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精选10篇)

时间: 2023-06-08 栏目:写作范文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1

昨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看完后,许多同学都在那儿议论:“我要是也有这样一个宝葫芦,那该有多好啊!”我不禁心头一震,难道我们还能重蹈王葆的覆辙吗?没有付出,哪会有收获呢?

影片中的小主人公王葆在无意中钓到了一只宝葫芦。宝葫芦对他说:“有了我,你想有什么,就有什么。”从此,王葆就靠宝葫芦过上了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但在这“幸福”生活的同时,他也失去了很多的东西。

老师布置做一件科技作品,宝葫芦就帮他变了一只机器狗。王葆带着机器狗来到学校,在同学们面前一亮相,大家都啧啧称赞他心灵手巧。不料一个同学无意间把机器狗摔倒在地上,同学们都让王葆现场修好。王葆只得尴尬地逃走了,这只机器狗就被同学们误认为是王葆买来的。哎,他在轻易得到机器狗的同时,却失去了同学对他的信任啊!

数学测试的前一天晚上,王葆认为明天宝葫芦一定会为他偷来答案的,所以根本就没有复习。第二天考试时,王葆一题也做不出来,在座位上抓耳挠腮。多么可悲啊,想不劳而获,却失去了自己的智慧。

交卷时,王葆的卷子还是一片空白。啊!宝葫芦终于把试卷“做”好了。其实,宝葫芦就是把同学苏鸣凤的答案转移到了王葆的卷子上。王葆把它交了上去,老师一看,这好像不是王葆的字迹,而是苏鸣凤的。再一看,果然是,名字都是苏鸣凤的,结果……哎,这件事又让他失去了老师的信任。

当王葆想着不买电影票就能看电影时,他被宝葫芦变进电影中,被一只凶猛的霸王龙追杀。在生死攸关时,幸好宝葫芦冲进来救了他。这让他彻底明白了偷鸡摸狗对自己没有好处……

经过了几次挫折后,王葆终于明白了宝葫芦是靠不住的,过几天就要游泳比赛了,王葆不想再依靠宝葫芦取得胜利,于是,他奋发图强,利用课余时间抓紧锻炼,终于,他靠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努力获得了全市游泳比赛第一名。他不敢相信是他自己独自取得的胜利,他兴奋的大叫。他又重新找回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又回到了没有宝葫芦的日子。

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幻想和好逸恶劳是靠不住的,唯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唯有自己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满意的结果!大家一定要记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是最幸福的。这或许就是宝葫芦的秘密吧?

评语:小作者着重叙述了电影的故事情节,并针对每段故事情节分析了小主人公失去了什么,以此反驳了文章开头部分同学的议论。最后文章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宝葫芦真正的“秘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是最幸福的。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2

天堂,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世界,而是心灵的彼岸。

——题记

伊朗,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一个人民饱经磨难的国家,我无法将它与天堂联系在一起,可当我看完《天堂的孩子》后,我相信片中的伊朗孩子来自天堂,因为,天堂不仅仅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对纯真、善良、快乐的无限向往。

阿里弄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不让父母知道,也为了有鞋去上课,兄妹俩开始交换鞋子,为了按时到达交换地点,他们每天在狭窄的巷道里狂奔,期间意外频发,迟到、草草答卷、误会……可为了一双鞋,兄妹俩无悔地做着这一切。

当鞋子掉进水里时,莎拉奋力追逐,我从她眼里看到了我从未有过的渴望,我突然明白,我眼中的尘土对他人来说或许是无尽的宝藏,也是那真切的目光,使我重新思考那些曾被深埋的尘土应有的价值。当莎拉向路人求助时,没有我所熟悉的中国式冷漠,取而代之的是真诚的帮助,我的心里涌出一股暖意,我仿佛看到了在贫寒和战争的硝烟中,也有圣洁的光芒。

阿里与父亲来到城里打工,置身城市的高楼大厦和雇主的宽敞豪宅中,阿里固然有羡慕,可他没有埋怨自己的出身,抱怨生活的不公。和富家子弟一起玩时,两人没有自卑和高傲,除了衣着的极大反差,他们的灵魂完全平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包容自己与他人,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就像阿里曾对莎拉说,他(父亲)不会给你买鞋,他买不起。不让父母知道鞋子的丢失,不是害怕责备,更多的是对父母的理解。兄妹俩找到了拿走莎拉鞋子的女孩,可当他们发现她的父亲是一个盲人后便放弃了追究,这是对他人的包容。面对同样贫穷的自我时,仍然有对他人的关怀。影片向我们传达的,就是这样的正确价值观和满满的正能量。

一双鞋让阿里经历了努力寻找、进城打工、参加比赛的过程。最后,他得到了第一,却没有得到鞋子,他和莎拉都有些许失望,但失望的背后任然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

不可否认,阿里一家的确贫寒,但在观影后,我并没有对他们这样的社会底层人民给予廉价的同情,而是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比他们富有,或许,这就是影片想传达给我们的东西,它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总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里,阿里将伤痕累累的脚放入水池,鲜血随水波化开,带走了伤痛和贫困,留下的,是如水般清澈纯净的灵魂。

电影《天堂的孩子》观后感900字<二> 篇3

今天上课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伊朗电影《小鞋子》。观看的过程中,心中充满了感动,感觉到我们的确有太多的细节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被忽略了。

电影的内容大致是:小哈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哈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玻后来,哈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哈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哈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哈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哈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小哈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觉得,他是一个具有男孩的坚强和女孩的善良或温情的双面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妹妹责怪他弄丢了她的鞋子的时候,小哈里似乎无情地把责任推开,而当妹妹离开后,他又总是在内心自责以及对妹妹深感愧疚,他是多么的疼爱他的妹妹,以致于他只要获得比赛的第三名

妹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因为哥哥把自己的鞋子弄丢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除了她仅有的孩子气,更多的是她对哥哥的宽容和家庭的理解。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的眼泪几次徘徊在眼眶,这样的电影,难道还不够优秀吗我认为对于真正的好电影来说,那些炫目的特技实在不算什么。而这样的感动,这样细腻的情感,才是世界最美丽的风景。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4

《小鞋子》原名《天堂的孩子》当时我很疑惑,到底什么是天堂的孩子呢!

电影讲的是9岁的阿里在买菜时不小心将自己帮妹妹刚修好鞋丢了,那可是妹妹唯一的一双的鞋呀,他急忙去找那双再也找不到的鞋,之后,他便一脸沮丧的回家了,他无法面对妹妹那双期待的眼神,他不想让妹妹失望。但是那双鞋确实是找不到了,当他回家妹妹问他时,他哀求妹妹不要告诉父母,因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妹妹也不忍心让哥哥受到惩罚,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在巷子上出现了一幅奇怪的景象。早上小女孩穿着哥哥的鞋去上学放学后就急忙的跑回家,将鞋子脱下给哥哥穿,哥哥穿上就急忙跑去他的学校。他们就像接力一样,每天都马不停蹄的跑。但是在这期间有许许多多的困难,阿里迟到了三次,差一点要被开除。哥哥的球鞋在妹妹的脚上格外的别扭,在别人的鞋子的衬托下,他的鞋显着格外破旧,因为鞋子大在跑回家的途中鞋子掉到下水道里。但她相信哥哥会再给她一双鞋。

哥哥为了给她一双鞋,和爸爸去了繁华的都市。在如宫殿的房子面前,父亲紧张的说不出话。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并拿到了许多的钱,不幸的是父亲的刹车意外失控,将本来用来给妹妹买鞋的钱不得不用来治疗。阿里为了帮妹妹买一双新鞋用了很多的办法,但却都失败了,阿里的妹妹在一次次的希望中失望,但她却不知,父亲已经买了一双新鞋给她……

天堂的孩子是天使,虽然阿里和他的妹妹的穿着并不像天使,但是他们的善良、有爱心、责任心都很是可贵。在发现自己的鞋子并跟随到家,发现他们比起自己还要贫穷。在赛跑中,阿里意外取得了第一,但是谁注意到了她那双失望的眼神。阿里对父母体量,妹妹对哥哥的包容,还有他们对邻居的关心。可见他们一家人有用健康的精神财富。菜店的老板,房东,他们的物质方面虽然比阿里一家丰富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丑恶的。

人之初,性本善。让我们拥有善良,发扬爱的传递。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5

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当阿里含着泪对妹妹说这些的时候,那是一种无助,那是一种自责。或许家境的贫寒让他更明白哥哥的责任。

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当妹妹匆匆跑回来的时候,阿里则飞快的去学校。当妹妹一次把鞋掉在水沟中,她哭泣着追赶漂泊的鞋,她更象追求一个属于他们兄妹两个的心理依靠。

当他们两个在刷球鞋互相高兴的吹着肥皂泡,互相微笑着面对一双球鞋,在那一刻,他们是是最快乐的。当阿里和父亲进城给那些富人修剪草坪时,一个叫哈里的小孩恳求阿里和他玩耍。面对众多的玩具,哈里并没有因为物质富裕而开心,反而物质富裕填不满他内心的空虚。当身在天堂心却不在的他和阿里在一起才体会到儿童的快乐,是不是一种悲哀?

当阿里知道马拉松比赛的第三名可以获得一双运动鞋,他便哭着哀求老师给他机会。在比赛中,他脑海里不断浮现和妹妹交换球鞋的场景,那是一个关于承诺的约定。他就这样坚持着跑完了全程,却发现自己是第一名。看着不能获得第三名,他失望的哭了。回到家,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妹妹远离了他。他把磨起泡的脚放进池塘来缓解痛苦的时候,父亲早为他们买了新鞋,正在回家的途中,几条金鱼在他的小脚间游动… …

于是我开始琢磨《天堂的孩子》的含义。天堂或许就是这个样子,并不是因为你贫穷而远离你。天堂就是你面对困难或贫穷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从容心态。内心的快乐并不取决于你所拥有的财富,而是在于你采取的生活态度。快乐其实很简单,当用一颗从容的心去面对生活,我们就是生活在天堂!

天堂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只不过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而已!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6

哥哥阿里在放学途中取回妹妹萨拉拿去修的鞋子,不慎丢失,而这双鞋却是妹妹唯一的一双,为了免于父亲的责罚,阿里央求妹妹不要将自己告发,并说服妹妹穿着自己也破烂不堪的球鞋去上学。兄妹俩的上学时间不同,妹妹下课时刚好是哥哥上课的时间,于是他们约定每天在一条巷子里换好鞋,然后各自回家或者去学校。

阿里为了不迟到,每天都拼命奔跑,结果还是经常迟到被教育主任抓住并要被开除,幸而平时学习刻苦,数学老师为其求情才没有被开除。但妹妹还是觉得穿他的鞋上学不方便,有一次在奔跑途中掉进水沟里,要将此事告诉父亲,这是阿里才告诉妹妹,如果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仅要责罚他,重要的是父亲还要借钱给妹妹买新鞋子,而他不想因此增加父亲的负担。

父亲通过朋友的消息想去城里给别人整理院子赚些补贴,阿里为了能帮父亲多赚些钱也跟着父亲进了城,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帮父亲找到了第一份活儿。

学校里通知有联校的越野赛,奖品十分丰厚,阿里看到第三名的奖品有一双运动鞋,于是为了妹妹,他决定参加比赛。到了比赛那天,他就抱着得第三名的念头一直坚持了下来,却不想快到终点时,始终在第三的他被另一个男生故意绊倒,落后了几个名次,挣扎起来后他也顾不上什么只管拼劲全力冲向了终点,最终超越了所有的男生。当体育老师跑过来扶起瘫在地上的他时,他问自己是不是得了第三名。当得知自己是第一名时,他无奈地低头不语,伤心地哭了起来。影片最后是父亲在集市采购的镜头,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明显放着一双女童鞋。、。、。、

这就是整部影片的情节,电影的主要镜头集中在两兄妹身上,尤其是阿里的心理,展示了在贫困家庭生长的孩子,除了儿童具有的天真善良的本质之外,更多了一层对贫困生活的安然,对父母的理解的早熟的心理。即使物质上贫困,他们的内心却富有,他们的童年在物质缺失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丰满和充实。

这就是天堂的孩子,从来不因物质的缺失而少了童年特有的真纯与欢乐。

电影《天堂的孩子》观后感700字<四> 篇7

我一听到这部点点的名字《天堂的孩子》,第一感受便是天堂的孩子已经是很善良很勇敢的,抱着这个念想我看了这部电影。

这个故事发生在伊朗,阿里是个三年级的学生,他家十分贫寒,所以买不起鞋,全影以找鞋为线索,阿里有个妹妹叫莎拉,读一年级。有一次妹妹莎拉的鞋破了,阿里就去修鞋,但在途中,被一个盲人捡去给她女儿穿,可那个女孩儿正好是莎拉的同学,鞋子找不到了该怎么办呢?以后,就得兄妹俩同穿一双鞋了。一次,妹妹因为鞋子太大掉进了水沟里,莎拉沿路去找,鞋子被一些赃物钩住了,莎拉急哭了,但被一位好心人捞了上来。在影片中女孩们是在上午上学,男孩们则在下午上学。正因这样,阿里每次上学都迟到,还差点因此开除了呢!

在一次偶然的集会中,莎拉找到了那双鞋,却在别人的脚上,莎拉和阿里沿路追去,却发现她的父亲是个盲人。所以并没去要回。阿里为了得到季军的奖品一双鞋,而去参加了市长跑比赛。他在跑时不断地想着他和妹妹换鞋时的场景,飞快地奔跑,却意外地得到了冠军,他非常失落,因为他回家无法面对充满喜悦与期待的眼睛,最后父亲给他们买来了新鞋。

他们虽然贫穷,但从兄妹俩的脸上看不出因贫穷而带来的抱怨和自卑,再想想自己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又有父母加倍的疼爱和宠爱,却毫不珍惜,真是不应该啊!当莎拉看到同学穿着她的鞋子,本想要回却欲言又止,这是善良与懂事的结晶。兄妹俩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而是坚强勇敢地去面对。而我呢,什么都以来父母,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不愿去做,该好好反省反省!我还要向他们学习独立的生活能力

兄妹俩金子般纯真,水晶般透明的心,从容面对生活的态度,这是天堂的孩子才有的啊!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8

《天堂的孩子》是一部伊朗的电影,整部电影围绕着一个十一岁男孩阿里丢失妹妹的鞋子展开。电影以一双很破的的粉红色的小鞋子在一双粗糙的手中一针一线缝补很长时间开始。当导演把生病的母亲,父亲微薄的的工资支撑着整个家庭等细节娓娓道来时,我知道了这是一个发生在贫困家庭的故事。

一开始我以为这和其他博取人同情的电影没什么区别,但后来阿里在买菜的时候把妹妹的鞋子弄丢了,回到家他让妹妹别告诉爸爸时,我以为他是怕被骂,但后来从兄妹两的字条中,我知道了他不单单是怕被骂,他是不想为本来就困难的家里添麻烦。为此,兄妹两达成协议,妹妹穿哥哥的鞋子去上学,放学了再换给哥哥去上学,哥哥答应会尽快找回妹妹的鞋子。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一幕幕妹妹放学为了不让哥哥迟到奔跑在大街小巷为了赶回去换鞋给哥哥的片段。

在电影《天堂的孩子》里,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很多,其中有一个片段讲的是阿里的妹妹莎拉放学了为了不让哥哥迟到,奔跑时由于鞋子太大,跑的又急把鞋子掉入了水沟,她焦急地去追鞋子。还有,在一次考试时,莎 m、haozuowen、net 拉一边答题,一边偷看老师的表。以上两个片段,我看出了妹妹的焦急,同时也看出了妹妹的懂事,哥哥把她的鞋子弄丢了,她不但不生气,还顺从哥哥,替哥哥着想。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尽管莎拉迅速跑回巷子和阿里换了鞋子,但阿里还是因为迟到受到校长的批评,并让他不要上学了,我以为阿里会说出迟到的原因,但阿里没有说话,泪水溢满眼眶。当莎拉发现自己的鞋子穿在同校的一个女孩脚上时,兄妹俩想要回莎拉的鞋子,可当兄妹俩看到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时,她们没有要回那双鞋子,从中看出虽然她们的家庭贫困,但她们的心灵是纯洁的。

最后,当阿里得知参加跑步比赛得季军可以获得鞋子时,他哀求老师让他参加比赛,并认真的训练,从中看出了阿里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答应了妹妹就想尽办法去做。为了一双鞋子,阿里和莎拉俩个孩子尽管委屈、辛苦、无奈,但为了他们心中的希望都一一忍下了。

看完影片《天堂的孩子》后,我感悟到这部影片虽然是讲述穷人的故事,但并非是对穷困的展览,而是写在这样一个穷困的背景下,孩子不给为家庭生计而忧虑着的父母添负担,他们的做法或许很幼稚,但他们的纯真让人感动、心痛。许多人面对贫困觉得很可怕,但兄妹俩不畏惧,在他们身上依然有着孩子的天性,依然爽朗的开怀大笑,他们的童年时不幸的,但他们懂得真诚的面对生活,迎接希望。

一开始我不明白影片为什么叫《天堂的孩子》,但后来我明白了,两兄妹的天真、纯洁、纯净、温暖的世界,淳朴善良的人性,宛如天堂。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9

《天堂的孩子》是一个关于两兄妹和一双鞋子的故事。整部影片是多么的简单、自然、纯朴。

阿里出生于伊朗的一个贫困家庭,连买一双鞋都会给家里带来负担,父亲每天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劳碌,却对家庭始终保持关心和负责任,母亲生病在家不能干活,9岁的阿里和姝姝莎拉几乎承担所有的家务事。由于阿里不小心把姝姝的旧鞋丢失了,不得不一双鞋两个人轮流穿着上学,每天都忙于奔跑在学校和家之间的街区小巷。小莎拉的纯朴和稚趣,令我觉得很纯真很自然。阿里那双清澈、忧郁的大眼睛,总是令我觉得有点心痛但又很佩服。他们对家庭的承担总是很自觉,生活虽然贫困和艰辛,但从不抱怨。阿里对妹妹的关爱,对父母的体贴,对学习的执着,对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应有的聪明机智,总是散发出一种倔强的光芒,使阿里始终保持着对目标不懈的努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又令我怀念起小时候的生活,从前我们这里也是不富裕,我童年的时候,除了上学,在放学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很自觉地承担家里的家务事及到地里劳动,很少抱怨,为了得到我们一些简单的玩意而积极进取及得到后那种感觉快乐无比。

对比一下现在的孩子,真是有一种心痛和担心的感觉。现在很多的孩子,好像天生出来就是诉取,就是享受,从来不知道付出是什么,责任是什么。想要什么,就要求家长给什么,想要买什么,就要求家长买什么,当家长不答应的时候,就是不高兴,苦着脸蛋发脾气,没完没了的。就算家长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还 是觉得不值得高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应该的,一点也没有感恩的心,从来都不懂得这样想一下“我已经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太高兴了,我要好好报答我的家长,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做家务事等等”。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就是朱多借口,不愿意做,就是做也是很委屈地做,甚至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什么都不用做,为什么我就是要做,不要命令我做……”。

贫困是不幸,但那些贫困的人们,却不曾因贫困而丢失善良、宽容、感恩和相互之间的温情以及那种向着目标积极进取,不懈努力的精神。反而现在这些孩子们,生活太舒适了,好像是迷失了方向的羔羊,抱怨太多,诉求太多,付出太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这样发展下去,我不敢想象他们以后会变成怎么样--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我们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甚至国际间的博弈也非常严峻。毛泽东年代的艰辛,给我们打下了新中国的基础,邓小平年代的创新,给我们走出了一条富国之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世世代代应该珍惜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社会性主义新人,努力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要把我们的精神文明发挥的淋漓尽致,让和平、正义、善良、诚信、感恩、宽容、爱心、积极、乐观等等美德充数人间,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也只有这样,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永不倒。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10

《天堂的孩子》是一部来自伊朗的影片,它荣获过1999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在多伦多、香港、伦敦、纽约等18个国际电影节上荣获11项大奖。《时代》杂志年度十大影片,创下了美国放映伊朗电影的票房纪录—100万美元。这部影片我看过两遍,一次是在上高中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大学里,同样的,都是在语文课堂上看了这部影片。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我泪眼朦胧,而当我第二次看它的时候,虽然已经知道了剧情和结局,却还是忍不住去回顾那些曾今让我热泪盈眶的点点滴滴。

小主人公阿里的生活平淡,平凡,还很贫穷。要不是他不小心在买菜的时候,丢失了妹妹萨苏刚补好的鞋子,他的生活也许会继续平静、安宁地继续下去。整个故事围绕着一双鞋展开。从丢失妹妹萨苏的鞋子,到哥哥妹妹共用一双鞋,再到寻找萨苏的鞋子,两人放弃拿回鞋子,最后通过家人的努力,获得新的鞋子。简单的故事结构,通篇贯穿着孩子幼稚的执着,却闪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人性的光辉。妹妹执着于她的那双漂亮的玫红色小皮鞋,在鞋子丢失之后也不忘记寻找。而当她看到同学校有人穿着她的鞋子的时候,尾随那个女孩,找到了他的家。随后,当她在哥哥的陪同下,想去要回她的鞋子的时候,兄妹俩却意外地发现那个女孩的爸爸是一个盲人。最后俩人默默地回家了。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巨大的喜悦和最后的无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却更加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兄妹俩是那样的善良,以至于在看到了别人的不幸后,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不禁在想,在一个父亲收入微薄,母亲患病,缠绵病榻,家里有着三个孩子的家庭里,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或信仰在支持着阿里和萨苏,让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旧像盛开的善良之花,灼灼其华,欣欣向荣。

这部来自伊朗的影片,不像好莱坞的豪华大片,拥有华丽的特效制作和强大的明星阵容,却运用了简单的叙事手法,和平实的拍摄技巧,组合成了一个纯真澄澈的世界。孩子眼中纯真的世界,让我看了之后又有些惭愧。一个简单的愿望,对于阿里和妹妹来说,就是要为之奋斗的所有。而对于我来说,由于拥有的太多,所以根本不会坚定自己所想,反而麻木地度过一天又一天。但要是让我生活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光景。阿里的世界离我很远很远,亦不知道要是邀请他来住上一住,他会不会愿意。

在影片的最后,阿里跑完了马拉松,却与奖励球鞋失之交臂。当她回到家以后,也只有同妹妹一起闷闷不乐。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父亲正带着两双鞋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是啊,虽然经过了几多曲折,但孩子们纯真的愿望还是达成了。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消防安全教育感悟(精选3篇)
  • 下一篇:钱学森观后感(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