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静静地坐在古筝前。
灯光聚焦,在舞台的中央。白色的飘逸长裙,配上圆头小皮鞋,头发自然的搭在肩上,她的脸不带任何妆容,棱角分明,沉稳而安静。
场下的观众屏息敛声,表演开始了。
轻轻地拨动琴弦,静谧,美好,似乎空气里都带着她甜美的气息。
但一刹那间,手指灵活,急速的弹奏起来,温度逐渐上升,观众热情高涨,为她的弹奏手法和速度叹为观止。琴弦被不断拨动着,手指不断弹奏着,琴声不断地在宽敞的大厅里回荡着,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使灯光都在颤抖,琴有些晃动。
琴声渐渐小了下来,她急速又似乎带着小心翼翼地弹奏着,模糊了又清晰,清晰了又模糊,尔后是永远清晰的大彻大悟!
束缚不得,阻挠不得,她完全释放了性灵。她的灵魂似乎都融进琴声里,用一个个音符去寻找、去诠释自由、奔放、豪爽、震撼人心。
她有力地弹奏着,谁都惊异于如此娇小的躯体竟然储存着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她的长裙随着她微微晃动,她的头发随着她微微晃动,她的皮鞋随着她轻轻打着节拍,唯独她的神情依旧是沉稳安静,但她的眼神里闪烁着火花。她的手指间缠绕着韵律,她弹奏出的琴声有力地撞击着观众的心,如海浪滔天,涌入心间。
戛然而止的琴声还在回荡着,又是出奇的寂静,场下的观众呆住了,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们将她团团簇拥,灯光,摄影,她应接不暇,但
微微上扬的嘴角却不曾消失。她很清楚,她成功了。
一条贯穿整个浙江省的大江,首接东海,尾达千岛湖。
她是浙江省的母亲河。她时常是温柔的,就像一位慈母。
温柔的南风拂起了柳树的垂条,也吹起了江中的层层水波。
她的水面平静却浑浊,紧拦着江水的长堤,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听!——
潮水一来,似万马奔腾,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千百层后浪推着千百层前浪,如上万条海豚翻腾在你的面前。雷鸣一样,是有震耳欲聋的水声;闪电一样,是雪白的朝头;野狼一样,是翻滚的浪花;火山一样,是触堤的潮水;斗虎一样,是驶在潮前的渔船。钱塘江中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奇观哇——钱江潮水!
这潮水,使燥热的江岸立即变凉爽了,使尖锐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钱江潮水!
百十层浪潮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凶猛的潮水了,也是轰隆,轰隆,轰隆。
轰隆轰隆的豪壮的抒情,轰隆轰隆的严峻的思索……
好一个钱江潮水!
江水的浪花,潮头,中段,有力的翻滚着,急速的翻滚着,大起大落的翻滚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的感受到,水这种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混杂黄泥的江水,那养育着成千上万条海鱼的江水,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奇伟磅礴的力量!
钱塘江啊,你孕育了这些烈火骄阳的潮水,也只有你,才能承受住如此惊心动魄的翻滚!
干旱的黄土高原是易碎的土块,涌不得这样的潮水。
除了钱塘江,哪里再有这么勇这么猛的潮水啊?
好一个钱塘江!好一个钱江潮水!
每个浪潮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浪潮都呼呼作响。每个浪潮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每个浪潮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钱江潮水!
愈滚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滚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滚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浪潮和水声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她向远处涌去后,世界出奇的安静,以至于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渔者的欢呼。
一群朝气蓬勃的后生。
他们的脚下是一片沥青地。他们的脸上显露着朝气蓬勃。咝溜溜的微风吹动了篮网,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旁的篮球,静静的,好像从来没有动过。
但是:
看!——
一打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十几个身影在篮球场上跑动着。飞燕一样,是敏捷的脚步;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泰山一样,是磅礴的气势;篮球场上,爆发了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篮球赛。
啊——篮球!
这篮球,使安静的操场立即变得热了,使课余生活立即变得丰富了。
使人想起:剑战横空金气肃,笙旗映日彩云飞!
使人想起: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般碧流!
使人想起:迷惘了又清晰,清晰了又迷惘,尔后最终永远清晰了的大彻大悟!
看!
一吹起来就柔和了,忘情了!百十个婉转动听的音符,如百十滴被散落地下跳跃的水珠,蹦跳在你面前。细线一样,是细腻的舞步;水珠一样,是活泼的灵气;柳条一样,是柔和的韵律;清风一样,是生机的乐章。寂静竹林中,传出一曲多么优雅,多么柔和,多么细腻的乐曲呀!
这玉笛,使刚硬的竹林立即变得柔美了,使强烈的阳光立即变得温和了,使宁静的郊外立即变得活泼了。
使人想起: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使人想起: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使人想起:沉醉了又清醒,清醒了又沉醉,尔后最终永远梦醒了的生机勃勃!
容不得粗糙,容不得晦暗,容不得死气。是活泼了,生机勃勃了,悠扬了的那么一股灵气!
白色的服饰,红色的腰鼓。壮美的青年一人一鼓在这被黄土包围的地方,用自己的动作为陕北这片土地增添一份活力。
驱车来到安塞县。抬头望去。竖立在那里的腰鼓如一座山。那洁白稻谷皮早已被雨水侵蚀成了肉色,这一个大鼓成为了安塞县的标志。
虽然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但是在小时候那腰鼓的美。你刻在我幼小的心中。陕北的民俗有很多。在盛大的节日中总会拿出自己的民俗展现给外来的游人看。腰鼓是最为盛大的。今日来这安塞县。我便是冲着这腰鼓来的。
我们围在那场地的周围。随着一声巨响。表演开始了,那大鼓,从快到慢,从轻到重,虽然声音很大,但却很平和洒脱中又不失体面。突然间尘土飞扬百余人从两边跑入场地中央。那飞起的黄沙遮住了天,也遮盖住了日,但是没有遮住陕北人民的热情与洒脱。他们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他们扭动着一只双手挥舞着。那连接起来的红色的像一团火焰燃烧在人群当中。时不时地挥击一下鼓面发出洪亮而又清脆的响声。那响声不如西洋乐器那样婉转动听,但是他有他自己的豪情壮志。尘土飞扬昏天蔽日,但是他们陕北人民的热情犹如一道光从尘土中照射出来照亮了每个人的心,那不正是劳动人民的写照吗:热情淳朴,不拘小节,豁达开朗。那鼓声再次响起。不再像开头的那样平和安静,这时的鼓声震天动地。他的声音响彻在这黄土高原之上。
突然间,激烈的鼓声停止了尘土也在一瞬间落了地,场地中间那几百个手持鼓槌?腰记红丝带的黄土高原的人民。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一次没有了那震天的鼓声。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声轻快小巧的敲击声。那敲击声犹如一条欢快的小溪。轻快地从你的心间流过,使你为之一颤。
整场表演在这欢快的鼓声中结束了,但是那振奋人心的感觉却挥之不去。仿佛要传递给在这黄土高原之上的每一个陕北人民。
那腰鼓并不华丽,并不优雅,他没有办法登上大雅之堂。但这是陕北劳动人民的热情,豪放,粗旷,洒脱的最好表现。是那些西洋乐器无法做到的。所以最美莫过安塞腰鼓。
廖凯民
英歌舞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舞蹈在街道上,声势浩大,浩浩荡荡。路上已没有了车辆行驶,好似为舞蹈的施展腾空间,行人里里外外围着密不透风,纷纷被这绮丽的民族舞蹈引的驻足围观。
这是潮汕的英歌舞,属于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地,还有中国香港,泰国……
正舞蹈的青年的神情沉稳而安静。每人手执长约一尺4寸,直径4厘米的英歌棒,似乎不曾响过。
但是:看——
看——一敲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手执英歌棒的青年,配合锣鼓声、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铜锣伴唱,有的加上扮游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躯、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潮阳英歌舞融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慑。
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汕头市潮阳区、揭阳市、普宁市、惠来县、汕尾市、陆丰市、潮安区……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区。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相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舞源溯明代。
在农村,英歌舞被群众看作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驱邪的魔力,参加英歌舞队者都是年轻力壮,英武潇洒的小伙子。
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梁山好汉化妆卖艺攻打明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
跳英歌舞历来被视为吉祥的化身。人们认为跳英歌舞是“好彩头”。在乡村,百姓们只要听到了英歌声,就在门口做好了迎接的准备。英歌队来了,户主就鸣炮邀请,这时莺歌队就得进入院内,在院内表演一番。人们认为经过英歌队舞过的房屋,能永保平安。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遥远的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