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水域环境整治(6篇)

时间: 2024-01-16 栏目:公文范文

水域环境整治篇1

1、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小河及石板河流域内企业,散落分布于辖区6个行政村、3个企业居委,主要为煤炭采选、钢铁、焦化等行业。小河和石板河流域及支流在我镇境内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河流域的径流量小,自净能力有限,加之工业固废乱堆乱放,经雨水冲刷后排入河流,存在较大环境安全隐患。

2、生活污染源。一是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水。我镇常住人口约4.4万人,分布居住在小河和石板河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大,没有污水处理厂。二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沿河村(居)沿岸倾倒、堆积生活(生产)垃圾,加上雨水冲刷进入河流的污染物也给河流造成了水体污染。

3、农业面源及(种)养殖污染源。主要来自沿河村(居)种(养)殖场和散布于沿河的农村种(养)殖户,这些种养殖场(户)的废水、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水水质恶化。同时,来自流域内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也给河流带来了污染。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治理,搭制污染源头,使小河、石板河流域污染物总量明显下降,水质有一定程度的好转,确保河流综合环境在短期内有较大改观。

三、整治范围

此次整治采取企业落实环保措施,村(居)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政府组织协调,督促企业落实环保措施并抓好村(居)生活垃圾处置和河道综合治理等方式。整治范围:

1、煤炭洗选、煤炭开采、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超标排放污水的单位及存在重大污染事故隐患的排污单位。

2、各村(居)河流域内规模较大且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的种(养)殖场和造成水体水质恶化的种(养)殖场。

3、沿河村(居)乱倾倒垃圾的各类场所。

4、影响沿河流域水环境及占河道的建设工程。

四、工作措施及各工作组职责

明确任务,设立6个专项治理工作组,1个工作督察组,同时村(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供电所依法强化供电管理。

(一)农业面源及(种)养殖污染源治理工作组,由黄仕慧同志任组长,镇农业服务中心、镇畜牧站、镇农技站参与。对沿河村(居)种(养)殖场和散布于沿河的农村种(养)殖户的废水、畜禽粪便、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进行整治。

(二)生活污染和垃圾处理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镇城管中队参与。认真落实餐馆、旅社、门面门前三包等措施,在小河、石板河流域增设垃圾池,做好垃圾清运工作;督促国有企业加强对辖区生活垃圾的整治;协助区城市管理局做好镇乡街道垃圾清理场(收运站)项目的申报、立项、建设等工作。

(三)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镇水保站参与。对河堤防洪排涝和河道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形成报告及河流清理方案;协商区水利局加快河流综合整治工作。

(四)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对辖区无环保设施,工艺落后的洗选企业进行清理,提出名单报镇政府,并协助镇政府与区环保局协商,加强对国有企业、地方煤矿、洗煤厂、配煤点、有色金属、化工等企业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同时对非公企业生活污染加强监管。

(五)建设工程综合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村建站参与。负责清理、查处违法河道修建的违章建筑;做好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站的申报工作,并协助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修建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站。

(六)生态植被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林业站参与。负责实施河流流域内生态恢复,完成区下达的封山育林任务。

(七)村(居)要加强河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做好占河道修建违章建筑、乱排乱倒的巡查工作。

(八)两山供电所对造成河流环境污染的无环保审批手续的企业不予输供电;已输供用的,依法予以断电。

(九)河流环境治理工作督察组,由同志任组长,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参与。对在河流环境治理过程中,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报镇党委、政府。

五、工作步骤

(一)成立机构、责任分工阶段(2014年2月-3月)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召开境内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具体部署整治工作任务。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3月-2013年10月)全面开展对小河、石板河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对河流域及支流的清理,确定一批对水体产生污染的限期治理项目;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清查汇总,协调区直有关部门做好处罚、关闭污染企业,对各村(居)垃圾基本实现集中收集处理。

(三)督察整改阶段(2014年11月)由领导小组牵头,对各责任单位、承办单位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年终考评。

水域环境整治篇2

关键词:区域污染;防治;可持续;发展;绿色

1区域污染防治的措施

区域污染是对局部地区的污染。区域污染是由多种污染源排放的几种主要污染物造成的中尺度空间污染,形成河流水系、海域等整个水域的污染。区域是指一个较大的地区,而多种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往往成面状分布,排放量大而持续时间长,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普遍性的较大危害。所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首先要从区域整体出发,对污染物的发生、排放、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从区域整体功能考虑,确定环境目标、确定区域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1.1体制机制控制

在体制机制方面区域污染防治应尽快立法,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区域协同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制定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区域间财政平衡机制。促进整体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运用市场机制,推行重点污染物跨行政区排污权交易,建立并完善区域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违法排污的惩罚力度以及加强监督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1.2准确的科学评估

在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中要根据国际基本标准和做法,通过第三方的委托,其中要注意的是第三方机构的资质和科研实力要得到保证,另外要根据区域特点设定监测点,尤其强化空气中PM2.5等相关污染物的监测,形成完善的区域监测体系。对区域内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设施在建设、运营中进行专业化、全过程的集中管理。

1.3防治措施实施

对于区域的污染要严格进行污染检查工作,对于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另外对于科学体系要严格拓展防控,强化属地管理的责任,将扬尘污染控制纳入网格化管理。应用新型的科技发展,推进污染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要提高污染防治的责任意识,具体责任到人,除了空气的污染防治之外还要考虑水域的污染,水域方面的具体措施就是进行综合整治,依托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招商引资,把握当地资源条件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为经济建设快速顺利发展增添动力,保驾护航。

2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2.1人为措施

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人为防冶措施要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必要合理的环保投资,建立环境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与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要把多种人为防治措施和环境自净能力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进行系统分析,运用环境系统工程的方法,制定出最优的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方案,采用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办法控制污染。

2.2治理补救

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可行治理方案。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针对严峻污染防治形势,整合各个职能部门力量,统筹指挥安排部署工作,形成整治合力。开展污染全面摸底调查。对重点排污企业、重点排污时段做好数据统计,制定方案分解落实任务。让治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效率化轨道。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建立责任考评机制,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狠抓污染防治。要搞好源头管控。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认真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一轮污染源产生。大力推广农村能源沼液施肥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就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村要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督促各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好企业治污和环保工作方案,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治污投入,全面开展治污整治工作,政府可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企业更新生产工艺设备,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开展污染治理。健全机制,形成长效监管严防松懈。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加大对涉排涉污企业的查处力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快污染治理进度,对查出的违规生产经营甚至顶风作案、拒不整改的,依法严处绝不姑息纵容。

2.3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宣传,提高群众认可和参与度。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宣传。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在流域范围内设置环保公益牌、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大力宣传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引导人民群众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流域所在乡镇、村(社区)可以聘请环保监督员的形式,建立群众环保监督员制度;利用有关环保主题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展出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防治污染的氛围。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维护监督环境的作用,从环保专项资金和排污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有奖举报的经费专款专用,制定和完善举报奖励实施办法,举报违规违法排污及造成污染的企业和生产经营户,经查实后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防治在环境保护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先进理念,不断进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建勋.试论区域海洋船舶污染防治法律制度[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70-72.

水域环境整治篇3

摘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环保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详细梳理分析了2013年以来国家颁布的影响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法规以及相关规划,对新时期环保产业发展呈现的新的发展特征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环保产业:环保政策法规:发展趋势;PPP;结构调整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进入优化升级阶段,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的经济发展特征下,持续高速增长的环保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新时期环保政策机制的变革

环境管理战略的转变: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

新时期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牢固树立,以单一追求GDP增长为主导的政绩考核体系正在被打破。环境管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转变,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根本诉求的环境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国务院于2013年9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均体现出了上述特点,与传统规划中目标考核集中在减排量、排放标准等不同,大气质量改善程度、水质改善程度成为新规划的主要考核标准。

加大环境违法成本严格执法:新《环保法》的实施

2015年1月,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加大环境违法处罚力度,增加公益诉讼主体、增加环保部门执法权力和责任等成为新法的重要亮点。随着与新《环保法》相配套的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针对环境违法的相关管理措施的出台,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环境违法成本将大幅提高,必将有效地促进排污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大规模集中污染治理:三大行动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截至目前,以大气、水、土壤为主要对象领域的三大行动计划中已有《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出台。这三大行动计划将分别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水、土壤领域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据估算,这三大行动计划涉及的环保投资将超过6万亿元,将为环保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以新近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例,规划涉及工业污水治理、城镇水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港口水环境治理、饮用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环境监管等多个方面,为实现2022年水质改善目标和2030年远景目标,开展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10项举措,规划的实施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

加速机制创新:新机制模式的建立

一是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的发展目标。随着环保主管部门对相关政策的细化,环保领域的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境监测等领域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开放。

二是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2014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同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分别颁布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等配套政策。环保领域成为PPP模式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在环保领域,PPP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产业,解决资金及盈利模式难题。在2014年底财政部《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公布的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环境治理等项目达15个。

三是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服务模式。2015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提出推进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创新企业第三方治理机制、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的目标与任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进将打破“谁污染、谁治理”的传统模式,变为“谁污染、谁付费、专业化治理”,有效提高治污效率并促进专业环保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逐步建立排污权交易体系。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推进,将促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的全面建立,推进企业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是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在环境领域开始应用。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首次提出,互联网+是一种新经济形态,即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而互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将全面加速环保智慧化进程,基于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污染源排放监测数据等搭建的环境大数据将在增强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公众参与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推动。

变革中的环保产业特征

环保市场需求将更加多样化、更加严格

新时期下,环保市场的需求呈现出从城市向农村拓展、从“大干快上”到精细化运营管理,从新增污染物减排到存量污染源治理再到被污染地环境修复等新的变化。

一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由集中建设逐步转向精细化运营管理。经过十余年的集中建设,我国主要大中型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均已大幅提高。以城镇污水处理为例,截至2013年全国658个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接近90%,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点将从大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及农村拓展转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领域仍将保持一定建设需求,但集中建设期将逐步接近尾声,现有环境基础设施的专业化高效运营管理及今后的升级改造将成为重点。

二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将迎来新的发展期。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在“以奖促治”等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依旧滞后。至2013年全国55万余个行政村中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仅占9%,50%以上的行政村未建成生活垃圾收集点。新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十二五”环保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完成6万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到2022年新增完成13万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的发展目标。在政策和配套资金的推动下,拥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域将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三是工业污染治理要求更为严格。新《环保法》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以及相关排污标准的逐步升级等将有效促进排污企业治污需求的扩大。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进将为相关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但经济增速的放缓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项目的规模和数量,新增治污设施建设需求减速。同时部分工业企业业绩的下滑将影响到企业治污的决心和支付能力。第三方治理企业如何能够把握市场变化,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好的治理效果成为关键。

四是环境修复领域将成为重要增长点。随着我国环保工作的推进、环境污染的扩大得到逐步遏制,而与此同时被污染土壤、湖泊、地下水等的修复已成为重要议题。环境修复相关工程技术要求高、投资大、见效慢且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环境修复领域市场并未真正开启,工程多局限于中小规模示范项目。巨大的环境修复需求将使该领域在中长期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环保产业将迎来结构调整期

一是行业内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加速。2014年环保部颁布的《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服务的从业单位约1.3万家,从业单位的年平均营业收入不足300万元,反映出目前虽然环保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龙头企业不足。在新时期下,众多缺乏核心技术、以通用设备为主要产品的中小企业将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而面临危机。而综合环境服务企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核心技术的专有材料设备生产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产业重组逐步加速。

随着我国环保市场的日趋扩大,资本并购成为业内企业扩张与业外企业进入的重要手段。以桑德集团、北控水务等为代表的集投融资、设备集成、工程建设、设施运营为一体的大型环境综合服务企业以综合化规模化发展为方向,通过并购逐步实现跨区域跨子领域的全面发展,打造业务范围广泛的平台公司。以碧水源等为代表的环保装备材料制造龙头企业则通过并购从特定领域的设备提供商逐步向工程建设运营服务领域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此外非传统环保领域的大型企业通过对业内优良专业企业的并购进入环保产业领域。

三是业务模式多样化。近年来在城镇环境治理设施建设运营领域尤其是污水处理领域,BOT、TOT等模式的应用已较为普遍。PPP相关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PPP项目模式下各方的权责与具体操作流程,将进一步推动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此外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同一区域内多个小型项目的打捆BOT模式、整体委托运营模式等相关新业态不断涌现。此外面向环保工程的环境合同服务、环保设备的融资租赁等新模式开始在各地试水。在环境监测领域,《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激活环境监测服务市场。

四是技术革新日益受到重视。技术工艺的革新进步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长久以来欧美日等外资环保企业借助其先进的技术工艺在环保各主要子领域的核心装备领域始终占有主要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企业实力的增强,这种垄断正在被逐步打破。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引进吸收、打造龙头产品已成为我国设备制造类环保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产业变革下环保企业亟需应对的挑战

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实现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形势下,环保产业发展应加速产业格局调整,把握政策利好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整个产业变革背景下,环保企业要着力迎接如下挑战: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产业结构趋向绿色发展都将起到减少环境治理新增量的作用,中长期环境治理市场规模会缩小;存量市场主要将释放给具备环保技术实力的企业,靠关系拿项目、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劣势;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下的项目将有利于具备综合解决方案与技术的大中型环保企业,顶层设计与项目规划能力尤为重要,但目前具备上述能力的企业极少,人才培养与经验积累绝非一日之功;在大多数地方经济发展放缓、财政支付能力差、环保支出没有硬性要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又难以补贴运营的情况下,PPP模式将给投资型企业带来投资风险;环境治理细分领域繁杂,各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政策需前瞻性解读以便找准市场、提前布局、积蓄力量,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这一能力。

主要

参考文献

水域环境整治篇4

一、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

党*、国务院高度重视*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去年3月15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流域污染治理任务繁重,刻不容缓,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认真落实治理规划,加大治理力度,严格依法监管,务求取得明显成效。今年2月3日,*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肯定治理工作有进展,明确还要加大力度,要扎扎实实地抓,持之以恒地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充分认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加大污染防治投入力度。副总理于3月27日批示,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的历次重要批示精神,要协调并组织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加快治污进度,强化监督管理,务求取得明显成效。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多次听取汇报,要求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加以贯彻落实,要在加快治理流域现有污染源,消除隐患的同时,切实防止新产生的污染,做到防治结合,相关地方要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流域污染治理规划的落实和实施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时隔不到一年,*总书记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又为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深切感受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要深刻领会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战略意义。*总书记,*流域污染治理既关系本地区可持续发展,也会影响中俄关系。我们要深刻领会加强*流域污染治理,对于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战略意义。*是东北人民的母亲河,也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这一重大战略的推进与*污染防治成效息息相关,三省(区)政府必须把*污染防治作为全省(区)环境保护的龙头工程,紧紧抓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的大好机遇,通过加强*流域污染防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方式,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促振兴。同时,*是一条国际河流,见证了中俄两国人民的真诚友谊。俄罗斯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国在经济、能源、环保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近年来,*流域发生的一些环境污染事件,不仅对沿江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俄罗斯的密切关注。加强流域污染防治,不仅有利于增进中俄两国友谊,更是展示我负责任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力气,切实把这件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好,努力实现流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要深刻领会*流域污染治理任务繁重的严峻形势。当前,*流域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20*年,*流域25个水质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流域干流水质为轻度污染,36.4%的断面为Ⅲ类水质,63.6%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支流为中度污染,8条支流7.1%的断面为Ⅱ类水质,57.1%的断面为Ⅳ类水质,劣Ⅴ类占35.8%。*河、*河、*河、*等支流为重度污染;*江为中度污染;嫩江、洮儿河为轻度污染;雅鲁河水质良好。*河的哈尔滨*河口内断面、*河的哈尔滨*河口内断面、*江的敦化甩湾子断面、*河的长春靠山南楼断面、*的长春杨家崴子大桥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在流域水质不容乐观,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的同时,一方面流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一些本应淘汰的落后产能仍未退出市场,污染排放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今年政府换届后,各地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投资冲动强烈,控制新增污染的压力很大,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治理规划加大治理力度的迫切性。国务院批复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指导流域污染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治污工程是实现《规划》目标的物质保障。两年前,在哈尔滨召开过一次《规划》论证会,我曾经讲过治污工程实施方面,要实行规划到省、任务到省、目标到省、资金到省、责任到省的“五到省”工作机制。这个机制必须坚定不移地贯穿于《规划》实施的全过程。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流域污染治理要先行一步,要求县县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为全国其他流域污染治理做出示范。*财政也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地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充分考虑东北地区寒冷期长、施工期短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好各项治污工程的建设进度。各级环保部门要督促治污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正常运行,决不能让治污项目的建设一拖再拖,决不能让治污设施成为“豆腐渣”工程,决不能让建成的环保设施“晒太阳”,决不能让人民群众的血汗钱“打水漂”。

——要深刻领会严格依法监管的重大责任。严格环境执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但是监管不力也是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有法规不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能力不强等客观原因,但主观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依然严重。有些执法人员把人情看得比国法还大,甚至徇私枉法,沦为环境违法行为的保护伞。*总书记要求我们严格依法监管;总理要求环保部门制定的政策和执行的力度要像钢铁一样坚硬,而不是像豆腐一样软弱。这是党*、国务院对严格环境执法的政治要求和殷切期望。如果我们不能把现有的法律法规用好用足,让执法不严的状况继续下去,我们就会辜负党*、国务院的重托,必将失信于全国人民,必将成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历史罪人。各级环保部门要振奋精神、义无反顾,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环保执法权,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把那些高污染、高排放项目扼杀在摇篮之中;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幅度削减污染负荷。要想方设法为勇于执法、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的同志撑腰,坚决追究那些、执法犯法人员的责任。同时,要加快环境法律法规的修改,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问题。《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出台,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大了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为依法严格监管提供了法律保障。各级环保部门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高潮。

——要深刻领会抓落实见成效的明确要求。*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抓,持之以恒地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每句话都有个“抓”字,这是总书记对*污染治理抓落实见成效的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铭记在心。这“四抓”不仅是思想路线问题,也是工作方法问题。各地和各有关部门首先要提高认识,在目标任务上抓落实。要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规划》的要求上来,切实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区、县政府,所有排污企业,重点治污工程和水质控制断面,思想上一心一意不动摇,工作上锲而不舍不放松,作风上真抓实干不争论。二要集中全力,在重点治污工程上抓落实。加快重点治污工程建设步伐,促进度、保质量、抓运行,确保建成一个运行一个,充分发挥工程减排效益。三要协调配合,在强化综合措施上抓落实。陆续出台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土地、证券、保险、外贸等环境经济政策“组合拳”,强化流域污染治理综合措施,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追究制度。四要真抓实干,在转变作风上抓落实。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强环保队伍素质和能力。在抓落实上看能力,在抓实干上看素质,在抓细节上看水平,努力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二、*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党*、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流域三省(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各项部署,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协力推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治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创新流域治污思路,明确了让*休养生息的六项措施。2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省召开了*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了让*休养生息的六项政策措施;会后,经国务院批准,原环保总局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56号),进一步明确了让*休养生息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这六项措施,是治水治污的经验,是实践的结晶,是科学的总结,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了规划项目顺利实施。《规划》实施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三省(区)共同努力,认真落实减排责任,积极推进治理项目建设,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两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为副组长的*流域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让*休养生息”的各项举措,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截至今年2月底,《规划》中的222个项目,完成57项,占规划项目总数的25.7%;已开工73项,占32.9%;未动工92项,占41.4%,其中78项已经开展前期工作;实现投资36.6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27.4%。

(三)加强环境监管,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省依法关停了造纸企业93户,淘汰落后造纸产能12.4万吨;加大了对糠醛企业的环境监管,暂停了新建糠醛项目的审批。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依法对2*家企业实施了处罚,停产治理294家,关停137家,取缔46家,搬迁34家。重点督查的34家企业共投入治理资金3.26亿元。集中清理整治工业园区环境违法行为,责令8个工业园区、229户企业限期补办环评审批手续。同时,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违纪案件,*省环保局会同省监察厅对4家典型环境违法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对辽河垦区管理局环境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查处。*省开展了*流域百日涉水企业专项行动,对石化、化工、焦化、冶炼、造纸、食品、酿造、制药等重点行业、县(区)涉水排污企业和新建项目进行了重点整治。加强了对电力、石化、化工等行业的环境监管,淘汰关闭企业116家,对134家企业实施了处罚,停产治理173家,限期治理352家,限期整改215家,清理纠正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土政策”13件。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开展了环保专项行动,组成督查组,对兴安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督查,依法对11家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

(四)集中整治饮用水源地,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三省(区)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重新划分和调整。其中,*省对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和龙市松月水库、抚松县大蒲春河以及大安市地下水等4个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区划调整;取缔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全部排污口,停批、关闭二级保护区新扩建项目27项,整治排污企业22家,初步解决了新立城水库蓝藻污染问题;加强备用水源建设,重点实施了白城市引嫩入白、老龙口水利枢纽等四项重点供水工程;根据水源地分布情况及建设条件,规划7个重要城市拟建应急备用水源地工程。*省取缔关闭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排污口34个,停批、关闭新扩建项目9项,整治排污企业2家,清理装卸垃圾、油类等码头4个。内蒙古自治区取缔了一级饮用水源地内所有排污口,加大了河流源头植被保护力度,划定保护区,封育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在污染严重的海拉尔河和雅鲁河上游两岸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通辽市制定了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和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水平。国家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和环境监察执法标准化建设项目下达三省(区)经费约1亿元,强化了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省成立了*流域环境污染防治督查机构,增加省级环境执法编制10人,专门负责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及*流域水污染督查工作。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实行了市以下县区环保部门垂直管理。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成立了东、西部两个督查中心,各增加编制10人。同时,我部东北环保督查中心进一步充实了应急调查工作的人员和装备,提高了应急预警防范水平,加大了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制度。签署了《**两省*流域环境应急协调机制协议》,初步建立了两省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为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省在大庆分别举行了*溢油应急演练和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应急实战综合演练,全方位检验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装备水平和处置能力,引导企业建立了一批装备完善、技术精良、反应快速的污染事故处置队伍。

(六)落实治污责任制,污染减排取得了实际成效。三省(区)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分别制定了《2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各级政府层层签订《“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分解减排指标,并将总量削减目标作为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落实减排责任制。*省建立了企业减排台账,完善减排档案,由市级环保部门定期调度。*省起草了《污染物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细则》。内蒙古自治区针对不同行业污染物排放的特点,分类推进减排工程;加快城镇、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促企业污水循环利用,提高中水回用率。目前,三省(区)正在开展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工作,加强了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

在充分肯定*流域污染治理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治污项目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流域治污工作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存在“等、靠、要、拖”的思想,配套资金没有落实到位,造成省市一级项目进展相对较快,县区一级项目推进缓慢。一些地方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工业治污项目进展较快,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和重点区域防治项目进展较慢。*、*两省规划的126个工业项目中,已建成53个项目,而96个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仅建成4个。二是企业违法排污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最近,东北环保督查中心对*、*两省*治污工作进行了督查,共对120个污染源进行了采样监测,有49家超标排放,超标率为40.8%,其中*省43.9%,*省34.2%,与去年同期检查相比超标率都下降了一半左右,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超标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些企业违法排污问题还相当突出。三是环境风险隐患较多。流域大部分县级环保部门执法能力不足,监测监管手段落后,资金短缺,专业人员匮乏,环境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三省(区)尚未建立化工、石油等高危企业环境隐患和风险数据库,一些企业环境应急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置设施不完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隐患和风险依然存在。

三、坚决落实*休养生息各项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让*休养生息,我再提几点要求。

(一)各地区各部门要密切协作团结治污。*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主要责任在三省(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坚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市、县长责任制,把出入境断面水质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协调处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是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的一项重要职责。今后,我们要不定期地召开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向各成员单位通报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影响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请国务院决定。这要作为一项制度定下来。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的协调意见,搞好综合协调,各司其职,知情出力,密切协作,团结治污。

(二)加大规划执行情况年度考核评估力度。我部将加强《规划》实施考核工作,在落实目标责任制上下大气力、真功夫。要将污染减排考核与《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挂钩,对规划任务、工程措施和跨界水质实行年度目标管理。三省(区)政府在认真落实好《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程措施的同时,可以着手开展中期评估,为制定下一个五年或十年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评估中如果发现未列入“十一五”规划但对*水质影响较大的项目,各地可组织进行论证筛选,按程序上报我部,我部将商有关部门予以研究解决。

按照《规划》要求和三省(区)治污工作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20*年度*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水质、总量和工程三项考核目标,其中水质目标要求在不断流和上游入境水质达到同期水质目标的情况下,*流域水质有所好转,内蒙古的12个和*的2个跨省界出境断面水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入*断面(汇入国际界河)水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总量目标要求三省(区)COD年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均削减5%,内蒙古控制在4.4万吨,*控制在25.0万吨,*控制在45.1万吨;工程目标要求三省(区)规划项目建成投运率均不低于50%,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均不低于50%,内蒙古项目开工率不低于85%,*和*两省开工率100%。

三省(区)政府要把完成上述考核目标所必需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市、区、县政府,所有排污单位、重点治污工程和跨界水质断面,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今年,我们将在*省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拟定《*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办法及指标解释》,我部将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评估领导小组,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估组,重点从治污工程实施进展、水质变化情况、污染减排、综合治理、环境监管等方面,对《规划》执行年度情况进行评估。*省要在我部指导下,积极开展试点,及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对评估办法进行修订完善,于2009年第一季度在全流域推广实施,按照考核目标的要求,对20*年度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考核评估结果报国务院。

(三)强化对*休养生息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按照《关于定期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监督检查的通知》(环办函〔20*〕620号)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督检查,重点督促检查《关于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贯彻落实情况。东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要按照《*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调度办法》,对《规划》实施情况和*休养生息的六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日常督查督办和定期调度,每月向我部报告,督促各地方按时完成治污任务。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环境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以前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行为,要开展后督察;对新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对违法事实清楚、情节严重的排污企业,国家将实行挂牌督办;对未按期完成污染治理任务的工业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对未按期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

(四)积极组织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培训。为切实提高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落实领导责任制,我部将按照*组织部《关于印发〈20*年*组织部委托*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抽调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专题研究班计划〉的通知》(组通字〔20*〕7号)的要求,做好对*流域各地党政领导干部的环保培训工作。计划于今年8月,在哈尔滨市举办“*流域水环境管理专题研究班”,培训对象为*流域县(市)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市)长,培训内容包括*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国家水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节能减排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

(五)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753”专项行动。“7”就是强化7个重点城市污染防治工作。哈尔滨、*、长春、*江、齐齐哈尔、大庆和佳木斯7个城市年废水排放量超过1亿吨、COD排放量约占*流域排放总量的68%。以上述7个城市为重点,督促其率先落实《规划》任务。

“5”就是以*河、*河、*河、*和*江5条河流为重点,狠抓综合整治和环境监管。

水域环境整治篇5

江流域(段)省控断面及交界断面水域功能区Ⅲ类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其中北溪(含河口)达90%以上、西溪达95%以上;主要支流与干流汇入口断面达标率达80%以上;县级、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5%和85%以上,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

二、重点任务

2012年,江流域(段)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投资约1.7982亿元,重点推进五大工程43个项目。

1、饮用水源保护。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强化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重点污染源的监管与巡查,禁止可能污染饮用水源水体的活动,及时消除水源安全隐患。加强江流域水电站用水调节管理,发挥龙径、靖城等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预警作用,密切监控敏感河段、重点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防范突发性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计划投入1115万元,重点实施市区水厂取水口一级保护区环境整治、龙海市湖后水库水源地整治工程、市第二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7个水源保护项目。

2、养殖污染整治。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两”规定,坚决制止禁养区养殖回潮,严禁禁建区新扩建养猪场,完善禁养区外养殖污染治理设施,严格控制生猪养殖规模,加强先进技术推广,防止出现污染反弹。计划投入1580万元,重点市畜禽养殖污染全过程治理模式示范场建设、龙文区朝阳镇养殖业污染整治、龙海市禁建区养殖污染治理等5项工程。

3、工业污染整治。结合“十二五”污染减排要求,加强工业(含建筑饰面石材行业)污染整治,加快推进工业开发区、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排放监控。计划投入1550万元,重点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推动污水治理设施完善工程、华安县立兴集团有限公司废水治理设施建设、长泰县石板材加工业污染综合整治等3项工程。

4、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要求,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垃圾处理厂建设,推进集镇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计划投入7400万元,重点推进啤酒厂污水管网及提升泵站建设、长泰县岩溪镇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华安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等6项工程。

5、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以保障流域生态功能为目标,推进矿山整顿、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整顿规范河砂开采,落实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要求,开展小流域污染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和推动县(市、区)、乡镇、村开展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投入6337万元,重点推进江生态修复工程、江市区重点河段水葫芦整治、市区内河水环境整治等22项工程。

三、工作要求

1、强化流域整治责任落实。流域整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市委市政府今年继续将实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始终绷紧饮用水源保护这根弦,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任何时候都松懈不得。要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河长责任制,认真贯彻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监察实施方案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专人督促跟踪整治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省政府专项监察通报问题,市政府督查发现问题,以及自查自纠存在问题的整改。要狠抓年度流域整治项目落实,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督促业主落实资金,加强月跟踪检查,扎实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2、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是引发藻类爆发的最大因素,禁养区内养殖反弹、禁养区外污染加重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遏制,可能将再次引发水华事件。各县(市、区)要切实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回头看”制度,加强督查力度,及时掌握畜禽养殖动态,对禁养区的养殖反弹现象,做到发现一起坚决取缔一起。要结合进村入户巡查,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消除禁养区老百姓的侥幸心理,对群众举报、督查发现的养殖反弹现象,要逐一登记跟踪,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坚决制止禁养区养殖回潮。同时,要完善禁养区外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是“十二五”污染减排的重点领域,是农村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也是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重要任务。根据“十二五”畜禽养殖减排核查核算规定,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必须实施全过程综合治理,且要同时具有养殖方式的改进、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系统和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措施,只采用部分治理措施的,不予认定减排量。市农业局要负责指导督促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工作,选择一些符合减排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作为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督促各县(市、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专业户积极采取生态种养、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等养殖方式;不能改进养殖方式的,限期采取干清粪收集、尿液沼气池发酵、沼液生活处理等综合治理措施,确保达标排放或灌溉还田。同时,要切实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严格规范病死畜禽收集、运输、投放、消毒处置,解决病死畜禽环境污染问题。

3、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着力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全面整治重金属污染企业违法行为。加强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生产全过程监管,督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督促企业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六个一律整治措施,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应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一律取缔;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对环境保护、安全设施、职业健康“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对不能依法达到防护距离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排查整治工作不到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一律追究责任。要进一步巩固铅蓄电池行业整治成效,对停产整治的,要严格执行验收规程和标准,进行验收公示,杜绝未经验收企业擅自恢复生产;对正常生产企业,要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强化大气、水污染物的监测;对在建的企业,要严格“三同时”监管,达不到环评要求的不能批准试生产。要化污染减排重点企业监督管理。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配套管网、提升泵站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要强化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督促运营商加强设施维护管理,完善生产运行档案台帐,健全异常情况报备制度,确保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指标达标排放,污泥规范处置。要推进流域沿岸1公里范围内建制镇、镇区人口3万人以上建制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小城镇改革试点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龙海角美镇、长泰岩溪镇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镇区污水集中处理。

4、全面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今年是国家确定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最后一年,各有关乡镇要坚持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进一步落实分片包干挂点责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项目工程建设调度与指导,及时协调解决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促进整治工作全面提速,确保10月底前全面建成。

5、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要从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扎实抓好饮用水源保护,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切实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的水。芗城区要加快青岛啤酒有限公司、绿亚食品有限公司污水管网及提升泵站建设,将废水引至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取缔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南靖县、华安县政府要加强市区第二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各级环保部门要强化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重点污染源的监管与巡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要强化日常巡查监测,密切监控水质变化动态,特别要加强干支流敏感河段、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水库与水电站库区水面等的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并迅速采取措施防控,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各县(市、区)要将流域整治向支流和小流域拓展,全面摸清辖区主要支流污染源分布状况,有针对性制定实施整治方案,确保流域水质稳定达标。重点开展长泰县龙津溪、平和县黄井溪、南靖县龙山溪、华安县竹溪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保障下游饮用水源安全。平和县加紧平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及调试,确保上半年投入运行,切实提高黄井溪水环境质量;南靖县要加强龙山溪流域造纸和食品企业监管,利用夜间、雨天和节假日进行突击检查,遏制企业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长县要加大龙津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东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及官山工业区各造纸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促进龙津溪流域水质稳定达标;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要结合市区郊野公园的建设,扎实抓好各入河排污口污染源的排查和整治,促进下游河段水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改善。

水域环境整治篇6

[关键词]流域规划综合整治环境管理

江河流域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地理以及交通优势成为了各地经济和产业的核心。由于盲目的开发和不合理的配置流域资源所造成的流域生态危机已经日益严重,流域污染整治工作也逐渐提上各国和各地区的工作议程。传统的水污染治理从末端控制污染,只能缓解一定的污染程度,但这却远不能满足流域这个庞大的复合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而流域规划是从规划的层次来统筹协调流域内社会、经济、自然的发展,能更好地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和流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当前,对于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的探索已经成为流域生态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流域规划的定义及分类

流域规划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整个流域区域中通过宏观协调流域内社会、经济、自然的发展,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而制定的保障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和依据[1]。它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并且是需要随着流域当前和未来的变化而周期性动态更新[2]。

按规划的主要对象,它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江河的整治和开发为主,如较大河流的综合利用规划,多数偏重于干、支流梯级和水库群的布置以及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枢纽建筑物的配置;另一类是以流域的水利开发为目标,如较小河流的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主要包括各种水资源的利用,水土资源的平衡以及农林和水土保持等规划措施。

以往我国的流域规划偏重于水资源、航道、行蓄洪区、枢纽工程的规划。这类规划关心如何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去促进区域的发展,获取局部利益,轻视了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安全,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目前以流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以及流域生态系统整体规划已经成为现代流域规划和管理的研究热点。

2流域规划的发展

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源于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实践,但是该规划是从更高的层次来整治和预防流域污染并促进流域发展。国外流域规划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期,1879年美国成立密西西比河委员会,进行流域内的测量调查、防洪和改善航道等工作,1928年提出了以防洪为主的全面治理方案。此后,美国的田纳西河、英国的泰晤士河、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苏联的伏尔加河,欧洲的莱茵河等河流,都进行了流域治理规划并获得成功,取得河流多目标开发的最大综合效益,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4]。

我国是一个有数千年治水历史和面临当代多重水危机的发展中大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对“七大水系”流域和众多中小河流先后进行了流域规划。其中一些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但也有一些流域规划,因基础资料不够完整、可靠、系统,审查修正不够及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70年代末以来,对一些河流又分别进行了流域规划复查修正或重新编制的工作;90年代以后我国又开展了大量的流域规划3S技术、景观生态学以及战略环评的研究,运用新理论和新技术方法指导大中小流域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3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原则及一般步骤

3.1编制原则

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是以解决民生水利问题作为规划工作的首要任务,且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等问题;同时,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安排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重大布局,研究制定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抓住流域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主要矛盾,按照轻重缓急,合理确定近远期的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和实施方案。流域规划编制要遵循“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强化管理”的原则。

3.2一般步骤

一般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4流域综合整治规划的理论及方法探讨

4.1新社会开发理论在流域综合整治规划中的应用

在流域开发中,传统的社会开发理论是以经济增长为衡量标准来判定开发的可行性。1995年,加拿大哈里法克斯(Halifax)世界社会开发首脑峰会提出了“追求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新社会开发论[5]。它认为流域治理开发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流域的治理和开发是统一的,治理等同于开发,开发就是治理。流域治理的目标是建立高效的流域复合生态系统,即社会―经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复合体,治理开发活动应保证持续进行。作为基础开发的流域治理活动,将有效地推动其他开发活动的开展,从而实现流域综合开发的发展,使得流域的发展步入“治理―开发―再治理―再开发”的良性循环[6]。

运用现代社会开发理论制定流域治理开发策略,观察治理开发活动的进行及其产生的效果,能够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流域治理开发的社会补偿制度、健全流域治理开发的社会风险保障机制,同时完善施工监理制度,以有效降低治理开发的风险程度及不利影响。新社会开发理论还非常强调公众在决策中的参与作用,有利于提高流域内公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能更好地推动流域由“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在考查、评价流域治理成果的指标上,该理论还强调应进行评价的系统性、综合性。

对于流域规划进行社会学理论上的研究将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流域治理的内在含义,也有助于指导具体的治理实践。

4.2“3S”技术在流域综合整治规划中的应用

GPS,RS,GIS技术(简称“3S”技术)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流域规划中,以GIS为核心的高分辨率RS影像与GIS、GPS的集成,可使得人们能够实时地采集、处理、更新以及分析数据。在整个流域建立完善、动态的GPS监测网络,利用GIS的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数据可视化和强大的空间数据综合分析处理能力,将依据GPS定位技术为保障的RS影像进行处理,然后将其应用于整个流域及其附属的大量中、小流域的治理中,以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7-8]。目前3S技术普遍用于各种流域综合治理中,如九龙江流域的蓄禽养殖治理的生态现状调查[9],七兴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GIS模型的建立以及规划模式的运用10-11],运用微机辅助小流域治理规划与常规方法相比,用工量和费用分别降低86%和70%,工效提高20倍以上[12]。

将“3S”技术与流域治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科学治理水土流失,实现流域内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当前,3S技术对于基础数据的依赖性很强,在环境条件复杂、信息材料冗多的大流域应用上难度比较大,而比较适合在小流域治理上使用;但是随着以后国家信息制度的完善,3S技术必将更广泛地应用到大流域整治规划中。

4.3景观生态学在流域综合整治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研究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变化,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原因与系列;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以空间研究为特色,属于宏观尺度空间研究范畴,其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两方面[13]。

在流域整治规划中,水土流失问题只有在时间与空间大尺度上的研究中才可找出治理的对策。小流域的整治规划只可能小幅度的进行生产结构及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生产发展前景的预测只是在原生产规模或发展速度的基础上进行,仅能考虑小范围内的农、林、牧,所涉及的经济实体的规模相当小,所以以小流域为单元的规划在经济发展上有显著的局限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能相互协调,难以获得稳定可靠的发展[14]。生态系统与其所属的大尺度系统之间的关系常常可以克服局部生物反馈的不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中的持续性问题也与其尺度有关。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景观是最适于进行规划和管理的空间尺度,因为景观有比较明显的边界和共同的生态过程[15]。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表征为景观的异质性,流域规划中通常是增加一些景观元素或减少一些景观元素,由此将导致景观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景观生态功能的变化。在流域规划中需要注意保留一定的生态廊道来维持景观之间的连接度,以保证景观原有的生境特性不被破坏,在开发过程中维持原有生境的功能。流域规划中运用景观格局特征,根据气候、地貌、水资源和土壤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因素,合理配置景观要素,以达到景观结构与功能的最优化,是保护生态环境与发挥流域土地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16]。对于干旱区河流廊道,在流域景观中应从水资源合理利用着手,保持河流廊道的连续性,才有助于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和景观格局的良性化[17]。

目前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退耕还林还草力度的加大,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流域规划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4.4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流域综合整治规划中的应用

在规划的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方面,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本身还会受到相关的上层规划(包括国家、省、市、区域)以及平行规划(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影响和制约。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将直接影响到规划能否对规划区域的资源总量以及环境容量进行优化配置,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在3P层次上的分析可以实现流域综合整治规划与其相关规划在政策上实现协调统一、在计划和分配上实现公平均衡。同时在流域整治规划中,必须处理好规划中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才能减少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在环境资源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打破行业垄断和行政区划,实现流域的共赢[18-19]。

在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面,流域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水的不达标排放、农业畜禽养殖或者作物种植污水的无序排放、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等等,对于点源的污染可以采取罚款、停业整治等手段,而对于整个流域的面源污染则需要运用SEA的方法在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上来进行控制。在流域综合治理中,运用SEA的方法将支流治理与干流治理相结合,对流域污染源进行综合整治;同时计算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并进行流域污染的总量控制分析;建立流域生态监测机制,进行跟踪评价[19],根据流域综合整治的现状更新整治规划。

在流域规划中,SEA的评价方法可以借鉴于EIA原有的一些方法,如加权比较法、费用效益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环境承载力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出流域规划的合理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和自然。但是这些方法在其运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人为、技术、经验等因素较大的限制[21],因而在对流域规划进行SEA的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的方法来减少误差,提高预测和评价的准确度,同时也可以采取环境预警原则[22]来对某些可能存在对环境造成巨大隐患的方案进行预警防范,或者采取环保一票否决。

因此,流域的战略环境评价是流域整治规划实施、执行和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5流域整治规划面临的困难

笔者在编制具体流域整治规划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5.1基础数据收集

一条河流或者一个流域的基本属性和环境质量指标需要通过水文、水质监测来进行调查。水文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是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和整治规划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依据。但由于管理体制、人力、资金上的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都缺少持续性的水质监控机制,这样就比较难以准确把握和判断流域的变化趋势;除此之外,对于流域本身的社会发展概况、人口规模、工业水平等基础资料的收集也会直接影响水环境整治规划中水质治理目标的确定和环境容量的预测。

5.2相关规划协调

流域整治规划的编制必须考虑到与其具有相似的环境、生态问题或者共同作用区域的规划的影响,如城市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水土保持规划、饮用水保护规划、农林规划、河道规划、防洪排涝规划等等。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一些需要依据的相关规划不齐全或者正在同步编制,因而使得整治规划编制进程和质量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在城市的小流域整治规划编制中尤其明显。

5.3污染源调查

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最主要的是针对流域内存在的各种污染源进行治理和总量控制,以达到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由于人力、财力、物力和编制周期等因素的限制,规划过程很难组织大规模的污染源调查活动。目前的现状污染源数据一般是来自当地环保部门以及乡镇企业办的统计资料。我国于2007年开展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活动,并将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数量和排放数据以统计数据的形式。这次污染源普查有利于促进我国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规划的制定,但由于污染源普查的对象是目前已有注册登记的企业单位,同时这些单位在环保标准的执行上都比较严格,污水基本在达标处理后再排入指定管网,这部分污水对于整个流域的污染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控制;而在整个流域层面上对流域污染最大的是那些未注册登记的污染企业不达标排放、农业畜禽养殖废水、作物种植污水的无序排放及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等,这类面源性污染才是目前流域治理的关键和难点。

5.4机构体制与职能

我国的流域管理涉及多个中央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层面上相关涉水的职能被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各政府部门及其相关流域机构之间在管辖领域、管理职责、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特别是水质与水量管理相分离,缺少横向合作。水质管理上以水利、环保部门之间的交叉最为严重,城市水务方面以建设、水利部门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水生生物保护上以林业、农业和环保部门之间的重叠最为明显,各地区之间水污染损失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流域机构在流域管理中的职责相对单一、协调能力有限。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综合管理机构或流域协调委员会已经成为解决我国目前流域职能交叉和跨行政区管理矛盾、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6总结

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显著特点是以贯穿始终的河流为主要命脉。流域整治规划就是要统筹协调流域内自然、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各类理论和方法如社会开发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3S技术方法、SEA等促进流域和谐健康、持续发展。面对在流域整治规划中存在的困难,我国应当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管理,形成具有完善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立覆盖流域的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系统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可建立具有法律权威性的流域综合管理机构来协调部门之间分工及合作,保证流域规划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开展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是当前世界各国治理流域污染和水土问题的普遍趋势,也是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流域性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晓景,流域规划制度新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4):160-163.

[2]RobGray.河流管理的流域规划方法[J].北京水利,1998,(5):11-13.

[3]郭焕庭.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1,(8):39-40.

[4]邢利民.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做法及经验借鉴――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系列研究之一[J].生产力研究,2004,(7):107-110.

[5]池建新.社会开发论的转变――从经济增长到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5):5-8.

[6]杨杜学,王建军,郑建民.浅谈流域治理的社会开发性[J].中国水土保持,2002,(8):23-27.

[7]刘长星.流域治理与“3S”技术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6):36-38.

[8]赵晓燕,任爱华.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流域规划实施中的作用[J].内幕古水利,1999,(3):32-33.

[9]庄翠蓉.3S技术在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J].厦门科技,2004,(6):42-44.

[10]杨联安,杨凯.GIS软件在小流域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6):672-677.

[11]郭健,李炎,宋东颖.基于GIS技术的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系统设计[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3):36-40.

[12]宋秀清,李婉茹,王健.微机辅助小流域治理规划系统及其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1990,4(3):51-55,79.

[13]刘忠伟,王仰麟,晓.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地理研究,2001,20(2):206-212

[14]孙保平,杜启贵.区域综合治理技术决策系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15]TurneredMG.Quantitativemethodsinlandscapeecology[M].NewYork:Springerverlag,1991.

[16]蒋学玮,周正立,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流域规划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2):112-115.

[17]张立运.塔里木盆地诸大河沿岸的天然草地及其人为活动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0,(4):68-72.

[18]吴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评中的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J].贵州水力发电,2008,22(3):15-17.

[19]何兴照,杜卿.参与式流域规划中相关利益群体的角色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5):250-252.

[20]周影烈,郭茹,包存宽,黄爱兵.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初探[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6,31(6):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印刷实习报告范文集锦9篇
  • 下一篇:海伦凯勒读后感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