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7 栏目:写作范文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篇1

【关键词】价值链分析 企业并购 竞争优势

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深入分析,而且要将这种分析贯穿于并购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从现有文献来看,将价值链与并购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拟通过对宝钢集团控股八钢集团并购案例的分析,来剖析并购中进行价值链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案例背景

2006年我国钢铁产量4、2亿吨,有近一半的铁矿石依靠进口解决,吨钢能耗也比世界先进水平高2倍以上,钢铁行业发展的布局面临着调整,总体上看,我国钢铁工业的竞争力相对较低。钢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并购扩张是企业外延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企业并购活动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是1998年11月17日,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了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并购后宝钢是中国目前现代化程度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工艺技术最先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和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基地,并跻身于世界先进钢铁企业行列。宝钢在钢铁业务板块现已形成2 300多万吨钢的生产能力,产品覆盖普碳钢、不锈钢、特殊钢三大领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用钢、家电用钢、不锈钢、船舶和管线用钢、电工钢和特种金属材料、石油和电力行业专用无缝管、新型建筑用钢等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八钢”)始建于1951年,是老牌的国有钢铁企业。集团拥有十几家子、分公司和控股公司,除钢铁主业外,集团还经营矿山、建材、煤炭、建筑安装、纺织、金属制品、进出口贸易等产业。八钢集团钢铁主业具有年产钢500万吨的生产能力,钢材品种规格达600多个,产品主要销往新疆及附近地区。

2007年1月16日,宝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增资重组八钢的协议,正式控股八钢。宝钢和八钢的合并是中国第一起成功跨地区钢铁企业并购案例,这样一个里程碑性质的事件,标志着中国钢铁企业跨区域的资产重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价值链分析

(一)竞争优势分析

宝钢一直推崇钢铁业务“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这里的“一业”指的就是钢铁业务。如图1所示,宝钢在钢铁相关业务上有如下的价值链环节。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的核心资产,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在中国乃至世界钢铁行业都具有很大影响力。《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3名,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

在先进的钢铁工艺技术和冶金成套设备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宝钢成立了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它是宝钢发展工程技术服务业的主体企业;在生产服务方面,宝钢成立了宝钢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发展生产服务业,为宝钢生产在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起到了有益的辅助。

此外,宝钢的基础管理闻名遐迩,为宝钢在主业上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宝钢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在效能管理、对标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等方面都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特征,许多管理方法成为了其他企业纷纷效仿的对象,宝钢也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典范。比如在用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持续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已成为宝钢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最大程度地为用户创造价值等服务理念和执行措施使得宝钢在“软实力”方面更具竞争力。

另外,在加工业务方面,为完善业务板块管理,2007年年底,宝钢以下游产业公司、钢制品事业部、汽贸和线材制品等业务部门为基础成立了宝钢金属有限公司,主要发展钢材延伸加工产业,使之成为钢材延伸加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价值链上需要补充的环节

钢铁行业的上游一直是钢铁行业的战略高地,也是中国钢铁生产业的软肋。宝钢集团宝钢资源有限公司是宝钢的全资子公司,前身是宝钢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为宝钢和其他客户提供矿石、煤炭、合金及有色金属、不锈钢原料、废钢铁、物流等产品和服务。但与武钢、鞍钢等老牌国企相比,宝钢全资拥有的资源还是相对较少的,如“梅山矿业”每年只能提供400万吨原矿,而宝钢年产钢铁产品2 000万吨,需要铁矿石3 000万吨左右,占中国整个进口量的1/5。这意味着,宝钢生产钢铁所需的原材料,绝大部分必须依靠进口。这表明,宝钢在上游资源业务价值链上需要进行补充,以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

三、并购原因和结果分析

(一)并购原因分析

宝钢确定2010年进入世界钢铁业三强的战略目标后,并购成为了迫在眉睫的扩张方式,而八钢成为跨区域并购重组的首选目标,主要原因在于并购八钢可以使宝钢在其价值链上进行资源和地域上的拓展和延伸。近年来,八钢在兰新铁路复线、南疆铁路、宝兰二线、青藏铁路线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中连续中标,始终保持了在区域市场70%以上的份额。同时,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桥,与中亚五国接壤,那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钢材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以前大多是从俄罗斯进口。八钢的产品正好弥补了这些国家的不足,目前已开始向周边国家出口。宝钢控股八钢之后,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将产品运往中亚地区。更重要的是,在资源紧缺的时代,新疆还是我国战略资源的最大储备区,比如新疆拥有丰富的铁矿、炼焦煤等资源,其中煤矿的探测量占到全国的40%,这也是宝钢所看中的。可以说,宝钢借此机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可以利用新疆和中亚地区丰富的煤铁资源,进入新疆和中亚市场,加快公司国际化的步伐。

(二)并购结果分析

1、八钢从并购中受益

事实上,宝钢对八钢的重组工作开始于2006年3月11日,当时宝钢与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双方的主要合作包括进一步增强双方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共同开发西部资源、共同寻求西部开发重大项目上的战略合作、共同关注在中亚市场的发展机遇等。在双方战略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同时,八钢已经在宝钢的技术和管理输出中初步获益,最为突出的是其新系统的冷轧生产线和还在试生产过程中的热轧薄板生产线,在宝钢的支持和帮助下,很快攻克了板材生产技术的难关,尤其是在板材轧制过程中束缚生产的瓶颈问题和关键性技术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使八钢的板材生产少走了很多弯路。

2007年1月16日,宝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签署了增资重组八钢协议。同年4月28日,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并购后,八钢的板材生产无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八钢的热轧和冷轧薄板产品在新疆市场上已经声名鹊起,产品一路热销。2007年3月份,新疆板材市场因八钢产品的介入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普通板市场基本被八钢独家占领,部分低合金板市场也有了八钢产品的份额,彻底打破了此前板材市场被区外钢厂垄断的局面。八钢板材产品投放市场以来颇受客户青睐。这些产品广泛用于汽车、钢结构件、家电、听装罐头、电气柜、压力容器制造、厂房建筑等领域。不仅使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对八钢在新疆的经济地位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2、宝钢实现了战略联盟的重构

并购前,宝钢和八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这其中就包括了他们各自的战略联盟,如图2所示。八钢在被并购前拥有着宝钢所缺乏的铁矿和焦煤,并且分别与塔里木油田和中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宝钢方面,并购重组一般只是将华东地区一些比较近的钢厂进行收编,或者合资在该地区建新厂,在跨地区的合作上,与上游的山西焦煤、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竞争对手太钢、武钢、马钢,下游的中石油、中石化、中船、奇瑞、新日铁、一汽、上汽,物流方面的中国海运、中国远洋等都建立了战略联盟或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而并购八钢是第一个跨区域并购,有了这次并购成功经验后,跨区域的并购或者合作活动明显加强,以同年的为例,宝钢与邯钢合资成立了“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同时,宝钢与包钢签订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与中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巴西合资成立了宝钢维多利亚钢铁公司;同时在宝钢并购的影响作用下,八钢与内蒙一机、蒙古能源等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也相继和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签订了钢铁订购协议,使得八钢的业务迅速得到拓展。宝钢的跨区域整合能力得到了认可,新宝钢的战略联盟在并购八钢后的短时间内壮大,这显然有助于宝钢的竞争优势的提升。

四、案例分析小结

本文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宝钢的竞争优势和价值链上需要补充的环节,通过价值链战略联盟重构角度的并购研究,我们得出了宝钢并购八钢的基本原因和重要意义。

(一)价值链的分析为并购的可行性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在价值链的预测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价值的分析,对企业的内部竞争优势和外部竞争态势得到更清晰的认识。在分析完宝钢的内部和外部价值链后,我们发现宝钢在横向价值链上需要迅速加强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上游资源的匮乏使得宝钢需要获得稳定资源的渠道,而对八钢的并购使得这两个目的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

我们还注意到尽管钢铁行业的下游分散,但是下游的行业也应该是并购的重点领域,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应该包括下游一定的控制权,然而包括宝钢在内的整个钢铁行业对于下游的联合与并购都略显不足,因此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宝钢下一步的并购可能进行展望。

(二)价值链的分析为并购整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价值链的分析,我们对于两家公司的战略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可以在并购整合中进行相互的补充和提升,宝钢并购八钢之后整合了新疆内外乃至中亚的市场,开拓了宝钢的产品领域和知名度,八钢在并入宝钢之后得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助于八钢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然而,整合是一个长期过程,特别是文化的整合可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不过我们可以看出整合的初步效果,并对未来的全面整合拭目以待。

(三)对价值链的分析可以评价并购整合的效果

宝钢在横向并购完成之后,在跨区域的并购优势上迅速显现出来,在此后不到1年的时间里面,包括合资建立邯宝钢铁,并购韶钢、广钢,与包钢等的联盟或并购。对于被并购方八钢的钢铁主业无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品一路热销,在与其他企业的联盟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企业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D]、华夏出版社,2001、

[2]于富生,张敏、论价值链会计管理框架[J]、会计研究,2005(11)、

[3]于富生,张敏等、价值链会计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篇2

关键词:钢铁企业;盈利能力;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钢铁工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钢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钢铁生产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提高。然而,当前我国钢铁生产从总量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但从钢铁产品结构上来看,矛盾十分突出,传统产品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因此,钢铁产品的竞争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盈利能力的角度出发,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四个方面分析了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现状,使我国钢铁类上市企业对其盈利能力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为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至2010年的公司财务报表。

(二)指标选取

鉴于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的现状,本文选择了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根据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以计算出上述四个指标,具体数值见表1。

表1:安阳钢铁盈利能力指标数据

(一)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营业净利率的平均值为3、81%,其中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7年的营业净利率比较高;其它年份都比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远远低于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安阳钢铁的营业净利率还是比较低,分布比较分散,最高者与最低者相差甚远,自有资金积累能力不足。总之安阳钢铁以后应该着重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盈利能力,加速自有资金的积累。

(二)资产盈利能力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总资产净利率的平均值为7、17%,其中大部分年份比较高,2002年、2003年、2004年的总资产净利率比较高;少数年份比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远远低于7、17%。总之安阳钢铁的大部分年份总资产净利率还是比较高的,以后应该注意不要一味的追求资产规模而忽视资产的盈利能力。

(三)资本盈利能力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5、4%,其中大部分年份比较高,2002年、200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比较高;少数年份比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远远低于5、4%。总之安阳钢铁的净资产收益率还是不错的,以后多注意资本结构的调整,权衡好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提高股东价值。

(四)收益质量分析

一般来说,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大于或者等于1时,说明企业的利润具有现金流量保障。从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平均值为23、29,其中大部分年份大于1,2009年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高;少数年份比较低,尤其是2010年为负值。总之安阳钢铁整体的盈利结构是合理的,但是不太稳定,最高和最低相差甚远。公司应该在提高盈利能力和实现现金均衡收付的同时,注意盈利结构的适当调整,保证企业盈利的稳定性。

四、盈利能力综合分析

我们借助于spss16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阳钢铁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我们将表1中的数据导入到spss16软件中,就可以得到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总方差解释)、ponent matrix(主成分矩阵)和主成分得分排名表。

表2: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表3:ponent matrix

表4:主成分得分排名表 通过表2,我们提取的1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为79、383%,也就是说,此次分析具有79、383%的可信度。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主成分是这4个指标的综合反映,并且可以得出

主成分的表达式,即y=0、989x1+0、99x2+0、99x3-0、487x4。最后我们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主成分表达式,就得到了主成分得分排名表。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安阳钢铁盈利能力最好的年份是2003年,其次是2002年和2004年,其它年份比较差。实际上,安阳钢铁被中联资产评估公司、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国资委等部门组成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估课题组评选为2002年度上市公司业绩百强第9名、2003年度上市公司业绩百强第1名。自从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供需矛盾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的影响,钢铁行业的利润不断下跌。因此,我们分析的结果与事实基本上相符。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安阳钢铁盈利能力分析,可以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尚不能达到规模经济展望;钢铁企业平均技术装备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任务十分艰巨;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以及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钢铁产品生产成本高;钢铁产品质量偏低。上述种种因素造成了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呈下滑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我国钢铁行业应该不断开拓市场空间,通过联合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行业规范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促进钢铁行业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学义,李文美、财务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篇3

关键词:西钢炼铁分厂 铁水 有害元素 分析

钢液中的有害元素通常由炼钢原材料(铁水、废钢及铁合金等)带入炼钢炉中。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一部分有害元素可以去除,但仍有一部分将最终残留在钢中。这些有害元素的存在是钢材质量产生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西钢炼铁分厂高炉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以甘、青、藏地区的铁精粉为主,烧结矿、球团等原料化学成分波动大,有害元素如Sn较高。随着公司炼钢工艺优化,电炉、转炉原料中铁水比例的提高,正确分析目前公司炼铁分厂钢水中的有害元素,是保证公司洁净钢生产的重要前提。

一、有害元素对钢材的影响

1、对钢材性能的有害作用

钢中的有害元素铜,可引起钢材高温热加工时的热脆,同时又可以提高钢材耐大气腐蚀的能力。Ge、As、Sb、Sn、Te、Bi、Pb等元素属于有害元素,它不但在钢中加强了铜脆性,更重要的是它会导致合金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磷、锡、砷、锑在晶界上偏析,可以形成低熔点物相,在钢坯加热过程中这些低熔点物相熔化,造成轧制后形成皮下或钢材内部裂纹。这些有害元素在合适的氧化性气氛下加热,由于选择性氧化的结果,均会富集于钢的表面。钢材的加热时间越长,其氧化皮越厚,相应在表面富集的残余元素也将越多。这些富集的有害元素逐渐溶入钢材的表面形成富集层,因此在轧制过程中由于变形的不同而在钢材表面形成裂纹。在钢中硫含量过高时,将在热加工过程中引起严重的内部热裂。在铁矿石中硫含量高时,将造成高炉脱硫成本增大。磷使钢材产生“、冷脆性”。在铁矿石中的磷,在高炉冶炼时100%进入铁水,脱磷只能通过炼钢来进行,这样就增加了炼钢的脱磷成本。

2、有害元素的偏析

许多有害元素在钢中是以偏析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除周期表中与铁靠近的几个过渡金属元素镍、钴、钨、钼、锰、铬外,多数元素在钢中均有较强的偏析能力,这种元素的偏析过程,既可以发生于钢液的凝固过程,也可以发生于随后的固态相变,后者需要较长的扩散时间。

在正常凝固条件下,铸锭的冒口部分主要偏析元素是硫、磷、碳,其次有锑、氮、砷、氢、锡,相应这一部分材料的硬度也将高于铸锭的其他部分。

二、炼钢冶金过程对有害元素的去除

在炼钢过程中,并非所有原料带入的杂质元素最终都进入钢水成品中,其中一部分在炼钢过程中可以除去。它们在炼钢过程中分别表现为:完全保留,如铜、镍、钴、砷、钨等;部分保留,如硫、磷、锰、铬、氢等;完全除去,如铅、锌、钒、钛等。

三、铁水中有害元素分析

见铁水中有害元素含量图。

四、结论

(1)由于地缘原因,公司高炉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以甘、青、藏地区的铁精粉为主,高炉生产的铁水中有害元素含量较高。而且公司铁水中有害元素含量范围分布较广。

(2)将公司三炼分厂和炼轧分厂与国内外其他钢厂生产的钢材中的有害元素相比,本公司钢材中有害元素含量比日本生产的钢材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与国内其他钢厂相比,本公司生产的钢材中As较高、Sn相当、Sb较低。

(3)铁水中的Ge、As、Sb、Sn、Te、Bi、Pb等有害元素在炼钢过程中大部分无法完全除去,按目前铁水生产的钢材中有害元素含量控制,对应新修订的GB/T3077-2012标准中对5害元素提出新的要求,西钢炼铁分厂部分炉号钢材中的有害元素含量还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4)由于高炉铁水中的有害元素来自高炉使用的原材料,因此我们应对高炉配料结构、高炉使用原材料中有的有害元素含量进行评估,以保证生产的钢材中有害元素含量达到标准要求或用户要求。

参考文献: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篇4

关键词 钢材;带状组织;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TG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194-02

0 引言

钢材存在的带状组织是常见的一种缺陷,然而带状组织缺陷问题却影响了钢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一方面在公司内部发生了相当数量的由于带状组织不合所造成的废品,另一方面顾客用户提出产品质量异议,导致退货或索赔,这些都给企业产品信誉和经济效益带来了相当大负面影响。

研究证明亚共析钢冷却室温后,显微组织均是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经完全退火的亚共析钢,它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与珠光体组成,正常情况下根据钢的含碳量按一定比例以无规律的混合状态存在,钢的含碳量越高,则珠光体量越高,而铁素体量越少,在热轧钢材上获取与轧制方向平行的截面上的试样,显微组织往往能看到沿轧制方向延伸了的交替排列的带状铁素体与带状珠光体的组织,这种组织在合金钢中最常见。

1 带状组织的成因和影响

1)钢中除C以外的合金元素和杂质的偏析,是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因钢液在铸锭结晶形成的化学成分是不均匀分布的枝晶组织,铸锭中的粗大枝晶在轧制时沿变形方向被拉长并逐渐与变形方向一致,因此形成碳等元素的贫化带。当钢中含有硫等害杂质时,因硫化物凝固温度较低,凝固时多分布在枝晶间隙,压延时杂质沿压延方向延伸,当钢材冷Ar3(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游离铁素体的温度)以下时,这些杂质就形成了铁素体形核的核心使铁素体形态呈带状分布,当温度继续降低时,珠光体在余下的奥氏体区域中形成,也相应地成条状分布,形成带状组织,成分偏析越严重,形成的带状组织也越严重;

2)因钢材热加工温度不当引起。钢材在热加工停锻温度(在停锻时锻件的瞬间温度)低于二相区时(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开始温度)和Ar3之间),此时铁素体沿着金属流动方向从奥氏体中呈带状析出,还没有分解的奥氏体被割成带状,当冷却到Ar1时带状奥氏体转化为带状珠光体。人们了解到这一点已相当久了。但是却没有弄明白偏析元素是通过什么样的机理使铁素体与珠光体成析出的。某XX公司技术部门对各种偏析层的试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关于带状组织成因的如下推测。该部门认为,向P等提高铁素体开始析出温度的元素,或者像Mn、Ni、Cr等降低铁素体开始析出温度的元素,由于它们沿轧制方向成带状偏析,而引起带状组织,如果P成为带状偏析,就会使偏析部分的铁素体析出温度升高,所以铁素体就在那里成核长大。在铁素体增多的同时,C被排挤到部分尚处于奥氏体状态的偏析区外侧的低P区,在这里被富聚而转变成珠光体。相反,降低铁素体开始析出温度的Mn Ni Cr等成分产生偏析时,由于在偏析区的外侧铁素体最初形核增加,C则是被排挤到铁素体开始析出的温度比较低的,大部分尚处于奥氏体状态的偏析区,在那里富聚而转变成珠光体,结果,偏析区的外侧变成铁素体,偏析区则变成珠光体。关于带状组织对机械性能的影响,表3、2是某钢铁公司技术部门介绍关于SAE4340 (40CrNi2Mo0)钢的研究结果

表1带状组织对Ni-Cr-M0钢SAE4340 (40CrNi2Mo)调质后的机械性能的影响, 可以看出,存在带状组织使垂直于轧制方向的伸长率、断面收缩率以及冲击韧性有所减少。

(1) 成分分析值:0、42%C, 0、72%Mn, 0、82%Cr, 1、74%Ni, 0、25%Mo , 从843℃油冷后635℃回火2小时的4-5根试样的平均值;

(2) 经1200℃×100小时扩散退火后,835℃正火5次。

2 消除带状组织的方法

钢中的带状组织形成原因,对钢材质量的影响和消除方法,结果表明这种组织主要是钢中成分偏析引起的,而且常成因果关系,带状组织会降低钢的力学性能,切削性能和塑性成形性能,带状组织中的合金元素偏析,在常规退火、正火、淬火、渗碳加热条件难以小消除,采取电渣重熔,快速结晶,增大锻造比和扩散退火等技术可减轻或避免钢材带状组织的形成一般认为,带状组织起因于凝固时的树枝状偏析,因此,要完全防止它的发生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可以用扩散退火、电渣重熔、快速结晶;增大锻造比等方法消除或减轻它,在这里介绍一下扩散退火,钢锭在凝固过程中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枝晶偏析。即化学成分很不均匀,扩散退火是将钢锭(或钢锭)高温加热并在次温度下保温,使元素扩散均匀,以减轻或消除枝晶偏析,从而,提高钢材质量。各种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扩散能力,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扩散退火都要求较高的温度,具体的扩散退火温度由钢种和偏析的程度而定,如钢中偏析严重,含有扩散速度较慢的元素或含有难于溶解的特殊碳化物时,需采用较高温度。一般合金钢扩散退火温度多采用1200℃~1300℃而高碳钢采用1100℃~1200℃,保温时间为10h~15h。例如,碳钢的带状组织通过1300℃×5小时的扩散退火,就比较容易消除;镍钼钢SAE4340(40CrNi2Mo)的带状组织,通过1200℃×100小时扩散退火后得以消除。钢锭在热加工之前要进行一次扩散退火,但是,要完全消除树枝状偏析需要很长时间的退火,因此,通常只在扩散退火温度下保温几小时,这样既能达到扩散退火效果,又简化热处理工序。

3 结论

生产实践证明严格控制钢的冶炼及轧制工艺就可以得到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有效地防止了带状组织的产生。

参考文献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篇5

【关键词】:圆头锤;断裂;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

中图分类号:O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210045-01

1、 情况简介

某机电公司购置了一批圆头锤销售,但销售出去的锤使用一段时间后,多数用户均因断裂而退货。

2、 检验与结果

2、1 宏观断口分析

该圆头锤从中间断裂(见图1),断裂组织颜色不一致,断裂起源于有严重的铸造缺陷(见图2)。

2、2 化学成分分析

在断口附近取样做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不符合GB/T13473-1992《钢锤通用技术条件》中,"关于材料的要求-钢锤锤体采用GB699规定的45~6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同等以上性能的钢材"的要求。碳素钢通常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含碳量0、25~0、60%)和高碳钢(含碳量>0、60%),而含碳量在2、06~6、67%的铁碳合金是铸铁。从化学成分可判断,圆头锤非优质碳素结构钢制造,而为铸铁。

2、3 金相检验

在圆头锤的断口取样,抛光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石墨呈颗粒状分布,并有块状渗碳体存在(见图3),白色为照片反光。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基体组织为莱氏体(见图4)。从金相组织可知该材料断口组织非碳素结构钢组织,而是白口铸铁组织。

3、 分析与讨论

从宏观分析知,该圆头锤断裂为铸造缺陷,从化学成分分析知,圆头锤的化学成分不符合GB/T13473-1992《钢锤通用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说明该圆头锤材质不正常。从金相分析知,断口组织为白口铸铁组织,白口铸铁组织的碳不以石墨形态析出,而以铁结合成渗碳体-Fe3C。渗碳体铁和碳的化合物,机械性能硬而脆,硬度可达HB800kg/mm2,但强度很低,塑性和韧性都几乎为零。断面基体组织为莱氏体,在室温下,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均匀混合物,因此,其中渗碳体量很多,性能也接近渗碳体的性能,即硬又脆。从断口组织的石墨呈颗粒状分布并有块状渗碳体存在,说明该材料在石墨化热处理时,渗碳体未全部分解成石墨,因此有残余的块状渗碳体存在。我们知道可锻铸铁是将白口铸铁坯件通过石墨化或氧化脱碳热处理,改变其金相组织或成分,而获得具有较高韧性的铸铁。从以上分析可知该材质非碳素结构钢,而为未经热处理的可锻铸铁。由此可知,制造厂为了降低成本,选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低质材料,偷梁换柱。

4、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证明,受检产品圆头锤选用的材料相当于未经热处理的可锻铸铁,该铸铁件有严重的铸造缺陷,故在使用中造成断裂。圆头锤锤体材料不符合GB/T13473-1992《钢锤通用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篇6

关键词:计量 工艺改进 成本优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钢铁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钢铁产业中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行业内竞争激烈,企业利润微薄。根据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2、4%。在这样的状况下,一方面需要政府及产业管理部门通过供需两方面的调节政策来改善钢铁产业整体的经营条件,另一方面,作为钢铁企业自身也需要从多方面寻求突破。大体上讲,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在原材料供给、营销网络等整个供应链上不断优化而实现运营效率的提高,三是内部精细化管理、深化成本控制而形成成本竞争优势。这几个方面实际上是要并重的,是钢铁企业在产业内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状况看,前两个方面的改进需要更长的周期来进行,而第三个方面即内部成本的控制具有实现难度较小、收效快的特点,得到了钢铁企业的广泛重视,许多钢铁企业将其作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钢铁企业的营业成本主要有财务成本、管理成本、生产成本等方面。在各个方面都有挖掘改进的空间。这里,我们选取生产成本中的一个环节,探讨对成本的影响因素以及通过工艺改进实现生产成本降低的可能性,为其他生产环节及非生产环节的成本改进提供方法和思路上的借鉴。

1、钢铁企业炼钢中精炼工序的成本解析

1、1基本情况

针对某钢铁企业的成本改进需要,对该钢铁企业的炼钢厂进行了实地调研,希望从工艺改进方面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这里选取对某生产工段的钢铁精炼工序的分析作为实例。精炼工序是将之前在炼钢工序中得到的钢水根据钢水的成分含量及目标钢种要求、添加配料并控制反应条件、使钢水经过化学反应而得到符合钢种成分要求的钢水的工序。在精炼工序中,添加的配料主要有石灰、电石、铝粉、萤石、铝线、钙铁线、埋弧渣等,需要控制的主要指标有含氧量、含硫量等。通过对工序的技术过程及成本数据考察发现,在精炼工序中,主要的生产成本除了上述原材料成本、生产工人的劳动报酬等以外,主要是电力耗费的成本,电力耗费约占整个精炼工序成本的1/3。这里,将电力耗费作为控制目标,确定电力耗费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在因子分析基础上寻求成本改进的空间。

1、2数据采集及模型建立

选取了该工序的2012年1月的生产记录数据,该数据是选自同一个精炼炉的连续生产数据,剔除掉有质量问题以及数据测量有明显偏差的数据后,得到11个钢种的共一千条数据,作为分析的样本。这里,我们选取“电耗”(单位:度),作为目标变量,设为Y。将进站温度、出站温度、加热时间、石灰、电石、铝粉、萤石、铝线、钙铁线、进站硫、出站硫、进站氧作为解释变量,分别设为TI、TO、TH、SH、DS、LF、YS、LX、GTX、SI、SO、OI, 埋弧渣及出站氧由于数据很稳定,所以不作为解释变量而直接忽略其对目标变量的影响。据此建立计量模型。

设Y=C+A1×TI+A2×TO+A3×TH+A4×SH+A5×DS+A6×LF+A7×YS+A8×LX+A9×GTX+A10×SI+A11×SO+A12×OI

1、3回归分析及因子筛选

将样本数据输入到EVIEWS3、0中,用最小二乘法回归运算,结果如表1:

根据t值和p值,去除掉不显著的参数SH、DS、LF、YS、LX、OI,即石灰、电石、铝粉、萤石、铝线、进站氧,对其余变量重新建立回归模型。

设Y=C+A1×TI+A2×TO+A3×TH+A9×GTX+A10×SI+A11×SO

进行回归计算,结果如表2:

得到关系式

Y=-16454、08-41、50TI+53、62TO+

137、76TH+0、83GTX+13、19SI-28、66SO

考虑到进站温度(TI)、出站温度(TO)、加热时间(TH)之间、以及进站硫(SI)、出站硫(SO)之间有可能因强相关性而使回归方程产生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所以考察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低于0、5,加之t值的显著性较高,因此认为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不大,可以不采取措施修正。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精炼工序中的电耗主要与进站温度、出站温度、加热时间、钙铁线、进站硫、出站硫这些因素有关,与电耗正相关的是出站温度(TO)、加热时间(TH)、钙铁线(GTX)以及进站硫(SI),与电耗负相关的是进站温度(TI)及出站硫(SO)。配料中除了钙铁线(GTX)以外,对于电耗没有显著的影响。影响电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钢水的温度条件(进站、出站、以及加热时间),其次是钢水中的硫成分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进站温度(TI)及出站温度(TO),进站温度的均值是1585、92℃,而出站温度的均值是1589、08℃,可以说精炼工序本身大体是个温度较稳定的工序,消耗的能量主要在于维持这个稳定的反应条件温度。那么,出站温度主要是应基于进站温度和加热时间决定。根据数据验证TO=A1×TI+A2×TH,得到表3的结果:

显然,TO可以用TI与TH的线性组合较高精度地拟合,即可以将TO看作是TI和TH的函数。所以,将TO从解释变量中去除,将回归模型修正为

Y=C+A1×TI+A3×TH+A9×GTX+A10×SI+A11×SO

重新进行回归计算,得到以下表4结果:

于是,上述等式成为

Y=36346、40-21、68×TI+205、06×TH+1、79×GTX+12、04×SI-24、30×SO

通过t值、P值、F值检验,可以接受该结果。

因此,最终确定进站温度(TI)、加热时间(TH)、钙铁线(GTX)、进站硫(SI)及出站硫(SO)作为电力耗费的影响因子。

1、4工艺改进建议

基于各个影响因子、其系数及作用方向,对于该精炼工序中电耗成本改进措施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4、1控制钢水进站温度在1585℃以上,并尽量减小温度偏差范围;

1、4、2在工艺许可的范围内减少加热时间;

1、4、3由于钙铁线(Ca―Fe)的主要作用是减轻水口堵塞,另外钢中加钙后,可以避免形成长条状的硫化物夹杂,从而改善钢的各向异性。借助于喂丝机快速输入钢液,在钢液深处熔化溶解,起到脱氧、脱硫、去夹杂的作用,同时能对成分进行微调,能使金属及稀土等元素提高收得率,保证成份的稳定性,并且减少贵重元素的加入量,降低精炼成本。鉴于钙铁线的这样的作用,应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避免过量添加造成材料本身成本以及电耗的过度增加。

1、4、4、综合其他工艺考虑脱硫的成本,将主要的脱硫环节放在成本相对较低的工艺中,另外,对于脱硫的标准,以满足成分指标要求为目标,避免达到质量标准基础上过度脱硫带来的成本上升。

2、结论

以上,是对某钢铁公司的炼钢厂精炼工序中的电力耗费成本改进的一个简单案例,这个案例只是提供一种思路的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应当通过更长期间的数据跟踪分析、以及改进后的数据比较分析、对其他工序的影响分析等更综合性的分析来提供整体的改进方案。另外,控制目标变量不仅可以选取电力耗费成本,也可以用同样的思路选择人工费用或材料成本进行分析。

这个案例表明,通过计量方法进行生产企业的工艺优化及成本改进是可行的,这为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提供了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也有利于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以及整体社会节能减排的目标达成。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篇7

关键词:钢铁企业;盈利能力;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钢铁工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钢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钢铁生产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提高。然而,当前我国钢铁生产从总量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但从钢铁产品结构上来看,矛盾十分突出,传统产品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因此,钢铁产品的竞争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盈利能力的角度出发,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四个方面分析了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现状,使我国钢铁类上市企业对其盈利能力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为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至2010年的公司财务报表。

(二)指标选取

鉴于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的现状,本文选择了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根据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以计算出上述四个指标,具体数值见表1。

表1:安阳钢铁盈利能力指标数据

(一)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营业净利率的平均值为3、81%,其中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7年的营业净利率比较高;其它年份都比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远远低于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安阳钢铁的营业净利率还是比较低,分布比较分散,最高者与最低者相差甚远,自有资金积累能力不足。总之安阳钢铁以后应该着重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盈利能力,加速自有资金的积累。

(二)资产盈利能力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总资产净利率的平均值为7、17%,其中大部分年份比较高,2002年、2003年、2004年的总资产净利率比较高;少数年份比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远远低于7、17%。总之安阳钢铁的大部分年份总资产净利率还是比较高的,以后应该注意不要一味的追求资产规模而忽视资产的盈利能力。

(三)资本盈利能力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5、4%,其中大部分年份比较高,2002年、200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比较高;少数年份比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远远低于5、4%。总之安阳钢铁的净资产收益率还是不错的,以后多注意资本结构的调整,权衡好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提高股东价值。

(四)收益质量分析

一般来说,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大于或者等于1时,说明企业的利润具有现金流量保障。从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平均值为23、29,其中大部分年份大于1,2009年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高;少数年份比较低,尤其是2010年为负值。总之安阳钢铁整体的盈利结构是合理的,但是不太稳定,最高和最低相差甚远。公司应该在提高盈利能力和实现现金均衡收付的同时,注意盈利结构的适当调整,保证企业盈利的稳定性。

四、盈利能力综合分析

我们借助于spss16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阳钢铁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我们将表1中的数据导入到spss16软件中,就可以得到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总方差解释)、ponent matrix(主成分矩阵)和主成分得分排名表。

表2: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表3:ponent matrix

表4:主成分得分排名表 通过表2,我们提取的1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为79、383%,也就是说,此次分析具有79、383%的可信度。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主成分是这4个指标的综合反映,并且可以得出主成分的表达式,即y=

0、989x1+0、99x2+0、99x3-0、487x4。最后我们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主成分表达式,就得到了主成分得分排名表。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安阳钢铁盈利能力最好的年份是2003年,其次是2002年和2004年,其它年份比较差。实际上,安阳钢铁被中联资产评估公司、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国资委等部门组成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估课题组评选为2002年度上市公司业绩百强第9名、2003年度上市公司业绩百强第1名。自从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供需矛盾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的影响,钢铁行业的利润不断下跌。因此,我们分析的结果与事实基本上相符。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安阳钢铁盈利能力分析,可以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尚不能达到规模经济展望;钢铁企业平均技术装备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任务十分艰巨;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以及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钢铁产品生产成本高;钢铁产品质量偏低。上述种种因素造成了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呈下滑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我国钢铁行业应该不断开拓市场空间,通过联合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行业规范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促进钢铁行业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学义,李文美、财务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篇8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技术效率指数 钢铁企业群 发展状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钢铁产业处于扩张加速时期,2009年前十名世界钢铁企业产量排名中,中国占第5位。但是,我国钢铁产业高能耗、生产率低下等状况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障碍,特别是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出现大而不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使钢铁产业做强,发挥钢铁产业整体效率,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产业中各个钢铁企业的效率是钢铁产业做强的关键,本文依据钢铁企业效率对各钢铁企业进行企业群体划分,深入分析与研究钢铁企业的群体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及模型

(一)数据包络分析 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1978年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利用观察到的样本资料数据,对具有若干输入和输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进行生产有效性评价,能够处理多投入和多产出问题,因此其定义的DEA模型被称为CCR模型。利用DEA方法可以有效的评估多投入多产出DMU有效。它通过研究生产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指标数据,从相对有效性角度出发,对各单元与部门进行相对效率评价,不必事先设定决策单元的具体输入输出函数,在测定若干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时,注重对每个决策单元进行优化,在相对有效性评价上具有广泛应用。DEA方法实质上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采用数学规划模型来估计有效生产的前沿面,再将各DMU与此前沿面做比较,以衡量效率。凡是处于前沿面上的DMU,DEA认为其投入产出组合最有效率;不在前沿面上的DMU则被认为是无效率,同时以效率前沿面之上的DMU为基准,基于一个相对的效率指标。DEA还可以判断各个DMU投入规模的适合程度,给出各DMU调整其投入产出规模的方向和程度。Farrell与CCR模型均假设规模报酬不变,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管制、法律和不完全竞争等原因,产出单元无法实现固定规模报酬下的效率,现实产出的效率边界是在变动规模报酬假设下形成的效率边界,形成可变规模报酬的技术效率。因此,Banken等(1984)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BCC模型,其放宽了关于固定规模报酬的限制,而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DEA分析法可分为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本文对其进行解释,使用产出导向的DEA分析,力求更为准确的计算效率。

(二)CCR模型 CCR模型从投入面分析并假设每一决策单元的生产技术为固定规模报酬,利用所有受评估的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变量的观测值,应用线性规划方法求效率值,并构建一个效率前沿边界。落在效率前沿边界上的DMU是具有效率的,其效率值是1;而在效率前沿边界之内的DMU为相对无效率,其效率值介于0与1之间。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均使用m种投入生产s种产出。某(三)BCC模型 CCR模型假设决策单元在固定规模报酬下运营,但实际上并非每个决策单元都在固定规模报酬下生产,若存在变动规模报酬,则导致在衡量技术效率时,规模效率亦混杂其中,因此必须考虑变动规模报酬。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剔除CCR模型中的固定规模报酬假设,以衡量处于不同规模报酬状态下的相对效率值。BCC模型为生产可能集合建立凸性性质、无效率性质、术效率。可以根据非递增规模报酬假设下得到的技术效率值是否与变动规模报酬下的技术效率值相等来判定所评估的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变动的何种状态。如果NIRSTE VRSTE,则该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如果NIRSTE= VRSTE CRSTE,则该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如果NIRSTE= VRSTE=CRSTE,则改决策单元规模报酬不变。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假设 为了满足BCC模型本身所具有的条件,更好地运用该模型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条件:

假设1:被评价单元数目必须不少于投入与产出指标数量之和的两倍,以避免对效率值的高估

假设2: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中国钢铁统计》、《中国钢铁工业年鉴》以及《各大钢铁企业年度报告》等,本文选择2003年至2010年钢铁企业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指标。

(三)变量定义 在用DEA方法对钢铁产业效率进行评价之前,其输入、输出指标的选择对于客观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效率至关重要,它是反映钢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利用等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体系。根据数据口径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可比性原则,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假定钢铁企业的经济活动概念化为资产总计x1和应付职工薪酬x2二种投入、主营业务收入y1和年粗钢产量y2二种产出,满足模型成立的第一个前提假设条件,即决策单元数11>2×(2种投入+2种产出)=8。投入指标资产总计x1、应付职工薪酬x2与产出指标主营业务收入y1、年粗钢产量y2之间的相关系数值最小为0、914>0、9,表明投入和产出指标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满足模型的假设2,即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三、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通过建立DEA模型,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2、1,在效率测算中采用产出导向模式,对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进行了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测算,本文以2010年各大重点钢铁企业的数据为例,测算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二)技术效率分析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2、1,对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进行分析,分析既定产出下11家重点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指标如表(3)所示,分析其投入产出的有效性,从有效性的角度对我国钢铁企业进行集群划分,清晰的预测出到我国钢铁企业整体的发展走势,如图(1)所示。并对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发展状况存在差距的原因和改进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表(3)和表(4)可知,全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883,技术无效成分为11、7%,表明我国钢铁企业发展潜力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根据表(3)技术效率标准值可以将钢铁企业划分成5个层次,如表(5)所示。第一层次钢铁企业群特征为技术效率范围值控制在[0、95,1],这类钢铁企业具体发展特征是投入产出基本位于生产前沿面上,取得了给定技术条件下的最大产出。如果某企业技术效率为1,则表明该企业在目前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已经取得了最大的产出,属于有效钢铁企业群。第二层次钢铁企业群特征为技术效率范围值控制在[0、9,0、95],这类钢铁企业发展特征是技术无效成分小于5%,其投入产出很接近生产前沿面,效率很接近第一层次的钢铁企业群,属于次有效钢铁企业群。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等属于技术有效性缺失越来越严重的钢铁企业群,特别是第五层次的钢铁企业群,其技术效率已经小于0、8,其技术无效成分已经高达20%左右,属于该企业群的钢铁企业在给定技术条件和投入下,达到最可能产出上的差距比较大。以2009年和2010年两年为例具体分析,得出2009年属于第一层有效钢铁企业群的企业有宝钢、鞍钢、沙钢、河钢、武钢、安阳6家钢铁企业,占所研究钢铁企业总体的54%,即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均达到其生产前沿面上,在各自给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均达到了其最大的产出。技术效率范围值[0、8,0、85]的企业有首钢1家,占所研究钢铁企业总体的9%,而技术效率范围值处于小于0、8的钢铁企业有山钢、马钢、华菱、包钢4家钢铁企业,占所研究钢铁企业总体的37%,这四家钢铁企业在本年度其技术无效成分高达20%左右,在给定技术条件和投入下,均未达到其最大的产出,企业生产效率处于低迷的状态。2010年属于第一层次有效钢铁企业群的企业从2009年的6家降至本年度的河钢、鞍钢、武钢、安阳4家钢铁企业,技术有效企业比例由原来的54%降至占36%,降幅高达18%,说明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发展能力出现下滑趋势,原来技术有效企业在2010年内部生产出现问题,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无法达到其最大的产出。在所研究重点钢铁企业群中,2010年我国只有四家钢铁企业在给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实现其最大的产出,其他钢铁企业均处于效率低下甚至是技术无效的生产状态,数据表明这一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宝钢和沙钢两家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幅,宝钢的技术效率由1降至0、919,沙钢的技术效率则由1降至0、793,降低幅度高达20、7%,沙钢的发展直接从一家技术有效的企业降至技术无效,其生产效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和投入下,有20、7%的投入未能够转化为产出,与最大产出可能性的差距扩大值20、7%。两家企业的效率下降足以影响到我国钢铁产业整体的技术效率。

四、结论

本文分析发现,从8年来宝钢、鞍钢、安阳三家钢铁企业属于有效钢铁企业群,其发展处于平稳状态,而沙钢、河钢、武钢三家钢铁企业处于次有效钢铁企业群;其发展状态与有效群对比存在较小的差距,但是需要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加大投入,从管理等才可以进入有效钢铁企业群;山钢处于三级钢铁企业群、首钢处于四级钢铁企业群,而马钢、华菱、包钢三家钢厂长期处于无效钢铁企业群中,这说明其企业发展多方面均呈现出了落后状态,因此要提升其企业发展效率,必须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对企业诸多方面加以改进。本文测算出的11家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为解决中国钢铁产业存在的劳动生产率低、产能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提供了定量依据和科学路径。依据测算结果和新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各大钢铁企业应进一步注重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应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注重要素投入的充分利用;提高产业集中度,获取规模收益。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支撑体系培育及其推广研究”(项目编号:12YJC6301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夏绍模、张宗益、杨俊:《中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规模效率分析及其启示》,《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

[2]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3]李京文、钟学义:《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4]刘彦平、刘玉海:《中国钢铁产业动态生产效率分析——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5]梁杰、李岩、蒋亚明:《基于DEA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评价》,《财会通讯》2010年第5期。

[6]夏绍模等:《基于导向DEA模型多阶段求解方法对我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效率测定的实证分析》,《软科学》2007年第3期。

[7]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行业分析报告2005钢铁工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8]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

[9]《中国钢铁企业年度报告摘要》 、cn。

[10]《中国钢铁工业运行监测报告》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工程项目审计的作用(精选8篇)
  • 下一篇: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