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中学教育研究(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7 栏目:写作范文

中学教育研究篇1

1、权威专家、优秀教师的讲座

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进行讲座的方式较适合于专业理论、专题以及教学经验的系统介绍。“他们(教师)需要和学生面对面,以讲座或个别交流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创造性思想。”邀请的专家学者可以给学员带来大量的热点与重点话题、丰富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邀请的教师是教育理论的优秀践行者,给学员带来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课堂讲座,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狠抓重点、猛攻难点、深析疑点、穷追热点、精缩要点。在课堂上增加专家学者与学员的沟通交流,形成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教师和学员的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师生间平等真诚的对话交流有助于生成新的意义。专家教师们的热情讲解以及学员精力集中的学习,有利于解决现实具体的教学问题,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教师根据学员、学习目的、任务的不同,选择真实的、典型的、具有创新性的案例,既要有优秀的教学实践,也要包括违背教育原理或心理学规律而导致不良结果的案例。案例中蕴含着典型的师生行为以及情感态度,通过这些客观生动的教学事例、学员积极地参与讨论,使学员明了教学理论,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并从中总结实际的教学经验,学会教学评价与反思,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理论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选择案例,进行深度的研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也可以设计综合案例,对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多层面地解读、分析思考,与教师以及同伴交流、分享,使学员思维发散、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深入地归纳总结,使培训教师整体地感受教学理论,获得全面的知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使理论知识具体化、情境化,便于学员理解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问题式研讨

课堂上问题研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员自主探究的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的问题要精挑细选,具有启发性、创新性,要包含教学难点问题、教育热点话题等方面。这些与学员紧密相连的问题才会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自觉主动地学习。

中学教育研究篇2

关键词: 中学教育 教育惩罚 素质教育

教育问题是国家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惩罚用在教育中已经有很长的历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们民主意识增强,素质教育的传唱,惩罚教育已经面临很大的反对声,颇受争议。下面我们谈谈中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问题。

一、中学教育的现状

随着国家的强大,教育事业的繁荣,素质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教育体制慢慢实行了改革,包括中学教育发展。如今中学教育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现在我们就了解中学教育现状。

首先说好的一面,如今中学教育规模扩大,布局逐渐合理。这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对我国未来有很大的意义。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如今的中学办学体制和分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中学教育师资力量渐渐强大,提高中学教育质量。

另外,不好的一面是惩罚方面的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很多事情都有看法,而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教育者不免与学生发生矛盾,出现惩罚情况。只是惩罚都是为了教育而惩罚,有的惩罚却有些过于激烈,就会影响学生学习,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符合德育要求。

二、教育惩罚出现的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教育就是严师底下出高徒,严师不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教育学生,使其长记性,学得更好。如果只看出发点,都是为了教育学生,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这是没有错的。可是如果教育惩罚过于严重呢?能否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呢?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至今都存有争议的问题。

教育惩罚作为教育手段,应该是让学生成长得更好。这符合当前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但情况总有多样化的一面。有些教师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惩罚,让学生既知道自己的错误,又虚心接受,并且加以改正。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原则的。可是有些学校的教师运用得并不恰当,反而出现了反作用,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违背德育教育规律。如网上盛传的嗑瓜子事件,一位学生因为上课嗑瓜子,被老师惩罚在教室外嗑瓜子好几斤。这些达不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惩罚历久弥新,原因是什么呢?

三、出现教育惩罚的原因

教育惩罚不好的一面时有发生,原因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教师的愚钝和封建吗?恐怕不是。

教育惩罚来自于教育者,这无可否认,首要责任是教育者,也就是教师。有些教师可能思想没有跟上时代变化,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一小部分,并不能代表全体,就像古话说的,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要相信大部分教育者、教师是优秀的。

教育惩罚的责任不都挂在教师身上,教育的对象,也就是学生也有一部分责任。如今社会节奏快,网络信息传播快捷,许多学生都在网络上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有益的知识,也会让学生接触到一些不好的思想。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多少都有点叛逆思想,极易受到这些不好思想的影响。面对中学生的过分叛逆行为,老师怎能坐视不理?虽然行为有些过激,但都是为了改正学生的错误,总的来看双方都存在错误。

四、教育惩罚的利弊

事情都有两面性,有有利的也有有害的,教育惩罚也不例外。下面谈谈教育惩罚的利弊。

首先说说教育惩罚的益处。教育惩罚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改正自我。良性教育惩罚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我错误,促进学生改正错误,树立良好自我。中学生处在青春期,还很懵懂,需要有人指引前进方向,防止铸成大错。教师面对学生的叛逆无知,必须及时对他的错误行为做出否定态度,需要利用一定方法手段帮助学生改进,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成长。

其次是教育惩罚的弊端。教育惩罚最后的落脚点是惩罚,惩罚就肯定有痛苦。有些教育者理解错误,认为教育惩罚有痛苦是正常的,完全不注意教育惩罚的目的和程度。这是教育惩罚的宣传不够,导致教育者理解错误。有些教育者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认为严师出高徒就是加大惩罚力度,只要错了就一定要惩罚,忽视教育惩罚的目的。这些过于严厉的教育惩罚,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有些学生因为在学校受了惩罚,就不再上学,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学教育是一个很关键的教育过程,教育惩罚必须注意目的,时刻谨记教育惩罚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对于能帮助学生成长的良性教育惩罚,我们应该持支持态度,对于阻碍学生成长的不好教育惩罚,我们应该坚决杜绝。素质教育唱响多年,德育是每个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品质,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中学教育应时刻注意教育惩罚的问题,把握好尺度。

参考文献:

[1]姚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G]、渤海大学,2014、

[2]傅维利、论教育中的惩罚[J]、教育研究,2007(10)、

中学教育研究篇3

心理换位就是以人为本,教师多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思考问题。

1、教育教学中的“师道尊严”转变为“人人平等”。教师,作为课堂的教学的主导者,要在知识上主导,在情感中主从,即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与沟通,以心换心。教师要多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少一些训话、批评、指责,多一些理解、鼓励和帮助,以教师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师一定要杜绝把自己课堂的管理者的身份看得太重的心理,在课堂中高高在上。这样的课堂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严重阻碍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会在学生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不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如何教出被学生喜欢的课程呢!在我们的物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努力提倡“心理换位”,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譬如,我现任班级陈同学,很多老师都说他是班上异类,成绩差,我行我素,不认真听课。但通过我的观察发现,他的观察力和知识深度比其他孩子要强得多。我尝试着用实验中的细节引起他注意,请他回答他观察的细节,发现他每一次都答得比其他同学完整详细,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信,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学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2、教育教学中的“教师的严厉”转变为“父母的严爱”。初中的学生处于半成熟时期,兴趣、爱好和理想都不稳定,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但独立能力较差。教师要掌握好学生心理特点,应该像学生的父母一样更多地在感情上、心理上迫近学生的心态,用爱心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的桥梁,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心理上更加接近,感情上更加融洽,学生就会以同样的爱回报教师,并把这份感情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课上,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二、教育教学中“观念换位”的思考

1、教育目标必须换位。不得不承认,课改的目标是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基于教学资源有限,教育竞争激烈的格局,很多学校和教师仍然把学生的成绩提升到了比最初教育目标更高的位置。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不得不在此呼吁,我们必须把错误的认识转变过来。把从关注学生的成绩向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转变。我们必须有容乃大,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是简单的知识,更有方法和精神。拿物理课程来说,我时刻提醒学生们,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既要学习这门科学中思维、方法、知识,也要学习这门学科中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物理学家及其科研事迹能促进知识与科学态度的学习,如牛顿的“牛”,他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他的“顿”,在实验室把“手表”当成“鸡蛋”来煮,让孩子们体会他在研究中的专心致志。在物理量学习时,我强调物理单位是物理量的生命,有单位的物理量如果没有了单位就没有它的现实意义。在物理习题练习中,我尽量锻炼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形成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独到的能力和感觉,我简称为“物感”,我把它比作为英语学习中的“语感”。

2、教学方式必须换位。在教学方式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换位。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到图书馆、实验室、网络上获取知识,这样就可避免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过死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各学科之间要互相渗透,文理协调发展,这样可以避免造成学生偏科现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我们让孩子走出课堂,通过家庭实验,图书馆查找资料,相关跨学科问题的设置及解答,文理交融的比喻分析来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比如到操场上去了解平均速度;在家里观察水的沸腾;到图书馆去认识与导体、绝缘体相关的超导等等。

3、培养模式和途径必须换位。①由面向优生转为面向全体。我们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利用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通过在学生中成立物理社团或物理兴趣学习组来发挥不同学生的物理特长。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各类社团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发展舞台。对于学习知识要求高的学生,推荐他们进入“知识学习组”,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科学前沿知识;对于喜欢奇思妙想的学生,推荐他们进入“科技创新组”,鼓励他们创造发明,把自己的新奇的想法,变成自己的作品;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探究”,总结自己的实验结论,找到课本以外的其他知识。多年来,社团的学生分别获得过全国或市级物理竞赛一、二、三等奖。有一名张同学,因竞赛优异,特长得到认可,获得重庆市破格报送“北大理科实验班”;有一名杨同学,发明的“卷筒纸取芯器”获得全国宋庆龄创新发明金奖,发明的“安全插座”获得重庆一等奖。这些同学中不乏成绩中等及更往下的,但是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得到了培养和发挥,而这个工作正应该是我们教师去发掘的。②由智力素质转为人文素质,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教育教学中“角色换位”的思考

角色换位的实质就是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去思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什么、需要怎么学、如何被引导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分析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成长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朋友。

1、由备“知识”转变为“备知识和学生特点相结合”。教师备课活动的重点不应仅仅在于研究课程标准或教材,而应转变为研究知识和学生,研究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研究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求和所学知识关系,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等。备课活动不应该仅仅琢磨教师怎么教,更要注重的是课堂上学生怎么学、怎么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点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如何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如何能让学生的眼、耳、口、手协调并动,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活动应思考的问题。

2、由“单一的课堂”转变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师如果把自己安排在教室的一张课桌上,一样会厌倦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口、几张幻灯片的周而复始,所以教师必须阶段性地推陈出新,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从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情景的设置等方面注入新鲜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形式多变而中心不变的教学中让学生爱上课堂。①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由讲解型变为自学合作型,甚至逐渐转变为互教互学型。让独立学生自主预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教师负责答疑解惑;在学生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让学生教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老师只需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深层次指导,让他们代替老师做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工作和课外辅导,老师在课堂上只对极个别问题进行答疑。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收集更多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如文字资料、图片信息、视频信息等,让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了解和接触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老师变为朋友,让学生把感悟深刻的东西讲出来,通过教师正确引导掌握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教师如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3、由“追求问题答案的唯一”转变为“问题答案的灵活和多样讨论”。善于思考比一个标准答案更加重要,如果一个问题的设置只鼓励获得唯一答案的学生,而否定了善于思考的学生,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投入到思考中,并进行充分讨论,真正把“问题”权还给学生。对于答案固定的封闭式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对唯一性答案有质疑的权利,在教学中不急于公布答案,给学生以阐述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利用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爱提问题,主要因素之一是长期养成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或满堂问满堂答的习惯,扼杀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养成学生善于提问题的习惯,真正使课堂变成“我要学”、“我会学”的舞台。

四、小结

中学教育研究篇4

德国实行小学4年,中学8年的义务教育,小学4年级后开始分流,学业成绩,分别进入主科中学、实用中学、文理中学学习。以巴登符登堡州为例,该州主科中学有15万学生,以培养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工人为教育目标;该州实用中学有23万学生,一部分学生实行“双元制”教育,一部分学生实行文理教育;该州文理中学有31万学生,以培养具有研究和创造能力的大学生为教育目标,实行全面化教育。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初中毕业15岁,获得2个通知书:一个是企业学徒通知书,一个是职业技术学校录取通知书,二者缺一不可。学生一半时间在企业固定学徒,每月发给学生学徒工资500~600欧元,三年后,学生已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术,熟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文化,快速转为正式工人,月工资上涨为1500欧元;另一半时间则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所学技术的动态与发展,了解国内外最新最先进设备。学生必须获得企业学徒毕业证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方可被认定职业技术从业资格,方可合法地正式就业。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在二战的废墟上崛起,成为世界经济与技术强国提供了可靠的人才资源保障。

三、比萨考试与教育反思

比萨考试缩写PISA,是2000年由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一项对各国中学生基础能力的测试,目的是测试各国教育系统的效率与质量。德国于2003年加入比萨考试,结果是德国中学生的成绩列各国倒数行列,这次考试结果,在全德上下引起了巨大反响,引发了对德国教育的讨论与反思,得出的原因认为有三:(1)社会对教育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非物质关注程度不够;(2)对学科价值重视程度严重偏颇,如重数学,对其它自然科学不重视;(3)教学实施中缺乏质量的区别,德国从来就没有教学质量的评比。为此,德国开始实行一些教育改革,主要的措施有:①增加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职能,开设语言类教学;②幼儿入小学进行语言类测试,达到标准方可入学,未达到标准的孩子入小学预科班;③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与合作,超常能力的孩子提前入小学;④培养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对图书馆的兴趣;⑤实行公益性广告宣传,鼓励保持读书的好习惯;⑥扩展中小学教育时间,实行全日制中小学教育;⑦学校的教育时间扩展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⑧2006年引入全国学标准,第一次出现了全国统一的教学规范;⑨教育质量研究机构议定质量标准,开发了一系列题目,对学校质量进行抽样调查;⑩对数学教学进行实践性改进,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应用题;⑾进行一系列教育理论研究,研究教师、学生、设施、环境与教学质量的关系;⑿建立选修模块,学生的兴趣模块可以加深;⒀进行精英教育试验。

四、中学教师培养模式

德国中学教师培养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综合大学培养文理中学师资;一是师范大学培养小学、实用中学、主科中学师资。综合大学的教育专业学生,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学习,主修2门专业,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掌握一套传授给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常的大学教育专业要学五年,毕业参加国家第一次教师资格考试,然后进入为期一年半的实习,完成实习后参加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过,获得文理中学终身教师资格,获得国家公务员身份,成为文理中学正式教师。小学、实用中学、主科中学的师资由师范大学培养,以传授知识的技巧与方法为主修课程,同时严格研究现行教科书的内容,期间定期到中小学实习,毕业后自主谋业,无国家公务员身份。

五、学历与就业

德国只有中学毕业才有文凭与学历的概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起算,主科中学9年级毕业,实用中学10年级毕业,文理中学12或13年级毕业。中学毕业后,学生面临选择与被选择,如奥迪汽车厂,今年招聘机电一体化学徒工13名,报名者1630名。随着着汽车业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学徒工的要求与传统机电维修工已完全不一样了,招聘的筛选非常严格。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的新要求,一些高等院校废除了本硕连读,实行本硕分开。德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本科学士读3年,硕士1~2年,之后可在任何时间进入博士学习,3年获博士学位。海得堡大学学生学位必须是双学位,学士专业180个学分,硕士专业120个学分,一个学分的价值相当于30个课时工作量。在德国,大部分中学生都愿意去大学学习,为了体验大学的生活方式与大学文化。现在实行本、硕分开后,教育专业毕业生产就有本科生和硕士生,学历不同,工资薪酬也不一样。德国以往的本硕连读硕士工程师,在欧洲是很有名的。本硕分开后,很多企业不吸收本、硕分开后的毕业生。

六、文理中学教师工资保障

德国文理中学教师待遇比较好,教师有一定的职业优越感。第一,他们获得了公务员身份,工资统一由州政府负担;第二,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比较高。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进入文理中学担任教师,税后起步工资为2300欧元/月,不需要交保险,工资标准全国统一,只有随工作年限增加而增资,而无工作地域之分。文理中学教师职业稳定,收入稳定,退休金高,假期时间长,是一种理想的职业。相比之下,小学校长因为非公务员身份,月资也就是2300欧元,还要交税交保险。小学教师起步工资就更低,随年龄增长才能达到月工资2300欧元。通过这次研修与考察,我们感受到了德国教育体制的先进性与发达程度。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效性,教育的法律保障体系,教育管理系统的完备与民主,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造性,教育经费的保障体系等,都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同时,也有以下的思考,需要引起我们重视,避免盲目照搬。

思考一:学生在小学4年级后第一次分流,分别进入主科中学、实用中学、文理中学就读,年龄小,一分定终身,是一种明显的等级教育,与当今世界提倡的公平教育相背。很多教育专家质疑德国的这种分流教育。

思考二:德国中学老师的教学质量好坏对其收入无任何影响,教师没有我国的职称晋升,工资随年龄增长而上涨。这样导致教师缺乏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动力,严重影响师资整体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专家认为,德国中学教师的职业态度是导致比萨考试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学教育研究篇5

关键词:中学体育;轮滑;意义;现状;对策

轮滑是一种利用特别的溜冰鞋为比赛工具的竞赛项目,也是一种日常消闲的活动。现在多数的轮滑者主要都使用直排轮,轮滑是集技巧和协调性为一体、相互配合的一项新型运动,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应用,对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而当前的学校体育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更谈不上掌握有关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有序进展。而每当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新的体育游戏或教学方法时,学生就会立刻精神抖擞,兴趣浓厚。轮滑教学因为具有挑战性,即便学生做得不好,但因为有新鲜感和刺激性,因此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掌握技能技术,这样体育锻炼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中学体育开展轮滑教学的意义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形式活泼、有趣、种类繁多,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和追求新异刺激的特点,游戏的参与者完全在轻松、自如、平等的条件下参与活动,注意力集中于活动过程的乐趣上,建立起轻松、愉快的心境,获得情绪上、情感上的满足从而从心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要我学”的被动式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式学习,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发挥,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2、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和运动能力的培养。身体素质是掌握技术的基础,从上第一次课开始就应加强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的练习,每次课都应安排适量的相关练习内容。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提出一般要求和个别要求,布置课后练习内容,经常检查。评定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使学生增强学习新内容的信心。对任何一个有难度的动作,首先要抓好基本技能练习,防止学生脱离实际条件,在他们尚不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情况下,片面追求学习难度较大的动作。3、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在学习中多创造一些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可减少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教师对具有紧张胆怯心理的学生应多加关心,少批评,更不能讥讽,并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满足,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满足感”“成功感”的情绪体验,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用适当的语言对学生的练习给予肯定和评价,提醒学生动作用力的时机、方向和动作幅度,帮助学生分析动作失败的原因并指出纠正错误的方法,转移和分散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中学体育开展轮滑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自信心,具有恐惧感。轮滑运动是以人的心理素质和运动技能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它集健身、娱乐、趣味、竞技、技巧、休闲和惊险为一体,能全面提高和综合发展人体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但是,由于轮滑运动动作难度较大又容易受伤等因素,使学生在轮滑的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以至于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2、缺少合适的场地和器材。轮滑教学需要专门的场地和器材,场地器材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轮滑课程的教学质量。大部分中学都没有合适的场地,一般都是篮球场或塑胶场地,这样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另外学生没有相应的护具保护。3、缺乏相应的师资。作为一项新型的项目,师资匮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高校只是把轮滑当成一门选修课,因此,大部分体育院校的学生只有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去学,中学教学的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轮滑教学多半都是不会或略懂一些,这也是现在中学轮滑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三、中学体育开展轮滑教学的对策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了解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前沿信息,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保证教学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教学中应注重开发轮滑课程的教育功能,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严格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运动技能和社会综合适应能力为教学发展方向。2、体现健身与育人功能。充分认识轮滑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的作用,充分挖掘轮滑课程的运动文化价值、课程知识价值、强身健体价值、调适健心价值。3、加强对学生实践性教学能力培养。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引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实践,重探究。注重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4、克服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轮滑课学习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然而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克服和解除的。在轮滑课教学中,每名学生心理障碍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都存在着差异,但其共同的特点是缺乏信心,兴趣削弱。因此,教师应遵循有关原则,应用适当的方法,解除学生学习的厌倦情绪。由于轮滑课具有动作难度大、危险性高等特点,加上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意志品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学体育开展轮滑教学更应该要“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轮滑的乐趣,逐步提高轮滑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徐海峰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侯迎春、中小学体育实行轮滑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0):6-7、

[2]张喜兵、河南省实验中学轮滑教学的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中学教育研究篇6

【关键词】数学教育研究;出发点;基本观点;研究方法

1 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观点

关于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研究,要有一个基本出发点,还要有一个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因为科学的观点,正确的方法,这是我们的研究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对数学教育的研究当然也是这样。什么是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我们认为,应该是利用数学科学的特点,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受教育者步人社会、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学习理论时,把认知观和行为观相结合;在研究认知观中,既吸收建构观中有用的东西,也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学中有用的东西;在研究学习过程时,既把学习看作是过程,也把学习看作是结果;在研究学习条件时,既指出其内部条件,又指出其外部条件。总之,要充分利用相关研究中积累起来的有用的东西去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继承、借鉴、发展和创新,是我们研究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2 关于数学教育的研究方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方法来研究数学教育,一种是把数学教育作为教育、心理理论的应用,大部分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另一种就是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研究数学教育,例如波利亚、弗赖登塔尔等人的研究方法。也有综合两者的研究方法。

事实上,因为数学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也是综合性的。在基本出发点这一前提下,研究的路可以开阔一些,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数学教与学的规律性,吸收各家的成果,进而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例如,对数学教育教学原则的研究,根据数学教育的目的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规律性,是否可以提出以下教学原则:归纳与演绎并重的原则、“再创造”与过程教学原则、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理由如下:

(1)我们知道,数学教育教学目的中包含了以下四方面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切实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对数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什么是数学?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象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象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为实现数学教学目的,作为指导数学教学实际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与准则,我们提出归纳与演绎并重的原则。

(2)根据数学科学的特点,尤其是其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真正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进而领悟数学中的精神和思想方法,必须要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出来,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过程中自行得出抽象的数学结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提出“再创造”与过程教学原则。

(3)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教学”二字代表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如何教”、“如何学”的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为此,首先要摆正教师的地位和学生的地位。按照现代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己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对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基于上述对于学习本质和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作用的分析,我们提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实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自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也就必然要遵循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巩固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而实施归纳和演绎并重的原则、“再创造”与过程教学的原则,也必然会体现“数学化”原则、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等等。总之,如前所述,根据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数学科学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学习的实质、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规律性,以及教学原则的条目宜少而精为好的出发点,我们提出以上三条教学原则,与同行探讨。

3 如何研究数学教育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中心问题是切实、有效地促进和改进学生的学习。

一个富有时代特点的数学教师要有科学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要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职业素养。比如,应认识数学科学归纳和演绎的两重性,按数学的本来面貌进行数学教学;应区分“题海”和练习,明确什么样的练习是有价值的;要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应关心教学改革,并联系自己的教学、教育实际,从事教科研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教育研究篇7

针对上述教育背景, 我在体育课堂上也根据“先学后教六步教学” 课堂模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教学,让学生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自主地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六步教学法的第二步“自主探究”展开研究讨论。如何更好地实施“自主探究”教学呢?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和好胜的心理特征,捕捉学生兴趣的激情点,然后再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以趣生情。例如:在进行蹲踞式跳远落地技术的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几个不同的练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进行选择,自主进行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提示与指导。在练习前与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落地,落地时应注意什么?结合练习尝试说一说怎样才能跳得远?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和思考,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掌握和提高。对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能较好完成的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寻求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意识与能力,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体育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体育学习探究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我们推行体育“学案导学”学习方式的整体研究,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即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在体育课堂上,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对于能力重于知识的现代社会来说,意义是深远的。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体育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 引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体育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体育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创造的能力,由学会到会学,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学教育研究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价值观;教学策略

对于初中教学来说,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可以说非常重要,因为对人生中价值观的形成来说,初中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价值观,所以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因此,我们对初中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应该注重加强,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价值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以下文章对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教育策略进行了介绍,以此来充实初中化学中教育培养的方法,对价值观教学的不足进行弥补,让学生能够健康地发展。

一、借助素材

当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化学教材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其中有关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就相当丰富。而这些内容都包含在预设的知识点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潜伏性,所以教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就要注意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并且要对这些隐秘的内容进行挖掘,如此才能把教材的全部意义和作用都发挥出来。对于这一点,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并且没有有效地进行挖掘,那么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就会浮于表面,其原有的作用也不能进行发挥。因此,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就是对教材内蕴含的各种价值观思想进行有效的挖掘,并且根据自己的思想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些加工,将其在化学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各种价值观知识能够更直观地进行了解。这样就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将新课改对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彻底体现出来,融合价值观和课堂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二、拓宽教育空间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最好的补充以及对知识的最好延伸,就是合理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学生必须将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所学知识到自身修养储备的转化。所以,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来说,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1、对课外读物的正确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化学相关的科普读物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对这些课外读物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解,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还能从这些读物中及时了解最新的化学学科成就,还能让学生了解在人们生活中化学实用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一些历史性的读物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关于人类道德和责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现今社会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对相关的价值观进行更好的了解。2、对课外的一些实验活动要加以重视。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课内的实验必须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而课外实验就可以不用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摆脱课堂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多多进行拓展性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品来进行试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到化学知识的同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并且感受到发自内心的价值观体验。

三、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教育目标能够实现的关键方式就是科学的评价和调控。教师要以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方向为依据,对于教学方式及内容进行反思,从而科学地做出调整,取得更好的价值观教育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兴趣或者产生质疑时,教师应该利用肢体动作或者语言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学生进步或者积极的参与时要进行赞赏和表扬,在学生失误时,要耐心地给予鼓励,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四、教学方向要及时调控

反思和调控是非常必要的,不论针对什么事。这也是价值观教育必须做到的。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反思就只能一直按照固定的模式来进行,所以,在教学中要及时进行反思,并且根据反思的成果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矫正,想要适应中学生活跃的思想变化,就要对教育方法进行不断的更新,价值观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进行。化学教师的语言就是最主要的课堂调控手段,在学生求知欲强烈并且踊跃发言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以及乐于合作和交流的行为,还要关注学生操作笨拙、举止冷漠的现象。对于促进学生价值观目标的生成来说,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还是轻过程重结果,对于教学过程中情感的需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并没有重视起来。多数教师也没有深入地研究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教师要对价值观教育提高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对价值观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成城、对初中化学价值观教育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20):64、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跟踪审计要点(精选8篇)
  • 下一篇: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观后感(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