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能源部部长皮猜说,首都曼谷的洪水危机可能持续到年底,曼谷市长再次发出疏散令,要求北部地区的居民撤走。目前,曼谷市区已被洪水淹没了60%,滚滚洪水慢慢淹没曼谷的运河与公路,包围了曼谷北边的地铁站等公共运输系统,包括游客喜爱的恰图恰(Chatuchak)周末市集水位已达半米高,需部分撤离。疏散令的下达表明,洪水已进入城市腹地,而政府无力抵御洪水。
世界卫生组织前任驻泰国代表、现任法政大学全球卫生学助教奥尔蒂斯说:“这是一起发生在一个约有1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的紧急事件。”
■黑色的洪水泛着臭味――洪灾过后仍然要面对的危险
对于并非强制性的疏散令,绝大多数受影响的市民不愿离开,他们选择留下来加强沙包堆放等工作,死守家园和店铺。众志成城下,人们总会迎来战胜洪水的一天,但是当那一天到来后,曼谷还要面对很多问题。
据泰国《国家报》报道,市区的垃圾车数周来一直无法进入某些地区,等到洪水消退后,曼谷将需要清理多达300万至400万吨的垃圾。泰国政府防治污染部门的负责人估算,在洪灾期间,大约900万受灾民众每人将产生大约500公斤的垃圾。他说:“目前对居民的建议是,不要把各种各样的垃圾丢到水中。”但是,对于一些居民而言,他们的家中已经进水一米多高,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生活了好几周,垃圾不丢到水中又能放到哪儿呢?
为了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导致大规模疫情的发生,曼谷市政府联合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并与志愿者一起,设置垃圾一食品交换中心。民众可以拿20个塑料盒换取1个鸡蛋,或者用100个塑料盒换取1公斤大米。这样的做法能够促进当地民众主动收集垃圾,特别是那些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的垃圾。
除了垃圾,曼谷还面临着规模浩大的汽车维修工作。大约50万辆汽车被淹,这些车辆至少需要更换电池和机油。
地处热带的曼谷,受灾的民众也许不用担心夜晚睡觉时被寒冷低温侵袭,但酷热潮湿带来的传染病的流行更为可怕。曼谷市郊一座养鸡场的鸡全死了,几百只鸡的尸体泡在水中,细菌、病毒随水蔓延;已有部分市民在接受钩端螺旋体病(俗称“鼠尿病”)的治疗,这种细菌传染病是通过老鼠尿污染的水传播――而这污浊的洪水就在市民脚下,还有很多人得了皮肤病。熟悉曼谷的奥尔蒂斯说:“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在一个特大洪灾、饮用水被污染的大城市爆发霍乱。但,一场城市霍乱大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了。”目前泰国政府严防疾病的扩散,英拉总理在洪水中坐小船不断撒药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
曼谷北部那空素旺市阿南・迪拉特家中的洪水已经降到膝盖以下,洪水最凶猛时,他们一家一直被迫住在二楼,现在他们开始着手清理工作,附近的垃圾泛着恶臭,墙上的淤泥也不容易洗刷掉,看来只有连油漆一起铲掉才能彻底干净。泰国污染控制厅已经进入受灾区域调查当地水质,并给当地民众发放生物清洁剂,民众可以用这些生物清洁剂清洁房屋内的积水。
针对灾后防疫和疾病控制问题,泰国卫生部建议民众在洪水消退后的48小时之内,应该立即打扫房屋的地板和墙壁,以消除沾染在地面、衣物和家具上的病菌。同时,易受病毒感染的人群,包括自身有慢性疾病的民众、容易过敏的民众在进行打扫时应该穿着保护工具。至于被洪水浸泡的衣物,必须进行清洗、消毒后才可以使用。
据泰国政府估算,此次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到6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会因此减少两个百分点。而损失远不止此,旅游业是支撑泰国经济的重要部分,每当泰国雨季过后,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以及中国的春节等冬季假期来临,是泰国旅游的黄金期。但今年,迟迟不退的洪水一定会让很多潜在的游客改变旅行路线。
■天灾与人祸――城市化快速扩张造成的危险
人们很难想象一座旅游业发达的繁华的不夜城竟然很多地区泡在水里长达月余,但曼谷确实如此,究其原因不外天灾与人祸。
曼谷地处湄南河三角洲,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6至10月为雨季,降雨量比较大。通常泰国雨季来临后的大水都是通过湄南河流入大海。但今年东南亚地区降雨特别多,一系列台风和异常强劲的季节性降雨使水库蓄水超出警戒水位。与泰国相邻的越南、柬埔寨等国也纷纷遭遇水灾。
位于湄南河入海口的曼谷市,由于城市建设过快,摩天高楼一座座拔地而起,市区人口集中,政府没有发现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曼谷市已在悄悄下陷,同时排水设施疏于维护。于是当东南亚的特大降雨顺势而下流到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同时海水涨潮引起海水倒灌,形成了河水向湄南河两边溢出的现象,造成了曼谷的噩梦。
一些泰国研究人员认为,洪水在过去较短一段时间内流入泰国湾,可能导致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危害。泰国湾海水盐度从先前的32‰降低至2‰,从海岸延伸人海5公里长、15公里深的海水犹如淡水。这导致海洋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生物可能因此死亡。另外,洪水还可能破坏一些海洋生物的繁殖场地。通常情况下,如果淡水进入海洋并滞留一个星期,不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太大影响,但这场持续3个月的洪水可能导致泰国湾西岸的养殖场各种贝类以及白鲑、鲭鱼受到影响。
[关键词]:洋垃圾进口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一、我国洋垃圾进口贸易现状
自1995年7月1日开始,我国将进口可利用固废列为法定检验商品,据估计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固体废物的输入量约为100-200万吨,2009年达到历史最高点5988.6万吨。我国进口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金属和金属合金废碎料、塑料废碎料及下脚料、回收(废碎)纸及纸板、废纺织原料、废船舶、矿渣、木及软木废料和糖及糖食废料这九类。
我国固体废物来源非常广,全球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地区)都曾出口到中国。2014年,来自美国、日本和英国的进口总量达到2549.65万吨,占整个进口比重的57.23%。
我国在国土境内的主要沿海口岸、河流口岸和陆路口岸都设有进口固体废物原料检验检疫局。据各个检验检疫局统计,我国固体废弃物进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广东、浙江和江苏三个省进口数量最多。
二、我国洋垃圾进口的原因
(一)节约企业成本
首先很多固体废物都只是局限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概念,但如果我们转变时间、空间或者转变人物,将其置在一个自由流动的环境,它们又会因为满足某些个人的需求而再次实现价值。其次,对企业来说进口可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更经济。以废塑料进口为例,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聚丙烯的价格大概在11000元左右一吨,而进口聚丙烯下脚料的价格却只要4000元左右一吨;
(二)政策支持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就开放了对废纸、废钢铁、废塑料、废五金等废弃固体废弃物的进口。在政策上,先后出台了支持合法规范洋垃圾进口的政策,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写入章程。在经济上,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也进行扶持,从2001年5月1日起到2008年年底国家对所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单位都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
(三)节约能耗
自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飞速增长。能源危机已成为全人类社共同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也成了新的时代要求。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资源的需求远远超出了其供应能力,面对资源供求之间巨大的缺口以及进口洋垃圾的比较经济优势,进口可回收利用废物成为了解决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进口洋垃圾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效应
1、增加就业。回收固体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目前废旧回收行业直接从业人员高达2000多万,衍生行业从业人数将更客观,这不仅为大量的农民务工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节约能源消耗。有色金属材料生产由于流程长,同时工艺、技术和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浪费现象等原因,导致有色金属生产能源耗能特别高。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统计,2014年前三个季度,生产的再生金属与生产等量的原生金属相比共计实现了11立方米的节水,510千万时的节电和1650万吨的节煤。进口废金属原料进行有色金属再生产对节约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3、保护原生矿产资源。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种类较少,总量也不多,据科学估计,每生产一吨的再生铜、铅、锌、铝可以分别节约380吨、128吨、52吨、20吨的相应的矿产资源。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进口再生废五金等再生资源对于节约我国矿产资源,解决国内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效应
1、负面效益。每年都有几千万吨的洋垃圾进入中国国土,在这里进行拆解,重新拼装,提炼,焚烧和填埋丢弃,而这些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不能再利用的垃圾、废油等都将会对周边地区的水、空气和土壤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
2、正面效益。进口洋垃圾直接再生利用虽然存在一些污染,但是由于减少了一些生产环节,从而减少了污染排放。据估计,每利用1吨废五金,可以获取0.1吨铜资源、0.04吨铝资源、铝矿石0.24吨、可节约铜矿石15吨、节约标准煤1.38吨、铁矿石1.2吨、节约用水67.9吨、二氧化硫0.25吨、少排废渣15.7吨。
四、加强固废进口及利用监管的建议
(一)加强固废进口监管
虽然我国已经在进口固废方面确立了相关法律,在进关前设定了系列的检验程序,但是由于监管和检验的原因就导致很多违禁固废任然有机踏进中国的国土。我们应该把“装运前检验”和“到货检验”结合起来,严格把关进口固废的品质把违法越境的洋垃圾挡在门外。
(二)进口固废的污染防治应实行圈区管理
固废拆解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已成为人们闻垃圾色变的首要原因,因此改变传统的手工拆解、散户拆解,对拆解企业进行集中管理。在圈区内实行严格的环境防护措施,对企业产生的废水、不可利用废物进行规范的集中处理和填埋,实现管理、加工、污染的防控一体。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在固废进口方面已经设立和十几部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不绝于耳的“洋垃圾”走私新闻说明我们在这方面仍有漏洞,司法部门应该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我们要完善法律的监督体制,加强社会和法律在洋垃圾相关司法活动中的监督力度。
(四)提升环境标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较低,这导致许多发达国家借机向把利用价值极低甚至是危险废物输送到我国。较低的环境质量标准,已成为我国遭受不法洋垃圾入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应该紧跟发达国家的步伐,提高环境质量标准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郭芳.从“洋垃圾”输入论实现中国垃圾资源化[J].财经理论研究,2014(6):47-51.
[2]刘文佳,姜青新.严控非法洋垃圾转移防范进口废物环境风险[J].WTO经济导刊,2013(6):75-77.
[3]伊剑.电子“洋垃圾”走私:由沿海向内地蔓延[N].检察日报,2014-06-10.
在垃圾堆里发现很多带有英国标志的废弃物,其中随意扒拉出一个写有英国收信地址的信封,并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它的主人,巧合的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竟是一位居住在英国的第二代华人。当她的丈夫彼得从记者的采访中得知,自己曾严格按照英国政府规定的垃圾分类方法处理的垃圾,如今竟然漂洋过海到了中国,不但正在以一种对当地环境极为有害的方式被处理,而且还成了与自己儿子一般大小的中国孩子的“玩具”,对此他感到既惊讶又生气。报道没有袒露彼得妻子的想法,但可以想象作为有着中国血统的女主人,其复杂的心绪一定比她的丈夫更深刻。
洋垃圾倾泻中国,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去年的美国医疗垃圾打着“捐赠”的旗号在中国顺利通关,人们还都记忆犹新。而这次英国垃圾的入侵,有人也作了统计,竟然是每年都有“创纪录”的190万吨英国垃圾被用货船送到中国,而且这一送就是8年!8年中我们的国门只是开了一道缝,还是已经失守,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大量的洋垃圾,竟如洪祸破堤,狂泻无拦?
在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后,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已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此事。而且据介绍那个广东的“垃圾小镇”,是个早于20世纪70年代就发展起来的废旧塑料回收贸易加工区,但至今这个工业区却并没有企业领取到国家进口废物批准证书。海关方面也表态将加强监管工作。但这仅仅是一个管理混乱,工作失责的问题吗?
国门是尊严的象征。而这次因为向别国倾泻垃圾感到气愤与无颜的却是英国的一家媒体,这似乎也更让我们有了一种自尊心被撕扯的羞惭。洋垃圾因为肮脏的幕后暴利,不但让其出口国的奸商们道德丧尽,也让我们自己的无良商人将国家的尊严泼上了污水。据称在那个已被洋垃圾充斥的地区,河水污染,田园荒废,人们在垃圾堆里木然而又贪婪地刨食着以毁坏家园为代价的利润,只有当记者要把镜头对准他们时,才激起他们为遮挡丑陋而燃烧的愤怒。包括当地的政府官员,几十年围着洋垃圾从政,竟然不闻不问,面对记者的采访,才知道躲躲闪闪。但这逃避已经不是守住尊严的矜持,而是对丑行曝光的惧怕。因为良知在他们那里早已成为金钱的附属,仅有的那点尊严也已经被洋垃圾腐蚀。
针对这次的洋垃圾事件,有网友发表评论说:“为保全自己国家的资源,打着环保和外贸出口的幌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索取资源、倾倒垃圾,暴露出不平等经济秩序的道德虚伪性。”还有网友尖锐地指出,那些靠进口洋垃圾致富的无良奸商之所以能够长期生存,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懒政怠政、疏于监管的纵容。如果不及时制止,我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世界垃圾场”。由此可见,坚决堵住洋垃圾的侵入,不仅是怎样可持续发展经济,保护自己家园的政治策略,也是一个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的原则性问题。
摘自《新华网》2007.2.16
知识窗
■在英国进行垃圾交易的大多数商人是华人,他们是链条中的最大获益者;
■大部分垃圾船停泊在香港,这里是脏东西进入大陆的最重要中转站;
■洋垃圾的入关方式,一是谎报,二是混在正常物品中夹带;
摘要:绿色海洋经济是以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它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体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立体框架。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作用。21世纪人类社会将步入一个全面开发海洋的时代,但是海洋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对绿色海洋经济的涵义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等进行分析,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提出了推动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及建议等,以供实际工作参考。
关键词: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对策分析
1世纪人类社会即将步入一个全面开发海洋的时代,当前约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与人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海洋经济是满足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的物质需求和基础,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如海岸线资源过度粗放开发、深远海资源利用不足、近岸渔业资源趋于枯竭、海洋污染现象日趋严重等,如何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解决环境资源保护问题,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它对于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作用。
一、绿色海洋经济涵义及现实意义
(一)绿色海洋经济涵义。海洋经济是指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服务业等,它是直接和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其空间的相关服务产业和经济集合体。
绿色海洋经济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体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立体框架,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海洋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通过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在开发和利用中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不断推动绿色创新,旨在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海洋经济的现实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向多方向扩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是长期积累的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粗放式的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新形势和“一带一路”背景发展要求。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理念已经成为调整世界经济结构和全球资源与环境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它需要将该理念进一步渗透和融入到海洋领域各个层面,以竭力控制和降低能耗,削减入海污染物排放,维护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提供更环保、更清洁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绿色福利和发展空间,这是有效解决经济增长、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由“蓝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有了跨越式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逐步提升。据《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59936亿元,比上年增长7.7%,海洋生产总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2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0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661亿元,其占比结构分别为5.4%、45.1%和49.5%(见下页图1),可以看出,海洋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与提升。
在“新常态”经济运行背景下,我国滨海旅游业产值位居海洋经济总量首位,其占海洋总产值的35.3%;海洋交通运输业占海洋总产值的22.1%,位居第二;位居第三位的是海洋渔业,其产值占比为17.1%;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油气业占海洋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8.4%和6.1%,比重位居第四和第五。可见,对于近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是目前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我国近海资源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运行模式,随着近海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步加大,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重,其粗放、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方式将使得海洋资源供给面临更大的压力与风险。
(二)存在问题。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据2015年3月国家海洋局的《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近岸海域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70%的海滩垃圾和59%的海面漂浮垃圾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区、农业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作业区等,这些海洋垃圾多是以废弃塑料为主,尤其是在滨海旅游区更为严重,其难以降解和净化,将长期“诅咒”海洋世界,甚至长达数百年和千年以上。另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从海外进口的废弃塑料总量逐年递增,从2002年的246万吨已增至2014年的663万吨。目前,我国塑料垃圾回收体系很不完善,国内的废弃塑料回收能力每年仅为1000万吨,回收率只有20%。
联合国环境署的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垃圾约是800万吨,其对海龟、海鸟、鱼类等海洋动物构成致命威胁,已经成为海洋生态环境的致命杀手。可见,海洋垃圾不仅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且还对航行安全、涉海生产等作业造成严重隐患,各地海洋正沦为陆源最大的垃圾场。
(三)成因分析。当前,海洋污染主要存在四个方面原因:一是缺乏“绿色”环保意识,涉海经营企业把海洋当作无偿排污场所,缺乏投入治理成本和防治措施,无节制地在使用海洋资源和进行排污活动,最终形成了“外部不经济性”现象。二是绿色科技含量不高。目前,现代高科技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投入不足,仍停留在粗放式开发利用阶段,污染物的防治和治理问题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海洋绿色科技发展和社会贡献率低。三是绿色监管制度不健全。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未考虑到当前海洋环境容量,只要缴费仍可以继续排污,其对排污总量没有上限规定,征收的海洋资源税等未明确规定用于海洋生态补偿和环境治理。四是绿色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于海洋经济价值统计未扣除生态资源消耗和环境降级成本,不能科学、有效地反映海洋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利用状况,违背了社会生产的“谨慎性”原则要求。
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对海洋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
“一带一路”战略是于2013年9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它作为中国当前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多重机遇与挑战。
当前,海上丝绸之路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基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全面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它不仅可以巩固和拓展我国同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而且还可以将我国海洋经济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能够扩大我国对外的影响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21世纪将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如今谁的管理最科学、资源最节约、生产最环保、产品最绿色,谁就能率先赢得市场的竞争地位与主导发展权,海洋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势必导致海洋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深水、绿色、安全”必然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高起点,共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全面带动我国沿边开放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此时,既面临着国家政策扶持,又要迎接竞争与挑战,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海洋经济发展对策,以提高我国海洋经济的社会贡献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对策
(一)制定绿色海域发展规划。根据我国不同海域的资源禀赋、生态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原则和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各地海洋资源,推动绿色海域经济发展。一是打造北部绿色海域经济圈,该区域主要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海域组成,其海洋经济基础雄厚,是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可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海洋科技创新基地;二是培育东部绿色海域经济带,主要由江苏、上海、浙江等沿岸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域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可以培育发展成为绿色航运港口和现代物流基地;三是构建南部绿色海域经济链,该海域主要由福建、珠江口、北部湾、海南岛沿岸海域组成,海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区域,本着保护和开发南海资源以及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完整的原则及要求,不断推进绿色海域经济链建设。
(二)扶持绿色海洋产业成长。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结合我国推动绿色发展的新政策,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兴绿色海洋产业。一是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拓宽海洋绿色养殖空间,大力发展现代绿色海洋渔业;二是适应国际造船标准和规范要求,大力推动大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力船型的升级改造,发展节能环保和安全高效的绿色海洋船舶工业;三是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和市场前景的海洋新药物及生物制品,推进海洋绿色制造业发展;四是促进海上风电永磁发电、海洋浮式风力发电、潮汐能和波浪发电系统等天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海洋绿色能源业发展;五是加大海洋高科技研发投入与转化,增强其对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推动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
(三)培育绿色海洋消费市场。培育绿色海洋市场需要推动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就是一种要求消费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消费理念及行为习俗,它能够引起社会消费方式和生产模式发生变革,对于调整和优化当前海洋经济结构等具有积极作用。一是全面开展绿色海洋产品认证,增强消费者对绿色海洋产品的认知度和信赖度;二是增加绿色海洋产品社会供给,帮助海洋生产者的绿色产品能够卖得出、售得好,不断激发其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责任性;三是给予绿色海洋产品适当价格补贴,以维持和推动绿色消费市场发展(详见图3)。
图3中D1代表社会初期对绿色海洋产品的消费需求,S1代表绿色海洋产品的社会供给。当消费者消费了绿色海洋产品后必然会引起该产品需求量增加,即需求曲线D1右移至D2处,此时绿色海洋产品价格上涨至P1,这时海洋生产者意识到有利可图便会增加该绿色产品社会供给,而当供给曲线S1右移至S2时,绿色海洋产品价格会由P1下降至P2,这时为了不使海洋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降低,政府应通过相应补贴措施来弥补其利益损失,以维持绿色消费市场正常运行。
(四)加强海洋资源绿色监管。在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根据有关理论分析,如果排污收费标准高于污染治理成本,排污者一般会选择治理污染;如果排污收费标准低于污染治理成本,排污者就会选择交纳排污费,而在现实中排污者往往是选择了交纳排污费,这说明目前排污收费还是比较低,且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等现象。如图4所示,在排污收费不断增大的压力下,污染物排放量总会有出现负增长的时点,若要依靠加大排污收费来控制污染(即T2点),此时已有更多的污染物被排放出来,所以在T1点之前就应考虑治理污染,而不是等到T2点再去治理,这样势必增加了污染治理成本。所以,在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应加强全程绿色监管,可适时开征海洋生态税,及早控制各种污染源。
(五)科学核算海洋绿色价值。科学核算海洋绿色价值就是要改变以往单靠会计利润等评价海洋经济价值的做法,逐步增加和完善生态环保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海洋价值的绿色GDP核算。这里所谓的海洋绿色GDP核算,就是指扣除生态资源消耗和环境降级成本后海洋经济所创造出的价值总量,其核算公式为:海洋绿色GDP=海洋GDP总量-(生态资源消耗费+环境降级成本)。实行海洋绿色GDP核算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海洋经济发展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体现了我国海洋经济真实价值增量与发展水平。
(六)营造绿色海洋文化环境。绿色海洋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涉海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广泛认可,遵循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总的看法和观念认同,它是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软实力。对此,一是大力传播绿色海洋文化理念,促进海岛环保生活和净海休闲旅游等,培育和发展绿色海洋文化观;二是充分利用中国海洋文化节、国际海洋节等节庆活动,积极开展“低碳、绿色、环保”等实践行动;三是发展以绿色海洋为主题的演艺、展览、出版和动漫等文化传媒产业,创造绿色海洋文化价值,早日实现“绿色海洋梦”。
参考文献:
——未来的美好家园
临泽县新华中心小学五(4)班
韩宝林
夜很深了,也很静,不知不觉我游离在一个奇幻的梦境中。
我在家里闲着无聊,电视机里几百个频道我已经看腻了,于是就驾着新买的飞天摩托来到海洋馆里,这是一所建在大海中的透明的建筑物,四周全被蔚蓝色的海水包围。好舒服呀!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围绕着我。
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位机器人向导对我说:“欢迎参观新人类海洋馆!这里四周全是透明的玻璃,虽然只有一张纸的厚度,但是不会破碎的。”我环视四周,各种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各种珍珠正闪闪发光,各种海藻如同年轻的姑娘跳舞一样。还有奇形怪状的珊瑚,五颜六色的岩石眩人眼目。“啊,好漂亮呀!”我不禁发出了感叹,“就好像来到了童话中的海底世界一样,令人心旷神怡。”
走出“新人类海洋馆“,我来到了”新世纪动物园“。咦?这里怎么没有人呀?我向前走着,突然有一个面容和蔼的机器人出现在我眼前,原来他是这儿的管理者,他很热情地欢迎我随意参观一下。走着走着,我居然看到一只猴子正在捡拾地上的垃圾,并且把垃圾扔进了自己的口中。我正要上前阻止,又见一只大象正在吮吸地上的脏水,但它没有将水喝下,而从大象的长鼻子里流出来的污水变清了,还喷洒在了旁边的草坪上。一只长颈鹿正用嘴将苹果摘下放入地上的筐内,……眼前的一幕幕让我疑惑不已。
“这是怎么回事?”“园长”笑了笑说:“这没什么,这些动物身上都安装了智能芯片和性质转换芯片,他们既是这里的居住者又是这里的的工作人员。猴子负责清理地面上的垃圾,并且要食用这些垃圾,因为猴子食用这些垃圾后可以迅速排出一种粉末状的化肥,再由蝴蝶、蜜蜂负责送往果园、菜地。长颈鹿负责为果园摘苹果,为游客们提供服务。大象专管污水处理,净化水资源……。”正说着,园长就递给我一个红苹果说:“尝尝吧!味道很特别!”我犹豫了一下说:“这刚摘下来的苹果不洗怎么吃呀?”“哈哈哈!”园长大笑了起来“年轻人,这可是最新
研发培育的太空苹果,一点不比你们那里的‘人生果’差哟!”我听了惊讶不已,赶紧咬了一口,果然与众不同。既有苹果的香甜味,又有一点淡淡的难以言喻的香味,总之没有地球苹果的那种气息。
我又来到了“新起点植物园”,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珍稀树木和名贵花卉,同样有几位机器人朋友正在为花草树木施肥、除草、浇水呢!而且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能够分辨花草树木的科类,还能为它们把脉诊治病情……我听得两眼都直了。
“叮呤呤……”这是什么声音?“懒虫!起床了!起床了!”是妹妹的叫喊声,“上学要迟到啦!”唉,原来是一场梦啊。
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总有一天世界会变成我梦中的那样奇特,那里没有海水被污染,没有动物被杀戮,也没有树木被砍伐!……
作者信息:临泽县新华中心小学五(4)班
韩宝林
张佳萍
从这刻起,我只愿更多的人——走近海洋,还海一片蔚蓝。
一面海,比起一望无际的青藏高原,它深邃;比起海上明珠的宝岛台湾,它朴素;比起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广阔。一念之间,世间万物也许没有能比它更能凝聚一种无以言喻的神奇生命力,也没有能比它更能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深刻感。
海的模样,一直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是湛蓝、汹涌澎湃还是一望无垠?可是当某天,如果你所想象的那片海,它的未来不再一片蔚蓝了?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海洋灾害的频发、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的后效问题,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它所包裹的那件外衣也逐渐褪去着那层玛瑙蓝。
走近海洋——你会发现“石油的污染”正烧蚀着海的身躯。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每年把1000万吨石油排入海洋;约有100万吨滴滴涕已滞留在海水中,使有毒有害物质开始扩散,而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比起陆上的其它环境污染更复杂。然而,人类的肆意,石油不断被倾倒,就等同于在“海上浇油”,这将永无止息地烧蚀着海的身躯。
也许你所惊叹的不仅会石油污染,还有太平洋上的“垃圾岛”,它们的繁衍更阻碍着海水的舞动。据相关资料报道,在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垃圾岛”,面积竟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美国媒体指出,这座巨大垃圾岛飘荡在旧金山和夏威夷之间的广阔水域,主要由生活垃圾构成,其中80%都是废弃的塑料制品,重达350万吨。科学家们同时认为,这些都是由于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了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而这座垃圾岛的概念相当于是如果一头大象大约5吨重,而350万吨的重量就等同于70万左右只的大象站在海面上。由此可见,海上的垃圾早已使得大海捆绑得难以喘气,最终无法再为我们慷慨激舞。
还海一片蔚蓝——还记得我们哼唱过的童谣“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还记得著名诗人们笔下的“苍茫云海间”、“海上升明月”万古绝句吗?是呵,有谁记得数千万年前陪伴着我们的大海,它雄浑而苍茫,把城市的狭窄、拥挤、嘈杂全都灰望道九霄云外,用它那像顽皮小孩子的滚滚浪涛给人翩翩的视觉感……可如今又有谁可以用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发现海水在一点点浑浊?难道我们真的不曾发现吗?我们现在所眺望的海洋,它已不再快乐,不再热情,不再汹涌,它的咆哮难道还不够撕心裂肺、让你心疼、清醒吗?它那声哀鸣仿佛响彻云霄:“我亲爱的人类啊,请放过我,还我一片蔚蓝吧,如果没有那片蔚蓝,就犹如硬深深地把我心脏的夺去,没有心脏,我会无力,会枯竭,会沉睡,求求你们,放过我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