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大学审计方案(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6 栏目:写作范文

大学审计方案篇1

关键词: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审计课程是中等专业学校财会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该课程分两部分,分别介绍审计的基础理论和具体的实务操作方法。基础理论部分包括审计的特征和作用、审计种类和职能、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等基础;实务操作部分包括货币资金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以及财务报表审计。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审计课程严肃性有余而活泼性不足、抽象性有余而形象性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反思,得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以下几方面区别:

1、教学目的:案例教学培养能力,传统教学传授知识。

2、教学载体:案例教学的教学载体是案例,传统教学的教学载体是课本。

3、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是讲授式。

4、沟通渠道:案例教学是多向流动,传统教学是单向流动。

5、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传统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

6、学习效果:案例教学为第一手知识,传统教学为第二手知识。

7、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能力培养效果高,学习系统知识效率高,传统教学则相反。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审计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连会计实务接触都不多的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很多困难。由于案例教学能把现实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企业操作实务带入课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和饶有兴趣。

2、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普遍特点,那就是对感性知识的接受强于对理性知识的接受。在审计课程的教学中,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包含很多审计的基本理论。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容易陷入抽象和乏味,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而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探索审计的基本理论,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有利于学生把握和深化审计课程的基本理论。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学生的这种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今后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案例教学法下这样能力的培养是在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

二、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教学中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的案例要有实用性。实用性要求所选案例都是来自经济活动中的现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一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平日生活中缺少接触的行业、企业及账务处理方法,同学们没有感性认识,对案例中涉及的资料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分析起来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同学们所熟悉的企业和账务处理方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例如,在进行坏账准备审计教学时,可以某公司“坏账准备”账户记录及相关会计凭证上有关坏账准备增减的记录等资料为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公司对坏账准备的处理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结合《财务会计》课程中所学知识及《审计》课程中学习的审计技巧与方法,是能够找出所提供的案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关的处理意见的。

(二)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典型性要求所选案例具有同类事物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的案例,做到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选择典型的审计案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审计流程和方法。

(三)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针对性要求所选案例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原理、观点和方法,并且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使学生不仅能解决当前问题,深刻地掌握审计理论,而且能激发其开拓创新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进行货币资金审计的教学时,教师可安排审计人员对某公司库存现金突击盘点后记录的相关资料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公司对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存在的舞弊手法,进而分析该如何进行调账,从而达到货币资金审计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探索及意义

审计教学的实践证明,审计作为一门专业应用课程,不仅理论性、政策性强,而且内容庞杂、灵活性大。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方法,是以真实案例提供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真实生活连接,从而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学生自我引导的学习技巧,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因此,案例教学法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切合时展要求的新型教学方法。审计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性和与多门学科的渗透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审计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大学审计方案篇2

关键词:审计案例;案例教学;案例分析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审计实践中常常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可以说,专业判断贯穿了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及至审计全过程。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信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职业特点使得审计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理论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深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

如何把案例教学理论行之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从而达到理论设想的目标,教学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方法。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审计学的教学工作,经历过“审计难教、审计难学”的阶段,对审计学的教学也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改进。教学实践证明,审计学进行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关于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案例教学方式的应用

案例教学要适应专业培养目标,有选择地采用不同的方式。目前,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比较认同的案例教学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第二,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理论。第三,在审计理论课后,专门进行审计案例课程的讲解,通过大量案例的讨论,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只采用某一种方式,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或者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应用。

因为不同的专业,课程的性质也不一样,对于会计专业,审计学是专业必修课,而对财务管理专业则是选修课,同时审计学课时也相对较少。就教学内容来说,笔者把审计学课程大致分为两块,一块是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一块是审计实务。不同的专业教学重点也不同,会计专业更注重实务,财务管理专业则相对偏重于理论。同时理论与实务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应用如下:

1、在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一块,笔者主要是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案例,讲授在实际中如何运用相关理论,在何种情况下会用到何种审计方法,运用何种方法可发现哪些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理论和方法有直观、实际的理解。在这一块,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大致相同。这时应用案例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包括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方法的应用,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熟练运用,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2、审计实务部分,主要以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为主。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案例讨论旨在说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学生要从自身角度来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不同意见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和决策,引导学生探询案例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案例分析中的讨论题、思考题,可以推动学生去阅读相关理论,查阅案例相关背景资料,不仅要从理论上理解案例,而且要在具体的情境下去把握。

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在这一部分,学生是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来进行讲授。上课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好任务:每一组负责讲解一个循环。教师先作示范性的讲解,由学生在课外时间按组进行讨论,进行组织,下次上课时每组选取一名代表上台对理论进行讲授,其他组同学进行提问。最后教师进行修正、补充。理论课后,再发放一些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各组讨论,并进行适当地引导。讨论过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上台对案例进行分析,其他组员进行补充。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各组之间进行相互辩论。课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第二次上课,再进行讲评。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以审计主体的身份参与案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而对财务管理专业,则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最后总结归纳理论。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恰当地进行案例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审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案例的选取

要实施案例教学,而且要行之有效,案例的选取很重要。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恰当的审计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解读案例过程中发现审计实践中存在的或者容易产生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审计实践工作的认识以及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对案例的选取,笔者非常慎重,教学中运用的案例都与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主要是选取一些近年来实际的、当地的、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避免了目前一些审计案例虽然典型,但是缺乏系统性、引导性,难以达到相应教学效果的现象。在前期审计理论与方法部分,案例的选取相对地注重其趣味性,因为那个阶段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入门,所以主要案例较为短小精悍,具有“身边性”、“新鲜性”。审计实务部分的案例则相对可以宽泛些,甚至有些案例可以由学生来选取,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

总之,审计案例是否真实、实用、合理是审计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当然,教师除了积极地搜集、整理、选取恰当的案例外,还应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审计案例教学实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审计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适合对学生审计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小林、审计案例教学基本范式探析[J]、财会月刊(综合),2008,(10)、

[2] 邹照菊、关于审计案例教学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08,(9)、

大学审计方案篇3

本文在分析当前审计学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材内容选取应突出实用性、强调逻辑性和实战性等方面提出了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审计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构想。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教材建设;实战性;逻辑性

《审计学》是一门集应用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基于《审计学》的多学科属性及边缘性和综合性、经验性等特征,该课程理论内容多,抽象、枯燥、乏味,加上学生没有会计、审计实务经验,因此,学生普遍感觉此课程难学,老师也感觉难教。审计教育的改革要深入到审计教学的各个领域,教材则是重要的基础环节,没有优秀的教材就不能培养优秀学生。在从事审计教学的过程中,讲授过不少版本的审计教材,由于教材基础理论不宽厚、滞后,内容缺乏与国内审计实践的紧密联系,学生觉得审计没有什么东西可学。鉴于此,应加强审计教材的建设,以带动审计教研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当前《审计学》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内针对本科教学《审计学》教材众多,其中不乏有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些教材的规范性大都较强,都能按照我国已的审计准则来编写、修订,《审计学》教材同《财务会计》教材一样,均是“准则加说明”。目前的大多数《审计学》教材,具有大致相同的大纲结构、章节目录,但没有按照本科的不同培养目标在内容上和体例上进行很好的区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适用性不强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审计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获取和应用审计知识和审计方法的能力。同时,《审计学》又是一门实务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根本出发点也在于如何去进行审计。教材是审计课程的载体,也是将审计课程传输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工具。而目前的大多数《审计学》教材,在审计实务方面注重纯理论探讨,而涉及可操作性的内容不多,较少涉及如何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底稿等,致使学生学完之后在后续的实习或工作中仍然不知道怎么去做审计,在脑海中留下的只是抽象的审计概念。

2、案例编排过少

在目前的大多数《审计学》教材中几乎没有案例的出现,在某些教材中曾出现过课前的引导案例,这对《审计学》课程中审计原理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作用,但在审计实务部分的引导作用差强人意。因为在审计实务部分,学生需要的是与会计实务密切相关联的案例,甚至是有差错的会计实务案例,而不是审计小故事式的案例。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构思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学的《审计学》教材的建设目标应定位于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审计判断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内容编排上既要符合规范性又要突出适用性,便于学生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相结合,同时增加审计知识点的趣味性。

1、教材内容的选取突出适用性

《审计学》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强调规范性,以我国已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为教材编写宗旨,审计教材应同财务会计教材一样,是“准则加说明”。但是审计教材不能简单的罗列审计准则的所有内容,编写人员应从教学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内容选取上考虑内容的适用性,将独立审计过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囊括进来,包括审计目标、管理层认定、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同时在编写时应注重从理论上对审计准则予以系统的论证、总结和升华,从实务上对审计准则的运用予以全面透彻的阐释、说明和指导,反映现代审计实务的最新发展。

2、教材编排应强调逻辑性

《审计学》课程主要讲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相关内容,因而教材的内容应主要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在章节的安排方面,按照独立审计工作过程的结构来编排,这样能使学生既熟悉实际的业务操作过程,又加深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深层内涵。

独立审计工作过程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三大阶段,在教材的大结构安排上应首先遵循这样的顺序, 其次,在审计原理部分,应首先突出审计主线的编排,即按照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总体审计程序、具体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顺序编排,将审计风险(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审计方法、重要性水平知识点穿插到主线的相应位置中,便于学生在脑海中将零散的知识点汇成一张生动的图画。在审计实务方面应摆脱传统的按财务报表顺序的审计方法排列,以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与费用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作为教材的编排顺序,这样使得审计教育更符合实践要求。

3、审计教材应穿插审计案例

审计学教材不应只是理论的堆砌,应该在教材中穿插案例,这样可使审计的教学既有说服力,又有生动力,同时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在具体编排时,可考虑首先编排完整的企业案例,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政策、会计资料等,其次,将案例的相应部分分解成微型案例穿插到教材的相关章节中,使案例与规范的准则内容相融合。案例可分为课堂教师引导案例、课堂学生讨论案例和课后学生分析案例。课堂教师引导案例是指在每章内容前以与该章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引导案例开头,给枯燥的理论加一点鲜活的背景和情节,这样可使审计的教学既有说服力,又生动。课堂学生讨论案例,案例内容安排上要有案情、有场景,学生身临其境,以审计人的身份参与到案件审计中来,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辨论,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学生分析案例,是针对需要强化训练的审计理论及方法编排的,应在案例分析及要求中提出有一定深度且具有研究性质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教材内容编排应强调实战性

大学审计方案篇4

【关键词】 审计学; 教学案例; 设计; 运用

审计学作为会计学科中的核心专业课程,不仅是会计学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体系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审计学却是人们普遍认为既难教也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审计学,笔者从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运用入手,系统地思考和研究这一问题。

一、审计学案例教学势在必行

审计学的以下特点,内在要求审计学教学中要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来帮助老师讲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审计学科的知识体系。

(一)审计学内容多,审计术语、理论晦涩,容易出现理解偏差

对于本科生来讲,审计学中的一些概念如重要性、合理保证、认定等单从字面上看都有一些生僻,再加上其定义或含义多数是从英文的复合句中翻译过来的,其语言表达和逻辑关系很拗口。为了使学生对这些重要但难以理解的术语、理论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需要设计适当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浅显易懂地揭示这些概念和理论的真正含义。

(二)审计学内容多是说理性的,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传统的审计学教材内容枯燥,多是说理性的,整篇都在介绍审计准则条文、审计程序等,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审计学紧扣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不断变化引发审计理论更新快

从1991年到2004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分6批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共计48个项目。2006年2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了22项准则,并对26项准则进行了修订。随着审计准则的变化,审计理论更新快,对于准则变化前后以及审计理论沿革的脉络,学生不了解变化背后的故事和事实时,就无法理解其变化,也就无法清晰地掌握审计理论的发展。

(四)审计学本身具备较强的实务性和操作性

审计学本身属于实务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开展审计,如何执行审计业务,如何撰写审计报告等。这些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实务,需要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运作一遍,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

传统的审计学教学方式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老师较正式地阐明概念、理论和程序,辅之以提问和例题讲解、习题演练等传递具体知识、原理和方法,其特点是: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务操作;重老师讲解,轻学生互动;重死记硬背的考试,轻综合能力培养。

而审计学的案例教学方式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扮演更为积极主动而非被动的角色,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中,通过学生主动运用审计学基本理论和理念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审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培养有效的思维方式

为培养学生发散型、创新性的辩证思维方式,审计学案例教学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受到什么训练,学到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来锻炼学生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思维和行动的方式和过程,提升学生发散型、创新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强调个性化学习

审计学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其面对的现实要给出个人的解释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学生在个人知识背景和认知基础上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

(三)强化深刻理解知识

审计学案例教学是基于经验和现实世界而展开的,容易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此学生不仅较容易接受,也容易引起共鸣或警惕,这样,学生一旦通过案例分析而掌握了相关知识,就比来自听课和阅读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四)锻炼沟通能力

审计学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聆听、争辩和与人打交道的技巧,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审计学的案例背景材料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行业千变万化的真实情况,不仅开拓学生的视野,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科学设计审计学教学案例

(一)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的局限性

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审计学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审计学教学案例的设计存在以下局限性,导致长期以来审计学案例教学并不很成功。

1、审计学内容多,导致一旦安排案例讨论,审计课时紧张,案例讨论与系统审计知识的传授在时间安排上必然产生冲突。

2、审计学知识点琐碎,而一些案例往往是综合性的,难以对应地运用在相关的审计知识讲授当中。

3、审计案例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一个案例可能与不同的审计理论和观念对应,也体现在审计案例往往与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处理等结合在一起,分析审计案例必须首先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这需要学生相应的系统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对学生会计、管理等学科知识体系掌握要求水平较高,当学生缺乏相应知识的储备时,审计学教学案例讨论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

为了避免和克服这些问题,在设计审计学教学案例时,必须明确审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

1、给审计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生动、逼真的情景或令人回味的历史事件穿插到审计学课堂教学中,会促使学生从晦涩难懂的审计学概念中走出来,饶有兴趣地探究审计学概念和理论背后的故事和事件,增进学生的求知和思考的愿望。

2、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审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并使之升华。与审计学知识点结合紧密的案例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感知案例过程和事件,引起学生对审计学产生共鸣,而且可以激发不断探究审计学相关知识背后的逻辑与哲理,提升学生对审计概念和理论的思考,并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和记忆。

3、使知识系统化、感性化,促使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综合性的案例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一个案例分析中归纳总结所学的众多知识点和理论,也使学习能够互动起来,运用自身对知识掌握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审计学知识系统化、感性化,真正实践一下知识如何转为能力。

4、教书育人。审计学的案例大多数涉及到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生活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涉及到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教师可以把真、善、美的为人之道以及独立、客观、诚信的职业道德贯彻到每个学生头脑中,不仅是他们接受到审计相关知识,也使他们悟出做人和作为一个审计专业人士的基本素质和道理。

(三)审计学案例的设计

按照以上目标,在设计审计学案例时精心做出如下安排。

1、课前设计短小、趣味性强的案例。在教师讲授审计理论之前,先举几个短小、趣味性强、有代表性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时案例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所以案例可以不是特别有名或特别典型,但要一事一议,能和将要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并且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课中设计实用性强的案例,并且要具有针对性。这时运用的案例并不要求是综合性的,但应注重知识的运用,注重某一些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注重案例与所学理论的相关性。这时案例的主要作用要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且能引发他们的思考,真正起到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包括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方法的应用,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熟练掌握。

3、课后设计大型的、典型的案例,要具备综合性、深刻性。这种案例不仅涉及到众多的审计知识点,也涉及到会计、税务、事务所管理、法律和政策等诸多方面,这种案例运用的主要作用不仅要老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加以系统和理顺,进而提升到审计学科整体的层面上综合认识问题,而且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运用这些原则,在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方面的构想如表1所示。

四、合理运用审计案例组织教学活动

在审计学案例教学中,审计案例设计是关键环节,但如何在审计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案例分析,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协同用心实践的一件事情。

(一)融合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科学安排审计案例教学内容和进度

本科教学具有其固有的规律,学生在规定的审计学课时内要系统、全面掌握审计学科的知识体系,这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融合起来,科学安排审计案例教学内容和进度。首先,教师要重点突出,清晰传授审计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缩短“填鸭式”灌输讲解时间,腾出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精心选择与之相配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也能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的能力。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并领悟新知识的具体运用,每一个案例讨论后老师都要总结评析,以便把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明确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教师导演和学生主演的创造性

在审计学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其主要任务是选择设计适当的案例,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讨论;而学生是主演,要主动参与讨论、分析和思考。

1、教师要熟练和深化理解案例。审计学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准备,由于每个案例设计教学目标不同、案例涉及的内容不同,人们对案例的感受也不同,只有教师熟悉并深化理解案例本身,才能引导和掌控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达到教学目标,也才能通过学生们活跃的思想来丰富和完善案例。

2、教师在组织审计学案例教学中,要运用教学心理学的方式来巧妙地消除学生对案例望而生畏的情绪,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学生敷衍应付,激发学生学习创造、创造学习的积极性。

3、安排好学生对案例讨论预备知识的准备。每次案例讨论涉及到的会计、内部控制、政策等知识,需要老师指导学生事先主动收集资料、复习和熟悉与案例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减少案例讨论中的“跑题”或无法实现预期的案例教学目的。

4、引导学生大胆“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问题”,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课堂控制能力,深化教学主题

根据审计学教学内容和课时的安排,审计学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利用网站和教学辅助平台,要求学生到网站和教学辅助平台上把案例下载下来,分组在课余时间讨论,并制作ppt,推举一名演讲者在课堂上把案例小组谈论的情况以及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对此案例可以向演讲小组提问并与之讨论,最后老师点评;二是课堂上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呈现出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与分析,然后要求持不同观点的进行课堂辩论,以此让学生进一步明晰其中的道理和所反映的审计知识和理论;三是让学生课堂上先阅读案例,然后选择不同学生扮演案例中的某一角色,模拟演示案例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让其他学生结合所学审计理论和知识进行评析。

在组织审计学案例教学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教师要注意掌控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度,力争做到案例讨论中学生“听、看、写、想、笑”的有机结合,使得案例讨论不面面俱到、不跑题、不钻“牛角尖”,制造一个氛围,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华、审计治理与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04)、

[2] 刘淑芬、对审计实践教学得思考[J]、会计之友,2007(02)、

[3] 罗洪霞、设疑探究、巩固延伸――审计案例研究引探教学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01)、

[4] 孙晓立、审计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4)、

大学审计方案篇5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案例推理; 框架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4-0079-04

一、引言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及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由此,我国内部审计从单纯国家审计的附属发展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

作为企业管理中的监督环节和价值链管理的内容,国际上内部审计经历了内置、外包、内置的循环发展过程。笔者认为,随着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加强,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将更加明显,职能进一步扩展,其在企业价值链上的地位将得到显著提高。而从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玉兰和简燕玲(2012)发现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并在公开报告中明确实际履职范围的沪市728家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机构实际履职范围涉及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和日常管理的只有1家,占0、13%;涉及与外部审计沟通和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交流的公司数量为0。张庆龙(2013)对405家企业的调研结果表明,60%的被调查者所在公司的内部审计功能定位核心是监督和查错防弊,只有21%的企业将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于公司治理导向的价值增值,他认为,除了内部审计的理念落后外,缺少IT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认为,财政部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规范为内部审计在价值链上的地位提升提供了理念支持,可以预计,为了满足外部监管的需求,上市公司及相关企业也会在形式上作出回应。然而,内部审计作用的实质发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理念、人力和技术的全面升级。要实现从事后变为事前的定位,必须改进内部审计技术,优化内部审计流程。现阶段知识管理的理念为内部审计流程优化提供了理论框架,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为其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拟在内部审计中引入案例推理概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内部审计在价值链中的实际嵌入提供一个可行的建设路径。

二、案例推理方法及在内部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案例推理简称CBR,是人工智能的一种方法,最早出现在1982年美国人Roger Schank的《Dynamic Memory Revisited》一书中。案例推理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的方法,它基于人类的认知过程,以以前类似案例为基础,运用一定的计算方法,推理出新问题的解决方案。步骤分为:其一,按照一定的形式描述当前案例;其二,从案例库中检索出与当前问题相应的案例,若该案例与当前案例完全匹配,输出该案例的求解方案,否则修正该案例,形成当前问题的求解;其三,对当前案例的求解进行评价,并将新的案例加入到案例库中,作为以后案例求解的基础。与规则推理相比,该方法能够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

基于案例的推理是否可以应用于内部审计呢?笔者认为,首先,从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来看《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指出“内部审计部门的计划必须建立在有记录的风险评估基础上,并至少每年制定一次”“内部审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关键信息技术风险和控制以及可以获得的利用技术的审计方法,以开展工作”“内部审计活动必须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估并协助改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内部审计师必须制定用以实现业务目标的书面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中必须包括识别、分析、评估和记录信息的程序”。这些都对内部审计的知识管理提出了要求,从而从客观上形成了对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知识管理领域应用的需求。

其次,从内部审计的表现形式来看,几乎每一个内部审计项目都是一个案例。尽管这些案例的具体内容会有一定的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以往的审计项目一定会为未来的审计计划提供不同程度的借鉴,因此,在此领域应用案例推理技术本就具有基本的条件。

再次,传统的业务范围涉及到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规审计、基建工程项目审计等“确认活动”,总体而言是一种事后审计,除了审计的具体对象和凭证有一定差别外,审计的流程、方法基本都是一致的,具有内在的统一规律性,变化较少,但是,已有的审计案例对于以后年度审计项目的范围、方法、关注的风险重点都会有借鉴意义。因此,有建立案例库的必要性。

最后,随着内部审计的自身发展及在企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案例推理的必要性日趋上升。尽管一些法定审计需要每年进行一次,但是每年严格执行这些审计已不能满足管理和法规的需要。内部审计行为必须应用风险评估和进行控制保证行为。与传统的审计计划根据标准的循环相比,企业经营过程中审计的频率更应该基于风险因素。从完善治理、增加价值角度看,涉及到战略与风险管理审计、知识审计以及其他“咨询活动”时,创新的要求和突破性思维以及前瞻性的眼光对内部审计的自我学习功能提出了挑战,每一个新的审计案例的解决都会进一步拓宽审计知识的覆盖面,以前案例的知识管理就更为重要。审计案例构成要素的多维度和灵活性,使得规则推理很难应用,而审计案例的共通性为建立统一的案例知识框架提供了可能,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理应在内部审计领域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内部审计案例推理具体流程

CBR最基础的流程可以被定义为4R循环:Retrieve(检索)、Reuse(重用)、Revise(修改)、Retain(存储)。由此,可以建立其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框架,如图1所示。

按照图1的要求,将案例推理方法实际应用于内部审计领域,其一进行审计案例的整理和分类;其二要选择恰当的知识表示方法,在系统中建立案例库,同时也为新案例的描述提供框架;其三确定案例检索的算法;其四是明确案例的调整策略和学习策略,以解决新案例产生的问题;最后得出解决方案。

(一)案例的整理

案例库的质量以及在此基础上明确案例知识的表示方法和索引机制等是案例推理方法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而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类是案例库建立的基础,因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传统和法定内部审计项目的案例搜集相对比较简单,一般这些项目都会有成体系的审计计划和执行过程的记录,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额外关注的是因企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风险而导致的审计项目的案例收集和整理工作。因为这些工作相对法定项目而言,具有变化多、范围广、突发性等特点,案例的相关要素可能在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需要重新整合。更进一步,考虑到内部审计重心的前移,凡是涉及到风险管理的案例都将成为内部审计的未来目标,因此,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因为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引发的各种危机案例,都是需要重点搜集和整理的范畴,所以,企业内审部门需要对这些危机案例进行重点分析、整理和分类,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和原因,如战略、信誉、经营、产品、环境、安全、财务等进行分类,从而为案例能够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并存储打下基础。

(二)案例表示

要构建案例库,必须确定案例库结构并选择适当的案例知识表示方式,它不仅是案例推理的数据基础,也关系到案例推理技术成功与否。合理的案例库结构以及案例的知识表示方式能够提高案例检索的精度和速度。更为甚者,当案例库中的案例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案例库的设计与组织比检索方法更加重要。

内部审计案例表示是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各种经验知识转化为计算机系统可以识别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将一个审计项目的复杂特征,如事件描述、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安排、审计方法、审计流程、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后续审计等,在计算机系统中命名为属性,用集合表达为A={A1,A2,A3,…,An},其中的属性Ai(i=1,2,3,…,n),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多层次(梁莱歆、冯延超,2010)。将案例信息存放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数据库中,利用关系数据库的索引技术,可以方便地建立案例索引。本文将在第四部分专门探讨内部审计案例的知识表示方法。

(三)案例检索

案例推理的关键步骤在于案例的匹配,也就是要从已有的案例库寻找新案例的解决方案,其主要依据就是审计项目属性的相似度。从检索的过程来看,审计案例的检索可以分为初步检索和案例匹配两个阶段。初步检索根据项目类型或风险区域等核心属性,从案例库中寻找出与之相似的大类审计项目。这个步骤的具体检索方法可以采用知识引导法。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算法,精确检验筛选出的项目与新项目的相似性,从而决定是否可以采用已有案例作为决策基础,这就是案例匹配。这个阶段的具体检索方法可以采用最近相邻法。基于风险防控的内部审计案例由于涉及的风险领域及风险特征存在差异,使得特征属性提取需要很好的储存结构。从案例库检索出来的以往审计案例,可能并不能直接运用于新审计项目,只能作为新项目的信息依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对特征值匹配度的精度要求。

(四)审计案例的学习机制

基于案例推理的系统有着机器学习的能力,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吸收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入案例库从而使得系统更加完善。内部审计案例库的自我学习一般遵循如下规则:当新审计案例与案例库中源案例相似度很高,则不需要将新案例加入案例库;当新案审计例与案例库中源案例都不匹配,则可以将新案例加入案例库中;当新审计案例的相似度处于一个领域专家规定的范围内,可以经过案例修改存入生产新的解决方案,并添加入案例库中。由此可以不断丰富内部审计案例库。常规的法定审计项目推理成功的概率较大,因此很容易学习成功,而涉及风险管理及战略导向的内部审计项目的开创性和独特性特点,使检索到的匹配案例与新案例之间很难完全一致,则推理不成功,往往需要领域专家给出问题案例的解,并将问题案例作为新案例入库,从而完成案例库学习。该学习过程会不断丰富和完善审计项目案例库,从而增强内部审计的知识管理效果。

四、内部审计案例的知识表示方法

知识表示就是对于知识的一种描述的能被计算机识别的约定。CBR中用到的知识表示方法包括一阶谓词表示法、框架法、脚本法、过程表示法、语义网络法、面向对象表示法等。在CBR中,要表达的知识通常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存在的,而要表现这些知识,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案例结构描述体系。框架法是一种概念化描述项目的办法,可以用一张简单的框图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问题,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分明,易于理解。本文选择使用框架法来完成内部审计案例知识的表示。

在运用框架法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案例描述的内容。在内部审计案例中必须描述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案例的环境描述;(2)案例的风险描述;(3)审计过程描述;(4)审计证据描述;(5)审计结果描述。框架法的结构由“槽”和“侧面”构成。其中,“槽”用来描述对象的属性层次;侧面则是描述某个属性的某个方面。采用框架知识表示方法来描述内部审计案例如表1所示。

五、结语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内部审计活动和结果会直接影响管理层的活动,并与管理活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结构或框架,体现出持续审计活动的整合性特征。案例推理具有记忆性,对同一个问题不用重复相同的过程,可以直接从案例库中得出结论。同时,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案例的隐性知识,通过案例推理的过程补充案例库中内部审计方案的不足,充分发挥领域专家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本文将CBR引入内部审计领域,并运用框架法表示相关案例知识,对内部审计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方法不仅能够处理定量因素,而且结合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等,充分考虑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而为切实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链上的地位提供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S]、2013、

[2] 何卫红,赵佳、内部审计研究述评:2003―2009[J]、审计研究,2011(1):57-62、

[3] 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1):110-112、

[4] 张庆龙、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业通用胜任能力框架设计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3(1):84-92、

[5] Barletta B、 An、 Introduction to Case-Based Reasoning[J]、AI Expert,1991(8):58-66、

[6]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译)、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框架2009版[S]、

[7] 梁莱歆,冯延超、基于案例推理的R&D 预算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3):12-15、

[8] 柳炳祥,盛昭翰、基于案例推理的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3(3):67-70、

[9] 赵卫东,李旗号,盛昭瀚、基于案例推理的决策问题求解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00,3(4):29-36、

[10] 仲秋雁,郭素,叶鑫,张英菊、 应急辅助决策中案例表示与检索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1):137-142、

[11] 周凯波,魏莹,冯珊、 基于案例推理的金融危机预警支持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14):18-21、

大学审计方案篇6

1、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设置只有理论教学无实践教学。“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课后需要有后续的实践课程,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所学的理论得到巩固和练习。而我院只有“审计学”的理论课没有后续的实践,这种纯理论课不但枯燥而且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后续的实践课也无法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2)审计学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完整的审计学知识体系不仅要包含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国家审计和政府审计以及内部审计都要详细介绍,对审计学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也要有所涉及。而我院“审计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核心,而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下介绍,对审计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更是涉及甚少。

(3)审计学缺乏道德法规课。审计学的职业道德在审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职业道德的缺失,很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在经济利益和职业道德发生冲突时,顶不住压力,经不住诱惑,为客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损害审计的公正性从而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2、教学方法存在弊端

(1)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理想。首先,从课程设置上来讲,由于我院“审计学”课程只有56课时,课时相对较短,因此理论课程结束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和讲解案例,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不佳。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讲,由于任课教师多数是青年教师,缺乏在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经验,所以在收集案例时只能从网上或其他参考书籍上摘抄一些案例,而这些案例多数缺乏时效性和综合性,无法满足审计学教学目标的要求。再次,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方面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过晚,学生在学审计时会计学的专业知识早已遗忘,而审计学与会计学的知识体系关联性比较强,所以学生普遍觉得审计学难学,从而对审计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实际的审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而审计学的案例一般来说都比较长,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因此在教师给出案例时,很多学生根本无法理出案例的头绪,更失去了参与分析讨论的兴趣。

(2)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目前我院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已具备,审计学的上课地点都是在多媒体教室。但是教师对现有的多媒体的运用并不充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利用了多媒体的制作文字幻灯片功能,没有充分挖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功用。甚至有些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过于依赖多媒体,阻碍了跟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与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当然,审计学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仅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是不够的,还需要开发更先进的教学手段。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我院审计学课程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考核方法,以期末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的考核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考试、为了学分而学,这种学习动机严重阻碍了审计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违背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独立学院审计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分析

1、课程设置改革

课程设置需改变单一设置“审计学”课程的模式,可把审计学课程的学习分为几个阶段,首先进行审计学理论的学习,在理论课里要注意审计学知识体系的完善,把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内容也要包含在内,另外要强调审计职业道德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开设“审计学案例”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中,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可以引进审计学教学软件,开设“审计模拟实训”课程,将第一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审计实务的模拟环境下,锻炼审计实务操作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1)学校方面。首先要保证课时充足,审计学的内容相对较多,仅仅开设56课时会导致很多内容只能一带而过。其次,要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要想教好“审计学”这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必须要有审计的实践经验,否则对于审计学的一些难点无法理解透彻,也就无法给学生讲清楚。学院可以和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固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暑期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参加实践活动,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提高审计学的教学效果,又能加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教师方面。首先教师要建立审计学专业案例库。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搜集案例,或者学院可以跟企业合作,委托企业来搜集审计学的整套案例。建立了案例库后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授课内容,分类选择案例,加强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其次,任课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尽量把审计学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和形象化,把审计学案例真实反映给学生,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再次,任课教师要积极拓展自己的审计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以便收集真实、经典、适用的审计学教学案例,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得游刃有余。

3、改变考核方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审计学”在期末考核的时候可以改变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的比重,加大平时课堂表现的成绩比重,尤其增加案例教学环节的课堂讨论成绩的比重,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大学审计方案篇7

关键词:审计基本理论;审计案例;审计教学

一、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审计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审计基本理论与审计实务。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普遍感觉审计学课程难教,尤其是审计基本理论,而学生则普遍反映难学、枯燥,其主要原因有:

(一)审计基本理论的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强

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等条文多,而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等,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强,需要掌握的东西零星分散,不系统。课程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强,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以报表或账户为线索的会计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系统把握。

(二)审计基本理论概念多、内容深

审计基本理论概念太多,有时概念之间又相互交叉渗透。审计基本理论涵盖的内容不仅广而且深,如对审计证据充分性的把握,对审计重要性高低的评估和对可接受审计风险大小的确认、出具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等,无不含有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不少审计概念和理论是从英文翻译而来,其语言表述不太符合中文习惯,更难理解。

(三)审计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教材中审计基本理论,多是说理性的,很多内容是职业道德、审计准则的条文,内容枯燥、晦涩难懂,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二、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应用审计案例的意义

通过案例学习财经类课程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审计案例应用于审计基本理论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审计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局面,给枯燥的理论增加了鲜活的背景和情节,使审计理论变得生动、易于理解,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及参与兴趣,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二)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审计基本理论涉及的相关学科门类众多,内容宽泛,主要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选择典型审计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可以使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的各科基本理论融会贯通,起到深化理论教学、巩固相关知识的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审计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实际问题,提高认知及感悟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基本理论。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有案情、有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认真研究案例,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辩论,不断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理解所学理论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建立教学案例库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审计实际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案例,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进行分析、筛选、改编和更新,使之典型化和系统化,并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在案例讨论中灵活指挥,从而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审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审计案例

根据多年的审计教学和一定的审计实践经验,笔者在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精心搜集和编写了若干审计案例(见表1),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真实案例

这一类审计案例主要用于教师课堂介绍、学生参与讨论。笔者选择了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例如,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案例、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案例、科龙德勤的案例等。真实的历史事件、生动的场景,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探究审计基本概念和理论背后的故事,使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审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还选择了张洪涛猝死的案例、河北邯郸农行被盗的案例、贪污犯胡建军的案例等。这些案例虽算不上经典,但曾引起媒体轰动或发生在我们身边,能引起学生对审计理论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虚构案例

这一类案例主要用于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这些虚构案例紧扣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将琐碎的审计基本理论知识系统化。虚构案例运用恰当,能说明和解释理论,具有代表性,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相关知识。

四、应用审计案例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应用审计案例教学是一种直观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较好,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为优秀。笔者的体会是,要实施好这种教学,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一)注意处理好审计案例教学和课堂讲授教学之间的关系

审计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以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个别到一般,但它并不能取代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根据审计基本理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这两种教学应该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以发挥各自优势。

(二)注意处理好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讲授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而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精心准备丰富、适用的案例资料,组织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将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和审计案例教学结合起来,一是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二是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案例教学时间,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四)对学生建立案例学习考评制度

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考核学生的成绩。这样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参考文献:

1、李小惠、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运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4)、

大学审计方案篇8

【关键词】审计;案例教学法;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的日益兴起、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日益趋同,对高校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新世纪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王明珠,00)。而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无法培养出具有理论功底扎实和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改革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笔者从事审计教学工作几年来,常常遇到“审计难教、审计难学”的尴尬境况。而在众多探讨审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文献中,审计案例教学无疑提供了值得努力的方向。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呼声最高。笔者旨在结合亲身体验,谈谈对审计案例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审计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含义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刘淑芬,00)。据称曾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育中获得巨大成功,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特性决定了在审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审计案例教学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有益尝试

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导致审计课程严肃性有余而活泼性不足、抽象性有余而形象性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不利于活跃他们的思维和拓展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有案情、有场景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比较有见地的观点,并参与辩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指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即必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专业胜任能力”中“必要知识”的内涵已大大扩展:从主要具备会计、管理等相关知识到应具备税法、经济、市场、金融、期货、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将变得更为丰富、宽广。除此以外,还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快速学习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相关背景知识的能力。这一切都对世纪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专业人才。而案例教学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审计案例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世界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具有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恰恰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了。因此,开展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障碍分析

经过多年实践,审计案例教学法在各大高校的运用已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笔者根据亲身体验,结合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下文简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发现实施审计案例教学仍有如下障碍:

(一)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对保证案例教学良好的效果至关重要。而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既不是教师“闭门造车”、“自编自导”的结果,更不是会计查账实务的翻版。笔者认为,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具有实践性。即审计案例最好来自于审计实践,或由授课教师亲自参与,或由授课教师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精心提炼和整理而成,做到每个案例既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授课教师由于有了亲身经历,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具有针对性。即好的审计案例还必须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通过案例教学所揭示的某个知识点或原理,应当与教师所讲授的某个原理或知识点相呼应,使学生所掌握的审计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得到升华。

纵观目前国内高校,笔者发现,选用的审计案例普遍不令人满意,案例要么选自国外,而来自国外的案例大多篇幅较长,脱离中国实情;要么选自国内,而选自国内的案例中,有的只是编者有意设置的错误的会计账务处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审计调整,结果审计案例变成了考会计实务,缺乏真实性和吸引力;有的审计案例先虚构一个背景资料,然后完全按照审计实务的步骤编写,只不过有的步骤增加了一些数据的分析,这样形成的审计案例缺乏引导性和启发性。而来自证券市场上的活生生的例子,如银广厦、郑百文等大多是审计失败的例子,有时不一定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缺乏应有的针对性。

(二)教学课时受到限制

实施审计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精心准备和充分的课堂讨论,这对现有的审计课时提出了挑战。根据专业、学生层次的不同,审计课程最常见的课时安排有7课时和54课时之分,而审计、会计本科专业一般以7课时较为常见,教材也一般选用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辅导教材(即使选用其他教材,也需增加新审计准则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总量是大致相同的)。据笔者经验,要在7个课时内完成《审计》教材中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教学内容,即使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下,也是相当紧张的。若采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必要的课堂讲授课时必须保证(这是由审计理论的丰富性、零散性决定的);另一方面,还需运用大量课堂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尚且不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技巧如何,也不谈学生课堂配合和发挥效果如何,单就课时来说,对案例教学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师资能力不够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深谙学生心理,既能在学生辩论过于激烈之时适时进入,缓和气氛,又能在遭遇冷场、气氛沉闷之时循循善诱,调动情绪,使课堂讨论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进。另外,授课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炼总括能力。只有这样,授课教师方能“站得高、看得远”,其最后的案例点评和总结,才可能是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学生从教师的点评和总结中捕捉、领悟到的知识也才是水到渠成、记忆久远的。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也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要实施案例教学,除了驾驭课堂、点评总括等能力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逐渐获得之外,关于审计实践经验,如果不接触实际,是永远无法获取的。这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而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为了利于将来考研,或为了利于出国等等,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学生对案例教学持不理解态度,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或者有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却认为“要花费太多课外时间,太累了”。其结果就是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三、克服审计案例教学实施障碍的举措

为了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克服上述各种障碍:

(一)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二)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笔者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三)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3、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4、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范文)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笔者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切合时展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审计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性和与多门学科的渗透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审计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可行的,是必要的。然而,案例教学法毕竟尚不是一种成熟的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用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笔者结合亲身体验,探讨了在实施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王明珠,吴安平、审计创新人才培养与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00,(5)、

张雪梅、审计学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007,(0)、

马琳英、试论案例教学法及审计学教学案例的应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005,()、

刘淑芬、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06,()、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海洋数字经济(精选8篇)
  • 下一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