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尾气治理方案(6篇)

时间: 2024-03-15 栏目:公文范文

尾气治理方案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机动车尾气的监测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ZigBee技术的车载尾气实时监测设计方案。该方案能实时监控机动车尾气排放浓度,能及时反映汽车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发现汽车发动机的故障,有效避免了因汽车发动机等故障引起的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通过GPRS将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也可为尾气检测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ZigBee;CC2530;无线传感器;车载尾气监测

中图分类号:TP274.5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长,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来源,实现对汽车排放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尾气检测分析不仅是检查排放污染物治理效果的唯一途径,而且还是对发动机工作状况及性能判定的重要手段[1]。尾气分析是在发动机不同工况下,通过检测废气中不同成分气体的含量来判断发动机各系统故障的方法[2]。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机动车尾气分析仪出现,但主要用于一些监测和维修机构,车载尾气监测系统目前市场还没有较成形的产品,车载尾气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连续的监测尾气的各项参数,通过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发动机的燃烧状况和对空气污染的情况,这样可及时发现汽车的故障,及早维修从而达到保证汽车安全和防止更多的尾气污染[3]。

ZigBee是一种低速、低功耗、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通讯协议,底层采用IEEE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存取层和实体层,ZigBee网络层支持星型、树型和网状拓扑。它比其他无线技术性价比更高、功耗更少,适合用于车载尾气监测系统。

本文主要介绍车载尾气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应用,利用无线尾气传感器组建ZigBee网络,实现汽车尾气浓度的自动采集和传输,利用嵌入式网关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处理,发现浓度超标等异常能及时报警。

2系统总体设计

车载尾气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主要分为系统总体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三部分。汽车尾气中含有CO、CO2、HC化合物、NOx、SO2、微粒物质等污染物。本系统需检测CO、CO2、HC化合物、O2和NOx五种尾气浓度。CO、CO2、HC化合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O2用氧传感器检测,NOx用氮氧传感器检测。这三种尾气传感器内置于尾气排放管中。本文设计中选用基于ZigBee无线通讯协议的CC2530芯片作为控制器和射频收发器,它有不同的运行模式,能适应超低功耗要求的系统,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时间短,进一步确保了低能源消耗,能到达省电和延长电池寿命的目的。

为降低总体功耗,系统采用了ZigeBee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具有良好首发性能的CC2530芯片作为协调器负责接收三个网络底层传感器节点的信息,通过串口与网关连接传输数据。网关选用处理速度快且稳定的ARM11内核,稳定的WinCE6.0实时操作系统。

车载尾气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发射模块、协调器接受模块和网关处理模块。无线传感器发射模块安装于尾气排放管中,主要包括传感器、射频发送器和电源组成,主要用于采集尾气浓度;协调器接受模块和网关处理模块安装于汽车主机中,用CC2530芯片(包含射频接收器)接受底层传感器节点的信息,并将信息通过串口送至网关;网关处理模块负责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当数据异常时能及时报警提醒驾驶员。

3具体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

车载尾气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发射模块、协调器接受模块和网关处理模块。

(1)车载尾气监测系统所选硬件

CC2530是用于2.4GHzIEEE802.15.4、ZigBee和RF4CE应用的一个真正的片上系统(SoC)解决方案。它能够以非常低的总的材料成本建立强大的网络节点。CC2530结合了领先的RF收发器的优良性能,业界标准的增强型8051CPU,系统内可编程闪存,8kBRAM和许多其他强大的功能[4]。

红外气体传感器选用固态多元探测器Gasboard-2000;NO传感器选用的是德国IP公司生产的电化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选用OOA101。

网关选用处理速度快且稳定的ARM11内核(S3C6410),采用稳定的WinCE6.0实时操作系统,拥有1GHz主频,外接7寸触摸屏,作为整个网关的显示主体,方便用户的各种演示。

(2)无线传感器发射模块

尾气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尾气浓度信息发送给CC2530,由CC2530转换成数据帧经过射频发送器无线发送给协调器接受模块。为降低尾气传感器发射模块的功耗,系统平时处于休眠状态,操作以中断服务程序形式实现,CC2530中MCU采用定时唤醒工作方式,定时信号由尾气传感器提供。无线传感器发射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3)协调器接受和网关处理模块

协调器接受模块仍然采用CC2530芯片,负责接收3个网络底层传感器节点的信息,通过串口与网关连接传输数据。网关处理模块核心为ARM11内核(S3C6410),选用WinCE6.0实时操作系统。可用C++设计监控主程序,对尾气浓度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可通过外接触摸屏进行输入与显示,若遇数据异常,则启动报警功能。协调器接受和网关处理模块结构如图4所示。

协调器接受和网关处理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无线传感器发射模块以数据帧的形式发送数据,当发射模块中的MCU(8051)决定要将采集到的尾气传感器数据发送时,通过数据帧的前导位唤醒协调器接受模块,接着开始发送数据帧,数据帧格式如表1所示。

4结束语

ZigBee通信技术因其低成本、低功耗,被成功应用于汽车电子产品中,本文将汽车尾气浓度检测参数通过ZigBee无线传输至协调器和网关处理模块,实时显示数据,遇异常情况启动报警。实验证明监测系统能够比较准确的测试出车辆的真实排放性能。不同温度和气压下检测的尾气浓度有较小的差异。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通过GPRS或无线网络将汽车采集的尾气浓度数据上传至总控制中心(可由政府部门搭建),为尾气检测治理提供重要真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子华,陈原生,王青.汽车尾气治理与发动机性能的关系[J].机械管理开发,2004(5):31-33.

[2]赵英勋,刘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3-28.

[3]荀启峰.嵌入式车载尾气监测系统的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4]CC2530数据手册[EB/OL].http://zigbee-sh.cn/zigbee_info.asp.2011.

作者简介:

尾气治理方案篇2

【关键词】: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

【前言】

当前,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汽车污染,城市交通发达,车流量大,汽车尾气排放量大,汽车尾气中的危害物质与污染物质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质,不仅会损害民众的身体健康,诱发呼吸道疾病,还会影响城市的精神面貌。

1、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及现状

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不容乐观,污染十分严重,人们看到的白色、蓝色、黑色等烟气就是机动车尾气。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逐渐增多,在一些中大城市,公路上存在较多的私家车、公交车、摩托车等机动车,会排放大量尾气,污染城市环境,因而,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不容乐观。研究显示,机动车尾气中含有110-200种化学物,不仅包括一氧化碳,碳氮化物、铅等污染物,还包括一些微尘颗粒,严重损害出行者的身体健康,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不仅如此,机动车车辆的快速增长,加大了尾气的排放量,加重了城市污染。因而,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现状与危害尤为重要[1]。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机动车是低面污染,主要在离地面一米的地方排放,处于人的呼吸带附近,易被人体吸入,危害更为直接,易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诱发癌症。经权威数据统计,城市交警在职人员的平均寿命仅为40.5岁,死亡人员中肺癌、肝癌比例较高,高达53%。第二,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碳氟化合物等污染物质不仅会危害出行者健康,还会造成光化学烟雾,造成雾霾等,不仅会破坏生存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还会诱发酸雨,侵蚀建筑物、植物、土壤等,对城市建筑及环境造成破坏。

2、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治理措施

2.1完善体制,保障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制正常运行

完善体制,保障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制的运行是一种有效的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治理的主要措施。通过完善体制,可以为机动车尾气检测提供制度支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汽车尾气检测机制的正常运行[2]。完善体制,保障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到个人。通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可以保证检测机制的有效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更加具有责任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机动车尾气检测的运行。第二,完善体制,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机动车尾气检测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明确操作规范以及机动车尾气检测标准等。通过此方式实现体制的完善,以便保证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制的正常运营,按到规章制度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2.2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减少污染

监管是保证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加强行政监管力度,是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因而,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保证机动车尾气检测机制的正常运行,还能够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加强行政监管力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安排专人进行监管,明确监管人员的职责,避免出现推卸责任、不负责任等问题,提高监管效果,加大监管力度,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第二,明确监管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事项与要求,一旦发现监管不严,等行为,给予惩处,轻者进行罚款、反思,重者革除职务,追究其责任,以此杜绝监管不严、追求个人利益、等行为,保证监管的有效性,提高监管效果。

2.3完善环境立法体系

完善环境立法体系,是治理汽车尾气的有效措施,通过完善环境立法,可以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法律,保护城市环境,减少城市污染。完善环境立法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出台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法中添加有关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相关法律条文,使其符合当前经济情况,符合环境需求,将模糊性、原则性的条文具体化、详细化、规范化,从而做到有法可依,实现环境立法体系的完善[3]。第二,将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纳入法律法规中给予规范。通过污染物总量控制许可,进行尾气排放的控制,限号出行,减少尾气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从而完善环境立法体系。

2.4研发新技术,发展环保车

研发新技术,是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有效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为新技术的研发创造了条件。通过研发新技术,发展环保车,可以有效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问题,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环境。研发新技术、发展环保车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发环保车技术,通过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可以对车辆的燃油系统进行改造,提高燃油的燃烧率,保证汽油充分燃烧,从而减少尾气的排放。除此之外,研发新技术,可以改变车辆的燃烧方式,不再使用燃油的方式进行驱动,使用电力驱动,杜绝汽车尾气排放,实现环境的保护[4]。第二,加大技术投入,通过不断研究新技术,加大技术投入,可以实现新技术的研发,例如,研发环保车,研发不会排放汽车尾气的汽车,研发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等,以此减少尾气排放,减少尾气污染物及有害物质的排放,实现环境的保护。第三,提高燃油提炼技术,通过提高燃油提炼技术,能够提高燃油质量,保证燃油充分燃烧,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有效解决机动车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城市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阐述汽车尾气污染的现状与危害,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十分重要,能够使群众对汽车尾气污染产生正确的认识,自觉减少私家车出行,完善体制与立法,加强监管,研发新技术,有效进行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治理。

【参考文献】:

[1]李明明.浅谈哈尔滨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3(01)

[2]王迎春,孙超.大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治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

尾气治理方案篇3

6月18日,石家庄市政府下发《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及附件《石家庄市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工作方案》,规定自2013年起,石市每年新增机动车控制在10万辆以内;自2015年开始,每年小客车增量配额则为9万辆,按照每月7500辆进行配置。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2013年起,这个省会城市将限制家庭购买第三辆个人用小客车;2014年市区内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同时,它还有可能借鉴外地经验,研究制定小客车数量调控规定,从2015年起实行小客车指标摇号配置。

一石激起千层浪。截至2013年初,石家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85辆,仅约为北京五年前的水平。即便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市区主干道也少有拥堵情况发生。那么,这座常住人口约为1000万的三线城市为何要限制汽车出行和消费呢?

治理污染是主要答案。

在今年5月环保部公布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排名中,石家庄被指污染程度最为严重。而在过去数年类似的评比中,它几乎次次占据类似的位置。糟糕的空气质量不仅让市民怨声载道,更对城市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由此,当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的措施后,石家庄便“迫不及待”希望通过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将其付诸实践。

除此之外,石家庄还将严格强制报废制度,临近强制报废年限1年以内的机动车不得办理变更使用性质、转移登记以及迁出登记地车管所管理区域等业务。同时,到2015年全部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两年后,淘汰全部黄标车。

在公务用车方面,2013年起,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不再新增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数量,严格控制对执法执勤用车的审批。

无疑,这座冀中小城是要在治污问题上“下狠手”。方案计划,经过五年努力,使石家庄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然而,它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事实上,石家庄的主要污染源是西部山区的水泥厂和市区周边的小造纸厂等中化工废料排放严重的企业。此前,地方政府曾多次下令对其进行治理、关闭,但在GDP的压力下,这些工厂“白天停工,夜晚机器隆隆”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下,石家庄大气污染中煤烟型比重极高便是证明。

诚然,汽车尾气排放也是造成空气质量堪忧的原因之一,但是已有多种研究报告显示汽车尾气远非城市污染的头号杀手。

单、双号限行虽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使用证明了其在短时间内缓解环境和交通压力的有效性,但还没有一座城市将其宣布为常态管理手段。比如北京正在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就提出,如遇到雾霾天等特殊天气,政府可采取限行等交通管制措施。

过犹不及。用单、双号限行的方式会刺激消费者一个家庭购买两辆甚至更多车子的意愿,有可能加大汽车保有比例,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据《汽车商业评论》记者了解,方案公布后,石家庄各个4S店的电话或者到店咨询量明显增多。

尾气治理方案篇4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43-02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多发的病症之一,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不同手术方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年龄为(33.21±7.25)岁;对照组的患者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1例,单纯性阑尾炎19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0例。实验组60例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为18~63岁,平均年龄为(32.51±7.16)岁;对照组的患者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3例,单纯性的阑尾炎18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9例。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对象均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1],并且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过阑尾手术病理确诊。

1.1.2排除标准排除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存在着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或者是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的或有先天智障的患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过患者自身或者是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对两组患者做好术前的相关准备,包括叮嘱患者将膀胱排空,进行手术消毒,给予抗生素以防止出现感染的情况,再进行备皮。手术麻醉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患者实行开腹的手术方法,在患者右下腹部位找到麦氏点,再对麦氏点进行横形或者是斜行的切口处理,切口大小以及形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将腹腔渗液处理完;探查阑尾,按照常规的手术方法将阑尾进行切除、分离或者结扎、剪断等处理,将处理完的阑尾放置到标本袋里对其进行病理分析;对于体内阑尾切除后的残端用缝合包埋的方式进行处理,手术完成之后,将手术切口进行逐层关闭。

实验组的患者实行腹腔镜手术方法,首先,在患者的肚脐边缘行10mm的弧形切口,同时建立气腹,气腹的压力在12~15mmHg;再插入10mm长的穿刺套管,利用腹腔镜进行探查;再运用5mm、10mm的穿刺套管在反麦氏点以及耻骨的上方做穿刺处理,形成主要操作孔;用无创性钳对阑尾进行牵引,将系膜完全打开,再用超声刀电凝将阑尾系膜以及阑尾动脉、静脉进行处理;然后在距离阑尾根部的5mm以及10mm的部位进行套扎处理,然后将套扎线间的阑尾切除,同样将处理完之后的阑尾放置到标本袋里对其进行病理分析;最后对于体内阑尾切除后的残端黏膜处进行电灼处理,手术结束之后,消除气腹,将操作孔进行缝合。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如果患者腹腔的渗出物比较多,则需要采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处理,放置引流管将渗出物进行引流。

1.3评价指标根据《外科学》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判断,将本次研究的手术治疗结果分为4级评定标准[2]。痊愈:治疗之后,患者的腹部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并且血常规的检查显示其白细胞的计数正常。显效: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减轻,没有腹部深压痛情况。有效: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触诊时右下腹仍有深压痛的情况,或是可以触摸到条索状肿物,此外,患者还有轻微的腹胀、腹痛等自觉症状。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是更加严重。

1.4数据处理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痊愈率为95.00%,对照组的痊愈率为91.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要短(P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患者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腹腔镜手术方法相较于开腹手术具有切口小、对患者的伤害小、患者恢复的时间快等优点,腹腔镜手术方法是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应形成的新治疗技术[3],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相比,它改善了出血量多、切口大等问题;同时,腹腔镜手术可以准确、及时、全面地探查出阑尾病变的具体情况。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实验组并没有出现治疗过程中转为开放手术的案例,本次实验组有急性化脓性、单纯性、急性坏疽性的阑尾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这表明腹腔镜手术方式对三种类型的阑尾炎患者是可行的、有效的。

综上所述,使用腹腔镜的手术方法相较于使用开腹的手术方法可以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几率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降低手术的创口,减少手术的出血量,帮助患者尽快地康复,提高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痊愈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吴丽卓,王景宇,王淑清,等.MSCT在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2):287-289.

[2]吴发友.不同手术措施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预后探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4):58-58.

尾气治理方案篇5

关键词:日本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法律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194-02

二战过后,日本为加快经济发展,大规模推进工业生产,从而忽视了本当受到同等重视的环境保护和防治。与此同时,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大范围普及,再加上日本国土狭小,汽车尾气所排放的污染物更为突出,使得日本多地大气污染程度严重,破坏了城市环境,影响了市民健康生活,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使日本民众深受其害,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和企业界在日本人民“还我蓝天、红日”、“还我自然”、“为人的生活而奋斗”的呼声的压力下,开始积极地对公害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豍。从而,日本从根本上转变为公害防治的先进国家,目前环境污染等公害问题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制约愈发减小。由此,认真总结日本规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经验,对推动中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治理工作有着宝贵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一、日本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演进历程

日本政府为应对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先后制定、修订了有效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法规,在治理日本汽车尾气污染的工作中举足轻重。

(一)日本早期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日本最早的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制度,是1966年运输省制定的一部限制使用汽油燃料的汽车排放CO量的标准规定,这是史上首个国家标准。此规定控制CO小于3%,1969年加严到2.5%,1971年规定小型车CO小于1.5%,轻型车CO小于3%豎。

1968年后,日本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基础,通过法律手段强化汽车尾气排放标准。1971年,为控制汽车尾气排放,CO、HC、NOx、PM(颗粒物)和铅化合物被增加进了《大气污染防治法》。1972年底,日本着眼于汽车所排放的废气规制了一般标准。1973年开始,日本开始实行控制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的法规,增加了HC和NOx作为排放控制标的物,并分别对不同类别不同体积的汽车所排放的废气制定不同级别的排放标准。

七十年代后,轿车汽油燃料使用量增长,日本各地出现的光化学烟雾污染造成日本人民疾病数量也激增,为控制轿车尾气排放量,日本又先后制定法律法规。从1974年开始,日本针对氮氧化物制定了尾气标准,并从1976年起除了继续保持CO、HC的排放量不再增加外,主要强调的是严格对NO的排放控制,要求其排放降低80%豏。

1978年,日本借鉴美国制定了本国化的控制汽车排放尾气的法律,该法能实际实行,汽车技术的改革、民意等都起到关键性同时,在六七十年代间,日本地方自治法院通过制定各种法规、基准,严格控制排污,很好地阻止了工业公害加大损害民众的健康,对环境保护作出较大贡献。

(二)日本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强化

随着车辆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发展,日本也开始不断修订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还规制了更为严格的法规。1986年日本对使用柴油燃料的轿车尾气排放进行了限制,并制定法规按期对正使用车辆进行车检。九十年代以后日本按照限制尾气排放的法规把汽车分为了汽油车和柴油车,并开始对柴油车的尾气排放进行控制。但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解决,仍然有众多城市的NOx严重超标,主要是因为法规标准的修订不能及时应对日益增加的汽车使用量,加之废气排放量大的重型车辆开始广泛使用,环境污染问题每况愈下。

于是,日本政府于1992年制定了《关于在特定区域削减汽车排放的氮化物总量的特别措施法》(简称《汽车NOx法》),于1993年12月1日起实施,规定在特定区域内,禁止使用不符合特别排放标准的卡车、公共汽车等机动车辆,东京和大阪及其周边地区被指定为特定区域豐,并将NOx排放总量列入专项制定计划中。

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虽然在日本得到了有效地施行,但NOx的标准依旧难以达到环保基准。另外,汽车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被认为会致癌,成为民众热点关注问题。

(三)环境公害诉讼推进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修订

在日本以前的环境法规中,重点是对NOx进行规制,忽视了汽车尾气排放的粒子状物质特别是具有致癌性的微粒物PM。由此,日本政府针对颗粒物于2001年6月修订了《汽车NOx法》,将之更名为《汽车NOx·PM法》,对排放的PM以及NOx进行了规制,此法规定在规制的对象中,只有符合法律标准的汽车才能核准登记,过了登记放宽期限还仍使用的汽车不能发放车检证。从此次法律修订可见,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焦点,促进日本政府及时采取措施遏制颗粒物排放,并且2000年1月的尼崎公害诉讼判决更是对该法的修订有不可磨灭的推进作用。

2000年1月底,日本神户地方法院判决了一起国道汽车尾气污染损害赔偿案。首先,法院承认尾气排放产生的具有危害性的颗粒物与受害者的健康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判定政府和国道管理部门承担环境侵权责任,并判决其向居住在43号国道附近的50位公害患者支付巨额赔偿金超过3亿多日元。其次,法院责令政府和国道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判定国家和公路公团在该国道沿线50米以内,就汽车排放悬浮颗粒物,限定每天平均每立方米不得超过0.15毫克,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质豑。此公害诉讼案件的判决认定较之以往有重大突破,开启了国家政府赔偿的先河,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对促进日本以后进一步防治汽车尾气污染有重要作用。

《汽车NOx法》的修订,重点规制了特定对象的尾气污染排放并针对颗粒物的排放制定了相应标准,较好地遏制了汽车尾气污染排放。

(四)21世纪日本防治尾气排放法规动向及进展

为更好减轻大气污染,东京于2003年推出了日本首部专门对PM2.5及其以下排放的法令,甚至严于欧美正在执行的标准。新法规实施首日,在所有进入东京的路口,都有交警对汽车进行排放检查。

2006年4月1日,日本开始施行《关于特定特殊机动车尾气规制的法律》,俗称《OFF-ROAD法》,是日本史上首部对非道路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规制的法律。日本于2006年10月对大型车、2007年10月对中型车、2008年10月对部分小型车,依次开始进行规制。此次的规制十分严格,要求NOx削减25~43%,PM削减15~50%豒。在对PM的规制上日本比当年欧盟、美国的标准还较为严格。

2007年5月,日本政府修订了《汽车NOx·PM法》,目的为进一步加大遏制NOx和PM排放的力度。该法规定,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个别交通集中区域和需采取对策的区域内,从2009年年初起采取针对该特定区域污染防治的对策以及汽车限行等措施。

2009年9月日本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的指标,其标准与美国相同(日均值35€%eg/m3,年均值15€%eg/m3)豓。

二、对日本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评价

日本汽车尾气排放的治理随着排放标准法规的不断实施完善,已经进入法制规范时期,其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有效解决,值得中国借鉴。

(一)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法律制度与时俱进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很大程度上关及到汽车尾气污染治理的进度,各个国家也都将规制汽车尾气污染的法律制度重点集中在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制定上。日本根据对大气监测的环境和实际状况的变化,对尾气排放标准法规进行及时改进。在排放法规演进历程中,随着环保基准的不断提高,日本也逐年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规制。

(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法律制度制定严格

日本政府为保证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高效性,相继制定了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和法制,配套一定的奖惩机制,以此进一步推进了日本汽车的环保技术革新。目前日本实施的尾气排放标准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之一,也正是日本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严格制定和有效实施,使得日本汽车产业不断致力于环保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保障了日本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大对NOx和PM的总量控制

日本在尾气污染防治中,不只是对不同种类不同重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制定了不同级别的标准,更注重对各种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日本还根据污染物产生的衍生污染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将NOx排放总量列入专项制定计划,并且将其控制细化到了具体的行业中。

(四)环境诉讼对推进法规修订起重要作用

在日本历史上,各地区发生多次汽车尾气公害诉讼,特别是引起过重大影响的尼崎诉讼案,这一判决对日本政府今后的治理环境的政策影响较大,提示政府、公团在以后的公路管理和建设中不应当只考虑公路的公共性和利益性,而忽视沿线的少数居民的人身健康和合法权益。

尾气治理方案篇6

关键词:尾矿库、生态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B84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尾矿库是选矿厂废弃物处置的一个关键设施,是矿山开采、选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尾矿库不仅仅是单一功能的尾矿存储工程,而且是一个具有生态环境运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于一身的多功能系统,是一个由自然环境、工程结构和人为控制因素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有机整体,是矿山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尾矿库中存在大量尾砂,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危害环境的危险源,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不利因素都会直接威胁着它的生态环境。事实一再表明,尾矿库一旦出现事故,必将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

一、运用生物绿化恢复生态环境治理无主闭库尾矿库的意义

隆化县地处冀北山区,近十多年来,以铁选为主体的选矿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为隆化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已闭矿的无人管理的尾矿库,更是威胁生态环境的巨大生物绿化生态环境。

隆化县目前已有三个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已经因为破产而关闭,而其所属的尾矿库已成为无主闭矿尾矿库,但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附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综合治理意义重大。隆化目前的无主闭库尾矿库,库存总量已达到104万m3尾矿砂,且又是生态环境较差,无人管理,成为具有高势能的,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极其危险的危险源,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不利因素都会直接引起威还生态环境安全的事故发生。

通过对生物绿化生态环境无主尾矿库的生物绿化治理实施,不仅大大提高尾矿库对生态环境威胁的安全度,而且可改善尾矿库生态环境,因此对无主闭矿尾矿库进行生态生物绿化综合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无主尾矿库进行生物绿化综合治理的工程方案

隆化县针对目前已生物绿化生态环境无人管理的尾矿库库区尾砂,冲刷严重等现象,2010年通过县财政自筹资金和申请国家专项治理扶持项目资金,对这全县三个闭矿的无主尾矿库进行了生物绿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总投资为1548.33万元,其中争取利用国家闭库尾矿库治理项目扶持资金投资464.50万元,隆化县政府财政配套投资1083.83万元。

尾矿库生物绿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核心是对尾矿库存在的安全生物绿化生态环境整改治理,其综合治理方案是对尾矿库进行生物绿化生态环境设计治理,主要内容包括修建排洪系统、坝体加固、库区滩面生物绿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并设计制定了生物绿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1、排洪系统治理

根据对尾矿库生物绿化生态环境设计排洪系统整治内容的要求新建永久性排洪设施。排水系统治理方案包括溢洪道、新建排水斜槽、布设滩面排水沟、坝下消力池等内容。三个闭库尾矿库共新建排洪系统950米,坝坡、坝肩排水沟1890m。

2、坝体加固治理

根据郭家屯镇河北村尾矿库初期坝不可见、坝坡存在拉沟等现象,为防止尾矿库坝面水土流失,有效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土壤侵蚀,在坝脚处新建初期坝,对局部需要治理坝面采取先覆土平整,而后进行植被绿化水保法处理。

3、库区滩面生物绿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因尾矿库均已停止使用,库内尾砂堆置散乱,针对目前库区尾砂、冲刷严重等现象,为防止尾矿库库面水土流失,有效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土壤侵蚀,对尾矿库面干滩进行生物生态环境绿化治理。

根据绿化生物的植被成长适宜性,尽量选择本地植物进行生物生态环境绿化,生物生态环境绿化的范围为,三个闭库尾矿库内尾砂、冲刷严重区域。库面生物绿化生态环境恢复工程的实施,采用乔、灌、草立体绿化种植,全面覆盖方式。其步骤为,先进行滩面,按0.5%坡度进行调坡覆土根据库面地形按照一定的坡度自库尾向坝体方向形成0.5%坡度,与库面排水主沟坡度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覆土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小于30cm。,而后复垦植被绿化水保法处理,进行乔、灌、草立体综合种植覆盖。尾矿库库面生物生态环境绿化工程实施后,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体系,能有效抑制扬尘和其它污染源的产生,将有效改善库区周边的环境状况。

为了方便库面复垦绿化工程的施工,本次尾矿库生态环境隐患综合治理中,各库区均设计一条通往库面的简易公路,每条临时公路全长1.5km,300mm厚块石垫层,垫层上敷设200mm厚碎石层作为简易公路路面。以方便生物绿化生态治理工程进行,并方便日后生物绿化恢复生态工作的管理。

三、对无主闭库尾矿库生物绿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

通过上述生物绿化恢复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治理工程实施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是防止了库区滩面尾矿砂的、冲刷,减少了库面流沙的水土流失,有效的增加了土壤的入渗,减轻了对库区流沙土壤的侵蚀,遏制了库区滩面的荒漠化。

其次,是恢复了生物绿化覆盖,改善了库区周围生态环境。有效地减轻了冬春两季的尘沙飞扬。净化了大气环境,使库区周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婚姻承诺书七篇
  • 下一篇:婚姻承诺书八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