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5篇)

时间: 2023-06-20 栏目:写作范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1

一曲《淮河景》映衬在南京腔下显得荡气回肠,十二“名妓”在一幕幕回忆中手拿琵琶弹奏着内心的辛酸苦楚!视线模糊中,我仿佛又重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一段屈辱而血腥的国耻:

南京大屠杀的残酷没有谁会忘记,在半个中国沦陷下如同一朵法西斯植下而到极点的血之花。废墙残垣在硝烟弥漫中让残忍成为人的唯一生存法则,一幕幕回放着惨败的花朵,如同曾经的向日葵随着他人无情的进入而败落,找不到太阳的方向。又有谁知道找回原来的回忆会让人心里这般痛苦,那逝去的曾经的真诚与无私永远永远不再了。

十几名女学生为躲避日军在小男孩的带领下躲入了教堂,里面的安宁和外界喧嚣残暴成为鲜明的对比。此时,十四名娼妓从娼门中逃出来为躲避战乱也来到教堂,然而其放荡与泼辣,让人不禁有些恼怒打扰了这神圣之地。再加上教堂内一个刚从美国前来接职的神父,阴错阳差让这二十几个人竟成为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的与命运抗争的团体。教堂外有为保护百姓而拼命的战士,还有为保女儿安全甘愿做卖国贼,却也为女儿背叛日本敌军,最后为见女儿一面被打死的父亲……

我不想诉说其中的情感纠葛,也不想说生与死的恐惧,只想对最后的最后那十二名娼妓和小男生说一声:你们之前虽然地位身份是低贱的,但同是中国人、为民族与同胞而挺身而出,这种行为与天底下任何高尚的人一样是让人尊敬的。望着她们藏着玻璃碎片前去赴宴会的眼神,那是带走了所有的辛酸和伤痛后的解脱,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她们是无悔的,伟大的,这份甘愿是多少无赖与不舍,不愿与害怕,可是她们去了……

依稀记得曾经的繁华,灯红酒绿的享受,可如今却是遍地横尸,又有谁记得他们;他们无坟可归的悲惨,又有谁关心!如今的南京一切都不再了,那一段段惨痛的痕迹也已在世人的冷漠中变成如同怜悯下的记念石碑,仿佛还是低喃过去的隐伤,可历史终究过去了,是的,过去了!

日本鬼子的侵略带来的不仅仅是破坏,更多的是人世间冷漠的瘟疫,传染者每一个人,但有爱的不可能被传染成冷漠的傀儡。曾经不堪的过去,对于那些娼妓也是无可奈何,却也造就她们笑对他人的态度,对于宁愿牺牲自己未来换取他人幸福与安全,却也无悔。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与坚强才能担起这压死人的石头,恐怕只有她们自己知道这其中的辛酸与无奈。

自古传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只因未到心坎处。来时的妖娆风光,走时的真情泪下,这其中的故事,只因人皆有情为题让这拉开了序幕。才登进这教堂时,远远望去竟发现如此美丽,让这悠扬的笑声成为这孤寂有神圣教堂的一道风景线吧!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2

刚给自己博客取名字的时候觉得很可笑,记得小时候,老师每次在观影后都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那时候的我们总是憋了半天劲才写出一篇完成任务。现在呢,别人不说,我们也会自觉得写点了,真是进步啦

每次老谋子的电影总是能引起轩然大波。我本人也十分欣赏张导的才华。他每次的电影总是在芸芸众生中追求独特,唯美而独一无二的布景,与众不同的演员,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细节的完美,我觉得这是许多华语电影所缺少的。在这个以票房论输赢的年代,许多电影已经为了盲目追求票房数字的上涨丧失了作为电影人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标准。而我觉得张艺谋是这个年代导演中的例外。他拍每一步电影,总是力求最好,不论是挑演员,选剧本,还是场景的布置。他对艺术是一种热爱,至于票房,就是他无心插柳的事情了。

自从金陵首映以来,好评就不断,特别是一些我认为有极高判断水准的人,都认为此片必火,倪妮所扮演的玉墨也深入人心。实在抵挡不了这样的诱惑,今天也特地去电影院看了一回。

可能因为前期看了许多关于此片的报道,许多部分对于我来说已没有了新鲜感,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细节完美,场景壮阔,任务个性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确实有冲击好莱坞的潜力。

今天头好痛,就写到这里吧。配上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曲。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3

怀着一丝不安走进电影院只为看一场名为金陵十三钗的电影,看看张导演的大制作,在脑海再重复一遍日军侵略南京的悲痛影像,我们要记得些什么,要做些什么,感慨一下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不容易啊。

一种沉重的素材,虽然历史已经远去,可是当你看见被复活的历史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时,心情是悲衰的。虽然短短的两个钟,却是浓缩时间来表现出当年日军的残暴冷血,是如何对待国民,正所谓杀烧抢奸样样齐,看得心是怦怦的紧张,在每一个镜头下,多么害怕又会死掉一个人,不管出于剧情的安排还是在当年日军侵略的时候,死一个人在侵略者的眼里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因为他们要做的是扫平,霸占他国的国土和国民,在用高科技的军备里,侵占一个国家不仅是土地的占有,还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此时南京城里的一切只能是肉板上的肉等待的是任人宰割,当时的国军又去了哪里呢?国需要有人保护,家亦是需要有人保护,当进入视野的一群学生面临危险时,这就俨然成了一个家,保护他们的人竟然是一群女子——秦淮河歌妓,她们无力抡大刀不会发射枪,但是她们却是用生命去守护一个小家,人与人之间的命都是可贵的,没有人会说自己不怕死,在特定的时间里上升的责任感不是因为一个人要为国家牺牲,在她们看来只是用生命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

坐在舒服的凳子看坦克隆隆的前进,机关枪不停的扫射,眼泪不停的流,虽然编剧只是用了严歌苓说的“只有一点儿南京大屠杀里的影子”,可影子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我们在教育我们青年的一代勿忘国耻。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4

《金陵十三钗》讲述了一个黑暗的年代,一座破碎的城市,一份被点燃又狠狠碾灭的希望。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以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为背景,真实的再现了南京城的沦陷,六朝古都覆灭,满地横尸。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该剧并没有侧重表达军队官兵如何不顾生死,保家卫国。在那个年代,女性注定是弱势,注定要备受欺辱。在日军屠光全城时,南京城中仅剩的一支残存军队,拼死护住了教堂的女学生,破败的教堂成了女学生唯一的庇护所。

那时兵荒马乱,强行进入教堂寻求庇护那群风尘女子,和女学生之间的相处是怎么都不会和谐的。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她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女学生单纯,善良,她们不谙世事,但却不幸地见证了南京城的沦陷,在快乐安宁的日子里经历了不为人知的残酷现实。风尘女子,成熟,妖艳。霸占了女学生的地窖。人心惶惶,她们却依旧在地窖中莺歌燕舞。在世人眼中她们粗俗,低贱。与高贵矜持的女学生,简直是云泥之别。

暂时的宁静被打破。谁都清楚,那场名为庆功会是一条通向阴沉黑暗的不归路。当初教堂顶楼那句“姐姐们替你们说去”,只是挽留女学生不做傻事的借口。但回到地窖后气氛却并不轻松。“窑姐”玉墨的提议有人反驳,但最终这群女人的善良打败了恐惧。“我妈就想让我成个女学生嘞!”剪了学生头,换上朴素的学生服。浓妆艳抹实在是无奈之举。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让自己的女儿成为高雅,有学问的女学生。那身学生服上身,女人们像个小女孩般雀跃不停,悲凉又苦涩…那首最后的《秦淮景》透着多少心酸与恐惧呢?

电影结尾只讲述约翰含泪载着女学生逃离南京,并未交代女人们的下场。但谁都心知肚明,当她们代替女学生踏上日本军车的那一刹那,前方等待它她们的是死亡都无法比拟的恐怖。

鲁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污秽浑浊的外表下是一颗干净纯善的心。她们手无缚鸡之力,却真正可称勇士。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5

整部电影的背景很压抑。小日本满南京的屠杀。14个教会学生、14个秦淮妓女、一个神父的养子和一个洋人殡葬师,一起出现在了一个天主教堂。学生看不起妓女,妓女不屑于和学生一般计较。一直是这样,其实,一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不知不觉,书娟竟然带着女学生避开妓女们躲藏的地窖往楼上跑,妓女们最后也替代了女学生,奔赴遥不可知的地狱。

身边的女孩不停的在抹眼泪、吸鼻涕。这部电影拍的太细腻,妓女丰润扭动的翘臀、洋教士与妓女的调情、孟先生压抑浓重的父爱,李教官的隐忍痛心……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是一场无声的控诉,它想要宣泄,想要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爱找一个出口。什么能够带着大家逃离南京,什么能够带领大家躲开战争。

实在是很喜欢约翰神父的演技,《金陵十三钗》是先在外国首映的,洋人们对这部电影反响不是很高,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情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妓女就比学生低贱,不懂得牺牲,不懂得隐忍。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从一个贪财嗜酒的洋人殡葬师蜕变成为一个为灵魂祈祷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尽致,看着他为十三钗祈祷的背影,我真的愿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愿意相信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

谁说婊子无情,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豆蔻为了为浦生弹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险,用生命与尊严做赌注,只为找回缺失的四条琵琶弦……即使最后,那个爱猫的妓女低声的控诉“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时的挣扎都让我对他们有了更高的`敬意。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害怕、哭泣,让妓女的敢爱敢恨又更一步地栩栩如生。

爆炸的炮火中,有美丽的五色花随着硝烟飘落,花儿落在地上,牵起一片轻轻的叹息。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4篇)
  • 下一篇:新时代好少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