型、语法,也不能忽视文化学习。在大学高年级,应增加文化学习分量。外语教师应当掌握各阶段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比重,利用“文化渗透”和“文化旁白”的方式,给学生以正确的文化引导。

其次,在学习语言的各个阶段和方面,注意挖掘、发现文化现象和文化涵义,与汉语文化作对比,找出两者之异同,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外语教师,尤其阅读课教师,应该把培养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提高文化识别和理解能力视为相关联的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理解读物的语言信息的同时,提出启发性文化问题,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前准备好的“文化片段”或“文化包”,诱导学生理解文化信息,由认识高层文化、大众文化向认识深层文化发展,从而获得一定的文化预见能力,以利于排除以后遇到类似的文化障碍。

再次,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文化学习和训练。对大学生而言,跨文化阅读的阅读理解的障碍更多地发生在文化范畴,而非语言范围。学习、了解文化和其他知识成为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除了从阅读课和其他课中挖掘文化知识以外,需要有一个推荐文化书目,内容包括有关的文化介绍、评论、论文和文学作品,对其进行有计划学习,对所学内容写出报告或经常讨论。

三、结束语

如何培养大学生跨文化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话题。培养跨文化阅读的能力,应改变外语学习中不适当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为指导,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在跨文化阅读中,学习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和欣赏文化差异,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这些即将走向社会,即将从事各行各业的大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把多彩的中国带给世界,把多元的世界带给中国。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篇6

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中依旧采取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通过高中英语的学习后只能满足应试要求,却没有学会真正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训是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对英语的使用,在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在对美英文化进行讲解时,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层面。高中生在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很难有时间去学习和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通常只能掌握来自课本的知识,不能得到全方面的学习,对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一定的弊端。因此教师在讲到某一知识点时,渗透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能够使学生多了解英美文化,在英语学习中更加有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高中英语。高中英语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工作,能够在掌握英语国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以及地域性。同时英语语言国家在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特点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实现跨文化交流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要能在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各个国家的交流。

2.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对策

2.1做好阅读教学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站在跨文化的角度上分析,教师必须要做好语言以及文化之间的联系,文化是学习语言的前提,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高中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首要做好的便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团语感的形成。我国与国外一些国家的文化差异较大,在风俗、宗教以及民间习俗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存在差异,要想对这些差异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能够在阅读中去感受国外的文化内涵,以此来充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做好英语的词汇教学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内容,因此,要想学好英语,那么必须要对词汇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同时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与跨文化意识培养之间存在较大的联系,学生们只有对词汇有一个深入的掌握,对构词的形式有一个了解,这样才能对英语文化的内涵有一个了解。一般来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发面也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同时这些变化都会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以及词汇构词方面有所体现,学生在词汇的不断演变中将会对国外文化差异有一个了解。并且在英语词汇中也包含有贬义词以及褒义词,这些词都表示不同含义,同一种意义形式也能够利用不同的词汇进行表达。所以说,做好对学生的词汇教学将会提升英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2.3做好英语口语的培养

根据英语学习的过程可以充分看出,口语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表现英语交流性的主要内容,做好口语练习将会有效促进学生掌握英语文化的内涵,并且将会促进学生们实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听读材料,指导学生不断与人沟通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的拓展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4利用课外活动渗透跨文化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为学生甚至一些课外活动,以此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际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升跨文化交流意识。教师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等,了解国外的文化习俗。教师也要定期举办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来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结语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让学生更加长远地发展。

[1]康志鹏.高中英语文化素材分析及教学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01).

[2]刘新梅.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12(07).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收集下周工作计划三篇
  • 下一篇: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