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6篇)

时间: 2024-01-17 栏目:公文范文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篇1

一、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国际流动的重要保证。石河子大学水建学院原有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而厚基础、宽口径的新时期农业水利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才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1]。随着农业水利工程的飞速发展,要求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要求。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工科性质决定了其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本文以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探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方法。

二、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背景

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始建于1960年,原为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特色专业[2]。2014年11月,我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提交了专业认证申请,2015年8月提交了专业认证自评报告,2015年10月接受了认证专家组的现场考察。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学生培养、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得到了考核专家组的充分认可。考察结束后专家组针对本专业实验课时偏少、与企业联系偏少和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深度不够、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因此,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对于做好专业认证的整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3]。

三、工程教育中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重视不够,流于形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要求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从专业培养要求上来讲,实践教学的地位高于理论教学的地位,然而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各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关专业课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等,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不认真甚至逃避实践环节。同时,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选题比较陈旧,无法体现当前本专业的实际应用现状。

2.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缺。目前,高校教师多为应届毕业生,本身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然而由于缺乏企业一线技术工作实践经验,其专业实践能力整体较差。导致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缺失的原因较多。例如高校与企业缺乏有效结合,教师不能参与到企业生产一线活动中,教师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标准认识存在偏差;高校缺乏教师岗前实践培训机制,对教师实践学习不能提供合理的经济支持;缺乏相关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平台,企业培训资源开发不足等。

3.校企联系不畅通。校企联系不畅通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习惯性停留在课内做做作业的心态,对企业布置的任务不感兴趣,缺乏主动了解实践工程相关设计方案、施工方法、项目评价等环节;第二,企业追求的高效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企业的项目都是有时间限制的,然而学生有其他校内课程冲突的时候,不能按照企业规定时间提交方案。第三,学校对校企合作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模式创新度不高,教师在企业实践的机会少与市场脱轨,造成项目实际经验不足。

四、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整合实验资源,实现实验室有效使用。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包含:材料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测量学实验室、灌溉排水实验室、CAD专业实验室等七个专业实验室,门类齐全;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50亩;实验室总面积为1169.4m2,生均占有面积为3.8m2。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有材料力学、水力学、土力学、测量学、灌溉排水工程学等教学实验,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应优化整合实验资源,实现实验室的有效使用。

2.丰富课程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往往是老师将课本理论内容满堂灌给学生,上课过程枯燥乏味,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工程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提高离不开高质量的理论教学,即要做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为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农业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课程为例(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课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相关水工建筑为的认识业实习,有了一定的基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将学生实习过的相关水工建筑物作为案例放在课堂上讲解,一方面使理论教学内容变的直观易懂,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实习所学的内容。由于理论学时有限,教师可以把一些?n上讲解不到的实际工程案例放在《水工建筑物》网络建设平台上,提出问题供学生学习探讨,实现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有效提高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效果。

3.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实践学习。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趋势,也是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既有利于促进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以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有利于促进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更好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石河子大学最新颁布了关于《石河子大学关于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学校在职在编、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含实验系列教师)均应参加一次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锻炼。

4.推?M校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石河子大学水建学院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伙伴及各种社会资源,已经与新疆石河子玛纳斯河流域管理处、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红山嘴电厂、国电新疆吉林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教学基地为本科生提供了很好的生产实习场所,在实习经费、学生住宿等方面给予优惠,解决了当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于工程一线的难题。学生在这些基地完成了水利工程认识实习、地质实习等实践任务,在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5.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教学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成果、检验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由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除以试题形式考试来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外,还应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行必要的考核。以基础课《土力学》为例来讲,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末考试卷占70%,平时成绩占30%。试卷中内容一般是根据课程考试大纲要求出题,平时成绩老师一般往往考虑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方面评定。整个成绩评定并没有把《土力学》实验环节考虑在内,学生也就不会太重视平时课程实践环节。新的考核方式可以在试卷里增加一定比例的实验内容作为考试内容,这样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课时才会更加用心的去做相关实验,从而真正提高了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同样对于农水专业其他含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均可采用类似的考核模式,最终实现有效提高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业水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089-02

中国自古以治水立国,自大禹治水起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水利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农业水利工程与以上两者息息相关。随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党中央国务院已经连续10年关注三农,尤其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对于促进农业水利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开设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数十家。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各高校农业水利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修再修,力图达到理想效果。

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特点

整体来看,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呈现出三个特点:

1.通识教育为主,注重强基础宽能力,多开公选课,扩大学生就业面,淡化专业方向,加大选修课比重,将部分专业课放入选修课,强化实践环节,多开独立实验课、实习课、课程设计。实践比重达到25%~30%。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所占学时较少,如灌溉排水只有54学时;基础课如力学类课程学时较多,如结构力学达到80学时。

2.专业教育为主,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开设有较少的选修课,大多数专业课均为必修课程,开设有适量的实验课、实习课、课程设计。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所占学时较多,如灌溉排水可达72学时,与基础课如力学类课程相差无几。

3.模块教育,介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从大三开始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设置3个方向,每个方向为一个模块,该模块设置若干课程,学生选择了该模块则意味着该模块内的课程均要学习。

二、农业水利专业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问题现状

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在通识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很多选修课放在了大四上学期,这个时候适逢学生考研或找工作,对于学习兴趣不大或无暇顾及,为了应付了事,他们往往会选那些比较简单的课程来学习,而不会过多考虑这些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对自己今后发展的影响。

2.在专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学生知识面较窄,除了本专业知识外,对于相关专业了解不多,虽然专业能力很强,但是工作期间适应岗位受限,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多专业课安排在了大四上半期,可是学生们忙于面试或考研,此时已经无暇顾及了,使得该学期的专业知识无法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3.模块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通识教育很相似,在选模块的时候,学生们往往会选择那些考试容易通过的模块,不会过多考虑其他模块,这样,其实就是没有设置模块,使得设置模块的初衷无法实现。

三、农业水利专业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问题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供参考:

1.明确专业方向,找准人才定位。对于那些平台好、生源质量高的院校,可以加强通识教育,在本科阶段将农水专业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看齐,使二者相差不大。这样的话,农水专业毕业生既可以胜任水工专业岗位又能承担农水专业的工作,从而扩大就业面。对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对学生加强引导及制定相关约束条件来解决,例如在选课前指定专门的老师进行专门辅导或限定某门选修课选修人数上限等。对于一般的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则应该坚持专业教育,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在这种情形下,不仅农水专业的骨干课程要学习,而且水利水电工程大部分的专业课也要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农水专业和水工专业两种专业技能,并且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使其进入工作岗位能马上适应,减小过渡期。在专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果设置过多的选修课则是不合适的。

2.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实践实习。众所周知,农业水利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仅仅有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提高动手能力。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多数高校主要开设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部分。而认识实多流于形式,属于走马观花性质的;生产实习则因为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学生无法真正进入工作状态;毕业实习迫于时间压力,无法长时间展开,总之问题不少。由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分散在整个大学期间。首先,保留现有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大类,努力提高实习质量;其次,骨干课程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安排独立实验课或课内实验,由理论课老师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例如在水泵与水泵站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就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制作水泵模型或泵站模型,加强其动手能力,提高感性认识。

3.把握好专业骨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农业水利工程又称小水工,其与水利水电工程相差不大,只有两三门课程不同而已,所以水工专业的骨干课程对于农水同样适用。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灌排工程学、水泵与水泵站、土壤学与农作学是农业水利工程的骨干课程,应该把这个思想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理论课时安排与实验内容设置上应给与足够的重视。例如在学时安排上,水工建筑物56学时,水利工程施工48学时,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56学时,灌排工程学64学时,水泵与水泵站72学时,土壤学与农作学40学时为宜。在后三门课的讲授过程中,应该适时合理地安排实验内容,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灌排工程学和土壤学与农作学应该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季节安排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农业实验,如果感兴趣可将此类实验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

4.科研紧密教学。农业水利工程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农业水利工程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各种新型技术遍地开花,如何适时地将这些前沿内容介绍给学生,拓宽其知识面,提高专业素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同时,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成立科学兴趣小组的办法,提高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

四、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以笔者所在的宜昌地区为例,进行简单说明。筹建中的节水(高效)灌溉综合试验基地由三个功能试验基地组成:①粮食作物实习基地;②经济作物实习基地;③设施农业实习基地。

1.粮食作物实习基地。基地建设目标为:区域性的粮食作物高效灌排技术集成试验示范中心与环境友好型灌排技术创新试验示范中心。粮食作物实习验基地由水稻实习基地与旱作实习基地两部分构成,中心任务是高效灌溉技术的集成、试验、示范与创新。友好型灌排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运作流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①环境友好型灌排技术创新试验阶段,需要时间约为2~3年;②环境友好型灌排技术示范,需要时间约为1~2年。

2.经济作物实习基地。基地建设目标为:山区特色农业经济作物高效灌排技术试验示范创新中心。该基地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及明显的环境效益,为促进山区农业增产,加强山区水土保持提供技术支撑。经济作物节水(高效)灌溉试验运作流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高效灌排技术与水肥耦合技术试验阶段,需要时间约为2~3年;②高效灌排技术与水肥耦合技术示范阶段,需要时间约为1~2年;③高效灌排技术与水肥耦合技术推广阶段。

3.设施农业实习基地。基地建设目标为:区域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创新试验示范中心。该基地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及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城市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有力的技术支撑。设施农业节水(高效)灌溉试验运作流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微润灌溉技术与水肥耦合技术试验阶段,需要时间约为1~2年;②微润灌溉技术与水肥耦合技术示范阶段,需要时间约为1~2年;③微润灌溉技术与水肥耦合技术推广阶段。

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农业水利工程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结论:①农业水利工程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可分为三种类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兼顾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模块教育;②无论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还是模块教育,在实际执行中都会出现与事先预想的偏差,使得相应的教育理念无法实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迫于毕业压力,在大四上学期都已经厌倦课堂;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实践实习;③针对农业水利工程高等教育自身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明确专业方向,找准人才定位;把握好专业骨干课程;科研紧密教学。

参考文献:

[1]程燕珠.高等农林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72-75.

[2]郭大立.能力型数学素质教育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J].工科数学,2001,(06):48-51.

[3]杨洋,伍俊洪,林孝康.基于B/S结构的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有线电视,2003,(Z2):116-120.

[4]王依群.基于Web的计算机基础课网上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河海大学,2004.

[5]邓义桂,李庆东,丁增富,欧国凡.加强高校课程考核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82-184.

[6]刘娜,常丽薇,郑楠楠.基于WEB技术的网上考试系统设计与应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05):383-386.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水力水文学应用课程教学质量高职

水力水文学应用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及水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是由原来的水力学和工程水文学两门课程整合而来。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技术,为学习专业课、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整合后的水力水文学应用,因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内容抽象、计算量大、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对教与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环节入手。

一、优化课程内容

水力水文学应用课程教学应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必需的基础性。要精简理论性教学内容,理论性教学内容设置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同时,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水文要素观测能力、水力学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性环节设置要充分体现高职高专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原则。

根据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水务管理专业涉及的水力水文问题,将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侧重介绍与水利工程密切相关的水力学和水文学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操作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实测水位、流量、流速、压强等多种水力水文要素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现代测量技术。第三部分为应用部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计算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水力水文学应用是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因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学习水力水文学应用之前,对水利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对一些专业名词,如水利工程枢纽、溢流坝等概念均缺乏感性认识,觉得难以理解;同时,水力水文学应用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多、水流运动形态复杂等特点,也给该课程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将理论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将书本上的知识点与工程实际问题相对应,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全面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使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很好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应适合水利专业实用性的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如结合坝、挡土墙、闸门等的设计讲授,静水压强及其分布规律和静水总压力的计算;结合隧洞、涵管、给水管道设计讲授管流的水力计算;结合渠道工程的水力计算讲授明渠均匀流;结合溢流坝泄洪讲授消能防冲。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院水利专业学生包括五年一贯制和高职两种,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中考或高考的失利者,学生在入校时很多基础知识欠缺、情绪消极、学习没有积极性。而且现在我院水利专业在校生基本上都是“90后”,“90后”学生任性、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耐挫能力差,表现欲强,性格叛逆,许多学生沉迷网络。与此同时,他们创新能力突出,接受新鲜事物、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视野更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元。

针对“90后”学生的个性及水力水文学应用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首先,应重视绪论课的内容。针对“90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求知欲较强的特点,绪论作为一部书的开篇,应从一开始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绪论的介绍,除了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任务、要求、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通过介绍古今中外重要的水利工程,讲一些奇妙的有趣的水力学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具体的工程实际结合,可以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和直观性。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工程实例,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三家店水闸等,通过参观,将一些具体工程情况和实际现象介绍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会到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习兴趣,从而逐渐由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慢慢向获取知识的主动学习转变。

再者,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水利专业学生就业后,面对的是各种水利工程,按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水文要素实测实验和水力学实验教学,演练一些应用性强的习题,使学生的所学切实做到为专业服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的优化使用

水力水文学应用中涉及很多工程实际问题,而学生又缺乏工程实际的概念,单凭教师在黑板上教学不仅费时,而且效果差。而如将教学中涉及到的水力现象、水文现象以及由于水力水文原因造成的水利工程事故、事故处理措施等以图片、录像的形式融入到多媒体课件相应的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对水利工程的水力水文问题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水流从急流到缓流时,可制作一些动画,使上、下游水位改变,来形象演示水位变化而导致水跃形式的变化,这样就使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较为直观、易懂,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起到了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的功效,有效地突破了水力学教学中的难点。此外,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鼓励学生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制作,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可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快地获取信息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师生感情。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虽然大大缩短信息传播的时间和路径,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出现教学速度过快,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而传统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理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的关系,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主要是公式推导的教学内容,如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的公式推导,可采用传统板书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跟随教师思路,逐步理解、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应用部分,可稍微淡化板书的使用,增加多媒体的分量,使学生对各种水流现象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针对具体问题,有侧重地给学生演算,使学生熟练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

五、强化计算机辅助教学

实际工程中的水力水文计算问题非常复杂,传统教学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试算法、图解法或查图法等,计算过程过于烦琐,结果也欠准确。与此同时,“90后”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很感兴趣,这为水力水文学应用课程结合计算机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外界条件。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选择典型的、且适宜利用计算机计算的有关水力水文计算问题进行计算机教学,例如:明渠均匀流水深计算、管网水力计算、临界水深计算、底流消能水力计算、水文统计参数计算等。在教学方法上,适当介绍计算机软件在水力水文计算中的应用,如Excel、Matlab、SPSS、Mathematica等软件,这些软件功能强大,软件常见且较易上手,有些程序编好后,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既加深了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又提高了程序设计水平,为学生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总之,水力水文学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密切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涵,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在水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73~74

[2]万蕾.如何提高90后学生对水力学的学习兴趣.科技创新导报,2010(5):162

[3]陈雰.水力学与桥涵水文教学体会与思考.高等建设教育,2009(2):81~83

[4]佟欣.加强水力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辽宁高职学报,2004(1):119~120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篇4

学历层次

主考院校

专业

星期六(10月17日)

星期日(10月18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层进式;教学模式;水质工程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25-02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工科高等教育应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的教育模式各有不同,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很多共识之处。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实现新时代大学培养目标,改革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水质工程学在排水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主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体现水处理理论的实用性和整体性,有关积水排水专业的专家建议高校对原《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议开设《水质工程学》课程。

一、水质工程学课程概述

水质工程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各高校相关专业学习的重点内容。该课程以化学、生物、物理等课程内容为基础,在研究给水和废水处理的工程技术和工艺方面使用工程的方法,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因此,我们要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提高有关水质工程学的教学质量

二、水质工程学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以所选教材为主,内容较单一。水质工程学的教学内容以所选教材为主。教材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比较有条理、系统,理论性比较强,但是由于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使学生很难理解。当然,只是通过教材内容,不利于体现课程的综合性,使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受到影响。

2.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为促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及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许多高校还开设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实验课程由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组成。对于理论教学来讲,实验教学的时间比较长而且相对滞后,实验老师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了解,往往会出现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实验课程上又再次讲解,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实验课程上又没有讲解的情况。导致实验教学没有发挥对理论教学补充的作用,既浪费了实验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和学校的资源,又没有实现实验教学的应有的作用,造成资源、人力、时间的极大浪费。

3.未充分利用实习中搜集的关于水质工程学的资料。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学校在大三上半年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安排了大约1周的实习时期,暑假又安排了2周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听技术人员介绍实习内容时,可以用仪器记录下见到的构筑物及设备,由于学生在还没有学完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所以很难将理论知识和实习中遇到的情况联系在一起,达不到实习教学的预期效果。同时,学生实习中拍摄资料仅仅为撰写实习报告所用,势必造成实习参观内容及拍摄资料的浪费。

三、“层进式”教学模式在水质工程学课程中的实践

1.“层进式”教学模式设计。“层进式”教学模式分过四个步骤:(1)由教师结合教材讲解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并不能对所学的知识全面理解、消化、吸收,在短时间内只能有个粗略的认识。(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带领学生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室结合水处理构筑物实物模型,再次有针对性地讲解通过课堂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水处理构筑物结构形式特点及工作过程、设计参数等知识点进一步消化、吸收。(3)由学生整理实习过程中拍摄的水厂照片资料及在网上收集的资料,根据所学内容,制作幻灯片讲解。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幻灯片,使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学生最后对制作的幻灯片进行专业表述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在讲解幻灯片的过程中,不仅能反映出学生所学知识点上的欠缺,还可以变相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4)由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幻灯片及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和学生讨论的形式讲解,从而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给学生及时扫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兴趣。

2.“层进式”教学模式的特点。(1)“层进式”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内容更丰富。“层进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以单一的所选教材为主,扩充为以所选教材为基础、以实践内容为补充、以网络资源为拓展的结合水处理学科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即:教材内容――实践教学中的水处理内容――学科前沿的水处理动态的层进形式。“层进式”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从抽象难懂的基本理论到学科前沿的层进,不仅体现水处理技术迅速发展,而且突显出了课程的综合性,使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2)“层进式”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突出课程的工程性。《水质工程学》中基本概念多,水处理方法基本原理抽象,理论性强,水处理构筑物结构复杂、工作过程烦琐,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是熟练运用处理方法解决水处理问题的前提。过去,教师仅仅想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找寻便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又试图通过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深化课堂理论知识了理解,结果也与预期相差甚远。而“层进式”教学模式巧妙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充分发挥了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作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添加实践教学“元素”突出课程的工程性,增强了课程与课程的相关性。(3)“层进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层进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拍摄构筑物及设备,在课余时间结合所学专业借助网络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收集水处理的最新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处理设备等。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整理相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最后在课堂中进行讲解的过程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大提高。

四、“层进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1.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层进式”教学模式实施3年中,参与实施计划的学生人数180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参加的以《水质工程学》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各种科研课外活动明显增加。改革实施过程中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17项,获得优秀团队称号4次,学生个人获奖9人次,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5篇,学生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1项,学生获得中华环保基金会TOTO水基金2012年节水专利资助活动资助1项,学生制作水处理专业模型2个。在“层进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参与学生达144人次,占学生总数的80%。

2.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增强。“层进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就需要授课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这就推动了教师自我能力提高的过程。课题组教师在“层进式”教学模式实施3年中,获得国家授权的多项专利和课题。课题组教师获得石河子大学教学类奖项4人次。课题组发表教学法论文8篇。课题组教师获得石河子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3人,受聘为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水蓝社团”指导教师3人。出国深造攻读博士研究生教师1人,攻读国内博士研究生1人。

3.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在“层进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以学生为本,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强化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开展课堂师生互动教学,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推动专业课程的建设。通过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水质工程学》获2012年度校级二类课程。

五、总结

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完善。通过“层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整合课程内容,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层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宽泛知识面的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蒲.美国工程学士能力培养研究――以密歇根大学为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董娜.基于工程素质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吴湘.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李正文,顾明华,袁涛,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

水利工程专业论文篇6

据最新的全国水能资源普查结果,中国的水电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一,水电已成为中国最现实的、具有大规模发展能力的首选能源。与此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境压力,中国水利水电发展需要科学发展的观念转换,需要才德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投身奉献。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迎接并满足时代与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各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加以完善与科学设计,有效提高“思政”教学的自觉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水利工程专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水利工程专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并紧密结合水利工程的学科规律和专业特色,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践学之风、试验之风和创新之风,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特别是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验证所学知识,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知识理解的更高层次的飞跃,不断地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概而言之,“基础”课旨在教人尊德守法;“纲要”课则教人明史爱国爱党;“概论”课意在助人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原理”课则着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水利工程专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体现实践教学的开放性

尤其在当下,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火热沸腾,涉及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网络前后等各个环节,都呈现鲜明的开放性特点。这就要求“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也必须是开放的。一是改变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传统;二是推进学生或合作小组将实践任务专门化、具体化、深化、内化;三是弱化教师权威,以学生自我控制活动为主,教师指导协助为辅。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认同性

大学生是乐于受教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价值主体。“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遵循“坚持课程教学的本质导向、从学生特点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是否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作为衡量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这就要求教师授业有的放矢,更多将课程教学与该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相挂钩,培养他们的自主认同性。

(三)重视合理评价的激励性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有效实现实践教学效果所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把实践行为课程化、学分化分解到细微处,堵塞惯有的“毕其功于一役”的临考突击式思维,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切身参与而形成认知与感悟,自觉养成良好的“知行统一”习惯。为此,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建构与实施,要突出过程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开发、方法的运用与创新、能力的成长、情感与价值观的升华是评价的内核。其次,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实践教学,给与一些适当的支助和奖励。

(四)增强师生互动交往的有效性

实践教学应改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合作的形式少、范围窄、学生被动感强,且内容、时间、层次、效果都很有限的缺陷,既照顾到个体差异,又以团体实践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与分享。但师生互动交往的有效性还特别依赖一个关键因素,即教师的学理修养。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手段无论怎么变化,离不开对各种文本的解读。教师是文本与学生对话的中介,学生与文本对话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因此,当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学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时,对各类实践活动的设计或引导才会得当,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进而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否则,往往导致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潜在影响对学生的培养。

三、水利工程专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专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当成为该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辅助,在实践内容安排与设置上应当突出水利工程的专业特色。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基础的道德法律知识的同时,适当结合经典案例展开实证分析,比如,对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分析与探讨就极具教育功能和现实意义。为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与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意识,可以一边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水危机的记录片;一边组织学生成立课后学习小组,围绕保护水资源所亟需的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配套措施来安排小组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坚定学生的责任感。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内容

学好水利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必须了解该专业的相关历史。但过多的细述历史可能无助于以理工科教育为主的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纲要》。若以水利事务的经典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读书、观影与资料查阅,则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分析国共两党力量对比与消长中谈到“民心归依”的问题时,如果能结合“1942”影片和鄂豫皖、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旱涝史记的资料检索,相信学生能从“国民党因在1942年河南旱灾治理上毫无作为而致饿殍千里”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鄂豫皖、湘赣边革命根据地人民抗旱抗涝上积极作为”的历史比较中得出结论:共产党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必然性。

(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实践教学内容

水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要与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水利工程的科学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使学生明晰水利发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专业知识,坚持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教学做到宣传与实践并重。宣传要求教师在举办学术讲座的同时多鼓励并辅助学生开展水利知识竞赛,水利发电与环境保护、科学发展与现代水利等相关的演讲比赛;实践则要求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在建抑或建成的水利工程,让学生了解中国水利的历史变迁,撰写出实践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具体分析、辩证看待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和困惑,以近年备受争议的三峡大坝问题为例。事实表明,三峡水利工程运营以来,在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上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三峡工程对沿岸文物古迹、自然遗产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的永久性影响,可能引发的泥沙淤积、泥石流、滑坡、水灾、旱涝等次生地质灾害问题,甚至暴露出的严重腐败问题都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对此,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将学生的质疑设置到具体的实践任务之中,比如,尝试通过设置中国人的“三峡梦”与三峡水利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关系,来理解三峡水利工程为什么是载入史册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围绕三峡工程展开关于环境、反腐主题开展讨论,学生带着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找寻真相真理,有助于自觉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道路;有助于学生自觉顺应国家和民族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机遇,并且肩负应有的使命,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水利工程专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举办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宣讲“思政”理论,普及水利知识的最好平台,能将“思政”理论与水利发展有效结起来,从而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如在阐释大型水利工程的功用与意义时,可在讲座中多将这些工程与人文地理或者山水旅游相链接,谈都江堰可以多涉及其周边的绮丽风景,讲大运河时可以多触及王朝兴衰,讲近代中国航运时可以兼论李鸿章与轮船招商局。寓教于景,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在知识传授中引起听众的共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职业使命。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又要为学生提供支持,创设平台。

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组织水利知识科普知识抢答赛,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可以让学生组织自主性研究课题;还可以组织读书月活动以及读书笔记竞赛;还可以组织主题问卷调查,拍摄微电影等。但是,放手并不意味着教师毫不作为,而应当充当学生学习的助力。学生的各项活动需要相应的场所与资金,相关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这些物质需求的硬件上获得便利。譬如为学生申请水利工程模型设计活动的实验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主题演讲赛的大型公共教室;并教授学生组织者如何为各项活动寻求资金赞助。同时,相关教室还应在知识能力等软件支持学生们的活动。如在发起课题研究小组活动中为学生选题提供思路与指导,在各项知识竞赛中充当评委给予选手恰当的评价与鼓励。

(三)组织社会实践

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不应满足于书本与课堂的知识学习,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学院与教师应当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实践可采用如下做法:

其一,实现寒、暑假和日常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将社会实践工作贯穿于整个学年,形成以寒假个人分散实践、暑期团队实践与日常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全员参与、全程实践的推进体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地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如寒假期间,让学生以个人访谈的方式就近前往居住地所在的水利企业或坝区调研;暑假期间,则以学院或年级或专业的组织形式集体前往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片区集中实践学习。

其二,实现公益服务性实践和专业性实践活动有机耦合。在公益服务性实践方面,主要通过提供“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公益服务活动,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基层尽绵薄之力;在专业性实践方面,则结合水利工程专业特点,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培养专业技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磨砺专业技能,赢得技能提高与社会历练增长的双丰收,并在实践中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效应。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16篇)
  • 下一篇:安全年度工作总结(6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