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幼儿的音乐教育(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6 栏目:写作范文

幼儿的音乐教育篇1

一、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具备特殊力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关键影响,因为音乐是影响情感,理解音乐并非孤立的句子,也不是單一的词汇在发挥作用,而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具备综合能力才能获得音乐感受,所以音乐教育对幼儿提高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发展有利。同时,幼儿通过体验音乐能更好地了解环境,辨别音乐的声音和一般的声音,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使幼儿增长知识。音乐还能帮助幼儿平衡情感,消除内心紧张,因为幼儿唱歌、听音乐能慢慢镇静或振奋,在表现情绪不同的音乐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幼儿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短和年龄有直接关系,而音乐教育对材料的科学选择有助于直接激发出幼儿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另外,现代幼儿音乐教育能帮助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感受自身价值的能力等,为幼儿营造适宜成长的环境,从模仿、实验、探索中体验音乐,进一步形成并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辨别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为发挥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的这一系列作用,探索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策略显得至关重要。

二、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策略

(一)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在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所以不能将幼儿音乐教育局限在幼儿园教师专门组织的音乐活动之中,还要讲起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幼儿园可设计并实施幼儿音乐化的一日生活,科学选择经典名曲、童谣,在幼儿入园、早操、游戏、午餐、午休、起床、散步以及离园等环节播放,让班内、园内的每一个角落均充满和谐的、优美的音乐,促使幼儿从入园开始就感受到浓烈的音乐气息,进而以饱满的情绪和愉悦的情感投入到一日生活之中。在被美好音乐熏陶的同时,幼儿能慢慢了解听到某乐曲时应该做什么,伴随音乐自然而然产生积极的情绪。当幼儿在一段时间里熟悉一组贯穿一日生活的乐曲之后,教师可更换另一组乐曲,以便幼儿接触大量乐曲、歌曲,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过度,形成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依托小故事铺垫好幼儿音乐欣赏活动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幼儿依托音乐认识世界的思维活动的一种,即教师指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幼儿获得良好的音乐教育,形成对音乐的兴趣和美的情操。而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将抽象的音乐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时幼儿心灵被打动的关键,这就离不开小故事的铺垫。例如:在教幼儿欣赏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就可依托小故事进行铺垫。即:浩浩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他有一天来到小溪边玩耍,一只小蝌蚪突然孤孤单单地游过来,哭着问浩浩能不能帮它找一找妈妈,浩浩安慰小蝌蚪,答应帮它找妈妈,于是浩浩问小溪里的小鱼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鱼说它不是,浩浩又问小螃蟹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螃蟹也说不是,浩浩急得大哭起来,他的奶奶此时走过来,提醒浩浩去问一问小溪对面的青蛙,所以浩浩急忙找到青蛙,问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青蛙说它是,而此时浩浩发现找他帮忙的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它很感谢浩浩的帮忙。通过这个小故事,幼儿们对浩浩、小蝌蚪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再播放匹配故事主题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从幼儿们侧耳倾听的样子可以看出,依托小故事为音乐欣赏活动做铺垫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

(三)在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深化幼儿体验

对幼儿来说,热爱音乐是天性,因为他们活泼、天真,对音乐有天然的向往、亲近,音乐是每一名幼儿都需要的,是其最早的一种生活体验。所以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层面,教师要注重转变教育理念,重建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理念,正确处理音乐审美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在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中有机渗透知识与技能,激发幼儿对美的表现与创造情趣,把音乐教育变成师幼共同的表现、体验与创造音乐美的过程。例如:教师可在音乐教育中适当创设和音乐意境保持一致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身临其境欣赏音乐。就拿春天来说,当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和春天有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时,就可将嫩绿色作为基色调,在教室的四周布置一些迎春花、桃花、柳树等,把教室变得富有春天的意境,从而丰富全体幼儿对春天的体验,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时也能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体验。又如:在唱歌、学习韵律等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让幼儿亲身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自然而轻松地学习音乐。就拿《拍皮球》这一首儿歌来说,教师可先让幼儿想一想拍得重或拍得轻会使皮球怎样,幼儿们纷纷回答拍得重皮球就跳得高、拍得轻会使皮球跳得很低。接下来,幼儿们在教师的伴奏下快速学会歌曲《拍皮球》,且教师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表演拍皮球的动作,加深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在亲身参与中变得越来越浓厚。

三、结语

艺术有无穷的魅力,而音乐具备独特教育功能,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务必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尽可能优化现代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把音乐变成幼儿感知生活的手段之一,避免一味训练幼儿掌握音乐技能,而要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参与和体验,尽可能发挥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与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秀娟、“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J]、学周刊,2016(35):246-247、

[2]彭兰、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研究[J]、黄河之声,2016(12):53、

[3]吕婷婷、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1):127-128、

幼儿的音乐教育篇2

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最基本乐理知识,熟悉掌握简谱和五线谱的记谱法,了解简单的和声,曲式等及有关的作家、作品、乐器等方面的知识。必须具有理解、感受、欣赏音乐艺术的能力,要欣赏并了解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中外名曲、幼儿音乐材料并指导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这样才能体现和发挥音乐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表演方面的素养,应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弹奏方法,并能正确处理和表现歌曲,用自己的歌声、动作感染、激励、教育幼儿,同时又能为幼儿的歌舞、打击乐器作即兴伴奏,另外,还应具备创作、改编音乐作品的能力、创编歌舞的能力及为打击乐配器的能力。幼儿教师还必须加强学习,广泛吸收国外各种先进音乐教育理论把幼儿音乐教育水平提到更高层次。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想在提高幼儿音乐水平方面有所成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敬业

对幼儿教师来说,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整体观、用真挚的情感去爱每个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更应去关注那些天赋条件较差的幼儿,使他们能通过音乐教育发展得比原来灵巧聪慧。

光有爱的情感而没有爱的艺术是不行的,为了事业、为了孩子,教师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注重实践寻找规律,练就一套过硬本领,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自己。长期以来,教师均被比喻成“春蚕”“红烛”,可这只是强调了献身精神的一方面。用发展的观点看,丝,越吐越少,吐完了怎么办,蜡,越燃越短,燃尽了怎么办,“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境界是高尚的,但还不够,除了勤勤恳恳献身事业外,教师还要孜孜以求不断充实,把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与教师本人的自我认识,提高更高层次上,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更新,它为教师的自我完善提供动力。另外,教师在师生双边活动中也会认识到教学相长的道理,幼儿对教师也常会起着激励与促进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幼儿从不会学习发展到学会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着发现自我的乐趣,认识到本身的社会中的价值,认识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看到自己的教育成果,从而增加自己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他会自强不息,永不满足,从现在做起,不断对自己提出下阶段目标。幼儿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奠基工程,每个现代人都将从这里起步,幼儿教育这项事业是用生命去照亮的,同时它也照亮了生命。

二、求实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关键。不单是教师唱、跳、弹、奏的技能技巧,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更强调的是教师有悦耳的嗓音,亲切的教态,感情真挚的唱歌和表演动作,因为幼儿注意的并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而是教师对他的态度与情感。所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真正能做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的是教师的教育技能。幼儿园《规程》中有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师不再单纯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而是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创设相适应的环境条件,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并做到“面向全体”“因人施教”,换句话说,就是要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转达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这是幼儿音乐教育中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上的学习,还应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如何使教育目标到位,不光能说还要能做,真正做到从知识技能训练转向培养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从只研究教材、教法转向研究幼儿的学;从只注意少数幼儿转向研究全体幼儿;从只注重备课设计教育活动转向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等。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但要掌握音乐教育的原理与方法,还必须提高教育艺术,能按照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与幼儿生心发展规律,才能使音乐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幼儿的音乐教育篇3

新《纲要>在音乐教育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的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忽然音乐中的美","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那么只有通过实践来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是最佳的手段和途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的体验,去感受音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兴趣的重要性。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人世、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那么,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呢?

一、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供幼儿与音乐发生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相互的过程中使幼儿获得发展的媒介。只要在所有内容的自身各要素之间、所有内容与幼儿之间处于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才能使幼儿在真正的审美气氛中,在感受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中获得最有效的发展。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因此要考虑到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比如《喂小鸟》这首乐曲,幼儿做出了小鸟飞的动作,与大风搏斗的动作;《国旗国旗真美丽》是男孩子最喜欢的歌曲,他们每次都会声音响亮地歌唱、踏步、敬礼,尽显小男子汉的威武。而有一次,我弹奏了一首优美的钢琴曲,幼儿毫无兴趣,只顾忙自己的事。由此可见,音乐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才能引起共鸣。

二、听觉训练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我对幼儿听觉训练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倾听自然的声音。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时间、场合去培养幼儿的听力。如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各种鸟叫、打雷声、下雨声,也可以做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听力游戏。如:拍手声、跺脚声、蹦跳声、动物叫声等,帮助幼儿学习、模仿。"猜猜我是谁"是幼儿非常喜爱的听力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2、看听结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听"的活动中,提供画面生动的视频动画,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哪吒》动画片里有一些带有情节变化的片段,让幼儿反复欣赏,初步了解和体会到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声响效果的一定联系。等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就可以欣赏单一的音乐题材,让幼儿从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中开始听,如《小燕子》、《找朋友》、《祝你生日快乐》、《摇篮曲》,教师适时地引导,"仔细听一听,这音乐是怎么样的?你听了有什么感觉?你想做什么?"这些好的音乐题材,把幼儿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从而激发孩子们爱听、会听的情感。

3、提供欣赏的机会。每个幼儿都有一声音乐耳朵,因此,培养幼儿的听的习惯、听的兴趣,运用各种有趣的音乐手段来激发幼儿听音乐的愿望。如教师的演唱、演奏、磁带等让幼儿欣赏,倾听悠扬的乐曲,把幼儿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中。幼儿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4、听后的表达。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听"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表现,所以鼓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允许孩子用动作、表情、体态来演绎自己的感觉,有的可以用语言描述,有的可以用哼唱表达,有的还可以用绘画表达等等。只要是幼儿自己的东西,哪怕只表达其中一点点,都对其鼓励和肯定。宗旨,力求幼儿每次"听"都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在经过系统的听觉训练后,幼儿从倾听声音、记忆声音开始,逐渐学会了听音乐,就能指导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整体的情绪反应,感受作品中所采用的种种表现手段,以及使他们知道这些表现手段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对于幼儿接触唱歌、节奏、律动的活动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游戏使幼儿的浅层兴趣转化为主动参与。

游戏是幼儿体验、实践和掌握生活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音乐教学中,游戏是必备的内容之一。好奇、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容易波动,在唱歌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自愿画出歌词内容,如《歌唱春天》:天空出彩霞、地上开红花、树上小鸟叫、我们大家一起来呀、、、、、、?幼儿的美术作品按歌词顺序展现在眼前,幼儿情绪高涨,记忆歌词尤其迅速。歌曲《家》,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编出新的歌曲内容,并且充分感受到自主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在音乐活动中,游戏性和音乐性兼而有之,音乐教学才能成为一种再好不过的、生动而有趣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多元化信息技术冲击下的今天,无论是孩子的感官,还是他们的头脑都深受影响,我们只有改变观念,变换方法,才能发挥艺术的教育作用。

四、设计多种感官语言:

体态语:体态语是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幼儿、起到互动的作用,教师的脸部表情,向幼儿传递着一种无声的语言,如《有只小燕子》,教师用亲切、自然的表情和眼神来教唱,把幼儿带到温柔的意境中。又如《春天》,教师用神采飞扬的神态去感染幼儿,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歌曲《小树叶》有两段,第一段教师用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去唱,第二段教师用坚定地目光表达小树叶的勇敢,不同的歌曲,教师用不同的情感去演唱,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的音乐教育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孩子培养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工具。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幼儿对节奏的快慢、声音的强弱、音色的粗细形成以一定的辨别能力,会使幼儿的听觉能力得到提高。幼儿长时间听音乐会记住唱词和辨别简单的音调,同时也会记忆其他的教学内容。

(二)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能,而音乐教育课程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歌曲,而幼儿音乐需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方便幼儿接受。优美的歌曲加上简练的歌词,能够促进幼儿吸收和演唱。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引导下,幼儿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和歌曲,会促使幼儿在原有的曲调下进行歌词的篡编,形成新的歌曲。幼儿音乐教育不仅仅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而且环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音乐教育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接受美的教育,培养人的情感和审美意识。幼儿对事物的审美凭借着直觉和感性经验进行判断它的好坏和优劣。幼儿对音乐情感的激发主要来自于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水平,而审美水平的提高能够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审美情感的激发主要决定于音乐的内容和欣赏的方式,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化的音乐和年龄的音乐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给幼儿带来和乐趣。

二、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音乐表演结果而忽视表演过程。当前,幼儿园对幼儿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往往是以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幼儿学习成果作为主要标准,很少关注和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由于评价体系的导向,导致教师只注重教学能否顺利完成,而不关心幼儿在教学中的表现好坏。许多音乐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苦讲,而幼儿无条件的接受,这样很难集气幼儿对音乐的好感。

(二)重视技能而忽视节奏的感知与表达。许多幼儿园将对幼儿技能的训练作为重点培养,而忽视了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与教学大纲中的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不相符合,而且也不符合教学规律。许多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注重幼儿音乐技能的训练和相关乐器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过程枯燥。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性教育课程,需要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环境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解释音乐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而是教会幼儿怎么唱,导致幼儿对唱词意思的不理解而出现学习艰难的状况。幼儿教育只是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而对内容失去兴趣。

三、幼儿音乐教育实现教学高效的策略分析

(一)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幼儿音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对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关注。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课堂教育,还应该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每个环节中。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实施日常生活音乐化教育,在幼儿进校园开始,到早操、游戏、午餐、午休、散步和离开校园的过程播放音乐,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充满动听的音乐,给幼儿的教育提供一个欢快的环境。幼儿在美好音乐的世界中熏陶时,也能理解不同的音乐代表者不同的教学内容。当幼儿对音乐熟知之后,可以定期进行更换,使幼儿在学习中能够接触大量的音乐,从而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

(二)适当指导,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避免幼儿坐在凳子上只听教师讲课,导致幼儿的双手和大脑受到束缚,思想冻结和感情单一。幼儿教师应该在生活中选取音乐教学内容,使音乐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能够让幼儿亲身感受音乐来自生活和来自身边,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感兴趣的话题,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激励幼儿发挥主体作用。

(三)通过游戏教学,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学会音乐表演的技巧,而是形成一种方式,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节幼儿的心理状态,帮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

幼儿的音乐教育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方式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点,音乐教学符合现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我国《幼儿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者应当根据学前教育内容及任务,采用新的手段与方法,增加教育对幼儿的有益的影响,使幼儿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

一、采用“寓教于乐”的音乐教育方式

“寓教于乐”的音乐教育方式是指将音乐教育与游戏融合在一起,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潜移默化影响幼儿音乐学习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记忆印象。幼儿游戏丰富多彩,适应大多数音乐歌曲的音调,能增强“寓教于乐”音乐教育方式的可行性。

学前音乐教育中有很多歌曲具有游戏性的特点,例如《数鸭子》。在《数鸭子》音乐游戏教学中,老师可以简单绘制许多小鸭子的图案,将小鸭子图案贴在小朋友脸上后开始游戏。教师先选出一位小朋友,并带领小朋友唱《数鸭子》,当唱到“大家快来数一数,到底几只鸭”时,让大家一起喊出被选中小朋友脸上有几只鸭子,如果哪个小朋友喊错了,教师就可以惩罚那个小朋友表演个小节目。值得注意的是,让每个人都有成为被选中小朋友的机会,保证游戏公平。

“寓教于乐”有多种教育方式,教师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改变教育方式。例如,很多小朋友好动,在音乐教育中“一二三四,木头人”就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游戏方式。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将数数改为播放音乐,不定时停止音乐,在音乐停止之后,所有人不能动,如果哪个小朋友动了,就算失败。“寓教于乐”的关键是就音乐与游戏相结合,教师要根据游戏方式选择音乐,使音乐符合游戏特点,提升幼儿学习效果。

二、采用“情景互动”的音乐教育方式

“情景互动”的音乐教育方式是指故事情节与学生表演相结合,在其中穿插所要学习的音乐科目,集合“学习”、“游戏”、“表演”、“音乐”四种元素,还原故事背景,提升小朋友学习兴趣,达到音乐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针对小朋友喜欢动画片、幼儿音乐教育存在较多动画歌曲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方案选择故事内容。《蓝精灵》是幼儿音乐中的曲目,教师可以根据《蓝精灵》为背景制作情景活动。教师可以以黑板为背景,画出大山、森林、蘑菇、鲜花等,在选定表演的小朋友之后,开始情景互动教学。小朋友手拉手走上舞台,边走边唱: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走上舞台之后还原蓝精灵生活的画面:蓝精灵采蘑菇的画面、蓝爸爸实验的画面、聪聪和厌厌大战格格巫的画面等。整个表演过程要以还原故事情节为主,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表演情节需要播放蓝精灵原装动画,吸引小朋友注意。也要播放《采蘑菇之歌》、《啦啦啦》等蓝精灵动画中插曲,提升小朋友对整首歌曲的认知。

三、注重音乐欣赏与音乐参与教育

音乐欣赏与参与是现阶段学前音乐教育中不足的一面,现阶段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小朋友音乐欣赏的参与环节。音乐欣赏是学习音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音乐欣赏、引导小朋友自我发现音乐中的美感与游戏性,鼓励小朋友亲自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参与性是集语言、肢体动作、乐器表演、舞蹈于一身,指导小朋友投身于音乐学习中,将音乐学习当作游戏,符合幼儿对音乐教育形式的需要。参与性原则指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课例编撰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对教师而言,要将发掘音乐教育中深层次的游戏感觉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音乐欣赏与音乐参与是保证寓教于乐教育方式和情景互动教学的保证。

音乐教学参与在于小朋友与音乐教学的互动,教师可以采用音效感较强的儿童音乐展开教学。在学习《大雨小雨》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小鼓、碰铃等工具,再录制大雨、小雨的声音。先播放大雨小雨的声音,让幼儿自我感受雨声之间的差异与变化。在幼儿掌握雨声的变化之后,要鼓励幼儿做一些下雨时的肢体动作,例如大雨时身体剧烈摆动、小雨时身体轻微晃动等,以此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反应不同雨声在幼儿心中的表现形式。最后要鼓励幼儿通过小鼓、碰铃等乐器将自己心中的大雨声音和小雨声音表现出来,增强整个《大雨小雨》学习的游戏性。

音乐欣赏教育是今后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另一重点方向。音乐欣赏分为对音乐音响的整体感知能力、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能力。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教育更为重要:第一,音乐欣赏能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影响幼儿未来发展道路;第二,音乐是陶冶情操的关键,影响幼儿性格塑造过程。在音乐欣赏教育中,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选取符合幼儿年龄的音乐歌曲。在小班、中班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七色花》、《小鲤鱼之歌》等轻快、放松的歌曲,慢慢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在大班音乐欣赏课程中,可以选取《鼹鼠之歌》、《小贝历险记》等带有鼓舞性质的歌曲,引导幼儿发掘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分层次提升幼儿音乐理解能力。

四、结语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以幼儿“玩”的天性展开教育,将音乐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推出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新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促进幼儿世界观的形成。本地资源是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发掘的对象,将本地资源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在提升幼儿音乐感知力的同时强化了本地文化教育,增强音乐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的音乐教育篇6

【关键词】音乐;故事情景

一、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便于幼儿记忆的,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由此可见,幼儿在浅湿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幼儿能够朗朗上口,老师只需稍微引导,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二、将音乐游戏的音乐故事情景化,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和着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方式实际上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早已得到了应用,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其在游戏中将动作,音乐、语言紧密的结合,适用于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可是这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单纯的游戏如何提炼呢?笔者将每个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性延伸到音乐区域,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模仿游戏,表演及乐器敲击的形式来巩固完成音乐游戏中节奏的音乐感知教育。

(一)音乐区域的图谱。

结合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将其节奏用特殊图案来表现音乐,如《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动物图谱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动物的叫声。

(二)音乐区域中的音乐玩具。

幼儿的音乐教育篇7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

艺术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由于教育对象年龄较小,其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生活化教学已是迫切需求。因此,幼儿教师在音乐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学途径,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将音乐教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与音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音乐教学内容偏离幼儿生活,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不少教师选择的内容一般都局限与教材,极少考虑到幼儿的爱好兴趣与学习需求,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注度也不够,导致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是相分离的,联系不够密切,影响其学习兴趣。其次,音乐教学方式偏离幼儿生活,目前,在幼儿园音乐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将幼儿当做学习与接受音乐知识的储存器,很少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方式机械生硬,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与幼儿天真烂漫的性格不协调。再次,生活环节难以挖掘音乐教育元素,幼儿园音乐教育实现生活化,需要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挖掘音乐元素,然后再运用到教育活动中。但是,一些教师则极易忽视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并难以挖掘其教育价值,从而影响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与热情。

二、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幼儿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想更好的实现生活化教学,首先应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可将自然生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广阔无垠的自然界能够给人们的审美带来灵感,并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诸如风声、雨声、蛙鸣、流水和鸟叫等,这些原生态的自然声像,不仅悦耳动听,还是幼儿比较喜欢模仿的对象。自然生活中的音乐元素,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的音乐审美情趣,与课堂学习唱歌相比,无疑更具优势。同时,教师也可将日常生活内容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产生的感想,是一种以声音形式的艺术。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都比较感敏锐,比如,风吹树叶声、水龙头淌水声、电话铃声等,这些声音的节奏和频率各不相同,教师可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2、幼儿音乐教学形式生活化。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生活化,教师可借助游戏、情境和绘画等方式实现,特别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并具有假定性、自发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可以有效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生活化可以有效改善乏味、僵硬的课堂形式,促使幼儿回归本性,保护他们学习音乐的渴望。幼儿音乐教师可采用谜语游戏教学法,帮助幼儿学习音乐知识,并锻炼开发其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谜语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可有效触动幼儿的好奇心,并训练他们的音乐节奏感。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感悟生活中雨水的音乐知识时,可采用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还能够联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并培养其音、意、形的审美感知,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生活化。3、幼儿音乐教学过程生活化。音乐指的并不是纯粹的声音,而是声音和语言、舞蹈和动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生活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只有将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用身体、双手和嘴巴等进行练习和实践,才能让他们对音乐学习内容产生最直接和有效的体验与感知,真正体会到音乐知识的艺术魅力。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将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其动手操作,而不是教师的讲解。教师可将一些生活化内容改编为音乐,比如,《扫地歌》:小笤帚,单手拿,大笤帚,双手抓,扫了星星扫月亮,乐坏小草和小花,屋子扫得净,才是好娃娃。由于歌词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学习起来容易掌握,还能够让他们的双手和身体得以解放,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知识学习中来。

三、总结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需要,还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运用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与途径,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武江丽、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2:107-108、

[2]郑雅勤、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J]、读书文摘,2015,16:165-166、

幼儿的音乐教育篇8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奥尔夫音乐教育

创始于20世纪初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传入我国,受到一大批学者的追捧,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从音乐的起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髓。奥尔夫对“原本的音乐”是这样描述的:“原本的……意即属于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奏唱者参与其中的。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所追求的并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借助音乐手段去寻找人们的心中已经失去的或即将失去本质的,最珍贵的东西,只有通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才能达到这种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发发展

奥尔夫教学即兴性原则,提倡幼儿在音乐学习中即兴发挥,自由思考。奥尔夫教学中奥尔夫乐器、生活教具、科学教具等多元化的教具;节奏训练、即兴创作、律动舞蹈等多种教学活动为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提供了充足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发展的基础,完全可以引导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训练培养幼儿灵活思维的能力,结合丰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之绝妙就在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反应。让幼儿自由创作的关键是给予孩子自由充分的发挥。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老师只是提出了关键问题,给孩子足够的发挥空间。孩子自由即兴的创作在活动中所有的环节都有体现,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奥尔夫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启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门,让幼儿在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翱翔。

2、有助于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提高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形式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充分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一些形象、生动、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来让幼儿学习节奏,借助这些游戏活动, 使幼儿兴趣浓厚地注意力集中地投人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主动开动脑筋。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幼儿身体各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

3、有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具有游戏性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各种声势律动及器乐教学,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主动、快乐地在音乐中畅游。以即兴开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正是体现探索性的教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声音,尝试用文字、语言和动作去表现,音乐奥尔夫音乐活动是开放式的,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那么就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奥尔夫音乐教学,挖掘了幼儿的内在音乐潜能,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的去发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给予了幼儿探索的空间。

4、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和表现力

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情感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它可以触动人的情感。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通过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幼儿时期表现欲就已存在,大多数幼儿会在鼓励下很好地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等因素阻碍了幼儿的表现欲,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合理设计表现的内容并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潜力得到充分的施展,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

5、有利于促进幼儿手脑协调发展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形成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节奏教学是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最常见的最广泛使用的元素。声势通常是和节奏相结合的,声势教学使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动作,放松、自由地运用大肌肉,促进小肌肉的发展,而且需要大脑不断的支配和灵活运用身体各部位。通过左右手拍击不同的节奏,促进行双手平衡、相互协调。在活动过程中满足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在悦耳和谐声音中享受着乐器带来的快乐,这使幼儿感到身心轻松愉快,消除了身体疲劳与紧张感的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手脑的协调发展。

三、提高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成效的建议

1、开展幼儿园师资培训,加强教师对奥尔夫音乐体系的学习和理解

幼儿园领导应支持、鼓励幼儿教师参加一些奥尔夫音乐教法培训,提高自身的奥尔夫音乐教学能力,经常组织幼儿教师进行奥尔夫教学法的业务交流,可有效的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料及工具,是教育目标的直接体现,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意义重大。但短时间内编出一套适合幼儿的教材绝非易事,目前在现行条件下,可以使用相关书籍里的具体课例。如李妲娜、修海林、尹爱清编著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就有大量的课例,将这些课例整合、修改,编订成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的教材是完全可能的。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根植于西方音乐文化之中的,与中国人的音乐审美习惯和音乐教育传统存在某些离异之处。因此,在具体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直接取之来用,而要将其 “本土化”,取其合理成分,在充分利用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资源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量力而行。目前,我国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尚且处于“阶段性”状态,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这都需要我们的音乐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不再犯错(精选2篇)
  • 下一篇:消费文化研究(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