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微生物学知识(6篇)

时间: 2024-01-15 栏目:公文范文

微生物学知识篇1

关键词:化学教学;物质微粒观;教学策略

化学作为一门从分子、原子水平进行物质研究的学科,其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对物质的微观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对物质的深刻了解。由于物质微粒观贯穿了整个化学教学当中,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课程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途径,在教育方式上就需要做到一定的创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因此培养学生的物质微粒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物质微粒观的重要意义

我国教育部在2013年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里面就明确了其教学宗旨,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将物质微粒观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阐述。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物质微粒观能够更好的落实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在其以后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有着重要意义。物质微粒观作为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观念,其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物质的组织以及相关化学变化等等,最终实现学生形成一个保持辩证、提高探索欲望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物质微粒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顺利学习化学,探索世界的奥妙。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相反的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保证了整个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使教师队伍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具体策略

化学教学中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是一个从微观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全新的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原来所有的宏观方面认识物质有一定的区别,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模型和认识,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制定严格、可行的教学计划,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策略来保证学生物质微粒观能够顺利建立和培养,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策略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1.制定分阶段的教学计划。和其他所有的教学活动一样,化学教学在实践阶段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由于对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就需要学生能够领悟到最基础层次的物质微粒观。针对初中阶段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时应该先从培养学生的微观视角作出基础,让学生养成一个思考化学问题从微观角度出发的习惯,而不是原有的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解读。例如构成物质的粒子是极其微小的,在后续的学习阶段则将培养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认识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方面,例如微粒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得微观粒子在大量聚集时形成宏观物质,通过这种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学计戈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对物质微粒观由浅到深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切记冒进。

2.展现化学知识的动态化。教师在进行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的过程中,其最高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宏观了解微观的一种动态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现象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一旦学生能够将这种转换做到一个更快速更清楚的认识,学生就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生在最初撼确虫化学知识的阶段,对部分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能量的变化阐述出来,帮助学生从分子、原子的基础上了解微粒运动,具体而言学生在学习“烟”“雾”“烟雾”三者之间的区别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之所以会产生这三种现象,是因为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能量发生变化导致其中的微粒运动加速,固体小颗粒的聚集形成烟,液体小颗粒的具体形成雾,烟雾是固体小颗粒与液体小颗粒的混合,只要了解微粒在聚集之后其物质状态属于哪种,学生就从微粒的本质上了解了三种现象的区别。

3.做好课堂教学有效引导。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若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则学生对微粒观的培养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要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这一理念,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和认识。利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之下进入到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借助己经掌握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了能够做好更好的引导,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达到教学目的。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保证问题的连续性,换言之就是设计的问题能够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考虑到问题的层次性,在问题难度递增的情况下保证其问题涉及到学生己经积累的知识点和当下的学习进度,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知识。其次,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启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向学生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的反思。最后,教师问题的设计需要在符合学生目前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普遍适应性。

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物质微粒观,教师需要将知识点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示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最好是能够站在学生视角用更加简单的方式,以一种简单、直观和有效的方式来展现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微粒观,而不是从教室自己的想当然的角度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例如,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寻找到相关课件直观展示出电流的形成的过程,利用生动活泼的课件将原电池的内容展示出来,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原电池形成的条件等。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将直观展示与微观角度两酱结合帮助学生在了解宏观现象的同时有效培养其物质微粒观。

微生物学知识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微生物学》教学

为了跟上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步伐,目前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的各专业课的教学都做出了相应调整。枣庄学院(原枣庄师范专科学校)虽属本科非师范类院校,但仍保留了部分教育专业,特别是生物教育专业。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我们对相应的专业教学提出改革,本文主要对《微生物学》教学提出改革建议,希望对今后的《微生物学》教学有所帮助。

1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

第一单元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本章是中学生物学的开篇,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两节内容。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重温“巴斯德试验”,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本章共包括“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四节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在大学教学中已基本包含。

在此列举了第一单元部分内容做对比,由于篇幅有限,其它内容在此不一一列举。

2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方法

2.1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学生理论水平。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遗传变异、基因表达的调控、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物种多样性、感染与免疫等;了解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微生物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为全面学习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将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无论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和前沿性。

中学第七册(上)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分别探讨了三大微生物类群――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使学生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一个初步了解,此部分内容在大学课程《微生物学》的“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等章节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讲解。此外,中学课标还要求学生能够从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与食品等多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在大学课程《微生物学》“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及“微生物生态”等章节均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内容的简述,但重点集中在细菌、病毒与人类及环境的关系上,至于其它微生物并没有详细、深入、系统的介绍相关内容,在讲述过程中往往被教师简略或忽略了。在大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地去探索“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了解微生物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中学第七册(下)第六章“免疫与健康”介绍了人类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其中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传染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内容在大学课程《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知识”一章中已有系统介绍。有关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安全用药常识等内容在大学课程中应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因为“传染与免疫”和我们的生活很贴近,在《微生物学》中简短的篇幅很难讲清楚,因此建议将《微生物学》“传染与免疫”这一章删除,在掌握微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开《免疫学》课程。

另外,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有关微生物学的研究更是日新月异,短时期内教材又无法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使微生物的教学具有前沿性,我们的知识才不会陈旧,使学生更容易适应时代的要求。

2.2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中学新教材中广泛地采用了过程模式和情境模式,通过加强实验和创设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要求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课程,在高中《生物技术与实践》“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中涉及了大肠杆菌、纤维素分解菌等细菌分离纯化技术,此项试验技术在大学实验教学“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已包含。但在以往的大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很难参与完整的实验环节,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获得、实验试剂的配置等,往往由实验教师完成,学生只是被动地做实验,因此对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动手能力欠缺。因此建议大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适当增加各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自己设计和进行试验寻找答案。使学生在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培养严谨的课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学知识篇3

一、微视频学习资源的作用

微视频学习资源与一般意义上的视频资源不同,在播放时间方面有一定的控制,其时长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微视频学习资源的设计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重点和难点部分,因其时长的影响较难实现全面的知识覆盖.微视频学习资源包括纪录短片、视频或视频剪辑短片、微电影短片、广告片段等内容,可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播放.微视频学习资源相较于其他学习资源而言,具备泛在化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难度进一步提高,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有更高要求.在高中时期,教学任务重、时间短,教师较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所有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和巩固,因此微视频学习资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资源,填补课堂教学时间内较难充分覆盖的知识空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对口的学习资源.另外,微视频学习资源可以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在视频内容设计中融入课外知识和物理实践,从而降低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物理的自信.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利用微视频资源

1.基于物理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微视频内容.在选择微视频资源时,需要符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使其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资源,承担起补充教学内容的功能.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教学任务及目标,依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选取高效的微视频资源.通过这些视频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及定理,使学生增加一些直观的感官认识.例如,在讲解重力知识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在模拟失重环境中宇航员的训练视频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重力所起的作用,从而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判定原则及其产生原因.与教师理论化的讲解模式相比,微视频资源的应用,能起到生动展现知识点的作用,但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微视频内容,从而实现最佳的辅助教学效果.

2.强化实践教学目标,选择物理实验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是重要的教学重难点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个物理难点知识都要通过课堂实验加以实践,因此关于物理实验内容的微视频资源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补充形式.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知识时,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目标选择相关的物理实验微视频资源.对于实验内容的选择,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比如,通过拔河运动或者传送带传送行李等微视频内容的导入,帮助学生建立摩擦力相关概念的直观认识,降低物理抽象概念及相关定理的理解难度,从而为后续导入理论知识的教学建立良好基础.

微生物学知识篇4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W模式;教学资源

高中生物相比如其他学科,教学过程本身比较枯燥,如果沿用旧的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特别是现在许多教师一直沿用旧的上课模式,直接导致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不明显。而如果将微课模式运用到课堂中则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体,课堂按照学生的需求和实际进行设计和教学,学生学到知识,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就不在话下了。

1微课简介

1.1概念

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即以新课标和教学实际为基础,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基础知识和教学过程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开展教学。微课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视频,它包括教学设计、实战演练、课堂测试、教学辅助素材、学生反馈、教师评价和教学反思等。微课其实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等单一的教学资源整合而来的教学资源。

1.2特点

1.2.1教学用时少,几分钟内就可以播放结束。

1.2.2教学内容简练,着重展现重点难点。

1.2.3占用空间小,一个微课视频基本上是RM、FLV或者WMV等格式,容量平均就是几十兆。

1.2.4结构简洁明了,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主题突出,有逻辑性,教学资源丰富且结构流畅。

1.2.5教学要点一目了然,要点一般从教学实践里提炼出来,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

1.2.6教学方法较有趣,一堂微课的完成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集思广益,趣味性比较强。

1.2.7传播形式多样化,微课既能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媒介传播,也能通过在聊天工具等方式传播。

1.2.8教学反馈及时,微课是一种“无生上课”的新型模式,因此学习者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2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高中生属于知识吸收能力非常强的群体。然而高中生物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法引起其兴趣,且让知识变得艰涩难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想而知。而微课在现有的电子白板教学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创新,变成了更丰富的电子双板。既可以将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有效结合,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生物知识。

3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建构知识网络,捋顺高中生物知识架构

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结构简单易懂,整体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较好。但是和初中相比,高中生物知识显得更具抽象性,结构和内容更复杂,进入到“生命体系”的重点学习。将微课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和疑点,又可以运用哪些现代科学技术讲解。微课的优势就是在于既能把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又能把教的模式和方法融入于学的喜好和方式之中。另外,还能促进师生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需求。总之,运用微课于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高效地吸收知识,还能对教学法的研究起到实际性的作用。

在将微课具体地运用到实际高中生物教学中前,先要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建立起形象直观的知识架构,学生应该对生物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形成一套系统,才能将微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教学服务。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适当地进行要点讲解或者视频回放,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的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对结构有了快速的认识,先用微课将蛋白质的构成基本单位、元素及化学结构展示,接着就开始一一讲解。在此过程中,在讲到蛋白质的重点知识时,教师要适当地利用微课辅助讲解,并分析要点加以强化,才能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清晰明了地掌握。

强调一点,微课始终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介,高中生物教师在运用微课的同时不能过分依赖微课,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重点难点的时候,适当地利用其他教学方式帮助其理解,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主动找解决方法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能让以往就的教学模式从教为本变成生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学习。

3.2动态教学的实现需要微课的支持

高中生物属于理科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使学生充分掌握高中生物的重点知识,必须有丰富的实验为前提。由于我国许多学校受到诸如实验室、教学时长或实验材料成本等现实问题的限制,不能还原真实的教学实验,或者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并论证,学生未将结论理解吃透,直接死记硬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理解知识的真正含义。

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如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利用微课,利用视频,把实验过程和细节在课堂中展示,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反复查看的过程中提炼出知识并表述出来,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将逐步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就拿光合作用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植物如何让释放氧气,并且氧气是来自于水的实验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展出,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那么学生就能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和结果的理解。

4结语

社会发展越来越趋向现代化和信息化,老一套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教育行业。因此,只有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中,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才能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沉闷的情况,还能使生物知识更具吸引力。但需要认识到一点,微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微课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主动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听取学生的教学建议,多反思,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国华.浅谈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J].新课程,2015(14):68.

[2]单柳旭.让微课走进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索[J].广西教育:中教版,2015(34):30-31.

微生物学知识篇5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特点与作用

G633.7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1]。高中物理知识通常需要结合实验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过于抽象的概念,然而很多物理实验所需要的条件较为苛刻,导致在高中物理教学时无法为学生展示,降低了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而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提高高中学生的理解度。

一、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作用

1.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微课教学模式有四个特点:第一,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学生的精神集中时间有限,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直观、清晰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才能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微课教学内容更为突出。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突出教学内容,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教学内容精准。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堂课所教授的知识较为繁琐,有可能让学生感到混淆,分不清重点。而微课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明确指出教学重点,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第三,微课教学知识量小。为了能够提升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果,不能采用传统教学“填鸭式”教学法。教师仅仅在课堂中讲解大量知识,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不仅不能让学生全部学习到位,更有可能导致学生所有知识都仅仅了解皮毛,而没有深入了解。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微课教学内容较少,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确保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深入了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第四,微课教学资源多[2]。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能运用的资源大多只能来源于教师教授,资源较为匮乏。而微课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情景式教学,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2.微课教学的作用分析

微课教学模式主要有三方面作用:第一,在物理课堂前起到预习作用。高中课程繁重,许多学生无法做到课前预习,导致课堂效率降低。并且高中物理课程通常较难,学生独自一人即便在课前预习,可能也无法理解物理相关概念,降低了预习效率,在预习高中物理知识时没有目的性,没有预习成就感,会认为还不如等待课堂让老师进行讲解。利用微课方式,教师可以在物理课堂开始前,为学生准备大约5分钟的微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能够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提高预习效果。第二,微课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微课能够将重点知识以视频方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快速进行了解与学习,提升课堂效率。第三,微课能够在课后帮助学生复习。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导致在课堂上所吸取的知识程度也不同[3]。而教师也不能为了部分学生反复讲解某一部分知识,浪费课堂其他学生的时间。此时,教师可以将课堂中所应用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平台中,可以供学生自主下载,让学生能够在课下选择自己未理解的内容再次进行温习,巩固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知识方面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能够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更深刻了解相关物理概念。但是,由于高中物理实验需要的器材、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所需时间都较为苛刻,很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中开展,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能观看实验。而微课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状态,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一个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实验视频,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物理理的正确性。例如,教师在教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伽利略的实验视频,或者寻找动画视频,以动态实验形式让学生了解当物体初速度为零时,所有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均相同,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

2.微课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预习、温习应用

传统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并不能获得良好效果,学生会因为知识枯燥、知识难度大等原因而不积极进行预习。且在课程结束后,只能通过翻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复习方式较为单一。而采用微课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教师为学生准备相应的预习视频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课堂视频则可以供学生在课后复习,进而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4]。例如,教师在教授《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课时,可以在开课前,准备一个约5分钟视频,在视频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何为动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课程中运用微课模式,准备能够体现动能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动能定理,明白每一个动能定点所增加的量均是其他物体对其做功的总和。

三、结束语

高中物理知识仍属于物理知识的入门阶段,但由于物理知识本身理解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学习出现吃力或抵触现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尽量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微课教学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为学生展示在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物理理论。同时,微课教学模式还能够让学生更轻松的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温习,明确学习目标,不懂的知识反复温习,提高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塔娜.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3(10):111.

[2]胡闪闪.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16):32.

[3]王彦方.“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21):165.

[4]王文莲.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03(14):24-26.

微生物学知识篇6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前言

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创新学习策略,扩宽知识获取渠道。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及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从而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生物微课的制作方法

(一)选题和设计阶段

制作高中生物微课的前提是选题设计,选题是否恰当准确,将直接影响教学实践的效果。因此在选题设计阶段,生物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真实的全面的掌控。在微课中主要设计高中生物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以及学生在作业中常出现的问题,然后对微课的呈现方式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设计遗传物质相关知识的微课时,可加入一些DNA复制转录等方面的动画视屏,利用丰富的视觉效果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录制的时候可以使用手机或录像机等设备,录制的背景可以选为教室,录制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内容,这种方式可以将教师的板书同时录制下来,效果更加直观形象。在录制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讲解出现错误,不必中断重录,可以在后期的编辑阶段进行补录、修改。而且在编辑的时候可以用特殊符号标志出重点的生物知识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编辑好之后的输出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为MP3、WMV、MP4等格式。

(三)最后提交阶段

在微课制作之后,就需要将其提交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了保证微课的质量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在制作完成后应在备课组长审核通过的情况下上传到学校的学习网站中。例如设计《遗传的分子基础习题》生物微课程,这部分知识点较难,学生在学习该微课时可以选择在线学习或下载到本地观看等多种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可反复观看并提出疑问,这样能够及时解决学习难题,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

(一)课外辅导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学习生物知识的时间有限,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将生物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光合作用、细胞分裂等以模块的形式制作成多个微课视频,然后上传到班级QQ群或是校园网站中。学生在课余时间或是在寒暑假,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巩固所学的生物知识。

(二)综合学习教学模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理论内容较多,而实验内容则相对匮乏,因此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关于实验教学的微课视频,如DNA的粗提取实验,并将其上传到学校的开放性机房教师的计算机设备上,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掌握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相关的实验知识,从而提升了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性。另外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中生物微课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之前将课堂所要讲解的知识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微课视频自己预习。根据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并交流对问题的个人见解。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出现唯微课现象

在高中生物微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生物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课设计,对于不适合使用微课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教师仍应当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并且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学知识,就不必浪费精力进行微课教学。

(二)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微课教学中应当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微课内容的时候应当对教学知识进行精讲,多提问尤其是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对知识提出疑问,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学习转基因知识的时候,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提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以及生活实践,提出观点并共同探讨。

(三)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高中生物微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大多是视频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忽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微课设计上加一些可以和学生互动的内容,或者采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投入更多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与教师之间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从而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真实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的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在教学中引进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便于学生有效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真真.体验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聊城大学,2015

[2]何芬.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差异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张在柱,韩英.高中教学中微课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6-38.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开头怎么写(6篇)
  • 下一篇:混凝土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