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简述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6篇)

时间: 2024-03-24 栏目:公文范文

简述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篇1

尽快建立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测方法与合理的限量标准,是保证中药质量与安全,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文章对中药材中重金属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作了简单的概述,并对今后重金属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材重金属污染途径防治措施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人民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疗效。重金属是中药的重要污染物之一,重金属含量超标是制约中药企业向国际市场迈进的一大重要因素,由于中药重金属含量的超标,致使中药出口受到严重阻碍,这一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对中药材和中成药中的重金属的含量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2005年版《中国药典》亦增加了中药材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5种有害元素的测定方法及限量标准,这对于提高中药材质量,维护传统药物在国际上的声誉,使中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1]。

1重金属的来源与危害

1.1主要污染途径中药重金属的来源一方面与其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如土壤、大气、水、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工业“三废”对中药材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另一方面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主动吸收功能和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有关[2]。另外,中药材在采集、运输、加工成饮片以及制剂过程中的污染也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1.2重金属的危害重金属是指相对原子量较大,密度大于5.0g/cm3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镍、锰、镉、汞等。砷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因其来源以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故通常列入重金属类进行研究、讨论。

微量的重金属污染,可以通过生物链作用而产生富集。当人因为饮用或食用受重金属污染的药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过高时,便会导致各种疾病[3]。如镉中毒将造成肝、肾和骨的病变,导致贫血或神经痛,早年日本流行的骨痛病,就是长期食用“镉米”造成的。它可抑制肝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使组织代谢发生障碍,对人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铅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种重金属,它对神经系统、骨骼造血功能、消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等均有危害。特别是大脑处于神经系统敏感期的儿童,对铅有特殊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低下发病率随铅污染程度的加大而升高;As和Hg也必须在食物及药品中进行控制,砷对细胞中的巯基有很大亲和力,与人体内含巯基的酶结合,从而使酶失活,引起广泛的神经系统病变等;金属汞中毒常以汞蒸气的形式引起。由于汞蒸气具有高度的扩散性和较大的脂溶性,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经血液循环运至全身。血液中的金属汞进入脑组织后,被氧化成汞离子,逐渐在脑组织中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另外一部分汞离子则转移到肾脏。另外,一些对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等,它们在体内蓄积到一定量或价态改变时也具有很强的毒性,如较高浓度的铜具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肝、肾良性坏死。

2中药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2.1合理选择种植基地在选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时应尊重中药材产区形成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对种植基地的土壤环境、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土壤应符合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要求。大气、水质检测结果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用水质量标准”等[4]。尽量使用道地产区作为某中药材的特定区,并积极面对可能存在的道地产区重金属元素超标问题。

2.2开展有关中药材特性方面的研究通过对中药材及其生长环境的有关生物学和酶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中药材的特性,为科学管理中药材基地土壤环境和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3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土壤中的矿质营养是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形成的,加上数百万年的地壳运动、火山爆发逐渐沉积地面,并不断地随自然环境迁移运动[5]。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于污泥的施用及污水灌溉所含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由于无机及有机胶体对阳离子的吸附、交换、络合及生物作用的结果,大部分被固定在耕作层中,一般很少迁移至40cm以下[6]。

植物在满足自身所需元素的同时,对土壤中的富集元素也会有非选择性吸收,这种吸收取决于土壤中某一元素的含量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相应的土壤、温度等自然因素,从而造成中药中可能含有不同的重金属。

中药材生产最基本的因素是土壤,土壤不受污染是保证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相对稳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围绕这两种治理途径,科学家们提出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方法,但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适用于较小面积的污染治理,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大面积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而言实用性不大。

2.3.1施用改良剂[7]使用改良剂以降低重金属的活性,或降低其水溶性、扩散性和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重金属进入生物体的能力。如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某些酸、碱、还原性物质,使重金属生成沉淀,或利用拮抗作用的原理降低植物对某种污染物的吸收,从而保证中药材的生产质量。

2.3.2生物修复技术[8]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具有能够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的能力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它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这些技术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上有很大的应用发展空间。

2.4建立科学的栽培、采收及加工方法,对中药材实施规范化种植在GAP实施过程中,应对育种、栽培方式、化肥农药施用及采收加工等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重金属污染进行防治,同时应结合SOP的建立,使各项工作规范化[9]。

2.4.1育种研究选育抗御对重金属吸收的药材株系和变异品种,进行推广。研究发现,在同一地块中生长出的药材,其重金属含量在植株间有差异,预示了小环境的差异或者植株遗传上的个体差异可能改变药材重金属的含量,从而可从中选育抗御对重金属吸收的药材株系,培育抗重金属的优良品种。

2.4.2栽培技术用先进的栽培措施,如客土育苗、分段栽培、生长激素调控、加快生长速度等,在种植前期减少重金属的吸收[10]。

2.4.3控制和减少农药及化肥的使用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应尽量施用生物农药,或采用生物防治、农业综合防治等技术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选择相邻作物病虫害较轻的区域种植中药材。中药材施肥原则应以农家肥为主,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同时加强中药材专用肥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控制因施肥造成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尤其要注重出口创汇药材施肥技术的改进[11]。

2.4.4采收加工对于中药材的加工、运输等环节,要严格重金属含量控制,及早监测控制质量。对于根茎类药材,在采收加工时应注意其泥沙的去除。另外还要注意,在炮制过程中减少器具、辅料等的污染,也能有效防止药材中重金属的污染[12]。

2.5改善中药材仓贮条件禁止使用重金属制品仓贮熏蒸剂,改革中药材加工、炮制技术,改进传统包装,在精加工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的包装方法和技术,最大限度的控制重金属污染的发生。

转贴于

2.6改变制剂工艺运用中药材净化技术,在制剂中采用超声波、膜分离、大孔吸附树脂等新工艺,可大大降低提取物中的重金属含量[13];或选择澄清剂沉淀中药水提液中的金属元素,如壳聚糖具有絮凝作用,可用于精制中药水提液,程红霞等[14]研究了壳聚糖在不同条件下对中药水提液中的铜、镉、铅等主要重金属残留的吸附特性,用于去除中药水提液中重金属残留,效果很好,为今后大规模的工业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数据基础。也有学者[15]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消除重金属的污染、除去重金属杂质以及用于重金属的含量检测。张晖芬等根据“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为络合剂,利用超临界CO2,从滤纸或沉积物等中萃取金属离子”的技术提示,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净化药材中重金属,获得了重金属低含量的中药材,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张华等[16]用聚苯乙烯基螯合纤维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结合,亦成功应用于去除和检测中药中重金属离子。

3展望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迫切需要解决涉及中药质量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中药材重金属研究更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和中医药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行GAP并实施认证,是生产绿色中药材的关键。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产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多选择在边远省区、农村等。最好选择生地,以避免土壤经多年种植中遗留的农药,影响所种植药材的质量[17]。

另外,针对当前中药材重金属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深度不够,指导价值小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加强对重金属在中药材中存在状态的研究,弄清重金属在药材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含量,为防止重金属超标提供依据[18];对道地药材、商品药材及其炮制品,以及药材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重金属含量及其存在状态与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药物功效的相关性,弄清重金属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为科学评价重金属提供理论依据;加强中药材重金属安全评价研究。提出中药材达到多大用量才可能导致重金属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的科学数据,是中药材出口、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金红宇,田金改,林瑞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部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J].中国药品标准,2005,6(4):230.

[2]宗良纲,李嫦玲,郭巧生.中药材中重金属污染及其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95,499.

[3]张俊清,刘明生,符乃光,等.中药材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3):49.

[4]程黔荣,杨勤,钟世红.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治[J].中国药业,2004,13(6):21.

[5]张晖芬,赵春杰.中药材中重金属的控制及其分析方法[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5):10,35.

[6]李海华,刘建武,李树人,等.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作物富集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34(1):30.

[7]付福友,李敏,白志川.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探[J].中医药现代化,2003,5(4):69,81.

[8]王昶,马少娜,魏大鹏.中药材中重金属污染以及防治措施[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5,20(3):12.

[9]张南平,林瑞超.按照GAP要求研究制定各种中药材SOP的探讨[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3(4):16.

[10]陈仕江,金仕勇,张明.浅谈中药材的农药重金属污染与防治[J].中药现代化,2002,4(4):72,84.

[11]EdzardErnst.ToxicheavymetalsandundeclareddrugsinAsianherbalmedicines[J].TrendsinPharmacologicalSciences,2002,23(3):136.

[12]陈海凤,李昆城.中药材前处理中的几个问题[J].传统医药,2003,12(9):60.

[13]冯颖.大孔吸附树脂新工艺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3,21(2):315.

[14]程红霞,林强.壳聚糖对中药水提液中重金属残留的吸附特性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1):69.

[15]骆望美,宓鹤鸣,黄河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6):351.

[16]张华,王函.聚苯乙烯基螯合纤维去除中药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S1):7.

简述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篇2

[论文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生态恢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主要从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来论述。

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

(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

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资源的枯竭。并且,土壤污染在地表径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还会发生迁移,危害毗邻地区的环境质量,受污染的农产品则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四)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冲刷加剧。

(五)生物多样性损失。植被清除、土壤退化与污染、水土流失,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严重威胁了动植物生存。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

(一)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

1.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国内外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三类。其中,生物治理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设施简便,投资少,对环境扰动也少,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的。

2.矿区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就是对土壤团粒结构、ph值等理化性质的改良及土壤养分、有机质等营养状况的改善,这是矿区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之一,具体包括:(1)表土转换:在采矿前先把表层及亚表层土壤取走并加以保存,待工程结束后再放回原处,这样虽破坏了植被,但土壤的物理性质、营养条件与种子库基本保持原样,本土植物能迅速定居。(2)客土覆盖:废弃地土层较薄时,可采用异地熟土覆盖,直接固定地表土层,并对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改良,特别是引进氮素、微生物和植物种子,为矿区重建植被提供了有利条件。(3)土壤物理性状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良的目标是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短期内可采用犁地和施用农家肥等方法。(4)土壤ph值改良:对于ph值不太低的酸性土壤可施用碳酸氢盐或石灰来调节酸性,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改善土壤结构。(5)土壤营养状况改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有机废弃物、固氮植物、绿肥、微生物等。

(二)矿区植被的恢复。根据矿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植被筛选应着眼于植被品种的近期表现,兼顾其长期优势,植物品种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生物学特性,考虑适地适树原则,尤以选择根系发达、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

在配置植物时要考虑边坡结构、种植后的管护要求、自然条件等,以决定种植的形式和品种。同时要考虑与设计目的相适应;与附近的植被和风景等条件相适应。

(三)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固体废弃物拦挡工程。在堆弃场地建设挡渣墙、拦渣坝和排水工程等,进行拦挡与防漏处理。

2.坡面排水工程。对影响矿山安全的坡面,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排洪渠等工程,并配以防护林草带,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坡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保证矿业生产安全运行。

3.边坡防护工程。矿山开采形成的各类边坡,除尽可能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外,根据边坡稳定程度及对周围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坡面防护根据坡度不同而采用石砌护坡或植被护坡。

4.土地整治工程。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堆、废弃工业场地及尾矿库,采取排蓄结合的办法,排水拦渣,有效解决“三废”污染。同时对服务期满的弃渣场、尾矿库采取复垦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5.植被恢复工程。对各类裸露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速植被恢复。

三、结语

矿山开采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特点。我国当前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及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等。

必须强调的是,矿区生态恢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层面的问题,而且与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耦合了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工程。因此,矿区土地复垦是以人类发展为核心,对土地自然、经济与社会属性的综合整治,在消除环境危害的同时重建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夏星辉,陈静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环境科学,1997,18(3):72~76.

简述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篇3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修复技术

引言

土壤污染是指各种外来物质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而导致土壤性状变劣、质量下降的现象。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土壤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加强研究,采取措施,切实阻止土壤污染继续扩大的趋势,清除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的土壤污染。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污染治理技术。本文介绍了用植物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技术,并对植物修复技术的未来做了展望。

1.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原因

1.1过量施用化肥

虽然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生物学性质恶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在发生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时,会向其他地方转移,扩大了土壤污染范围。过量使用化肥还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气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导致死亡。

1.2农药是土壤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由于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无机物。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1/2左右散落于农田,又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1.3重金属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全国320个严重污染区约有548万hm2土壤,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粮食中重金属镉、砷、铬、铅、汞等的超标率占10%。被公认为城市环境质量优良的公园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使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砷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硫化矿产的开采、选矿、冶炼也会引起砷对土壤的污染。汞主要来自厂矿排放的含汞废水。土壤组成与汞化合物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积累在土壤中的汞有金属汞、无机汞盐、有机络合态或离子吸附态汞,所以,汞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尾气沉降,磷肥中有时也含有镉。

1.4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1.5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酸雨,通过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km范围的点状污染。

1.6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污泥作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由于日晒、雨淋、水洗,使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

1.7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对土壤的污染

禽畜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其性质近似人粪尿。利用这些废物作肥料,如果不进行物理和生化处理,则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可引起土壤和水域污染,并通过水和农作物危害人群健康。

1.8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大气层核试验的散落物可造成土壤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散落物中,90Sr、137Cs的半衰期较长,易被土壤吸附,滞留时间也较长。

2.植物修复机理及优点

植物修复是利用可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吸收、积累环境中的污染物,并降低其毒害的环保生物技术。根据修复植物在某一方面的修复功能和特点可将植物修复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植物提取修复,植物稳定修复和植物挥发修复。

2.1植物修复机理

2.1.1植物提取修复

利用重金属积累植物或超积累植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提取出来,富集并搬运到植物根部可收割部分和植物地上的枝条部位。植物提取修复是目前研究最多且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修复技术。

2.1.2植物挥发修复

植物挥发是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和挥发而减少土壤中一些挥发性污染物,即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目前,在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金属元素汞和非金属元素硒。植物挥发修复技术只限于挥发性重金属的修复,应用范围较小,而且将汞、硒等挥发性重金属转移到大气中有没有环境风险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1.3植物稳定修复

利用重金属耐性植物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从而减少重金属被淋滤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载体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目前,该技术在矿区大量使用,如废弃矿山的复垦工程,各种尾矿库的植被重建等。值得注意的是植物稳定也并没有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彻底清除,当土壤环境发生变化时仍可能重新活化并恢复毒性。植物稳定修复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根部累积、沉淀、转化重金属,或通过根表面吸附作用固定重金属。二是保护污染土壤不受风蚀、水蚀,减少重金属渗漏污染地下水和向四周迁移污染周围环境。植物稳定修复并没有从土壤中将重金属去除,只是暂时将其固定,在减少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向四周扩散的同时,也减少其对土壤中的生物的伤害。但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重金属的可利用性可能又会发生变化,因而,没有彻底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修复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技术,若与原位化学钝化技术相结合可能会显示出更大的应用潜力。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耐性植物、特异根分泌植物的筛选,以及稳定修复植物与原位钝化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

2.2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

植物修复技术较其他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更受社会欢迎。该技术成本较低,据美国的实践,植物修复比物理化学处理的费用低了几个数量级,此技术在清洁土壤中金属的同时,还可清楚污染土壤周围的大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易为社会所接受。

此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过程也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肥力增加的过程,被植物修复过得干净农田更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生物固化技术能使地表长期稳定,控制风蚀,水蚀,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而且维持成本较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可以防止污染物向下迁移,同时,植物把氧气供给根际可促进根际有机物的降解。

3.植物修复技术的局限性及影响因素

3.1植物修复技术的局限性

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适宜选用超积累植物,而污染较轻的土壤则需要选用耐重金属植物;植物修复过程通常较为缓慢,对土壤肥力,气候,水分。盐度,酸碱度,排水与灌溉系统等条件和认为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植物修复往往会受土壤毒物毒性的限制,一种植物常常只能吸收一种或两种重金属,对土壤中其他浓度较高的重金属会表现出某些中毒症状,从而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在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方面的应用;用于清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累积植物通常都比较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生长周期较长的类型,因而修复效率低,不利于机械作业;用于清理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往往会通过器官腐烂,落叶等途径使重金属污染物重返土壤。因此必须在植物落叶前收割处理。

3.2植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

首先了解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所处的地理,海拔条件,以便选择合适生长在该条件下的耐受重金属植物和超累积植物种类进行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将整个需要治理的污染土壤纳入土地使用和规划管理方案中进行总体设计与考虑;对土壤的酸碱度,植物的耐盐度进行调查;了解治理土壤的含水量及水分供给状况;掌握拟治理土壤的营养供给状况,以便拟定合适的施肥计划;调金属污染土壤的污染状况,了解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植物的可利用性,以便从土壤化学的角度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量。此外,对植物遭受自然灾害的复原能力,植物病虫害,良好的灌溉与排水系统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简述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污染源;甲醛;氡

中图分类号:X505文献标识码:A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造成了对大气、谁、土壤的严重污染,直接威胁着地球上生命的安全。大量新型的建筑材料在建筑上的广泛使用使室内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容易导致人类的身体健康的危害,因此在建筑施工和室内装修装饰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室内空气污染源的认识,把握好施工中的多个环节,对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和预防,才能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污染源的产生

经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取钱检测出的有毒物质大数百种。它们分别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中和工业生产的建筑产品的多种材料中。尤其是氡、游离甲醛、氨、苯、总挥发性有机物质被时常检出。

氡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常在矿藏开采和建筑施工中放射出来。室内空气中氡有80%—90%来自地基的土壤和岩石,特别是地质断裂的区域,工程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尤其是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花岗岩。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它的来源主要是室内装饰用的胶合板,细木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广泛使用的以甲醛未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等水溶性胶粘剂,对建筑装饰此案料进行防火防腐防虫处理的多种阻燃剂、防水剂、防腐剂等水溶性处理剂,其它含有甲醛的向外界散发的壁纸、化纤维地毯、地板衬垫、泡沫塑料、水溶性油漆和涂料等。

苯是一种无色且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具有挥发性、易燃等特点,长存在于多种溶剂型的胶粘剂、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剂稀释剂或添加剂等。

氨是一种挥发性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主要来源于建筑工程中使用的阻燃剂、砼外加剂。会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变化而变化从砼中缓慢释放出来。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是常温下能够挥发成气体的多种有机物的总称,种类多成分复杂,而且新的种类不断被合成出来,具有多变性,由于单独存在时浓度低,不予以逐个表示。常见的除醛类外还有:苯,二甲苯、甲苯、三氯乙烯、氯甲烷、二异青酸酯类等。总归所述所有有毒有害物质集中都存在于工程地点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室内装修所使用的多种建筑当中,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对人类造成的污染危害

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有6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其中氨、苯化合物未强烈的致癌物,如:肺癌、肝癌、白血病、皮肤病,甲醛未可疑致癌物质和导致胎儿畸形的物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刺激人的视觉、嗅觉和呼吸道器官、皮肤引起流泪、咳嗽、气喘、皮肤过敏;

长期接触表现为头昏、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思维及判断力下降;

致人眼胀、咽痛、头晕、憋气、恶心;

长期接触严重的会降低人的免疫力引起内分泌失调。损害人的神经,出现头晕、头疼、嗜睡、乏力、胸闷、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

损害肝肺器官,免疫功能失常。

所采取的对策

、提高思想认识。人生活在自然界的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和多种有害物质接触,但是要尽可能地远离污染源,在思想高度重视,应对有毒有害物有全面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有害物质,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控制措施。应在建筑施工的勘察、设计、工艺、材料四个方面进行

勘察。首先要对建筑物的场地的土壤进行检测,对氡的含量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并根据明确指标确定该地能否使用。其次是采取封闭、减排的方法不让其向外放射,或者在土壤中注入其它化学物质使其发生衰变减弱排放。

在设计时要严格执行《规范》控制标准,合理地设计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要采取国家标准装饰装修材料,即使合格的材料也不要大面积使用

在施工时要合理优化施工方案,明确材料标准,选择无污染的施工工艺。

(1)要严把材料进场关,杜绝不合格材料。在材料进场时要检验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的检测报告,执行的标准是否有效、是否执行国标、是否规范。重点检查材料的放射性标准,有害的物质的释放是否超标。

(2)要把好材料复检关

对进场材料无验收报告的必须进行复检,特别是强制性条款,大面积使用的材料,如:使用面积在200m2以上的花岗岩应进行复验。室内装修采用同一种人造板或饰面板面积在500m2以上的应对不同产品进行有害物质复验。

(3)施工过程的控制

一是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尽量不在室内加工;二是及时清理装饰的废弃物;三是及时处理对室内空气污染的装饰材料;四是采取劳动保护措施。

通过上述工作和有效措施可以使室内环境得到改善。

治理

为了进一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环境治理环境是最有效的手段。

加强通风。在装修装饰完工后,不要急于居住,而要隔上一段时间,至少一周时间开窗透气,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使室内有害有毒物质排出室外。

化学治理。使用化学光触酶制剂,甲醛去除剂等药物进行治理消解甲醛等有害有毒物质,清除污染;

物理处理,用活性炭等物质吸附有害物质;

室内摆放绿色植物,如:吊兰、芦荟、虎尾兰等使其吸收室内的有害物质。

总之,经上所述,只要采取措施有效得当,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就能得到改善,有毒物质就能得到很好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徐创霞;卢晓煌;廖志华;周知;;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2]于韵;;内墙涂料中VOCs释放特征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3]董波;沈念俊;都嘉琦;;芦荟、仙人球等植物净化室内装修污染的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作者简介:

简述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篇5

政策解读

现将《喀什地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及2022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相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背景

生态环境影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三支撑”(构建全区生态环境一体格局,加强党的建设、加强业务工作,稳固提升监管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技支撑力)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等重点工作,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起好步、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制定《工作要点》。

二、主要内容

《工作要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喀什地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喀什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喀什地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落实情况,喀什地区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第二部分总结在落实各项任务重存在的问题及部分建议,在水、土、气方面分别论述;第三部分明确了2022年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需重点及牵头单位,一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摆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做出实现该目标的前期工作;二是推进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主要是在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交通结构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深化面源治理、提高重污染天气预警能力采取措施,实现进一步降低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提升优良天数比例的目标任务;三是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通过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持续深化污染减排、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实现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巩固深化碧水保卫战成果;四是继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通过加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加强涉重金属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等措施实现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三、需要说明的内容

《喀什地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喀什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喀什地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是根据国家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结合喀什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对全地区在十四五”期间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简述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Q93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3-0215-01

引言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导致土壤环境恶化,对生物、水体、空气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除大气和水污染外,土壤污染已成为第三大环境污染。在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8000万公顷,占中国总耕地面积的63.5%。由于土壤污染不易被人感知,只能通过各种受体(动物和植物)和特殊的测试可以发现,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土壤污染治理成本高、周期长,缺乏有效的修复技术,增加了治理难度。土壤是农业赖以生存的资源,人们从土壤中获取食物,土壤污染直接造成农作物的污染,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壤存在着重金属污染问题,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土壤中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超标,也破坏了土壤层,导致某些物质过剩,影响土壤的正常使用。

1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类型

农村土壤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重金属污染,铅、汞、镉、铬、砷超标较严重。土壤中的重金属超过标准要求,砷和其他重金属,对肝脏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造成器官损害。土壤污染的潜在污染时间长、隐蔽性强、重金属降解缓慢,可连续生产,污染损害大。第二,土壤有机污染。很多农村地区的化工企业,含有大量的有機物,例如,皮革厂废水含酚、硫化物、氨、表面活性剂、有机物会引起微生物疯狂生长,破坏土壤成分同时,一些有机结构,具有很强的致癌倾向,这样的农作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癌症。

2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来源

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来源有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自然污染是指大自然周围的一些矿富集中心或材料形成的自然扩散,造成周围土壤的污染;人为污染包括“三废”污染,即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畜牧养殖和大气沉降。而工矿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金属、冶炼、煤炭等排放的烟尘、灰尘等类型的铅和汽油、废水灌溉和废渣都会导致土壤污染。化肥施用不当会造成农田污染,如氮肥引起土壤酸化,磷肥造成重金属污染,钾肥造成土壤酸化或硫酸盐污染,土壤酸化除了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肥料利用率外,还加速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化,影响植物生长,危害生物健康食品链。

3土壤污染特点及危害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持久性、累积性、地域性、不可逆性和难以治理性。管理困难,成本高昂。土壤污染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土壤营养元素和形态的有效性,破坏土壤的矿物结构、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水平,严重的会直接危及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而且影响投资业务的业绩,对外贸易和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制约区域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策略

在农村地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安全生产直接相关。作物流入市场,为了保持中国粮食生产安全,针对土壤污染的存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重点治理已污染的土壤,恢复土壤层结构,保证粮食作物的安全性。

4.1清理污染土壤

物理恢复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消除土壤中的金属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使农村发生污染的土壤正常种植,土壤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得到内部控制。或利用水泥灌注污染物固定,减少污染物在土层中继续流动。一些农村地区采用深基坑,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农业土壤恢复、物理修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4.2污染物化学反应处理

化学修复方法常应用于污染严重的地区。同时,化学修复可以有效解决土壤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污染物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修复技术最常用的有化学还原法、化学氧化法、化学浸出和电化学修复。化学浸出法是在污染土壤中使用有机化学溶剂,通过化学氧化反映去除污染物。主要使用化学氧化剂、还原剂和污染物氧化来修复还原土壤,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和流动性。原位修复是化学氧化还原的主要形式。

4.3微生物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微生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些微生物以污染物为食,使污染物分解和消耗,所以土壤污染可以用微生物修复法。对微生物群落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与金属离子的价态变化,降低游离金属离子含量。此外,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会消耗有机质,有机质分解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加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微生物修复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环境,如果土壤污染程度较高,细菌群落选择不合适,会导致微生物死亡,所以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4增加污染土壤区域内的植被种植

植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很多植物可以吸收污染物,污染物将被固定,吸收和分解。植被恢复通常侧重于污染物的提取,通常持续性植物提取技术是直接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或用植被诱导萃取技术,以活性物质降低各种污染物的积累,提高污染物的萃取效率;植物对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选择性,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吸附固定,逐渐提高土壤结构,使土壤逐渐恢复到耕地的程度。

4.5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国家层面应对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专门立法,为农村土地污染防治提供具体法律规定、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在立法技术上,将环保审批做为工商登记前置,对易污染、重污染企业,进一步严格政策门槛和法律准入,力争从源头控制污染。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权力和责任,完善农村环境管理机构,规范农村环境污染检测制度,建立科学的农村环境保护协调机制,避免农村环境执法难、管理难。在环境法律制度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诉讼机制,加强农村环境污染事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追究力度,尝试建立地方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机制,向农村居民提供便利与污染损害鉴定服务。

5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污水随意排放会造成地下水和农村灌溉水源和污染,近而对土壤产生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应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处理和微生物处理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净化,通过绿色植被减少土壤污染物浓度,确保粮食安全生产。

作者:丁伟

参考文献

[1]谢文明,于飞,冯晓宇,周影茹,孙力,孙海军,陈莹,卢伟伟,陆玉芳,陈贵,黄梦静,施卫明.太湖流域农村地区典型村镇土壤养分和水体污染现状调查[J].土壤,2014,04:613-617.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等院校毕业生介绍信
  • 下一篇:清明节的诗词 (集锦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