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初中化学零基础教学(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8 栏目:写作范文

初中化学零基础教学篇1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材编写 零件图 中职学生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中等职业教育正快速地向前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改革已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之中。机械制图教材也正在试图打破标准过时、内容陈旧、贪大求全的编写模式,进而探索教材编写的创新之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希望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教材的编写要立足于课程的服务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应该是:掌握绘制机械图形的规则(即国家标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零件图的能力。教材编写要紧紧围绕这些任务进行。

教材内容的安排要打破传统陈旧编排模式,以三视图作为入门知识,以徒手绘图作为知识引导,充分满足中职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幻想和希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学生领进机械制图知识的大门后,再以国家标准规范其作图,加强学生对机械制图的认识。

二、教材的编写要以识读零件图为中心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作为在第一线工作的操作人员,识读零件图是其必备的基本技能,教材的编写必须要以零件图为核心安排教学内容。

规范的零件图应包含四项基本内容:一组图形、全部尺寸、技术要求以及标题栏。这四项基本内容涵盖了机械制图的大部分知识点。

1、一组图形确定了教材的基本内容

对机械加工的操作者来说,零件图的这四项基本内容没有轻重之分,它们都是制造和检验工件的重要依据。但对于正在求知的学生来说,若要能看懂零件图,则必须要从绘制图形开始学习。

零件图中的一组图形是指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各部分内外结构形状的图形。若要完成这样的图形,教材的编写必须在《机械制图》《技术制图》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投影作图原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常见工艺结构画法以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等等的递进秩序,编排必要、够用的内容。其中投影作图原理既是入门知识也是后面各种绘图方法的基础,它的引入直接关系到初学者对本课程的关注度及持久学习的热情,要加大它在教材中的篇幅。

2、尺寸标注要出现教材的重要知识点

尺寸是零件加工的直接依据,是零件图中指令性最强的部分。全部尺寸确定了零件各个部分之间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尺寸标注是机械制图中的难点内容,它的编排要由浅入深地出现在知识点的递进处,并逐步被后面的知识所利用,以达到贯穿整篇教材、使学生能随时识读的目的。通常在五个知识点处安排尺寸标注:在投影作图原理之后编排尺寸标注初步知识;在平面图形画法和基本几何体画法之后安排简单图形的尺寸标注;在组合体部分开始介绍国家标准中有关尺寸标注的规定;到了零件图部分再按照国家标准中的规定标注法去规范零件图中的尺寸标注。

3、技术要求要作为独立课题出现在教材中

技术要求是零件质量的保证。影响零件质量的因素有尺寸公差、表面结构、几何公差、热处理方式等等。国家标准对这些因素都有专门规定,有的用符号表示、有的使用数字范围表示。教材中对每个因素都要设置独立的课题,强调这些技术指标符号的画法、含义和标注,以便使学生对此足够重视。

4、标题栏是零件各种信息的落脚点

标题栏是零件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记录了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制图时间,以及制图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等信息,以表格图线形式出现。它可放置在教材中图线的画法部分作介绍,最后在零件图中再作强调。

三、教材的编写要学以致用

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目标”“学以致用”。教材的编写要贯彻这一宗旨,以识读零件图为主线,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的知识点。基础部分强调投影作图,打下看懂零件图的良好基础;应用部分强化零件图的概念,每个知识点都以机械图样为引入,使学生明白自己要学的是什么、用在何处。

总之,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教材的编写要渗透“培养”的理念,机械制图教材的编写要围绕零件图进行。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零基础教学篇2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 高职 教学设计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44-01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是高职模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必修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在企业及学院的支持和帮助下,该文对该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的探讨与实践。

1 教学方案设计

1、1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通过完成项目,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模具各类模具零件性能要求和应用范围,设计模具零件时知道选择何种模具材料,对具体零件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热处理工艺规程并进行实施,对加工后样品能够进行组织、硬度检测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完成整个零件的热处理工艺流程,培养具有设计、执行、分析热处理工艺方案的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完成项目,使学生具有金属的组织结构、铁碳相图、钢铁热处理工艺、模具材料的性能及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掌握热处理过程中组织性能转变规律,掌握热处理工艺执行中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会对零件检测结果的进行科学分析。

(3)素质目标。通过课程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经济意识和安全意识。

1、2 教学内容设计

经过到企业调研,选取了6个真实热处理项目,项目都来自台州地区企业的实际项目,共包含10个任务,基本涵盖了模具材料与热处理的核心知识与技能。项目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能力要求逐步提高。项目按照完成的先后分为初级项目、主要项目和自选项目。初级项目:45钢CA6140车床主轴热处理。主要项目:Cr12MoV钢制冷作模具凹模热处理;5CrNiMo钢制转向节热锻模热处理;3Cr2W8V钢铝合金压铸模。自选项目:40Cr连杆螺栓的调质处理;50CrVA螺旋压缩弹簧的热处理。

2 教学项目实施

2、1 教学方法

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在接近真实职业环境的场所进行学习和技能联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引导者。体现在课堂上,即通过项目驱动让学生主动学习,动手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重每个项目采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以学生为本,通过选用典型工作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简要分析,安排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注意正确的引导。(3)注重生产现场情境的设计,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法、可视化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采用如动画、图片、视频资料、案例分析、三维造型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积累生产实际方面的经验,体会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要求。

2、2 组织实施

教学过程中,首先用真实的案例说明本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重要意义;其次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使学生对本课程全面了解;最后用视频演示零件热处理的全过程,让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清楚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项目实施时,让学生首先初步掌握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明白零件选材及合理的工艺设计对于模具制造的重要影响,为后面的学习任务打下良好基础。项目实施中,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有5~6名成员,组内学生轮流担任项目组长、零件工艺分析员、工艺设计员、质量控制员,其中有个人行为,也有团队协作。按照“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理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完成,为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夯实理论和实践基础。对于具体的项目任务,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提供任务书,每一项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零件热处理工艺过程。学生在阅读任务书的基础上查阅相关的资料,明确任务的内容。

2、3 教学环境

为配合项目化教学,实训室里配有教师计算机和投影仪,每组学生具有各自的工作台外,还配备1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连接进入局域网,方便收集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座,可活动的桌椅可满足小组人数随项目任务而变化;学生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实现了项目化教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4 考核方案

项目化教学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的方法,突出过程的重要性,教师、小组、学生个人都参与考评,实现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考核采用百分制。总成绩为初级项目成绩的(占10%)加上主要项目成绩的(占70%),加上自选项目成绩的(占20%);完成每个任务的成绩为学生自评成绩(占10%),加上小组评定成绩(占20%),再加上老师评定成绩(占50%)和期末考核(占20%)。考核的内容主要涉及零件工作环境、失效方式分析、热处理工艺方案制定、可行性分析、最终结果检测、自评互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安全环保意识等方面。

2、5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该课程的重点:(1)零件的工作环境确定及失效机制分析。(2)零件力学性能指标的确定和材料选择。(3)零件的热处理工艺方案制定。

该课程教学的难点:(1)对教师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理论、实践方面的问题予以解答。(2)课程理论概念多且内容分散,而项目化教学偏重于从实践中学,教学时易使某些知识点漏掉,致使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3)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同时职业教育现状每个班级编制规模较大,教师难易对每位学生做到有效管理,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解决方法:(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如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学校引进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学院任教等。(2)考虑项目教学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保证其涉及知识的全面性。(3)小组是分工合作的关系,注意对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做好督促与鼓励工作。

3 结语

项目化教学立足于实际,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不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逻辑思维和探索创新等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程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零基础教学篇3

关键字:数控车床; 教材; 思考

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数控车床这样在理论和实践上要求都比较高的技术,必需从最浅的东西出发,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让学生全面掌握数控技术最基本及主要的内容,然后针对少数优生再强化训练,达到较高的教学要求,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及自己的实作经验,在对编制适合我们学生具体情况的教材方面,在此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进而进行研讨。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要从以下两个大的阶段及八个模块入手:

一、 数车基础操作训练阶段:(含五个模块)

1、能够掌握数控基础理论模块:

1、1、数控基础理论部分:在编制教材时,这是数控操作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模块。

1、2、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基础理论,为实作打下足够的理论基础。

1、3、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

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组成、分类、特点、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工序的划分及必备的工艺基础知识,包括切削用量及工装设备的选择的基础知识。

通过这个模块,学生要有对数控车床的最基本的认识,对数控编程要有最一个感性的理解。

2、 能够掌握数控操作入门模块:

2、1、数控操作入门,让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各种运动状态,掌握坐标系在实作时的实质含意。要求学生不是要学得快,而是要学得好。进而让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一方面手动操作数控机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及运动状态,坐标方向,并能用手动的方式加工简单零件;另一方面定义工件坐标系,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建立工作坐标系,并能自动加工简单零件,要求手动切断。

2、2 、教学课时:2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相关的理论教学是要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和现场充分认识数控车床的结构及运动状况,为其自动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专门针对现在的学生空间理解能力弱而设定的一个模块。

3、 掌握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这是数控操作基础的升华过渡模块

3、1、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让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地建立工作工件系并自动加工一些简单的零件,并能够掌握怎样在加工中保证加工精度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磨外圆刀。

3、2、单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教学内容:

3、2、1、阶梯小轴的加工。要求能独立编制简单零件的自动加工程序并完成自动加工过程。用手动的方式切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加工阶段的划分原则及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以达到要求的加工精度。

3、2、2、实训课题二:锥度的加工。

3、2、3、实训课题三:圆弧面加工。

3、2、4、实训课题四:圆角及倒角的加工。

3、3、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原本在数控加工中是不能截然的将单把刀和多把刀的自动加工分开,但是由于我们是针对特殊的群体,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设定这个模块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控程序的编定方法及自动加工过程中一些技巧。而且通过实践教学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自动加工程序及工件坐标系的确定,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4、 多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这是数控操作的深化模块

4、1 、多把刀具自动加工模块,让学生能够编制较为复杂零件的数控程序并能使用多把刀具自动加工一些较为复杂的零件,并能进一步掌握怎样在数控加工中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

4、2 、这个模块的的教学内容:

4、2、1、实训课题一:对刀的操作(对切断刀)。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对刀,保证两把刀具的坐标同一性,并用两把刀具自动加工简单外圆,不要求切断。

4、2、2、实训课题二:切槽及切断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切槽及切断程序。并自动加工零件,要求自动切断。

4、2、3、实训课题三:切宽槽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切宽槽程序,并自动加工及切断零件。

4、2、4、实训课题四:螺纹加工。要求学生能够对螺纹刀具,保证多把刀具的坐标同一性。能够编制简单螺纹零件的程序并自动加工及切断。

4、2、5:内凹圆弧的加工。要求学生掌握内凹圆弧的编程方法,并自动加工内凹圆弧。

4、3 、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数控编程及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更进一步深化所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前一个模块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具体,起到了很好的知识扩展和延伸作用。

5、 外轮廓综合零件加工:这个模块为综合训练模块

5、1、外轮廓综合零件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编制复杂零件的程序,并自动加工、切断并保证加工质量,熟练掌握多把刀具的对刀操作。

5、 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5、 2、1、实训课题一:综合零件一加工。要求独立编制复杂零件的程序及自动加工及自动切断,保证加工质量,熟练对刀。

5、 2、2、实训课题二:综合零件二加工。要求同上。

5、 2、3、实训课题三:综合零件三加工。要求同上。

5、 2、4、实训课题四:综合零件四加工。要求同上。

5、 3、教学课时:40学时(包括相关的理论课时)。

在这个阶段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并在操作上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还可以在这个阶段划分出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以备下一步因材施教。

二、强化训练阶段:(含三个模块)

6、 异型表面的加工:这个模块为强化模块(针对优生使用)

6、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编制较特殊地一些零件表面的自动加工程序,并能自行选择刀具,初步掌握刀具的一些特殊要求。

6、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题一:较深内凹表面的加工。要求学生掌握异型表面对刀具的特殊要求,并能编制简单异型表面的程序且自动加工。

实训课题二:手柄的加工。能编制较复杂异型零件的加工,满足复杂异型表面对刀具的特殊要求。

实训课题三:葫芦的加工。

7、 内孔表面加工:这个模块为强化模块(针对优生使用)

7、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对内孔表面的数控编程及自动加工方法。

7、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题一:光孔的加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编制光孔加工程序并完成自动加工,保证加工质量。

实训课题二:圆弧内孔的加工。

实训课题三:螺纹内孔的加工。 8、 配合零件的加工:这个模块为竞赛模块(针对竞赛学生使用)

8、1、这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加工较复杂的配合零件,并达到相关的配合要求,同时要能独立制作一些必需的专用夹具,刃磨刀具等工装设备。

8、2、这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零基础教学篇4

【关键词】高职 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86-02

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是传统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开发的一门课程,是面向汽车、机械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的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因为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灵活性大的特点,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文就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

一、课程定位

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专用夹具设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典型零件工艺规程编制能力、进行简单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为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对前续机械制图与测绘、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在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工艺问题方面的综合应用,又为同期的零件普通车削加工、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和后期的专业顶岗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思路

(一)充分利用资源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机电技术研究所、机械工厂。机械工厂拥有各类机械制造设备达200多台,承担东风柳汽、玉柴公司、柳工集团等企业的技术开发与产品加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桂林福达公司、柳州福臻公司、柳州商泰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惠双赢校企合作关系,校企联合组织学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该课程与企业通过专业工作分析确定的职业能力,共同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考核标准等。

(二)注重课程衔接

与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测绘、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的项目测绘与设计(即二级减速器)相统一,与零件普通车削加工和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等实训课程同步。即在测绘和设计出典型零件(如阶梯轴、齿轮等)的基础上该课程与实训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与专业顶岗实习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三、内容设计

(一)学习情境的设置

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五个学习情境:

第一个学习情境“机械制造工艺理论知识”以系部现有的教具减速器的轴和齿轮等为载体,掌握机制工艺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概念、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计算,并能识读工艺规程卡、机床夹具总装图。在此基础上结合零件普通车削加工等实训课程完成零件的加工,实现一体化教学,对学生初步理解理论知识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第二个学习情境“轴类零件工艺规程编制及夹具设计”以校企合作企业东风柳汽生产的汽车传动轴等轴类零件为载体,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专有夹具的设计,并与实际生产文件对照。掌握轴类零件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

第三个学习情境“齿轮类零件工艺规程编制及夹具设计”以学院机械厂为柳工公司加工的变速齿轮为载体,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专有夹具的设计,并与实际生产文件对照。掌握齿轮类零件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

第四个学习情境“箱体类零件工艺规程编制及夹具设计”以校企合作企业玉柴公司连杆生产厂家柳州通用机械厂的连杆为载体,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专有夹具的设计,并与实际生产文件对照,掌握齿轮类零件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

第五个学习情境“叉架类零件工艺规程编制及夹具设计”以校企合作企业柳州五菱公司微型汽车发动机的箱体为载体,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专有夹具的设计,并与实际生产文件对照。掌握叉架类零件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

(二)学习内容的延伸

在随后的专业顶岗实习阶段将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在学院机械厂齿轮加工组、轴类加工组、柳州商泰公司、东风柳州汽车公司和柳工公司等企业的连杆、箱体加工车间,以论文形式要求对岗位生产的产品进行技术分析、现场解决工艺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职业岗位竞争力。

(三)教学内容的实用

轴类、齿轮类、叉架类和箱体类四大类零件是机器的典型零件,机械加工中常见,教学载体的选取完全来自实际的生产,教学内容从企业需求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设定,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组织安排

(一)总体思路

在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课程的理论学习中,学生应在会编制零件工艺规程的基础上,与实训课、专业顶岗实习结合,掌握零件加工过程中各种装备的选择和使用、零件的加工方法及零件加工质量的检测与分析。如图1所示,针对不同结构的载体零件,从易到难逐个进行工艺制定一装备设计-工件加工-质量分析的模块训练,从而实现从学徒工到熟练工、从操作员到技术人员的转变。

(二)学习情境内容组织

图2是学习情境内容组织框图。从图2中可见每个教学项目以“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规程编制-专有夹具设计-加工-质量分析”步骤来组织实施。本着“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小组合作、一体化教学等方式教学,在学习中工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沟通、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在职场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教学评价

初中化学零基础教学篇5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很难适应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材不断地更新更具时代特点。而当前所使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与信息化的社会发展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太适应,教材内容相关知识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更不能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例如,信息技术教材好多章节所举的案例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甚至有些是20世纪80、90年代的事情,其新颖性、技术性与现在的案例无法相比,导致学生的兴趣度不高。

2、教材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失衡。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材应该是一个逐步提高和加深的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部分内容还和初中、小学的相重复。比如第四章的文本信息加工,主要讲利用Word进行文本的编辑、排版,据我对班上学生的了解,这些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都有学过,甚至部分同学还利用Word制作的电子小报还获过奖,到高中上信息技术课,再让他们学习文本格式设置、段落设置,他们还感兴趣吗?本人觉得,应该教学生一些感兴趣、实用强的内容。

3、教材非零起点产生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建立在初中的基础之上,教学起点由零起点向非零起点转变,可是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受地域性的限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很多生源都来于农村,之前几乎就没有上过信息课,一切都是从最基础的开始;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城里,很多同学家里都有电脑,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明显要高于农村的学生。若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教材来教,那就忽视了对零起点学生的教育,缺乏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过渡。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材非零起点产生的问题,笔者建议教师有选择性地将基础知识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二、对教材的再认识形成科学的教材观

新课改提出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教材的二次开发课程观、教材观。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加工,提高教材的适应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加工的策略

1、以课程标准为主导。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是依据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制的,并指导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对教材二次开发之前,一定要准确领悟和理解《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课标为主导,实施二次开发。

2、深入分析学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使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长。因此,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将教学目标细化,考虑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实现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零基础教学篇6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针对所有大一新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专业数据等开展的计算机继续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具备系统且全面的计算机信息知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际动手能力。当他们迈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尽快地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而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学生掌握程度有差异[1],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2个:①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学习和掌握的能力不同;②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都采用的是“一刀切”和“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无法兼顾不同起点的学生需求。

2分组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计算机知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越来越重视。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中小学校都要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更是体现了国家对“计算机从娃娃抓起”的信心和决心。因此,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早已对计算机及其应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脱离了绝对“零基础”的程度。然而,非“零基础”并不意味着基础相同。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文化建设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样是大一新生,如果他的成长环境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会城市或是沿海经济开发区,那么他对计算机信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上机动手操作的能力就远远好于出生在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城镇中的孩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包含了很多中学,甚至是小学课本就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虽然,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家长都对此提出质疑和意见,但是各个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还是要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需求考虑在内。为了解决高职院校中,因大一新生计算机基础不同而产生的教学问题[2],找到更适合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方法,让老师在安排教学课程和准备教学内容时,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式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课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对大一新生计算机基础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摸底测试以及问卷调查,在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和详细的分析后,将大一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情况分为以下3个等级:⑴零起点所谓的零起点,不是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绝对的零基础,什么都不会,而是学习了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动手实践能力差,对于键盘操作和文字输入等简单的计算机应用都不是很熟练。⑵初级水平初级水平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询信息数据,使用多媒体软件查看视频资料。但是,他们的目的多为看电影和浏览网页。⑶中级水平中级水平的学生大多对计算机技术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计算机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些学生大多可以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基本软件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中等程度的任务。

3分组教学的具体实现

通过上述分等级后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的是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材,这就使得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无法满足不同等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基础,对于零起点的学生非常有利,但是对于已经具有中级水平的学生来说,就是重复学习在大学以前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这无形中就是一种伤害。笔者在这里提出分组教学的方案是在对大一新生等级分类的基础上对教学改革进行的一种尝试。分组教学分为2种形式,①将基础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即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实施分层教学;②将基础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中都包含3个等级的学生,以下就这2种情况分别进行实例分析。

3、1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将基础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3],组内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组间因基础的差异拉开等级,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掌握程度制定符合本组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不同组之间的不同教学安排。

3、1、1零基础组教学安排教学目标: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零基础学生的入门级课程,以弥补大学前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欠账”。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文字输入、制表以及上网等基本日常办公技能。授课方式:16课时理论课,34课时上机操作。授课内容: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起点,主要讲授WORD、EXCEL、PowerPoint和Internet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掌握文字输入、打印设置、制作图表、幻灯片和上网等。要以上机操作课为主,重点培养学生上机动手操作能力。

3、1、2初级水平组教学安排教学目标:以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达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文字输入、排版、制表以及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数据。授课方式:10课时理论课,30课时上机操作。授课内容:主要学习教材中的课程内容,在教学进度、深度和广度上要高于零基础组。不强求额外增加教材外内容,但可以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熟练掌握基础软件的前提下,增加EXCEL的函数应用、WORD排版和PowerPoint的实际应用等知识。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案例,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可以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

3、1、3中级水平组教学安排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娴熟的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可以独立完成办公任务[4]。授课方式:6课时理论课,24课时上机,10课时实训。授课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以复习的方式讲授教材内容,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讲授教材的时间,可以控制在6课时左右。用24课时的时间,将案例分析、实用技巧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给学生进行系统及全面的讲解,并增加一些具有现代气息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网页制作和FLASH动画制作等,以满足学生对更多知识面的渴求。另外,给这些基础较高而且想在计算机领域有进一步发展的学生安排10课时的实训课程。在这10课时中,可将学生分组安排在学校的网络信息中心、教务处等部门,以及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单位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学校在安排零基础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时,要在总课时上多于初级水平组和中级水平组的课时数总量。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和学生都要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课程内容。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就给学生做好工作,鼓励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在课余时间也要多多加强实际动手上机操作的练习。学校的机房要尽可能免费为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上机训练。

3、2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组间相同,组内不同的教学模式。课程开始前,先将一个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中分别包含了零基础、初级水平和中级水平的学生[5]。这样的分组教学方式使得组内同学之间存在基础差异,但是在其他组中都能找到与之水平相对应的同学。这样在教学时就可以采用组内互助,组间评比的方式,既可以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促进水平较高的学生尽力拔高,还能提升各组间的总体水平,可谓是一举多得。每组中选出一名基础较好、有责任心和有耐心,并对计算机技术知识充满热情的学生作为组长。组长的任务主要是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帮助其他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让他们能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就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第三章制作个人求职书为例阐述分组教学的教学安排。制作个人求职书是每一个大学生为求职所做的必要准备,是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的平台。个人求职书要求内容言简意赅和印象深刻,有针对性的将自己的基本情况、有所特长以及求职意向等通过书面的形式介绍给用人单位。在个人求职书中涉及到WORD办公系统中的很多基本知识,包括文字输入、修改图片、绘制表格、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及排版等等。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先将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提出每组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以及总体水平。同时,要在组间展开成果评比,这就需要组员之间进行通力合作,每个组员都要分配不同程度的工作任务,通过相互协商和努力共同完成作业。给每个组员安排工作任务时,要根据组员自身的基础掌握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分配,要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零基础、初级基础和中级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3、2、1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制作个人求职书;授课课时:4课时最高目标:根据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求职方向,设计一份目标明确且有明显针对性的求职书。求职书中要展示自己的特长,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独特个性的设计,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总体水平:组内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求职书的制作中,每个学生都要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2、2组内人员任务安排零基础学生:WORD的新建和保存,自荐书内容的文字录入;初级水平学生:自荐书的排版,制作个人简历表;中级水平学生:制作求职书封面,包括图片的插入和修改、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等。通过笔者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认为分组教学的方式更加容易操作。此种方式减少了因先分层再分班而带来的各种麻烦。首先,分组教学只需要在本班级内进行,因此无需对所有大一新生进行打乱重新分班,这就解决了因大一新生要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进行教学,而受到计算机机房数量有限的制约了。其次,计算机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很多的软件之间的功能是可以通用的,老师指导过一次,再遇到相类似的部分就可以通过同学的演示来完成。这就大大减少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弥补因老师不能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一一指导而带来的不足。

4结束语

初中化学零基础教学篇7

模具设计与制造。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等行业企业,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制造仿真和分析、模具装配调试与维护等工作的,具有熟练掌握模具制造工(高级工)职业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模具生产设备操作与保养、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分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四、职业范围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一)职业知识要求

1、熟练掌握机械制图及AutoCAD知识;

2、掌握模具材料选择与热处理分析相关知识;

3、掌握机械设计基础和常用机床夹具知识;

4、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模具零部件精度检测知识;

5、掌握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模具设备知识;

6、掌握常用机床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知识;

7、掌握与本专业所需的专业英语、高等数学、哲学知识;

8、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知识;

9、初步掌握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知识;

10、初步掌握本工种的相关“四新”知识。

(二)职业能力要求

1、能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冷冲压、塑料注射模具装配图,能从装配图中拆分零件图,根据零件图建立装配图。

2、能进行一般冲压件的工艺计算和冷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注塑模浇注系统、总体结构、零部件设计。

3、能进行精密多工位模零件排样、工序图设计。

4、能根据产品模型与设计意图,建立相关的模具三维实体模型,并掌握三维模型通用交换文档的转换方法。

5、能应用CAD/CAM/CAE软件系统进行冷冲模具标准件建库与选用、非标准件的设计及结构分析、加工工艺分析。

6、能应用CAD/CAM/CAE软件系统处理塑料制品的收缩、塑料零件的分型,设计浇注系统、脱模系统和冷却系统等。

7、能熟练使用CAX软件系统进行标准模架的调用,绘制模具装配图,进行模具的标准化设计。

8、能编制较复杂模具零件加工工艺。

9、能设计、制造模具零件的二类工夹具。

10、能完成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及材料选用、热处理要求制定。

11、能进行模具复杂结构件的数控铣加工、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或激光加工等。

12、能进行全套多工位模具或复杂模具的安装、调试。

13、能进行多工位模的刃口、多腔模型腔磨损后修复、保养。

(三)职业素质要求

1、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

3、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

4、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

毕业生主要接续专业:

专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技师(预备技师):“模具制造工”(工种)或“模具制造师”。

五、课程结构及设置要求

(一)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二)职业能力课程设置

(三)能力拓展课程设置

(四)职业素质课程设置

六、实训实习环境

(一)校内实习场所及教学设备

*实习场所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6m2,电气安装按照GB 16895有关规定执行,照明按照GB 50034有关规定执行,通风按照GBJ 16有关规定执行,安防设施按照GBJ 16及GBJ 67有关规定执行,卫生按照GBZ 1有关规定执行。

(二)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江苏模具行业企业,建设校外紧密型实习实训基地,集教学、实习实训、技术服务及员工培训于一体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基地有专门的岗位供学生工学交替轮流上岗,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学校教师和企业有关人员全程进行管理;学校派教师深入到基地对企业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参与技术研发;同时,学校青年教师定期到基地接受锻炼与培训。

八、教学建议

1、 专业课程应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教学项目都配有具体的任务载体,在教学中,任务载体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2、 专业课程教学组织应采用一体化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工艺与理论知识,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和实物演示与多媒体结合的形式,方便学生的理解。

3、 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配有相关的实验设备。

4、 专业课程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技能。

初中化学零基础教学篇8

关键词: 数控车床编程教学 切入点 手工编程

数控车削加工是数控加工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加工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弧面、螺纹等工序的切削加工。数控车床编程是数控车削加工的基础和重要步骤,程序的优劣决定了零件加工质量的高低。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数控车床编程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是自动编程的基础,自动编程中许多核心经验都来自手工编程,掌握手工编程技术对掌握CAM软件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理解自动编程设计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手工编程为例,探讨数控车床编程教学的切入点。

一、从狠抓普通车床技能训练切入,为数控车床编程教学打好基础。

对初学者来说,普通车床的操作更直接,感受更直观。第一学年,我们按1:1的比例安排普通车床加工工艺与普通车床操作技能训练课程,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学习普通车床的结构、规格、性能;掌握刀具的分类、几何角度、刃磨方法;牢记切削用量的含义及选择原则;熟练掌握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弧面、螺纹的加工方法及刀具的运动轨迹;根据零件图,会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另外,在普通车床加工中,若出现不正常现象,则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出现不良后果。通过系统学习,学生熟悉了车削加工的全过程,为数控车床编程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切入,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没有门槛的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特点是:总体入学成绩下降,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惰性、厌学心理严重,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因自卑而放弃。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狠下工夫,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删繁就简,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将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重点放在“是什么”,“怎么用”上,引学生入门,助学生进步。

1、利用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数控车床,不知道什么叫“数控”,对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有神秘感。在学习初,我们组织学生观看数控加工录像,安排学生去车间参观,将他们在普通车床上加工过的零件置于数控车床,重新编程加工,通过这种视觉冲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切入。

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在普通车床上加工的零件,要求学生对照图纸,回忆该零件的加工过程,制定该零件的加工工艺,告诉学生,将该零件的加工路线,包括每一个工步,如进刀、切削、退刀、回刀,用相应的指令代码及规定的指令格式写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编程。以这种方式引出数控编程的概念及数控编程的步骤,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3、以“点”带“面”。

不同的数控系统,指令代码的含义、指令格式、编程方法不同,教学中,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系统如FANUC系统为主,向学生讲清编程指令的含义、应用范围,当学生掌握该系统的编程方法,能应用该系统指令自如编写零件的加工程序后,再逐步向其他系统扩展,并作横向对比,这样,学生可掌握每个系统的编程特点,不易混淆。

4、重点讲解基础指令。

数控指令是程序构成的基本单元,也是数控车床操作的主要对象。数控车床加工的零件,不管形状多么复杂,刀具的运动轨迹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直线运动(G01),一类是弧线运动(G02/G03)。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三个指令的格式、参数代码的含义、应用特点、编程方法、编程注意事项,其他指令如G32、G90、G92、G71、G73、G76等学习起来就较为容易。因此,我们将数控编程教学重点放在这三个指令的教学上,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指令的作用是什么,指令怎么用,达到学懂、会用的目的。

三、从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切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数控编程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求有大量的实际操作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因此,我们利用仿真软件实现每个学生上机操作的愿望。

仿真软件是在计算机上模拟仿真数控车床操作、工件加工、工件测量等动态数控加工全过程,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感受机床的运行特性,为实际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做”一体化。

仿真软件提供了与实际数控机床完全相同的操作面板、按键功能、屏幕显示。授课时,通过投影仪将仿真数控机床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利用仿真软件边讲理论边演示,如回零、工作方式的选择、程序的编辑与修改、对刀、补偿设定、输入输出操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落实在机床操作中,老师讲一段操作一下机床,学生看得逼真,理解得透彻,学习兴趣渐浓。

2、“学、做”一体化。

仿真软件实现了数控机床手工编程的过程模拟和加工过程的图形模拟。首先,学生可将自己编写的程序输入仿真车床,检验程序是否正确,刀具的运动轨迹是否合理,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调试加工程序,补偿超差尺寸,直观感受数控加工的过程与结果。其次,改变纸质作业的传统模式,要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均用仿真软件完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动手欲望。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执行力论文(精选6篇)
  • 下一篇:小学作业课题研究(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