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市级及所辖八县一区结防机构和定点医院均为本次评估的对象,包括医院4家、疾控中心4家、独立结防所4家,共12个单位。
1.2评估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改委、财政部《关于
开展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终期评估的通知》要求,依据三部门制定的终期评估方案[1],以自我评估为主,然后从县级结防机构按好、中、差的评级[2]各抽取一个单位进行数据复核,最后对所有单位的数据进行审核验收,录入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上报至省结核病防治中心通过验收。数据来源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和专题调查,均能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
1.3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规划的制订下发和目标完成情况、保障措施(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经费投入、政策开发和实施、服务体系建设)、防治措施(患者发现、治疗管理、耐多药肺结核防治、重点人群防治、宣传教育)。本文选取经费投入、专业技术人员情况、患者发现、患者治疗管理四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2结果
2.1经费投入
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市共投入结防专项经费415.5万元,2011~2015年分别投入100.2万元、87.2万元、95.7万元、70.2万元、62.2万元;设备、实验室建设投入共40.9万元,2011~2015年分别投入5万元、8万元、22.3万元、3万元、2.6万元。见表1。
2.2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2011年,全市有结核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192人,其中专职142人,兼职52人;2015年全市有结防专业技术人员207人,其中专职155人,兼职52人。在实验室工作人员中,2011年专职28人,兼职5人,2015年专职30人,兼职6人。与2010年末(133人)相比,专职人員数有所增加。2.3患者发现。
2011~2015年全市共接诊初诊患者103593例,查痰90435例,查痰率为87.30%,初诊可疑者查痰率逐年提高,由2011年的66.58%上升到2015年的95.75%。5年间共登记结核病患者18146例,基本每年均能完成上级下达的患者发现任务。见表3。
2.4患者的治疗管理
2011~2014年,全市共登记结核病患者14632例,其中纳入系统管理14261例,系统管理率97.46%;登记新涂阳患者3314例,治愈3112例,治愈率93.90%;登记新涂阴患者10259例,完成疗程9959例,完成治疗率97.08%。系统管理率、新涂阳治愈率和新涂阴完成治疗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见表4。
3讨论
3.1十二五规划取得的成绩
3.1.1发现和治愈了一大批结核患者。2011~2015年全市共发现18146例结核患者,患者发现水平较十年规划(2001~2010年)期间有所提高,2001~2010年患者发现最多是2005年的3572例[3],而十二五规划期间年度发现患者最多达到3725例。期间对十余万可疑症状者进行了免费检查,共发现4410例涂阳患者并进行了免费抗结核病药品的治疗,按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感染20个健康人,其中5%发病计[4-6],五年间可避免近九万健康人感染结核菌,使近五千人免于发病,减少了社会和经济损失,有力地维护了群众身体健康。
3.1.2结防经费有所增加十二五期间全市落实结防专项经费415.5万元,平均每年83万元,而2010年全市落实结防经费67万元,2001~2010年平均每年落实56万元,十二五期间的结防经费比以前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结防工作的开展。
3.1.3实验室能力提高,诊疗范围扩大以前县级实验室仅能开展痰涂片以及一些简单的生化检测,目前已全部能开展结核杆菌分离培养,市级实验室能做药敏试验,随之而来的是诊断范围的扩大,由普通肺结核扩大到耐药肺结核,对发现的耐药患者全部给予了规范的随访管理,减少了社会传播[7-9]。
3.2存在的问题
3.2.1结防专项经费偏少虽然十二五期间的结防经费多于十一五,但总体数额仍偏少,近五年间平均每年83万,还达不到人均0.1元,离人均0.3元的要求相差甚远[10-11],而且2011~2015年的结防经费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个别县的结防经费几近停拨,工作人员正常的出差报销都成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
3.2.2结防机构办公条件亟待改善目前全市仍有单县、东明县、巨野县三个县的结防机构在租房办公,租金年年在涨,频繁的更换办公场所增加了患者就诊的困难,致使部分患者丢失。其他县区虽有固定办公场所,但外部形象与县直医疗机构的身份极不相称,特别是曹县结防所,办公用房几成危房,很难对患者形成吸引力,患者不信任结防所的医疗技术水平,给患者就诊、追踪带来困难[12-14]。
3.2.3设备、实验室投入少,医疗水平偏低十二五期间全市年均设备、实验室投入才8万元,目前常规诊断用的显微镜、X光机很多已成老旧设备,常年得不到更新,更不要说DR、CT等高端设备了。目前实验室虽然能做痰培养,但所需设备完全依赖上级配备,自身造血功能差[15],仅能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行,没有能力去开展XpertMTB/RIF、线性探针等快速诊断技术,无法适应未来结防工作的需要。
总之,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菏泽市的结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总体工作质量要高于十年规划期间,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巩固“政府领导,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公用房、提高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终期评估实施方案,2015.
[2]孙付胜,皇甫蓓蓓.菏泽市2011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的TOPSIS法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45-146.
[3]孙付胜,陈秀英.菏泽市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成本效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9(8):50-52.
[4]谭淦纹,庄贵华,陈广华.陕西省2002~2012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5):95-97.
[5]王子文,王伟,严非,等.6省12县县级结防机构的建设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4):254-256.
[6]张红梅,杨雁,沈贵荣.农村肺结核病病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5):451-454.
[7]李斌,王兆芬,刘寿,等.中国人群肺结核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5):527-529.
[8]范永德,何广学,成诗明,等.我国不同年龄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综合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2):85-89.
[9]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tuberculosiscontrol:epidemiology,strategy,financing[M].WHOreport2009.
[10]卢怡帆,徐凌忠,王兴洲,等.山东省活动性肺结核情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4):549-550.
[11]杜亚慧,徐凌忠,曹秀玲.山东省农村肺结核患者门诊费用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3):412-413.
[12]刘云霞,李士雪,薛付忠,等.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351-354.
[13]黄曙海,蓝如束,刘飞鹰,等.广西壮族自治区肺结核耐药性调查及复治患者耐药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9):711-717.
[关键词]流动人口;结核病;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8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2(c)-0152-03
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在中国经济社会中逐渐成为主力军,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各种传染病的出现,其中流动人口中最多见的为肺结核,因流动人口结核病的病情重、疫情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流动人口的结核病疫情已经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有资料指出,外来人员的结核病是引起江西省弋阳县结核病疫情加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了掌握近几年外来人口肺结核的发病率以及对其的管理情况,对结核病防治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江西省弋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弋阳县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结核病防治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人口资料由本县公安局提供,所选的患者中,流动人口69例,户籍人口116例,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16~84岁,主要为36~48岁的人群,平均年龄(42.6±3.9)岁,分别对其性别、发现途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初治、复治、临床特点、涂阳、涂阴以及治疗管理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1.2流动人口定义
流动人口主要是指非本区的常住户口人员居住在本县,其中包括申请暂住证的外省、市人员。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涂阳新登记患者人群特征
通过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新涂阳患者的概率为10.8/10万,高于户籍人口的7.29/10万,数据由弋阳县结核病防治中心提供。涂阳率的流动人口以及户口人口基数,流动人口为6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户籍人口为116例,男性83例,女性33例。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主要来自全国的14个省市。通过对患者的性别进行分析,不论是流动人口还是户籍人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析: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年龄与户籍人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0,P45岁的占73.61%,平均(53.6±4.8)岁。
2.2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患者的治疗管理方式
流动人口的患者完成全程督导率为85.5%,而户籍患者为99.1%,流动人口的完成全程督导率明显低于户籍人口(χ2=12.04,P
2.3新登记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
流动人口患者的治愈率为63.77%,户籍人口为77.59%,流动人口的治愈率明显低于户籍人口(χ2=4.14,P
表2新登记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n(%)]
与户籍人口比较,χ2=4.14,*P
3讨论
3.1结核病患者的来源
在全球,我国为结核病患者众多的国家之一,患有结核病患者的人数仅低于印度,位于世界第二位。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本县流动人动性肺结核、菌阳肺结核报告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弋阳县流动人口的肺结核涂阳新登记率高于户籍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①流动人口多来自贫困地区,大多数患者来到弋阳县主要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生活水平较低,经济相对困难,居住条件以及营养状态不佳,多种因素导致其发病;②为了保住找到的工作,大多数流动人口对自己的病情进行隐瞒,继续工作,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加重,而且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的认知程度较低,不具有对传染病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因而这些患者无法立即被发现,导致结核病在流动人口中传播。
3.2两种人口发病区别的原因
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新登记涂阳病例中年龄上有很大的差异,户籍人口人群主要为年龄>45岁的人群,这可能与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不足等因素有关,另外,老年患者结核病内源性复燃也是导致疫情发展的一个原因。中国已经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其发病数量的增加一定会影响疫情的发展,而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主要见于16~36岁的人群,这主要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多外出打工有关。
3.3结核病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效果
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够抑制结核病疫情的发展。现今,WHO建议的短程化疗法(DOTS)在国内外得到了公认[2],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率高,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有报道指出,对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实行“归口管理”,运用DOTS策略,临床治愈率可达95%,然而未应用DOTS策略的患者,治愈率仅为40%。本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患者完成全程督导率为85.5%,而户籍人口为99.1%,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患者的治疗管理方式差异较大,说明要不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以此来不断加强全程督导率,主要是由于全程督导率与患者的治愈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肺结核患者一旦得到诊断,就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制订合理的化疗方案,这也是消除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的主要方法[3]。本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患者的治愈率为63.77%,户籍人口为77.59%,所得数值均比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的指标低,这说明必须将发现的患者与治疗管理、合理化疗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林淑芳等[4]研究得出,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及时诊断及治疗结核病都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流动人口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和工作,流动性较大,常常会流动在城市和区县之间,因此,在管理跨省和跨区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时有一定的难度。从表2可以看出,36.23%的患者由于迁移问题对其进行随访和管理出现问题,然而本地区未迁出的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后全部治愈,因而,应不断加强本地区有迁出意愿的结核病患者继续接受治疗的健康教育,劝导其尽量在本地区完成治疗计划[5]。然而,对于户籍肺结核患者中有2.59%拒绝进行治疗,说明户籍肺结核患者也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本研究作者给出如下建议:①不断加强培训和宣传力度。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讲座,要求门诊医生在对初诊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宣传教育,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将重点放在宣传上。培养一些初、中级医务人员,这样更有助于建设医疗网点,可以深入落实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也有助于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水平[6-7]。②加强对流动人口结核病的管理。将防治结核病的重点放在筛查流动人口,这种方法在很多国家被应用,但是这并不是歧视流动人口,要正确对待流动人口,要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检查情况以及治疗情况进行详细记录[8]。
在以后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防控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由于流动人口具有特殊的特点,实施健康教育无法长期完善地进行,所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也很难完整实施,进而引起此健康教育的结果,因而,重点工作是加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实施的宣传活动中,要重点对流动人口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宣传工作,同时要对各个事业单位进行宣传,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将结核病防治工作延伸到社区、工厂以及人民大众中去,逐渐提高全社会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率[9]。②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建立用人单位为流动人员提供宿舍,但居住条件要逐渐改善,居住人口不宜过多,对于新雇用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复检,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免费治疗的理念,嘱咐居住宿舍的人员要勤通风、合理饮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如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低热、胸痛胸闷、盗汗以及午后潮热等症状,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检查,当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时应进行正规的治疗,对于发现结核病的区域对与其密切接触的人员应进行筛查[10-11]。③现今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降低传染源,根据流动人口这个特殊的人群,结核病防治人员要很好地与流动人口肺结核人员进行沟通,在实施标准化治疗方案的同时,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意愿,运用患者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被患者尊重和信任,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患者才会真实地将工作情况及具体信息告知医生,这样也便于以后继续进行治疗[12]。④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提高行政干预力度,对流动人口结核病的特殊性认识进行加深,逐渐将流动人口归入到本地结核病防治规划的章程,加强对医疗单位的监督工作,要求流动人口密集的医院、社区及时报告、转诊可能为肺结核的患者,同时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便进行跟踪随访[13-15]。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提高本地区结核病的防治管理水平,主要应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及全程督导率,充分调动全社会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结核病的防治,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人口结核病的疫情风险。
[参考文献]
[1]万莹,徐瑛,杨慧君.天津市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1):6-9.
[2]杜昕,刘二勇,陈伟,等.2010年全国流动和常驻人口涂阳肺结核患者转出与治疗管理结局的对比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9):527-530.
[3]杨应周.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的难点和对策[J].广东医学,2010,31(15):1912-1913.
[4]林淑芳,李卫林,戴志松,等.福建省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治工作现状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5):13-15.
[5]黄巧云.义乌市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4):20,22.
[6]陈静,沈梅,夏珍,等.上海市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效果阶段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6):354-355.
[7]马晓燕,姬新芬,伏永鹏,等.甘肃平凉市2002-2009年肺结核疫情简况[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7):389-390.
[8]于梅,董红军,赵敏捷,等.固定剂量复合剂在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结核病防治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4):407-409.
[9]吴腾燕,刘飞鹰.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9):203-204.
[10]于梅,董红军,赵敏捷,等.固定剂量复合剂在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结核病防治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1):44-46.
[11]张利霞.结核病防治中档案资料应用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63-864.
[12]席海峰,李俊娟.城市流动人口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682-683.
[13]叶晓军,范伟忠,沈毅,等.构建输入性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6):20-23.
[14]陈劲华,石国祥,翁正军,等.2006-2011年浙江省义乌市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动态监测[J].疾病监测,2012,27(10):802-804.
关键词结核肺/预防和控制
定西市自1992年陆续启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以下简称“卫V项目”),至1994年4月全市七县(区)全部启动,2001年底该项目结束。2002年又启动实施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以下简称“卫X项目”),至2006年底,结控项目已实施15年,在病人发现和治疗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现将1992~2006年定西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1992~2006年全市七县(区)上报的项目季报表及有关资料。
实施方法严格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1]、《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2]规定执行。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2003统计分析。
结果和分析
可疑者检查情况:15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104659例,可疑者就诊率和可疑者查痰率,分别平均为2.49‰、51.00%,涂阳检出率平均为15.91%。
病人发现情况:15年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5636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6633例,复治涂阳病人1858例,重症涂阴病人1117例,初治涂阴病人6028例。
病例登记情况:15年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新登记率和涂阳新登记率分别平均为37.56/10万、17.69/10万,新发肺结核病人中涂阳病人比例平均为54.30%。
涂阳肺结核中各类病人构成比:15年间,初治涂阳病人发现所占比例平均为78.12%,复治涂阳病人所占比例平均为21.88%。初、复治涂阳病人比例为1∶0.19,见表1。
涂阳病人治疗转归:见表2。
讨论
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肺结核病人发现工作,尤其是涂阳病人的发现。15年来随着项目的实施和深入开展,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新登记率和涂阳新登记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1.81倍和3.26倍。新发肺结核病人中涂阳病人比例54.30%,较1991年提高2.08倍。达到了S.Grzybowski关于年新发肺结核病人中痰涂阳病人应>50%[3]的比例要求。
项目的实施使大量传染性病人被治愈。项目期间治愈涂阳肺结核病人7600例,其平均治愈率为93.10%,较项目前1991年提高29.7%。其中初、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分别平均为94.11%、89.60%,均达到并超过了WHO提出达到85%的要求,使大量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在较短时间内失去传染性并治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证明对涂阳病人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DOTS)是结核病控制最有效措施之一。
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的落实,且在较短时间内发现和治愈了大量活动性、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1例痰涂片阳性病人若不治疗,1年平均可传染10~15例易感者,感染者一生中的发病概率约为10%。按此推算,在15年的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中,已使7600例涂阳病人获得治愈,避免了因上述病人直接传染引起约7.6万~11.4万人的感染,减少了0.76万~1.14万例新发结核病人,对本市结核病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可疑者就诊率由卫V项目实施阶段的2.22‰上升到卫X项目实施阶段的3.05‰,提高了0.83%,达到了国家规划3‰的要求;可疑者查痰率由卫V项目实施阶段的37.45%上升到卫X项目实施阶段的68.81%,提高了30.73%,表明项目技术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是促进病人发现工作各项指标提高的根本保障,还应继续加强贯彻落实。
尽管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在本市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结核病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中还存在着涂阳病人发现率低,技术手段落后等不足,结核病健康教育和归口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业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医政司.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1999.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规划;机构;成果调研
我县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与上级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宜宾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要求,我县制定下发了《宜宾市南溪县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每年都制定下发了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在人员配置、配套经费上予以充分保证,在全县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下,在全县全体防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结核病项目工作目标,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根据宜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1-2010年结核病控制工作统计表,对结核病人的发现、诊断、登记、管理、治疗等统计资料进行调研,以及县、乡、行政村卫生行政与业务部门的考核记录、工作评价、年度工作总结等进行综合分析。
1.2方法
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流程与治疗及管理办法,严格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与《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来执行,并对宜宾市南溪县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成果与机构现状进行调研。
2结果
2.1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规模调查
由南溪县政府调查成立了南溪县结核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卫生局局长和县财政局局长担任,成员有卫生、财政、发改、计委、宣传、民政、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疾控中心主任担任,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2结核病防治成果调查
县防治工作从2001年―2009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7081人,免费摄胸片5665人,免费痰涂片检查2613人。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2048人,其中初治涂阳为975人,复治涂阳为297人,重症涂阴和涂阴为776人。其中初治涂阳975人,治愈878人,治愈率为90.06%,另外完成疗程61人,仍在接受治疗17人,治疗失败4人,死亡3人,丢失12人;复治涂阳病人297人,治愈253人,治愈率为85.19%,完成疗程44人;重症涂阴和涂阴776人,全部完成疗程,具体见表1。
3讨论
南溪县隶属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全县辖15个乡镇(16个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214个行政村,总人口41.98万人。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后,专门成立南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配备了负责人和业务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可疑肺结核病人的诊治、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健教宣传等工作。指定县人民医院为结核病防治综合定点医院,配备了专业医护人员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结核病人的门诊和住院检查治疗及疫情报告等工作。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均配备了专兼职防痨医生,负责结核病人的发现、转诊、治疗管理和疫情上报等工作。经近十年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共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7081人,免费摄胸片5665人,免费痰涂片检查2613人。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2048人,其中初治涂阳为975人,复治涂阳为297人,重症涂阴和涂阴为776人。其中初治涂阳975人,治愈878人,治愈率为90.06%,另外完成疗程61人,仍在接受治疗17人,治疗失败4人,死亡3人,丢失12人;复治涂阳病人297人,治愈253人,治愈率为85.19%,完成疗程44人;重症涂阴和涂阴776人,全部完成疗程。总而言之,南溪县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在近十年的实践中取得明显社会效果及经济效益,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了工作日程,并层层鉴定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结防网络,使结核病防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及时诊断并治愈了大量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有效控制了结核病在我县的蔓延,意义重大,我县在的结核病防治的实践工作中,严格按照《实施指南》、《项目手册》要求开展,采取和应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及措施,加快了我县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进程,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成诗明,刘二勇,杜昕,等.2002~2005年CIDA/WHO中国结核病项目3省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31(12):686-689.
一、制定实施方案,规范开展“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
我县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已于2014年1月份正式开始实施,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职能已移交到县医院(定点医疗机构),各单位要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与结核病防治相关的工作内容,使我县“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有序、稳步开展。
二、部门及机构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拟定辖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2.成立以局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协调小组,负责本地区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防治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
3.积极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4.定期组织召开小组例会,讨论解决实施“三位一体”模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5.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协助卫生局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工作计划。
2.建立各机构间信息传递工作流程,建立非定点医疗机构报告转诊工作机制,建立结核病患者追踪工作流程。
3.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疫情监测,定期完成、上报季度、年度报表,年度工作总结,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定期对本地区结防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
4.负责本辖区抗结核药品需求计划制定和订购。
5.负责将定点医院诊治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传递给其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所,落实对患者的随访治疗管理。每日浏览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对网络报告未到定点医院就诊的肺结核病病人及时进行追踪,报告的病人如在15天内未到位应进行现场追踪,并对追踪情况进行登记,对中断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6.负责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培训。
7.为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8.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9.定期对定点医院进行监督检查,按卫生局制定的方案进行年度考核。
10.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进行工作督导以及肺结核患者随访。
11.负责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三)定点医院
1.按照肺结核临床路径和门诊诊疗规范为本地区结核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服务,并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免费政策。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各相关科室(结核门诊、药房、检验科含痰检室、放射科、防保科等)工作职责;建立院内结核病发现、登记、报告及转诊工作程序;将结防工作纳入医疗机构考核内容,定期由防保科组织对相关科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3.设立结核病门诊,配备两名专职结防医生及两名专职痰检人员,为肺结核患者和疑似患者提供免费的诊断(包括痰检、X光胸片)与治疗服务;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免费全程抗结核治疗,不得搭车开药或与结核病无关的物品及检查;定期对病人进行复查。
4.设立肺结核病房,收治需要住院的肺结核患者。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的要求建立“三本”(《初诊患者登记本》、《结核病患者登记本》、《痰涂片检查登记本》)及确诊肺结核患者《病案记录》,负责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专报)信息录入、更新、质量控制,配合疾控中心完成相关的月报、季报、年报。
5.设立肺结核病房,收治需要住院的耐多药和疑难、重症肺结核患者。
6.设立结核病药房(专柜),并按要求进行抗结核药品管理,免费抗结核药品由市疾控中心提供,药房要做好药品的出入库登记,填写与药品管理相关的各类报表及登记本,如结核病人免费专用处方,抗结核药品领取登记本,药品使用报表。
7.凡来诊断的肺结核病人原则上实行门诊治疗,确需住院的病人,应严格执行入院标准,只对重症患者(大咯血等)提供住院治疗,一旦病情缓解,即回门诊继续治疗,住院费用按合作医疗或医保政策执行;对诊断的肺结核病人应填写治疗协议书、治疗记录卡、治疗管理通知单,治疗管理通知单于每5日前寄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股。
8.负责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免费筛查工作,同时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免费结核病筛查。检查后应将检查结果记录,并按规定完成相应的报表。
9.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10.保持与疾控中心进行沟通,及时将需要追踪患者或中断治疗患者信息等传递给县疾控中心相关人员。
11.应单独设置结核病细菌实验室,固定两人主要负责痰检及痰培养工作,并做好每日室内质控记录,接受上级完成室间质控,同时按规定完成资料的登记、录入及相关报表。痰涂片保存阳性片保存一年、阴性片保存3个月。
12.放射科应做好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X光胸片的使用记录。
13.协助疾控中心完成工作报表。
(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将本院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至定点医院接受诊断治疗。
2.负责将患者的个案信息及时传递给患者所在村(社区),落实患者治疗管理等,治疗管理信息传递给县疾控中心。
3.负责结核病患者追踪,接到病人追踪信息后立即通知患者所在村卫生所,经村卫生所医生追踪仍未到位的患者如在5天内未到位应进行现场追踪,追踪结果传递给县疾控中心。
4.负责对村医及督导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
5.负责对村医及其他督导人员的面视下督导服药工作进行现场督导与技术指导。
6.负责对病人及村民进行健康教育。
7.负责村卫生室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每例患者进行四次家庭访视,随时掌握病人治疗情况和副反应情况。
8.病人完成全程治疗后,收集《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上交县疾控中心。
(五)村卫生所
1.发现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推荐到县医院就诊。
2.严格执行定点医院制定的化疗方案。
3.负责本村患者治疗的督导管理,督导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并及时上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
4.详细做好病人的治疗记录,病人完成全疗程后,将《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上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知的转诊未到位的病人进行追踪,追踪仍未到位的病人上报给乡医。
6.对村民(居民)及病人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六)其他医疗机构
1.建立院内肺结核病人报告、转诊工作机制。
2.发现肺结核及可疑症状者及时进行疫情报告,并填写“三联转诊单”,将患者转诊至县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防保科每日收集各相关科室的疫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定期将转诊单寄送至县医院。
4.对患者和家属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三、保障措施
(一)定点医院需满足的条件
1.基本设施要求
定点医院必须按照如下要求配置开展结核防治工作的必要设施。
(1)门诊:按照传染病诊室的要求设置门诊,要保证有诊室和处置室,有必要的设备,包括医用观片灯、台式计算机、疫情信息专用电话、宽带网络接入设备、消毒设备。
(2)痰检实验室:应符合生物安全二级防护要求,实验室应分区(痰涂片染色域和读片镜检区域),应装备开展痰涂片检查的基本设备,包括:冰箱、生物安全操作柜、双目显微镜等。
(3)放射科:有符合国家对X线防护要求的X线机用房,配备X线机(200MA以上)、X线防护设备、洗片机、观片灯等。
(4)药房:药房应有免费抗结核药品存放柜(架),药品存放应有防潮架、防鼠板及防盗设备。
(5)病房:按照呼吸道传染病设置病房,与其他传染病房区相对隔离。
2.人员要求
(1)结核病门诊:从事结核病诊疗的医师应具备内科学或呼吸内科学或传染病学专业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其他人员应具备其他相关执业资格。门诊至少配备医师2名、护士1名,负责肺结核病患者诊断、治疗(管理)、报告和登记工作,承担免费抗结核药物的接收、登记、入库与发放工作。
(2)实验室:实验室必须保证有2名专职检验人员,负责结核菌涂片镜检和结核菌培养工作。
(3)防保科:有1名专(兼)职人员,承担本院结核病内部转诊的核查、管理、协调等工作。
(4)放射科:有1名专(兼)职人员,承担初诊和结核病患者X线检查工作。
(二)政策支持
积极落实国家对肺结核患者的各项免费政策,以及对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报病、治疗管理等补助的政策支持,具体内容如下:
1.结核病免费诊疗政策
(1)为疑似结核病患者及可疑症状者提供一次免费的痰涂片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包括三张痰涂片和一张X线胸片。
(2)为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
(3)在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三次痰涂片检查,以便监测治疗效果。
(4)患者治疗结束时为其提供一次免费的X线胸片检查。
2.人员补助及激励政策
(1)对转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个人发放报病补助费;
(2)对实施督导治疗的人员发放治疗管理补助费;
(3)定期对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三)医疗保障政策
将肺结核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纳入当前医疗保障体系报销范围,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有关规定,落实农村结核病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补偿政策,同时要协调当地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落实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结核病患者的医疗保障,确保“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
(四)经费保障
为确保各项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要积极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各项经费,具体包括:
1.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及上级补助经费用于提供结核病诊断、治疗及管理方面的费用。
2.县财政用于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和防治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保障常规工作运行费用。
(五)组织制度保障
1.成立以卫生局领导为组长、综合医院和结防机构领导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负责我县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防治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卫生局定期组织结防机构和综合医院领导召开结核病防治工作例会,通报病人发现、治疗管理、追踪等情况,针对问题进行相关协调工作,并制定相应措施。
2.建立、完善定点医院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度。
3.建立非定点医院的报告转诊工作机制,规范其他综合医疗机构报告转诊工作。
4.建立疾控中心的追踪工作流程,规范县、乡、村疑似患者追踪工作。
5.建立确诊肺结核患者管理工作机制,规范患者用药、治疗管理工作。
6.建立各机构间信息传递工作流程。
四、监控与评价
(一)督导
1.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医疗机构内部肺结核患者登记、报告和转诊工作进行检查。
(1)频度:传染病报告工作每日核对,相关科室的登记和转诊工作每周核对。
(2)内容:定点医疗机构内部肺结核患者转诊工作的管理机制、制度和流程,结核病门诊专报系统录入质量(及时性和完整性),“三本”填写质量;核查内部转诊执行情况,非定点医院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报告和转诊工作开展情况。
2.疾控机构
(1)县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业务进行督导,每2月督导1次,对非定点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的督导按《指南》要求执行。
(2)免费政策的落实情况:患者报告、内部转诊和医疗机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情况;定点医疗机构内部培训和健康教育情况;药品管理与发放情况;资料信息管理,登记资料的完整情况;网络直报、结核专报和季度报表填报情况;实验室质量控制。
[关键词]肺结核;登记;转诊;归口管理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146-02
早期发现和规则治疗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控制项目的重要内容。报告和转诊疑似肺结核患者是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的基础。现就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2008~2010年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中转诊等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来源于桃源县2008~2010年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各种登记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信息及追踪记录资料、转诊卡等有关资料。
1.2方法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1]标准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来源情况探讨肺结核的早期发现与可行防控措施。
2结果
2.1肺结核转诊推荐情况
桃源县结核病门诊2008~2010年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3670例,其中来源于转诊推荐者1740例,占47.41%,且这个比例逐年上升,见表1。
2.2活动性肺结核转诊来源
在转诊推荐的1740例中,涂阳378例,占21.72%;涂阴1362例,占78.28%。涂阳者中,新涂阳362例,占20.80%;复治涂阳16例,占0.92%。属于医疗机构转诊到位的有1162例,占66.78%;属于因症推荐的有445例,占25.57%。见表2。
3讨论
桃源县肺结核转诊率、转诊到位率逐年上升,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来源中转诊推荐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36.47%上升到了2010年的56.72%,说明实施结核病项目后,归口管理工作日益受到各医疗单位的重视,各项措施逐渐得到落实。
涂阳患者中,新涂阳数22倍于复治涂阳,说明新患者甚至于社会上很多人对肺结核防治归口管理政策不是很清楚,或者不愿意相信患上了肺结核,出现可疑症状时并不是先到结防定点机构就诊。只有复治患者出现可疑症状时,才直接去结防定点机构就诊,因为他们有“经验”。提示要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大力度,对社会各界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增强群众结核病防治意识[2]。
肺结核归口管理工作是患者发现的重要环节[3],其优劣直接影响肺结核的“早诊断、早治疗”。各医疗机构是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因症就诊的主要场所,是发现肺结核患者的重要来源[4]。因为患者有症状首先是到就近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这也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职工医保的相关要求。所以各医疗机构要提高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向服务对象说明肺结核的免费政策及归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尤其是首诊/转诊医生应对转诊的患者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认真填写患者地址和联系电话,促成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到位,杜绝载留患者现象。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由于设备、医疗水平的参差不齐,在对结核病的初步诊断中差异较大,会出现误诊、过诊的现象[6]。提示要加强对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尤其是检验人员痰检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提高对查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查痰率、查痰阳性率,避免过诊、误诊,从而减少结防机构追踪患者的工作量,节省有限的人力、物力。
实践证明,归口管理是否落实,是关系到结防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通过行政与业务相结合的手段,加强归口管理,完善医生-患者-家庭-全社会参与长期有序的协作机制,可以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规范化治疗管理。将肺结核患者转诊作为各医疗机构的责任目标加以考核,完善报告、转诊督查制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医政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98-110.
[2]钟球.加强结核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9):481-483.
[3]刘建民,刘万同.郑州市城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管理[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4):223-225.
[4]宋江林,庄敏芳.桃源县2003-2007年肺结核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12):782-783.
[5]何显雄.综合医院转诊对提高涂阳结核患者发现水平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79.
[6]刘青兰.舞钢市肺结核患者发现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