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6篇)

时间: 2024-01-17 栏目:公文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篇1

【论文摘要】本文从我国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内涵与特征分析入手,提出了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措施。以期认识和发展财务学提供新的思路。

对企业来说,初期的创立需要积极培育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在以后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维持和创造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必须以一次次培育、维持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挖掘是任何企业都无法也不可能回避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相对于其它竞争对手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在竞争中,在有效利用甚至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基础上,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领域以及在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和满足消费者需要等方面,为企业创造利润,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它不仅是企业外部的市场表现和创新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内部的支撑能力和控制力。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竞争与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产生的,有了竞争力不等于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竞争力在企业参与未来的竞争中还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换句话说,竞争力的层次还较低,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就升华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能力,形成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

(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内涵

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归根到底就是在企业内、外部的理财环境下,以企业财务战略为指导,在企业内部借助一种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充分有效地调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财务资源并使其协调运行,形成企业自身基本财务能力,并经过长期整合、协调、提升,最终形成企业的积累性学识。它是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扎根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异质的、动态发展的公司理财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财务能力的学识。其实现了企业在财务政策上区别并超越同业对手,获得财务竞争优势的各种财务能力总和,能够使企业有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财务绩效所考核的企业财务能力的本质,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支持。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甚至全局的竞争力。

(三)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特征

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既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共性,同时也兼具财务能力本身的个性,其具有以下特征:

1.异质性。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异质性是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构成要素到财物资源所属的财务主体,再到财务能力形成、积累和组合的过程上看,财务核心能力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

2.价值性。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富有战略价值,其价值具有长期性。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价值性,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运用稀缺的财务资源,长期不断整合、协调的产物,是企业从财务资源中提取的精华,所以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在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而且也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主动权。

3.系统性。一组分散的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不能形成财务核心竞争能力,财务核的竞争能力是提供其财务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整体,是多种能力整合的结果。

4.内生性。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是隐身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独自的技能或知识的综合财务核心能力所蕴涵的各项特征,其内容太多,难以用语言来形象,清晰地描述,这决定了它的不可交易性,而且竞争对手也很难模仿和超越。

5.价值增值性。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本身不会随其应用而有所损耗,它是一个系统或组织的一种无形资产。这种能力将随其应用而增加价值。这说明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是一种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信息资本,具有知识的特性。

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措施

(一)重视企业基本财务能力的培育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在本质上是企业各项基本财务能力长期协调、整合的结果,因此具备企业的基本财务能力是凝聚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前提。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务能力理应构成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在于企业自身的基本财务能力。财务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特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独特性是指财务管理者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环境,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所创造的本企业特有的财务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升华,最终形成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其基本包括财务运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

(二)实行战略财务管理理念

战略财务管理就是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与发展,战略和财务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和明显。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决策者根据企业制定的整体战略目标,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用以指导企业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财务战略,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财务战略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与评价的动态管理过程。战略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不能只从单纯的财务理念出发进行理财,并追求财务自身的最优化,而必须具备战略思想,从战略的全局来考虑和设计企业的财务行为,企业的财务行为不但要满足企业当前的生存需要,更要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

(三)实行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bpr)作为企业组织工作流程的改进哲学及相关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分工的作法,强调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模式,为企业经营管理开创了一个全新思路。业务流程再造不仅需要从企业原材料储运、生产制造、产成品储运、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研究流程再造,而且要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贯穿于生产经营及价值创造全过程,同样存在如何改变原有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的问题。否则,财务流程就不能更好地控制、协调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财务管理流程再造必须在信息化的平台上贯彻企业经营战略方针,要认真研究组织形式、财务管理体制、角色定位、财务目标、过程控制等重大问题,井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时性、有效性。

(四)积极创新财务文化

财务文化是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文化通过形成企业的财务价值观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财务文化决定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管理,决定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积累方向。财务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主要包括“导向力、激励力、凝聚力、联系力、辐射力、免疫力、竞争力”等主要力量,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必然形成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那就是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一种比较有特色,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财务文化的过程就是构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这种创新的结果必然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的实惠,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杨玉风.略谈企业战略决策与财务管理的关系[j].财会月刊,2002,(4):109-112.

[3]邓厚平.浅探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2,(2):98.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篇2

[关键词]物业管理核心竞争力顾客价值导向

物业管理是顺应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产物,它作为房地产商品的消费环节,不仅是房地产开发的延续和完善,更是适应市场机制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经营服务方式。随着物业管理市场逐步规范化、竞争激烈化,深入领会物业管理概念的内涵,把握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认知塑造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物业管理企业不断迎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关键要素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是有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提出的,是指“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该概念已经推出,就立即得到知识界和企业界的广为接收和吸收采纳。

核心竞争力具备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价值性。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第二,独特性。即核心竞争力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具有吸引力,而这种独特优势不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第三,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二、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1.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企业接受房屋产权人或业主委员会的委托,依照物业管理合同或协议,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区域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地、道路养护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向住用人提供多方面的综合。物业管理是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有偿劳动,它按照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原则进行管理。

根据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典型特征,结合物业管理管理企业的特点,可以将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物业管理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技能、技术和资源,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而形成的能使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高品质、低成本的独特服务能力。

2.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单单是日常的房屋修缮、清洁、绿化等常规能力和房屋租赁等有针对性的个能力,它还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品质为业主和使用者带来更高的价值。同时也为物业管理企业创造长期竞争和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物业管理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以特有的方式、沿着特定的轨迹逐步积累而成,是物业管理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超越。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依靠不断的学习,以及市场实践的逐渐磨练。

(3)系统性。从系统的角度看,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是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系统的一部分,它不能脱离这个大系统而独立的存在。如果一味强调核心竞争力而忽视物业管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那么就会影响核心竞争力这种独特的稀缺性战略资源的充分发挥。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注意着力将其发展为综合竞争力。

(4)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一旦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相关的领域创造更大的利益。因此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

(5)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有自己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变成基本的、一般性能力,甚至完全失去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不停顿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塑造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

1.坚持“顾客价值导向”经营理念

所谓“顾客价值导向(CustomerValueOrientation)”是指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即企业的战略决策、日常运营管理及经营绩效评估等都以认知、创造和交付顾客价值为出发点,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战略目标,通过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动态均衡考虑,在持续提升顾客价值的同时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以建立企业持续经营优势,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物业管理企业的顾客是广大物业的业主和使用者,坚持“顾客价值导向”经营理念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讲,就是要为业主和使用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价值。一方面对业主和使用者来讲,就是物业管理服务能为其带来更大的利益满足;另一方面物业则可以具有更好的使用功能和“长健长新”、保值增值。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在提高服务品质的同时,还要了解顾客接受服务的动机,包括价值、习惯、身份和情感,并以此为基础,集中优势资源对其进行研究、开发、改造、提升,使其成为能够给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带来独特价值的核心专长。

2.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

首先要对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有全面认识。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完善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热情的服务态度和精细的服务技巧、文明规范的服务行为和高效率的服务过程、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能源消耗的措施。不能单纯的视为管理物业,要把物业管理服务的丰富内涵延伸至整个管理服务领域,提高全程全方位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全面满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配套设施条件和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

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是靠企业团队、全员服务意识的提高来实现的。要明确企业奋斗目标,了解客户需求,靠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共同协作,综合利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品质管理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措施与工作考核标准,设立客户的有效监督机制及畅通的沟通渠道,真正形成全方位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品质保证体系。

3.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所有财富中具有决定意义、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物业管理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因素中的核心。因此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为物业管理企业人才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使企业员工目标明确,并勇于在挑战中不断创新。通过各种方法组织、培养和引进物业管理的专业优秀人才,可将工作重点落实到重点岗位的人才培养上。关键岗位要持证上岗,对已经在第一线工作但缺乏专业知识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以适应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员工的先进物业管理理念和企业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提供创业舞台,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潜力,树立员工爱岗敬业、长期服务于企业的信心,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减少物业管理人员流动过快给企业带来的间接损失。注重人才,打造高素质的物业管理员工队伍是创建企业品牌的关键因素之一。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发展需要处理好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关系,包括企业自身和社会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业主利益、企业利益和企业员工利益等等。采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来处理好这些关系,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也就是说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是用来统一物业管理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培养物业管理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物业管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这就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对内要培育自身的企业文化,对外要营造所在小区的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物业管理企业根据业主需要,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社区活动为广大业主建立一种祥和、愉悦的生活氛围,进而提升社区的品位和品质,从而也使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得到了一种升华,企业文化为“服务”这个产品服务,社区文化同样是围绕业主进行服务,它们的核心都离不开“服务”二字。企业文化是创建良好的社区文化的前提和基础,社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如果一个物业管理企业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就肯定不能创造出一个好的社区文化。物业管理服务除了做好常规服务以外,更多的是要从业主的需求出发,为广大业主创造一种方便、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从而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品质,使业主有一种安全、舒适、宁静的家的感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5.提升物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效而系统地对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研发和财务等经营各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管理,实现内部信息流通的实时化和高效化。借助于互联网或局域网,企业还可以及时地将内外部的各种数据信息传输给各相关部门或员工,实现信息的共享,有利于企业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

信息化可以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恰当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客观的手段强化企业以及员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行为,从而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依照制定的管理模式实现良性运行。同时信息化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以业主和使用者为中心的业务管理系统,缩短物业管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为物业管理企业准确地把握市场,提升服务的时效和品质提供有效手段。另外信息化还有助于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办法。提升员工服务的主动性、能动性。配合合理的决策和恰当的管理,物业管理企业就可以实现各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有效协调和融合,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相应的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物业管理的行业服务特征以及竞争更加激烈的物业管理市场环境,都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都必须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物业管理企业只有不断的打造和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合理的运用竞争策略,才能在当前激烈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迎合我国加入“WTO”后形成的新的物业管理形势的需要,实现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颖: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J].商业研究,2006,12:56~58

[2]什么是顾客价值导向?省略[EB/OL].2005.

[3]葛浩龙:让企业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5,3:34~35

[4]田小丹: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选好切入点[J].管理科学,2006,35(3):97

[5]殷俊松:物业管理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J].中国物业管理,2006,5:34~35

[6]张新文: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研究[J].经济论坛,2004,14:34~35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篇3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02802

1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

1.1基本研究观点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我国已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大体上有两大类研究观点:

(1)从能力角度建立评价体系。余伟萍等人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核心竞争力的架构进行了研究。他们提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环境(影响变量)和信心竞争力要素(自变量)。其中信心竞争力要素又分为: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能力、生产制造能力。

(2)基于核心竞争力特征建立评价体系。胡恩华等人指出,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可以从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入手。他们得出如下评价指标体系:价值创造性、可延展性、难以模仿性和自学习性。立足于市场竞争影响大小,他们提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模糊评价体系,包含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影响力。

1.2选取评价体系

由于对核心竞争力特征个人表述不同,所以基于特征进行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强。理论界对核心竞争力的特征都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而仅仅对某方面的特征进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会有失偏颇,因此此种体系不予选取。根据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渊源及其内涵,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能力体系,从能力的角度建立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合理。在此,本文选取从能力角度建立的评价体系来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2层次分析法模型步骤

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这是一种简明的、实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通过将问题概念化,从而建立层次结构。大致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方案(措施)层。其基本步骤如下五步。

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首先根据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性质和总的目标,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明确认识,弄清问题的边界,包含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将决策问题层次化,构成一个由上而下的递阶层次结构。

2.2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构造是指在层次结构模型中,针对上一层次某元素来说,本层次有关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有决策人或专家组根据该企业的具体情况与对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的实际要求,通过对两两因素的比较,用表1的标度打分,得到判断矩阵A=(aij)n*n。判断矩阵具有如下特点:

(1)aij>0;

(2)aji=1/aij(i,j=1,2,…,n);

(3)aii=1。

表1判断矩阵19比率标度及其含义

倒数表示元素i和j比较得aij,则元素j与i比较得aji=1/aij

2.3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元素而言,本层次与只有联系的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重。层次单排序需要计算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既满足A*W=λmax*W(取归一化特征向量),其分量Ai为相应元素排序的权值。

计算判断矩阵特征根的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和积法,其计算步骤为:

(1)将判断矩阵A的每一列归一化:aii=aii/∑nk=1akj(i,j=1,2,…,n)。

(2)把每一列都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为Wi=∑nj=1aij。

(3)对Wi归一化。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5)一致性检验。为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Index)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Index)。

2.4层次总排序

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单排序的结果,就可以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即层次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方法同单排序相同。

2.5计算被选方案权重,得出决策结果

递阶层次最底一层的总排序权值即为数学模型中的权向量矩阵A,记A=(ω1,ω2,…,ωn),式中ω1,ω2,…,ωn分别指递阶层次最底层各指标对应的权重。

3案例应用

在湖北省某地区,有A,B,C三家轮胎制造企业,现有一位企业家欲对其中一家进行投资,想通过对三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来选出一家最优秀企业。

(1)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

(2)根据专家判断,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排序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以上所有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

(3)进行层次总排序,得出决策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P1>P3>P2。所以,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分析得出A轮胎制造企业在这三家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占有优势,建议投资企业家对该企业进行投资。

4结语

层次分析法能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并根据对某一客观事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与一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从而为决策者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渠道成员提供定量的技术分析依据,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中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可用于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较,帮助企业实现自我反省改进以及投资企业家选择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李文祥.管理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张捍东,严钟,方大春.应用ANP的Shapley值法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策略[J].系统工程学报,2009,24(2):205211.

[3]李美娟,陈国宏,肖细凤.基于一致性组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2):131139.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篇4

关键词:产业竞争结构核心竞争力

上世纪80年代,m•e•porter根据多年来对不同产业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分析产业竞争结构的五力模型,在具有潜在高利润的产业竞争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力量与五种力量的对比情况来选择低成本、差异化或集中化等三种战略之一作为自己的竞争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培养企业的异质性要比选择产业更为重要,由此诞生了竞争优势内生论。企业能力理论是优势内生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分析产业竞争结构以及选择竞争战略提供了新的角度。

产业结构分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对于产业内单个企业间竞争态势的分析,porter认为,产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态势主要取决于产业内部的五种市场力量的作用,这五种市场力量分别是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方和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的竞争。通过对产业内部竞争结构的分析,企业可以采取进攻性或防守性行动,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

然而,即便企业处于同一产业且面临着同等程度的五种竞争力量,但它们的市场绩效仍然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企业战略理论的静态分析方法以及对产业特性的忽视对于阐释企业竞争优势及其持续性存在较大缺陷,parahlad和hamel(1990)提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通过分析企业竞争状况,集中有限的资源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不具竞争优势的某些基本能力实行外包或是外购,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企业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parahlad和hamel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一种能力,但是它们并不是一般或普通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三个特征,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以及延展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特征的企业能力才能被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及作用

porter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获得超额利润或者说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以更高的效率运作,从而获得定价优势;企业的产品能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从而可以享有超出成本的价格。而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同样可以有效地防御来自于产业内部的竞争,这一点是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所决定的:

(一)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对于实现客户看重的价值能够做出显著的贡献,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等。尽管可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作用力,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可以使企业在与同行业竞争者的争斗中受到保护,因为企业相比其它竞争者更能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的需要,并且这种价值能够为顾客所感知,从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价值性同样有利于企业在强大的购买方威胁中保卫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体现在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可以为购买方带来收益,客户与企业的合作可以相互提供价值。而与客户企业良好的合作也构成对供应商强大威胁的防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购买方的沟通有效缓解卖方产品涨价的压力,必要时甚至可以将这种压力转移到位于下游的购买方身上。客户的忠诚以及某一竞争对手要创造同样价值需付出的努力就构成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壁垒。而且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可以为顾客提供可感知的价值,这种价值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并且具有积累性和存量的特征,会随着企业的经营不断加强,从而防御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二)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

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能够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长期屹立不倒,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不可模仿性。在同行业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保证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难以被模仿和超越,始终保持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歧异性,使企业始终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不可模仿性同时限制了购买者的选择空间,购买者无法在行业中得到同质或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使其难以产生对企业产品价格的敏感性,从而削弱了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保证了企业的主动性。

通过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不可模仿性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流程有别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供应方会很难搞清楚在企业经营中所占地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同时终端产品的差异性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来自供应商的压力。构成不可模仿性基础的一系列有形与无形的模仿障碍,一方面通过建立起强大的进入壁垒,可以有效地将潜在竞争者挡在行业之外;另一方面当企业面对替代品威胁时,其所处地位会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为有利。

(三)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

企业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之后,可以支持公司向多个产品或服务领域发展,而不是只适用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实际上是为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开辟了后路,一旦竞争环境恶化,企业可考虑在相关行业求得发展。

延展性为企业提供了进入相关行业的可能,可以有效防御来自供应方和购买方的威胁,因为企业在条件成熟时,可以通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纵向一体化实现对产供销的控制。而竞争优势的可以转移,使企业在面临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时,具有更加灵活的选择。

综上所述,集中资源加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可以作为企业的另一种有力的竞争战略加以实施。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能够通过实现价值性、不可模仿性和延展性三方面的特征,有效防御行业内五种竞争力的威胁,建立起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条件

成功地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需要相应的资源和技能,在组织安排、控制程序和创新体制上都要做出改变,总体来说有三方面内容:

(一)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

企业要了解顾客的需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只有当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时,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才可能建立起竞争优势。除了关注现有产业结构和产业规则中的竞争,满足顾客现时需求之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多地要求企业关注顾客的潜在需求。通过预见未来的竞争能力,引导和创造需求,并设法让顾客感知这种需求,才能为顾客创新最大的价值。

(二)具有关键技能和技术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至少有一个或若干个关键技能和技术,这是整个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主导和中枢,是企业独具的超越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关键技能可以是资源维度上的,包括强于其他竞争者的资本积累能力和控制能力等;也可以是能力维度上的,包括企业有别于他人的、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积极的组织和行动能力等。获得单项技能的方式不仅包括自行开发,还可以从外部引进,通过消化和吸收转变为企业内部的技能。

(三)整合能力与资源

任何单个要素都不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构建中,要形成以一个或若干关键环节为主导、能对各种要素不断进行有机整合的机制。随着行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价值链的组合越来越复杂,只有通过持续的内部组织变革,调整资源配置,明确核心竞争力的内容,积累相关必要的技能与知识,才能最终形成与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所需要的技术、市场、组织等相适应的企业基础结构。

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的实例分析

(一)索尼(sony)公司在手掌游戏机行业中的竞争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掌上游戏市场就被任天堂(nintendo)一家所把持,接连推出gameboy、gameboyadvance等产品击败了诸多对手,保持着行业垄断地位。作为电子行业,多数企业直接寻找零售商,购买方的力量并不强。手掌游戏机行业的主要供货商是sharp、sumsung、nvidia等大型公司,具有很大的影响。替代品威胁来自于其他便携娱乐设备,如mp3播放机、便携式cd机等。nokia等厂商也在推出加入游戏功能的手机,可能成为潜在的进入者。

索尼公司在设计、制造以及销售微型电子技术产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在微缩化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由其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芯片、微型电源和包装等多种技术和技能的整合。经过细致的调研,索尼公司于2004年12月推出了一款集游戏、音乐、电影等多种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掌上游戏机playstationportable(psp),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索尼的微型化能力使其为psp设计了微型光盘系统,相比任天堂的卡带式游戏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得益于索尼的制造能力,psp的大部分配件都由本厂生产,在压低售价的同时,也削弱了配件供应商的力量。psp综合微缩了mp3音乐、mp4电影以及jpeg图片浏览功能,几乎集合了替代品的主要功能。索尼公司的90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每年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了15亿美元。在时间、资金和其它组织资源上的投资以及技术积累优势为潜在进入者设置了相当大的障碍。

(二)丽华公司在快餐行业中的竞争

近年快餐业发展迅速,肯德基、麦当劳、永和豆浆、马兰拉面等海内外企业各展其能,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餐行业的团体客户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集体,这类客户通常较稳定,但一旦流失对企业影响很大。大规模的连锁快餐店都有自己固定的原材料供应商;而中小规模的快餐企业原料选购通常经由农贸市场,供应者数目众多,讨价还价能力不强。替代品主要是传统的餐饮服务店,除正规的快餐连锁店外,许多依托周边写字楼的顾客资源进行经营的小业主成为快餐行业的潜在竞争者。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篇5

【关键词】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层次分析法

一、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一)物流企业的含义

物流企业是指具备或租用必要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至少从事运输(或运输、货物快递)和仓储两种以上的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从此掀起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具有创新特征的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目前,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能力论”、“创新论”、“资源论”、“消费者剩余论”、“体制与制度论”等观点,只是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但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特征的认识大体上具有一致性:1.核心竞争力应当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能力;2.核心竞争力应该能够对客户的重要利益作出关键贡献,从长远来看,应能反映客户最重视的价值;3.核心竞争力应具有进入多种市场领域的能力。基于这些特征,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竞争优势生成问题转化为获取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也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获得客户忠诚度的能力。具体地说,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物流规划、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运输等服务环节上所具有的、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能力,也就是该物流企业在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体系

结合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生产能力、交易能力、技术创新及发展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每个方面都各自有评价它们的财务指标,这些财务指标构成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体系。

(一)人力资源营运能力

人力资源营运能力是指物流企业的员工素质以及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它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的首要因素,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评价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有劳动效率和相对劳动效率指标,其值越高说明人力资源利用得越好。劳动效率是指物流服务营业净额与物流服务员工人数的比值,而物流服务营业净额则是物流服务营业收入与物流服务营业折扣及折让之差。相对劳动效率是指物流服务营业净额比重与物流服务员工人数比重的比值,而物流服务营业净额比重是企业物流服务营业净额与物流业总营业净额的比值;物流服务员工人数比重是企业物流服务员工人数与物流业总员工人数的比值。

(二)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是指物流企业提供服务产品的能力。评价生产能力的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其中,资产负债率是物流企业年平均负债总额与年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流动比率是物流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是物流企业扣除存货之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现金流量比率是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三)交易能力

交易能力是指物流企业与外界环境、其他经济主体之间发生一定联系和交往的能力。评价交易能力的财务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活动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其中,总资产周转率是物流企业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营业活动收益率是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值;每股收益是物流企业扣除优先股股利之后的净利润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的比值。

(四)技术创新及发展能力

技术创新及发展能力是指物流企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能力,这也是保持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评价技术创新及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包括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率。其中,净利润增长率是用本年净利润比上年净利润的增加额与上年净利润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用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额与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每股收益增长率是本年每股收益比上年每股收益的增加额与上年每股收益的比值。

(五)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指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评价管理能力的财务指标有物流利润率水平、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

物流利润率水平是衡量物流企业市场支持力水平的一个财务指标,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越强,得到的市场支持力越大。物流利润率水平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市场占有率乘以企业利润占有率。

社会贡献率是指物流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支付价值的能力。它是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与企业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社会积累率是指物流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用于上交国家财政的份额。它是企业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

(六)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是指物流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评价服务能力的财务指标包括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服务渗透支持力。

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成本并不是一种无谓的耗费,而是一种推动销售增长的动力。如果成本不能推动销售增长,则会失去存在的必要。人们经常说的降低成本,是降低不能推动销售增长的成本,剔除过剩的成本浪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的服务成本比实体成本对企业营业收入的推动要大,因此,可以通过创新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等加大服务成本的渗透力。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越大,说明其推动效果越好。其值为物流服务营业收入与物流服务成本的比值。

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增加可以反映企业由于服务渗入所引起的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其值为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

服务渗透支持力可以反映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的追加需要多少销售利润的支持。其值为物流服务成本与物流服务营业利润的比值。

三、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的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层次分析法(AHP)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灰色系统法、数理统计法(如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的评价属性多样、结构复杂,难以完全采用定量方法进行优化分析与评价,也难以在任何情况下做到使评价项目具有单一层次结构。因此,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的评价需要建立多要素、多层次的评价系统,并采用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方法或通过定性信息量化的途径,使复杂的评价问题明朗化。综合以上因素,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进行评价。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财务指标评价的实证分析

层次分析法(AHP)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整个过程体现了人们分解―判断―综合的思维特征。

本文选取国内三家著名的物流企业(具体名称省略),分别计算出评价它们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然后运用AHP方法对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步骤如下:

1.分析物流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

2.根据一定数量的专家按照参考文献[1]进行的打分,对同一层次的各要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要素(准则等)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如下:

3.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定专家主观判断的定量化数值是否出错,并求出各要素相对于上层某要素(准则等)的相对权重。

①判断矩阵A-B:

相对权重WA=[0.12,0.04,0.24,0.12,0.24,0.24]

λmax=6,一致性指标C.I.=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②判断矩阵B1-Ci:

相对权重WB1=[0.75,0.25]

λmax=2,一致性指标C.I.=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③判断矩阵B2-Ci:

相对权重WB2=[0.1010,0.2475,0.2475,0.4041]

λmax=4.1325,一致性指标C.I.=0.044<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④判断矩阵B3-Ci:

相对权重WB3=[0.230,0.648,0.122]

λmax=3.004,一致性指标C.I.=0.002<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⑤判断矩阵B4-Ci:

相对权重WB4=[0.105,0.258,0.637]

λmax=3.039,一致性指标C.I.=0.02<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⑥判断矩阵B5-Ci:

相对权重WB5=[0.105,0.637,0.258]

λmax=3.039,一致性指标C.I.=0.02<0.1,通过一致性检验。

⑦判断矩阵B6-Ci:

相对权重WB6=[0.592,0.333,0.075]

λmax=3.014,一致性指标C.I.=0.007<0.1,通过一致性检验。

4.计算各层要素对系统目的(总目标)的合成(总)权重(见表1)。

5.对各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并得出结论。计算出所选的国内三家物流企业甲、乙、丙的具体财务指标(2009年数据),然后得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见表2)。

由表2中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三家物流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最强的是丙企业,其次是乙企业,最弱是的甲企业。由表1可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中,交易能力B3、管理能力B5和服务能力B6的权重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源营运能力B1和技术创新及发展能力B4,生产能力B2的权重最小。甲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提高自己的交易能力B3、管理能力B5和服务能力B6。从表2中可以看出,甲企业相应的评价交易能力B3、管理能力B5和服务能力B6的指标总资产周转率C7、每股收益C9、物流利润率水平C13、社会积累率C15、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C16和服务渗透支持率C18在三家企业中都是最低的,因此,甲企业应从这几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汪应洛.企业管理系统工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261-271.

[2]王增孝,高庆祥.评价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J].中国农业会计,2003,(12):38-39.

[3]朱广宇,雷黎,薄燕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相对竞争力评价模型[J].物流技术,2007(4)

[4]宋伟.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交通企业管理,2007,22(7):54-55.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篇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学习力企业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的现代市场中,所有企业都试图寻找到创新的制胜基础,而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培育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企业这一愿望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和培育有其新的特点和要求。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再认识

核心竞争力最早是由美国的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于1990年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积累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集成多种技术流派的学习能力,它是组织内部知识的汇总,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技能和融合多种技术的汇总。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典型特征:明显的竞争优势、扩展应用的潜力、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而美国的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在随后各种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出现了多种观点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有:雷纳德·巴顿的基于知识的核心竞争力,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学习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拉法和佐罗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子系统中,也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植根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企业核心竞争力蕴藏在企业的文化中,渗透到整个组织中,在组织内达成共识,为企业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形成不可模拟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威廉·波格纳和霍瓦德·索马斯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专有技能与竞争对手相比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实现尽可能高的顾客满意度的认知,包括技能、隐形知识和企业价值观等等。

综上所述,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不同,则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基础和方式也各异。事实上,在企业竞争力新解中,将企业竞争力分为一般竞争力、比较优势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比较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领域中一组较同行业有明显优势的能力,它包括:人才聚合力、新产品开发力、质量保证能力、营销能力、品牌信誉度、成本及价格优势。一般竞争力是基础,是所有企业应具备的能力,若企业不具有这些能力,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一般竞争力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培育和发展可产生出比较优势竞争力,大多数企业可完成这一过程。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优势竞争力,立足于市场的需求和顾客的期望,企业就能发展。长期而言,只有少数培育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途径。这种知识不仅是明晰知识(或称显形知识),更多的是默会知识(或称隐形知识),它是企业进行日常运营和竞争的最主要知识和武器。然而,这些知识需要企业不断的通过学习和领会来掌握的,并在不断地运用和实践中予以巩固。因此,学习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如何、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能否适应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应挖掘和培育自己基于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种竞争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成为企业不断创新、赢得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学习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纵观众多管理学家和学者的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框架结构至今虽没有统一的理论,但对其特征的认识却基本一致,即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动态性和长期培育性。核心竞争力的这些特征说明其不仅对企业且对于顾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企业最为核心的能力,不能为其他企业所模仿,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呈现出动态性。同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企业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经过以上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有三个层面上的能力具备了这五个特征,即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这三力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三力有机结合构成的企业竞争优势的能量源。在核心竞争力内部,企业文化力铸成了学习力和创新力的环境和基础;学习力位于文化力和创新力之间,是它们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创新力的直接动力源,它使企业获得知识的积累,为创新力提供了知识基础;创新力在核心竞争力的最上层,它能使企业形成核心专长,使企业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三力叠合成塔式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本源,而学习力则是直接动力源和推进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核心能力表现为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学习力的推进器和动力源作用更为明显。这些知识、技能和经验要通过组织的不断学习来获得和更新。如果把组织中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转变成为能力“基因”,那么,企业组织中一个团队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构成了单项核心能力,而整个组织的学习则整合单项核心能力,构成了一个能力体系,形成了企业整体核心能力。企业的学习力最终是通过创新力表现出来的,创新力的表现远不止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价值的创新等,这些创新是企业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最终培育而成。

这种基于学习力为直接动力源和推进器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强应变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知识基础(包括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为企业获取市场、赢得竞争和不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组织学习力。

基于学习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力是企业制胜的利器,正如彼得·圣吉强调的“未来唯一竞争优势是比你的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因此,企业应提升学习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主要途径如下:

锻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培养了员工积极性的动力,是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它能够将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望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积极向上的、奋进的企业文化激励着企业所有成员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形成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所必须的环境。因此,企业应锻造奋发向上的组织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系统学习和在干中学打造旺盛学习力的学习团队。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塑造一流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是一系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的组合优势,其最终是要通过员工来实现的。基于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如此,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由于知识型员工综合素质的大幅提高,其能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他们在感知自我社会角色和价值等方面也更加敏感。因此,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为员工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适当地放权,使员工间能够相互学习、共同学习,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知识、技能,与企业共同成长。

加强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而对于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来说,其主要是通过知识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这种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及其他可以名言的知识(即明晰知识),更多的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各种知识、技能等(即默会知识),企业应通过知识管理,促使组织内员工不断地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特别是知识在组织内的相互交流和碰撞,运用知识来衍生知识,以形成本企业专有的不可为其他企业所模仿的诀窍性知识。知识管理所应关注的是企业内知识的生产、交流和应用,特别是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的相互转化,使知识主体在相互学习、交流和运用中,为企业创造大量的效用。

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学习力的进一步延展和升华。组织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将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发展,创造出新的更为先进的知识,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创新是在企业学习了大量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是对默会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能够激发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等,形成本企业所特有的各种创新成果,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样可以形成壁垒,以阻碍别的企业进入,甚至是偷窃本企业的创新成果。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需要较长的时间,具体可以使用如下几种方式。当然,方式不同所需时间各异,效果也各不相同。

内部提升。企业可以在领导者的带领下,通过内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大力培植团队学习意识,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从而重新塑造学习主体,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组织学习,获得组织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并能积极创新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组织内外不断变化的环境。当然,这种方式需要企业付诸很大的努力,且时间也比较长,但它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在学习力提升的过程中,组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保密性较好,不易为其他企业所模仿。

外部兼并。可以通过兼并其他一些具有旺盛学习力的企业,能较快地获取这种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兼并后不同企业间由于文化、习惯、工作方式等差异的磨合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知识联盟。通过企业间签订契约进行知识联盟,相互学习,共同学习,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形成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知识联盟可能使得核心能力容易为别的企业所窃取和模仿,且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等。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比其他企业更强的学习力是企业制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逐步形成建立在学习力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该种核心能力的方式选择可以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前提下,使企业能尽快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铁军.对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6(1)

2.肖宝珍.警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陷阱[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4)

3.胡楚图.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j].北方经济,2005(5)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保险的实习报告五篇
  • 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老师字左右(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