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刺绣艺术论文(6篇)

时间: 2024-01-11 栏目:公文范文

刺绣艺术论文篇1

关键词:汴绣;北宋刺绣;民间性与艺术化;传承与升华

中图分类号:J523.6文献标志码:A

AStudyonNorthernSongEmbroidery

Abstract:NorthernSongEmbroiderywhichmeansembroideryintheNorthernSongDynasty(960AD-1127AD)isoriginatedfromBianEmbroidery(alsoknownasKaifengEmbroideryandfollowsthetraditionoftheflourishingageofSuiandTangdynasties.Ithasdiversifiedvarieties,coversabroadrangeofsubjectandhasestablishedasystemofitsown.ThestudyontherichculturalconnotationandsocialexpressionsofNorthernSongEmbroideryhaspositivesocialsignificancetothesource-tracing,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modernembroidery.

Keywords:BianEmbroidery;NorthernSongEmbroidery;folkandartistic;inheritanceandsublimation

北宋是史学家公认的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文化高度繁荣,无论在科学技术、哲学伦理、教育、文学、艺术、医学、工艺美术、史学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特别是绘画艺术空前繁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刺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坚实的艺术基础。

1北宋刺绣的品类

北宋刺绣起源于北宋年间(公元960—1127年)河南汴梁(今河南开封,下文“东京”也指此地),今称汴绣,当时汴梁是中国刺绣、丝织业的中心。北宋刺绣以古朴、典雅、细腻著称于世,在我国刺绣艺术史上上承隋、唐古代刺绣之优良传统,下开元、明、清刺绣高度发展之先河,它分类详细,从业人员广泛,普及度极高,是中国刺绣史上鼎盛发展的时代。北宋刺绣的可分为宫廷绣、民间绣、闺阁绣与绣画。

1.1宫廷绣专司专用

宫廷绣纹样有明确的寓意,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与森严的等级特征,专司生产,用于宫廷或御赐外臣。据《东京梦华录-外诸司》记载,北宋时期,出于审美心理和装点宫廷的需要,官府手工业管理机构少府监,以刺绣为专业的“大学”——文绣院就是少府监所属机构,“掌纂绣以供皇帝乗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少府监大量培养和招募刺绣艺人,崇宁三年(1104年),招绣工300人,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刺绣龙袍、朝服等服饰和日用品。除文绣院外“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绘素装钿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凡器服之用”的文思院领有42作,其中设立有绣作;内侍省里的后苑造作所,是“掌造禁中及皇属婚娶名物”的,领有81作,其中也有绣作。这些机构里拿国家俸禄的职业刺绣人员主要担当宫廷服饰和仪仗用装饰等实用品的刺绣,也称“宫廷绣”、“皇绣”、“官绣”。

1.2民间绣走向商品化

民间绣源于民间生活,题材内容广泛,能充分表现北宋民风民俗。北宋政府的宽松经济政策,使商人不再被歧视性对待(可以不用穿特别颜色的衣服、可以乘坐马车),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及自由经商的权力。商品经济的发达赋予民间绣品更多的展示空间,绣女和寺院尼姑等民间手工艺人可以拿到市场上自由销售,市井中也首次出现了专门从事刺绣行业的人员和店面,成为一个专业的刺绣区。据《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载,“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絛线之类……”,还有“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之类的描述,当时民间绣品市场的繁荣可见一斑。由于对绣品的大量需求,使从事刺绣的人群增多,也促进了技术的提高。各类绣品遍及京城的各个角落,刺绣开始真正走向市场化。

1.3闺阁绣与艺术化

闺阁绣是指经济实力条件优越的名门闺秀和富贵人家小姐所享有的一种消遣作品,或用作嫁妆,或绣字画怡情。她们有才华学识,又擅长运用书法、诗文、绘画语汇显示内心的风雅,通过高超的手工技艺、广泛的题材,对所创意造物寄予情思,借此寄托不同的情感祈求,也是闺阁中女子才识修养、闺中之德、贤淑品行的外化表现。在高度发达的文化背景下,宋代女子的绣画技艺也有空前的进步,纯欣赏刺绣便是在这样繁荣、宽松、自由发展的大环境下诞生成长起来。

宋徽宗于崇宁年间(1102—1106年)设立绣画专科,将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内容丰富,为使众多书画名家的绘画作品达到书画趣致境和之传神意境,绣前计划,绣时度势,构图简化,纹样精巧,体现了绘画艺术和刺绣工艺的完美结合。宋代绣画受院体画影响,山水、楼阁、花鸟、人物等绣画构图简练,形象生动,设色精妙,其风格与画院作品相似。

2北宋绣种的发展

2.1绣品等级化趋势明显

北宋的宫廷绣、民间刺绣、闺阁绣与绣画有不同的社会阶层区分。文绣院供职的绣工为皇室刺绣龙袍、朝服等服饰和日用品,绣品多遵循历代沿袭的规章制度,迎合宫廷喜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玩赏性。民间刺绣主要服务于普通百姓,绣品多反应民间习俗生活和节令装饰,民间刺绣也很盛行,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绣品交易市场,“近佛殿占两廊皆绣姑卖绣作”,饭庄酒楼也是“珠帘绣额,灯光晃耀”,到处是“彩楼相对”、“绣帘相招”、“锦绣交辉”的景象,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闺阁绣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等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并在宫廷和民间流行。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绣画作品由文人士大夫参与协作,画师供稿,专门制作以摹绣绘画为底稿的观赏性绣品,以体现绘画原作精神为目的,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逼真的效果,开启了画绣结合的先例,成为独立的艺术创作,具有极强的欣赏性,出现了思白、墨林、启美等著名刺绣艺人,刺绣技艺也跨入新的台阶。

2.2刺绣的题材与品类日渐丰富

官绣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主要有绣额、珠帘、绣伞、绣毯以及皇室用的御袍、龙旗等日用品。北宋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花鸟画家。宋徽宗也擅长花鸟画,上行下效,宫廷绣画题材多为花果、草虫,宗教题材有佛像和道教神仙故事。花鸟画作刺绣稿本,构图相对简单,色彩优美,非常符合女性审美标准。庭院小景、戏曲人物等具有工艺精细、生动逼真等特点。民间绣品种有佩绶、香囊、荷包、兜肚、帐沿、领抹、花朵、衣衫等,传承方式是家族式及师徒式,不受上层社会制度的束缚,在题材多采用自然积淀、带带相传的稳定持续承载普通民众情感的民俗纹样,各类刺绣物品表达出来寻常女性的生活、理想、态度、情感和贤淑品行。闺阁绣与绣画题材主要来源于绘画,绣品画面上的景物与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绣画在追寻原作的基础调动各种刺绣语言,竭尽所能表现“较画更佳”艺术效果,不仅绣一般的花草图案、鸟兽虫鱼及人物像,而且能绣出山水风景、亭台楼阁及各种社会生活场景。《秋葵蛱蝶》落在淡黄色的秋葵花瓣上的黑白相间蝴蝶错针铺绣,似在摇曳,叶子用掺针从中间向叶尖运针,勾出叶脉,色调柔和,针工细密,富丽华贵,将绘画笔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是花鸟绣画的典型作品。

2.3绣品从实用工艺品向收藏工艺品升华

通过前面论述,可以看出宫廷绣、民间刺绣以实用功能为主欣赏为辅,闺阁绣与绣画以欣赏为主。所以北宋绣品可以分为实用型和欣赏型两大类,实用型刺绣多见于日用服饰和生活用品当中。观赏性绣画与宋代绘画题材大致相同,宋代文人士大夫创作、收藏、品鉴艺术品蔚然成风,不少文人在艺术实践的题材、形式及审美旨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品位,以文人士大夫们总结的审美理论为指导,凭“画学”为基础,文人画家参与刺绣欣赏品的创作与评估,绘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并为刺绣提供了丰富的养分,用画家画稿作绣的纯欣赏艺术刺绣技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北宋刺绣集中体现了民俗生活和各类艺术作品的审美潮流,用皇家院体画精品专门进行刺绣艺术创作,起点之高前所未有,它的精彩、繁荣得益于社会的文化态度和昌盛的绘画艺术。

参考文献

[1]孟元老,王永宽,译.东京梦华录[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刺绣艺术论文篇2

乱针绣,一名绘绣,20世纪初由常州人杨守玉初创。它突破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绣法,借鉴油画的色彩和素描的衬影法,以画理和绣理结合,针脚纵横交叉,分层加色,绣面深厚,取得了色彩丰富、层次繁多、立体感强的艺术效果,比较工细、针齐、面平的传统刺绣更活泼奔放,洒脱自由,因此也具备了更广泛的题材适应性。乱针绣已经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21年,著名画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在丹阳创办了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他感于我国传统刺绣不能表现西画和摄影的光影效果,指导该校教师杨守玉,以针法法,以绣线触,以长短疏密、交叉重叠、纵横杂乱、变化自如的线脚绣素描,吕凤子为其命名为“正则绣”。抗战中,正则女专移至四川,易名为“江苏省私立正则艺校”,继由教育部批准,易名为“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设三年制、五年制绘绣科,刺绣正式成为教育部承认的高等学校艺术专业。抗战胜利以后,吕凤子先生回到丹阳,重建“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和“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刺绣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乱针绣就此诞生并走进了高等学校的讲堂。

杨守玉原名韫,常州人,生于1986年,1915年被聘为丹阳正则女校绘图工艺科教师,1928年杨守玉作品;1935年,江苏省教育厅对杨守玉传令嘉奖;1944年1928年以乱针法绣《名人头像》等六幅作品参加全国美展,获一等奖;1935年,因创乱针绣受到江苏省教育厅嘉奖,1944年,杨守玉代表作《罗斯福》问世,作为国家礼品赠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珍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所绣《少女像》(藏苏州大学,苏绣博物馆陈列有仿作),朦胧,飘逸,隽秀,文静,分明是杨守玉自身气质的折射,苏绣理论家孙佩兰说,“《少女》可以看作是杨先生的自绣像”。女人像《丽达》(藏任は写绦骞荩┤〔挠谙@吧窕啊Q钍赜裼肓鹾K谑潜硇置茫二人青梅竹马,互相爱慕,却因八字不合,为刘家父母不允。刘海粟由父母包办与林佳结婚,杨守玉则终身未嫁。1944年,杨守玉随校迁移至四川重庆,任副教授,抗战胜利后回丹阳,1947年因病回家乡常州。一个甲子过去,耄耋老人刘海粟很想一见这位表妹,杨守玉起初坚辞不允,最终同意见面,两人单独谈了半个小时。1981年2月,杨守玉郁郁而终。在以刺绣为“女红”、“女德”的中国,杨守玉首开绣女人像之风,时当刘海粟率先启用“模特”之举惊世骇俗、舆论哗然之时,杨守玉以同样惊世骇俗的艺术,表示了对心中恋人刘海粟无声的支持。

杨守玉的学生任は校生于、长于苏州,毕业于丹阳正则艺校绣科,受业于吕凤子、杨守玉诸名师,五十年代初,与正则学校的周逊言等,把乱针绣带入苏州。在同辈苏州绣人中,她是唯一出身科班、能画、能书的一位。如果说沈寿把传统的针法用于表现《耶酥像》,拓宽了刺绣的题材;杨守玉发明了乱针绣,从技法上拓宽了刺绣表现各类题材的能力;任は性虬崖艺胄宸⒄刮“虚实乱针绣”,用以表现素描人像与水墨画等,刺绣从技法、题材上双向拓宽,收到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效果。沈寿、杨守玉、任は腥代人,虽然里籍各为南通、常州、苏州,却都成为苏绣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任は械闹饕艺术成就在于素描人像刺绣。她绣的《叶圣陶素描像》,以极少胜极多,连叶圣陶本人看了,也连声夸赞其既得其形,又传其神。她绣的《杨守玉像》(藏苏绣博物馆藏,任は幸帐豕莩铝杏蟹伦鳎,让观众既感受到杨守玉温婉文静的才情气质,也感受到任は胁匦阌谥械牟徘槠质。任は写鞘酪院螅她的弟子用她遗发绣成《任は邢瘛罚沉郁而倔强的眼神似乎在向世人表白:不与人争好颜色,艺术的成就是要历史淘洗后认定的。从两代弟子所绣的老师像,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三代绣人建筑在刺绣艺术基础之上的情谊。“虚实乱针绣”成为苏州刺绣研究所的主要销售品种,任は忻湃苏琶婪迹在领导岗位推动了乱针绣的发展;梅桂英、黄春娅等,已经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

杨守玉回到家乡常州以后,为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聘为副所长,在常州完成了《像》、《元帅》等重要作品。于是,“乱针绣”在常州也留下了一脉传人,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如今已经有了四代传人,陈亚先、潘细琴、杨春天等,都已经是部级工艺美术家或部级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可与苏州刺绣研究所作品颉颃。区别于苏州刺绣研究所的“虚实乱针绣”,常州绣女直称为“乱针绣”。

吕凤子次女吕无咎,毕业于正则艺专绘绣专科,1949年到台湾,上世纪六十年代移居美国,在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深造,把乱针绣也带到了美国。她在台湾与美国举办乱针绣展览为二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刺绣肖像,受到过英国女皇的接待,代表作有《父亲肖像》、《母亲肖像》等。

我国花鸟画大师陈之佛,其女陈嗣雪女士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曾从杨守玉学习绘绣,移居台湾以后,全身心投入乱针绣艺术。其女蔡文恂,在台创立了“中华民国乱针绘绣协会”,树起台湾乱针绣品牌――“飞针绣”,被台湾文建会确定为“社区文化产业振兴计画”项目执行人。

而在“乱针绣”的诞生地丹阳,1953年,“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和“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两校合并,改名为“江苏省艺术师范学校”,1956年又改名为“江苏省丹阳光师范学校”,从此不再以绣科教学为特色。吕凤子之孙吕存继承祖业,坚守“正则绣”,《夫人肖像》获中国文联、中国民协颁发的“山花奖银奖”,《陶然入吴歌》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天禄》获“中国民间艺术展金奖”。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又被聘为江苏大学民间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刺绣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湘西侗族刺绣艺术性多神崇拜

侗族刺绣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侗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这里善于唱歌的侗族姑娘,也是刺绣的能手。湘西侗族刺绣工艺主要是用于妇女上衣、胸襟、领襟、围裙、男头巾、小孩的鞋帽、背带等花边图案装饰,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而且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

一、侗族刺绣历史溯源

刺绣又名针绣、扎花、绣花,是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古代称刺绣“黹”、“P黹”,由于多为妇女所作又称“女红”。对于刺绣的概念,古今有别,古人意义上的“绣”包括五彩的画D在内,西周《周礼・冬官考工记》曰:“画D之事杂五色……五彩备谓之绣”,“D画,注凡绣亦须画,乃刺之;故画绣二工,共其职也”。此时期的“绣”综合了绘、染、织等工艺。“周代在细葛(布)上绣花称绣,在丝帛上绣称文绣,汉代在汉帛上绣花才通称刺绣”。

湘西侗族主要分布在与贵州东南、广西北边交界的新晃、会同、靖州、通道、芷江五县。他们在这里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风雨桥、吊脚楼,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刺绣,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侗族刺绣古朴自然,颜色艳丽,是祖国灿烂文化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它起源于人们求善求美的生理与心理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在楚汉刺绣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既吸收了楚汉文化中神奇的浪漫主义成分,又大胆地表现个性,强调装饰性,追求抽象美韵味,保持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念,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间艺术品。侗族刺绣到底源于哪个朝代,学术界目前还未有定论。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里,在以镇远为背景的四十二、四十三两回中,对镇远的“苗锦侗绣”备加赞赏。在侗族居住的地方史志也对侗族刺绣有过记载,如《柳州府志》说侗族“卉衣鸟语”,《镇远府志》道:“女则自织自染,袖以彩绘绣”。而在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当时黎平府属于“侗人”,“女人之衣,长裤短裙……刺绣杂文如绶,胸前又加绣布一方……织花细如锦”,到清代,侗族妇女自纺自织自染的“侗锦”、“侗布”已闻名于世。

二、侗族刺绣工艺的艺术性

在湘西侗族刺绣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既像“写实”又非“写实”的图案。例如龙是侗族服饰里的一个重要形象,在衣襟、围腰、背带、花鞋上都可以见到,但上面的形象既龙又非龙,具有浪漫的艺术效果;而“阑干”上所绣的蝴蝶图案,看上去既象蝴蝶,又像云角;花形般的鸟,鸟形般的花等等。可知这是经过想象和变形夸张了的图案,其想象完全来自侗家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不受任何羁绊,舍去对于对象表面细节的写实表现,捕捉其本质的内在的美加以体现,达到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从而使侗绣工艺既有韵味,又有民族情趣,这是侗绣和其它刺绣最大的不同,他充分显示了侗族妇女的审美想象力。

湘西侗族刺绣有着各种不同的绣法,大致可分为绣花、挑花、贴花和绣挑、绣贴结合等几种。纹饰图案常见的有几何纹、十字纹、龙凤纹、花草纹、鸟首纹、虫鱼纹、干栏纹、云雾纹,中间夹以花朵、凤蝶、鸟兽等。侗绣中妇女普遍使用的针法为平绣,它是先以剪纸作底样,采用破线单针刺绣,绣品手工精细,针脚密齐,光洁美观,感觉十分柔美且色彩鲜明。侗族的平绣以背带上的图案尤为突出。锁丝绣,是侗族刺绣的一种古老技艺,有自己独特的工艺特点。由于锁丝绣的部位一般面积都小,但又要表现龙、凤、蝴蝶、鸟、花草等主题,所以形象就必须要高度地概括,这种概括既抽象,但又有一种神秘的朦胧感,似是而非的意趣,再加上锁丝的边框,使得纹样的白色边缘十分突出,又有精雕细U的感觉,使人觉得锁丝绣的绣品节奏感很强,且斑驳、朴拙闪烁。贴花,也是侗族刺绣工艺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它分单色和彩色两种,在侗族服饰上多为彩色。其过程为:先在剪纸这一环节就将纹样划分为几个基本单位,按照设计将各种形状的白色、玫瑰色、蓝色、黄色、绿色的彩缎作补花,再在补花上用丝线平绣,这种方法显露出丝绣的纹理、彩缎的纹理和底布的纹理,产生层次多、质感丰富、色彩艳丽的装饰效果。

湘西侗族刺绣工艺的艺术性集中反映了整个侗民族的生活、心理、性格及民族审美意识。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侗族刺绣工艺极其精致,技术精湛,讲究图案的整体完整性。在技法上尤其擅长于通过线条的工整、细密、刚柔、曲直、缓急、表现出表体的结构美。其次,侗族刺绣工艺在色彩的运用上,虽然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类型的织绣品对色彩要求也不同。另外,由于侗家人都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地带,触目间皆为绿水青山,所以绿色也为侗家人所偏爱。而绿色象征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衬托了绣品中的红花。正由于侗民族温纯而善良,因此才体现侗家人的和平、淳朴、热情、友好的性格特征,寄寓侗绣中这种古朴、纤细、和谐的美好,才充分体现出整个侗民族的心理素质和审美倾向。

三、侗族刺绣多神崇拜的意蕴

在湘西侗族的祭祀活动中,侗族织绣品以充当敬神敬祖的祭祀品,也体现出侗族的多神崇拜。在侗族人心目中,万物有灵,他们认为无论是龙凤花鸟,山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等,都是能驱邪除害,都是崇拜的对象。于是穿上附有这些图案的服饰,以祈求平安无灾,得到神灵的保佑。于是侗族织绣品中出现了蛇图腾崇拜的图纹;雷神崇拜的雷纹;河神崇拜的水波纹;鱼图腾崇拜的鱼的抽象图案。对蜘蛛崇拜的蜘蛛图案等。在祭祀品中如祭“萨”、祭土地、祭树、祭灶、祭祖宗、祭井等等,这些侗族织绣品的题材如此来源于生活,又被广泛地运用于生活和美化生活。

学界普遍认为,总是由一个从多神崇拜向一神崇拜转变的过程。多神信仰,是一种比较原始的信仰;而一神信仰,则要高一个层次。从侗族的宗教发展过程来看,还没有达到一神崇拜的层次,没有一个万能的神来占据他们的信仰空间。而且,他们也并不在意是否有一个主宰一切的神灵。这种多神信仰,却给侗族刺绣提供了众多的绘画题材,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侗族人信仰世界的一部分。这种原始的宗教是侗族祖先在万物有灵的多神观念的思维条件下,自然产生的对于神灵的种种信仰。

结语

由此可见,湘西侗族民族民间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工艺美术在民族文化交流和东西文化交流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地处湘西地区的侗族,很早就已经掌握了染、织、绣的技能。并从染、织、绣中体现出侗家人的审美趣味和侗家人的艺术特性,以及侗家人心目中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同时也是侗民族的个性习惯,在侗绣的工艺制作及色彩运用上,有着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内涵。

参考文献:

[1]梁白泉.国宝大观[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刺绣艺术论文篇4

探究刺绣在纪念品设计中的改革更多精品来自3edu论文

一、绚丽多彩的贺州瑶族刺绣美

(一)贺州瑶族刺绣图案之美(二)贺州瑶族刺绣色彩之美

贺州瑶族刺绣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贺州瑶族人民就使用红、黄、白、绿、黑五色丝线作为瑶绣的主色彩。这是因为“瑶族认为他们的祖先为一只五彩斑斓的龙犬,土瑶族十分崇拜自己的祖先,故贺州土瑶服饰刺绣图案纹样上的颜色主要是红、绿、白、黑、黄五种颜色,据当地土瑶族老人讲解,这便是象征龙犬的图腾,是一种图腾象征的符号”[5]25。选用五彩缤纷的丝线,是瑶族人民对于生活历程的谱写与展示,是热爱大自然的表现,更表现了瑶族人民对祖先(龙犬盘瓠)的敬仰与怀念。贺州瑶族刺绣的色彩不仅彰显鲜艳夺目、对比强烈之情怀,而且还极具有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之风情。

(三)贺州瑶族刺绣象征之美

贺州瑶族刺绣通过大胆运用移情、夸张、概括和抽象的工艺技法进行刺绣,借用汉族和瑶族等谐音的习惯来构图取意,透过对其美好幸福的寓意之意境,以此感受瑶民族质朴自然的生活美,反映出瑶族最淳朴的生命情怀的真谛。笔者通过近几年对贺州瑶族服饰刺绣的田野调研,发现贺州瑶族刺绣不同的图案表达的内涵及意义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象征意义。通过联想瑶族人民将丰富的民族内涵和民族文化渗透到刺绣图案作品中,将吉祥寓意的祝福直接变形运用到刺绣图案中,借用某种自然界事物来传递最原始的设计意图,寄予了瑶族人民的各种美好希望与憧憬。

二、贺州瑶族刺绣的美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探析

瑶族刺绣源于瑶族人民对于自然生活的追溯、美丽神话传说的信仰和图腾符号的崇拜,是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表达,是对祖先怀念的寄托,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载体。贺州瑶族刺的美为贺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灵感。设计师在进行贺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应用瑶族刺绣的美要善于分析其特色,抓其精髓,延续其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摒弃其劣势,加之对其整合构成和创新性的转化,从而进行形式美的再创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创新,寻找独具自身文化印记的设计特质,只有拥有了独特的、自主创新的和极具民族特色的设计才能在国际设计领域中获得认可。贺州瑶族刺绣汲取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展现了瑶族文化与历史。只有将贺州瑶族刺绣应用到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使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成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神韵、文化价值的传播载体,才能充分体现旅游纪念品的文化价值和收藏、馈赠价值。贺州瑶族刺绣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要建立在对刺绣图案的全面整理、分类掌握上。在具体分析刺绣图案的造型工艺手法、构图组织形式、图案造型的共性个性,以及在刺绣图案寓意的理解基础上,重点结合贺州瑶族刺绣进行整体、深入的解析,努力做到创新求变,才能使贺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更具独特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在现代设计多元化的今天,拥有独特传统文化的瑶族刺绣,在立足本区域文化为出发点的同时,更要与先进的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借鉴古今中外,以此提高贺州瑶族刺绣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的文化内涵与设计价值。笔者结合科研课题对本科毕业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了毕业设计相关选题的实践指导,与学生共同交流研究,帮助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实地走访,田野调研,结合贺州瑶族刺绣艺术,分别从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品牌标志、视觉设计三元素(图形、色彩、文字)、盒体造型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指导。在指导实践过程中通过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贺州瑶族刺绣的特点,总结概括其运用于设计中的不足,多做尝试,逐步改进,让贺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散发其独特的视觉魅力。贺州瑶族刺绣作为一种典型的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认为将其渗透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这样的设计成品不仅仅体现了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风格,而且还是瑶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绪的展现,从而促进瑶族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播。“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设计,应当合理提取民间艺术的精髓,使现代设计不断地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6]133。通过瑶族刺绣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不但可以唤起本土设计的民族性、独特性,推动瑶族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还能带给当地旅游产业丰厚的收入。

刺绣艺术论文篇5

鲁绣概况

1.鲁绣的起源

鲁绣文化的兴起之地就是齐鲁大地,刺绣在其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所生产出的产品在各个地区都有销售。鲁绣其衰落原因还主要是因为其没有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仅仅是停留在自我的空间去发展。

鲁绣的发展方向也不是单一方向发展,而是分为观赏性刺绣与实用性刺绣。观赏性刺绣论其特点主要是着重写实,注重线条和色彩;实用性刺绣则是与生活方式相结合,展现出装饰性的形象特征。

2.鲁绣的艺术特点

鲁绣的绣地是指刺绣的材料,每一件刺绣作品都要具备的载体。绣地在其刺绣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欣赏佳作不会因为它是载体而不去关注它,底料与刺绣的色调纹样的统一也是需要人们关注的。鲁绣的色彩是刺绣作品得以良好的表达的关键性所在,人们看东西都是先看到其色块再欣赏其细节的。鲁绣的针法运用的十分灵活,绣种也更是丰富。

3.鲁绣的文化意义

现存的鲁绣品,可以反映山东的传统文化发展,它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山东的文化特色。鲁绣具有色彩秀丽、造型生动、针法多样的特点。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逐渐成文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鲁绣艺术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对其传承与保护的同时,带给纺织业新的活力,并且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深化设计的文化内涵,从而推进当代时尚创意设计的发展。

鲁绣发展现状分析

1.鲁绣PEST分析

(1)P(政策)

1)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令第217号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目的是为了保护传统工艺美术,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2)《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促进艺术衍生产品、艺术授权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快工艺美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

3)8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各地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工艺品业要在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促进特色文化元素、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

(2)E(经济)

1)中国宏观经济预计将在2017年后期出现稳定的反弹,并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之中。

2)“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迈向高收入的富裕型发展阶段。预计2022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以上,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目标。

(3)S(社会)

1)人们消费趋向小批量生产加工和个性化设计生产。人们希望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和小批量生产或者定制业务,体现自己的生活爱追求。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2)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仅仅考虑产品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还考虑产品的其他延伸物,这些"延伸物"可能会与其他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优先考虑产品的认知度和心理上的认同感,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的主流。

4)T(技术)

1)3D打印技兴起,可以将计算机设计的产品直接生产,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给鲁绣的发展带来新的方向。2)绣线材料和针法不断创新发展,给予了鲁绣新的能量与活力。

2.鲁绣现存在问题分析

(1)当代鲁绣发展的不利条件

传统鲁绣是通过手工刺绣完成,刺绣的种类丰富,针法多样,这是鲁绣最具特色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于鲁绣的需求量大量增加。很多鲁绣生产商为了提高利润采用手工与机器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改变了刺绣原有的生产工艺和特定的生存环境。原来通过手工刺绣工艺完成的鲁绣逐渐发展成抽纱绣、手动缝纫机绣、和旅游纪念品等。主要销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鲁绣由于消费主体的变化,其使用功能逐渐从日常用品想工艺品转变,逐渐的脱离了大众消费,刺绣风格逐渐向苏绣等艺装饰风格为主的刺绣靠拢。鲁绣的识别性逐渐降低,其原有的文化意义和传统工艺逐渐消失。

(2)地域文化传播力不足

鲁绣忽略了对其价值和工艺的宣传,人们对它的了解不足,一些人也遗忘了传统鲁绣文化。几乎无人问津本地绣史,也遗忘了传统鲁绣技艺。如今,鲁绣工艺的生存环境已经被改变,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已经体会不到传统手艺的乐趣与情感的宣扬,很多传统的民俗习惯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丢。因此鲁绣应该加强对其文化和历史的宣传,重新唤起人们心中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向往与追求。

(3)缺少创新性设计

现在,随着电子绣花机的发展,鲁绣的很多针法已经失传,鲁绣逐渐被同化,与此同时,鲁绣的传承人数量也越来越少。鲁绣作品逐渐缺乏民俗,也缺少一定的实用性。与其他绣品相比,鲁绣还缺乏在设计性和创造性,单一、平庸的设计逐渐使它埋没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因此鲁绣的发展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加入其中,使鲁绣重新发挥其独有的魅力。

刺绣艺术论文篇6

谈及文化,首要问题要弄懂什么是文化?目前,在学术界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曾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关于文化的科学”进行分析,他认为“文化或者文明就民族意义来说,是一种复合整体,它包括社会成员人们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所习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但是,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成,包括三个方面即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泰勒的文化定义主要是揭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思想论断,是改造自然、和谐自然的结果。在劳动中创造文明,陕西民间刺绣的文化内涵符合这一论断。譬如,在表达人文情感方面的“鱼戏莲”“莲花石榴”“凤凰牡丹”“喜鹊闹梅”等刺绣作品传递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分析,陕西民间刺绣具有三个大方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我们认为的物质文化实际上指的是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的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譬如,“老虎鞋”“、老虎帽”“、布老虎”等刺绣作品无不展示着软雕塑般的精湛工艺。人们为了反映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整合和调控这些关系而建立的一整套体系规范,我们称为制度文化。这里的制度文化是社会关系学的阐述,作为民间刺绣显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刺绣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可以借用制度文化的构架解读刺绣标准体系来阐述文化的另一种形式无疑是对文化的深层解读。刺绣本身是艺术和技术的产物,脱离了艺术的价值观和技术标准,刺绣将失去美的本质。陕西民间刺绣针法足以证明这种观点,如“平绣、锁绣、参针锈、打籽绣、裹物绣、辫子股绣”等技艺标准沿袭这一内涵。

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于人心中的文化心态、文化心理、文化观念、文化思想、文化信念等。二是已经理论化对象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即客观化了的思想。陕西民间刺绣的精神文化体现在三秦人乐观豁达、古朴淳厚的性格特征。将自己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审美体验的物质化、形态化。在它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了固有的风格和原始的特征。

2文化价值研究

陕西民间刺绣形式丰富多样,大致分为布软雕、布刺绣、布拼、布搐四大类。多属于生活日用品工艺形式,其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地方民族特色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文化发展:其一,立足陕西面向世界的区域发展观念应要重视。作为陕西是文化旅游胜地,能将本土文化特色与旅游产品浑然一起发展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其二,加强刺绣传统技艺的保护,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形态应很好保护。一方面强化旅游产品纵向发展,另一方面多举办民间刺绣会展,建立保护机制,培养新人。

3小结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期末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集锦七篇
  • 下一篇: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整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