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对航空物流的认识(6篇)

时间: 2024-01-11 栏目:公文范文

对航空物流的认识篇1

虚拟技术慨述

虚拟现实技术是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的技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新技术的不断产生,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在不断扩展。目前,常用的又包括计算机图形(cg:computergraphicj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在内的最新发展成果。事实上,虚拟现实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新技术的集成。

虽然人们对于什么是虚拟现实并无统一的认识,但是诸多学者却公认虚拟现实具有浸没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构想性(imagination)的特点,简称为所谓浸没感,又称临场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能够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由计算机所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样: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而构想性则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境。wWW.133229.COm

由于虚拟现实具有的以上特点,而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实世界中已知的客观规律进行模拟,因而在各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应用莫过于各种场景逼真的游戏,玩家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过着现实生活中向往却无法实现的生活,身心得到一种接近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体验。除了用于娱乐之外,虚拟现实技术在规划、设计和人员培训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在民航安全管理中也有不少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是民航运输业的生命线。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民航行业,从航空器设计、机场应急救援演练、事故模拟再现、事故征候调查仿真、到各类行业运行人员(飞行人员、机务维修人员及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教育培训与训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技术水平,而且将节约资金、大大提高运行安全水平。从国内外参考文献看,虚拟现实技术在民航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培训

空中交通管制人员、飞行人员和机务维修人员的培训中广泛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以我国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cdzs机场塔台视景模拟机、drs航管雷达模拟机和dps程序管制模拟机为例,这些系统是为训{练机场塔台管制员而设计的大型虚拟现实系统,能真实再现塔台管制工作环境,以360。开阔的机场和近空视景,逼真的飞机滑行、起飞、降落,各种天气如雨、雪、雾以及夜航等,通过预先设计出的各种繁忙和危险情况用以对塔台管制员进行系统训练,并可以对训练结果进行评估,同时支持多种训练组合方式,是培训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主要手段和标准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更加真实地模拟机场复杂、大流量的运营环境提供高画质、高清晰度视景,具有很好的沉浸感,因而具有较好的训l练效果。

模拟机是各种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在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的虚拟环境处理器的支持下,利用二维或者三维的显示技术创造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各种传感器感受用户操纵动作或者身体方位作为输入,计算出相应的响应并输出反馈给用户。使用模拟机可以将现实中较少发生的危险状况模拟出来,使受训l者短期内反复操作以至熟练掌握却不面临任何实际的危险,避免了训练事故,提高了训练水平,在飞行员、机务维修人员和管制员的训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2006年以来,随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训练器的出现,攻克了原来由空客、波音垄断的盲点和局面。

对于机务维修人员的培训,亦可应用模拟机。如飞机试车是项高技术、高风险的工作,用飞行模拟机替代飞机进行试车培训,机务人员一方面可以熟悉试车的相关规程和工作步骤,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降低飞机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规避了因误操作带来的一切风险。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

航空器设计耗资巨大而且时间漫长。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设计图纸转变成三维模型,并可与实物一样进行装配,使设计人员有如身临其境观察航空器及其部件的外形、内部结构及布局效果,甚至可以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强度、刚度、振动、风洞等试验,及时发现问题并可以随时修改设计,避免了生产试件所需的大量时间和资金浪费,提高了安全性。

(三)安全管理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nationalaviationspaceagency)启动了航空安全计划(asp:aviationsafetyprogram),广泛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该计划通过对航空系统建模和监控,向管理者提供实时详尽的数据以支持决策,进行事故预警,从而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效果,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虚拟现实的训i练设备,加强训练,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通过探测恶劣天气,并向飞行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信息,增强低能见度下的情境意识从而避免事故;向飞行员提供合成的视景,显示地面地形及目标、空中交通管制状态、着陆进近模式以及跑道表面状况等信息,提高着陆安全性。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数字化得的民航运行系统

随着我国民航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陆续被引进,上文提到的各种训练设备在我国都有应用,也有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从应用领域来看都是单项局部的应用,未能体现民航运行高度系统性的特点。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民航运行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还不充分,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从民航运行的系统性出发,本文提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数字化的民航运行系统的观点。

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将现实世界的物质及其演变规律映射到数字空间,从而更加有利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虚拟的“现实”空间有多大内涵有多丰富,取决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民航运行系统是完全“人造”的系统,理论上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制造出一个与实际完全相同的“数字化”的运行系统,人们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对民航运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解决民航运行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由于种种人为原因、组织失效造成的“系统性”问题。下面对当前民航运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用以说明数字化民航运行系统的应用。

(一)机场设计安全问题

机场运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设计水平影响。由于目前我国在机场布局规划和设计中主要还是靠经验和参考同等级别机场的布局规划,许多机场都存在由于先天缺陷而造成的对运行的困扰,甚至造成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例如跑道滑行道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可能导致跑道侵入事件,停机坪滑行路线和停机位设计缺陷则可能导致车辆与航空器抢道、车辆刮蹭甚至航空器与航空器刮蹭的事件,而候机楼通道设计缺陷则可能造成楼内控制区边界上的薄弱点,形成空防安全的隐患与威胁。另一种情况是在更改设计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对更改设计的影响估计不足,破坏了原有设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引发运行中的问题,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机场运行涉及众多航空器、保障车辆和人员,要在图纸上预见并避免未来运行中的问题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虽然机场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最后投入运行,中间经过多次专家评审,但是仍然难以避免有考虑不周而遗留下的问题。

如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场初始设计结束之后利用图纸进行建模,根据预期的吞吐量设置相应的参数,配置相应数量的运行车辆和运行人员,使机场在计算机中先行“运行”起来,统计模拟运行中的不安全事件,分析引发原因中的设计因素,修改设计以避免“木已成舟”后再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实现机场的设计安全。

(二)航班延误的评估与应对

航班延误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令人无可奈何的情况。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航路上的天气原因,也可能是流量控制原因,也可能是由于航空公司飞机调配造成的,还有一种可能是航空公司为了提高飞机利用率而安排了实际上难以准确执行的航班计划,造成航班延误。

航班延误具有累加效应和扩散效应,一个航段的延误极可能导致该飞机执行的后续航段继续延误,甚至由于打乱原有的时刻表占用跑道、滑行道和停机位而使正点到达的其他飞机无法落地或者出发航班无法正点起飞,造成更多的航班延误和机场保障的混乱,航班密度大的繁忙机场受到的影响更大。准确的预测航班延误的后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航班延误造成的影响。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航班延误的后果,可以对延误的后续影响和扩散影响得到直观的评估结果,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飞机派遣计划,机场也可及时调整跑道、滑行道以及机位和登机口的分配,而民航主管机关也可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航空公司虚占航线的情况。

(三)机场容量评估和扩容

机场容量同样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影响机场容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空域容量、跑道滑行道容量、机位数、货运能力和候机楼布局乃至地面交通限制等。一个机场的容量符合“木桶效应”规律,即取决于航空器运行流程、行李和货物流程及旅客流程中的“瓶颈”环节,对机场容量进行评估,或者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实现机场扩容,本质上是要找到这个“瓶颈”。实际生产运行中,由于以上众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很难准确找到影响机场容量的根本原因。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这些因素统统视为变量,调整某一个变量数值,而保持其余变量不变并观察容量的变化,依次类推得到机场容量对各个变量的经验公式,从而方便地找到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容量“瓶颈”,使得评估结果和扩容措施有了科学的依据。

对航空物流的认识篇2

1核心竞争力概述

1.1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帕拉哈德提出的,出自帕拉哈德所著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自此之后,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管理的理论范围与实践范围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以企业核心资源为基础的、能够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1.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与企业一般能力相比,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异质性。异质性是核心竞争力所有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属于企业单独所有的,不论是现有的竞争对手还是潜在的竞争对手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同时也不会被轻易的进行模仿或者转移。第二,价值性。企业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顾客更好的实现已经看中的价值,对于顾客而言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与绩效的提高。第三,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延展,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潜在通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第四,持久性。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指的是提供利润的持久程度。当前,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了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已经融入了企业组织管理文化体系中,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利润。第五,动态性。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所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虽然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持久性,但是受到竞争环境、时间推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核心竞争力经历了从弱到强再变弱的循环演变过程。

2资源整合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联系

航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物流业务运作、物流系统组织、物流服务创新、物流品牌塑造、物流市场营销等几个方面。航空物流企业应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进而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资源整合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2.1资源整合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企业在长期经营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独特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企业实现资源整合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目标进行资源整合工作。企业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外部需求与内部条件,对企业所具备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重新的加工与组合,实现资源之间的相关协调与集成,更好地实现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为客户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差异化更明显的物流服务,突出企业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对资源进行选择或者淘汰,而是要通过资源之间的相互融合与集成形成企业新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与效率。

2.2核心竞争力提升要以资源整合为途径

资源指的是企业所具有的或者控制的、为战略目标实现服务的各种要素。资源是企业能力的载体,但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形成企业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分别为资源的价值性、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不可模仿性与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资源以要素的形式在企业的内部或者外部进行分布,不同的资源在用途方面也具有差异,按照资源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进行划分,主要包括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等几个方面。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才能够将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向能力优势转变,从而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途径,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有效策略

航空物流企业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明确:第一,重新认识企业定位,明确企业的核心能力;第二,重新认识工作标准,明确客户需求;第三,重新认识物流资源,明确企业现有及需要的资源;第四,重新认识资源整合方式,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1明确企业定位及企业认识

明确定位与认识是企业实现资源整合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自身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指的是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微观指的是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其次,企业需要对自身的业务范围、服务水平、运作能力、现有资源等情况进行重新的审视。最后,企业要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明确自身的竞争地位与发展重点。在这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企业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作为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3.2航空物流企业的资源选择获取方式

航空物流企业在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资源获取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航空物流企业的资源选择获取方式包括两个方面:①航空物流企业内部资源的开发。企业在内部经验知识学习、积累与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内部资源的开发工作,更好的实现企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这就导致市场变化速度不断加快,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并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因此,企业在实现内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外部资源的获取。②航空物流企业外部资源的获取。首先,战略联盟获取途径。战略联盟指的是数量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流企业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结成集约化合作伙伴关系,两个企业之间可以进行特定资源的相互汇集、交换或者统一,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赢。在战略联盟中,参与的企业从性质上将依旧是独立企业,企业之间通过股份参与、契约等进行平等、独立的合作。其次,并购获取途径。并购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企业对其他企业进行吞并,另一种是企业之间进行合并。企业进行并购的主要原因为企业资源过剩或者资源短缺。如果企业是资源过剩的情况,企业进行并购的主要目标就是进行企业扩展,通过核心竞争力扩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果企业是资源短缺的情况,企业进行并购的目标就是获取核心竞争力构筑资源,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

3.3航空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途径

资源整合指的是企业将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配置,通过整合性资源更好地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需求。航空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途径包括:首先,企业资源整合的横向途径。航空物流企业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横向指的是地域相同或者服务范围相同的物流企业之间建立物流管理体系,进一步实现企业运作的规模化与集约化,促进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与成本风险的降低。其次,企业资源整合的纵向途径。航空物流企业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纵向指的物流活动不同环节的企业建立物流管理体系,一种是将物流活动不同环节中都比较具有优势的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更好地提升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管理能力,另一种是航空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供应商、顾客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一条龙的物流服务,实现物流效率的提高与物流运作成本的降低。通过资源整合,从根本上实现航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3.4充分发挥资源整合能力优势

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的资源整合,使企业的资源成为有机整体,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协调运作。企业的资源整合过程就是企业形成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资源整合能力优势的发挥主要包括:第一,通过资源合理配置提升物流资源运作效率;第二,通过资源整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与风险;第三,通过物流分工合作实现企业核心能力发展。

4总结

对航空物流的认识篇3

关键词: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U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17-01近年来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货运量的大大增加,机场货运也顺应着这个趋势积极地发展起来。近几年来,机场货运量不断增加,机场货运这个行业也越来越景气。各个国家、地区、企业对新时期机场货运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也越来越关注,很多的机场积极地开拓机场货运市场,开拓机场货运业务[1]。

新时期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建设和完善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应根据机场货运的发展状况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健全新时期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体系。

1影响机场货运安全的因素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迅速发展,机场货运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机场货运的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对机场货运的影响和作用不同。

1.1机场货运的安全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

机场的地理位置对机场的货运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地理位置的机场其交通地位是不同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会逐渐地发展成为重要的机场航运路线网络,从而大大促进货运的发展。机场的地理位置优越,整个区域的安全性做的就越好,各个行业的安全体系就会建设的比较健全,从而保障机场货运的整体安全[2]。

1.2机场货运的安全受政府部门的影响

机场货运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政府出台相关保证机场货运安全的政策和规定就会有利于提高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机场货运安全管理的重视。政府应该重视机场的发展,把机场货运的发展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建立先进和完善的机场航运设施,便可从思想上和物质设备上促进机场货运安全管理的发展。总之,政府部门从各个相关政策方面都会影响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3机场货运的安全受航空集团的影响

航空集团的规模大小、名声大小以及航空集团的服务质量和货运安全系数都会对机场货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航空集团应该确定自己一个明确的机场货运发展思路,与物流公司积极的合作,或者采取重组、加盟等多元化的形式积极的开拓机场货运市场。同时航空集团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机场货运的安全,整个航空集团应该从各个方面保证机场货运的安全。航空集团的安全管理体系做的好,航空集团的各种安全管理设施先进和完备,机场货运的安全就会得到更好的保障[3]。

1.4机场货运的安全受工作人员意识的影响

机场货运安全管理受航空集团工作人员的影响,如果机场工作人员能够在集团正确指导下,都能够树立机场货运安全管理意识,积极主动地保证每一次机场货运的安全,保证每个货运物品的安全,那么机场货运的安全性就会大大提高。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不仅受到航空集团工作人员的影响。还会受到物流公司人员和每一个接触货物的人的影响。

1.5机场货运的安全受到机场内部建设情况的影响

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不仅受人们意识的影响,还会受到机场内部硬件设备的影响,如果机场的基础设施不够先进完善,硬件安全设施跟不上,就会影响机场货运的安全系数。机场的信息化建设也会影响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水平,如果机场没有相对一体化的货物处理系统和货物运输信息网络,就很难了解到所运货物的状况,很难时时掌握货物的运输状态从而难以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机场的飞机、机场设施等硬件设备和机场信息化网络软件设备都会影响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2新时期加强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2.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机场货运安全的管理和重视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地制定相关机场货运安全管理的条例和法规,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机场货运的安全,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政府组织相关的部门管理和监督机场货运的安全,把好机场货运安全管理这一关,控制好货运的承载量,避免超载现象。

2.2航空集团加强对机场货运的管理,保障货物的安全

航空集团应该提高对机场货运的管理水平,加强对运输货物飞机的监控管理,可以安装货物检测监控系统,时刻监控飞机的动态。航空公司做好运输航线的设置和规划,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不同的航空公司之间加强合作,积极地开发货运安全监控管理软件和设备,不断地优化机场货运的监控系统,实现机场货运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航空公司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从各个方面给机场货运提供安全保证。

2.3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工作能力

机场货运的发展和运作离不开人的操作,机场货运工作人员对货物的安全意识管理对机场货运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技能直接影响货物的装载速度和质量。工作人员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就会做好机场货运中货物的各种防火防灾工作,保证货物的安全。按照规定的数量装运、认真对货物的质量检验和监控、保证飞机飞行的安全都需要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机场货运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构建必须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意识指导着行为,只有有了安全管理意识才能从行动上保证机场货运各方面的安全。

2.4加强对机场货运安全管理的投入,完善货运基础设施

机场航运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基础设施的保障,无论是政府还是航空集团或者物流公司都应该加强对机场货运安全管理设施的投入,从客观条件上保证机场货运的安全。要从飞机的质量、货物的装备、货运检测监控等设施保证货运的安全,使机场货运在硬件设备上有很好的安全保证。保障硬件设施完备的同时要加强机场信息化的建设,从信息化角度为机场货运提供安全保证。

3结语

机场货运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时国家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发展和贸易交流都离不开货运。机场货运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机场货运发展的市场和空间也越来越大。在机场货运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机场货运的安全性,建立健全机场货运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白洁.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导航设备运行精细化管理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4,3(7):114

对航空物流的认识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航空物流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实际的生产与经营管理资源建立用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并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校企合作校外基地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如何有效地建设校企合作基地,从而更有利于实践教学的推进,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结合建设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物流示范性专业建设,我院在航空物流快递方向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突出了实用性、应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1我国高职校航空物流专业企合作校外基地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1主要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被认为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之所在,尽管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有调查表明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项目建设上付出不少,效果却不尽人意,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作的目的性不清。在学校方面:表现在校企合作是上级要求搞的,尝试一下再说;在企业方面:一方面迫于社会责任压力,另一方面实习生还可以顶岗,缓解企业人力不足问题,因此,合作处于一种走过场的应付状态,基地建设也就流于形式。据调查,有些高职院校,一所学校就签署达300多家的校企业合作单位,但55%的合作单位在签订协议挂牌后,完全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活动,合作的层次不高。在合作的内容上大多停留在把校外基地看作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把学生交给企业就不管了,形同“放鸭子”。而企业大多把基地看作是提供临时劳动岗位的场所,把学生实习看做是临时应急的廉价劳动力。在合作的形式上,大多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上课,或学生到企业短期实习等浅层次形式。在合作的核心上,大多倾向于将合作定位在培养结果,即就业阶段的合作,而不是定位于培养过程的合作。

(2)合作的合力不强。企业属于经济部门,强调经济利益,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无心担当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认为人才培养是政府和学校的责任,企业只是使用人才。而在学校方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意识不足,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招收的数量。而这又从另一层面削弱了企业参与培养人才的激情,导致双方合作的力度不足,从表面上看双方签订了协议,但实际上常常疏于沟通,互相埋怨,甚至貌合神离。

(3)合作的持续性不足。目前校企合作单位普遍存在“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合作单位在合作开始时表现积极,而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冷淡,挂牌环节热烈,过后工作清静。较多的校企合作项目是靠人脉和感情的维系来进行,而不是基于互利双赢的基础来合作。在合作的时间上,大多是短期的粗放型的合作,而不是长期的精细型的合作。因此,常常出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双方的合作难以持续,更谈不上深度的合作。

(4)合作的目的不一致。企业从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希望实习生从事简单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因此提供的岗位所需技能要求不高,往往比较单调,劳动强度大。同时学生从一天坐8小时变成站8小时,很容易产生厌烦与消极怠工现象。同时,航空物流企业拥有较多的大型设备比如装载机、叉车,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较高,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由于学生不具备劳动者的身份,将不能依据劳动法取得应有的救济,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受到预岗实习时间的制约,企业对岗前培训不够重视,同时由于缺乏经验,造成学生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另一方面,学生不是正式员工,没有缴纳工伤保险,不能享受相应的补偿。

1.2主要原因分析

(1)宏观政策支持不足。虽然国家对高职教育一再强调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但当前国家宏观政策未尽完善。企业和学校是社会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在合作的过程中既伴随着利益的一致性,又包含了一定的矛盾,它需要政府“伸出看得见的手”,主动扮演宏观决策者的角色,需要国家利用政策来引导企业、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地融为一体,甚至可以立法的形式,将校企业合作教育的原则加以确立。从而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让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双赢互动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而现实中,国家对企业的干预还处于一种软约束的现实状况,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因此,也难以改变学校本位的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2)思想观念认识不高。其一,教学管理者缺乏企业背景,进入企业不够,对实践教学理论的跟踪和学习仍有一定差距,导致实践教学指导力量存在欠缺。其二,教师、学生的思想认识仍未到位。教师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具体践行者,在校企业合作实施过程中,许多学生仍怀揣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学生下到企业实践实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下到企业吃苦耐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依靠教师来转变学生的观念,亲自带队下到基层,下到企业一线。如机械、电子、物流等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单位是生产一线车间,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且劳动强度大,这中间如果没有教师直接指导,对学生进行思想转化,企业即使下大力气配合,也无济于事。

(3)统筹管理与指导不强。主要体现在,没有独立设置校企合作管理机构,也没有校企合作专门岗位设置。校企合作企业单位的选定落实,本应由学校层面的机构负责统筹、管理、指导,而事实上,许多高职院校基本上处于二级学院各自为战缺乏标准的状态,包揽了从合作单位的联系、资格审查、合同签订及后续跟进的全过程,学校层面对合作单位的统筹管理与指导性被弱化。另一方面,学校没有与合作企业全面沟通,没有及时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纪校规与企业方交流,造成企业的许多管理制度过程安排与学校冲突,这种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2有效推进校企合作校外基地建设的关键路径探究——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物流专业为例

破解高职校企合作中的难题,人们不能只停留在有待宏观层面政府的支持力度与政策措施,而应积极思考。既然校企双方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及合作的强烈动因,那么,合作基地推进的关键路径是什么?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如何对接?对接后又如何加强基地的内涵建设?还要靠什么来引领合作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提出如下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2.1主动对接,主动服务

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必须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欲实现这一目标,校外基地建设势在必行。基地是校企合作的载体,是实现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链对接、学生素质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对接的最直接最见效的运作平台。只有在基地中,学生们在工作情境中习得技能,感受企业文化,才有利于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学校应该在校企合作中起主导作用。事实上,当校企合作中学校是主体,企业只起辅助作用时,要让企业充分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主动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效益服务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努力与企业达成真正的合作。

因此,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进行行业调研、走访企业、听取企业意见、聘任企业教师、加强专业建设增大对企业的吸引力。而企业方除了提供实习场地、设备、技术、岗位、管理经验外,还应参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参与课程设计、参与教学、参与实践指导等,从而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

2.2内涵建设,夯实基础

内涵建设是校企合作成功实现的基础,需要从运行机制与保障、实习管理与学生激励、产学研高端引领等方面加强合作基地的建设、夯实基础。

2.2.1体制建立与制度保障

我们按航空物流专业相应的服务岗位工作过程、目标和行业对知识、能力以及能力的度和序都有相应的需求,形成学习领域的过程、内容、方法。编写顶岗实习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列出实习岗位理论和实操的课时及内容,对学习目标可进一步分解并配合适宜的学习训练时数;按照顶岗实习标准,制定学生实习手册,作为指导学生实习与评价学生实习依据;构建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与组织实施方案。;同时,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我院首先邀请航空物流类企业专家来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岗前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其次,为保障学生利益和减轻遇到伤害时企业、学校和家庭的负担,学校为学生购买了保额较高的短期商业保险,这些在实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2实习管理与学生激励

(1)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实习教学工作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由学院领导统一领导和规划,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和实施。系部负责有关实习教学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办法的制订、检查、评估,以及重要问题的协调处理,并负责具体实施民航运输专业实习教学工作。

(2)航空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航空物流专业顶岗实习期为一学年8个月,实习期的长短可根据实习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意愿适当延长。航空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也可选择由学校安排实习单位。学校安排实习按如图1流程进行,学校联系好实习单位后,会按学校和企业的协议要求公布实习需求信息,企业按用人要求和同学进行双向选择,经面试合格的学生将签实习承诺书。专业教研室必须于每年9月20日前,安排好专业学生的实习,并编造好实习学生名册报经管系分管领导;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同学,必须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将其所在实习单位盖有公章的接受函及单位概况、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材料一并上交教研室登记注册,经教研室批准后,方可参加实习。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必须填《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手册》由实习单位签署意见于第二年的4月20日前交专业教研室,作为教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参考依据。

2.2.3产学研高端引领促长效合作

校企合作校外基地不能仅停留在学生实习或对企业员工开展内训等功能,要提高合作的层次和质量,要向内部延伸、向纵深发展,谋求产学研相结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就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专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从事专业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同时学校的科学研究成果,也需要向企业的生产实践转化,实现其社会价值。只有直接参与了产业经济的运作,职业院校才真正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我国高职院校校大多开展了形式不同的产学研合作,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企业协同少,关起门来搞科研、合作处于松散状态、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缺乏相应的推动机制和激励政策。

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资源条件,整合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发展方案。笔者提出采用以点带面的“金字塔”模式。一是以专业带头人引领,组织产学研攻关团队,团队成员由专业教师及优秀学生乃至企业骨干组成。二是成立“产学研工作室”,该工作室应直接设立在企业,要求专业教师经常到工作室开展工作,与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紧密接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在高新技术应用、运作优化、生产配送、效益提升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与企业开展积极合作,解决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四是后发效应,通过项目研发,教师们掌握了大量专业前沿发展信息,知识得到及时更新,实训指导效果得以提升,再将研发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中,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攻关的有益尝试,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仅为企业解决技术与管理难题,并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五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高职高专,同时可以成为其他学校师资培训基地。这样的产学研项目成功一个再继续一个,基地的合作自然就持之长久。

3灵活多变的校外实习基地模式——有效推进校企合作校外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通过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的不断探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物流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形成三大类。

3.1认识学习实习基地——国内外快递公司

这种实习基地以FedEX、顺丰航空为代表。学生主要是通过参观访问来了解这些实习基地。这种实习基地是行业的龙企业,管理规范、现代化程度比较高,能够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通过与这种企业合作,可以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航空物流行业动态,培养学生对航空物流行业的兴趣;让学生在校阶段就直观的了解到将来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状态。

3.2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创新的基地——航空公司货运部、机场货站

这种实习基地以深圳机场货站、南方航空货运部为代表。自2006年6月以来,深圳机场和广州民航学院合作,为航空物流专业的学生在机场货站、机场地面服务部等单位提供实习岗位,共为机场一线生产保障部门输送实习生368人,许多学生毕业后通过考核被机场公司录用,而且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通过合作,学校与深圳机场探索并建立了多渠道接收、储备、培养民航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经。2008年广州民航学院和深圳机场股份公司共同举办了“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实验班,航空物流专业31名学生参加了实验班的学习。实验班是结合航空物流人才需求特点和高职教育特点创建的。航空物流是一个季节性和周期性都比较强的行业,运输高峰和平时的人才需求差别很大。因此,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机场协商,采用“旺进淡出、半工半读”方式,创建工学交替实验班。实验班采用学生自愿申请,深圳机场按用职标准选拔。学生在春运高峰前进入,春运后半工半读。在实验班第一学期,学生从周一至四工作四天,从周五至周日学习三天,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一年。实习期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学生将被深圳机场录用为正式员工。半工半读和顶岗实习期间,深圳机场为每个学生提供每月1000元的实习补助。实验班学生于2008年1月进入深圳机场货运站参加春运服务工作,面对今年罕见的华南地区雪灾,他们积极投入工作,为当年深圳机场的春运保障服务工作作出了贡献。

在和深圳机场“工学交替”合作教育中,通过实习基地这个平台,学院结合机场的生产运营岗位技能需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按企业人才需求周期安排学生教学,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把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引进到到我们实验班的教学实践中,把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引进到到实验班和学科理论课交叉进行,同时实验班的专业教学也向机场的职工开放,并为机场的在职职工提供各项技能培训,以加强双方合作关系。这种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是以就业为前提的,是一种新的“订单”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实验班的大部分同学毕业后留在深圳机场。

3.3“产学研”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民航快递华南分公司

这种实习基地以民航快递、白云物流为代表。由于民航业行业设备专用性、技术含量和实习操作均要求较高,我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综合优势,利用民航快递的特种设备及专家资源,适时适度展开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教改项目和旨在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训练项目。这种产学研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聘请企业专家,丰富师资队伍

我院聘请民航快递华南分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客座教师,为学生定期举行了“航空物流实务”系列讲座。企业的优秀员工以及管理人员被聘请到学校担任专业讲师。企业讲师的到来,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课程内容,所讲授的内容更贴近生产,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院的理论课程形成互补。正是因为这些生产的见闻和经验,学生能在顶岗实习阶段更快更好地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掌握新的专业技能,在今后的就业与工作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3.2开展企业培训、为企业提高员工素质

学校的优秀教师成为了企业的内训讲师,并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已经针对民航快递、白云物流开有《航空物流优化操作》、《物流企业团队建设》、《企业内训师授课技巧》、《物流企业营销》等有针对性的内训课程,不仅帮助企业员工提升了知识体系,促进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用企业的案例补充理论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

3.3.3将进行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水平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与科研力量,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学生等组成产学研队伍,深入企业,开展物流优化与效益提升的产学研课题。2012年5月航空物流专业教师申报了了广东省教育厅省级项目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快递华南分公司校外实训基地》,与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项目的调研工作,提交了研究报告。2012年12月,航空物流教师团队完成了校级项目《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研究》的调研工作。同时,这种实习基地建设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

3.3.4引领示范作用,普及校企合作成果

为提高物流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对航空物流相关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等方面的学习,培养高职专业教师基于岗位群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和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活动的能力,经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批准,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民航快递企业联合开发了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物流专业教师”国内企业顶岗培训班。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举办了两期培训班。

2011年11月,航空物流专业举行了“物流专业双师培训暨专业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研究与实践研修班”,该研修班的23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兄弟院校主要是广东省内的其他非示范性院校,通过课程培训,学员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证书》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联合颁发的《双师资格证书》。

2012年7月4日到8月24日,由我校首次承办的部级“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班圆满结束。来自广东省各高校的25名教师参加了为期8周的国内企业顶岗培训,主要涵盖了民航物流专业与行业发展政策解读、航空货物进出口业务程序、民航快递业务、白云机场货站和南方航空公司货站实习等。本项目培训,特邀了国内民航物流企业专家授课,联系了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货运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货运部作为教师定岗实习单位等,使此次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课程培训,学员获得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颁发的《航空物流师资培训证书》。

项目运营特点:

精心策划培训方案:针对民航快递具有鲜明的航空产业背景与民航大省区域特色的实际,立足行业、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航空物流,策划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

优选培训主体企业:项目规划初期选择了行业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力强、岗位设置全面、技术开发能力突出、设施设备先进、未来有发展潜力、校企合作紧密地民航快递企业为主体培训机构。

合理组建师资团队:由民航快递企业专家领导、资深工程师、物流行业协会专家和高校知名学者组成培训师资队伍,每个专家不超过三个模块的课程分配。

创新培训学习模式:开发出了集“教学、培训、考证与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全程企业顶岗实践的学习模式(详见图1)。

严格建设保障体系与企业共同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体系和过程监督体制。

“教学、培训、考证与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物流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培训项目形成的教学资源有力地推进了专业建设;开发的新课程提升了高职教学质量;掌握的民航货运先进技术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有良好前景的项目。

综上所述,航空物流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行业特征、学校专业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安排,灵活多样。一是类型上要合理规划,为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找到合适的企业;二是层次上要合理规划,企业水平要保持一定的层次性,不能全是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也不能全是行业内最差的企业;三是制度流程规划,通过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基础,最终达到产学研高端引领,促长效合作。另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可盲目追求数量,要不断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质量和层次,注重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小平.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化建设[U]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2).

[2]曾益坤,周宁武.物流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物流技术,2010,(9).

[3]曲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43.

[4]毛颖善.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提高顶岗实习质量[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7.

[5]蒋素春.产学研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342.

[6]秦旭.产学合作的系统分析及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05):37.

对航空物流的认识篇5

关键词:支线机场航空油料工艺设备保障能力

近年来,航空运输因其快捷、高效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青睐。“十一五”期间,国家相继出台了《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建设标准》、《关于促进支线航空运输发展的若干意见》、《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办法》、《支线航空补贴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为我国航空运输市场迅猛发展、适应日益增多的各地区间的人员交流和货物运输需求提供了先决条件。为了促进支线航空运输发展,作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航支线机场,逐渐得到了各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重视和认可,地方政府建设机场的热情和投入也在逐年提高。但是,由于对航空油料的专业性质认识不足,大多数支线机场在航空油料保障系统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储运工艺流程设置不能满足航空油料质量管理方面的标准等现象,加上人力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支线机场航空油料保障能力相对滞后的局面。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航空油料安全、经营管理的经验和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支线机场航空油料保障能力进行探讨:

1.从规划、建设阶段入手,全盘考虑航空油料保障系统的建设是保证支线机场航空油料保障能力的前提

“十一五”期间,由于新建支线机场大多由政府出资,工程负责人也大多由政府人员担任,相关人员缺少机场建设、特别是航空油料保障系统的专业知识,认识上存在“只要有加油车和油罐,就能够提供航空油料保障”的误区,因而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忽略了航空油料保障系统的建设,进而造成了部分投入运行的支线机场在运行后不久,就分别出现了航空油料的接卸、输转、储存、加注等方面的保障能力不足的情况,甚至在个别支线机场,还存在着加油车辆需要利用社会公用道路通行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运行风险。因此,新建机场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阶段,就要要严格测算支线机场的航空油料保障需求,按照《民用机场供油工程初步设计编制深度规定》进行统一规划,并认真执行《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建设标准》、《民用机场供油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等建设标准,同时要根据《民用航空油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民用航空油料设备完好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进行设备、设施的选型和订制,以便在投产时能够满足适航、运行要求。在新建支线机场航空油料保障系统建设时,应根据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系统地进行航空油料保障系统的基础建设,同时要根据地形、地貌合理进行航空油料保障系统的布局。

2.合理、顺畅的工艺流程布局以及合理适用的设施设备是保证支线机场航空油料保障能力的基础

新建支线机场的航空油料保障设施设备在满足行业标准的同时,应结合区域特点和机场所在地的气候环境予以规划、建设、采购,以达到符合航空油料保障的需求,防止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航空油料保障设施、设备应依据历史气象数据和当地气候特点,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可能对航空油料保障能力的影响。北方高寒地区的新建支线机场,其加油车库应在加厚墙体同时外加保温层,加油通道必须考虑到防冰雪、防滑效果,以保证加油车辆的完好性能和安全行驶;建筑物供暖应在标准的基础上留有冗余量,供暖管网应采取专门坑道铺设,以便日常维护维修;降雪频繁的地区的建筑物还应尽可能采取坡屋顶或增设融雪装置,同时做好排水,防止大雪对建筑物的破坏。而高温潮湿地区的新建支线机场,在选购航空油料保障设施、设备时应考虑防护潮湿问题,以防止设施、设备的腐蚀;雷暴频繁地区的机场航空油料保障设施、设备除了要增加防雷功能,还应当尽可能降低土建工程中的防雷保护接地阻值,提高释放强电流的功效;地表水位较高或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应加强周边排水设施建设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泄洪防汛的需要,防止水害影响航空油料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航空油料保障系统的工艺流程,应严格符合“三罐循环制”模式运行需求,航空油料的接卸、储存、发放工艺系统既要实现相互隔离,又要满足相互备用的功能。油罐应满足《石油库设计规范》、《民用航空油料设备完好技术规范》的要求,尤其是立式油罐,必须采用锥底罐以保证油品质量。同时,在泵房、储油罐区要设置必要的系统合理控制零散油料,以满足密闭管理的要求。

3.做好从业人员储备,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提高支线机场航空油料保障能力的关键

首先,在新机场开航前,许多行业审批和基础台帐的建立、手册的编写、预案的建立需要既精通航空油料业务又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及协调沟通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对新招募的航空油料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其次,由于航空油料保障工作的特殊性,支线机场航空油料保障企业的员工至少要有两个以上岗位资质,且能够熟练掌握整个保障流程,并具备独立上岗操作的资质。为支线机场配置的航空油料从业人员在被招募入职后,应安置在与保障流程相近的机场进行培训和培养,以便在新机场开航前即可投入航空油料保障工作,为支线机场航空油料保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总之,为满足支线机场航空油料保障企业的低成本运营的需求,适当储备技术含量高、培训周期长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显得迫在眉睫。

支线机场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为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早日实现提供有力支撑。相对干线机场而言,支线机场的客货运输周转量不大,因此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相对比较高。如果因为支线机场的航空油料保障能力原因而不能提供有力的航油供应,航空公司就必须因为多带返程航油而减载,进而加大运输成本。因此,着力提高支线机场的航空油料保障能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简介:

对航空物流的认识篇6

关键词:中原地区;区域经济;航空物流;发展现状随着当前商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业也不断得以发展,与航空业同时发展的航空物流业成为当前大家关注的重点。但是就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中原经济区域发展航空物流的必要性

中原经济区域发展航空物流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下文中,笔者就从两方面就中原经济区域发展航空物流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一)中原经济区域发展的需求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国家进一步倡导发展中原经济区域,推动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加快实施。在这种情况之下,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域的整体经济水平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下,中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于物流行业的需求就会有所增长,传统的物流方式满足不了中原经济区域行业的发展,航空物流的发展很有必要。

(二)航空物流逐步成为物流业的重要方式

随着国际航空物流的发展,航空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与地区重要的物流方式。发展航空物流将是提升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渠道。在这种趋势下,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很有必要性。

(三)政府对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视

2013年4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对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这标志着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正式起航,也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域现代物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政府对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重视之下,势必会重视和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投资推动该地航空物流的发展。

二、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文的真实性,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增多

航空物流公司数量增多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主要现状。截止到现在为止,由于中原经济区域的航空物流市场需求量大,全球10大物流企业和20大船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已经相继入驻中原经济区,这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的入驻也催生了本土物流企业的成长。目前来看,较为成熟的航空物流企业较多,河南省昌盛航空物流有限公司、郑州润通航空物流有限公司等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标准化,规范化。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数量增多是一种发展趋势,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发展的水平与质量是关键。

(二)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低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低是当前不容乐观的现状。笔者这里提到的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内容:

第一,专业化水平较低。就当前来看,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行业的发展目前仅仅停留在表面,无论是从规划来看还是实际运营情况来看,物流园区质量与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实际上,很多工作依然需要人工来操作,在专业化水准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来看,欧美等国外发达地区的供应链管理则相当成熟。

第二,航空物流园区规划不统一。就中原地区来说,目前中原各省市地区之间发展依然是以自我区域为主题,整体范围内的航空物流规划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河南根据当前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构建了物流园区,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其仅仅是考虑郑州地区的物流行业发展,忽视了周边地区的航空物流规划,因此实用性及推广性不是很高。

(三)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运输货物增多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运输货物增多也是今后的一种趋势。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物资在运输过程中选择航空物流。就当前航空物流的发展来看,大多数地区的货源都是以普通货为主要产品,很多货物之所以选择航空物流,是因为其快件的需求。相对来说,高附加值等高端产品的使用程度较小。

今后,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运输货物会日益增多,在这种趋势之下,航空物流服务会日益完善,书籍、药品、软件、文件及玩具等产品的运输也都会成为航空物流运输的重要物品。

(四)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是导致中原地区航空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就我国物流方面的人才来看,物流人才并不匮乏,但是真正具体到航空物流人才,我们就可以看出,航空物流人才的质量不高,真正的人才数量也较少。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航空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某一单一方面的人才,而是综合性人才,航空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国际贸易专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仓储物流等知识,除此之外,相关的法律知识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目前来看,我国此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较少,今后需要进一步培养航空物流人才,进一步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未来展望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做好航空物流发展的工作对于推动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规范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

规范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要措施。规范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造中原航空物流发展的形象。规范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加强规范化管理。航空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统一的规范,不能各自企业都有不同的规定,只有规范化和统一化管理,才能够扩大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发展的规模。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国内航空物流及国外航空物流都有系统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第二,加强区域发展的规划。就目前来看,中原经济区地区产业相似、资源结构相互重叠、缺少区域协调,这种情况不利于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今后,需要进一步根据中原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统一的、系统的区域物流规划,用以明确各地发展战略。在加强区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综合系统规划,建立与形成协作机制,全方面提升区域合作的层次与水平,推进中原经济区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二)提高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

提高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是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主要措施。就笔者的研究来看,提高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细分市场。航空物流的优势主要是快捷,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这一需求,进一步细分市场,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做好航空物流工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云贵地区的茶叶很著名,为了进一步确保茶农新采摘的茶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运到北京等发达地区,贵阳某航空在茶城附近设置了航空物流点,这样就可以确保茶叶在运输到北京,受到大家的喜欢。所以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来细分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

第二,完善区域物流网络。提高航空物流水平不仅仅需要考虑航空物流,更是需要考虑周边的物流网络情况,物流作为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性产业,其的发展不仅仅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空运等这些运输方式,还包括商务、税务、土地、口岸监管与信息等其它相关部门。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域物流网络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整合当前物流市场,完善区域物流网络,让所有的工作为了有效和快捷服务,而不是以其各自的工作为中心。唯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航空物流乃至中原整个区域的物流水平。

(三)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推动未来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要要求。中原地区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其仅仅局限于物流运输这一块,忽视了软件及周边的硬件实施。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供应链管理是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在今后航空物流的发展个遇中,要进一步加强建设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做好供应链的管理工作,以便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提供管理、技术等因素,为其提供一个更好地交流平台,方便航空物流工作的开展。

第二,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为支持航空物流业快速发展,推动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政府极为重视航空物流的发展。为此,河南政府设立扶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拓航空市场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线航班补助、市场开拓奖励、机场使用费减免补助以及其他促进河南民航业发展项目的补助。

(四)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未来航空物流发展的关键。目前来看,航空专业人才更多地是集中于北京、上海及广东等发达城市和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高水平、高质量的航空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才较少。因此,要加大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宗旨。高校需要结束航空物流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状况,进一步针对实际情况来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就目前来看,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之前提前约定,学校“按需培养”,企业“按需接纳”,供与求相符,学校的教学内容反映企业的诉求,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去,可以减少航空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就以四川某高校为例,其在培养航空物流人才方面,加强与四川航空公司等众多有实力的航空物流类企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培养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兼具的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其他高校推广。

其次,企业要加强航空物流人才的培训。俗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对于航空物流工作人员来说,更是需要通过学习来了解当今市场情况,进一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与时俱进。物流企业可以对航空物流人才或者是其他优秀物流人才开展培训。通过聘请专家来指导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由于部分航空物流就业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所以在专家对其进行培训之后,他们对自身的工作会有更系统的认知,会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除此之外,对于航空物流专业人才,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工作,提高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福利,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及幸福感也是加强航空物流人才工作的基础。

四、总结

做好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原经济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做好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提高我国航空物流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上文中,笔者就从规范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提高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就如何做好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重视航空物流的工作,确保航空物流朝着规划化、标准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高仁文.电子商务背景下航空物流的发展前景探析[J].中国商贸.2011(15)

[2]许良锋,徐维祥.国际物流航空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物流技术.2010(16)

[3]陈红霞.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网络财富.2009(24)

[4]耿晓兰,王福英.浅析快速消费品的物流成本管理[J].中国市场.2007(Z2)

[5]徐公达,李凌.我国民航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的发展路径探索——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

[6]张巍.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35)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年度科技工作总结范文7篇
  • 下一篇:年老师个人工作总结(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