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种类有很多,通常有以下分类方法和种类:
1.按表现密度分类
按照表观密度,混凝土可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和轻混凝土。重混凝土表观密度超过2600kg/m3,主要用于防辐射混凝土,如核能工程的屏蔽结构、核废料容器等工程。普通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在2000~2500kg/m3范围内的混凝土,是土木、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的混凝土,大量用做各种建筑物、结构物的承重材料。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混凝土,采用轻骨料或多孔结构,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质量轻等特点,多用于保温或结构兼保温构件。
2.按用途分类
按照在工程中的用途或使用部位,混凝土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膨胀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等。
3.按所用胶凝材料分类
按照所用胶凝材料的种类,混凝土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树脂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等。
4.按生产和施工方法分类
按照搅拌(生产)方式,混凝土可分为预拌混凝土(也叫商品混凝土)和现场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是在搅拌站集中搅拌,用专门的混凝土运输车运送到工地进行浇筑的混凝土,由于搅拌站专业性强,原材料波动性小,称量准确度高,所以混凝土的质量波动性小,故预拌混凝土的使用量越来越多。现场搅拌混凝土是将原材料直接运送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搅拌后直接浇筑,适用于工程量小、配比变化比较多的工程。按照施工方法分为泵送混凝土、压力灌浆混凝土、挤压混凝土、离心混凝土、真空吸水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等。
建设工程中最常用的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表观密度为2400kg/立方米左右的普通水泥混凝土,其供应方式有现场搅拌和在专门的搅拌站搅拌、用混凝土运输车送到现场的商品混凝土两种。
混凝土的缺点:
首先,自重大、强重比较低。现代建筑越来越朝着高层、大跨度方向发展,要求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的性能,混凝土在这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其次,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拉压比只有1/10~1/20,容易开裂;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抗冲击能力差,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脆断;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大,大约为普通烧结砖的3倍,所以保温隔热性差。混凝土的硬化较慢,生产周期长,与钢材相比施工效率较低。
混凝土的优点:
混凝土原材料来源丰富,造价低廉,砂、石等骨料材料占总量的80%左右,在大部分地方可以就地取材,并且价格便宜。混凝土是从不定型的、可塑性材料利用自身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硬化变成具有强度的材料,所以其形状、尺寸不受限制,借助于模板可以浇筑成任意形状和尺寸的构件。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一般工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为20~40MPa,同时根据需要可以设计不同的配比,制造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材料。目前已经开发出具有100MPa强度的高强混凝土,50~60MPa的混凝土已经实用化。混凝土与钢材的粘结能力强,利用这一特点可复合制成钢筋混凝土,一方面利用钢材的韧性和较高的抗拉强度弥补混凝土容易开裂、脆性的弱点,同时碱性的混凝土环境可以保护钢筋不生锈;与传统的结构材料木材、钢材等材料相比,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好,不腐朽,不生锈,不易燃烧,耐火性能好。同时混凝土的生产能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