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6篇)

时间: 2024-01-11 栏目:公文范文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篇1

[关键词]流媒体;移动学习;移动流媒体;资源转换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李浩君(1977―),男,浙江上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移动学习、普适计算等研究。E-mail:。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和多媒体资源传播的日益频繁,迫切需要解决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实时高效传输问题;而流媒体能把连续的影音信息经压缩处理后存放到网络服务器上,以流式传输技术在网络上传输多媒体资源,让浏览者不需要等到下载完成,就可边下载边观赏,为互联网多媒体资源快速实时传递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视频点播、行业培训、远程教育、视频会议以及远程医疗等领域。[1]流媒体学习资源是指以学习为目的的流媒体资源,具有传统视频资源画面生动形象、内容直观易懂以及播放动态流畅等特点,弥补了其他学习资源教学情感缺乏等不足。根据流媒体学习资源播放设备的差异,可将流媒体学习资源分为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和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前者是指运行在传统互联网终端设备(如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上的流媒体学习资源,提供传统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视频学习资源,而后者是指运行在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的流媒体学习资源,提供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视频学习资源。[2][3]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各级各类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以及视频公开课程等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了大量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课程门数累计达到6000余门,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优质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而移动流媒体资源目前绝大部分都是由资源建设者自主开发,由于移动终端的多样性以及移动学习环境的复杂性,阻碍了移动流媒体资源顺利开发,造成了目前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根本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移动学习需求。针对目前传统流媒体资源丰富性和移动流媒体资源匮乏性的矛盾,本文首先分析了从传统流媒体到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的可行性,引入概念图理论,提出了从传统流媒体资源到移动流媒体资源转换理论,然后构建了基于该转换理论的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系统,阐述了该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等内容的设计思想,最后结合《现代礼仪》精品课程流媒体资源转换案例详细描述了该资源转换系统实现的关键步骤,验证了本研究工作的可行性。

二、从传统流媒体到移动流

媒体资源转换可行性分析

学习资源是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作为移动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通过视频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容易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但移动学习终端存在屏幕尺寸小、数据处理能力弱、支持格式有限等局限,使得移动流媒体与传统流媒体在资源呈现方式、知识组织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从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到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的关键就是能否对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进行上述四个方面的改进和处理,使得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能更好地适应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一)资源呈现方式转换可行性分析

目前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以Web学习网站形式存在,如学习社区、专题网站、Wiki、博客等,其中包含了大量流媒体资源。而移动学习资源则主要以WAP学习网站形式存在,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移动学习系统、新东方的“移动英语”学习网站等。目前移动学习相关研究正尝试从移动终端自适应机制出发,将现有的Web资源转换成WAP资源,以适应在移动终端上内容的自适应显示。如欧洲的MOBILearn项目将400门E-learning课程迁移为mLearning资源。此外多媒体转换技术也可以较方便地实现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格式和分辨率的转换,以适应移动设备的播放要求。

(二)知识组织形式转换可行性分析

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以“课程―章―节”三级目录来组织知识内容,对于具体某节资源也涵盖了多个知识点内容。而移动学习资源颗粒度较小,一般以单个知识点作为基本知识组织单元,并按照“类别―主题―知识点”三级目录来组织和维护移动学习资源。因此,通过绘制能反映该学习资源的知识点分布图,然后按照该分布图将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分割,并重新组织成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的移动学习资源,而对于流媒体资源可以通过FFMpeg等工具对流媒体资源进行分割操作。概念图是一种知识表征工具,它能够反映学习资源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为依据将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转换成移动学习资源,实现知识组织形式片段化转换目标。

(三)学习时间转换可行性分析

除了知识组织形式的不同,移动学习资源的学习时间也是影响资源颗粒度的重要因素。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学习时间设置一般与传统课堂时间保持一致,维持在45分钟左右,而移动学习环境下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量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将人注意力维持时间10分钟作为移动学习时间的上限,得到大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可。因此,将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切割成多个基于知识点的移动学习资源后,仍然要对知识内容过长(超过10分钟)的资源,按照10分钟的时间维度,进行再次分割操作,最后形成符合移动学习特点的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

(四)学习内容转换可行性分析

数字化学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硬件、软件、教学与组织技术等,积累了大量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成功地运用到各个行业的教育培训过程中。而移动学习实践活动是一种非正式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简单实用的内容,如生活百科、商务英语等;二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如考证考试、充电拓展类等内容,[4]而这些学习内容目前均有大量的传统流媒体资源可供选择,这为移动流媒体资源转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保障,有助于提高移动学习流媒体资源的建设效率。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虽然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与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利用概念图绘制工具对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进行知识点图系绘制,并以此为依据按照移动流媒体资源的特点进行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可生成符合移动学习环境下的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能极大地提高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建设效率,丰富移动学习资源内容。

三、基于概念图的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流媒体技术已经在互联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也为流媒体技术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创造了可能。概念图(ConceptMap)是指利用图式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表达和交流;一般由节点、连线和有关文字标注等内容组成,节点上的概念表示学习对象,而连接线上写上两个学习对象之间的关系。鉴于概念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诸多优点,已有学者将概念图相关理论应用于移动学习领域。[5][6]

本文根据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与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的差异性,结合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特点,[7]引入概念图理论,提出了基于概念图的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理论。该理论总体思想如图1所示,基于概念图的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理论主要包括资源筛选、概念图绘制、资源生成、资源重组等四个部分,其中资源筛选主要负责选择合适的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概念图绘制是移动流媒体资源建设人员在理解原有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内容的基础上,以概念图的形式来表现资源的知识结构,并为移动流媒体资源生成做好准备;资源生成是整个理论的核心,负责针对特定的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进行资源转换工作;资源重组主要负责对已生成的移动流媒体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使新生成的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移动学习实践活动。上述四个操作环节中,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后续与发展,它们共同构成了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理论。

图1从传统流媒体到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流程图

(一)内容筛选

移动学习并不是适合承载所有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部分合适的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可以被转换成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用来支持移动学习活动,因此,选择合适的传统流媒体资源是流媒体资源转换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坚持内容适合性原则与资源简单性原则相结合的资源筛选标准,选择面向终身学习的较为实用、简单、不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非正式流媒体学习内容,如语言短训、职业技能、轻松百科、生活保健、家庭理财、文化涵养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校教育中逻辑复杂度低的学习内容,如英语、语文等学习单元相对零碎、知识耦合性相对较低的课程资源也适合转换成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

(二)概念图绘制

本文将采用概念图作为知识组织分析工具,分析所选定的传统流媒体资源中所包含的知识结构以及所蕴含的具体知识点,以此作为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的重要依据。首先确定当前被转换的流媒体学习资源的中心主题;然后深入分析该资源内容,罗列相关概念;再次分析所罗列相关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内容,中心主题置于概念图的最上层;最后反复修改与优化,绘制与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相对应的概念图。

(三)资源生成

资源生成是真正实现从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到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的关键步骤。资源生成主要任务是将颗粒度较大的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成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本文将通过呈现方式、学习时间、资源组织等三个角度来设计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的生成机制。从资源呈现方式的角度分析,资源生成需要进行的操作有分辨率与资源格式转换,需要将高分辨率的、不同格式的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成分辨率较低、适合移动终端流媒体格式的学习资源。从资源学习时间的角度分析,移动学习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因此学习过程需要适应复杂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而被分割成多个零碎的学习片段,形成片段式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从资源组织的角度分析,移动流媒体资源一般以知识点作为基本的知识组织单元,并且按照“学科―主题―知识点”三级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

(四)资源重组

资源重组是对已经转化的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其能够更方便地为移动学习者所使用,提高学习效率。移动流媒体资源重组包括:概念图映射、资源序列化、添加资源描述信息等步骤。概念图映射是指将已经生成的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与绘制的概念图中相对应的知识点产生一一映射关系,便于资源管理人员利用概念图来管理相应的资源;资源序列化用以明确知识点及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的学习前驱后继关系,引导学习者按照正确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为了尽量提供更多的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背景信息,本转换理论最后步骤就是对已经完成转换的移动流媒体资源添加资源描述信息,使学习者能对资源的情境信息、知识目标以及相关视频内容的文字描述等方面有更明确的认识。

四、系统设计分析

(一)系统架构设计

从传统流媒体到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路,分成表示层、网络层、业务逻辑层、存储层等四层,层次结构清晰,软件耦合度低,便于管理和维护。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系统架构示意图

(1)表示层。该层为不同用户提供了相应的操作界面。资源建设人员通过PC终端,利用有线网络或WIFI接入,进行资源生成与重组等资源转换操作。学习者也可通过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利用GPRS、3G或WIFI无线网络,浏览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

(2)网络层。该层是为各类设备接入本系统提供网络支持,接入的方式可以通过GPRS、3G、WIFI等无线网络进行数据通信,也可以通过有线网络进行数据通信。

(3)业务逻辑层。该层用来封装系统的具体业务逻辑服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涉及资源上传模块、资源生成模块、资源重组模块等。

(4)存储层。该层负责为系统具体应用提供数据来源,并存储系统交互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传统流媒体资源库、移动学习资源信息库(概念图、资源序列、资源描述信息等)、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库、资源管理规则库(内容筛选原则、概念图绘制原则、资源生成原则等)。

(二)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上面提出的基于概念图的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理论,本文设计了从传统流媒体到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系统功能,该系统功能包括资源上传、资源转换以及资源重组等三大功能,具体系统功能设计如图3所示。

图3系统功能结构图

资源筛选:资源建设人员从以终身学习为视角、实用取向的非正式学习内容中,或者从与学校教学中逻辑简单、内容单元零碎的学习内容相关的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中选择合适的流媒体转换资源。

资源上传:资源建设人员判断该资源系列内容可以上传,有助于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的开展,通过系统的资源上传模块将该系列资源上传到系统传统流媒体资源库。

资源列表:资源建设人员可以查询系统中已经上传的流媒体学习资源,资源列表包括最新上传资源列表、未处理资源列表和资源系列列表。

概念图绘制:资源建设人员通过选择未处理资源列表中的一项内容,并通过流媒体播放工具播放该资源的视频内容,根据视频内容和概念图绘制规则,绘制该视频的概念图。

资源转换:资源建设人员确认绘制的概念图合理、有效,并通过概念图和10分钟两个维度对原有资源进行资源转化操作,操作后将得到多个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

概念图映射:通过资源生成操作,将得到的多个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和概念图中相应概念建立映射管理,方便资源建设人员管理新资源以及制作学习者的资源导航。

资源序列化:单纯依靠概念图导航,无法判别同一级中所列资源的前驱后继关系,因此,资源序列化的目的就是设置学习资源的前驱后继关系。

信息添加:为新生成得到的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添加情境信息、知识目标、知识重难点以及必要的字幕信息,方便学习者利用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开展移动学习。

五、系统功能实现

本文实现了基于Web的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系统各项功能,该系统采用WindowsServer2003作为系统服务器,ApacheTomcat6.0作为Web和WAP服务器;使用Java技术来开发Web应用程序,系统后台采用MySQL数据库,并使用MySQLWorkbench可视化数据库设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库建模和管理。系统集成化开发工具使用了MyEclipse8.5,网页开发工具采用Dreamweaver8和PhotoshopCS3,本系统实现案例使用了湖南大学袁涤非教授的《现代礼仪》精品课程资源,该课程内容逻辑相对简单,所需课程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度相对较低,而且课程内容与学习者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者对该类课程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概念图维度和时间维度是本系统实现资源转换的两个重要维度。资源建设人员首先要填写概念名称、选择父节点、子节点与父节点关系、是否是终端节点等信息;如果某个节点是终端节点,那么该节点可以成为知识点,包含相应的资源内容,因此需要为该节点设置其所包含内容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本系统利用Flex和ActionScript设计可视化的概念图绘制工具,从节点绘制、节点布局、连接线绘制等三个角度完成概念图的绘制工作,概念图绘制界面效果如图4所示。

图4概念图绘制界面

根据已绘制完成的概念图,资源建设人员可以得到由概念节点对象构成的知识点对象数组,按照预先设定的10分钟片段时间对节点数组信息进行修改,并以此为标准,对FLV资源进行分段处理和转换。根据图4所示的概念图,该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就被转换为定义与内涵、礼仪产生、礼仪形成、礼仪变革、礼仪原则、礼仪特征以及礼仪作用等7个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同时系统会自动完成资源与概念图之间的映射,然后自动跳转到资源序列化界面,系统会按照概念节点生成顺序作为资源序列化的默认顺序,资源建设人员可以通过向上箭头或向下箭头进行调整,系统也会根据每次的调整请求,动态调整移动流媒体资源学习的先后顺序,其效果如图5所示。

图5移动流媒体资源序列化操作界面图

为了增强单个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的可学习性,优化和完善转换后得到的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添加必要的学习资源描述信息,提高学习者对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最后形成的移动流媒体资源学习效果图如图6所示。

图6移动流媒体资源学习效果图

六、总结与展望

学习资源是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匮乏性和传统流媒体学习资源丰富性的现状,以快速、高效建设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为目标,提出了从传统流媒体到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思想,详细阐述了基于概念图的流媒体资源转换理论,设计并实现了从传统流媒体到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转换系统,为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但是,本文研究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流媒体资源类型的转换的,对于移动学习的片段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移动流媒体资源的协作构建机制以及转换后移动流媒体学习资源的学习效果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戈,廖建新,朱晓民,樊秀梅.流媒体分发系统关键技术综述[J].电子学报,2009,37(1):137~145.

[2]杨金花,宋宝瑜.移动流媒体在远程教育中的关键性技术及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6):104~107.

[3]吴天生.移动流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7,(8):109~112.

[4]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愫,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7):41~46.

[5]Gwo-JenHwang,Po-HanWu,Hui-RuKe.AnInteractiveConceptMapApproachtoSupportingMobileLearningActivitiesforNaturalScienceCourses[J].Computers&Education,2011,57(4):2272~2280.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篇2

关键词:关键词:就业信息服务语义Web本体

一、本体模型的基本概念

本体为知识库的建立提供一个基本的结构和一套概念及术语来描述某一领域,并且获取该领域的本质概念结构,这些都是通过本体分析完成的。然后,知识库就可以运用这些术语来表达现实或者虚拟世界中的正确知识,本体分析就是明确知识的结构。知识处理较为可行的方案是BernersLee提出的语义Web结构。

在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中,由于该系统要为人才的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因此一方面系统要存储并毕业生的有关信息,以方便用人单位的检索;另一方面要存储并企业招聘信息,方便学生查询。因此,在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中需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创建本体。

二、语义网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框架

就业信息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存储各种人才的供需信息,并提供良好的资源访问和信息检索方式,方便企业用户或毕业生进行信息查看和检索;同时还要便于用户对资源的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热点给毕业生以提示,或根据毕业生的特点推荐用人单位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规划如下:

毕业生通过注册可以将信息到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中,在后台数据库中保存,企业也可以将企业信息和招聘信息到平台中。注册用户经过登录后即可维护自身相关的信息资源,企业用户可通过企业入口登录,管理企业信息,如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性质、员工构成、人才需求等相关信息;学生用户登录后可维护自身相关信息如所学专业、取得的行业资格、特长、对职位的期望等等。管理员主要进行系统的整体维护和用户的管理等基础维护性工作。企业和学生可以在资源本体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率的信息交互和检索。

三、本体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

资源本体是语义Web建设的关键,是各类资源重用和共享的桥梁,构建就业信息资源本体主要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1.将资源自身的信息以元数据表示。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目的是提供数据的含义,元数据可包括资源名称、类别、存储位置、内容等,元数据通常用XML和RDF进行描述。

2.建立资源本体词汇表。它定义了领域知识的特定术语及其关系,在本体词汇表中,必须明确指明各术语的概念,确定术语之间的约束关系和映射关系,反映出资源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本体概念设计

1.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本体的服务领域及其使用范围。该本体本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成熟后可以此为基础再扩展到省内高校就业信息系统。该本体需要解决毕业生对就业的需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本体有哪些类、那些属性,以及供需双方的信息如何匹配的问题.

2.确定高校就业本体词汇。高校毕业生就业本体的建设在包含对人才关键观测点的同时符合相关教育部相关规范。所采用的词汇以毕业生就业所需的基本资料为基础,再结合用人单位及相关领域的需求。系统设计的毕业生就业本体中主要的类别有学生(student)、用人单位(enterprise)、高校(university)、学生所在院系(department)、专业(speciality)、企业主管部门(Authorities)、地址(address)、单位(unit)、企业单位招聘信息(employinfo)等。

3.定义领域类别及决定类别、子类别的阶层关系。系统的本体间类别的关系比较简单,类别student、speciality、address、department为毕业生就业中一般类别;另外Authorities、university、comprise为unit的子类别。

(三)创建毕业生就业本体

根据前述对建立应用领域的本体论方法和概念设计的讨论,建立高校就业领域本体,再将现实世界的内容作为实例加入到高校就业系统本体论中。该本体以RDF/XML描述逻辑为基础,利用Protege3.2应用程序作为本体的设计和开发工具,建立毕业生就业本体。其中,有关毕业生的部分本体描述过程如下:首先定义命名空间,然后对基本概念进行定义定义属性,具体代码省略。

四、本体的操作

在创建完本体之后,系统要根据本体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查询,我们选用Jena作为本体操作的工具,它提供了丰富的API能帮助我们对本体进行创建、读写和检索等操作,具体代码省略。

五、总结

将语义web应用到就业信息服务中,能够弥补现有平台资源分散、检索结果不精确的不足,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人才供需双方的沟通透明度。在本文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完成了本体模型的构建,接下来将在现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实施。在我们开展的小范围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在未来必将改变就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

参考文献:

[1]AntoniouG,vanHarmelenF,陈小平.语义网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篇3

从一九九三年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GroupInc.)首次提出ERP概念开始发展至今,ERP不但能够笼盖整个供需链的信息集成,而且不断被赋与了更多的内涵,已经经能够体现精益出产、麻利制造、同步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出产、束缚理论等诸多内容[一]。与此同时,关于ERP钻研以及利用的发展更加迅猛,跟着各大媒体广泛报到,各种研讨会大量召开,呈现了大量ERP相干的钻研成果以及各具特点的利用软件产品,ERP的概念以及利用也以企业信息化领域为核心,逐步深刻到了政府、商贸等其他相干行业。

二00一年,跟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一七号文件的和相干政策、轨制的出台,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具体而言,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就是依靠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的基础网络设施,应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树立4大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102金工程,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完美的服务,从而带动整个政府信息化建设不乱以及有序发展[二]。“电子政务是1场深入的革命”。踊跃应答电子政务的挑战,必需要有先进的理念做指点。没有先进的理念,电子政务建设就会缺少正确的指点思想以及统1计划,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就不能充沛施展财政资金、国家干部、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各种形态的国有资产、戎行等各种政府资源的优势,为公民及相干组织提供优异的管理以及服务。

基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艰难性、深入性以及首要性,北京用友政务公司于二000年结合ERP相干理论以及实践,在政府信息化领域,首次创造性地提出GRP(政府资源计划)理念,并以此指点公司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实践[三]。二00二年,上海iVisions技术有限公司也在解决方案蓝图册中提交了IGRP方案[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钻研院信息化钻研中心[五]、大连理工大学[六]等都接踵论述了自己关于对于GRP的认知以及实践。

本文将在GRP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就GRP中的政府资源问题进行论述。本文第2节将扼要介绍GRP基本概念和3个层次;第3节将在GRP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人”、“财”、“物”、“信息”4个方面,说明GRP政府资源的形成和各组成部份之间瓜葛;第4节将就如何有效地应用政府资源给出1些有利的建议;最后给出结论。

二.ERP与GRP基本基本概念比较

GRP的概念来源于ERP,参照ERP的定义法子,咱们也将从管理思想、利用软件以及管理系统3个层次对于GRP概念进行定义。

七四0)this.width=七四0"border=undefined>

图一:GRP概念层次图

从管理思想层次上,GRP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政务流程管理以及政府资源集成。不管对于于实际的政务工作,仍是电子化的政务工作而言,流程化是政务工作中1个无比显著的特色。GRP中的政府流程是1个端到端(EndtoEnd)的要求响应链条(Request-ResponseChain)。端到端是指任何1个政府流程都会有开始节点以及收场节点,也即政府流程在运作进程中确定会终止;要求响应链条是指在任何1个政府流程中,不管是主动的,仍是被动的方式,不管是基于事件驱动的方式,仍是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该流程都将会通过要求响应的方式进行运作,并终究达到收场节点。在要求响应链条中的每一1个节点中,都将对于政府资源进行整合,并附加或者限定政府资源所进行的操作或者者对于于这些资源所进行的操作。因而可以说,政府流程管理就是以政府资源公道配置、政府流程不断优化为目标,通过政府流程对于政府资源进行整合以更好地服务于政府或者公家的本身迭代进程。从宏观上讲,政府流程管理自身就是对于政府资源进行集成的管理,在政府流程中的每一1个节点上,任何1个流动都需要政府资源的介入以及运作才能够完成,政府流程将政府资源有机地联络在1起,协同工作,公道配置并施展其最大效率。反过来,政府资源的公道配置也增进了政府流程的优化,简化政府工作步骤,提高政府工作效力,晋升政府服务质量。从微观上讲,政府资源的集成可以通过门户、数据库接口、格式文件等工具或者方式进行,具体也可能表现为良多情势,比如1个政府工作人员介入某1个流程做1项具体的工作、政府流程中某1个流动需要从某1个已经有系统中提取某1个数据或者者通过某1个已经有系统发送邮件、即时通知等。目前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政府资源集成主要表现在对于电子政务利用系统的集成、电子政务信息的集成以及政府资源的公道配置以及优化方面。

从利用软件层次上,GRP利用软件是以G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综合使用C/S或者B/S架构、数据库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网络通讯技术、商业智能理论以及工具、绩效管理理论以及法子等,面向电子政务领域提供的采集、收拾、管理、交流、查询、统计、汇总、分析、报表或者相干智能利用的软件工具。GRP利用软件从具体表现情势上可以划分为良多种,比如从软件功能上划分,可以包含政府人事管理软件、政府物质管理软件、政府财务管理软件、政府资产管理软件、政府工资管理软件、政府绩效管理软件、政府采购软件、政府办公自动化软件等;从利用行业划分,可以包含财政管理软件、审计管理软件、

税务管理软件、国资管理软件、国库集中管理软件等;从软件利用模式上划分,可以分为B/S结构软件、C/S结构软件,其中B/S结构软件又可以分为大集中式利用软件、散布集中式利用软件或者者实时集中软件以及按期集中软件。从管理系统层次上,GRP管理系统则是整合GRP利用软件,面向政府领域,应用政府机构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区域性电子政务利用或者者行业性电子政务利用的总体解决方案。从笼盖规模角度,GRP管理系统涵盖了政府管理轨制以及管理法子、相干GRP利用软件、政府各项工作流程、政府各种资源和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中各种计算机硬件、软件、工具等。

ERP的概念可以从3个层次上理解[一]。从管理思想上,ERP是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GroupInc.)提出的1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从软件产品角度,ERP是综合利用了C/S、B/S体系、瓜葛数据库、面向对于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4代语言、网络通讯技术等,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从管理系统角度,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于1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概念中包括了两个首要思想: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集成。ERP从供应链的概念动身,着眼于供应链上物料的增值进程,维持信息、物料以及资金的快速活动,处理各个环节的供需矛盾,以企业有限的资源来应答市场竞争以及机遇,请求以起码的损耗、最低的本钱、最短的出产周期发生最大的市场价值以及利润。信息集成体现为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就是要集成供应链上所有流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信息同享,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决策根据。信息集成其实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要集成上下游的供应商以及客户的信息,这也是精益出产以及麻利生成的主要精神。信息集成也有助于供应链的动态变化和企业信息实时响应的需求。

可以说,GRP的概念来源于ERP,即面向政府领域,提供政府资源计划,有些为了强调GRP与ERP的紧密瓜葛,乃至将GRP称为GERP。从最宽泛的管理系统角度,GRP是指树立在现在通讯技术之上,以优化政府管理以及服务,公道配置政府资源为目标的管理系统。政府管理以及服务的优化抉择于政务流程的优化程度,政府资源的公道配置来源于政务信息的同享程度以及政务资源的整合程度。下面咱们在对于ERP以及GRP进行比较分析时,也将主要从管理系统的角度以及层次进行说明。

GRP的两个最为首要的思想为政务流程管理以及信息集成。政务流程管理不仅需要涵盖政府机构内部的政务工作流程,还需要包含本单位的上下级管理机构的相干流程,在这点上,与ERP的供应链的全进程管理思想是无比相似的。信息集成包含了利用集成、数据同享、资源整合。首先,GRP需要集成政府部门已经经存在的利用系统,解除利用碎片以及信息孤岛;其次,GRP也请求在整个政务流程中实现数据同享,减少政务工作繁杂度,同时也可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以及信息增值;最后,资源整合是指要打破各级政府以及部门对于资源的垄断以及封锁,强化政府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以及保护,使政府资源真正服务于社会,创在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综上,GRP可以从管理思想、利用软件、管理系统3个层次进行定义:

·GRP管理思想以政务流程管理以及政府资源集成为核心;

·GRP利用软件是以G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综合采取信息通讯技术,面向政务领域所提供的标准GRP利用产品平台以及相干开发工具(组件)的总称。

·GRP管理系统是整合GRP利用软件,面向政府领域,应用政府机构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区域性电子政务利用或者者行业性电子政务利用的总体解决方案。GRP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公道配置政府资源以及优化政府业务流程。

三.GRP中的政府资源

目前,关于GRP和GRP政府资源相干的钻研文章较少。在政府资源方面,大连理工大学钻研人员认为政府资源是GRP分析、钻研、计划以及管理的对于象。政府资源包含物质资源管理(如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空间资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等等)、人力资源(包含民族宗教、教育与培训、就业与失业、福利与社保、医疗卫生、文化文娱、体育健身等触及人的社会事务)、金融资源(包含财政税收、期货证券、储蓄国债等)、公共安全(包含国家安全、社会治安、行动规范)、信息资源(包含法律法规、政策轨制、公家舆论、外事新闻等等)[六]。

咱们所提出的GRP政府资源是1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凡是电子政务中触及到的各类实体咱们均称之为政府资源。归结起来,政府资源主要分为4类,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人”、“财”、“物”,再加之“信息”。

七四0)this.width=七四0"border=undefined>

图二:GRP政府资源组成部份及瓜葛示用意

如上面图二所示,GRP政府资源主要包含“人”、“财”、“物”、“信息”4个组成部份。其中,“人”是GRP利用软件或者管理系统中的主体,“财”、“物”则对于应于GRP利用软件或者管理系统的客体,“信息”1方面作为GRP利用软件或者管理系统中对于“人”、“财”、“物”的描写实体而存在,另外一方面,通过在“人”、“财”、“物”之间的传递或者活动,完成GRP利用软件或者管理系统所请求的繁杂功能。因而,任何1个电子政务利用软件或者者管理系统都是由“人”、“财”、“物”、“信息”(或者者“人”、“财”、“物”中的1项或者者多项)所形成,是通过信息将“人”、“财”、“物”(或者者“人”、“财”、“物”中的1项或者者多项)有机连接所形成的总体。

GRP政府资源中的“人”是1个广义、泛化的概念。“人”是GRP利用软件或者管理系统的主体,凡是能够对于GRP政府资源中的财、物和信息进行操作的实体,都可以看做属于“人”的范畴。因而,GRP政府资源中的“人”既多是介入政务工作的实实在在的人员,也多是电子政务利用中的1个软件、1个系统或者者1个Web服务等。

相对于于GRP政府资源中的“人”而言,GRP政府资源中的“财”以及“物”是相对于狭义、具体化的概念。“财”以及“物”是GRP利用软件或者管理系统的客体,针对于“财”以及“物”之上的操作由“人”来完成。在电子政务中,凡是与“收”或者“支”相干的实体,都可以看做属于“财”的范畴;凡是作为“收”或者“支”的表现情势的客体,都可以看做属

于“物”的范畴。关于GRP政府资源中的“人”、“财”、“物”以及“信息”,下面咱们将通过如下1个简单的示例进行说明。

七四0)this.width=七四0"border=undefined>

图三:GRP政府资源之“人”示例图

由上面图三,GRP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由系统的用户、国有资产管理利用软件、国有资产信息门户、房屋建筑管理系统、疆土资源管理系统形成。其中,国有资产管理利用软件需要接管用户的要求,同时与房屋建筑管理系统、疆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交互,获取国有资产相干数据并与本地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于等操作,国有资产管理利用软件发生的信息1部份直接反馈给用户,1部份需要通过国有资产信息门户展示给用户。

对于于上图虚线内的GRP国有资产管理利用软件而言,政府资源中的“财”与“收”或者“支”相干,对于应于国有资产相干的预算、购置、调配、出租、出借、转让、联营等所对于应的财政拨款、资产收益以及资产支出;政府资源中的“物”作为“财”的表现情势,对于应于由财政拨款、资产收益或者资产支出所构成的GRP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规模内的国有资产,这里限制于具体的房屋、建筑物、土地等,还可能包含特殊装备、仪器仪表、车辆等资产。

政府资源中的“人”1方面包含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用户,同时还包含GRP国有资产管理利用软件、GRP房屋建筑管理系统、GRP疆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GRP国有资产信息门户,这4个对于象能够操作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规模内的房屋、建筑物、土地等国有资产和相干信息,因而应属于“人”的范畴。

政府资源中的“信息”则是对于上述GRP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人”、“财”、“物”的描写,和在3者之间传递或者交流的数据,比如国有资产购置审批流程信息、到国有资产信息门户上的数据、用户输入的要求数据、国有资产管理利用软件与房屋建筑管理系统、疆土资源管理系统之间交流的数据等。

四.如何有效应用GRP政府资源?

依据我国电子政务计划,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依靠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的基础网络设施,应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树立4大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102金工程,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完美的服务,从而带动整个政府信息化建设不乱以及有序发展。不管是从基础数据库来看,仍是从102金工程以及政府门户网站来看,政府资源拥有笼盖规模广、数量大、表现情势多样、利用模式繁杂等特色,因而政府资源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占有无比首要的电子政务建设核心肠位。

那末如何有效的应用政府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就成为1个值患上深刻钻研以及探讨的方向,也是1个需要延续钻研以及不断改善的主题。下面咱们将基于GRP理论方面的钻研以及电子政务利用系统建设经验,就如何有效地应用GRP政府资源给出1些有利的建议。

(一)对于政府资源要加强管理、全面设计,重视标准化

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领域为例,依据财政部二00二年年底的统计数字,我国国有资产总量为一一八二九九.二亿元,经营性国有资产约七六九三七.八亿元,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约四一三六一.四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超过三0四0六.一亿元,约占二五.七%,比去年增添四二四二.六亿元,增长幅度到达一六.二%[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我国国有资产存量中占有至关的比重,然而也暴露出执法力度不够,法律监督不到位,资产管理观念稀薄,责任不落实、资产配置不公道、资产使用效力低、资产处置随便和资产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因而如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领域内的政府资源进行有效、科学地监督以及管理是相当首要的以及燃眉之急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领域内的政府资源包含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已经经、正在或者将要施行的利用软件或者管理系统、包含车辆、房屋、土地、建筑物、无形资产等在内的国有专项资产和上述资产通过出租、出借、转让、联营等相干的收支等等。因而对于上述种种政府资源,首先应加强管理,制订行政事业单位统1的国有资产管理标准,同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更要全面设计,从总体动身,通盘问虑。

(二)对于政府资源要整合优化、加强同享,重视可用性

从GRP概念的管理思想层次上来看,GRP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政务流程管理以及政府资源集成,政府资源集成具体表现在对于电子政务利用系统的集成、电子政务信息的集成以及政府资源的公道配置以及优化方面。可以说,没有经由整合的政府资源是疏松的、无序的,也是不可用的或者者可用性不强的。因而如果但愿政府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而提高政务资源的使用效力以及应用率,还需要整合政府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政府资源,将疏松的政府资源转换成为高度集成的、有序的政府资源的聚拢然后提供给用户使用。此外,在进行政府资源整合优服务于同享利用的时候,还需要重视可用性。没有可用性或者者可用性不好的政府资源终究将不会被用户所接受。如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只有整合来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源、房屋管理局的房屋、建筑物质源、车辆管理局的车辆资源、疆土资源局的土地资源、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等,在权限节制的基础上充沛实现同享,才能够真正使患上政府资源为用户所用。

(三)对于政府资源要利用主导、提高应用率,重视易用性

有了整合、同享、可用的政府资源,如何提供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也是应当注重的问题,这就是政府资源的易用性问题。政府资源易用性的加强自然会带来政府资源应用率的提高,应用率的提高也有益于深化电子政务建设以及提高信息化程度。如何提高政府资源的易用性呢?咱们认为对于政府资源的使用要以利用为主导,将利便、易用的利用软件作为政府资源的工具或者载体,使患上用户能够更利便地、更有效的、更高效地获取自己真正需要的政府资源,才能够真正提高政府资源的应用率。

(四)使用政府资源要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重视实效

政府资源中的“财”、“物”以及“信息”,终究要提供给政府资源中的“人”所使用,加强政府资源的可用性、易用性以及应用率也部份取决于利用软件或者者管理系统用户的素质以及水平,因而在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应加强用户在如何更好、更有效、更高效的使用政府资源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及信息技术水平。

五.结论

本文在GRP基本概念基础上,通过对于GRP政府资源中的“人”、“财”、“物”、“信息”4个方面的论述以及分析,明确了GRP政府资源的规模,并对于如何在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更有效地应用GRP政府资源给出了1些有利的建议、业务需求、产品模式、系统架构、市场特色等方面的比较钻研,对于ERP以及GRP进行界定,理清瓜葛,找出异同,以期对于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有所匡助。。

参考资料

[一]朱春燕,马光华.管理新视线ERP与供需链管理.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二]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点意见,中办发[二00二]一七号

[三]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电子政务红皮书..cn/

[四]IntelligentGovernmentResourcePlanningSolution,

/ebusiness/pdf/affiliates/solutions/ivisions0二二八.pdf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篇4

关键词:数字城市;概念;发展现状;问题;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64-02

一、数字城市的概述

“数字城市”的设想最早由已故的王之卓院士提出,直到美国前副总统戈尔(Gore)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举行的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上,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报告,提出“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战略构想”才被社会广泛认识和了解。

从功能上讲,数字城市是一个将城市和城市外空间连在一起的虚拟空间,它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供远程用户访问。虚拟空间涵盖这座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人文、经济、社会和居民日常生活等各方面信息。

从技术上讲,“数字城市”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数字城市”概念,即城市信息化,是指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经济信息化,建立城市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企业、电子社区,并通过发展信息家电、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建立信息化社区。狭义的“数字城市”概念是指: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实施和信息系统。其本质是建立空间基础设施并在其基础上深度开发和整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

二、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

1994年,美国颁布了总统行政令实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ationalSpatialDataInfrastruct,NSDI)计划,正式在美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中开展直接协调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和管理的活动。随后其他西方国家大多成立了针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和管理的相应机构,础地理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数字城市建设。德国的RostockStuttgat大学建立了模型系统,具有对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关的查询、分析和显示功能;新加坡首次提出了“智能城市”的设想,并正在积极建设中;日本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的示范工程,日本电信与京都大学、Stanford大学合作致力开发网上虚拟京都;新加坡在“智能岛”的建设中提出了IT2000的概念,专门成立了一个国家计算机委员会,并制定了发展战略。

国外数字城市建设是伴随着GIS技术应用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大体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GIS系统研究与建设时期(1960-1989)、基础地理信息化建设时期(1990-1998)、行业应用信息系统研究与建设时期(1994-2001)以及“面向需求”的综合研究与建设时期(2001至今)。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到达第四阶段。当然,也有很多国家还处在基础技术系统建构的初级阶段。

(二)国内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城市起步较晚,从国内数字城市发展阶段的状况来看,我国处于四个阶段并举的局面。相对而言,通讯基础设施的进展速度比较快,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进展比较缓慢,且水平参差不齐;政府、企业互联互通刚刚起步、企业信息间的互联互通更需发展和提高。以政府网站为例,比之全国3、4万个市、县、镇政府的总量来说,现已上网的不足3000个政府网站仅占到10%还少。

三、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各城市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并不统一,既有较正规的专业主管部门(如信息产业局、信息办、信息中心等),也有将现有部门(如发改委、科委、建委等)的职能扩展,兼管数字城市的建设,又出现了国家各部委的行业纵向网络和地方政府网络系统、政府各部门网络和企事业单位网络以及各大电信运营商网络系统之间的相互分割或重叠,由于数字城市规模庞大,具体组成项目的管理权限和资金来源各不相同,造成政府对于数字城市的统一规划难以顺利实施,存在多头管理和建设的条块分割状态,难以最有效地集中资源进行数字城市的建设,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基础项目建设中的“软”、“硬”失衡现象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不顾自身发展状况和特点,不对本单位内部管理或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整合及再造,盲目的投入巨资购置大量的软硬件设备,追求尽快建成宽带网络和形形的网站,而忽视了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大型信息资源库的基础建设工作,致使耗费巨资建设的各种网络和网站因为缺少可以运行的信息内容而成为“裸网”,导致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形同虚设,长期无法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

(三)欠缺统一的标准

目前各地的数字城市建设基本按照各地的情况自行规划,虽然国家有关部委也出台过一些规范性的文件,但由于数字城市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信息化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导致数字城市的理论研究和标准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这个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数字城市各组成模块之间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对各模块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国内相关的基础软件也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整体效率低下,间接影响了市场力量对于数字城市建设的参与,造成数字城市基本以政府需求为导向,前期投入和维护基本以政府投入为主,难以实现数字城市沟通全社会和为民所用的目标,同时给财政带来了相当沉重的负担。

(四)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出现信息孤岛

我国数字城市的信息资源共享状况不容乐观,横向和纵向上同时存在两类“信息孤岛”:各个城市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愿望很强烈,但是缺乏相互协作机制,各城市基本上是独立地建设基础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难以实现全省、全国共享,甚至不能实现本市各单位之间的共享,形成横向的“信息孤岛”;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计划、财税、金融、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公安、工商、海关等行业主管部门建设了大量面向行业内部的纵向信息网络系统,这些系统不仅相互独立、相互屏蔽,而且受到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和各城市之间缺乏基本的共享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使价值极高的经济、社会信息资源被束之高阁,形成了纵向的“信息孤岛”。因此,各种“信息孤岛”的存在是对数字城市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数字城市建设长远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建设数字城市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和宣传,弄清数字城市的内涵

对于数字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必须通过深入学习,正确理解数字城市的概念,了解其特点、本质以及所涉及的内容,不能想当然地套用像“卫生城市”一类的概念来理解“数字城市”的概念,也不能简单地把数字城市和网站划等号。尽管数字城市的建设有相应的立项、审批和监督程序,但是决策者对数字城市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规模、水平和效果。对于那些数字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不仅要熟悉本部门所承担的数字城市建设的工作内容,还应了解整个数字城市建设的全局规划,在数字城市产业链中明确自身的定位,与其他环节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

(二)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加强监督与管理

数字城市的建设一定要由政策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和现有条件做出统一规划,制定合理的战略计划,按照计划分布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政府还应该完善政策法规与保障体系,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同时还要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统筹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成果,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对于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信息孤岛,首先要从制度上消除其“私有性”,制定信息共享的政策法规,然后从技术上制定统一标准,规范数据格式,以实现MIS、OA的互连、互通、互动,真正做到无缝链接。

(三)依靠市场运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在政府投资的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多元化投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组织和鼓励企业积极地参与,调动政府、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协调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他们各司其职、协同工作。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多渠道融资、多元化投入、多形式运营,建立创业联合投资网络,逐步形成市场化、国际化的投融资机制,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对信息化工程和项目的商业性开发。政府还应合理引导信息消费,积极培育和不断扩大信息消费市场,使企业看到数字城市的美好前景,积极主动投身于数字城市的建设。通过依靠政府支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当全面建设数字城市的条件还不成熟时,不必盲目跟进,仓促上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力,采取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策略,分步实施,可以先建立一些部门信息网站,逐步增加GIS、GPS、RS等技术成分,同时加紧进行基础地理信息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金融服务设施、安全应急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工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网上政务、网上商务、网上金融、网上教育等工作,通过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促进数字城市的建设,提高数字城市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五、结束语

数字城市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力共建,多学科跨专业的融合,促进其最广泛的社会应用,这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国家测绘局正是基于这个前提提出了开放、灵活、科学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模式。它不仅可以满足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大众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要,还可以不断试验,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及决策支持,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效率,以及整体性的解决城市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1世纪城市的发展将为数字城市的发展提供十分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将给城市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和应用服务带来新的挑战。现在数字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极大的阻碍和制约了数字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导致了建设的低效以及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王要武、郭红领、杨洪涛.我国数字城市见者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公共管理学报,2004,(05).

[2]张大朋.我国数字城市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其方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3]王宏伟.浅谈数字城市建设[J].科协论坛,2009,(07).

[4]廖鲁海、谢霞.关于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理性思考[J]情报杂志.2004,(5).

[5]谢明.数字城市建设与发展探讨[J].工程论坛,2005,(14).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篇5

关键词:本体;政府采购;知识管理;语义

0引言

与传统的方式相比,目前政府采购主要通过网站向社会所需购买的产品及服务信息,这使得政府采购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这些网站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在搜索信息时,需要人工干预才能做出判断。如何形成政府采购领域的知识库,在Internet海量信息中进行信息的搜索、组织和管理,是一项迫切的需求。就目前而言,要从Internet的非结构化信息中获取知识,并创新知识,还存在难度。本文提出的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模型,将定义政府采购领域内概念或术语之间的关系,建立本体库,使知识的共享和重用成为可能,最终使政府采购行为更具科学性,并提高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能力。

1相关研究

在知识管理中引入本体的概念,使分布式的、异构的平台之间知识共享,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将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与政府采购相结合,目前开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针对工作流系统应用在企业知识管理时面临的流程数据难以整合、文件内容词汇关系的不明确及存取控制不便等问题,武凌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工作流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并介绍了其设计及实现机制。该系统以XML作为流程文件交换与存储格式,利用本体论的方法将不同知识领域包含的概念及关联特性整合到工作流程中,并设计了基于角色继承的授权管理机制进行精确的文件存取控制。王英林等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知识处理模板与基于实例推理方法的可重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在该框架中,知识被视为本体概念的对象实例。倪益华等研究了知识管理实施中的关键技术――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示、企业知识的构建、知识的共享和集成,采用Protege2000设计了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为制造企业实现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吴沛,粟湘等分析了知识管理中的异构特点,描述了本体在知识管理中的相关技术,结合某物流企业的实例提出了知识管理中基于本体集成的框架。

本文将借鉴以上的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政府采购理论,提出面向政府采购的知识管理模型。

2基于本体面向政府采购行为的知识管理模型

为了解决目前政府采购网络资源无法有效共享、计算机无法智能识别的问题,本文结合语义Web、本体建模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本体面向政府采购行为的知识管理模型。该模型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即:网络爬虫、语义标注、知识库、本体库及语义检索。主要流程为:首先通过网络爬虫从Internet上的政府采购网站获取相关的资源或信息,然后由语义标注模块结合本体库对资源或信息进行语义标注,形成知识库。网络用户则可通过语义检索模块结合本体库从知识库中读取相关信息。

以下我们将详细描述各模块的功能及实现原理。

网络爬虫的功能是从Internet上获取和政府采购相关的网页,并从这些网页中抽取信息。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与政府采购相关的信息也是不计其数,如果采用手工的方式采集网络信息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采用网络爬虫的最大好处就在于积极、主动地、根据既定目标获取网络资源。如果自行开发一套网络爬虫,不但成本高,而且效果未必好。本文采用的是一个开源的网络爬虫系统Heritrix。它最大的优点是开源,我们可以根据特定的需要进行代码修改,并且Hefitrix在全文搜索、可扩展性方面也是相当出色的。在本系统中我们将以浙江政府采购网()为例,使用Heritrix对站点进行分析,抓取主题相关的URL,对目标网页进行一定过滤,建立索引,获取结构化数据和元数据。本体库的创建是本文模型实现的关键。Gruber给本体进行了最准确的定义:“本体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从根本上说,本体描述的就是概念或者术语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将政府采购所涉及的内容概括为三种抽象类型进行表达,即概念、概念的属性以及概念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叠加公理定义,形成具有复杂语义关系、支持推理的政府采购本体库。

有了本体库和网络爬虫获取的资源后,我们就可以对资源进行语义标注,形成政府采购领域的知识库。通过语义标注,计算机将自动识别资源的含义,方便用户检索。语义标注主要是对网页抽取出所需的语义信息,并根据本体库对抽取的信息进行语义标注。以浙江政府采购网为例,我们将根据本体库中定义的概念、概念的属

性以及概念间的关系,对网站中提供的具体的企业、产品、政府部门及其需求之间建立关系。我们也可以把语义标注过程看作是为本体添加实例。在语义标注时,如果采用手工标注的方式,将会非常繁琐,本模型中将采用目前应用广泛的基于Wrapper数据抽取方法,利用HTML网页的结构特性,结合本体库,对资源进行自动标注。

网络用户进行政府采购信息搜索时,语义检索模块能根据本体库分析出用户查询语句中概念的同义及上下位等语义关系,从知识库中获取所需的实例信息。

3面向政府采购行为的本体建模

从上文对模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模型的实现需要用到不少关键技术,其中最为关键是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本体建模。我们将采用本体建模工具Protege创建本体。

本文采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七步法对政府采购领域进行本体构建。第一步,明确我们建立的是政府采购领域的本体。应用该本体的目的是使政府采购能更高效、更科学地为公共需求服务。第二步,考用现有知识本体的可能性。目前面向政府采购的知识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该领域内本体库的创建还没有先例可查。第三步,列出政府采购领域知识本体的重要术语。这一步非常关键,为了使本体能全面地反映政府采购行为,需要列出一个详细的术语清单,此时不必考虑术语的重复及交叉关系。第四步,定义类及类的层次关系。我们将采用自顶向下法,从领域内的最大概念开始,逐步将其细分。在本文中,我们将这些概念归纳为四大类:企业、产品、服务、部门,再根据现实情况对这四大类细分(详见图2、图3)。第五步,定义属性。属性分为对象属性和数据属性,如企业名称、企业电话等可以定义为企业的数据属性,将需要购买定义为对象属性,该属性的主体类为部门,值域为产品和服务。通过属性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确类或概念间的同义关系、上下位关系,使得我们在查询网络资源如生产电脑的企业时,系统会将生产计算机的企业信息也返回给用户。原因是在定义本体时,我们将计算机和电脑定义为同义关系。第六步,定义属性的类型、取值范围及值的个数等。第七步,创建实例。我们可以将创建实例理解为对网络爬虫获取的网络资源进行语义标注。如对某一产品定义生产企业、相关产品、报价、哪些部门需要等语义信息。

在使用Protege创建本体时,为了使我们创建的本体可重用性更高,我们对概念、属性都采用英文命名方式。根据上述的七步法,最终我们设计出的本体根据概念间的关系进行自动推理后,产生图2、图3所示的本体库。因文章篇幅关系,图2、图3只列出了主要的类关系。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篇6

当旅游市场发展到一个相对完善的水平时,旅游者对自己的旅游方式以及消费观念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表现在旅游过程中所追求的自由,高质且量身订制的个性化专业服务。

旅游是―个集吃、住、行、娱、游、购六大要素为一体的―个综合性产业,一次旅游活动涉及到众多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而旅游信息又有着丰富的空间和时间的内涵,再加上旅游过程是―个受自然、人为等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如何组织并安排好各相关的服务设施和旅游资源,协调好各种旅游服务产业提供的各项服务。并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服务流程的描述,进行功能、行为、策略和推理过程。现在较为成熟的推荐方法也有很多,下表列出了几种推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知识库的推荐更适合完成我们所提出的个性化旅游推荐这一点。它是建立在用户需求和偏好基础上推荐的,因为在知识库中,景区的各项属性都与用户的需求有了相应的联系,也就是所形成的知识。因此在获得用户的需求后,就能够快捷准确的从知识库中获得所需要的景区信息,并推它不需要用户资料等信息,只需构建旅游资源的知识库,就可以与用户产生互动,将用户的需求映射到景区的潜在属性上,完成对旅游项目的选择。

传统的旅游信息系统(TIS)一般是建立在数据库系统基础上的,欧洲的一些国家曾有过许多成功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有瑞士阿彭策尔信息系统、奥地利蒂罗尔信息系统等。数据库系统管理的是数据,而知识库系统管理的是知识。[1]

二、知识库的构建方法

关于“知识”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它被理解为“通过学习或经历所得到的理解和认识”或理解为“所发现、理解或学到的东西的总和”。消息应该被理解成对可用数据释义的叙述。数据则应该理解为:“附有数据的标记”。所以,知识是一个三元组的一部分。这个三元组是:数据、信息、知识。[2]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说,知识是信息经过分析和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数据经分析、比较、综合,最后结合成为有意义的资源---知识。这一过程如下图2.1所示:

目前有很多知识库的构建方法:基于模型的知识构建技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构建方法;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库建立;面向隐喻计算的实体概念知识库构建方法等;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构建。[3]

其中,基于模型的知识构建技术是以模型为核心来组织、管理、共享和应用知识的体系,依据知识复用的原则,建立了基于模板与模型的知识复用技术;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库,它是以知识元挖掘为基础,通过揭示知识元之间的语义逻辑链接来构建知识结构体系;面向隐喻计算的实体概念知识库构建方法是利用属性是属性值与实体概念的中间桥梁这一思路来构建实体概念知识库的,其中涉及实体概念属性值的抽取与实体概念库的选择以,最后由属性的判定构建了实体概念知识库;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构建是基于本体为知识库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本体提供了一套概念及术语来对某一领域进行描述。知识库就是利用这些术语来表达虚拟或现实世界中的知识。[4]

下面,本文就基于本体的旅游个性化推荐知识库的构建方法进行具体讨论。

三、基于本体的构建方法

知识库的构建是为知识共享提供基础,也是关系到知识管理系统是否能平稳、有效运行的关键。知识库其实是一种对领域信息的模型化表示,利用本体来构建知识库已经成为当前知识库构建研究的热点。本体是关系和概念的集合,是对领域知识概念的抽象和描述。利用本体我们可以在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来共享、重用领域知识。[5]本体在知识库系统的开发中较多应用于开发领域模型,就比如本文所研究的旅游资源领域。下图3.1描述了本体与知识库之间的关系。

(一)基于骨架法的本体构造

本体构造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本文讨论研究骨架法。骨架法的过程为:(1)确定本体的应用范围和目的;(2)知识本体的分析;(3)本体的表示;(4)本体的评估;(5)本体的建立。[6]骨架法流程如下图3.2所示:

(二)旅游资源领域本体分析

设计一个有效的知识表示系统以及对应的词汇表,要对该领域进行有效的本体分析,如果本体分析没做到位,则会导致知识库的不一致。[7]

在对旅游领域本体所涉及概念范围、概念关系、概念属性等进行分析后,得到旅游推荐所涉及到的主要事物包括:景点、地区、旅游路线、交通信息、酒店住宿、民风民俗、天气状况、餐饮等。对旅游本体库描述如下图3.3所示:图3.3旅游本体库分析

(三)本体的描述

本体描述语言有RDFSchema(8Dr2S)和RDF、DAML、OIL、OWL等。本文采用OWL对旅游本体进行描述。OWL的全称是WebOntologyLanguage,是语义互联网中本体描述语言的标准。OWL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对领域知识进行描述,即使用类以及属性来对对象进行描述,并使用公理来对这些类及属性的特征和关系进行描述。[8]与其它语言相对比,OWL增加了更多用来描述属性及类的词汇,如类之问的不等价性、基数和相交性,拥有更为丰富的属性特征(如对称性)、属性类型和枚举类。OWL还有3个表达能力递增的子语言:OWLLite、OWLDL以及OWLFull,可以满足不同用户要求。

以下举例说明OWL在旅游资源本体构建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例如在本体的定义中可以将同级别的几个词汇定义成不同的类,这就可以使用不相交类来进行定义:owl:disjiointWith,如下段的OWL定义的类就是不相交类:

在建立类属性的时候,我们还会定义属性的一些约束,如下面的OWL语言片段,allValuesFrom属性约束,就描述的是酒店星级都包含在酒店星级这一类中。

(四)本体的评估

在建立了基于本体的旅游信息知识库后,需要对该本体进行评估。本体的评估指根据能力问题及需求描述等对本体及相关文档、软件环境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因素需要包括详细的文本需求规则和本体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知识的推理和检查能力。由于旅游本体是建立在传统旅游信息数据库上的,在咨询领域专家以及参考国内外的开发案例后,可以进一步的保证旅游信息系统所包含多个领域数据的有效性的和完备性。[9]

(五)本体知识库的建立

将本体引入知识库的知识建模,建立起领域本体知识库,知识库的构建涉及知识的表示、推理、传递以及获取。将本体引入知识库系统中,可以采用概念或术语来对知识进行表示,并能揭示这些知识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

下图3.4就是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架构:

其中,表示层是语义web浏览器,提供接口用于用户浏览和交互。用户通过浏览器或者其他途径访问系统,用户界面接收并查询请求,将服务端所检索到的结果反馈给用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体被我们引入了系统中,但本体在表示层中是对用户屏蔽的。

数据层包括三个库:资源数据库、本体库和资源描述库。数据层是知识库的存储介质,由它创建和提取出结构化的知识本体,知识检索的直接来源就是数据层。[10]

应用逻辑层用以完成对知识的检索。应用逻辑层由查询组件、推理引擎、信息获取组件、语义分析组件、和本体管理组件这五个部分构成。由于旅游本体数据库中还包含了多个领域的知识,为了让用户能够得到供丰富完善、智能友好的旅游个性化推荐服务,对旅游资源信息进行语义查询时还需要利用推理机来实现此功能。其中,旅游资源本体公理可以用一阶谓词来表示。“A:(类)”表示A是一个类变量,A的表示是类中的一个实例;使用“A.S”表示A的槽S的值。S(A,B)表示A的槽S取值为B。要使本体知识库中数据一致,还需要构造公理库。

如定义以下公理:

公理1:

所有A:酒店,存在B:交通路线[HasRoute(A,B)]

公理2:

所有A:交通路线,所有B:酒店[HasRoute(A,B)-connctHotel(A,B)]

将建立好的公理库放入推理机中,在建立好的旅游资源本体知识库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更为方便准确地推理查询出用户所期望的个性化旅游资源信息。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根据骨架方法构造旅游领域本体的原则和步骤。对基于本体的知识库系统和描述逻辑做了研究和探索工作。

由于知识库系统及本体论本身的内容的广泛性及其复杂性,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对旅游资源本体的研究、描述、构建以及发展等内容。本人将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继续钻研,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本体知识库的构建与进化方法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8.

[2]张鑫.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库构建[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9王璀民.

[3]冯欣.本体在旅游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4]郭小芳,刘爱军.知识获取方法及实现技术[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6(1):33~55.

[5]郭庆磊.基于本体的流程知识库研究与设计[D].山东:山东大学,2009.

[6]PaulC.jorgensen(美国).译者:韩柯,杜旭涛等.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59~187.

[7]陈铭,王英林.基于本体按需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M].2006,23(1):236-240.

[8]张建华,刘仲英.当前知识管理系统模型与对策分析[M].[J].2004,23(1):73-77.

[9]Maedche,Alexander,Motik,Boris,Stojanovic,Ljiljana,Studer,Rudi;Volz,Raphael.Ontologiesforenterpriseknowledgemanagement.IEEEIntelligentSystems[J],2003(18/2):26-33.

[10]GruningerM.andFox.M.S.MethodologyfortheDesignandEvaluationofOntologies,WorkshoponBasicOntologicalIssuesinKnowledgeSharing[J].IJCAI-95,Montreal,1995:121-128.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实验教学部)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环保局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6篇)
  • 下一篇:物理教师工作计划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