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6篇)

时间: 2024-01-15 栏目:公文范文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篇1

关键词:现状;兴趣;朗读;笔记本;日记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更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让人乐观不起来!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二、具体措施

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以资共勉,互进!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还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多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我们不妨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内部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在学校展示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理解力。只有多朗读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产生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因此掌握朗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训练重点。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更有助于审美教育,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评述要结合朗读材料进行,不要泛泛而谈,语气要温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评论相结合,放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对错误的见解绝不讽刺、挖苦。师生通过讨论,共同总结出在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并侧重地再范读,再练读,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

(四)写好日记,活学活用。

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记忆办法,而日记,则教会学生运用。教师参与学生的成长日记,会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养成爱读爱写的习惯。我就喜欢静静地捧读学生的日记,时不时的写上几句,与学生通过日记做心与心的交流。而我的学生们也乐于这种纸上交流,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生活中不同的看法、每天不同的心情、班级里的大事小事……这些学生有亲身体会的内容都喜欢在日记里用他们最喜欢的语言来表达。现在的班里有有个叫薛菲的女生,因为在一次日记中用到了好多四年级没有学到的新词,我让她班里读了,请同学们点评,从此她的日记记的更勤了,学校竹林里的小鸟、花坛里打的第一个花苞甚至老师的新服装都走进了她的日记,而且语言越来越优美准确,读她的日记经常有许多惊喜。

(五)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篇2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是指理解和接受书面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它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认识过程,而是通过对书本内容信息的阅读进行思考做出判断推理,并不断获得修正,从而理解意思的一种高级神经系统的智力能力。生物学的阅读能力是指通过阅读生物学资料,获取生物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在高考试卷中,由于信息题的数量比较多,对学生生物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学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通过预习阅读,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结合课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小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其次,要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原来是这样发现的等道理。

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使学生养成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

二、通过课堂阅读,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随教学进程可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要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教材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其在旧知识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既提高了听课效率,也可促进自学能力的形成。

重点、难点内容,要仔细地深入阅读。在教材中与其他知识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由这些内容,可以引出其它相关知识,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在教学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指导学生深入阅读。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大致了解。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或相近内容、要对比阅读。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相关或相近的内容,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较易混淆。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才能更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内容。复习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时,复习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时,将内容进行对比阅读,然后归纳成表格,进行比较,从而加强复习效果。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辨析异同,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识记。

三、教会学生阅读非文字的内容

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等非文字内容。生物课本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许多重要的表格、插图、图解。不少同学在生物阅读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眼光一扫而过。而实际上,附以插图、图解的地方,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生物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叙述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在教学中要求并指导学生参照图、并配以标本模型等,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图文结合,图文并重,运用图文对应阅读,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文字上的叙述,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等。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阅读能力是生物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在教学中适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逐步使学生的生物学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从而带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开琴.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质疑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2]李密芬.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引导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

[3]赵普洽.在生物教学中应怎样正确领导学生开展思维[J].生物学通报.1957(02)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篇3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默读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性质定位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只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默读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表面上课堂上书声琅琅,齐读、轮读、单独朗读形式多样,但学生读课文往往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浅层次理解上,满足于了解具体的情节,对于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内容则很少去思索、体会,且教师也不因势利导,导致朗读流于形式,而没有落实到深入理解文本的实质,致使阅读教学事倍功半,效率低下。这种方法很久以来就颇受诟病,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充分体现,主人公贾宝玉最怕的事就是被父亲提问读了那些书,常以装病来逃避对功课的查问。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以间接方法批评:“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说明这种不求甚解的朗读,会使学生闹出不少笑话,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望而生畏。从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看,为了使学生具有熟练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加强其默读能力的训练。

一、默读与朗读的比较

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他把心中明白而口不能言的默记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相提并论,可见默读是识记的重要手段之一。默读的速度、理解、识记、评价、启迪功能均优于朗读。默读不用把看到的字词句读出声来,可以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单位。它没有听觉过程,可以在一行字上少停顿,每次眼球运动多扫视字符,默读比朗读快。另外,在默读时,还可以对课文费解处进行思考,前后翻检以求内容上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因此,默读胜于朗读,朗读是读者置身于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话,此时不能评价。朗读的注意力集中在重音、停顿、语调、速度的控制上,在理解上,不如默读那样直接;在引起读物内容以外的联想上,不如默读那样可以“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在从读物内容上引出心得上,不如默读那么可以“顿悟”“解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默读时,读者既可置于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话,又可听作者说话,站在客观立场上进行评价。因此,默读强于朗读。

二、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默读习惯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了,变为默读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使开展式的外部语言逐渐转为紧缩式的内部语言。在默读时必须做到“五不”:不动指,不动唇,不出声,不摆头,不晃身。习惯成自然,教师可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默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调动学生默读的积极性。首先应使学生感兴趣,有所得,这样学生才会乐于默读。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提醒他课文中不引人注意的人名、地名和数字;对于知觉综合型的学生,引导他注意细节;对于分析型的学生,引导他注意概括;对于情绪型的学生,引导他抑制过高的情绪兴奋,注意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并沉下心来发现事物的细节;对于惯于远离现实幻想的学生,引导他向现实主义发展。

三、通过字、词、句、段的默读深入理解文本

文本是由作者先整体构思,再字斟句酌地运用字、词、句、段等语言单位构成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默读的基本技巧,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字、词、句、段的理解,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层意蕴。教师要在默读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指导,加强默读能力训练,力求做到“字求其义,句求其旨,章求其训”,逐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理解课文常常是从理解字词开始的,教师没有必要逐词讲读,但要抓住文本一些准确、传神的重点字词去指导默读,对文本进行由表及里的剖析,掌握课文的内在蕴涵。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在默读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孔乙己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么过,结论是孔乙己只是别人取笑的对象,“大约”“的确”用语看似矛盾,“的确死了”,是因为在当时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他的身份和心态让他不劳动,无法养活自己,而且还被打断了腿,肯定会死,“大约”死了,是因为事隔多年,无从考证,也没人真正知道他的真实情况,所以鲁迅说大约。

课文中重点句是点明文本主题突破口,灵活运用比较法,改变词序或进行句型变换,让学生作比较默读,可促使学生迅速而深刻地领悟作者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把此句中的“唯一的”去掉,和原句比较,就能领悟孔乙己所处的尴尬境地和死要面子的性格。正如朱熹所说:“若读得熟而又思得深,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所以默读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学生在默读时与文本对话就是在倾听作家心灵的搏动,填补作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诚实的孩子终于说出:“他(皇帝)什么也没穿!”就是通过默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任何一种能力和习惯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活动是以文本为依据进行的。读书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读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不同文体、内容和特点,因文而异,采用不同的读法,加强指导,把默读指导作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篇4

关键词:英语;学生;策略;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66-02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础理念和总体目标之一。而英语阅读是加强学生语言输入的新干线,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主渠道,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言实践能力,我们应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探索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阅读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技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自主阅读的实效性,这是摆在我们每位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自主阅读能力,重视语言知识积累

所谓自主阅读能力,就是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认知的水平和需要自主确立阅读目标与指定阅读计划;能了解教师的阅读教学目的与要求;能有效地运用自主阅读策略;能积累并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能监控与评估自主阅读过程,自觉调控阅读状态。教师应该通过以上几方面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各种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学生之前也接触过一些文体,读过很多文章,对有关文体的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也获得了很多的语篇信息,包括英美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饮食习惯以及历史等背景知识。学生或多或少都从现实生活、其他学科或以往的学习中储备了很多知识,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快速预测和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产生阅读的愿望。通过阅读文本来理解文本,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就大量地积累了语言材料,为综合运用语言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载体,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及时归纳,拓展并积累相关知识。自主阅读能力与语言知识的积累,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在自主阅读中学生要努力激活这些知识,加速理解过程,做到活学活用,为进一步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自主阅读策略,强化分析理解能力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与高效的阅读策略是分不开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在阅读中较为欠缺的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篇章结构和阅读技巧的能力。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他们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1、提高学生语篇分析能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语篇承载着三个方面的信息:语言信息(语言结构、语篇文体)、文化信息(教育、科技、社会、风俗等)和情感信息(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树立篇章意识,在了解各种阅读文体特点的基础上,运用词、句、篇的综合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学会梳理文脉、学会运用图表、建构不同文体语篇的结构图式,识别各种语篇衔接和连贯手段,把握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充分解读文章所隐含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和情感意义。

学生在阅读完一段材料后,能比较清楚地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较好地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能进行准确的表达;能够获取直接的信息,分析、总结信息,转化信息,并科学地表述信息,这样才具备了分析文章篇章结构,综合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2、培养自主阅读技巧和速度

(1)猜测词义。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可采用“猜测词义”的阅读策略: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词义;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根据同等关系猜测词义;根据列举的事例猜测词义以及根据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要灵活地加以融合,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2)找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的逻辑关系,即: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找出所读材料的主体段,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找出主题句中的关键词;从关键词中分析文章的内容、主旨、观点与作者态度、作者意图等,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以次锻炼学生的“概括和思辩”能力,真正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3)解析长难句。潘文国在《汉英语对比纲要》中有个比喻:英语句子是树式结构,指英语的主干结构(主谓宾)突出,就像一棵树的主干。而这些主干上往往又附有一些枝杈和树叶,即一些修饰性的从句和短语通过各种关系词依附在主谓宾上,宛如一颗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英语句子不管多长多复杂,它的结构只由两部分组成:主干和修饰部分。主干即是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等成分组成的主谓结构(宾)结构获主系表结构。修饰部分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包括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关键就是理清句子的结构,分析主干和修饰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就会清楚明白。

(4)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向学生介绍一下预测法,查读法、略读法或跳读法等快速阅读策略,以便学生能从阅读材料中有目的、有选择地快速查找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的技能,其要求是快速、准确,没有必要通读全文,只要快速找到想索取的有关内容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并且还可以结合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扩大视距的训练。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每次移动注视的距离先是一个整句,然后过渡到整段,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大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有效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且发展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风格,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并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高效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大学出版社,2001.

[2]林才回.“基于阅读理解的高考英语新题型的发展和启示”.英语考试研究.2009(5).

[3]李利芳.“浅谈中学阅读模式与策略”.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1).

[4]周丹.“新课标下高中阅读选修课教学初探”.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4).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能力缺陷培养

新世纪,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更深层次地融入世界大家庭。外语,特别是英语将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而在高考中,阅读又占有很大比重,是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知识进行认知构建的言语过程,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力弱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方法中存在着很多缺陷。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学生学习的缺陷及教师教的不得法来分析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强化语言知识,纠正错误学习方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语言知识的缺陷。

语言知识是指学生对字母、单词、短语、习语、句子语文规则等的掌握和运用。词汇量是阻碍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国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2.不良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在英语阅读练习中,有些学生在泛读中用手指着读、发声读、心读、逐字读、频繁回视和依赖字典等不良习惯,使得文章支离破碎,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效果。

3.不健康的阅读心理。

当学生接触到篇幅长、生词量大的文章时,常产生畏难排斥情绪,不少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信心,或急于求成,心情急躁,这些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科学阅读方法的形成。

4.贫乏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的表现形式,而现阶段很多学生普遍缺乏英语语言文化、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这些英语阅读方法的不当与缺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因材施教。

不顾学生有限词汇量的事实,不由分说地把那些生词量大,且学生陌生的教学材料硬塞给学生去读,有时会不遗余力地对不影响中心思想的难句、长句不惜花时间进行详尽的句法分析硬灌输给学生。布置阅读亦是如此,有个别听话的学生为了扫清生词障碍,不惜花时间查字典,不惜着重墨做笔记,一个单词查过数十遍,竟然不曾相识,学生成了查字典的能手,词汇量却上不去。词汇的障碍使学生阅读困难重重。

2.教师讲语法支离破碎,照本宣科。

老师讲得头头是道,神采飞扬,学生像听“天书”般味同嚼蜡,昏昏欲睡,勉强做单项练习,对于综合练习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得要领,错误百出。

3.重精读,轻泛读。

那么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选择教材――难度适中。

生词量控制在3%左右,多了要毫不吝啬地删去,确保“跳一跳,知识之果就可以摘到”为宜,在练习中,对课文中没有涉及的知识题,对学生生僻难懂的阅读材料暂时搁置不用,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二)重视基本语法的教学――句子优先。

语序作为语法学习的红线,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浅入深地揭示语序规律,按先句法后词法的顺序教学更符合阅读的认知规律,可使阅读一开始就从宏观上迈上台阶。

(三)重视词汇储备手段――转换比较。

建立归类词库,如采取词性转换,同义、对应、反义、形近、近音词,搭配比较等,便于记忆,便于存取,可使阅读变得更加通畅轻松。

(四)重视课外阅读――简易读物,激发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选择读物的内容最好有四性:趣味性(人物、传记、历史、贴近生活)、知识性、可读性(内容新鲜、熟悉不陌生)和适用性(难度小)。通过泛读学生不仅可以吸收语言文化、社会文化、丰富生活,而且可以通过英语世界巩固和扩大词汇量、语言语法知识,增强语感,可使阅读能力变得如虎添翼,加速度般成倍提高。

(五)重视阅读方法――解题技巧。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篇6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做任何事情的动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让小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课堂上教师的激趣导入环节非常重要,是学生想一读为快的引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阅读,带着问题去读,理解重点词句,理清作者的思路,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执教《可贵的沉默》时,课前询问学生:“你们的生日父母知道吗?他们是怎么给你过的?”学生很激动,纷纷举起手、兴高采烈、绘声绘色地描绘了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场面。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当我问:“那有谁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天?”学生一下沉默了,能说出父母生日的学生寥寥无几。多数学生低下了头,没有人说话。我借机询问他们:“你们的不语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概括?”学生马上说出了可以用“沉默”这个词。上课时,我把“沉默”这两个词用红色粉笔写在黑板上,然后正规的板书了课题――《可贵的沉默》。让学生思考两者有什么关系。我是围绕文本中心,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有趣的问题去反复地阅读文本,让他们对阅读过程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考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阅读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二、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驻足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指导学生阅读中,还应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培养学生自觉、专心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做到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为求得更好、更多的有益的方法,还可以开展名人读书方法交流会,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搜集名人读书方法的故事,如教育家孔子温故知新读书法、史学家司马迁考察式读书法、数学家华罗庚厚薄式读书法……交流后,对学生的阅读启发很大。

三、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让学生享受阅读

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提出阅读的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对文中重点和难点问题做好记录,可在课本上、下、左、右的空白处,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简短的语言写下来。凡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段落层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以及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打上标记,以便与同学讨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启发,可采用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原则,循序渐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任何人都不可以代替。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读,读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一条捷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的次数多了,就会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揣摩到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课堂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的或合作地去朗读、去感悟、去品说,学生才能互启智慧、心领神会。展示阅读体会的场面应该是“遍地开花”“百家争鸣”的场面,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不当之处要加以引导。这样畅所欲言的交流,学生会很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无论是知识、智慧、情感还是其他,只有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学生才会好读书,读好书。为了克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坏习惯,也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水平一定会大有提高。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物流管理专业求职信6篇
  • 下一篇:近期宏观经济政策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