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初中生沟通技巧(6篇)

时间: 2024-03-12 栏目:公文范文

初中生沟通技巧篇1

【关键词】护士;沟通技巧;培训;护患纠纷。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ommunicationskillstraininginthepreventionoftheroleofnurse-patientdisputes.MethodsSince2007,acomprehensiveandsystematicofthewardnursescommunicationskillstrainingwasperformed,patientswererandomlyselectedformedicaltreatmentbeforeandaftertrainingduringthenurse-patientdisputes,thecaseswerepidedintonon-traininggroupandtraininggroupandwerecompared.ResultsInthetraininggroup,1casewasmismanagement,twocaseswerecommunicationdisorder,accountingfor2%,inthenon-traininggroup,2casesdidnothavestrongsenseofresponsibility,theremaining18caseswere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barriers,accountingfor18%,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nurses;communicationskills;training;nurse-patientdisputes

护患纠纷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是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形式和特殊类型[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住院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很多护患纠纷的产生都是由于护患缺乏沟通所致,随着医疗活动制度化、法制化,患者维权意识已逐渐增强,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构建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护患沟通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2]。为此沟通技巧应是我们护士临床工作之一,2007年笔者所在医院对在临床工作的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培训前(2006年)和培训后(2009年)各年表达能力正常的住院患者各100例,分非培训组和培训组,其中培训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8.15±1.2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50例,高中及以上30例;职业:农民20例,工人48例,干部32例。非培训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8.53±1.9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初中48例,高中及以上31例;职业:农民22例,工人48例,干部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经χ2检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非培训组护士接受业务理论及操作考试培训,且符合考核的标准,同时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进行常规信息沟通。

1.2.2培训组护士不变,但护士需要接受沟通技巧培训,且符合考核标准,同时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1.2.3确定培训内容和目标拟定培训计划,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和目标对护士进行集中授课。详见表1。表1护士沟通技巧培训授课内容和目标

1.2.4制定培训形式采用以季度为周期的集中授课,分散练习的培训形式,考核达标者到病区工作,不达标者转入下一周继续培训。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关检验给出的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用双侧检验,P

2结果

2.1两种护理方式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见表2。表2两种护理方式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注:经χ2检验(P

2.2护患纠纷相关因素培训组1例为病区管理不当,沟通障碍2例,占2%;非培训组2例为责任心不强外,其余18例因护患沟通障碍所致占18%,见表3。表3两组护患纠纷相关因素比较注: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护患沟通障碍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表2显示非培训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占18%,培训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占2%,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

3.1沟通技巧培训有助于护士端正工作态度,如果护士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会出现语言生硬,患者提出的问题不给予合理解释。患者相对医护人员而言,医学知识相对匮乏,主要是在医护人员的安排下接受治疗,处于一定的被动和服从地位,并由此形成在护理活动和护患关系中信息分布掌握不均衡的状态[4]。患者入院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接触的就是护士,迫切想知道有关用药、治疗、预后及住院期间与自己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期望医护人员多与自己沟通交流。通过我们的沟通技巧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从而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促进护患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5],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沟通技巧培训能强化护士相关知识的应用住院患者情绪焦虑有许多疑问,想知道医生护士的姓名及业务水平等等,这需要有丰富相关知识的护士进行答疑与心理疏导,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如临床专业知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法律法规和心理护理等知识,同时还要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通过沟通技巧培训可使护士掌握了丰富的相关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服务,及时准确了解患者各层次需要,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满足,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等,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心理疏导。

3.3沟通技巧培训有助于护士掌握沟通技巧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6]。因此掌握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1)语言交流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治病的一种手段,护士是否掌握语言沟通技巧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着促进作用,护士的语言与患者的心理变化息息相关。(2)运用适当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扬眉舒颜都直接影响护理信息的接受和传递。(3)使用倾听技巧。我们的培训通过理论授课传授常用的沟通形式和沟通技巧,实施模拟实景演练。通过培训,护士掌握了各种沟通技巧并且理论结合实际,巧妙地、熟练地综合应用多形式的沟通技巧,从而提高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效果。4小结以护患沟通为基本要求的护患关系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它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患者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和安全意识的需要[7]。开展沟通技巧培训后,我们培养了合格的病区护士,为患者提供安全温馨的治疗环境及优质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效防范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唐亚勤,夏文涛.护患纠纷的防范.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3):181-182.

2赵中倾.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6).

3魏丽丽.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1:497.

4腾秀蓉.从护患纠纷看护理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护士进修杂志,2006,2(3):223-225.

5李小兰,朱小冬,张丽君.沟通技巧培训对围手术期患者访视满意度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23-25.

初中生沟通技巧篇2

关键词:沟通;儿科护理;有效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319-01

沟通技巧是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技能,在与患儿沟通时,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等来组织沟通内容,并采用相应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完成有效的护理评估,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如何与他们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沟通,有着特殊之处,作者根据多年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深入的探讨。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倍加关爱,并随社会经济、文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对孩子健康状况更加重视,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的紧张焦虑,与医务人员初次见面,就提出过高的要求,因此护理人员的第一印象决定了护患关系的基础。有效的初次沟通,奠定了患儿与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依赖度,奠定了对医疗护理执行的依从性。

2提高感知评价,增强有效沟通

护理支持的质量影响着父母在患儿病情出现危机时的应对能力。感知是患儿在住院期间

实际护理工作中经历的主观评价。因为住院患儿年龄均为14岁以下儿童,表达能力差,故对护理支持程度的感知主要为患儿家长的感受。有效的沟通将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支持的感知度,从而增加护理治疗的依从性。

2.1移情:即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患儿着想,理解患儿家长的感受,随时观察患儿及家长的反应,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对患儿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与患儿家长交流时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友善,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从而提高对护理支持的感知度。

2.2控制情绪:护理人员应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感染患儿及家长,激发他们积极治疗的情绪,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伤痛,提高对护理支持的依从性。

2.3非语言沟通:触摸是人际沟通中最亲切的动作,在儿科护理中显得尤其重要,儿科护士每次做治疗时对患儿轻轻抚摸,或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抱一下患儿,能拉近护患距离,消除患儿陌生感,解除恐惧。我们还要注意在沟通时要面带微笑,微笑是沟通的“名片”,护理人员的微笑常常会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亲切和温暖,给护理工作带来方便。同时,规范的护士仪表、行为等这些非语言沟通也使家长感到了护理的专业性和被护理的安全感,从而不断提高感知评价。

2.4温馨病房气氛:营造病房内温馨环境,调动病人的群体气氛,使患儿及家长从侧面了解到医院、医护人员、医疗状况及相关规章制度。健康积极向上的病房环境,给患儿及家长以安全感、信任感,使他们从心理上不断地产生认同感,提高感知度,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护理。

3语言沟通技巧

3.1主动介绍:护士接待患儿入院后,主动介绍自己,亲切询问患儿的乳名、年龄、学校或幼儿园名称等患儿熟悉的生活与事情,可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鼓励患儿做自我介绍或提出疑问,避免将所有问题只向家长询问,而形成替代沟通的局面,挫伤主动合作的积极性。

3.2耐心倾听:沟通中护士应注意倾听,并与小儿交谈。倾听并不只是听患儿所说的词句,还应注意其说话的音调、语言的选择、流畅的程度、身体的姿势等,患儿有自己的思想思维,护士应关注他们的观点,鼓励他们进一步交谈,不要轻易地打断他们的谈话或过早的做出判断,要仔细体会弦外音,以了解患儿的主要意思和真实内容。

3.3注意声音效果:护士谈话时掌握声音的技巧,注意语气、声调、音量、语速,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如谈话中稍加停顿,给患儿理顺思路的时间;稍慢的速度、适当的音量、亲切的语气能引起患儿的注意与反应。

3.4技术操作时的沟通:患儿住院后,最害怕的是静脉输液时的穿刺疼痛,护士不但要有精湛、熟练地操作技术,掌握操作前的沟通技巧也非常重要,面带微笑,采用鼓励及夸奖式的语言“乖啊,你今天是小朋友当中最勇敢的”“在幼儿园肯定得到很多的小红花,是吗”,安慰式的语言“阿姨会轻轻的,不要怕,好吗?”,玩游戏式的语言“我们把虫虫抓出来,病就好了,就可以去幼儿园跟小朋友玩了”。首次穿刺不成功时,要致歉,对患儿及家长说对不起,必要时请另一位护士操作,拔针时表扬患儿,一边沟通一边操作,使用礼貌用语,语气柔和,真诚表达。

4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必须在真诚、尊重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技巧,除可参照与患儿的沟通技巧外,还可适当的采用鼓励、沉默、观察等方法。

4.1鼓励交谈:针对家长的不安情绪,与家长的谈话最好以普遍性问题开始,如“孩子现在怎样了?”,使家长能在轻松的气氛下谈各方面的内容,护士会获得较多的信息量。避免在谈话开始时使用如“是不是”“有没有”的闭合性问题,虽可省时,提高效率,但不利于家长表露情感及提供患儿的有关信息。

4.2观察:患儿家长不能或不愿意用语言交流时,观察可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还可以表明护理人员对家长真诚的关心和感兴趣。

4.3换位思考:感受他人内心所想,尽量以对方的眼光看待事物,假设你是患儿家属,你会怎么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跟家属沟通,为患儿及家属实施主动服务

总之,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精细的艺术,给患儿及家长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第一步。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儿科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操作,还必须要有一颗大爱之心。良好的沟通是护理质量保证的前提,同时也使儿科护理人员深切体会到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顺畅的沟通既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度、满意度,也使护理工作的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孟庆梅.儿科患者护理时的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2012,(8)

[2]杨芸.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2)

初中生沟通技巧篇3

【关键词】情商;护士与献血者;沟通;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献血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更要具备较高的改善护士与献血者沟通交流的技能。运用这种技能,护理工作者能够读懂来自献血者的各种信息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用获得的这些信息来指导护理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可以提高护士与献血者交流的质量,进而提升护士与献血者的关系和献血者的满意度,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这种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商。

情商(EmotionalIntelligenceQuotient)是情感智力商数的简称,是人们处理冲突矛盾、人际关系、决策等需要是一种平衡心态以及同时共感的魅力。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将情商概括为五方面的能力:自我觉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情商和沟通交流技巧并不是一种技能。沟通交流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的技巧,也必须通过高级的训练和指导才能达到。但沟通交流的技巧是建立在情商及其他技巧之上的。举例来说,一个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同情心,但她没有学到基于屿心基础上的能将其转化为护理服务的沟通交流的技巧,那她的临床表现也受到影响。沟通交流的技巧如护理服务的技巧、表达的技巧、移情的技巧、倾听的技巧、管理整个沟通交流过程并确认必要的信息的技巧都是以情商为基础的。以下就情商在沟通交流中的应用作一叙述。

1护理的技巧献血者一进采血场所首先接触的就是护理人员,特别是初次献血者,他们的情绪非常焦虑,迫切的想知道有关的献血知识、献血程序、献血后的不良反应、护士的业务水平等。那么护理人员在接待献血者时就应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失地将这些问题交待清楚,并且还应注意献血者的感受和信息反馈,若忽视这些交流,容易产生交流障碍,造成误解或不满,所以,高情商的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不仅要收集献血者生理方面的资料,而且要收集其心理包括情绪方面的资料以确定献血者的全面的护理问题,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2表达的技巧表达的技巧用来传递各种信息。语言的表达是否清晰,关系着护士与献血者交流的质量。献血者由于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智力上存在着差别,在护士与献血者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情商能使护理人员正确地表达那些需要说的事情,而不是那些可能对献血者造成伤害的事情。非语言的表达在沟通交流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态度的信息常常通过非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它包括一个人语言的特征如声音的音调、速度、抑扬顿挫度、音量、音色及语言的喜好;还包括面部的表情、凝视的方向、身体的姿势、手势、靠近程度。例如对献血员说话或听献血员说话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或面部,以表示真诚地倾听献血员的说话,同时,这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不敢直视对方,是羞怯的表现;有意不注视对方,是冷淡的表现;从头到脚巡视一遍,是审查的表现;面无悦色的斜瞅,是鄙视对方的表现;斜眸而微笑,是向对方传情的表现;不注视对方面部以目横扫周围,是监视对方的表现;凝眸对方而眉飞色舞的微笑,是轻浮的表现;只注意手中的活计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的表现;看完献血员后突然一笑,是讥讽的表现;突而圆眼瞪人,是警告与制止的表现;当献血员伤感时突然皱眉,是同情对方的表现;伴随献血员一起微笑,是会意的表现。总之,护士应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献血员讲话,不卑不亢,只带浅淡微笑即可。具有高情商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非语言性表达了解献血员的心理位置和情绪,从而利用恰当的沟通交流技巧向献血员发出恰当的信息。

3移情[2]移情是情商中至关紧要的部分。如果移情是有限的缺乏的,如果对他人的

需要或失望没有感觉的话,那将不会存在同情和照顾。罗杰斯指出,如果护理人员能够移情地理解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思想感情、体察他的情绪、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就能够产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心理氛围。护理人员真诚的态度和正确的同情及移情可以取得献血员的信任。信任是形成人际沟通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道德要有调节控制自身情绪、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最佳心身状态。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情绪化,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减压,要具有同情献血员、信任献血员、尊重献血员的情感与情绪。视献血员如亲人,感知献血员情感。献血员在献血期间,感情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增强超前服务意识,要了解分析献血员的心理状态,即献血员想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把问题找准,做到心中有数,为超前服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超前服务,让献血员能够处处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从而显现出护理人员的温文尔雅和对献血员的体贴、关切。

4倾听[2]倾听是从他人处扑捉和理解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信息并借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的技巧。高情商的护理人员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能以宽广和平静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诉说,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感受并能够恰当地表达这些感受。这样容易得到献血者的信任,使献血者能够无防卫地诉说他面临的问题和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帮助护理人员得到献血员对献血的依从性或涉及隐私的某些信息,提高招募献血员的准确性,有利于献血事业的发展。

5管理整个沟通交流过程并确认必要的信息技巧管理整个沟通交流过程并确认必要的信息技巧是一种管理的技巧,需要综合运用情商的能力。高情商的护理人员可以暂时推迟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从而把注意力投向他人,理解他人所关心的问题,并注意营造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最后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这需要沟通前及沟通时利用情商收集和理解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决策。同时高情商的护理人员在必要时可以帮助献血员确认和探究其经历、行为和感受,使沟通交流有效的进行。

面对新的医学护理模式、新的护理人员与献血员的关系,每一位血站护理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情商在护士与献血员沟通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必须重视情商的培养,不断提高各种应变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等。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要求,为血站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初中生沟通技巧篇4

本文探讨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渊博的知识:患者迫切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护士以扎实的理论来为患者讲解。同时患者更期待可信赖的医务人员为他们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及治愈后提供相关保健知识,因此护士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

过硬的技术:患者不但希望护士有热情的服务,更希望有高超水平,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护士过硬技术能增加患者信任。

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护士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技术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高尚的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些都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

熟练掌握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通常造成医疗纠纷,所以,无论是入院介绍还是为患者作各种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都必须先用语言和患者沟通。

语言性沟通:①礼貌性用语:语言可以暖人也可以伤人。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和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护患之间平等的交流、互相信任,让人感到亲切。在护患关系中,护士能否用礼貌性语言是关键。②安慰性语言:是护士常用的护理手段,使患者感到温暖、体贴、消除患者紧张情绪。③解释性语言:使患者信任与合作。由于患者痛苦,性格暴躁,易迁怒于护理人员,应认真听,给予同情和安慰。④针对性语言。⑤保密性语言。⑥沟通语言要引人而异,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患者应采用有针对性的语言文字内容和表达方式以求让患者充分理解,顺利的进行沟通。

非语言沟通技巧:①学会倾听和沉默: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要善于倾听和沉默。整个讨论过程中,护士要用认真而关注的表情注视对方,伴随患者诉说的语言、声调、表情等增加点头和眼神关注,使患者感觉到你不仅在听而且体会到他的心情。沉默会给患者以充分的思考及调节的时间和机会,使患者能充分宣泄自己的感情。②护士要用恰当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与患者交流时目光要注意患者,应对患者有微笑、鼓励的目光,使其感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和真诚。③提供有关健康信息,进行健康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与患者交流远大于医生,交流的困难程度也远大于医生,所以护士应随时随地提供健康教育及信息,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心理安慰,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等,消除陌生感而配合治疗。

一般性沟通

从患者入院时,护士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使护患双方了解,使患者产生对责任护士的信任。护士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减少患者焦虑和紧张。

换位思考的沟通技巧

交谈时的态度要有礼貌,使用恰当的称呼。交谈结束的技巧,在患者的话题告一段落时,应说些鼓励的话,作简短的交谈后再结束,除非紧急事物外,否则不可突然停止交谈,这样会使患者产生疑虑,影响下次交谈。

治疗性沟通

患者入院后根据医生的初步判断,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情绪、营养、睡眠等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健康指导。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后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讲解操作的目的和意义、配合方法和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易激动不合作的患者,要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制定护理计划,在患者情绪稳定时与其沟通。

与病情严重的患者沟通,交谈时语言尽量简洁易懂,与患者贴近距离,安慰患者树立信心,安心治疗,避免在患者床旁谈论病情。

与悲哀、抑郁的患者沟通,应用沟通中鼓励发泄、倾听、沉默、触摸等技巧。对患者表示理解、关心和支持。交谈时注意以亲切、和谐的态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对患者的反应给予多一些的关注,使其感到关怀与重视。

初中生沟通技巧篇5

关键词:沟通技巧;妇科手术护理;应用

手术不仅仅是对患者身体的创伤,也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刺激,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之下,对于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比之以往更高的要求,沟通技巧也开始在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应用了针对性的沟通技巧,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优化了手术质量,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63岁,平均(38.9±2.1)岁;在疾病类型方面,45例为子宫肌瘤,31例为卵巢囊肿;在文化程度方面,3例为小学及以下,12例初中,16例高中,35例本科,10例硕士及以上。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手术类型、文化程度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于对照组38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只注重护理任务,不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未应用沟通技巧;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将沟通技巧应用在全程手术过程中,这包括几个内容:

①术前沟通: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术前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鼓励与疏导,主动为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必要性与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尽可能的满足患者提出的各项需求,保护好患者的隐私,维护好其自尊心,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让家属予以患者必备的心理支持。

②术中沟通:在手术进行的当天,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手术类型进行沟通,此时是患者心理最为脆弱的时刻,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安抚好患者的恐惧与焦虑心理,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使用平和的态度,主动应用身体语言来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在手术时,护理人员需要提前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安慰性语言来帮助患者放松情绪,让患者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到患者的隐私。

③术后沟通:在手术结束后的2~3d,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了解患者手术反应,耐心的进行检查与询问,观察患者的伤口变化情况,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对患者进行必备的支持与鼓励,让患者明确手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保障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促进术后恢复[2]。

1.3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有效沟通率、患者满意度与需求及时表达率远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科学的沟通与交流技巧是护理人员一项必备的技能,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到基本的护理工作,还需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这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还能够有效巩固手术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氛围中常常会产生焦虑、紧张以及无助的负性心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开展针对性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的为其答疑解惑,满足患者的各类需求,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让他们可以积极主动的接受手术[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了沟通技巧后,患者有效沟通率、患者满意度与需求及时表达率远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沟通技巧是护理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将沟通技巧应用在妇科手术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种护理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4]。

参考文献:

[1]朱鸣,饯谈.沟通技巧在于术室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穷,2010,8(27):94.

[2]王东华.沟通技巧在整体化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8(10):869.

初中生沟通技巧篇6

关键词:ICU沟通技巧;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3-0080-02

ICU是危急重症患者集中的场所,重症护理为患者提供持续加强性的护理及措施,以使患者的病情恢复稳定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维持患者的最佳健康状态。长期以来,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多为昏迷或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护理工作量较大、护士按实际床位配置不足等原因,导致护士很少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形成只关心疾病而不关心患者的工作模式。但ICU患者由于病情急、重、危,在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里接受治疗,不能接触亲人、朋友,同时通过有创、无创的各种仪器、治疗设备进行治疗和病情监测,加之ICU治疗费用高,患者背负严重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忧郁、敌对、害怕等心理反应,护士应及时了解和观察到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患者言语沟通欠缺利用各种沟通技巧,及时为患者提供各种信息和护理,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其提高适应与应对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1沟通的必要性

1.1通过沟通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以及对疾病、治疗的的态度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过程,任何治疗及护理工作都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护士需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反馈信息,为制定护理措施奠定基础,寻找依据。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1]。

1.2与患者及时交流,搭建信任与合作平台护患关系的好坏,依赖于护患交流的效果。有效的沟通会使患者体会到友好的态度,从而对护士产生信任,容易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反之,则可能导致护患冲突。当前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护士和患者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引起的[2]。

1.3沟通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仅是停留在技术上,患者希望通过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中,得到疾病、治疗相关信息以及缓解如焦虑、紧张、害怕等情绪,护士利用各种沟通交流技巧,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其提高适应与应对能力,促进康复。

2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2.1沟通的途径和方式沟通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不同的场景,灵活应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将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互为补充,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结合,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综合应用等途径和方式,提高沟通效果。

2.2初步信任的建立从ICU患者入住的那一刻起,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并且做到仪表端庄、操作娴熟,沉着稳重,紧张有序地开展抢救和接诊工作,及时解决影响患者舒适的护理问题,如大小便失禁问题、不舒适问题等,若为意识清醒的患者及时介绍ICU环境、值班医生、护士、以及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与护士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在为患者拍背、按摩、搀扶、变时,应当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关心而不失度,从而避免患者的误解,对护理沟通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3]。

2.3沟通技巧的应用

2.3.1倾听技巧当患者向你倾述时,护士应该适时传递接纳、信任与尊重信号,或者偶尔复述沟通对象讲的话,还可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如,“很好”、“您说的非常有价值”、“你能讲得详细一些吗?”等,既可使患者感觉自己得到重视,又顺利过渡到深入交谈,可避免经济收入、家庭支持等敏感性问题的直接插入,影响沟通效果。避免双手叉腰、忙于操作在不清楚患者表达内容时做出草率回答,或者紧皱眉头等一些容易使沟通对象误以为你不耐烦、抗拒或高傲的行为举止。

2.3.2推动技巧推动技巧是用来影响他人的行为,使逐渐符合自己的议题。有效运用推动技巧的关键,在于以明白具体的积极态度,让对方在毫无怀疑的情况下接受你的意见,并觉得受到激励,想完成工作。推动技巧由4个个体技巧所组成,分别是回馈、提议、推论与增强。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提议,增加目的性,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3.3非语言沟通ICU患者经过有创或无创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较多,阻滞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美国口语学者雷蒙德・罗斯认为:在人际沟通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其余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4]。面对这些患者,应该应用一些特殊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如大拇指表示想大便;小拇指表示要小便;握拳表示疼痛;)、面部表情(口型语言或眼部语言)、触摸(昏迷患者)、写字板或词组卡片(口渴、翻身、胸闷、心慌等),对具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患者建立护患联系本,置于床旁方便取拿。另外,ICU病房特殊,无呼叫器,可准备质地柔软、手握式简易呼叫仪,或用轻拍床沿来呼唤医护人员,能在患者需要时,及时给予帮助。

2.3.4善意谎言没有一个意识清醒的患者能接受“你已无药可救了”,与于意识清醒患者沟通应尽量安慰和鼓励患者,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可使用“善意的谎言”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面对、主动配合各种监护、治疗和护理措施。

2.3.5履行告知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如插管、吸痰、气管内滴药、停用呼吸机等)前至少应告知患者,这一类操作会给患者有危险生命感觉,即使是无意识的患者也要履行告知义务,尽量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提高ICU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针对ICU患者的特殊性,扭转只注重疾病、功能护理的单一局面,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不同的场景,灵活应用各种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沟通,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不但有利于护患和谐关系的建立,同时从心理护理层面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适应与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利蓉,陈红宇.护患沟通的实施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92.

[2]谌永毅,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有关元宵节元宵节作文三篇
  • 下一篇:初中生国旗下演讲稿三分钟的技巧大全(整理1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