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6篇)

时间: 2024-04-06 栏目:公文范文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篇1

摘要:临床护理教学;教学模式;美国;借鉴

一、引言。护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等的护理实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护理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护理的过程中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具有临床实践的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引起了护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现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分析,将中美两国的护理临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吸取并学习美国成功的临床教学模式。

二、美国护理教学现状

(一)美国护理的师资力量。美国护理教学有一支庞大的专业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具有的特点是:学历高、实力强、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具备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实战教学经验。美国护理教师对临床经验很重视,他们每周至少有2天时间进行临床教学,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都是由学校教师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很快。另外,美国教学教师人数充实,学生可自由选择教学的老师,教师带的学生比例也是有规定的,通常是1:8~10的比例,教师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临床护理实践的要求。美国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采取的培训计划实施方法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要求,但总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等护理人才。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特点,根据每门课程实践后的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制定具体实践要求。并注重发展多元文化的实践与护理伦理。

(三)临床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美国将理论知识与护理临床实践实行同步教学的模式,它贯穿于整个护理教学的课程中,达到两者紧密结合,并且根据学生年级的上升不断提高实践实践的比例与要求。

(四)美国临床教学的模式

1、传统教学。在学生实习时,由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教师在医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护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安排切合学生实际的实习,达到有针对性的实习,让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得到快速提升。

2、导师制教学。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护士单独对护理学生进行指导,实现学生与教学的一对一,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学校教师协调安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客观的了解护士的工作情况。

3、联合临床教学。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设计协调安排学生的临床带教教师进行临床指导,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学生也得到合理实习。

4、伙伴式临床教学。学校教师与临床带教护士公共指导学生的实习,两者相结合,紧密合作,确保临床实习的成功完成。

5、专用教育单元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阶段性的学习,逐步增加临床实习时数,是美国今年以来最新的临床教学模式。

三、中国临床教学的现状

(一)护理师资队伍的现状。随着近几年我国护理高校招收人数的不断增加,护理教师人数的需求也在增加,为了满足学校对教师人数的需求,高校也在不断地增加教师人数。学生获得护理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护理教师的教学,教师教学的好坏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的护理教师队伍中,组成来源有两部分:一是来自具有一定经验的临床护士,二是来自毕业后直接留校的护理学生。前者有护理实践的经验,但理论知识教学经验还有待提高,而后者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针对中国的现状,建立一支高等的护理教师队伍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临床教学的现状。近年来,护理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对护理教育进行调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一些弊端,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要求。

四、美国临床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一支高等护理教师的专业队伍

建立一支优秀的临床师资队伍,优化临床教师师资结构和专业素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如高学历获得的在职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也就是说教师要在高学历的基础上,随时了解最新护理动态,做到基本理论的精通,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掌握现代教学的方法。所以教师要积极的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学习现代教学,灵活运用先进技术的的能力。尽量多的培养职业素质高的护理教师。

(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新的临床教学模式,做好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关系,签订合约明确双方的职责与任务,保持学校教师与临床护士的合作联系,加强临床护士教学能力培训和丰富学校教师的临床经验,定期对其做相关的教学培训,保证教师质量。为了达到预期的临床教学目标,让学生得到更好的理论知识与护理临床实践的学习,学校和医院应该尝试新的临床教学模式。根据我国对目前护理教学情况、护理教师的组成结构、护理学生数量的分析,认为美国的教学模式在中国都是可实施的。

五、总结。总之,为了护理教学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护理临床实践能力,要及时分析总结我国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丰富的教学经验,制定有利于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可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晓坤.借鉴美国护理教学经验改进临床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05,03:119-120.

[2]刘丽君.签订临床学习合同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3.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篇2

方法将16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有计划、规范、系统的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对先兆流产的认知情况,评估健康教育达标率、治愈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治愈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先兆流产;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3-0325-02中图分类号:R714.204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43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是自然流产的最初阶段,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无妊娠物排出,或并发阵发性下腹痛的一种疾病。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经过休息和治疗后症状消失,妊娠得以继续[1]。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化验、治疗方法、护理、饮食、休息与活动、卫生保健知识、孕期自我监护、教育、出院指导、效果评价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而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适合医院实际的一套整体的护理工作计划,指导护士有计划、有预见性的开展工作,患者也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配合并参与护理过程,增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80例先兆流产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抽取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保胎的先兆流产患者160例,年龄在22~42岁,平均年龄(28±5.8)岁,先兆流产出现在6~8W周者57例,9~10W者42例,11~12W者30例,>12W者35例。160例均经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存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先兆流产出现的时间,有无流产史、引产史、生育史、文化程度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由责任护士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以下护理:①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工组成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先兆流产相关知识的学习;制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见表1)。②实施步骤: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首先对其进行知识评估和采集信息,全面掌握患者的身心状况以及先兆流产的认知情况;然后再根据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图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以利于护患双方共同努力,每天每班次的责任护士都必须按当日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病情变化,分析病情发展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开展健康宣教等[2]。责任小组长定期检查,进行阶段评价,了解患者知识掌握的情况,最后在患者出院前由护士长或护理小组长通过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反馈患者对健康知识认知情况以及工作满意度调查。

3.观察指标及其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治愈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治愈:患者症状消失,B超检查提示胎儿存活。治疗失败:先兆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或B超提示胚胎停止发育。健康教育达标:患者对宣教的内容掌握或基本掌握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

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P

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讨论

先兆流产在治疗方面是以抑制子宫收缩、止血、保胎、卧床休息、对症治疗为原则。而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休息与活动、个人卫生,以及对用药知识、疾病基本知识、治疗方法与结局的认识等均可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这些内容都体现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在对先兆流产患者进行评估、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缺乏先兆流产相关知识,且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先进而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是医院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的为患者提供的目前拥有的最佳治疗护理方案。本研究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图对80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有计划、系统、规范地健康教育,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善心理状态,同时帮助患者详细了解医疗护理的计划安排,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及参与医疗护理活动。结果显示,患者对健康教育达标率、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传统的健康教育宣教,无规范的模式及方法,护士只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或者专业知识进行讲解,不同的护士对同病种患者同样问题的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差异,护理健康教育内容随意性很大。而表格式健康教育路径根据各类疾病的特点设计了从入院到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内容[3]。以工作流程表的形式把临床护理内容细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做到心中有数,克服了以往护理工作的盲从性、随机性,在发生异常情况时护士能及时解释并说明原因,同时也能及时向患者交待出院后家庭护理与康复方法,真正让患者感受到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4]。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能培养护士学习知识的自主性,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规范了护士行为。由于是预先制定的诊疗护理过程计划表,能明确护士的职责、理顺护理程序,减少重复劳动,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机械的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随意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或等待医生指令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服务。同时可以使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在短期内掌握规范的医护诊疗常规,减少了因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及能力有限而造成的处置失当、遗留或疏忽,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护士在向患者讲解临床路径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了护理满意率[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能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改变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让患者获得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采取健康的行为,提高疗效,同时,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4-106.

[2]李静.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24):3156-3157.

[3]方海云,曾丽雯,许燕莉,等.表格式临床常见疾病《健康教育路径》的编写与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28):2720-2722.

[4]刘淑敏,赵红玲,杨风琴,等.临床路径在胆囊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08-209.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篇3

1对象

我科护理人员共15名,均为女性。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6岁。学历:本科6名,大专8名,中专1名。初级职称6名,中级以上职称9名,从事外科临床护理工作1~19年。

2方法

2.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健康教育是一个新的技术领域,我们有计划地安排小讲课,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及提高护士沟通与交流技巧,外出参观学习,向护士灌输健康教育的理念,深刻领会护士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从而把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必做的护士行为自觉实施。护士观念转变,为全面开展临床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2.2改善病区环境与设施健康教育实质是干预,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1]根据疾病特点、病人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我科积极改善病区住院条件及环境卫生,创办健康教育园地宣传栏,制作心胸外科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购置彩电、录音机及其相关录相资料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受到病人及家属的欢迎,为临床健康教育开展创造条件。

2.3树立健康教育护士良好形象护士是健康教育具体实施者。健康教育对护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交流与沟通技巧。同时,健康教育护士应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让患者及家属感到真诚和信赖。因此,成为健康教育护士是对自身护理水平的肯定,是护士的最大殊荣。科室逐步形成人人争当健康护士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好中选优。

2.4竞聘健康教育护士采用自愿报名―竞聘演讲―投票选举,产生1名健康教育护士,任期半年,健康教育期间不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及晚班,主要从事临床健康教育活动并督促、指导其他护士进行临床健康教育。护士可要求承担健康教育任务或对某一病人作全程健康教育,参与竞争。每期健康教育护士简介及彩照贴于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并附有监督电话。护士长采取随时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效果,结合民意测验。评出当月最佳健康教育护士。连续3个月健康教育护士成绩不理想,重新竞聘。

3结果

我科实行功能制护士模式,长期以来,护士只是被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只关心工作任务完成与否、护患关系冷淡。通过竞聘健康教育护士、深入开展临床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见表1、2。

表1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资料比较

表2护士健康教育前后相关资料比较

4讨论

我们强调健康教育人人参与,每个护士都有责任、有义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但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严重的束缚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临床健康教育停留在口头说教,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竞聘健康教育护士极大的激发了护士工作热情,发挥了护士潜能,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成就了护士自豪感与满足感。竞争上岗强化了护士竞争意识,机会与压力并存,健康教育护士常有危机感,促使她们把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自觉地加强学习,防范不利因素,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增强了护士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科室凝聚力。同时也激发了病人及家属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被动接受护理到自觉参与其中,密切了护患关系,建立了参与合作型的新型护患关系,从而使临床健康教育事半功倍。护士长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健康教育护士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逐步过度到临床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篇4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工作的一种工作流程,它是指在特定病种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按照标准程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规范模式[1],它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种专业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它以时间为横轴,护理流程为纵轴,将具体护理操作、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工作等融合成整体的护理计划,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2]。是整体护理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和体现。国外的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是一个全新的高效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流程,它可以通过既定的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对护理问题进行正确评估,加强护患沟通,构筑护士的主动服务平台,并且能够极大地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3],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在我国,多家大医院的许多专科都在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四川华西医院自1998年开始以护理人员为中心试行临床路径,现已有33个病种及手术在6个科室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4]。李艳萍应用临床路径对阑尾切除患者实行健康教育[5],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整体素质等。郭兰青等[6]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利于临床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顾晓菊等[7]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达到满意护理效果。单春剑等[8]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具体化,并具有可视性和时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近5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中应用尤为广泛。俞颖[9]等应用临床路径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规范了理人员健康教育行为,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相关技能。张颖[10]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发挥重大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为出院后母婴照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产科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一般方法如下:①制定路径表格: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是面向护士和产妇共同开发的,因此在设计程序时不光要考虑医疗服务内容,更要重视当地产妇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和特殊风俗习惯。临床护理路径程序按病程大概可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按内容可分为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顺娩临床护理路径表、剖宫娩临床护理路径表、母乳喂养及新生儿临床护理路径表。总体参照临床路径实施手册[11],融合各医院的临床技能和经验及当地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产妇入院时首先由当班护士按教育路径进行入院教育,并进行初步评估,根据病种选择后续的护理路径。同时责任护士根据不同病程阶段按照各路径表格进行一对一实施路径,每一部分完成后由实施护士和产妇(家属)共同打钩确认以保证护士和患方已按章完成路径内容。对未实施的内容则在表格中记录原因及补救措施,及时予以落实。③临床护理路径的终止及变异纠正:当所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完毕后,产妇出院,临床护理路径正常终止。若住院期间产妇出现非预料性事件且不能回归现有的路径时,临床护理路径非正常终止,并由当班护士记录终止原因。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在工作中发现实际操作偏离原有的标准程序,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及管理部门不断地修改及完善程序,使其与工作实际更加贴切,流程更加科学。变异的纠正也是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发现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以下优点:①孕产妇对孕期保健及产后康复、新生儿护理等知识都有着较高的需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最多,护患关系冲突也不少,而且原因很多,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已成为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12]。研究表明,在护理工作中正确应用临床路径是更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3],在产科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无疑增加了护患沟通,增强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进了健康教育的效度[14]。健康教育路径可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和具体化,并具有可视性和时限性,周而复始地成为护士的一种自觉行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协调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15]。宋成辉[16]通过临床应用的对比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母乳喂养和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②临床护理路径可指导护士完成健康教育,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健康教育者有明确的目标,产妇也能根据护士的宣教,履行遵医行为[17]。临床护理路径使产妇明确预知每天治疗和护理内容,提高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18]。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和宣教中,既治愈或缓解了病情,还学到了预防保健知识,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意识;增进了医护患间的沟通;保护了医患之间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有效监督,有效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19]。③优化了护士工作的流程,简化了步骤,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记录表格,仅在患者出现特殊病情变化时,才用×”标记在相应内容处注明,也只有在出现×”后,才需要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有关问题,其余无特殊变化时,一律在临床护理路径相应内容上表示√”即可。这样保证了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患者,护理记录简单易行,护理计划不用每次书写,缩短了记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④大部分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较为薄弱,一味执行医嘱,向孕产妇传授健康知识的意识不强。而且由于工作经验、能力水平的差异往往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及连贯性得不到保证。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使当班护士及责任护士知道做什么、该怎样去做,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即使当班护士不在,其他人员也可根据路径表格了解到哪些已经完成,哪些需要补充,也使得临床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加强。特别是在训练新进的护理人员时,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其在短期内掌握医护规范和诊疗护理程序。有效地规避因能力欠缺和服务经验不足所导致的医疗风险。⑤朱小青等人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优化了孕妇住院路程,规范了医疗护理操作程序,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20]。另外,单病种付费制度很适合基层医院的运作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了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达到了既让患者享受优质低价的服务,又扩大医院收容,增加医院收入,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双赢。所以,临床护理路径的完善也是单病种付费制度在临床推广的前提和保证。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国内许多大型医院已经被证明是科学的,正如本文所引用的相关文献均为成功经验的总结,在产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多见于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及大型综合性医院,目前基层医院产科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的报导文献尚缺乏。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型医疗单位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总结并根据实际移植到基层医疗单位仍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8-211.

2李旭茹,陈伟月,孔肇英,钟瑞卿,余勇妙.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院,2007,7(8):116-118.

3李现红,何国平.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正确认识临床路径[J].现代护理,2007,3(7):19-20.

4陈峰,辛丽丽.医疗体制改革形势下实施临床路径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5):30.

5李艳萍.应用临床路径对阑尾切除术患者实行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4,19(10):60.

6郭兰青,张秀英.健康教育路径在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967-4968.

7顾晓菊,周旋,周春霞,崔红.健康教育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83-2284.

8周文胜.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215-1216.

9俞颖,窦娟,徐莉.临床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9,13(10):1287-1288.

10张颖.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31):134-135.

1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29.

12赵文香.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2):119.

13马巍,赵亚君,张彩丽.正确运用临床路径防范护患矛盾[J].哈尔滨医药,2006,26(3):118-119.

14叶桂香,黄彦清,郑婉文,等.阶段性责任制健康教育在产科实施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33-36.

15冯桂荣,宋悦,王彤.临床护理路径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8,29(2):102-103.

16宋成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08.

17戴红芳,施京华,苏强.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护理质量中的成效[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5):433-434.

18金靓.产后临床护理路径在我院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2010,38(6):678-680.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篇5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鼻咽癌;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6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24-01

鼻咽癌(carcinomaofnasopharynx,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我国南方各省,其发病有明显的种族、地区及家族聚集现象[1]。本文分析我院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7月,收集本院76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20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0.5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男性2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1.2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7例。对照组患者38例,男性2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9.89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0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3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5例。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设备、医生、技术人员固定,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在入院当日、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前期、放射治疗中期、放射治疗后期、出院前均给予常规方式的健康指导,教育内容两组相同,对照组无明确的标准与程序,护理项目没有准确记录,患者对知识教育的掌握情况没有清晰的了解,无法确保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观察组采用了标准的健康教育路径完成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明确临床护理的实施过程与标准,让护理人员在明确目的环境下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由全科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讨论而制定,让标准成为护理人员进行鼻咽癌健康教育的标准方法和程序。此路径包括了详细的健康教育时间与内容,还需要护理操作签名、负责组长签名、效果评价与备注。

1.3评价方法

由班组的负责组长进行效果评估,对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在相应项目的栏中标明,对知识的了解分为3个级别,已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在评价完毕后,将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应的护理人员,对未掌握的部分进行重新指导[2]。

1.4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见表1。观察组患者共38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口腔自我护理37例、放射皮肤护理38例、功能锻炼37例、鼻咽冲洗37例、合理调配饮食35例,除放射区皮肤护理之外,其他各项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

表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例)

两组患者严重副反应例数与住院天数对比,见表2。观察组出现严重副反应的例数为暂停放疗1例、湿性脱皮2例、重度口腔反应2例、功能受限1例,平均住院天数为51.24天,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

表2两组患者严重副反应例数与住院天数对比(例)

3讨论

鼻咽癌的病因尚未明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可能与遗传、EB病毒感染、地理环境、饮食等有关。具有遗传的易受EB病毒作用的鼻咽上皮细胞,在年幼时受到EB病毒感染,处于一种潜在的感染状态,若干年后再受到一种或多种协同因素的影响,如某些呼吸道病毒感染、某些化学物质刺激(如焦油烟、亚硝酸盐)损害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细胞繁殖过程中发生变异。鼻咽癌治疗原则为首选放射治疗,常用的放射源为直线加速器和60Co机。配合大剂量DDP及5-Fu等药物的化学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等,可提高疗效,延长病人生存期[3]。鼻咽癌放射治疗效果较好,5年生存率在47%~55%,I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能获得长期生存。因鼻咽癌具有向邻近组织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点,照射野常包括涎腺、中耳、颞叶下极、脑干、垂体、脑神经、颈段脊髓等正常组织,而治愈鼻咽癌所需的放疗剂量均超过这些正常组织的耐受量,因此,鼻咽癌放疗后长期存活患者不少合并各种放射损伤。生存时问越长其发生率越高,这些放射损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显得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入院当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介绍病室环境。介绍病区管理制度;各种检查前交待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人院至放疗前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症状、体征、本疾病治疗方法.介绍本病以往成功治疗病例,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禁酒。开始放疗时.讲解放疗的目的及必要性、告知放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详细介绍保护皮肤、预防口腔感染的具体做法.指导鼻咽冲洗,功能锻炼等;放疗前期指导如何保护皮肤,保持口腔清洁,督促功能锻炼,鼻咽冲洗,检查是否到位。指导饮(。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情绪波动,甚至陷于绝境:放疗中后期每周修剪指甲并磨平,出现瘙痒时及时处理,脱皮忌搔抓、撕剥;每周评估转颈、张口等是否受限,保证入量,咽痛明显:不能进食者.可在进食前口含少量利多卡因溶液并慢慢咽下,每周测量体重一次并记录;放疗结束时,给予出院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复查时间和内容.嘱其3年内避免拔牙。

进入21世纪,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核心的整理护理已经在我国广泛应用。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特殊的意义。临床路径毕竟是个比较新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发展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让患者主动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这样不仅有利于临床路径的推广,更有利于患者自身疾病的康复。同时,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发展更要强调患者临床路径表的规范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可以节省大量护理工作时间,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但现在病房里用的临床路径基本是科室自己制定的,虽然符合科室特色,却不具备推广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并与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学密切结合,制订出更具普及性的临床路径表。

参考文献

[1]汪华萍,洪金花,王瑛,刘蓉.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7,(12)

临床护理教育的作用篇6

【关键词】高等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衔接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216-01

最近以来,很多现象都表明,目前我们的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临床实践和高等护理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一直都被护理教育的工作人员所重视,并且这也成了护理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本研究当中,笔者为了研究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特选取我市的21(8所)家不同等级的医院护理部门、高等护理教育院校和106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中,将所研究的对象分为个人和单位两类,单位分为高等护理院校和医院两类。其中高等院校8(2)家,医院13(6)家,护理人员106名,包括男性护理人员13名,女性护理人员93名。

1.2方法

采取调查的方法对我市的21(8)家各级医院护理单位及高等护理院校以及10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本调查面向106名护理人员发问,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发问,内容包括高等护理院校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标准、所选医院今年录用的护理本、护士的毕业情况等。最后对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衔接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选取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采用描述性统计以及秩和检验对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做出分析。

2结果

4家医院、高等护理院校以及23名护士认为当前环境下存在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完全存在或存在部分衔接脱节情况。

3讨论

3.1学生的临床实践机会减少

通过本次调查,医院和临床护士都将这项原因列为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相脱节的主要原因,而高等院校也同意这种观点。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起:首先,在我国高等护理院校的教学实践都普遍偏向于临床实习和临床见习两种[1]。最近几年,因为各个院校的普遍扩招使得护理学专业的人数开始增多,但是符合见习和实习带教要求的医院数量却没有响应地增加,这就使得见习和实习的模式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很多学校移至新校区,这些新校区大多在偏远的地方,与市区相去较远,不利于学生的实习和见习;最后,绝大多数病人都不愿意自己被当成“实验对象”,这位见习或实习的带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带教老师为了减少麻烦就往往降低了带教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掌握自己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2]。

3.2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以及课程比例安排的不合理性也对高等与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因为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学生没有办法赶上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化,而且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往往脱离了教材的实际,使学生在课本上几乎学不到什么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东西[3];其次,课程的设置存在极大的问题,本研究显示有很多院校的办学经验并不充足,在对学生的授课中,理论课明显多于临床实践课,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最后是教学器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显示有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器材都很陈旧和落后,在当前科技发展的时代,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仪器都相继问世,而学校的临床器材却还停留在很古老的层面上,使学生没有办法掌握更多的新兴操作技术。

3.3护理师资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脱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高等护理学校的教师缺乏熟练的临床经验,而且相对而言,临床实践的教师更少一些。很久以来,护理教育界都在一直呼吁着,要求高等护理学院的教师要多多到临床上去参与临床实践。但是因为局限于各个学校的教学体制的差异性,使得各个学校的临床实践都成为了一个无法突破的难题。也有很多学校对于培养、选拔临床实践教师的体制缺乏必要重视,这样就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相脱节,不能更好地和临床实践衔接起来[4]。

3.4强化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结合的对策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造成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因素是多样的,所以,高等护理教育应该着眼于当前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这样才能够寻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笔者经过分析和研究,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说起。

①对临床护理的实时动态进行把握,对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要根据临床需要来修订适用的教材,及时地向学生传授临床护理的新突破,调整课程的实用性。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避免压缩和取消实践的情况出现;

②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这样可以增多学生的学习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对符合条件医院的选择;

③壮大师资队伍。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能够将临床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师资队伍。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教师需要先成为一个合格的护士,如果长期的脱离实践,那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也不能将有效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聂正怀,孙泽庭.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2(08):2354-2355.

[2]唐益东,汪春惠.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护理研究,2010,21(10):3642-3643.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实验动物学概念(6篇)
  • 下一篇:《昆虫记》读后感字(1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