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关于白酒的文化和知识(6篇)

时间: 2024-01-11 栏目:公文范文

关于白酒的文化和知识篇1

[关键词]白酒产业蒸馏酒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中国白酒作为世界四大蒸馏名酒种之一,一直在世界烈性酒类产品中散发着熠熠光彩。白酒是中国特有的、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酒种。凭着灿烂而久远的古文化内涵,白酒是大多数中国人“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的青睐对象。然而,作为国际上最大的蒸馏酒的生产与消费国,我国白酒产业的生产和销售市场都主要集中在国内,和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和瑞典伏特加等其他蒸馏酒在国际市场上叱诧风云形成鲜明对比。找出我国白酒产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与其他国际性蒸馏酒的差距,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白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要研究中国白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则要确定中国白酒产业的竞争对手。由于世界蒸馏酒品种生产具有极为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在世界蒸馏酒市场上,产地成为某一蒸馏酒品种品质的代言词(如法国干邑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中国白酒等)。在生产环节,一国主要生产某一种蒸馏酒;在消费环节,则主要呈现出两个特征:第一,世界蒸馏酒市场的消费者对某一种蒸馏酒进行选择购买时,产地是其衡量该蒸馏酒品质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由于各类蒸馏酒品种同属烈性酒的范畴,因此在世界蒸馏酒市场上,各类蒸馏酒品种之间存在明显竞争关系,互为替代品。

通过对世界蒸馏酒产业以及其下各蒸馏酒种类的生产销售数据分析后发现,全球蒸馏酒市场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瑞典伏特加和中国白酒这四个品种上。因此,本文将选取上述三类蒸馏酒品种作为我国白酒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对象,采用贸易竞争指数、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白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

二、中国白酒产业现状

我国白酒产量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迅速扩张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我国白酒行业迅猛崛起。白酒产量迅速增长,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点801.3万吨,是1981年产量的约3.3倍。第二,调整阶段。从1997年起,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提高白酒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和综合经济效益,国家对白酒行业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以调控和调整为基础的产业政策。受政策指导和相应舆论导向的影响,白酒产量开始年年下降。至2003年,全国白酒产量为305.6万吨,较1996年下降了约60%。第三是复苏阶段。从2004年起,随着国家部分利好政策的实施,白酒产业出现复苏态势,产量逐步回升,2006年全国白酒产量为397万吨,较2003年增长约30%。

近年来,我国白酒的出口呈现出上升趋势,2006年达到1.15亿美元的规模。但同期我国对蒸馏酒总进口额却呈现出井喷的态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减让承诺的实现,2006年,我国对蒸馏酒的进口额为3.8亿美元,约为同期我国白酒出口额的3倍。

三、我国白酒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分析

1.贸易竞争指数TC

衡量外贸产品比较优势的指标之一是贸易竞争力指数,它是指一国外贸进出口差额所间接反映出来的比较优势。其公式为:

式中,Ei为产品i的出口总额,Ii为产品i的进口总额。TC变化范围在-1至1之间。如果TC指数为正,则说明该国是该类产品的净出口国,该类产品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反之则该国是该类产品的净进口国,该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弱。

世界四大蒸馏酒种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和瑞典伏特加的TC平均值超过了0.9,且近年来水平保持稳定。中国白酒的TC值年均值在0.8左右。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方面来看,四大蒸馏酒种均保持净出口。

2.国际市场占有率MS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通常用来比较若干国家(地区)某种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Sij表示i国j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英国威士忌的在世界蒸馏酒市场上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2005年达到30%,法国白兰地位列第二,国际市场占有率约在11.5%~13%之间。瑞典伏特加国际市场份额约为4%。与其他三类蒸馏酒的MS值相比,中国白酒的国际市场份额不到1%,处于较低的水平。2002至2005年期间,其他三大蒸馏酒种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呈现出较明显的增长态势,中国白酒的增长率则较低,在2004年至2005年间几乎未有增长。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值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反映一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其公式为:

式中Eij为j国i类商品的出口额,Ej为j国商品出口总额,Ei为世界i类商品的出口额,W为世界商品出口总额。如果计算结果RCA>1,则表示j国i类产品竞争力强,如果RCA

瑞典伏特加酒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世界四大蒸馏酒种中名列榜首,年均RCA指数超过30,但近年来出现了下滑。2005年英国威士忌与法国白兰地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达到了近20与15。中国白酒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仅达到1左右,且在2003至2005年期间有轻微下降。

四、结论与若干对策

1.主要结论

通过分析得知,与世界主要蒸馏酒相比,中国白酒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指标处于较低的水平。首先,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上看,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瑞典伏特加的RCA值均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呈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优势;而中国白酒的RCA指数较其他三大酒种有很大的差距,且仍在1的临界值波动,未能体现出大幅度的提升。其次,就国际市场占有率MS而言,英国威士忌已占领了国际蒸馏酒消费市场约30%的份额,瑞典伏特加和法国白兰地的市场份额占有也在3.9%~13%之间,且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白酒产业的MS值仅维持在0.76左右的低层次,未能提高市场占领份额。由此可见,中国白酒在对国际蒸馏酒消费市场的拓展工作不足,仍处于市场开发的初级阶段。

2.相关对策

要提高中国白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应从研究政府、企业、研究人员三者在发展中国白酒产业中的地位、功能和关系入手,参照世界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和实践,认真剖析我国白酒产业的现状,探索和创新提高我国白酒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策略。笔者认为,提高我国白酒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中国传统酒文化入手。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产业,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与中国文化的推广密不可分,并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被接纳度逐步上升,中国白酒产业应充分把握这一时机,由相关白酒行业协会牵头,国内外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白酒文化宣传活动,并给予名优白酒国际市场开发和培育相关物力、人力方面的大力支持。

(2)作为白酒企业自身,应从创新的思维角度积极主动对白酒的国际化进行探索,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开发和培育消费者市场、将我国白酒推向世界。并积极培养和引进既有白酒专业知识、白酒营销知识,又有专业国际贸易知识的高级人才,为中国白酒的国际化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

(3)从科研角度来看,国内发酵工程及酿造等学科方面的科研人员应大力加强白酒的基础性研究,使白酒在工艺成分上能够符合国际上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从而为更多的国际消费者所接受。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白酒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技术优势,只要积极把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内容紧密结合,努力开拓,保持和发扬优秀的中国白酒文化,并且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国际市场上传播,中国白酒终将屹立世界。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裴长洪王镭: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和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

[3]李晓钟: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延才: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J].酿酒科技,2001,(5)

关于白酒的文化和知识篇2

酒,成为文化,可能是发明酒的人所始料不及的。也不知是因为什么,让酒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竟演变成了文化。酒与文化联系在一起,不知是不是与文人爱喝酒有关?中国古代喝酒的文人可不在少数,如李白、白居易、杜甫、、、、、、他们大都是狂放不羁、奢酒如命的。李白的《将进酒》已是千古名唱,其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是何等的豪放洒脱?杜甫当年,家中儿女众多,连房子都漏雨了,生活中仍然还是要喝酒的。“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即使生活清贫,但过得却是不可一日无酒的日子,可见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位置,简直就和吃饭一样的重要。就连为官为人都有口碑的白居易都说“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尊酒”。还有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说明中国历史上,女人也是很热衷于来凑这个酒热闹的。不光是李清照了,《红楼梦》中,有名的美女史湘云,她喝醉了,还睡在了石头上。文人的这些或关于自己或关于他人的作品,或许都对酒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中国的历史上,不止文人爱喝酒,武夫也爱喝酒。这些,电视上是经常能看到的。出征前、战争胜利后,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出征前叫壮行酒,胜利后叫庆功酒,那酒喝得是豪气十足、潇洒透顶呀!与文人喝酒大不相同,充满了阳刚之气。但是喝酒误事的也不在少数,象张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因醉酒打人,被人算计,不仅把城池给丢了,还把命给丢了。难怪古代也经常出现禁酒的事。但是历来禁酒好象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这其中就不知是什么原因了。

现代的科学证明,喝酒适量能促进血液循环。但这个量是很小的,好象一个人一天中只能喝一到两小杯,大概也就一两左右。但是生活中的人们,往往不去注意这些。不但喝酒,还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酒文化一再地发扬光大,劝酒、拼酒。拼酒的时候又将人的口才发挥的淋漓尽致,有激将的话,也有温柔的话。激将的话有“你看不起人”,温柔的话有“酒逢知己千杯少”,总之,只要把酒喝下去就行。似乎酒比饭菜对于人来说更珍贵与重要,一点不能浪费。而且,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光是酒量了得,而且劝酒的功夫也是很了得,总是能调动大家的喝酒热情,总能说得你不喝就象是做了亏心事、对不起人似的。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一旦喝酒,就要喝个够,不喝多绝不罢休。你如果不把他喝多,他还会不高兴,说你不够义气。有一句俗话说“一个人不喝酒,两个人不”,可有些人即使是一个人也要喝酒,不光中午喝、晚上喝,清早起来就要喝,真地是达到了醉生梦死的境界。

但是酒喝多了真地没好处。即使你身体健康,它对身体特别是对肝的伤害依然存在,只不过是伤害程度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它对人的伤害可能不是一下就能看出来,但日积月累,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活生生的肉体,在健康的时候无所谓,但当病痛真地来临的时候,有谁能做到无动于衷呢?如果你的身体不好,有高血压等病,喝酒的时候最容易导致意外情况发生。在我的身边就听说过两三次因喝酒而丧命的事。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龄大的生命,那毕竟是生命,而且这生命的消失不是因为其它不得不为之的事。喝酒这个事情,是可为也可不为的。

关于白酒的文化和知识篇3

有这回事:业内公开的秘密

地球北纬28°附近,是业界公认的最适宜酿造白酒的地带。长江(宜宾——泸州)、岷江(宜宾段)、赤水河流域,被称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宜宾、泸州占据一角,另外两角为四川绵竹和贵州遵义(怀仁)。四川是浓香型白酒原酒基地,贵州是酱香型白酒原酒基地。

据四川一位行业人士介绍,四川省外95%以上的品牌酒厂都会在四川购买原酒,一般市场零售价在每瓶20元以上的酒就需要使用和购买原酒。

据了解,目前四川几个产酒大县白酒企业数量在百家以上,四川省白酒生产企业超过一千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主要就是生产及销售原酒。这些原酒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邛崃、大邑、泸州等地。

有数据显示:2011年,四川省白酒产量309.39万千升,同比增长37.9%;白酒产值超千亿,其中原酒销量占四川白酒年产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此粗略测算,仅四川省原酒的年产值就达到近400亿元。

这事正常:为了提升产品品质

白酒的构成及勾兑

我们先了解一下白酒的国家标准。以浓香型白酒为例,GB/T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优级高度酒理化要求为:酒精度41°~68°,总酸(以乙酸计)≥0.40g/L,总酯(以乙酸乙酯计)≥2.00g/L,己酸乙酯1.20—2.80g/L。

白酒主要由水、酒精和呈香物质构成。白酒生产主要由食用酒精和原酒两种物质“勾兑”而成,一般食用酒精占70~80%,原酒占比20~30%。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值,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根据产品的定位、零售价、口感要求不同而异。一般来说,越高端的酒,原酒含量越高;越低端的酒,原酒含量越少,甚至为零。

除了这两种主要产品之外,白酒生产中还会添加少量的其他物质。

一种是调味酒,这可简单理解为更好的原酒,是一些酒厂的看家产品,在产品口感不理想或有某种风味要求时,可以少量添加。一般供高端酒调制使用。

另一种是香料,它们是白酒中存在的己酸乙酯、乙酸等酯类、酸类和醇类。这些物质的添加量不大。在白酒中,一般己酸乙酯加1~1.5‰,其他香料综合添加约5‰。一般来说,越低端的白酒,香料使用越多。但也有一些原酒厂甚至为了口感和风味,也添加一些香料调制后再销售。

为什么要外购原酒?

首先,这是工业化分工的驱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明细分工也影响到白酒行业。这已经不是一个完全靠企业自主独立生产的年代。白酒需要“勾兑”,需要食用酒精和原酒的勾兑。既然如此,两者可以分开生产,可以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合理利用优质白酒原酒资源。只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品质稳定、良好,好像找不出反对外购原酒的理由。

其次,这是酒厂提升产品品质的要求。白酒的酿造与当地水质、土壤、空气、微生物等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潮湿、阴冷是保证微生物形成和发酵的第一要素,“中国白酒金三角”所在区域具有独特的环境优势,又具有原粮、窖池、技艺、洞藏等最优势的资源,故被联合国教科文及粮农组织誉为“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这里生产的原酒品质好,勾调的产品口感、香味俱佳,如此好的优势资源肯定会吸引众多的酒厂争相购买,从这里采购原酒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知名酒厂产能的制约。白酒的品牌化进程使得品牌越来越集中。于是,行业面临着两种分化:一种是品牌产品销量不断增长,而企业产能有限,只靠公司自行生产的那部分原酒满足不了企业扩大市场的要求;另一种是非知名品牌产品形成滞销,造成产能的浪费。两者优势正好互补,于是行业自动进行整合,知名消费者品牌做零售市场,非知名消费者品牌干脆直接转战于工艺生产,做原酒、做OEM。于是,前者开始进行外购,行业“分工协助”已经形成稳定的产业供应链。

这事留心:外购存在品质隐患

这样的原酒外购会不会产生品质问题呢?应该说99%都符合标准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还以浓香型白酒为例。《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中对其定义为:浓香型白酒是指以粮谷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

如果严格按照这种标准,估计没有几家酒厂符合要求。如果采用“变通”的最低要求理解,即浓香型白酒应该全部是传统发酵法生产的。

据行业人士指出,目前的白酒行业已经不存在工业酒精了,基本全是发酵生产的食用酒精,只是不同粮谷发酵的口感有些差异。而原酒更是采用了传统发酵工艺。如此说来,行业应该已不存在品质隐患了。

外购的风险

因发酵条件、气候、原材料等因素的不同,每批的原酒口感也会稍有差异;或者为了“卖相”更好,口感、香气更好,这需要调整酒的总酸或总酯成分,添加一些香料,这些香料总体不足1%。上面所提及99%都符合标准,也就是因为存在1%的香料不达标的问题。

如果这些香料都是发酵生产的,产品当然不会存在品质隐患。但据行业有关人士透露,这些香料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发酵生产的——白酒行业一个潜在的质量隐患就在于此,而不是消费者关注的食用酒精勾兑、外购原酒等。

当然,一些大企业,特别是上市白酒企业,也是非常重视这些原料采购质量把关的。2011年,某白酒上市公司对100多家原酒和白酒香料提供的产品进行天然度检测。结果,这些供应商只有10%入围,大批的供应商因为天然度指标不合格而被拒之门外。

如果白酒只添加这些天然发酵的产品,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近年来,有白酒企业使用其他非法添加剂的情况也不断地遭曝光和查处,比如糖精钠。为了追求口感,有些白酒企业添加糖精钠等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非发酵物质,近几年查处相关的问题比较多。

虽然曝光的是添加剂,看似和原酒采购关系不大,其实是有关系的。设想:如果是原酒企业先行添加之后再卖到下游白酒生产企业呢?所以,原酒采购企业对原酒包括天然度在内的一些相关指标检测就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原酒的品质。

这事纠结:消费者认知落后于行业认知

虽然“勾兑”是白酒生产必备的工艺,但消费者并不这样认为。

中国的文字比较丰富,“兑”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加进不好的物质或次要的物质,但说“调配”就会让人感觉有些技术含量。

其实,如果将白酒的“勾兑”工艺说成“勾调”或“调制”,可能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如果能像中药的“配伍”这个词一样,白酒行业创造出一个能显示工艺、技术、科技含量于一身的词汇来,那对白酒来说是太好不过了。

酒不进行勾兑,基本没法直接饮用。食用酒精没有香味,原酒香味太重,只有通过两者的“勾兑”才能形成口感更好的酒。就像芝麻油很香,调配在菜里面口感才好,直接喝芝麻油反而有失口感。

当然也有例外。伏特加就是完全用食用酒精蒸馏出来的,是没有经过任何人工添加、调香、调味的基酒,可俄罗斯人已经习惯了。但在中国,在这个到处追求舌尖上感觉的年代,一般人是很难接受的。

仔细思考,其实消费者关心的最终不是白酒的勾兑与否,也不在乎你从哪里采购,内心最想得到的,还是产品品质的天然。

饮用水行业有比较好的例子。农夫山泉的水源地,也不是只有千岛湖,而是有四个水源地。包装的千岛湖实景山水图改变为抽象的山水图,这避免了消费者对千岛湖水源过多的关注。水源地的扩大,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反弹。康师傅矿物质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2009年它被曝光添加了矿物质,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阴影。消费者想要的不是“添加”或“勾兑”的产品,而是“天然”的。

消费者的错觉

品牌与生产地分离,在食品行业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但目前在白酒行业,为什么消费者感觉就有些不正常了呢?

这和中国的酒文化、地域文化有关。在消费者的想象中,酒就应该是当地生产发酵调制而成的。其实,这是消费者对白酒生产的误区,酒不是哪个地方都能产出来的,跟当地的气候、环境关系很大。

回想起以前,在还没有进入市场经济的时候,各地的酒当地生产,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生产多少销售多少。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品牌化的运作,原来合二为一的生产与品牌现在逐渐分离。以前白酒各自独特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很难去考证,但现在的白酒口感味道趋同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多是外购原酒进行“勾兑”的,各地的白酒已经没有多少地方特色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个品牌躯壳,内容物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其实,从产品上来说,勾兑并没有多少问题,完全合法的,而且口感会更好,更有利于市场销售。但酒不仅仅代表一种物质,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流逝的也许是“看不见抓不着”的酒文化。这也是令笔者心情沉重的地方。

这事难言:谁都不愿捅马蜂窝

外购原酒这件事,酒厂表现的是“集体失语”。虽然也不是什么见不得阳光的事,但还是选择了只做不说。酒厂对此类话题避而不谈也属“无奈”:在国内粘上这档子事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消费者的情绪很容易被煽风点火,受伤的只会是企业本身。

当然,也有一些不怎么知名的酒厂,乐于宣传自己使用了四川原酒,将之视为品质优势的表现;有的酒厂声称外购原酒的用途只是用于调味,怕的还是引起消费者的误解。

行业协会虽然有话语权,但表现出来的也是走着瞧,能躲就躲。显然,行业协会也不愿意做不利于白酒行业的事情:力度把握的好,消费者明白了,也不会有酒厂去赞美;力度把握不好,稍微不慎,引起消费者大范围的质疑,那时协会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像归真堂的“活熊取胆汁”事件中,中药协会会长因为说了句:“(熊)甚至还很舒服”遭到了口诛笔伐,将其推向风口浪尖。没有利益驱动,谁也不愿意去捅这个马蜂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解谜慢来:解开死结需要一个过程

协会、企业不愿意说,那么这就成为永远的死结了吗?

也许永远解不开死结,也许会自然解开。在大家都“忙”的年代,消费者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解所有的东西,企业也不想费那么多精力去做看来无意义的消费者教育,行业协会又讳莫如深,况且还有很多行业“潜规则”都没有被捅破,干嘛非要捅破白酒行业的呢?

但白酒行业又不同于其他行业。白酒市场规模大,消费者接触机会多,白酒价格不断上涨,同时白酒又承载着酒文化的内涵。消费者对花费多的产品还是有心去研究的。

按目前趋势来看,笔者乐观认为软着陆的倾向比较大,“潜规则”将一点一点被捅破,这也是各方博弈的一个最好结果了。

当然,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士也不是完全“走着瞧”,还是有一些事情可做的。笔者有一些浅显的观点与建议,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协会的合理引导。协会还是要在关键时候为行业发声的,毕竟是半官方机构,有些事情还是要为企业撑腰的,引导白酒企业逐步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2.原酒企业高调发声。原酒企业首先站出来最好不过了,可以在行业首先树立品牌形象、提升销量,从此也可以直着腰做酒了。规范了原酒厂,对原酒的产地形象、长远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3.知名酒企收购原酒厂。知名酒企可以高调宣称收购、控股或入股某原酒厂,原酒厂成了自己的酒厂,也无所谓外购勾兑了,只是“内部勾兑”,消费者更易于接受。一定要把原酒的重要性及好处全部告诉消费者,要消费者感觉到不是以次充好,而是为了提升品质;不提勾兑与添加,只说原酒如何如何,让一部分聪明的消费者先联想起来。

总体来说,解开谜底,行业更需要的是勇气。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的那点事全部向别人抖出来,何况其他行业处处也暗藏着“潜规则”。不论掩藏也罢、捅破也罢,只要企业不违反国家行业相关标准,不存在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因素,只要企业不完全被资本所左右,还存在那么一些基本的企业道德和底线,这些“潜规则”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愿食品行业的未来不再乌烟瘴气,而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毕竟我们自己及后代都需要生活在这一片天空下。

专家看点

“勾兑”这个词,现在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在勾兑这件事上,酒厂可能感觉说得越多越说不清。

用原酒勾兑,坦率的说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技术,其实就像拍电影需要剪辑一样,勾兑就是白酒最后的剪辑。你最后剪辑得不好,出来的东西可能也不会好。所谓部级的勾兑大师、调酒大师、评酒大师,其实他的工夫就在于最后的一道勾兑。为什么这个勾兑都是各个厂家的行业机密?它这种比例是怎么样的,它绝对不会沟通,这是很保密的,是商业机密的东西。

为什么消费者认知与行业的认知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恐怕这个就是我们国内酒行业的一个缺陷,我们忽略了对白酒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为什么一提到红酒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浪漫、时尚、情调”?而一提到白酒我们脑子里有什么联想?我们联想到的就是酗酒、酒驾、醉酒。这就是我们对白酒品牌的认知、对白酒酒种的认知。我们跟国外一个行业相对有体系、有组织地普及酒知识存在很大的差距。

关于白酒的文化和知识篇4

为何自己搭台,别人唱戏?

记者进入南京后看到的第一个酒类公交车广告是洋河蓝色经典,据记者了解,今年1-6月份,蓝色经典在江苏的销售额已经突破1个亿,成为江苏真正的地主品牌;同比,五粮液集团的五粮春和安徽的口子窖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都突破了1个亿,安徽双轮集团的高炉家系列酒在江苏也锋芒毕露,是江苏酒类市场的又一大主演。

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占据江苏白酒市场半壁江山绝对优势的品牌无非就是本土作战的洋河蓝色经典、四川的五粮春和来自安徽的口子窖与高炉家。因此,说徽酒是江苏白酒市场的主演应该不夸张。

苏酒到底该如何振兴?

早在两年前,振兴苏酒的话题就在行业中盛传,时至今日,关于苏酒的振兴还是行业的一大关注点,到底苏酒该如何跳出来,成为中国白酒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5月15日,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在南京举办“振兴苏酒汇报会暨泗洪县招商引资说明会”,近300名泗洪籍成功人士和全国酿酒技术权威沈怡芳、高景炎、高月明等白酒专家亲临助阵。活动旨在通过“向专家问计,请老乡把脉”,共同为“振兴苏酒”支招,激发双沟酒业今后发展的原动力。

6月20日,具有品牌优势的江苏洋河集团与拥有丰厚市场资源优势的东莞麟昌企业携手在东莞高调举行“洋河大曲1915”上市新闻会。可以说,洋河与麟昌“门当户对”联姻,势必将洋河品牌深深地植入了消费者的心中,也为苏酒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有资料显示,目前,江苏省白酒市场的主角是川酒、皖酒,江苏地产酒所占市场份额只在20%左右。是什么影响了苏酒的发展?正在承担与此相关的省社科基金课题研究的江苏省社科院叶克林研究员认为,与川酒相比,苏酒的根本弱项在于缺乏“旗舰式”企业。苏酒与川酒在品质上难分高下,但因为江苏省酒类生产行业没有打开上市通道,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发展后劲受到限制。他建议,双沟和洋河作为同处宿迁的两家龙头企业,应该尽早携手,在优势互补中细分产业链,对当地相关资源众多酒厂进行优化组合。他甚至说,两家联合之日,就是苏酒振兴之时。从另一方面看,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重视以及受国外一些习惯影响,白酒消费将总体呈平稳态势,而各种葡萄酒、啤酒甚至果汁、饮料等已经显现出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做强做大苏酒应把延长酒类生产的产业链作为一种实战战略,而不仅仅是固守白酒领域。

江苏省社科院另一位从事市场贸易研究的徐惠蓉研究员认为,酒作为一种特殊消费品,消费者更加注重其文化。她举例说,有的人明明知道酒店的酒很昂贵,不能物有所值,但还是心甘情愿掏钱,因为消费的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品位。苏酒要在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内涵的同时,在策划营销上好好做文章。譬如应该与当地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打造苏酒品牌。

皖酒:

做好迎接“第二春”的准备了吗?

在未深入安徽酒类企业之前,笔者对于安徽白酒企业在市场运作的能力上是褒奖的,比如皖酒王、古井贡、高炉家、迎驾、金坛子等等,都具有比较瞩目的成绩。但这次深入“司令部”后,发现皖酒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里面的问题有历史遗留的,也有在市场操作中遇到但没有解决好的,现仅就此表述,并无剑指何方之意,权当抛砖引玉。

不足一:品牌核心价值定位不够准确。古井贡数年前推出了“天地人和”品牌核心价值观念,但笔者认为,“天地人和”并不能够凸现其作为白酒品牌的价值观,其与白酒的产品属性没有太紧密的关联,把它作为企业价值观倒比较合格。后以“英雄所饮略同”作为品牌核心价值,就觉得不错,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再比如店小二,其最初的品牌定位与品牌表现就是“店小二酒,给大爷喝的酒”,这种定位,实在不敢认同,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整个“大爷”出来,如果是我,肯定不敢喝,因为喝这种酒给人一种土财主的恶俗感,低端消费者也不敢喝,有一种自取其辱之感。好在井中集团及时调整了这种策略,推出了以“人品正,酒品纯”为店小二酒的品牌定位,算是“悬崖勒马”了。

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语言,品牌更多是消费者容易感知的价值语言。同样问题在安徽几乎所有白酒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值得夸赞的是,高炉家酒在品牌诉求上出现了比较可喜的变化,高炉家酒用人性的语言,精妙地诠释了该品牌链接家与亲友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

不足二:品牌资源挖掘深度不足。品牌资源挖掘对于品牌管理能力是一大考验。品牌资源主要来自产地文化与品牌人文资源。徽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颇有影响力的,如何将这种人文资源巧妙地转移到公司品牌中形成品牌资产,安徽白酒企业则没有充分利用好。安徽亳州是曹操的故乡,曹操在此留下了大量的珍闻,而且亳州是安徽主要白酒生产企业的根据地,但我们在品牌传播上却很难见到安徽酒品牌宣传方面有“曹操”的影子,我想不是他们不想传播,而是没有找到真正的结合点,或者说不知道如何设计。

安徽白酒企业面对的品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非常丰富,但安徽白酒品牌定位却极不鲜明。实际上,白酒消费更多的是文化消费,是情趣、思想、情怀的寄托和载体。白酒品牌核心价值随着多元化价值观的来临,变得日趋丰富。只是需要卓越的策划来实现这种天衣无缝的传承与对接,需要博大的中国文化为背景的深度思考。

不足三:品牌传播策略不够系统化。在安徽白酒品牌传播中很难找到策略的影子。在亳州,市区主干道魏武大道两旁,金坛子、店小二和金不换酒广告一直穿过涡河,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酒都风景,很好地宣传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但这毕竟是在自己的家门口啊,如何将这种风景延伸拓展到大江南北,这是需要策划的,这方面大部分安徽白酒企业都没做好。通常是一个策划机构发现了一个策划点,然后利用低廉的媒体与超级公关将方案变成品牌传播概念进行传播。所以,我们见到安徽白酒企业在省内可能比较热闹,但很少有主线。这充分表现出安徽白酒企业的品牌策略上缺乏系统的策略支持,以创造一时的热闹为主要目标。正是这种比较短视的目光使安徽白酒企业大品牌形成异常艰难。

安徽白酒品牌之所以难以称雄全国,其重要原因就是安徽白酒品牌意识落后,营销手段简单,缺乏系统性。安徽白酒要想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以上问题无法回避。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提高创意能力与技巧,安徽白酒品牌在创意能力与技巧上的提升主要包括品牌命名、平面广告、影视传播等方面。核心是品牌传播技巧与品牌维护能力。品牌个性化策略要锐利,安徽白酒品牌在制定品牌策略时总是希望覆盖地越多越好,希望囊括所有的消费群体。但实际上白酒在快速消费品中是一个相当情绪化的产品,品牌策略的锐利性对品牌在消费者心目的占位十分重要。必须清楚的是,中国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消费时代,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希望覆盖所有的消费群,绝对是不现实的想法。更何况安徽白酒品牌在品牌创新上本来就缺少大智慧的品牌策略。品牌资源需要巧妙转移,品牌资源的巧妙转移对白酒企业借力打力十分有效。井中集团在推广店小二酒时便拥有了这样的品牌意识。同时,安徽白酒在品牌与资源结合上还有很大的空间。水井坊是四川全兴集团推出的高端白酒品牌,其对四川考古发现的利用炉火纯青;云峰酒业对于茅台镇资源的借力堪称绝唱,其对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借用更是天衣无缝,安徽白酒需要的就是这种品牌智慧。因为品牌战略规划充满智慧。

安徽白酒并不缺乏高端白酒的技术基础,资源是如此的宝贵,但为什么无法与川酒、贵酒三足鼎立,这是值得深思的。

综观近年来中国白酒的发展趋势,皖酒正在以喜人的速度在上升,甚至有人说皖酒的第二春已经来临。可爱的皖酒,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们准备好了吗?

冀酒:

为何“阴盛阳衰”?

河北的白酒品牌中,真正能称得上佼佼者的并不多,无非在衡水老白干、板城烧锅等当地知名品牌中数来数去。

综观河北酒类产销情况,真正为河北酒类争足了面子的恰恰是葡萄酒,因此,说冀酒特征是“阴盛阳衰”。

说句心里话,河北最吸引记者的地方还是昌黎,因为这里是中国葡萄酒之乡,有着众多全国知名的葡萄酒生产基地落户昌黎,出于学习考察的目的,记者驱车前往这个向往已久的葡萄酒之乡。

在昌黎的2天时间里,记者有幸参观了华夏长城、茅台、朗格斯酒庄、越千年和今朝美等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

华夏长城

一进华夏长城的大门,第一眼先看到的是游客中心,主要向大众普及葡萄酒知识,精神可嘉。最重要的消息是华夏长城建高档酒庄的项目在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预算是1.5亿。这个高档酒庄不但酿酒采用自然重力法,设备、橡木桶进口,而且要聘请法国酿酒师,华夏长城已经不满足于现在的市场表现,欲向更专业、更个性化、性情化酒庄模式发力。并有2.2万亩,合1,500公顷左右的葡萄园为基础保障;有专业的酿酒师和先进的酿造设备为技术保障;有良好的市场口碑为品牌保障;有系统的营销手段为理念保障。相信华夏长城会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一朵奇葩。

朗格斯酒庄

朗格斯酒庄(Bodega-Langes)在南戴河附近的昌黎,是奥地利著名企业家格诺特朗格斯施华洛奇先生(Mr.GernotLangesSwarovski)投资2900万美元于1999年兴建的。

朗格斯酒庄有许多独特之处,拥有现代化酿酒设施,将高档葡萄酒休闲文化的精髓介绍到中国。此外,还建了橡木桶厂,是第一家用中国本土橡木做橡木桶的企业,开发了中国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资源,在市场销售方面采取了会员制服务方式。并为会员创造了良好的存酒条件,并为北京和昌黎的会员免费送酒。对客户心理需要的洞悉,是朗格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展葡萄酒休闲文化,是朗格斯酒庄的又一大特色。真正在建设酒庄时就将高档葡萄酒休闲文化在中国体现出来的是朗格斯酒庄。高档葡萄酒庄休闲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提供一个品位休闲的氛围,如果做到顶级水平,则是奢华休闲的氛围。这种品位休闲氛围在大城市中比较容易做到,但在农村的葡萄酒庄中做好,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记者参观时还了解到一则消息,河北昌黎正在筹建国家葡萄与葡萄酒质检中心,由河北省昌黎县提交的《国家葡萄与葡萄酒质量检测中心项目报告》,已经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立项,在昌黎建立部级葡萄与葡萄酒质量检测中心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这个检测中心建成后,将作为省属部级机构,以《原产地域产品昌黎葡萄酒》国家标准(GB190492003)为检测标准开展工作。这无非为昌黎产地的葡萄酒的品牌推广和市场销售构建了一张王牌。

茅台、越千年、今朝美等都可以说是昌黎的招牌,由于版面有限,不作细述。

豫酒:

攘外必先安内!

关于豫酒,有很多故事,而且盛传已久,从辉煌到艰难,再到现在的欲重振雄风,记者不想再在这里炒现饭,只想对他们说:欲攘外,必先安内!

豫酒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这是省外其他品牌所不具备的。在市场潜力上,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白酒的消费量大得惊人。河南还地处中国内地腹地,纵横东西南北,交通便利,市场辐射力强;河南白酒企业在发展外省市场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酒质方面,杜康、宝丰、宋河等品牌的酒质在业内是有优势的,在全国多次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

记者这次在郑州走访时发现,一条仅几公里长的街道,酒类超市、专卖店、酒行等应接不暇,粗看豫酒一片繁荣景象,细一打听,除了部分本地酒自己设立专卖店以外,其他批发零售类酒类商行很少能看到豫酒象模象样地摆上酒柜。真让记者看到心寒。

原因何在?

首先,品牌定位不准,缺乏个性,广告语空洞。品牌营销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已经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光会吆喝是不够的。

其次,品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在品牌营销时代,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更注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但在记者的了解过程中发现,真正做到了将中华悠久的文化融入到文化营销中的可谓凤毛麟角,这样做的后果相信包括河南酒人在内的行业人士都已经看到了。

第三,品牌传播途径单一。豫酒也重视品牌,也一窝蜂地大打广告战,可除了广告几乎再没有其他的品牌传播方式了,品牌的软广告传播、公关传播、终端生动化传播、品牌传播等品牌的深度传播方式都没有得到很好利用。

第四,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强。由于品牌实施能力和效果有限,所以除了品牌仅有的一点知名度之外,最宝贵的竞争资源品牌忠诚度却不强,连家门口的消费者都没有“伺候”好,谈何向外延拓?对于豫酒的复兴,记者不想说得太多,只想表达一个心愿:要想证明自己的产品好,自己是最好的试验者和榜样,所以,豫酒欲重振雄风,就必须先把家门口的市场做精,做透。攘外必先安内!

结束语:

团结就是力量!

关于白酒的文化和知识篇5

白酒,一种特殊的商品,蕴涵着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双重意义,具有很强的民族选择性和文化依赖性,抛开其物质层面上的结构,酒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情感的双向放大器。

白酒企业,是白酒产品的生产者,更应当是酒文化的制造与传播者,所谓酒文化,是以酒为载体或与酒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中华泱泱五千年的悠久饮食文化中当然包含着丰富的酒文化,主要体现在:营养健康的饮食科学,色、香、味角度的饮食艺术,风俗礼仪角度的饮食哲学,追求个性角度的饮食文明,酒消费中涉及的全部思维、行为、情感、语言、文学、科学、技术及艺术创作等内容。

在现实的市场上,真正传播酒文化的品牌并不多见,此外,对酒文化的理解也千差万别,有的企业以为“李白斗酒诗百篇”才算酒文化,其实,按年代粗略地划分,可分为古代酒文化与现代酒文化,白酒企业有时只关注“古代的小酒郎”,却忽略的现代的“白酒先生、小姐们”,小糊涂仙不仅表现出十足的现代感,而且洋味十足,还有劲酒的一句甜甜的“劲酒随好,可不要贪杯呦!”,充分展示出现代酒文化出的魅力!还有“好日子离不开它的”——金六福,“让人想家”的孔府系列酒,都是成功演绎现代酒文化的典范之作,我们生活在现代的社会里,当然对身边的文化、时尚、观念、潮流倍感亲切,谁还会珍惜那“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及“惟有杜康的——曹孟德”,现代的文化人写字用电脑了,更喜欢可乐、雪碧、鹊巢,至于白酒的酒民正在不断地被啤酒、红酒、黄酒、洋酒大幅分流出去,所剩真正喝白酒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酒人儿”,位于整个酒民金字塔构成的两端——真正的贵族、富豪阶层与大面积平民部落!关注白酒酒民的消费动态

椐有关白酒市场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酒民的饮酒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饮量基本稳定在二两左右波动,约占66.5%,因此,透露出未来白酒包装的发展态势——小包装酒将引领潮流。

对于饮酒习惯,由于工作原因,大约93.9%的酒民喜欢在晚餐用酒,因此晚间消费是白酒消费的主要时间段;白酒的消费结构与酒民收入有直接关系,通常是高收入者消费高档酒,低收入者消费低档酒;酒民的品牌消费意识日益增强,数据表明,35岁以上的酒民,随着年龄的加大,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其中,67%的酒民表示有自己最喜欢的白酒品牌,33%的酒民表示还没有自己独爱的白酒品牌,随着被调查者年龄的提高,钟爱某一白酒品牌的人数在逐步增加;现在的白酒市场上,唱主角的通常是40度以下的产品,占65%以上,都市中青年人大都喜爱38度以下的白酒产品;调查中,质量稳定的知名品牌受人喜欢的比例加大,导致消费者喜欢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良好的形象与品牌个性,此外,企业营销策略的相对适应性也致关重要;酒民饮酒习惯特点:地方性较强,尊崇名牌消费与时髦消费;白酒的分化趋势:一为高档名酒,逐渐由礼品市场向餐桌消费,二为大众型名酒,其中,有52.6%的酒民是20元以下白酒市场的消费主体。聚焦白酒酒民的心理动态

这里主要探讨真正酒民的心理特征与饮酒心理,所谓的“真正酒民”指长期以饮用白酒为饮用酒的消费者,即所谓的“酒人儿”,饮酒必有白酒的人,经常喝酒,爱酒如命的人群。

主要研究问题为:什麽人能经常出入中、高档酒店、宾馆?他们喝酒的不同形式有哪些?这些人有那些共同心理特征及个性特征?

酒民当中,随经常喝酒,但没有形成习惯的(成瘾),以中青年人士居多,约占65%以上,嗜酒如命,喝酒成瘾的酒民,以中老年居多,约占28%以上,仅在特定场合喝酒的,以知识分子居多,包括其他类型的状况,仅占7%左右,但总体而言,能喝“烈性”(高度酒)的人群在逐渐减少。

经常出入中高档酒店的人,按其工作属性划分,分为公司老板、个体业主、官员、高级办事员、高级管理人员、高级雇员、准大款型的人物,这样的人不多,却是高档酒消费的主体,虽然消耗量不大,但所占销售额也很高,这样的人在每个城市总人口中也不超过6%。

喝酒的几种主要状况有:A、工作、商务应酬型,占60%以上,可见,多数的酒是在应酬中喝掉了;B、情感交流型,占10%左右,真正的友情不在于酒呀!可见为友情干杯的群体并不很多;C、纯娱乐性消费型,所谓的“灰色消费群”,占20%左右,可见,娱乐场所仍是白酒消费的主要场所之一;D、其他另类型,包含各种突发情况在内(情感大喜大悲等),约占10%左右。

可见,应酬酒是目前白酒消费的主体之一,商场上,彼此为了利益、关系、合作等因素,以喝酒的形式进行着商务交流,把酒桌赋予了新的“战争内涵”,酒桌上,通过“酒”这一载体,暂时掩盖了喝酒的真正实质与原始动机,酒在这里扮演了一种情感催化剂和麻醉剂的角色。

这些酒民的共性,有一点经济实力,事业小有成就,是所谓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至少也是“混的不错”的精明人,象老板身边的“红人”,小有权力的“实权派”,都在社会上,至少在某一区域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年龄多在30——55岁之间,年富力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社会上比较进步的成功人士。

关于白酒的文化和知识篇6

一;全国白酒市场分析

2009年1季度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2009年1~2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343.02亿元,同比增长20.9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87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339.53亿元,同比增长19.1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36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8.9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7个百分点。

2009年1~2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4.92亿元,同比增长20.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06个百分点。2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资产总计为1528.40亿元,同比增长16.3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88个百分点。2009年1~2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7.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98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20亿元,同比增长-37.1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1.42个百分点。

2009年1~3月,我国白酒累计产量为154.52万千升,同比增长为18.49%。

与其他行业一样,白酒企业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2009年第一季度业绩继续放缓,白酒业告别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平稳增长期。为了度过经济寒冬,各酒企已经积极迎接挑战、化主动为被动,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以及价格策略,来维持市场份额。

二,陕西白酒市场分析;

陕西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中,被称为“中国的西部、西部的东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正因为这样,便决定了其在商战中的重要地位。

陕西是酒品消费大省,只白酒消费一项,年消费量就达16万吨。巨大的消费潜能也使得全国众多白酒品牌云集陕西,欲淘得“一桶金”。此外还有众多的酒水厂商正在密切关注着陕西,意图进军陕西市场,因为这里是拓展西北市场的前站。

按照地理特征,人们习惯将陕西划分为三个区域,陕北高原区、关中平原区和秦岭以南地区。陕北和关中地区以52度的高度酒比较畅销,秦岭以南地区46度酒相对好销。从香型来看,汉中地区凤香酒所占比重较大,陕北和秦岭以南区浓香型酒居主导地位。从全省来看,浓香型占到市场的70%以上。

陕西地产酒品牌主要有西凤酒、太白酒、长安酒、西安酒、秦川酒、杜康酒、城固酒、泸康酒、秦洋酒、三粮液、隋唐酒(美水酒厂)、延河酒、龙泉酒、老榆林共20多家,500多个系列品种。

陕西各地区的主导品牌分割各区域市场。如:西凤酒、太白酒以关中地区为主市场,西起宝鸡,东到潼关,沿着陇海线布下天罗地网;以老榆林为产品品牌的榆林普惠酒厂和以隋唐系列酒为代表的美水酒厂盘踞陕北市场,也是白酒消费的大区;泸康酒以安康地区为主市场,市场占有率相当高;三粮液、城固酒以汉中地区为主市场。

经过多年消费的洗礼,陕西白酒市场呈现出新变化。以西凤、太白、老榆林为主的地产酒继续下沉中高、中低端市场,相互渗透;以五粮液、国窖1573、茅台、剑南春,汾酒等为主的外地名酒稳居高端以及超高端,以河套老窖、诗仙太白等为主的外地酒纷纷杀入,正南北夹击中端。陕西白酒市场上群雄逐鹿,本地产酒与外地酒进入“春秋战。

三,西部白酒的营销积累和成长

当然,随着国内营销环境的逐渐成长成熟,当代资讯业和媒介的高度发达,西部地区同国内其他地方一样也纷纷受到不同的资讯洗礼,西部的营销观念和意识也在飞速地成长。随着企业的市场成长和品牌运营能力的增强,西部也出现了一批颇为自豪的英雄企业,一般具有以下共性特征:

1、产品线齐全,且具有较好的地域风格和地域风情特色,设计理念不错,有较好的产品力表达,并且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做出过行业性的领先性创新;有一定的品牌管理意识和经验水平,思路较清晰;

2、曾经走向过全国有代表性的一些地域市场,曾经在局部市场创造过较好的业绩,整个企业在全国市场布局上有一定的先验基础;

3、曾经是当地的一张名片,在本地或者更多的地方拥有出色的销量,获得过一系列较高的市场荣誉和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普遍赞誉,消费者的心理基础很好;

4、企业营销及管理制度相对全面,人员素质相对行业平均水平显得较高,具备潜在的高执行力;

5、在企业成长历史上,曾成功地开展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市场业绩,很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为企业的持续性成长积累了宝贵的活动经验和推广经验;

6、拥有一定的市场推广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运作并掌控市场,运作组织架构清晰,职能较齐全;

7、企业具备较高的产品质量和开发水平;

8、由于企业在当地的市场规模和历史影响以及现任主要领导的能力素质等因素,企业在本地拥有很高的社会资源关系。

四,发展机遇中的缺失

1、很多酒业的品牌意识和管理其实还比较质朴,处在一个销售型品牌管理阶段,没有上升到一个统领区域的霸主高度上来,从而具有品类和地域的消费品牌独占性;

2、目前,中国白酒营销已经从作坊酒阶段走到了文化酒阶段,现在又开始向质量酒回归。在质量酒和文化酒的营销道路上,整个中国酒水行业表现得还不清晰,缺少必要的认识,工艺酒和窖藏酒重新开始悄悄回流,成为消费者最基础的认知和品质信息传递的最简洁有力的元素,在这一点上,整个中国酒行业的绝大多数白酒都缺乏认识和突破,而不仅仅是西部白酒。如何体现西部白酒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白酒品质和风格,而不仅仅是“产在西部的一般性白酒”。目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酒水界原料营销和口感营销盛行,这固然是目前消(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费者大都没有上升到品牌层次消费的因素所致的一种务实行为,但是也不能就此认为这就是酒品开发的终极,随着国内经济水平越来越高,洋化生活方式的渗透越来越广,文化营销终将在原料营销和口感营销的未来阶段重新抬头,但那个时候,不再是前些年的“妖、魔、鬼、怪、霸、仙、王”等伪文化泛滥的垃圾,而是建立在基准口感之上的品位等附加值要求;

3、白酒销售战术的再次创新也是西部酒业面临的一个课题,酒水行业的三板斧已经被消费者习惯和淡漠,如何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上和引领消费者的消费上做出成绩,这一点要在西部品质特色和西部文化底蕴、公关传播方式、推广手法上下大力气,要在三板斧的人性化方面和实惠方面有所创新;“陇派”概念的提出,则是西部酒业的一个英明之举;

4、很多已经开始做大的酒业产品线齐全,品牌理念明确,品质出众,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全国一般性白酒品质上,即使英明如蒙古王等包含桶式、包式、内置银碗等手法,那也只是解决了视觉内涵,酒水的底蕴内涵和心理联想还没有蒙派化和名片化,还不能成为蒙古白酒的正宗和代表,还不能为蒙古王酒成长为真正的全国性品牌和在市场上攻城掠地提供强有力的品质支撑。西部酒业在这一点上还普遍缺乏这些认知,也许是多年的环境使然,战火还没有烧到这个焦点上。手段再有力,在市场的赛跑中,也抵不过真正的品质。做区域名酒或部级别的名酒,应该是包含西部酒业在内的全国酒业的集体追求和理想;

5、在全局观和推广、传播投放上,西部企业显得相对有限和保守。往往是寄希望于奇特的妙招一举突破市场,而全然忽视市场的整体发展阶段和成长周期特征。不舍得投、不敢头、不知道怎么投才放心,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营销战略谋篇布局不够清晰,市场推广模式和节奏不清晰的原因,往往还没有认识到区域市场或全国性市场的全局观和大成本大产出概念。

五;西部白酒的营销环境的深化

1、超级酒水经销商的出现。西部已经出现了酒水行业中较多的大经销商,有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超级经销商,他们拥有超强的“地头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超级经销商还主要是初级竞争资源的垄断者,这些也跟营销土壤的基础有很大关系。当然,一些经销商和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这些不足,开始在谋划下一步更深化的竞争资源拥有。

2、新兴职业经理人充实到酒水营销行业中来。受雀巢、两乐等国际化大企业的区域经理流失的影响,西部酒水行业的的营销队伍中逐渐充实了越来越多的受过国际营销洗礼的营销人,西部的营销土壤正在发生大的变化,竞争水平也越来越有特色和更高的水平层次。

3、国家名酒和名酒板块军团的大举进攻。以川酒为首的各大名酒板块军团正在大举甚至全面进军区域性市场,以前可以相对偏安一隅的地产酒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名酒们的全国性视野和强大的品牌力都是西部地产酒们无法安定生存的因素,名酒们内部很多的较高层次职业经理人也是很多地产酒很难比拟的,这就进一步恶化了西部的竞争环境。

4、咨询外脑的进入。咨询不是万能的,实际上很多从业者的功夫还很浅、很嫩,不过,就整体行业水平而言,咨询界还是拥有一批高手精英。由于观念意识的转变,由于很多公司企业发展壮大时遭遇到越来越多的瓶颈,聘请外脑合作的西部企业越来越多。尽管合作并不都是美满愉快的(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很多,并不简单是哪一方的问题,需要合作双方进行行业性的深层次恳谈会来推动外脑合作的深化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先进理念和策略开始冲击西部酒业过去的相对保守的营销理念(其实,这只是相对而言,很多内地企业比起优秀的西部企业来讲差得远),西部的营销竞争激烈程度将空前激烈起来,而这其中价格战又是全国性的杀手锏,尤其在西部,价格战和营销战术的惨烈程度会空前地激烈起来。

六;展望西部酒业的未来之路

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西部酒业的营销环境会越来越激烈,但是,由于地方保护作用的惯性和经济水平所引导的“实惠消费”影响,西部的竞争相对于其它地方来讲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蓝海”的地方:

一、区域为王在西部会愈加明显,封锁手法会更加严实甚至粗暴;

二、产品开发逐渐开始科学起来,具有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多,大量的游击队企业会受到大企业产品“原料营销和口感营销”的影响逐渐被压缩生存空间;

三、战略定位、布局逐渐变得科学,在先胜于人的谋篇布局中,会出现强者愈强的景观;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书法情缘作文(32篇)
  • 下一篇:主任述职报告范文集锦五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