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
Abstract:Atpresent,thesoilheavymetalpollutionresearchinourcountriesisaratherhottopic.Inabroadrangeofdatacollection,basedo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soilheavymetalpollution,thepaper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andideas.
KeyWords:heavymetal;pollution;soil;
中图分类号:[TE9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项由原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的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遭重金属污染,其中10%属严重超标。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深远,所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土壤质量的涵义与土壤重金属污染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相关专家对土壤质量的定义,结合国内外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一些国家学者对土壤质量的普遍看法,所谓土壤的质量,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决不可能画上等号的。我们不能认为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低就认定土壤的质量高,反之亦然。根据对土壤质量的比较权威的定义,土壤的质量并不就是指土壤的质地,也不是指土壤为植物提供P、N、K等一些营养成分的能力,而是指能够支撑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以及人类的健康与保护食品的安全等综合能力。FAO对土壤质量的定义主要是从测定土壤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大概100多种指标而来。其中生物参数的指标是比较重要的。也就是说,代表土壤的生命活力主要是土壤中生物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其中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就是土壤质量的核心组成,也就是土壤质量的内涵。
土壤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环境进入土体的物质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自净能力。当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或者明显高于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并引起土壤环境质量的恶化,这就是土壤重金属污染。
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物质循环联系紧密,土壤的污染物会随着土层的迁移与地表径流,从而污染地下水、地表水,也会污染其他新的土壤,甚至会通过挥发产生大气污染。
(2)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让紧张的耕地越来越短缺。由重金属污染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而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更加剧了对我国耕地红线的冲击。目前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减缓的趋势。
(3)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影响土壤中某些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从而影响土壤的活性。另外,重金属污染物大多对生物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对农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所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大多数重金属污染物难以降解,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富集现象显著,将直接或间接危害到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身体健康。
(5)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物在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中,除了浓度的累积,毒性也可能会增加,例如汞的生物甲基化,这更加剧了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1)污灌。在缺水地区,污水灌溉解决了农用供水不足的问题,起着保证农作物产量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2)化肥、农药以及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不合理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使土壤被重金属所污染,某些化肥含有过量的重金属Zn、Cd、Pb等。农用塑料薄膜释出的Cd、Pb也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3)大气的沉降。工厂排放的烟气、粉尘等气体污染物经大气环流扩散,以干、湿的沉降方式进入到水体与土壤中。
(4)含重金属固体废弃物。工业废弃物、矿产的开采与冶炼产生的废渣、涉重金属企业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等含重金属危险废物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5)交通运输的污染。交通运输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及轮胎磨损产生粉尘。
四、政府对防治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采取的措施
(1)提高涉重金属建设项目的准入门槛,有效控制新增污染源。对不符合产业布局、行业发展规划、环保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上马。符合产业政策的涉重金属项目实行入园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管理。
(2)摸清管理辖区地域,特别是农作物产地土壤质量状况,强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跟踪监测,划分种植功能区,对超标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落实环保目标责任考核、行政问责制度,对超标区域实行挂牌督办、区域限批。
(3)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涉重金属行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削减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末端治理的压力。
(4)加密对涉重金属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督性监测,对国控、省控重点企业至少每两月监测一次。强化企业自行监测,适时推行涉重金属污染源、重点流域在线监测监控。
(5)加强环境监管,严格环境执法。严厉打击涉重金属行业违法排污行为,对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偷排、超标超总量排放等环保违法行为从严处罚,严格执行含重金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五、治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1)生物修复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微生物与植物把土壤中的重金属利用新陈代谢的作用去除或者转化其形态,降低重金属的毒性,使土壤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2)热处理方法。热修复处理法的原理其实就是运用了污染物的热挥发性,利用高频电压所产生出来的电磁波,把土壤进行加热,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能够解吸出来,由此达到修复的目的。该方法对重金属汞的治理效果显著。
(3)排土、客土和水洗法。排土就是剥去表层受污染的土壤,客土就是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未受污染的土壤。水洗法是通过清水灌溉稀释或洗去重金属离子从而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
(4)化学修复方法。这个方法是利用某些化合物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反应所形成的络合物,很容易和酸根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的特点,通过投加一些改良剂到土壤里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性,减少其含量,从而达到修复以及治理土壤的目的。
六、结束语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隐蔽、危害大,难以治理。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随着产业转移,一些东部地区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开始往中西部省份转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土壤环境也面临着重金属污染的威胁。近年来频繁见报的重金属污染事故,时刻警醒着人们要重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泽琴程温莹罗丽.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12)
[2]陈志良仇荣亮张景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J].环境保护,2002(06)
[3]华珞陈世宝白玲玉.有机肥对重金属锌污染土壤改良效应[J].农业环境保
护,1998(11)
[4]王凯荣.我国农业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利用对策[J].农业环境保护,1997(02)
[5]夏星辉陈静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1997(05)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土壤是环境有的组成部分,是位于陆地表面呈连续分布、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呈加重的趋势。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有机物、重金属元素及化合物、中低放射性污染物、农用肥料、致病的微生物等。在这些污染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具有难迁移性和难降解性,只能在环境中累积。甚至有的可能转化成毒性更强的化合物,它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富集转化,对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重金属元素以不同的种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中,其中危害较大、研究较多的重金属元素有Hg、Cd、As、Pb、Cr、Cu、Zn等。由于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不同,所以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有所不同。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念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人到土壤中,致使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并可能通过过量沉积而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铅(Pb)镐(Cd)铬(Cr)汞(Hg)及类金属砷(AS)和硒(Se)等,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其中AS和se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它们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因而通常被列为重金属污染物的范围内。还有一些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如zn,Cu等,但其含量达到一定值后就可能成为有害的环境污染元素。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及特点
1.自然原因
自然界中,土壤重金属的形成不是单方面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时期,其主要影响因素又不同。土壤形成初始时期,其重金属含量受成土母质的影响较大,母质中的重金属含量及组成直接决定了土壤重金属的值。随着土壤的发育,母质对其重金属值的影响逐渐减弱。大气沉降,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可能使许多重金属漂浮于空中,其中一些被植物叶片吸收,进而被微生物分解进入土壤,从而改变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与构成。
2.人为因素
(1)废气、烟尘等大气污染。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反映国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交通、工业生产等向大气排放大量废气、烟尘,造成大气污染,通过大气沉降,这些物质进入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2)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为了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现代农业生产常会选择使用化肥农药,大量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在带来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将其中所含的重金属物质带入了农作物与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依据化学金属元素相关理论,重金属性质稳定,极难被微生物降解,一旦进入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势必对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加之其潜伏周期长,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效应”严重影响动物和人体的健康。有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汞在小麦萌发初期能起到促进生长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最终表现为抑制作用;砷有剧毒,可致癌;镉会危害人体的心脑血管。归纳起来,重金属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1)潜伏周期长,污染具有隐蔽性;(2)性质稳定,污染具有难降解性;(3)相互作用,污染具有协同性、扩散性。因此,重金属污染又有“化学定时炸弹”之称。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致使重金属的数值高于土壤背景值或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破坏了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平衡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
(一)危害土壤中的动物
各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对土壤动物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有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对蚯蚓、线虫等无脊椎动物数目、丰富度、生物数量和群体构成等有直接影响。
(二)影响作物的品质和质量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引起作物大量营养的缺乏和酶有效性的降低,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含量有抑制植物体对WT、3C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转运的能力。重金属胁迫还会危害作物的根系,造成根系生理代谢失调、生长受到抑制,引起株高、主根长度、叶面积等一系列生理特征的改变,导致植物体营养亏缺,从而影响植物生理生态过程、植物产量和品质。
(三)降低土壤肥力
土壤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是反映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重金属通过对土壤酶的破坏,造成对土壤肥力的不利影响。
(四)威胁人体健康
土壤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极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器官造成危害,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例如:能导致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殖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
四、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一)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剂修复法
目前有许多修复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如客土法、土壤淋洗法、化学修复法、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近年来,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施用土壤改良剂的修复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实际应用也比较广泛。施用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实际上是化学修复法中的原位化学修复。原位化学修复主要是基于污染物的土壤化学行为的改良措施,施入/种或多种改良剂、抑制剂等化学物质,通过调节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对重金属的吸附、沉淀、络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从而降低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中动物、植物的毒性,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原位化学修复是在土壤原位上开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对土壤本身结构扰动小、改良剂来源广泛等优点,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能用于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但由于受到一些环境因素制约,如何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改良剂是该技术的关键。总之,通过施用改良剂改变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实现污染土壤的治理,是目前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当然,化学改良剂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即施用改良剂后土壤中金属离子仍然存留在环境中,如果环境因素发生改变,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有效性也可能变化,被暂时钝化的重金属离子又会被重新激活。
(二)提高土壤pH
pH值显著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当土壤溶液的pH
(三)样品采集及保存措施
因本文选一般土壤综合污染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时,只需要采集地表20cm范围以内的表层土壤作为监测样品即可,所采集样品为土壤混合样;在土壤样品采集过程中,应将土壤表层所存在的石头及草皮等杂物清理掉;按照设计采样位置,采取蛇形布点方式进行土壤多点采样作业;不同采样点所采取土壤质量应尽量保持一致,将所获得的土壤样品进行均匀混合,通过四分法,获得约为1kg质量的样品。样品采集后,其保存需要应用密封性良好且洁净的塑料袋,作碱性保存。对样品信息进行标注,如样品采集时间#样品编号等,将样品送入实验室。在进行样品采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定位系统保证样品位置准确性,并对样品采集环境进行拍照记录。
结束语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很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研究出高效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是非常重要的。今后,要进一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全面了解,逐渐从末端治理的方法向源头治理转变,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给人类提供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参考文献:
[1]焦丽香,郭加朋.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与治理进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1.
[2]李录久,许圣君,李光雄,张祥明,王允青,刘英,况晶.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4,01.
摘要:针对贵州省不同污染区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对比、总结,探究导致土壤重金属受到污染的原因,以及影响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本文首先对贵州省污染区做了简要介绍,具体分析了污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从而提供良好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贵州省;土壤;重金属
前言:近年来,我国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比例范围在逐渐扩大,一旦重金属受到污染,则土壤的稳定性会相应降低,同时,土壤肥力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农产品质量会随之下降。贵州省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地区差异性,对此展开化学特征探究,能够在掌握污染现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治理措施,进而优化食物链结构,保障人体健康。
1污染区基本介绍
1.1研究区域
本文所选贵州省研究对象主要有毕节赫章野马川(a区)、开阳县金中镇(b区)、白云区曹关村(c区)、六盘水市水城县倮摩村(d区)、清镇市后午(e区)、幸福村(f区)、花溪区久安乡(g区)、大湾镇安乐村(h区)、青岩镇二关村(i区)、乌当区新庄(j区)。
1.2样品收集
由于样品采集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应用蛇形布点法进行样点采集活动,每一样点采集样品数量为8――17个,每一样品采集0――19厘米耕层土壤,选取最少6个点的混合样,应用四分法取1.5千克后放入标好号码的试验袋。然后使其自然风干,待风干后研磨、筛选、均匀混合,样品处理的过程中常用玛瑙、木质用具,同时避免用具污染[1]。
1.3样品分析
取0.11克样品数量于26毫升比色容器中,加入2.5毫升王水将其消溶,消融世间120分钟后,静置定容,然后用X2型号的ICP-MS对其进行重金属测量,样品回收率在91%――106%之间,证明回收率较好。在规格为55毫升的烧杯中加入6克过筛风干土,然后加入不含二氧化碳的纯净水,土水比例为1:4,将烧杯均匀摇晃,静置半小时后,用PUS-3C型酸度计检测。
2污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2.1含量水平及风险评估
不同区域土壤样品研究结构显示,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Zn、Cr、Pb、Cu、Cd、As含量不相一致,并且超标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超标情况最严重的为d区,Zn超标达10倍,Pb超标达5倍,Cd超标达75倍,Cu超标达4倍,As超标达5倍,d区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应用内梅罗综合指标法进行风险评估,当单因子污染指数小于等于0.9时,则说明样品未被污染,反之,则证明样品已受污染。评估结果表示,b区受污染程度最小,污染因子为0.889,但是也应予以重视,该地土壤镉含量较高;C区、e区、g区、i区属于轻度污染区;j区属于中度污染区,该区域受污灌影响Cd含量较高;a区和d区主要受铅锌矿冶炼影响,Cd、Zn等含量较高;f区和h区的重金属含量均超耍主要受煤矿开采影响。从个别污染指数来讲,除e区和g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Cd含量较高[2]。
2.2聚类及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即对不同数据应用DPS软件进行分组,同组区域存在较多相似度,不同组别间相似度较少。其中,b区、c区、e区、g区、i区为一组,除g区外,其余四个区域的污染情况较轻,污染指数小于1.5;a区、d区、j区为一组,分别为中度污染、重度污染、重度污染,污染指数在2.5和9之间;f区和h区污染指数均大于9,分别受铅锌冶炼厂和煤矿开采影响。
成分分析:应用数学降维法进行成分分析,探究污染源以及污染变化情况。重金属主成分被分为两组,其中,Zn、Cr、Pb、Cu、As为一组,Cd元素为另一组。两组间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性,第一组变化趋势呈现一致性,第二组则与外源污染存在联系。e区污染源来自土壤自身和煤灰堆放;g区主要污染源来自酸性矿山废水和煤矸石堆放,Pb含量较高;j区受生活污水以及养殖场排放废水影响严重。其余区域主要受工业冶炼和煤矿开采影响,导致重金属污染量增加。a区Cr较高主要烟气沉降影响;d区Pb含量较高主要受炼锌废渣影响;f区污染源主要来自煤矿开采[3]。
2.3污染区分布与土壤酸碱值关系分析
土壤酸碱度(PH)类型主要有五种,分别是强酸、强碱、中性、酸性、碱性。本研究参与研究的土壤PH值呈酸性,其中强酸性为16.2%、中性为23.3%、酸性为60.4%。g区PH值最低为3.0,属于强酸性,这主要是因为灌溉水来自酸性矿山;c区和j区PH值呈中性,分别受赤泥堆滤液和钙镁沉积影响较大;a区和f区PH值呈强酸性,后者主要是煤矿开采导致的。从不同区域酸碱值分析可知,重金属污染与其存在的相关性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受污染源影响较大。以污染源为中心,距离污染源由近到远的区域重金属污染数值分别为76.72/20.32/13.05/1.605mg/kg,并且Cd含量也随之减少。
结论:综上所述,贵州省不同区域存在重金属污染情况存在差异性,同时,主成分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也有区域性,即研究区域不仅存在重金属背景值,而且还有叠加污染源。此外,重金属污染受污染源距离影响显著,即污染源越近,重金属污染情况越严重。
参考文献:
[1]朱恒亮,刘鸿雁,龙家寰,等.贵州省典型污染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分析[J].地球与环境,2014,04:505-512.
[2]郑丽萍,王国庆,林玉锁,等.贵州省典型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15,02:258-265.
[3]张清海,陆洋,林绍霞,等.贵州省典型名优茶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在茶叶中的富集[J].江苏农业科学,2012,08:292-294.
一、国内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现状
中国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江河湖库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1%。黄河、淮河、松花江、辽河等十大流域的流域片,重金属超标断面的污染程度均为Ⅴ类;太湖底泥中TCu、TPb、TCd含量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黄浦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Cd超背景值2倍、Pb超1倍;苏州河中,Pb全部超标、Cd为75%超标、Hg为62.5%超标。
城市河流有35.11%的河段出现THg超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18.46%的河段TCd超过Ⅲ类水体标准,25%的河段TPb有超标的样本出现。由长江、珠江、黄河等河流携带入海的重金属污染物总量约为3.4万t,对海洋水体的污染危害巨大。在全国近岸海域海水采样的样品中,Pb的超标率达62.9%,最大值超一类海水标准49.0倍。大连湾60%测站沉积物的Cd含量超标,锦州湾部分测站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Cd、Pb的含量超过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二、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一)工业污染源排放
据研究,煤、石油中含有Ce、Cr、Pb、Hg、Ti等金属,因此,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随烟尘进入大气,其中10%~30%沉降在距排放源十数公里的范围内。据估算,全世界约有1600t/a的Hg通过煤和其他石化燃料的燃烧而排放到大气中。另外,电镀、机械制造业仍是重金属污染的一大来源。
(二)废旧电池的污染
《中国环境报》记者王娅于1999年12月9日报道,1998年中国电池的产量以及消费量高达140亿节,占世界总量的1/3,每年报废的数百亿节废电池绝大部分没有回收,废电池中含有大量的Hg、Cd、Pb、Cr、Ni、Mn等重金属有害物质,泄漏到环境中,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危害。1节1号废干电池可使1㎡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1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0m3的水。
三、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一)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在水生生态系统及水生食物链中,作为其它浮游动物的食物及氧气来源,藻类占据着重要位置。杨红玉和王焕校报道Cd能破坏某些绿藻的叶绿素,引起光合作用下降,还对斜生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呼吸作用产生影响,抑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重金属对水生植物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变运动器的细微结构,抑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使核酸组成发生变化,细胞体积缩小和生长受到抑制等。
(二)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重金属进入水体后,将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过程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海水重金属离子(Cr6+)含量超过一定浓度便会引起文昌鱼中毒,使其身体渐成弯曲状而死亡。
(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一方面通过直接饮用造成重金属中毒而损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间接污染农产品和水产品,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并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
重金属能抑制人体化学反应酶的活动,使细胞质中毒,从而伤害神经组织,还可导致直接的组织中毒,损害人体解毒功能的关键器官——肝、肾等组织。
四、水体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源头控制
一旦水体被污染,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对污染水体的净化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首先要采取源头控制的对策,预防水体的污染。一方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水资源,另一方面查明污染源,对排污总量加以限制,遏制水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对采矿点、冶金部门等,更要严格监督、管理和控制,同时改革生产工艺,不用和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属,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科学管理和操作,减少重金属用量和随废水流失量,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源地保护。
(二)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1.河流稀释法
稀释是改善受污染河流的有效技术之一,通过稀释,能够降低污染物在河流中的相对浓度,从而降低污染物质在河流中的危害程度。但是,应用这种方法必须要有充足的外来水源,同时还要考虑外来水流量与河流流量比例,判断河流沿岸的生态状态,可以调用的水量以及河流水力负荷允许的变化幅度等。
2.化学混凝、吸附法
许多重金属在水体溶液中主要以阳离子的形态存在,升高水体pH值,能使大多数重金属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或其它离子沉淀。因此,向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中施加石灰、碳酸钙等物质,均能降低重金属对水体的危害程度。另外,不溶性的淀粉黄酸酯(ISX)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形成溶度积很小的粒状沉淀;单宁含量高的农产品残渣,像花生皮和胡桃皮粉,具有从溶液中吸附高含量汞的阳离子能力,梧桐落叶可吸附重金属铜、镍和铬。
3.离子还原、交换法
离子还原法是利用一些容易得到的化学还原剂,将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原,形成难以污染的化合物,从而降低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以减轻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危害。离子交换法是利用重金属离子交换剂与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物质发生交换作用,从水体中把重金属交换出来,达到治理目的。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移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经再生后又从万方数据离子交换树脂上转移到再生废液中。
>>重金属废水污染及其治理措施重金属废水污染及其治理技术研究浅谈重金属废水污染及其处理方法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及分类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突发性重金属废水污染事故处理菌剂的开发浅析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方法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进展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其检测技术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浅析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浅谈重金属“镉”的水污染应急处理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重金属治理方案浅析浅谈电镀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及展望浅析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选取水体重金属污染危害及治理技术策略探究关于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技术的探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6]陈程,陈明,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业务探讨:55.
[7]吴瀛.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0,(24):153.
[8]于晓莉,刘强.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1,(10):123-126.
[9]李宁杰.白腐真菌对废水中Pb2+的去除及稳定化机理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
[10]刘爱明,杨柳.大气重金属离子的来源分析和毒性效应[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9):839-842.
[11]杨晔,陈英旭,孙振世等.重金属胁迫下根际效应的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1):55-58.
[12]陶秀成.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9―132.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很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重金属,在排水污水、废物时没有达到环保标准,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周围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处理中应用了化学固化方法,该方法价格成本低,处理方便,应用范围广。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治理;化学固化
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230222
1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1.1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危害分析
重金属对土壤和水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在自然环境中,重金属是不能被降解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到植物内部,这样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很大影响[1],不仅如此,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如果人类误食了这些植物,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重金属危害性非常大,人体的微量元素含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超标,对人体是致命的伤害,人体中的蛋白质,核酸会和重金属发生作用,进而导致人体酶活性的下降,严重的情况还会消失,最终导致核酸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甚至会出现基因突变的问题[2]。
1.2分析当前土壤中的污染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农业、工业、以及城市事故污染是重金属主要的污染来源。比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含有重金属的水体进行农作物的灌溉,或者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化肥农药,对周围的土壤都会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而在工业方面,比如选矿采矿,还有冶炼和锻造过程中,其操作的每一个过程都会产生重金属,在排放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过滤消毒处理,那么水体进入土壤中,也会有严重的重金属污染[3]。在这种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的情况下,会对周围的空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危害。而在城市当中,污水处理厂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污水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就进行了排放,大量的污水引入生活用水中造成污染。
2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分析
2.1分析重金属固化的原理
为了避免重金属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持续的污染,在应用化学固化方法中,先要向被污染的土壤中添加固化剂,土壤中的活性就会被改变,这样重金属和土壤中的移釉素会相互结合,在外在形式下出现一定的固化现象,为了保证土壤有记性,迁移性等,必须进行化学处理,恢复土壤的活性。化学固化作用后,土壤中的元素都有很大的改变,最终做到对污染土壤的修复。
2.2沉淀在化学固化中的作用分析
在土壤中放入固化原料后,在不断溶解中产生一定的阴离子,这些阴离子和重金属相互结合,之后就开始出现重金属沉淀,生物有效性等都开始降低。最为常用的固化剂有石灰石,作用机理是将土壤中的pH提高,这样在其中重金属元素发生沉淀,重金属在土壤中其毒性会随时浸出,石灰石可以减少浸出量,这样重金属就会被固定,不会将污染范围继续扩大,控制污染的进一步恶化。
2.3吸附在化学固化中的作用分析
通过应用化学固化方式,使用的化学元素作用在土壤层中后,这些固化材料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原理是吸附剂对吸附质的质点有很强的吸引作用,但是处理中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其中的沸石是主要的添加剂,经过科学人员的研究,沸石具有特殊的Si-O四面体结构,该结构吸附性非常好,在物理吸附作用下可以将Pb、Cd等重金属吸附到表面上,这样重金属就被固定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2.4分析配位在其中的作用
在固化过程中,会出现配位问题,不同配位表现的情况也不同,黏土矿物中层和层利用分子之间的作用相结合,这样在实际应用中,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其金属离子可以进入到这些化学元素的内部,和层间元素结合,之后会和SiO元素发生晶间的配合,黏土矿物添加到污染土壤中后,就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属生物性和迁移性,这样就对这些污染土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化学修复。除此之外,这些改良剂还能和重金属离子发生很好的配位作用,将Pb,Cd等重金属吸收,控制其对土壤的污染。
3总结
通过以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研究,发现化学固化的作用非常大,其对重金属污染的处理非常强,效果非常好,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深入研究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推动我国对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和水平,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朋成,黄占斌,唐可,等.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4(1):158-161.
[2]刘云国,夏文斌,黄宝荣,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固化技术与萃取修复技术的应用及修复效果(英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4):129-135.
[3]景生鹏,黄占斌,景伟东.化学改良剂对矿区重金属Pb、Cd污染土壤治理的作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1):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