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破坏了农田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了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绿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新理念,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一控、二减、三基本”农业发展新方针,主要精神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肥料浪费及其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就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所在。
2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含义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就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1]。总之,就是农作物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农业部施肥新标准为有机肥占50%,氮、磷、钾占50%。
3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理论依据
六大规律:养分归还补偿律、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2]。
3.1养分归还律
农作物产量的形成有40%~80%的养分来自土壤,要保证土壤足够的养分供给,必须依靠施肥,把被农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给土壤,确保土壤肥力。
3.2最小养分律
农作物生长需要各种养分,缺一不可,即便是含量最小的养分,如果缺少,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提高。
3.3同等重要律
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均同样重要,不可缺少。
3.4不可替代律
各种养分在农作物体内都有一定功效,相互之间不可替代,缺少时要及时补充。
3.5报酬递减律
从土壤中得到一定的报酬,就要向土壤中投入一定的资本。投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投入,产量反而逐渐下降。
3.6因子综合律
农作物产量的高低是由农作物生长发育各种养分因子综合作用决定的。
4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技术指标
4.1首先要测量土壤所含的养分量
通过仪器测量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和各种养分丰缺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养分[3]。农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土壤提供的养分+追施肥料×当季肥料利用率。
4.2肥料当季利用率
氮肥15%~35%、磷肥10%~20%、钾肥35%~50%。
4.3农作物产量需肥指标
每产100kg水稻需纯N2.9kg、P2O51.2kg、K2O3.5kg;每产100kg小麦需纯N3kg、P2O51.2kg、K2O2.5kg;每产100kg油菜需纯N5.8kg、P2O52.5kg、K2O4.3kg;每产100kg棉花需纯N5kg、P2O51.8kg、K2O4.0kg。
4.4施肥量
施肥量(kg/hm2)=农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5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介绍
5.1化肥深施
深施可以防止化肥流失,特别是氮肥[4]。一般氮肥施在表层,通过氧化变成硝态氮、氨气挥发损失;磷肥要一次性基施,因为磷肥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钾肥要分次施用,因为钾离子容易被淋溶流失。
5.2根据土壤酸碱度合理施肥
过酸和过碱的土壤中,养分有效性会大大降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5~8.0。
5.3提高追肥效果
追肥时间选择在农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磷钾肥作基肥在苗期早追、深施;微量元素一般采取叶面喷施,氮肥穴施深度5~10cm,距离植株10cm即可。农作物生长中期大田撒施氮肥,要选择在露水干时进行,以防烧苗,最好拌土撒施。
5.4农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水稻营养最大效率期为幼穗形成期、小麦为拔节抽穗期、油菜为花期、玉米则在大喇叭口到抽雄期。
5.5主要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介绍
5.5.1水稻:目标产量9t/hm2。①单质肥料。基肥:施商品有机肥1500kg/hm2或优质农家肥7.5t/hm2、尿素225~300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追肥:分蘖肥(栽后5~7d)施尿素90~120kg/hm2;穗肥(烤田复水后)施尿素90~120kg/hm2、氯化钾90~120kg/hm2。②配方肥料。圩田基肥:含量为45%(18-12-15);丘陵岗地基肥:含量为45%(20-10-15)。基肥(犁后耙前):施配方肥750kg/hm2加有机肥。追肥:分蘖肥施尿素120~150kg/hm2;穗肥施尿素90~120kg/hm2、氯化钾60~90kg/hm2。
5.5.2油菜:目标产量3t/hm2。①单质肥料。基肥:根据实际情况,施农家肥7.5t/hm2、尿素105~12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90~120kg/hm2、硼砂7.5~15.0kg/hm2。追肥:提苗肥施尿素45~60kg/hm2;腊肥施尿素105~135kg/hm2、氯化钾60~90kg/hm2;薹肥穴施尿素150~180kg/hm2、氯化钾105~135kg/hm2即可。②配方肥料。基肥含量为45%(14-16-15),施用量600kg/hm2,根据苗情及时追肥。
5.5.3小麦:目标产量5250kg/hm2。①单质肥料。基肥:施农家肥7.5t/hm2、尿素210~24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67.5~97.5kg/hm2,土壤有效锌不足的田块增施硫酸锌15kg/hm2。追肥:返青肥1月下旬至2月上旬施尿素75.0~97.5kg/hm2。拔节肥于3月上中旬施尿素127.5~142.5kg/hm2、氯化钾52.5~67.5kg/hm2,尿素和氯化钾作追肥时要拌土撒施以防烧苗。②配方肥料。基肥:施45%(20-15-10)或46%(26-13-7)的控(缓)释肥750kg/hm2+农家肥7.5t/hm2;追肥:拔节肥于3月中旬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60kg/hm2,农作物生长后期根据苗情适当补肥。
6参考文献
[1]王敏.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及其技术要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4):105.
[2]何麗萍,韩翠玲,关景坤.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以及施肥时须遵守的五大原则[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3):6.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义;推广成效;山东潍坊
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23-0271-02
潍坊市自1984年就开始推广以增施钾、补施锌肥为主的配方施肥技术。虽然每年在推广面积上都有突破,但推广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2005年寿光被列为全面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在质和量上都有了大的提高,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意义
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土壤的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合理供应和调节作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以满足作物不同发育时期生长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减少肥料浪费和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1]。该技术对潍坊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如下。
1.1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可增加作物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结合实施秸秆还田技术,将大量有机物质返还土壤,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总量,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易耕性,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2-3]。长期施用单一肥料是造成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通过合理、平衡施用有机肥及实施秸秆还田,可以保持和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避免土壤板结,全面提高耕地质量。
1.2改善农产品品质
过去人们只关注农产品产量,在农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消费者更关注产品质量。农产品品质包括外观、营养价值(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含量等)、耐贮性等,都与作物施肥有密切关系。施肥对农产品品质产生的影响取决于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方法[4-5]。过多施用单一化肥或复合化肥,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在施肥中做到平衡、合理施肥,就会促进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如氮磷配施能显著提高糙米中蛋白质含量;氮磷钾平衡施用可提高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的含量,增加水果、蔬菜中糖分、vc、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也有利于提高其耐贮性和商品价值。
1.3保证农产品安全
控制硝酸盐的过多积累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关健。农产品中硝酸盐超标(肥残超标)主要是由于过量施用氮肥或不科学施用硝态氮所致。测土配方施肥确定氮肥用量、品种和施用时间,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瓜果菜的安全性。因此,改进施肥习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控制硝酸盐积累,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6]。
1.4减少污染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作物、肥料为依据,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施用,无机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比,使作物能均衡吸收利用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和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5促进肥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到2000年前潍坊市只有安丘奥宝化工和山东联盟化集团2个复合肥企业和部分小型复混肥厂,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又有利丰农化、山东福利龙肥业、山东乐义化工等中型复合肥企业落户潍坊市。同时因为技术推广中强调了有机与无机肥料、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因此潍坊市发展并壮大了潍坊市金土地、寿光蔡伦中科等一批大型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创新发展了一批以生产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甲壳素及海藻酸等水溶肥料为主的新型肥料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潍坊市新型水溶肥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居全国先列,而肥料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又推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全面推广。
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成效
寿光市是2005年农业部启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补贴项目的第1批实施单位。在该市的示范带动下,潍坊市的推广工作由点到面、全面覆盖。在推广过程中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也加大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全市推广工作取得了较以往更显著的效果。5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财政部门密切合作,协调组织,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全市累计完成土样采集5.9万个,化验项目达55万多项次;完成田间小区试验404处,肥效校正试验394处;发放农民施肥建议卡178多万份,举办各类培训班2522期次,培训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2.6万人次,培训农民18.7万人次。
2.1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目前维坊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累计投入2410万元,100余万户农户接受并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推广配方施肥面积123.47万hm2,粮食增产51.5万t,花生增产5.5万t,棉花(皮棉)增产1.0万t。减少化肥(折纯)投入7.8万t,净减少化肥投入(折纯)63kg/hm2,提高化肥利用率5个百分点,粮食作物节本增效750元/hm2以上,瓜菜节本增效4500元/hm2以上,累计节本增效16.4亿元。通过减少氮肥、磷肥的施用,增施钾肥、有机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了粮食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2.2土壤性状明显改善
一是土壤的有机质有所提高。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据调查,1984年潍坊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9.7g/kg,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目前已达到11.34g/kg,比1984年增加1.64g/kg,总体上各养分指标和有机质呈上升态势。二是部分养分限制因素得到明显改善。1984年潍坊市土壤中的磷是限制因素,平均含量只有4.7mg/kg,目前全市各类型土壤磷均超过20mg/kg,达到较高水平。三是保护地瓜菜地有效磷、速效钾富集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锌、硼缺乏面积减少50%以上。
2.3广大农民直接受益
通过创新机制免费向配方肥生产企业和农民配方,规范生产企业的配方、经营、价格,仅配方肥价格1项,全市每年户均收益达到200元左右,配方肥为广大农民平均让利100~300元/t,累计直接为民让利达3000万元以上。
2.4保障机制日趋完善
创建和完善了技术和信息管理体系。通过普查摸清了全市耕地的土壤养分现状和变化趋势。小麦、玉米两大作物的丰缺指标和适宜施肥量已基本建立。同时利用土壤养分普查结果、试验示范结果、土壤耕作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技术资料,创建了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农民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精准的施肥配方。编辑
3参考文献
[1]曹晶,郭文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研究与探讨[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4):74-75.
[2]吕军强,刘小刚.测土配方施肥物化技术推广的探索与实践[j].植物医生,2010(1):44-46.
关键词:农场;水田;有效磷;分析
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27-1
土壤有效磷,Availablephosphorous,缩写为A-P,也称为速效磷,是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组分,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态磷及有机态磷,有的土壤中还包括某些沉淀态磷。在化学上,有效磷定义为:能与32P进行同位素交换的或容易被某些化学试剂提取的磷及土壤溶液中的磷酸盐。
磷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仅次于氮和钾,一般在种子中含量较高。磷对植物营养有重要的作用。植物体内几乎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磷。磷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他一些过程。磷能促进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长,提高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有助于植物耐过冬天的严寒。磷能提高许多水果、蔬菜和粮食作物的品质。磷有助于增强一些植物的抗病性。磷有促熟作用,对收获和作物品质是重要的。
全场水田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在10-25mg/kg之间,占水田总面积的97.08%,含量偏低(表1、图1)。
表12006年水田土壤有效磷面积统计
图12006年水田土壤有效磷各级别面积比例
从地域上来看,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25mg/kg的水田主要分布在第一、第五管理区,含量在15mg/kg以下的主要分布在第三管理区(表2)。
表22006年各管理区水田土壤有效磷(mg/kg)分级面积统计(亩)
根据2007年秋土壤采样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生成各土壤属性栅格格式的空间分布图。然后将它们与地块图相叠加,以地块为基本单元计算各土壤属性在每个地块内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对土壤属性进行分级,分别统计各级别土壤属性水田和旱地的面积。本文分析了597农场土壤中养分的变化,绘制出有效磷的含量变化图。通过对597农场土壤有效磷养分变化分析,监测结果反映部分地区土壤肥力较低的形势不容忽视,在施肥上应注重磷合理配合,做到平衡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掌握土壤供肥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所种植作物的需肥特点和肥料释放规律,确定施肥的种类、配比和用量,提高土壤质量,实现粮食高产稳产。
关键词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养分规律;肥料当季利用率;养分最大效率期;目标产量
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8-0190-02
1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意义
近30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破坏了农田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了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绿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新理念,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一控、二减、三基本”农业发展新方针,主要精神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肥料浪费及其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就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所在。
2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含义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就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1]。总之,就是农作物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农业部施肥新标准为有机肥占50%,氮、磷、钾占50%。
3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理论依据
六大规律:养分归还补偿律、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2]。
3.1养分归还律
农作物产量的形成有40%~80%的养分来自土壤,要保证土壤足够的养分供给,必须依靠施肥,把被农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给土壤,确保土壤肥力。
3.2最小养分律
农作物生长需要各种养分,缺一不可,即便是含量最小的养分,如果缺少,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提高。
3.3同等重要律
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均同样重要,不可缺少。
3.4不可替代律
各种养分在农作物体内都有一定功效,相互之间不可替代,缺少时要及时补充。
3.5报酬递减律
从土壤中得到一定的报酬,就要向土壤中投入一定的资本。投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投入,产量反而逐渐下降。
3.6因子综合律
农作物产量的高低是由农作物生长发育各种养分因子综合作用决定的。
4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技术指标
4.1首先要测量土壤所含的养分量
通过仪器测量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和各种养分丰缺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养分[3]。农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土壤提供的养分+追施肥料×当季肥料利用率。
4.2肥料当季利用率
氮肥15%~35%、磷肥10%~20%、钾肥35%~50%。
4.3农作物产量需肥指标
每产100kg水稻需纯N2.9kg、P2O51.2kg、K2O3.5kg;每产100kg小麦需纯N3kg、P2O51.2kg、K2O2.5kg;每产100kg油菜需纯N5.8kg、P2O52.5kg、K2O4.3kg;每产100kg棉花需纯N5kg、P2O51.8kg、K2O4.0kg。
4.4施肥量
施肥量(kg/hm2)=农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5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介绍
5.1化肥深施
深施可以防止化肥流失,特别是氮肥[4]。一般氮肥施在表层,通过氧化变成硝态氮、氨气挥发损失;磷肥要一次性基施,因为磷肥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钾肥要分次施用,因为钾离子容易被淋溶流失。
5.2根据土壤酸碱度合理施肥
过酸和过碱的土壤中,养分有效性会大大降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5~8.0。
5.3提高追肥效果
追肥时间选择在农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磷钾肥作基肥在苗期早追、深施;微量元素一般采取叶面喷施,氮肥穴施深度5~10cm,距离植株10cm即可。农作物生长中期大田撒施氮肥,要选择在露水干时进行,以防烧苗,最好拌土撒施。
5.4农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水稻营养最大效率期为幼穗形成期、小麦为拔节抽穗期、油菜为花期、玉米则在大喇叭口到抽雄期。
5.5主要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介绍
5.5.1水稻:目标产量9t/hm2。①单质肥料。基肥:施商品有机肥1500kg/hm2或优质农家肥7.5t/hm2、尿素225~300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追肥:分蘖肥(栽后5~7d)施尿素90~120kg/hm2;穗肥(烤田复水后)施尿素90~120kg/hm2、氯化钾90~120kg/hm2。②配方肥料。圩田基肥:含量为45%(18-12-15);丘陵岗地基肥:含量为45%(20-10-15)。基肥(犁后耙前):施配方肥750kg/hm2加有机肥。追肥:分蘖肥施尿素120~150kg/hm2;穗肥施尿素90~120kg/hm2、氯化钾60~90kg/hm2。
5.5.2油菜:目标产量3t/hm2。①单质肥料。基肥:根据实际情况,施农家肥7.5t/hm2、尿素105~12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90~120kg/hm2、硼砂7.5~15.0kg/hm2。追肥:提苗肥施尿素45~60kg/hm2;腊肥施尿素105~135kg/hm2、氯化钾60~90kg/hm2;薹肥穴施尿素150~180kg/hm2、氯化钾105~135kg/hm2即可。②配方肥料。基肥含量为45%(14-16-15),施用量600kg/hm2,根据苗情及时追肥。
5.5.3小麦:目标产量5250kg/hm2。①单质肥料。基肥:施农家肥7.5t/hm2、尿素210~24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67.5~97.5kg/hm2,土壤有效锌不足的田块增施硫酸锌15kg/hm2。追肥:返青肥1月下旬至2月上旬施尿素75.0~97.5kg/hm2。拔节肥于3月上中旬施尿素127.5~142.5kg/hm2、氯化钾52.5~67.5kg/hm2,尿素和氯化钾作追肥时要拌土撒施以防烧苗。②配方肥料。基肥:施45%(20-15-10)或46%(26-13-7)的控(缓)释肥750kg/hm2+农家肥7.5t/hm2;追肥:拔节肥于3月中旬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60kg/hm2,农作物生长后期根据苗情适当补肥。
6参考文献
[1]王敏.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及其技术要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4):105.
[2]何萍,韩翠玲,关景坤.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以及施肥时须遵守的五大原则[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3):6.
关键词:虚拟水;农业用水;水安全
畜类活体的虚拟水含量是指该动物从母体分离出来到其生命结束的时期内,动物生存生长所消耗的总水量,包括饲料所含的虚拟水、饮用水、动物饲舍清洁等耗水。动物虚拟水含量主要依赖于动物的类型、动物的饲养结构和动物成长的自然环境。
3陕西省2005年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及分析
3.1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
根据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及农业生产结构类型,根据2006年统计年鉴,选择陕西省2005年的主要农产品产量进行计算。虚拟水的计算主要包括两部分:初级农产品和畜产品。计算中因计算的是初级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因此更能反映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他学者对陕西省农产品虚拟水的研究,根据生产每单位质量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计算了陕西省2005年农产品总的虚拟水含量(见表1)。
3.2结果分析
从单位产品虚拟水含量看,在初级农产品中虚拟水含量最高的是茶叶16000m3/t,其次是棉花9693m3/t,最少的是蔬菜135m3/t;在动物产品中最高的是羊肉180005m3/t,其次是牛肉19989m3/t,最少的是奶类2201m3/t。但在2005年陕西省的主要农产品中,总虚拟水含量最多的是水果105.37×108m3,其次是小麦56.17×108m3,最少的是糖类为0.05×108m3;在动物产品中总虚拟水含量最多的是牛肉237.39×108m3,其次是羊肉168.12×108m3,最少的是鱼虾3.68×108m3。这说明农产品中虚拟水含量的多少一方面是由作物类型决定的,另一方面取决于农产品产量,而且农产品产量对虚拟水含量的影响要大于作物类型对虚拟水含量的影响。这一结果对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区域农业生产用水及水安全意义重大。
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陕西省农产品总的虚拟水含量为539.13×108m3,而陕西省河川径流及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21.36×108m3,总供水量为71.17×108m3,农业用水总量为52.2×108m3,农产品总的虚拟水含量是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的1.03倍,是总供水量的7.575倍,是陕西省农业用水总量的10.33倍。陕西省农业生产用水远大于区域可提供的水资源总量,用水紧张,尤其是农业用水更为紧张。而陕西省地处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2005年的降水量为576.9mm,大气降水是区域水资源补给的主要形式,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区域水资源的供给量。
4陕西省农业用水安全的对策
4.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合理用水
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及农作物生产需水量的多少,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但是由于农产品的比较效益,某些需水量少的农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不如需水量大的农产品,这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阻碍因素,不利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不利于解决农业用水安全问题。因此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4.2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解决是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可节约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减少因缺水造成的受灾面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用水安全。
4.3通过贸易来调节水资源的区域分配不均
富水国家或地区提供水密集型产品给贫水国家或地区不但可以实现缺水地区实体水资源的节约,同时还会提高全球和国家(地区)间水资源利用效益[3]。因此可通过农产品贸易来调节区域间的水量平衡,缓解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及生态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凤英,王让会,黄俊芳,等.中国西部地区水安全的多指标物元综合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6.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制作方法;应用;安徽肥东
中图分类号S1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1-0196-01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无节制地使用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致使土壤中有机物含量降低、养分流失,土壤板结,有害物质增多,而农产品中化学残留物等有害物质大量增加,又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于是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生物有机肥由于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和对土壤的改良特性是有机农业发展的希望之肥。肥东县是农业大县,粮食作物面积9.53万公顷,经济作物5.67万公顷,另有设施栽培作物面积逾667hm2,每年需求各种肥料15万多吨,发展生物有机肥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1有机农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有机农业就是尽量少用或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配合植物轮作,利用作物废弃物及天然矿物质进行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其基本做法是:经常给土壤施用作物残渣、人畜粪尿、绿肥、有机废弃物及无机矿物,供给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并保持土壤良好肥力;以轮作或间作等耕作方式进行多样作物生产;以机耕深翻和生物等方法防治杂草及病虫害。传统有机农业生产虽然是利用有机物为主,但无法实现高产稳产,因而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高质量要求。随着现代微生物学的发现、研究和发展以及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产品的高产和优质矛盾有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生物有机肥也应运而生。
2生物有机肥含义及其制作方法
生物有机肥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如稻草、麦秆等)、食用菌营养残渣等有机性废弃物及无机矿物质(盐矿、磷矿等废渣)、动物粪便(鸡粪、牛粪)等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再混入一定量的微生物菌群,进行堆积、高温发酵、分解、灭菌,把氨基酸、氮、磷、钾等各种作物需求营养分解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具体制作要点:①按一定配比,通过机械或人工混合堆积;②用洗净的喷雾器边喷菌肥并翻拌均匀后堆好;③制作堆肥过程中应保持其水分含量为55%左右,且不能使用含氯自来水或pH值
3生物有机肥的功效
施用生物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氮素来源,增加养分溶解度和有效性,释放植物生长激素,增强作物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提高耐寒性和耐旱性,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促进氮、磷、钾在土壤中的活性和有效性,增强固氮能力,提高养分利用率;分解土壤中有毒物质,降低化肥、农药、重金属残留,减少环境污染,抑制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减少或不用农药,聚合形成土壤腐植质等功能。总之,多种有益共生、功能相辅相成、数量巨大的有益菌群,对改良土壤、提高品质和产量有独特功效。
4肥东县发展生物有机肥条件及应用前景
4.1肥东县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原料充足
肥东县每年农业生产出大量农作物秸秆,其中部分由农民粉碎转化为饲料,部分转化为食用菌生产,剩余部分由农户燃烧处理,造成浪费和空气污染。农作物秸秆作为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原料之一,在肥东县县原料充足,能满足生产肥料的巨大需求。
畜牧业发展产生大量的动物粪便,也是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理想原料。肥东县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肥东县养猪、养牛、养鸡等产业正不断壮大,现有集中规模养牛20户,2000多头,养猪50户,9000多头,较大型养鸡厂数十个。这些动物所产数量巨大的粪便,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既消除了污染,又能变废为宝,是理想的生物肥生产原料。
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是肥东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食用菌生产所出残渣,却是生产生物有机肥重要的理想的有机营养成分。肥东县现有较大型食用菌厂3个,加上大量的个体农户生产,每年将有4000多吨菌渣产生,充分利用这些菌渣,既解决了食用菌厂的处理难题,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肥东县除了以上所述具有大量的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原料外,污水处理厂污泥、酒厂酒槽、油厂下脚料、酒楼泔水等都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有机肥原材料,可谓取之不绝用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